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多次方程组
多元多次方程组
淺談多元多次方程組李源順 一、前言在中學時期,求方程式是代數學上面的重要課題。
在一元方程式方面,我們在中學以前就學會了利用公式求一元一次、二次方程式的解,也知道它們的圖形是直線或抛物線。
圖形是曲線的一元三次以上的方程式方面,說不定有些同學也知道一元三次方程式也有公式解;一元四次以上的方程式,可以因式分解的,我們可以把它因式分解以後,再求出它的解;不能因式分解的,雖然沒有學到公式解,但我們學了利用牛頓法求它的近似根。
在多元方程組方面,我們學會了利用加減消去法、代入消去法、甚至矩陣的方法,求多元一次方程組的解,而且也了解它的幾何義意,例如,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是空間中平面的交點。
對於多元多次方程組,我們則沒有學到如何求出它的解,或也不了解它的解所隱含的義意。
現在我們將帶您了解如何解多元多次方程組。
此外,我們將教您如何利用數學軟體Mathematica 以及Maple 求多元多次方程組的解。
二、理想(ideal)由於方程式和多項式關係非常密切(將多項式加上“=0”即變成方程式)。
所以,為了了解多元多次方程組的問題,我們可以考慮多項式的問題,因而必須重新定義一個多元多次多項式每個單項的排列次序(order),即單項式的大小。
一般定義的方法有二種:定義:設α=x x x n n1212ααα... , β=x x x n n1212βββ... ,αβi i N ,{}∈ 0,i=1,2,..,n定義兩個單項式的大小順序為 x 1>x 2>...>x n , 再者,同一未知數定義 x m +1>x m >...>x 2>x>1 我們稱α>β,這種次序大小稱為Lexicographic order(簡稱lex order)例如,x 1>x 2100, x x x 12212>定義:設α=x x x n n1212ααα..., |α|=αi i n=∑1β=x x x n n1212βββ..., |β|=βi i n=∑1, αβi i N ,{}∈ 0,i=1,2,..,n若|α|>|β|,或者 (|α|=|β|,且x 1>x 2>...>x n )我們就稱 α>β,稱為Graded lex order(簡稱grlex order)此時,x 1<x 2100, 且 x x x x 1223124>不管是用那一種次序,我們稱一個多元多次多項式g 的項中次序最高的為領導項(leading term),簡寫為LT(g),它的係數稱為領導係數(leadingcofficient),簡寫為LC(g),而LM(g)=LT(g)/LC(g)為領導項中不含係數的變數。
数学多元问题简析
多元问题对于多元问题(如f(a,b)),因对其性质尚不了解,故处理此类问题时,唯一思路既是消元,最终转换为单一元的问题(如F(x)),(不等式解法除外)。
一、线性(非线性)规划很多时候,需要处理的多个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引入坐标系,可以将各个元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几何图形表示,故可在形式上保持多元(实则已消元),从而最大限度减小整理难度。
例1:已知a=(2,0),b=(1, √3),且(a-c)·(b-2c)=0,求|b-c|的最小值。
解:令c=(x,y),∴(2-x)(1-2x)-y(√3-2y)=o→(x-54)2+(y-√34)2=34又|b-c|2=(x-1)2+(y-√3)2∴|b-c|表示圆(x-54)2+(y-√34)2=34上的点到(1.√3)的距离∴|b-c|min=√[(1-54)2+(√3-√34)2]-√32=√7-√32对于三元问题,则有两种解法:一是直接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另一种解法则是将其中一个元用另外的元表示,消为二元,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讨论。
例2:已知x+y+z=1,x,y,z≥0,求2x+4y+z最大值解法一:三个元,首先考虑可否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此时x+y+z=1表示如下令2x+4y+z=λ,则表示如下≨ABC即表示≨DEF即表示x+y+z=1(x,y,z≥0) 2x+4y+z=λ(x,y,z≥0)易知,当E与B重合时,即λ/4=1→λ=4时2x+4y+z取得最大解法二:考虑到处理高维问题时可能不熟悉,可以采取消元,于此消去z由x+y+z=1,得z=1-x-yx+y+z=1 0≦x≦1⇨ 0≦y≦1 且2x+4y+z→x+3y+1x,y,z≧0 0≦1-x-y≦1令x+3y+1=λ则阴影部分为不等式组代表区域由图易知,当(λ-1)/3=1→λ=4时2x+4y+z取得最大对比上述两种解法可以看出,在高维条件下直接处理问题相较于将其转化为低维是存在优势的(前提是画得出,这就需要对空间直角坐标系有一定的了解)。
浅谈高中数学函数问题多元化解题方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现如今这个素质教育环境下,其主张的是学生自主、全面发展,而教师如果能够在高中数学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来对学生进行函数问题教学,就能让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解题思维以及能力,进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较大程度保障函数问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应用多元化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多元化解题方式的应用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从多方面来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思维能力。在一般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和摸索,以此来获得一种解题思路,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在一种茫然且无措的状态下,很难及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搜集和处理,整个思想空间都处在封闭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应用多元化解题方式对学生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网络,进而也就能够有效地优化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知识空间能够得到有效地拓展,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求函数值域这一题目的时候,教材中都是单一的解题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也很难得到启发,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一题多解,通过判别式法以及单调性法这两种解题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解题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C语言解决多元多次方程
