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1.【解析】选C。

比:并列,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2.【解析】选A。

均为助词,的。

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

D项,介词,用、凭借;连词,表目的。

3.【解析】选C。

A项,“失”同“佚”;B项,“罔”同“网”;D项,“责”同“债”。

4.【解析】选D。

A项,名词作动词,受膑刑;B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C项,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5.【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6.【解析】选A。

倜傥:古今意义相同,指卓越不凡。

B项,意气:古义指情意;今义指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C项,下流:古义为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a.下游,b.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

D项,口语:古义指言语,文中指替李陵辩护;今义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7.答案:(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

(3)起草尚未定稿,就正好遭遇这场灾祸,书还没有写成,我十分惋惜,因此受了最重的刑罚却没有恼怒之色。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辱:谦辞,承蒙。

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9.【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C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后一个“其”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译为“还是”。

D项,前一个“所”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报任安书练习(含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含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含答案)《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一、选择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曩者(rǎng)剖符(pōu)系狱(xì)剌(là)谬(miù)衣B. 阙然(què)愠色(wèn)卜祝(bǔ)圜(yuán)墙C. 桎梏(gù)倜傥(tǎnɡ)强颜(qiánɡ)怯夫慕义(qiè)D. 囹圄(yǔ)沉溺(nì)赭衣(zhě)贪生恶死(wù)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浑身冰凉卿卿我我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 B.洎牧以谗诛C.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D.勇怯,势也;强弱,形也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二、默写填空1.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__,《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本文,达成7~9 题。

报任安书 ( 节选 ) (司马迁)古者荣华而名摩灭,不行胜记,唯倜傥特别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

这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旧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行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搜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行,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多数,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贱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祖先,亦何面目复上父亲母亲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如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何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而后是非乃定。

书不可以悉意,故略陈固陋。

7.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故述旧事,思来者思:使思A..稽其成扫兴坏之理稽:观察B.C.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债”.曼辞以自饰D.曼:任意的8.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剖析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文章开头列举先贤遇到深重打击后奋发著书的史实,是借先人以自况抒发激愤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便遇到再严苛的刑罚,也没有怨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谴责,陈述了自己困难的处境和不可以推贤进士的原由。

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yù,认可) B .定计于鲜.也。

(xiān,态度鲜明) C .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qiánɡ,强颜,厚颜,意为不知羞耻) D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lèi,连累) 【解析】 A 项“与”应读“yǔ”,和、跟,介词;C 项“强”应读“qiǎnɡ”;D 项“累”应读“lěi”,经历,积累。

【答案】 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报.任安书 报:答,回复 B .特.以为智穷罪极 特:只是 C .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愤恨 D .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 【解析】 C .“恨”,遗憾。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修身者,智之符.也 符:护身 B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适:适合 C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负:缺少 D .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分:职分,道理 【解析】 A 项,标志。

B 项,往,到……去。

C 项,凭借。

【答案】 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意气..勤勤恳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 积威..约之渐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倜傥..之才不能任也 D.⎩⎪⎨⎪⎧ 而用流俗..人之言流俗..之所轻也【解析】 A .前一个指情意;后一个指意志、气概。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意气..勤勤恳恳 B .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C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D .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解析】 A 项,辞意和语气。

B 项,感情深厚。

D 项,皇帝身边的侍从。

【答案】 C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固.主上所戏弄②人固.有一死B.⎩⎪⎨⎪⎧ 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②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 ①倡优所.畜②某所.,而母立于兹D.⎩⎪⎨⎪⎧ 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解析】 A 项,本来。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练习: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练习: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含答案解析)

专题三 直面人生12 报任安书(节选)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字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魏其.(jī) 衣.赭衣(yī) 圜墙 大放厥词 B .榜箠.(chuí) 暴.肌肤(bào) 囹圄 前扑后继 C .沉溺.(nì) 缧绁.(xiè) 倜傥 通邑大都 D .奴仆.(pū) 剌.谬(là) 网罗 强颜欢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为了亚运会的召开,今年以来,广州市下大力气整顿市容,画地为牢....,分区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 .经过历史学家考证,扑朔迷离一千多年的唐代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颜真卿的墓葬竟然藏之名山....,埋葬于江南小城句容境内的龙山。

