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3

合集下载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归纳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归纳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中国相对应的时期是南北朝到明朝。

一、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历史影响1.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1)多元的社会结构,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政治体制:封君封臣制①背景: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性质);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②权利与义务:封君: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封臣:领取土地者。

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3)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①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②在政治: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4)封建王权逐渐形成: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②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民族意识增强。

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在抗击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加强,完成统一。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拥有共同的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或新体制等)。

(4)中古西欧城市兴起(10-11世纪):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府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

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
意义: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我们今天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改革开放 之路。
9
4、试分析比较西欧封建制度、城市于中国的异同? 提示: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
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 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 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 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 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 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 西方。
发展城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3、拜占廷帝国曾一度辉煌,却因长期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屑于 学习和吸纳先进文明而黯然失色,直至被历史大潮所淘汰。这 说明了什么?它对我们今天的文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说明了: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 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 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 耳其的扩张之中。
3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结合图片讲述“丕平献土”的故事
结论: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 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
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的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意大利——威尼斯 英 国——牛 津、曼彻斯特 法 国——琅城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精品课件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精品课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的南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古代历史终结和中古时期的开始,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第3课般称为“中古时期”,又称“中世纪”,即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经济组织 政治组织 社会组织
尖锐对立
残酷剥削
沉重压迫
农民在执政官监督下收割谷物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西罗马帝国灭亡
近代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1. 产生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
蛮族入侵
东罗马帝国
中古西欧主要国家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5世纪后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材料二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⑴经济上:自给自足 ⑵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⑶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知识拓展:(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总结

中古欧洲社会是指公元500年至1500年之间的欧洲社会。

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社会经历了许多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的知识点总结:一、封建制度1.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社会的基本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它建立在土地的赋予与奉还上。

2.封建制度包括诸侯与领主之间的封建关系,以及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封建关系。

3.封建制度中的封建关系有着明确的等级和权益的分配,决定了社会中的权力和地位。

二、十字军东征1.十字军东征是指11世纪至13世纪期间基督教徒为了收复聖地耶路撒冷而进行的军事行动。

2.十字军东征对中古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改变。

3.十字军东征推动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天主教会的宗教势力。

三、宗教1.宗教是指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分裂和运动,最突出的是马丁·路德的运动。

2.宗教使欧洲宗教局势从天主教的统一转向了新教的分裂,导致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和宗教格局的深刻变革。

3.宗教对教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了宗教自由和个体能动性。

四、人文主义运动1.人文主义是指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兴起的一种思想流派,强调个体和人类的尊重、发展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2.人文主义运动促进了人类知识的普及,提倡人文教育和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对欧洲文化的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各国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发展,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瘟疫1.瘟疫指的是14世纪中期欧洲蔓延的黑死病,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对欧洲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黑死病导致了欧洲的劳动力短缺,使得农民的劳动力价格上升,也促使了农民的权益争取运动。

3.黑死病的流行使人们的宗教信仰受到冲击,也进一步削弱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六、城市发展1.中古欧洲城市开始兴起于11世纪至13世纪期间,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时间: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2)建立民族:日耳曼人。

2. 查理·马特改革(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思维拓展: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

国王、封建主和天主教会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依次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

如: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3. 罗马教廷的特点(1)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3)思想上:罗马教廷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相关链接: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在西欧长期的动乱中扩张势力和影响。

“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1054年,东西两派基督教会分裂。

东派教会就是东正教,西派教会就是天主教。

知识点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 西欧城市的兴起(1)10世纪开始,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2)地点: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商品的地方,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

2. 城市的自治斗争(1)原因: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的,教会或领主对城市居民进行封建统治和盘剥,他们与城市市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2)方式:有的通过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自治权。

其中法国琅城是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自治权的典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提纲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提纲