一 理论背景我们先考虑线性方程,线性方程组的解便不难得出了。
与线性方程相比,非线性方程问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计算公式上,都要复杂得多。
对于一般的非线性方程()0f x =,计算方程的根既无一定章程可寻也无直接法可言。
例如,求解高次方程组637 1.50x x x -+-=的根,求解含有指数和正弦函数的超越方程cos()0xe x π-=的零点。
解非线性方程或方程组也是计算方法中的一个主题。
在解方程方面,牛顿(I . Newton )提出了方程求根的一种迭代方法,被后人称为牛顿算法。
三百年来,人们一直用牛顿算法,改善牛顿算法,不断推广算法的应用范围。
牛顿算法,可以说是数值计算方面的最有影响的计算方法。
对于言程式()0f x =,如果()f x 是线性函数,则它的求根是容易的。
牛顿法实质上是一种线性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非线性方程式()f x 逐步归结为某种线性方程来求解。
解非线性方程组只是非线性方程的一种延伸和扩展。
二 主要理论 考虑方程组111(,...)0,.................(, 0n n n f x x f x x =⎧⎪⎨⎪=⎩ ()1 其中1,...,n f f 均为1(,...)n x x 多元函数。
若用向量记号记11(,...),(,...,)T n T n n x x x R F f f =∈=,()1 就可写成()0.F x = (2)当2,n ≥,且(1,...,)i f i n =中至少有一个是自变量(1,...,)i x i n = 的非线性函数时,则称方程组(1)为非线性方程组。
非线性方程组求根问题是前面介绍的方程即(1)n =求根的直接推广,实际上只要把单变量函数()f x 看成向量函数()F x 则可将单变量方程求根方法推广到方程组(2)。
若已给出方程组(2)的一个近似根 ()1(,...,),k k k Tnx x x = 将函数()F x 的分量()(1,...,)i f x i n =在()k x 用多元函数泰勒展开,并取其线性部分,则可表示为 ()()()()()()().k k k F x F xF x x x '≈+-令上式右端为零,得到线性方程组()()()()()(),k k k F x x x F x '-=- (3) 其中111122221212()()()()()()()()()()n n n n n n f x f x f x x x x f x f x f x x x x F x f x f x f x x x x ∂∂∂⎡⎤⎢⎥∂∂∂⎢⎥⎢⎥∂∂∂⎢⎥∂∂∂⎢⎥'=⎢⎥⎢⎥⎢⎥⎢⎥∂∂∂⎢⎥∂∂∂⎣⎦L L MM M L(4) 称为()F x 为雅可比(Jacobi )矩阵。
各类方程组的解法
各类方程组的解法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一、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系数化整、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1、系数化整:分子分母带有小数或分数的系数化成整数,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数使得系数变成整数;2、去分母:将包含的分母去掉,方法是等式两边同时乘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3、去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将括号去掉;4、移项:过等号要变号,将含未知数的放等号左边,常数放等号右边;5、合并同类项: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将同类项合并:6、系数化1:将未知数的系数化成1,方法是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注:不一定严格按照步骤,例如移项的同时可以合并同类项,a(A)=b(a、b是已知数,A是含未知数的一次二项式)型方程可以先将括号前的系数化成1,第5步系数为1时省略1且第6步不需要写。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它表示平面内一条直线,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代表空间内两条直线,其公共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当然,若两直线平行则方程组无解,若两直线重合则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当方程组形式复杂时先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化简成一般形式,然后求解。
1、代入消元法:⑴将任意一个方程变形成“y=带x的式子”或者“x=带y的式子”的形式,代入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⑵解一元一次方程;⑶将解代入任意一个原方程解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并写出解。
2、加减消元法:⑴方程两边同时乘一个合适的数使得有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若已有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一步跳过);⑵两个方程左右加或减变成一元一次方程(系数相等用减,系数互为相反数用加);⑶解一元一次方程;⑷将解代入任意一个方程解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并写出解。
3、图像解法:根据图像与方程的关系,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方程代表的直线,找出公共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不推荐此方法,因为当解为分数时看不出,这只能表示一种关系)。
代数方程解法多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代数方程解法多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多元二次方程组是指由多个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决多元二次方程组的主要方法是代数解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多元二次方程组求解方法。