C .美军在伊拉克西部发起了“铁幕行动”,对反美武装实施重于泰山....的打击,遭到当地逊尼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D .每年6亿多美元的联合国会费,对经济总量占全球财富28%的美国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但美国偏偏不肯支付,连续多年大数量地拖欠,去年最多时候竟达18亿美元之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流俗之所轻.也B .其次不辱.身 C .下流多谤.议 D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通古今之.变②成一家之.言 B.⎩⎪⎨⎪⎧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①稽其.成败兴坏之理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①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②然此可为.智者道 二、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整理版)《报任安书(节选)》练习题

(整理版)《报任安书(节选)》练习题

《报任安书〔节选〕》练习题【练习一】一、积累运用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答案:C〔A.“衣〞yì;B.“暴〞pù;D.“仆〞pú。

〕解析:选择正确的选项实那么是辨析错误,要重点掌握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那么头枪地⑤那么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那么忽忽假设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答案:D〔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解析:应该依次排查每句中有无通假字。

正确理解句意很关键。

粗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为哪项A.意气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口语遇遭此祸答案:B〔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

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

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劣龌龊。

D.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解析:掌握这种题型,一是根据具体语境靠逻辑思维解决,二是多加记诵。

4.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以下句子中加粗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为哪项牛马走足下C.仆下愚,知其不可答案: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解析:对于常见的尊称和谦称要准确记忆。

5.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报任安书(节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理解性默写司马迁【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理解性默写:1.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句子是“,,,。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述自己惨受宫刑而没有以死殉节的原因的句子是“,,。

”4.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周文王、孔子在困境中完成作品的句子是:,。

5.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屈原、左丘明在困境中完成作品的句子是:,;,。

6.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孙膑、吕不韦在困境中完成作品的句子是:,;,。

7.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也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句子是:,。

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

8.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2020_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2020_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报任安书(节选)(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2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B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叙,这里指创作 C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责任 D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 诚:果真 解析:选C 。

“责”同“债”,指下狱受腐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 A.⎩⎪⎨⎪⎧固.主上所戏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倡优所.畜某所.,而母立于兹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解析:选C 。

C 项,表被动/表处所,……的地方。

A 项,均为副词,本来;B 项,均为介词,在;D 项,均表原因,……的原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⑤下流..多谤议 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A .①③⑦ B .②⑥⑦C .②④⑤D .①②④解析:选B 。

②“戏弄”、⑥“雕琢”和⑦“父母”与今义同。

4.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则仆偿前辱之责B .思垂空文以自见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见狱吏则头枪地D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及罪至罔加解析:选D。

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A.安在其不辱也B.重为乡党所笑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解析:选B。

文言文阅读训练:《报任安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报任安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报任安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

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

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

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自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

《报任安书》(节选)背诵部分挖空训练及默写含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背诵部分挖空训练及默写含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背诵部分挖空训练及默写(含答案)一、报任安书(节选)挖空训练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谈论)也!二、报任安书(节选)情景式默写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任安书司马迁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为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一、选择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曩者(rǎn g)剖符(pōu)系狱(xì)剌(là)谬(miù)衣B. 阙然(què)愠色(wèn)卜祝(bǔ)圜(yuán)墙C. 桎梏(gù)倜傥(tǎnɡ)强颜(qiánɡ)怯夫慕义(qiè)D. 囹圄(yǔ)沉溺(nì)赭衣(zhě)贪生恶死(wù)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浑身冰凉卿卿我我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 B.洎牧以谗诛C.权倾五伯,囚于请室D.勇怯,势也;强弱,形也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二、默写填空1.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__,《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关木索、被�楚受辱2.其次剔毛发3.见狱吏则头枪地4.及罪至罔加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8.则仆偿前辱之责二.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 )A.若望仆不相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或师焉,或否焉D.吾从而师之2.比肩接踵 ( )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C.天涯若比邻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C.重为乡党所笑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思厥先祖父 ( )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D.禹厥之三仞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家祭无忘告乃翁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 ( )A.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B.汉皇重色思倾国,玉宇多年求不得C.对此欲倒东南倾D.权倾五伯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A.倡优畜之B.太上不辱先C.衣赭衣D.且勇者不必死节五.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兄弟之亲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④下流多谤议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⑦重为乡党所笑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9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含解析)必修5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9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含解析)必修5

19 报任安书(节选)独自踯躅在冰冷的黑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独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一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让他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字体赏美文只为两天尽情绽放非洲的戈壁滩干旱炎热,土壤贫瘠,只适合根系庞大的植物,而依米花却除外。