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本单元我们将通过对中古时期欧亚美非四个洲的不同文明的学习,了解中古时期不同地区国家、民族、宗教、社会的变化,体会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1)形成背景: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2)基本特征:A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产生条件: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实际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特点:①等级森严,层层分封;②以契约为纽带;③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影响:国王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形成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B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特点:自给自足(封闭性强)书上的图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内部土地经营权及权利义务划分:农奴制和奴隶制区别: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中古西欧的王权兴起(1)王权的地位: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弱,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王权的强大①法国:从11世纪开始,法国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②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③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中古西欧的城市(城市自治兴起)(1)原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特点: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谋生手段(3)城市自治斗争:手段: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影响:1政治: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剖多元社会结构,探源中古西欧文明 课件-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剖多元社会结构,探源中古西欧文明 课件-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推动了西欧近代民主宪政的产生与发展 多元社会结构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深深浸透于西欧人的思想意识中,内化为一种集体
无意识,在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日耳曼马尔 克的民主传统逐渐融入西欧社会,其体现在法律上就是同级共同体成员集体参与审判制 和后来的陪审团制。日耳曼人的习惯法不仅是西欧中古法律体系的主体,也是现代法治 文明的基础。基督教思想家对自然法的诠释,开启了西方法律史上的新篇章,使法律至 上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个人权利本位观念等得以实施。因此,正是这种多元 的社会结构,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催生了保障市场经济形成的法律体系,从而 使西欧较早步入现代社会。
2.孕育了新时代商业发展的力量 西欧商业和商业“力量”的复兴并不能脱离庄园的发展,它们之间有一个逻辑发展 的过程。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压力造成了庄园内部的变 动。开拓荒地和新庄园的建立,增加了西欧的产品数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流动, 使得原来封闭的庄园出现了松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和人力基础。另外,流浪 商人逐渐成为职业性商人,为成熟的城市商人的出现蓄积了基础。一般称庄园制时 代是“黑暗的时代”,但是正是在这一黑暗时代,孕育了商业发展的力量。 3.奠定了西欧近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中世纪文化史人文主义的源泉和前奏,人文主义是中世纪文化的发展和升华
——侯建新:《欧洲文明不是古典文明的简单延伸》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哪些“自由”。
材料三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 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 材料四 在地中海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 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商品货币经济越繁荣,个 体权益越需要做出明确的界定。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不仅具有详细的人法、物权法、 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亦有较为明确的法律界定。……进入中世纪 后,经改造后的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才被引申到公法领域,形成新的权力、权利观,给西欧 的法律政治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演绎出一种以个体权利为基础的全新的法治文明。 材料五 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 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知识点归纳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
期资产阶级。

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

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

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拜占廷帝国
(1)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 (3)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 们的启示是什么?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 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 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 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 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 耳其的扩张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 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查理· 马特改革
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 主要内容: 为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 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封主与附庸的关系: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主与
附庸的关系,都是从属关系。封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封 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
西 帝 王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欧 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 封 大封建主 建 级保护和负责,即,“我的 等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级 小 封 建 主 示 意 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 图
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结合课本P29页的小字 “丕平献土”的故事)
丕平献土,是发生于中古欧洲,促成教皇国成立 的重要历史事件。 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Pepin)在罗马 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 丕平即位后, 为了酬谢教会相助, 两次出兵意 大利。 公元756年,丕平(Pepin)把他夺到的 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 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 名义为他加冕,这种做法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 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 础。到十二十三世纪,教皇国的势力鼎盛一时。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伊凡四世统治
俄罗斯国徽
内政:专制制度,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沙皇拥有了最高决策权,
不再受缙绅会议制约),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扩张:对外扩张,征服喀山汗国(1552)和阿斯特拉罕汗(1556)、立窝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 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 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向领 主缴纳租税。
3、农奴制度
根据材料,比较农奴和奴隶的异同 另一方面,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 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 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控制力有限。(4)影响:国王和各级封君构成统治阶级,封君独立权力,出现不
同的分裂割据。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相同点
1.都是有条件的分封:权利与义务 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
2.目的相同:维护统治 3.都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都分土地
不同点
1.时间不同: 2.维持形式不同: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基督教在全世界发展。
材料: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②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天主教建立起 大一统神权统治。
政治上:罗马教皇有权废立国王(有权) 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封建主(有钱) 思想文化上:垄断教育,禁绝“异端”思想(有 势) ③教权与王权—既勾结又抗争
2.城市兴起:时间、背景、意义 3.基督教会:产生、发展、权力
三、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5课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5课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课题: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特点;基督教会在西欧的影响;西欧封建城市的重新兴起和东罗马帝国的兴衰。

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二、课程标准1.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2.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弱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欧洲文明的起源与亚洲文明的起源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学生: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兴起于海洋旁边,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特别发达;亚非文明古国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经营为主。

教师:这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析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析版)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本单元课标16.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要点学纲一、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一)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原因;2.基本特征;3.历史影响。

(二)封建庄园1.性质;2.庄园耕地的组成;3.庄园剥削方式;4.庄园法庭。

(三)农奴制度(略)(四)▲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政治、思想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一)▲王权强化与新兴王权集中国家1.王权强化背景;2.英、法、西、葡的王权强化(方式)及意义;3.《大宪章》和英国议会起源(第一次议会和“模范议会”、议会构成、议会在中古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二)城市兴起与自治斗争1.西欧城市的兴起;2.△城市自治斗争:背景、方式、影响(三)基督教会(略)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一)拜占庭1.▲拜占庭帝国的强大;2.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

(二)俄罗斯1.基辅罗斯;2.俄罗斯帝国:⑴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与统一;⑵▲伊凡四世改革;⑶16—17世纪沙俄的扩张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2.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⑴封君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⑵层层分封,建立起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3.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

它一方面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使西欧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4.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对农民和农奴份地,封建领主主要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领主或其管家还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5.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