一、多元二次方程组的一元化方法多元二次方程组通常形式如下:$$\begin{cases}a_{11}x_1^2+a_{12}x_2^2+\cdots+a_{1n}x_n^2=b_1 \\a_{21}x_1^2+a_{22}x_2^2+\cdots+a_{2n}x_n^2=b_2 \\\cdots \\a_{m1}x_1^2+a_{m2}x_2^2+\cdots+a_{mn}x_n^2=b_m \\\end{cases}$$其中$x_1,x_2,\cdots,x_n$为未知数,$a_{ij}$和$b_i$为常数。
为了解决该方程组,可以通过一元化的方法,将多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方程的形式。
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选取一个未知数作为代入变量,将其他未知数用代入变量表示。
2. 然后,将代入后的方程代入原方程组,消去其他未知数,得到关于代入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
3. 最后,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得到代入变量的取值,再代入原方程组求解其他未知数的值。
二、解法举例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多元二次方程组为例,介绍多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
$$\begin{cases}2x_1^2+3x_2^2=13 \\4x_1^2+7x_2^2=29 \\\end{cases}$$1. 选取$x_1$作为代入变量,将$x_2$用$x_1$表示:将第一个方程代入第二个方程得:$4x_1^2+7\left(\frac{13-2x_1^2}{3}\right)=29$。
2. 化简得到关于$x_1$的一元二次方程:$23x_1^2-26x_1+30=0$。
3. 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x_1$的两个解:$x_1=\frac{13}{23}$或$x_1=1$。
4. 将$x_1$的解代入原方程组,即可求解出$x_2$的值。
多元多次方程自动求解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多元多次方程自动求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着眼于多元多次方程的自动求解方法,探讨了多元多次方程在各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现有求解方法的局限性与挑战,引出了自动求解多元多次方程的必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对文中要讨论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安排。
接下来的三个部分依次详细介绍了自动求解多元多次方程的方法、算法原理以及应用案例分析。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工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自动求解多元多次方程的方法和算法原理,深入探讨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并总结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通过对未来发展方向和探索思路的展望,为进一步推进相关技术提供指导和参考。
文章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说明,包括讲述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给出整个文章结构安排,并明确分析文章的目标与对应内容。
2. 自动求解多元多次方程方法:2.1 多元多次方程的定义与特点:多元多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及以上未知数,并且指数大于等于2的方程。
例如,一个典型的多元二次方程为:ax^2 + by^2 + cxy + dx + ey + f = 0。
2.1 现有求解方法的局限性与挑战:在过去,人们常常通过手工计算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多元多次方程,但这种方法难以应对复杂度较高、变量较多的情况。
同时,手动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并且耗时耗力。
目前已经存在一些求解多元多次方程的方法,如代数解法、数值解法和图像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存在着局限性和挑战。
代数解法通常需要进行繁琐的运算和推导,对于高阶复杂方程往往难以找到显式解析表达式;数值解法对于非线性问题具有一定适用性,但会带来舍入误差,并且需要设置迭代停止条件;图像法基于可视化分析和观察函数图像特点来寻找近似根,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效果不明显。
2.2 自动求解多元多次方程的意义与价值:自动求解多元多次方程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动求解多元多次方程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浅谈多元多次方程组
表示多項式 f 被 F 所除的餘式。
且 r = 0 或 r 不能為 LT (f1 ), LT (f2 ), . . . , LT (fm ) 中的任何一個所整除。
F = 0F1 + 0F2 + (x − y − z 2 + 1)F3 + (2y 2 + 2yz 2 − 2y + z 4 − z 2 + 1)
F = 0F1 + (x − y 2 − z + 1)F2 + 0F3 + (y 4 + 2y 2z − y 2 + 2z 2 − 2z + 1), 或
l
={
i=1
α i1 αi2 ai xα | ai ∈ k, αij ∈ N ∪ {0}, i = 1, 2, . . . , l, j = 1, 2, . . . , n} l x2 · · · xn
in
若 I 滿足下列條件, 我們稱 I 是一個理想 (ideal) (1) 0 ∈ I (2) 若 f, g ∈ I , 則 f + g ∈ I 定義:
60 數學傳播 27 卷 1 期 民 92 年 3 月
的解相同, 而變換後的方程組能很快的算出 x 和 y 。 在討論上述問題時, 我們想到一個多項式都是由幾個單項式組成。 因此, 我們先著手討論 由一些 (可能無限多個) 單項式所生成的理想, 即
jn I =< x1 j1 x2 j2 · · · xα |j∈A> n
m (x1 , x2 , . . . , xn )
=0
為一多元多次方程式組。 下面以 f1 = 0, f2 = 0, . . . , fm = 0 表示此方程組。 此時 f1 , f2 , . . . , fm 則變成是一組 多元多次多項式。
多元方程的解题技巧
多元方程的解题技巧
1. 确定未知数:在解题前先仔细阅读题目,找到问题中涉及的
未知数及其数量,确定需要求解的方程式的个数。
2.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求解多元方程,如代入法、消元法、矩阵法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 引入新变量:通过引入新变量将原来的方程式转化为较简单
的形式,有助于求解。
例如,将多元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
4. 利用系数和常数的性质:通过观察方程的系数和常数之间的
关系,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进而求解方程。
5. 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通常情况下,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有
助于求解。
例如,将方程中的项化为同类项,或将某个未知数系数化
为1。
6. 注意特殊情况: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特殊情况,如分母为0、无解或有无穷多解等情况,避免漏解或误解。
7. 检验答案:在求解结束后,应该检验答案是否正确,特别是
对一些有约束条件的问题,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条件。
数学挑战解多元方程组练习
数学挑战解多元方程组练习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解多元方程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于数学爱好者来说,挑战解多元方程组的练习是一种很好的提升自己数学能力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学挑战解多元方程组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一、理论基础在开始解多元方程组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一些理论基础知识。
多元方程组是由多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它的变量可以有两个以上。
解多元方程组的过程就是找到满足所有方程的变量取值。
常见的多元方程组包括线性方程组、二次方程组等。
二、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是最基本的多元方程组。
它的方程形式是变量的一次项之和等于常数。
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代入法、消元法、矩阵法等。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组为例进行讲解:假设有如下线性方程组:{2x + 3y = 10,4x - y = -2.}我们可以使用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
首先,将第二个方程乘以2,然后将得到的方程与第一个方程相减,可以消去变量x,得到-y = -22。
将此结果代入第一个方程,即可求得变量y的值为6。
将y的值代入任意一个方程,可以求得变量x的值为2。
所以,这个线性方程组的解为x = 2,y = 6。
三、二次方程组二次方程组是包含多个二次方程的方程组。
解二次方程组的方法相对复杂一些,常见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配方法、图像法等。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二次方程组为例进行讲解:假设有如下二次方程组:{x^2 + y^2 = 25,x - y = 1.}我们可以使用配方法解这个方程组。
首先,在第二个方程两边加上y,得到x = y + 1。
将这个结果代入第一个方程中,得到(y + 1)^2 + y^2 = 25。
展开并整理方程,得到2y^2 + 2y - 24 = 0。
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求得y的两个解为y = 3和y = -4。
将这两个解分别代入x = y + 1,可以求得对应的x值。
所以,这个二次方程组的解为(x, y) = (2, 3)和(x, y) = (-3, -4)。
多元方程解的个数
多元方程解的个数多元方程组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它们在物理、工程、统计学等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解决多元方程组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求解多元方程解的个数。
在求解多元方程解的个数时,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是方程组的秩,秩指的是方程组中非零行的个数。
例如下面的方程组:x + y + z = 12x + 3y + 4z = 23x + 4y + 5z = 3该方程组的秩为2,因为其中有两行不为零。
我们还需要知道方程组的未知数个数,例如上述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为3。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高斯消元法或矩阵求逆的方法来求解多元方程组。
解出方程组的解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判别式来确定多元方程解的个数。
对于一个未知数为n个的方程组,设解的个数为m,则有以下几种情况:1. m=1,即方程组有唯一解,这种情况下,方程组的秩为n。
2. m=0,即方程组无解。
这种情况下,方程组的秩与n无关。
3. m>1,即方程组有多个解。
这种情况下,方程组的秩小于n。
对于第三种情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多元方程解的个数。
设解向量为x=(x1,x2,…,xn),则对于一个秩为r的方程组,其解向量可以表示为:x = x0 + k1x1 + k2x2 + … + krxr其中,x0为特解(即方程组的一个解),x1、x2、…、xr是方程组的基础解系,k1、k2、…、kr为常数。
因此,当r<n时,方程组的解向量可以表示为一条直线,即有无穷多个解。
当r=n时,方程组的解向量只有一个特解,即有唯一解。
综上所述,求解多元方程解的个数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求解方程组的秩。
在求解多元方程组时,我们需要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多元方程解的个数。
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多元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代入消元法解多元三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代入消元法解多元三次方程组》教学反思代入消元法解多元三次方程组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主题是使用代入消元法解多元三次方程组。