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在政治上,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并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在思想上,它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3)影响: ①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兴办大学;促 思文 发 ③政治: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 促进了国王统一。
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国王更将商人视作重要的筹款工具,他们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甚至 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国王成为 城市和商人的长期盟友。——武寅主编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第226页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1.王权的加强
(1)背 景:
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 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②11世纪后,社会渐稳,经济增长。 ③封建制逐渐衰溃 ④市民阶层支持
(2)表现:15世纪末,英格兰,法兰西, 西班牙,葡萄牙统一或形成国家
(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 形成奠基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什一税收缴图
婴儿接受洗礼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四)曙光(11世纪后)
卡诺莎之辱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
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
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
浪潮。最终德皇被迫妥协,去
向教皇请罪。德皇在卡诺莎行
宫前站了三天三夜,教皇给予
其赦免。
这一变化说明什么?
《至尊法案》
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以 教皇不同意他与王后离婚为由开始 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 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 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 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 国王是“英 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 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 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 国家。
中古西欧的“三种人”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 不是一个沉睡的、可 怕的时代,而是一个 充满变化的时代。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精品历史课件】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精品历史课件】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相互斗争,王权上升,教 13世纪末叶,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
13世纪以后
权衰微
的支持,王权加强
26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命题探究 探究1 教会的显赫 史料 推翻罗马帝国的蛮族将古代文明①……一扫而光,幸存下来的只有基督宗教 和一些残破不全的城市。然而,在欧洲社会重建中,拥有高度文明进展的基督宗 教对于当时尚处于文明低级阶段的蛮族进行了反征服②。其结果,占领者和被占 领者在信仰基督宗教上达到了和谐与共鸣③。
25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此消彼长的王权与教权
探究二 王权与教权 史论史识
时间
王权与教权关系
背景
5至11世纪
互相利用,互为依存
王权期望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 强化王权;教会为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 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势力
11至13世纪 相互斗争,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权势的膨胀,王权的衰微
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查士丁尼统治 ①对外扩张:先后 占领北非 和___意__大__利__等地。
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一度强大,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9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②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___查__士___丁__尼__法__典__》,使罗马法成为系统、 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合称《_________罗__马__民__》法。大全 (4)衰落 ①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 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②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 和_____巴__尔__干___半__岛等地区。 (5)灭亡:__1_4_5__3_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是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部分。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古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欧洲的基督教文明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兴起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封建时代欧洲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中古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思考。

此外,学生对于封建社会的概念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封建时代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封建时代欧洲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