在这次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简单的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该方法解决多元三次方程组。
我采用了简单的策略来达到这个目标,以确保教学过程不涉及法律复杂性。
教学内容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多元三次方程组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然后,我详细解释了代入消元法的原理和步骤,并给出了一些示例来说明这一方法的应用。
在解答例题的过程中,我强调了代入消元法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代入消元法,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通过清晰简明的语言,我向学生解释了代入消元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步骤。
我重点强调了重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该方法。
2. 示范演示:我使用了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演示代入消元法的实际应用过程。
我逐步展示了如何代入已知的方程表达式,并逐步消元解得未知变量的值。
3. 练:在讲解和示范之后,我分发了一些练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尝试应用代入消元法解决方程组。
我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代入消元法的理解程度有所提升。
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该方法解决简单的多元三次方程组。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代入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错误和困惑。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这一环节的讲解和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代入消元法的技巧。
另外,我还计划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实例和实际应用场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我相信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代入消元法。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尽管简单,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代入消元法解决多元三次方程组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案:解析多元方程求解的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案:解析多元方程求解的方法解析多元方程求解的方法一、引言解析多元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和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
本课堂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解析多元方程求解的方法。
二、知识概述1. 多元方程的定义: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量的方程。
2. 解析多元方程的意义:解析多元方程是要求确定各未知量的值,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
3. 解析多元方程的基本步骤:列方程、整理方程、联立方程、消元、求解、检验。
4. 解析多元方程的方法: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法、代换法等。
三、解析多元方程求解的方法1. 代入法(1) 解法思路:将一个方程中的未知量表示出来,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中,进而求解出其他未知量。
(2) 解法步骤:a. 选择一个方程,将其中的一个未知量表示出来。
b. 将所得的表达式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仅含一个未知量的一元方程。
c. 解一元方程,求得该未知量的值。
d. 将求得的未知量的值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求得另一个未知量的值。
e. 对所求的未知量进行检验,判断是否满足原方程。
2. 消元法(1) 解法思路:通过合理的加减运算,使一个未知量的系数相等,然后进行消元求解。
(2) 解法步骤:a. 设法使两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量的系数相等,选择加减的方式。
b. 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方程。
c. 求解所得的一元方程,求得该未知量的值。
d. 将求得的未知量的值代入到原方程中,求解另一个未知量的值。
e. 对所求的未知量进行检验,判断是否满足原方程。
3. 加减消法(1) 解法思路:通过合理的加减运算,消去一个未知量,得到一个仅含一个未知量的一元方程。
(2) 解法步骤:a. 设法使两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量的系数相等,选择加减的方式。
b. 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方程。
c. 求解所得的一元方程,求得该未知量的值。
d. 将求得的未知量的值代入到原方程中,求解另一个未知量的值。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的多元化思路研究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的多元化思路研究随着高中数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函数已经成为我们学生常见的一种数学工具,无论是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还是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函数的应用范围广泛。
不同于初中时只是简单地讨论函数的定义、特点和变化规律,高中数学中,函数更多地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多元化的解题思路,才能更好的应用函数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一、简单就是美好的开始作为高中新来的科目,数学的难度显然是大了许多,尤其是函数这个概念一出来就让很多同学难以适应,因此,我们不妨从简单的例子开始,从中找到解题的规律。
以题目1为例:已知函数f(x) = 2x - 5,求f(10)。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到:f(10)=2×10-5=15。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但它能够让我们更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节奏,熟悉函数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为接下来更复杂的函数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变通,做到随心所欲在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函数概念后,便需要开始灵活应用函数去解决实际问题,而灵活应用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掌握各种操作函数的方法,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以题目2为例:已知函数f(x)=x^2+3x-4,求当x为2时f(x)的值。
我们可以将f(x)中的x用2代替,然后进行计算:f(2)=2^2+3×2-4=8。
这个例子上可以看到我们灵活地运用了函数的代入法则,这是解决许多简单函数题的基础,灵活的代入方法也是我们解决复杂函数题的前提。
三、运用公式,做到心中游刃有余在深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常规的数学知识和一些方法,更要通过一些经典的数学公式来进行习题。
通过合理地运用公式,我们可以更快地得到结论和算式。
以题目3为例:已知函数f(x)=a×x^2+b×x+c,其中a≠0,求f(-b/2a)的值。
这个例子是一个经典的函数题,我们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公式来解决它,也可以直接通过函数的定义使用函数的代入法求解。
解复杂的多变量方程组和不等式组
解复杂的多变量方程组和不等式组在数学中,方程组和不等式组是我们常常会碰到的问题。
当问题中涉及到多个未知数,并且需要找到满足一定条件的解时,我们就需要解复杂的多变量方程组和不等式组。
解决多变量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过程通常需要运用代数方法、图像方法以及数值方法等多种工具。
在下文中,我将以解决方程组和不等式组为例子,来说明解复杂的多变量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多变量方程组的例子:1. 解多变量方程组:考虑以下方程组:方程1: 2x + 3y = 7方程2: 4x - y = 1为了求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使用消元法或代入法来进行求解。
下面我将使用消元法进行求解。
首先,我们可以将方程2的y系数变为方程1的2倍,以方便消元。
将方程2乘以2得到:8x - 2y = 2接下来,我们将方程1和方程2相减,得到消去y的新方程:(2x + 3y) - (8x - 2y) = 7 - 2-6x + 5y = 5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方程,这个方程只包含x和y的一次项。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代入法来求解这个方程组,代入其中一个方程的解到另一个方程中,就可以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假设我们知道x的值为1,我们可以将x=1代入到方程1中,得到:2(1) + 3y = 7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y的值为1。
所以,这个多变量方程组的解为:x = 1,y = 1。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不等式组的例子:2. 解不等式组:考虑以下不等式组:不等式1: 2x + 3y ≥ 7不等式2: 4x - y ≤ 1求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与求解方程组类似,我们需要找到满足所有不等式的解。
对于这个不等式组,我们可以使用图像法来进行求解。
我们先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然后绘制出对应的图像,再根据图像来找到满足所有不等式的解。
首先,我们将不等式1转化为等式:2x + 3y = 7将不等式2转化为等式:4x - y = 1然后,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方程绘制在坐标平面上,得到两条直线。
多元多条件 多思多解法
多元多条件 多思多解法陕西省礼泉一中 张克 713200多元关系式的最值问题,是一直活跃在数学竞赛与高考试题中的常见基本问题之一. 对其求解往往因元素太多,干扰性大,不易下手,失分率较高.其实多元问题最值的基本处理方法,贵在转化,将多元转化为一元问题或其它的数学问题去求解,以下通过一个实例,探索其解法.【实例】若x 、y 是方程2260t at a -++=的两实根,则22(1)(1)x y -+-的变化范围为 .在此问题中,涉及了四个变量t 、a 、x 、y 之间的关系,干扰因素多,隐含条件多,处理问题的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将多元问题化为一元函数问题我们处理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用消元法,变多元问题为一元问题,请看:【解法一】由X 、y 是方程2260t at a -++=的两实根,得,x+y=2a,xy=a+6,…………..① 进一步有△=244(6)0(3)(2)02,3a a a a a a -+≥⇔-+≥⇔≤-≥…………….② 则 目标式222222(1)(1)2()2()2()224610x y x y x y x y x y xy a a -+-=+-++=+-+-+=--视它为a 的二次函数,它在(,2]-∞-内递减,在此范围内,目标式的最小值为18;又目标式在[3,)+∞内递增,在此范围内,目标式的最小值为8;故22(1)(1)x y -+-的变化范围为[8,)+∞;此时a=3,x=y=3;当然对目标式也可以这样变形加以研究:由X 、y 是方程2260t at a -++=的两实根,得,2222260,260(1)2(1)5,(1)2(1)5,x ax a y ay a x a x a y a y a -++=-++=⇔-=----=---将后两式相加,得222(1)(1)2(1)()2102(1)2210=4610x y a x y a a a a a a -+-=-+--=-⨯----, 以下解法同上(略);2. 