2.教学难点: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基督教文明和阿拉伯帝国的交流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封建时代欧洲的基本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封建时代欧洲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基督教文明和阿拉伯帝国的交流等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比正常人增高B.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显著增多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D.急性白血病骨髓可见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减少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退 [判断题]储蓄机构受理挂失后,必须冻结该项储蓄存款。()A.正确B.错误 [单选]申请行政复议的一般期限是()。A.30日B.40日C.50日D.60日 [单选]关于阴道正确的是().A.上端包绕子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前部B.阴道壁仅由黏膜与弹力纤维构成C.后穹隆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贴近.后者是腹腔最低部分D.后壁短于前壁E.黏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所覆盖,有腺体 [单选]原发单纯疱疹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A.神经痛B.水疱C.大疱D.群集性小水疱E.局部淋巴结肿大 [单选,A1型题]属于结构式访谈的是()A.创伤治疗师用的PTSD量表(CAPS)B.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C.创伤后诊断量表(PDS)D.创伤后应激评估(DAPS)E.多维解离量表(MDI) [单选]一个消费者宣称,他早饭每吃一根油条要喝一杯豆浆,如果给他的油条数多于豆浆杯数,他将把多余的油条扔掉,如果给他的豆浆杯数多于油条数,他将同样处理()A.他关于这两种食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B.他的偏好破坏了传递性的假定C.他的无差异曲线是直角的D他的无差异曲线破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29岁女性,7年前和3年前分别足月顺产一女孩和一男孩,1年前有一次宫外孕手术史,经咨询指导选择使用复方长效口服药避孕。复方长效口服药避孕药正确的服用方法是()A.每个月经周期的第1天服用1片B.每个月经周期的第5天服用1片C.首次在月经周期第5天1片,第 [单选]颅脑外伤侧位平片显示鼻咽腔顶软组织肿胀常提示()A.前颅窝骨折B.中颅窝骨折C.后颅窝骨折D.额骨骨折E.斜坡骨折 [名词解释]分乘 [问答题,简答题]为了保证电池长寿命,电池室应具备哪些条件? [单选]建筑内部因采用大量可燃材料装修、使用可燃家具,将()。A、延长轰燃出现的时间B、增加火灾荷载C、降低耐火等级D、影响防火间距 [多选]关节镜手术的禁忌证有()。A.早中期类风湿关节炎B.有出血性疾患,出血倾向得到控制后C.关节局部皮肤感染D.类风湿关节炎或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间隙严重狭窄者E.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变侵犯软骨下骨者 [多选]专利实施许可的主要种类包括()。A、普通实施许可B、常规实施许可C、独家实施许可D、独占实施许可E、共享实施许可 [判断题]备用信用证的内容和跟单信用证相似,要求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证要求的货运单据、商业发票、保险单、商检单等来作为索赔的依据。A.正确B.错误 [单选]下列不属于物业管理车辆管理方法与要求的是()。A.建立健全车辆管理队伍B.车辆出入管理C.消防通道的车辆管理D.车辆停放管理 [单选,A1型题]“想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情感过程B.意志过程C.意识过程D.个性特征E.认识过程 [填空题]划线分()划线和()划线两种。 [填空题]IT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简称,IIS是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的简称,WWW是WorldWideWeb的简称,FTP是()的简称。 [单选]为明确骨肿瘤的诊断,下列最有价值的检查是()A.X线检查B.MRIC.核素骨显像D.碱性磷酸酶测定E.组织病理检查 [单选,A1型题]可水解鞣质二聚体、三聚体的划分依据是()A.结构中含糖的数目B.结构中含没食子酸基的数目C.水解后产生糖的种类D.水解后产生酚酸的种类E.结构中含酚酸的种类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关于关节运动,错误的是()A.关节组成骨相互靠近,角度减小称为"屈"B.关节骨向腹侧面靠近者为"内收"C.骨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骨的前面向内旋转称为"旋内"D.内收与外展相对E.部分肢体摄影位置需要关节呈一定运动状态 [单选]货运票据封套封口前,相关人员必须同时对票据封套记载的事项和实际运单、货票核对,保证运输票据()。A、整洁B、质量C、整齐D、齐全 [单选]下列关于口服降糖药物的叙述都是正确的,除了()A.有酮症倾向的1型糖尿病忌用磺脲类降糖药物B.肾功能不全忌用格列本脲C.格列喹酮5%从肾脏排泄D.高乳酸血症和乳酸酸中毒表示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无危险,特别是有肾病和肝病时E.磺脲类降糖药物依赖30%以上有功能的B细胞 [多选]沉入桩沉桩方法和机具,应根据()等选择。A.工程地质B.桩深C.桩的截面尺寸D.现场环境E.桩的设计承载力 [单选]非竞争性结合分析法,常用放射性核素标记()A.标准抗原B.检测抗原C.抗体D.沉淀剂E.待测样品 [名词解释]保管期限 [单选]依照我国的会计准则,利润表采用的格式为()。A.单步式B.多步式C.账户式D.混合式 [单选]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不包括()A.保护视力B.影响生殖功能C.提供热能D.参与骨代谢E.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单选]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建筑和场所必须符合()防火规范和有关专业防火规范的要求。A、建筑设计B、安全设计C、建筑防雷D、电气防爆 [判断题]航行中货舱起火,已立即切断通风,施放足量二氧化碳,并长时间闷舱以防复燃.A.正确B.错误 [单选,A1型题]下列除哪项外都是得神的表现()A.两目精彩B.面色荣润C.肌肉不削D.面色潮红E.运动自如 [单选]“以德治国”体现了()A.道德可以代替法律B.道德和法律相互对立C.道德和法律可以并存D.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单选]火灾调查询问时必须由火灾调查人员进行且不得少于()人。A、1B、2C、3D、4 [单选]孕妇,30岁,孕1产0,妊娠40周,临产后出现协调性宫缩乏力,宫颈扩张4cm,胎囊凸,无头盆不称。护士应首先协助处理的是()A.镇静剂B.等待产程自然进展C.缩宫素静脉滴注D.人工破膜E.剖宫产术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38岁,因突发心悸、头晕1小时就诊。既往心电图检查提示为A型预激综合征。查体:血压为70/40mmHg,心界不大,无杂音。心悸时记录的心电图如图3-16-2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A.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B.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心房颤 [多选]LMT工具可以图形化实现的功能有:()A.加载版本B.跟踪信令C.配置智能路由D.配置号长路由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预防佝偻病应特别强调的是()。A.合理喂养B.经常口服鱼肝油C.经常口服钙片D.经常晒太阳E.多吃含维生素D的食物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在行为疼痛测定法中,"由护士、患者家属或患者自己对每天不同时段及每日的日常活动出现的疼痛进行记录"属于()A.温度痛阈B.电刺激痛阈C.疼痛日记评分法D.机械伤害感受阈E.六点行为评分法 [判断题]液力变矩器要想能够传递转矩,必须要有ATF冲击到涡轮的叶片,即泵轮与涡轮之间一定要有转速差(泵轮转速大于涡轮转速)。()A.正确B.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