利用数形结合处理多元最值多元关系式往往具有明显的方程曲线的几何特征,我们就可以抓住其曲线的几何性质,使问题简化解决.【解法二】函数图像法由解法一中的①式消去a 可得,x+y=2(xy-6),y(2x-1)=x+12,当x=1/2时,前式无意义,从而12x ≠,有125251211224[]11212222x x y x x x -++===+---,可知,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中心为(11,22)顶点为(3,3),(-2,-2)而22(1)(1)x y -+-的几何意义为函数图像上的点(x,y )到(1,1)点距离的平方,从而在点(3,3)处,目标式取得最小值为8,此时x=y=a=3.【解法三】方程曲线法由X 、y 是方程2260t at a -++=的两实根,得,22260,260x ax a y ay a -++=-++=将两式相加,得222()()2212x a y a a a -+-=--,其左方大于等于零,有2602,3;a a a a --≥⇔≤-≥由于动圆222()()2212x a y a a a -+-=--圆心(a,a )在直线y=x 上,它上面的点到(1,1)点的最近距离必在圆222()()2212x a y a a a -+-=--与直线y=x 的交点处取得,也就是说,X 、y 是方程2260t at a -++=的两相等的实根,由△=0可解得,a=-2,a=3,x=y=a;由于点(3,3)距离点(1,1)较近,故22(1)(1)x y -+-的最小值为8;3.利用换元法转化为方程问题利用参数方程进行换元,可以使多元关系中元之间的关系单一化,达到简化之目的.【解法四】 由目标关系22(1)(1)x y -+-的几何意义,可设,2221cos ,1sin ,(1)(1)x k y k k x y θθ=+=+=-+-,将1cos ,1sin x k y k θθ=+=+代入x+y=2(xy-6)可得,2(cos sin )2(sin cos 6)k k θθθθ+=-,再令,21s i n c o [2,2],s i n c o s2m m m θθθθ-=+⇒∈=,则上式可化为:22222(1)12120km k m k m km k =--⇔---=这是一个关于m 的二次方程在[有解,函数222()12f m k m km k =---在端点处(0f ≥,解得28k ≥;4.利用线性规划处理多元最值对二元条件最值,特别是变量的范围由不等式确定时,往往可以作出可行域,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规划的知识,使多元问题的最值直接得到解决,此问题还可以解答如下:【解法五】 x 、y 是方程2260t at a -++=的两实根,x+y=2a,xy=a+6,…………..①△=244(6)0(3)(2)02,3a a a a a a -+≥⇔-+≥⇔≤-≥………….②由①②可知, x+y ≤-4,6≤x+y , 由线性规划的知识,点(x,y )在直线x+y ≤-4的下方,在直线6≤x+y 的上方,而目标式22(1)(1)x y -+-几何意义是,区域内的动点(x,y )到(1,1)点距离的平方,只需求出最小值即可.由点(1,1)到直线的x+y=-4,6=x+y 的最小值分别是故22(1)(1)8x y -+-≥,当且仅当a=x=y=3时取等号,此时①②条件都满足.注:当然也可以由条件xy ≤4,9≤xy 所表示的区域去考虑,目标式22(1)(1)x y -+-在(-2,-2),(3,3)处取得最值,且在(3,3)处取得最小值为8.详细过程略;5.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多元最值大家知道,多元均值不等式是专门对付多元最值的有力工具,但在具体运用时,关键是凑出均值不等式的形式,寻找出等号条件;此问题中,怎么凑形,可以将题设条件:x+y=2a 要向结论22(1)(1)x y -+-方向去变,自然就有(1)(1)12x y a -+-=-,然后借助于均值不等式构造关系(1)(1)12x y a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看【解法六】由基本不等式(1)(1)2x y -+-≤ 可得,(1)(1)12x y a -+-=-≤,解得2222(1)(1)(1)a x y -≤-+-,进一步由a ≤-2,3≤a 可知,228(1)(1)x y ≤-+-.此时等号条件为,a=3,x=y=3满足一切约束条件; 故 22(1)(1)x y -+-的变化范围为[8,)+∞;请你解答以下高考试题:1.(06重庆卷)若,,0a b c >且222412a ab ac bc +++=,则a b c ++的最小值是(A ) (B )3 (C )2 (D 2. (06陕西卷)已知不等式(x+y)(1x + a y)≥9对任意正实数x,y 恒成立,则正实数a 的最小值为 A.2 B.4 C.6 D.8参考答案1..三元变二元去解 (a +b +c )2=a 2+b 2+c 2+2ab +2ac +2bc =12+(b -c )2≥12,当且仅当b =c 时取等号,故选 A. 也可以这样变形:222222224122()412()()412()12()12a ab ac bc a a b c bc a b c b c bc a b c b c +++=⇔+++=⇔++-++=⇔++=+-≥;以下略. 2.三元变一元去解. 不等式(x +y )(1a x y +)≥9对任意正实数x ,y 恒成立,则1y ax a x y +++≥1a +≥9,∴ 24(舍去),所以正实数a 的最小值为4,选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β2 βn = xβ 1 x2 · · · xn ,
αn 1 α2 = xα 1 x2 · · · xn ,
αi , βi ∈ N ∪ {0}, i = 1, 2, · · · , n
定義兩個單項式的大小順序為 x1 > x2 > · · · > xn , 再者, 同一未知數定義 xm+1 > xm > · · · > x2 > x > 1, 我們稱 α > β , 這種次序大小稱為 Lexicographic order (簡稱 lex order)。
四. Groebner 基底的演算法
Groebner 基底的算法, 說穿了其實就是單元多次多項式除法的推廣。 k [x1 , x2 , . . . , xn ] 是另一個多元多次多項式, 則 f 可以表成 f = a1 f1 + a2 f2 + · · · + am fm + r, (證明省略) F3 : x + y + z 2 − 1 = 0 來除的話 (用 lex order), 例如, F = x2 + y 2 + z 2 被 F1 : x2 + y + z − 1 = 0 , F2 : x + y 2 + z − 1 = 0 , F = F1 + 0F2 + 0F3 + (y 2 − y + z 2 − z + 1), 或 定理: (除法定理): 設 f1 , f2 , . . . , fm ∈ k [x1 , x2 , . . . , xn ] 是一個多元多次多項式組, f ∈ 其中, aj , r ∈ k [x1 , x2 , . . . , xn ],
l
={
i=1
α i1 αi2 ai xα | ai ∈ k, αij ∈ N ∪ {0}, i = 1, 2, . . . , l, j = 1, 2, . . . , n} l x2 · · · xn
in
若 I 滿足下列條件, 我們稱 I 是一個理想 (ideal) (1) 0 ∈ I (2) 若 f, g ∈ I , 則 f + g ∈ I 定義:
不管是用那一種次序, 我們稱一個多元多次多項式 g 的項中次序 (order) 最高的為領導項 (leading term), 簡寫為 LT (g ), 它的係數稱為領導係數 (leading cofficient), 簡寫為 LC (g ), 而 LM (g ) = LT (g )/LC (g ) 為領導項中不含係數的未知數。 我們都知道, 若將二個多元一次方程組分別乘以非零的常數倍, 再把它們相加以後, 也會 含蓋原方程組的解。 雖然這種做法對我們求多元多次方程組的解沒有太大的幫助, 但在抽象代 數上, 它的觀念, 對我們引進一個“理想” (ideal) 的觀念卻非常有幫助。 定義: 設 k 是一個體 (field)(可以想成 k 是複數體 C ), k [x1 , x2 , . . . , xn ] 為係數屬於 k 的 n 元 (x1 , x2 , . . . , xn ) 多次多項式所成的集合, 即 k [x1 , x2 , . . . , xn ]
限個多項式。 由於 < f1 , f2 , . . . , fm > 是由 f1 , f2 , . . . , fm 所衍生成的, 所以, 理想 < f1 , f2 , . . . , fm > 的解 V (f1 , f2 , . . . , fm ) , 也是原方程組 f1 = 0, f2 = 0, . . ., fm = 0 的 解。 方程組 f1 = 0, f2 = 0, . . . , fm = 0 的解也是 V (f1 , f2 , . . . , fm )。 這個意思好像是說, h(x + y + 1) + k (x − y − 1) = 0 , h, k ∈ R (它的幾何意義是: 所有過二直線交點的直線) 的解, 和 x+y+1=0 x−y−1=0 的解相同。
α
α
其中 αji ∈ N ∪ {0}, i = 1, 2, . . . , n, 而 A 是一個 (有限或無限) 集合。 我們可以證明出來 (證明省略), 一個由某些單項式所生成的理想總是由有限個單項式所生 成。 藉由單項式的觀念, 每一個多項式 fi 都有一個領導項 LT (fi ), 我們便可定義出所謂的 Groebner 基底。 定義: 設 I 是一個理想, 若有一組多項式 g1 , g2, . . . , gs , 使得 < LT (g1 ), LT (g2 ), . . . , LT (gs ) >=< LT (I ) > 則這組多項式 {g1 , g2 , . . . , gs } , 稱為 I 的 Groebner 基底。 是由 < g1 , g2 , . . . , gs >所生成, 即 < g1 , g2 , . . . , gs >= I (證明省略)。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個 Groebner 基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此時我們可以證明出來, 假如 {g1 , g2, . . . , gs } 是 I 的 Groebner 基底, 那麼理想 I 也
淺談多元多次方程組
61
因此, 這種除法並不唯一。 但是除式若是一個 Groebner 基底, 則餘式會唯一。 定理: 設 I 是一個理想, 而 G = {g1 , g2 , . . . , gs } 是這個理想 I 的 Groebner 基底, 而
f ∈ k [x1 , x2 , . . . , xn ], 則 f 被 G 除的餘式會唯一, 即存在唯一的 r ∈ k [x1 , x2 , . . . , xn ], 使 得 (1) r 不能為 LT (g1 ), LT (g2 ), . . . , LT (gm ) 中的任何一個所整除, (2) f =
60 數學傳播 27 卷 1 期 民 92 年 3 月
的解相同, 而變換後的方程組能很快的算出 x 和 y 。 在討論上述問題時, 我們想到一個多項式都是由幾個單項式組成。 因此, 我們先著手討論 由一些 (可能無限多個) 單項式所生成的理想, 即
jn I =< x1 j1 x2 j2 · · · xα |j∈A> n
三. Groebner 基底
雖然類似上述的理想都會有無限多個多項式, 但它總是可由有限個的多項式所生成 (這是 所謂 Hibert basis 定理–直觀的說, 它就是由 f1 , f2 , . . . , fm 所生成)。 既然, 一個理想可以由有限個多項式生成, 我們便試著想找一組“好” 的多項式來表示這一 個理想, 希望這一組多項式能夠給我們很好的訊息, 使我們能更順利的解出原方程組。 這個觀念就好像我們要解 x+y+1=0 x−y−1=0 我們可以把 (1) 式和 (2) 式相加得 2x = 0 此時原方程組的解和 x+y+1=0 2x = 0 (1) (2)
且 r = 0 或 r 不能為 LT (f1 ), LT (f2 ), . . . , LT 0F1 + 0F2 + (x − y − z 2 + 1)F3 + (2y 2 + 2yz 2 − 2y + z 4 − z 2 + 1)
F = 0F1 + (x − y 2 − z + 1)F2 + 0F3 + (y 4 + 2y 2z − y 2 + 2z 2 − 2z + 1), 或
二. 理想 (ideal)
將多項式加上“= 0”即變成方程式, 所以方程式和多項式的關係非常密切。 為了了解多元 多次方程組的問題, 我們可以考慮將它轉換成多項式的問題。 同時我們有必要定義一個多元多 次多項式中每個單項的排列次序 (order), 即單項式的大小。 在這方面, 一般定義的方法有二種: 定義: 設
n i=1
特別是, f ∈ I , 若且唯若餘式 r = 0。 (證明省略) 再者, 我們若
hi gi + r , 其中 hi ∈ k [x1 , x2 , . . . , xn ],
k [x1 , x2 , . . . , xn ] , 我們以 f
定義: 設 F =< f1 , f2 , . . . , fm > , 其中 f1 , f2 , . . . , fm ∈ k [x1 , x2 , . . . , xn ]。 若 f ∈
淺談多元多次方程組
李源順
一. 前言
在中學時期, 求方程式是代數學上面的重要課題。 在一元方程式方面, 我們學會了利用公 式求一元一次、 二次方程式的解, 也知道它們的圖形是直線或拋物線。 在圖形是曲線的一元三次 以上的方程式方面, 雖然我們知道一元三次和四次方程式有根式解, 但是不容易記得, 至於一般 的一元五次以上的方程式就沒有根式解。 所以在解一元三次以上的有理係數方程式時, 我們可 以試著把它因式分解, 以便求出它的有理根; 或者對於實係數或複數係數方程式, 我們可以利用 牛頓法求它的近似根。 在多元方程組方面, 我們學會了利用加減消去法、 代入消去法、 甚至矩陣的方法, 求多元 一次方程組的解, 而且也了解它的解的幾何義意, 例如,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是平面上直線的交 點, 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是空間中平面的交點。 對於多元多次方程組, 我們則沒有學到如何求出 它的解, 或也不了解它的解所隱含的義意。 現在我們將帶您了解如何解多元多次方程組。 此外, 我們也將讓您知道如何利用數學軟體 Mathematica 以及 Maple 求多元多次方程組的解。
57
58 數學傳播 27 卷 1 期 民 92 年 3 月
2 例如, x1 > x100 , x2 2 1 x2 > x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