这个世界上,奇花异草并不多,我们能够记住的仅仅是那么一两种草木,敬畏生命的依米花,敬畏一种至高的心灵海拔.千古“史圣”司马迁在人生遭遇巨大挫折的时候,面对别人冷言冷语,他选择了坚守。

仿佛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一部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多样的追求。

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财富,司马迁说:“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梦想每个人都有,可是坚守梦想,为了梦想奋斗一生,从不放弃,即使再大的风浪也坚守的有几人?司马迁算一个。

(选自《文采现于世》)[应用角度]“坚守"“追求”“执着"“生活的意义”等。

(1)伟大,从外面看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从里面看,则是一种无比稳健的智慧。

你曾为李陵说了一句话而遭到极刑,痛不欲生。

你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各项刑罚,八个“其次”已令人毛骨悚然,一个“最下”更是说得人魂飞魄散。

然而就是这个“最下",你遭受的正是这个“最下"!我以为,你会玉与石俱焚;我以为,你最后留下的文字会是“名与节同在”“士可杀,不可辱"。

可是你的伟大却是超越了世间的荣与辱,情与志,义与愤,生与死。

你甚至冷静而坦荡地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的,你就是那泰山顶上的一匹凌云驰骋的骏马,拨开乌云,任历史的阳光穿透自己的心灵,然后唤来一道闪电,以感天动地的巨响与你一起嘶喊出了《史记》!这是怎样的一颗对先人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生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灼灼之心啊!于是《史记》成就了一种伟大,你成就了一种伟大。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D.无乃与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答案:C(A.“衣”yì;B.“暴”pù;D.“仆”pú。

)解析:选择正确的选项实则是辨析错误,要重点掌握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答案:D(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解析:应该依次排查每句中有无通假字。

正确理解句意很关昧无知。

)解析:对于常见的尊称和谦称要准确记忆。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答案:照这样说来,所谓勇敢还是怯懦,刚强还是柔弱,都是形势造成的。

明白了这一点,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人不能早早自杀来逃避法律制裁,因而渐渐志气衰微,等到挨鞭打杖责,再想保全气节自杀,这不是远远来不及了吗?解析:翻译题目年年必考,是重点、难点。

要结合具体语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报任安书 练习(含答案)

报任安书   练习(含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一、选择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曩者(rǎng) 剖符(pōu) 系狱(xì) 剌(là)谬(miù)衣B. 阙然(què) 愠色(wèn) 卜祝(bǔ) 圜(yuán)墙C. 桎梏(gù) 倜傥(tǎnɡ) 强颜(qiánɡ) 怯夫慕义(qiè)D. 囹圄(yǔ) 沉溺(nì) 赭衣(zhě) 贪生恶死(wù)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滔滔不绝 惊心动魄 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 入土为安 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 闲情逸志 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 浑身冰凉 卿卿我我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曩者辱赐书 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 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 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若望仆不相师 B.洎牧以谗诛C.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D.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确实,实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二、默写填空1.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__,《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报任安书节选训练 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5-含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报任安书节选训练 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5-含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愠.色(yùn) 放失.(shī) 轩.辕(xuān) 沉溺.(nì) 闺(g é) 愤懑(m èng )垢.辱(ɡòu) 草创.(chuànɡ) 倜.傥(tī) 怯懦.(nuò) 固陋.(lòu) 曩.者(nǎnɡ)【答案】 “失”读yì,“懑”读mèn,“倜”读t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固.主上所戏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倡优所.畜某所.,而母立于兹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解析】 C 项,表被动/表处所,……的地方。

A 项,均为副词,本来;B 项,均为介词,在;D 项,均表原因,……的原因。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其次诎体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 .①②④⑧B .②④⑥⑧C .①③⑤⑦D .③④⑤⑥【解析】 ①“诎”同“屈”;③“失”同“佚”;④“枪”同“抢”;⑤“责”同“债”;⑥“摩”同“磨”;⑧“底”同“抵”。

【答案】 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⑤下流..多谤议 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A .①③⑦B .②⑥⑦C .②④⑤D .①②④【解析】 ②“戏弄”,⑥“雕琢”和⑦“父母”与今义同。

3.2报任安书节选课时训练含解析试题

3.2报任安书节选课时训练含解析试题

报任安书(节选)一、夯基训练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怯.懦(qiè)剖.符(pōu)系.狱(jì)倡优所畜.(xù)厄.(è)愠.色(wèn)卜.祝(bǔ)定计于鲜.(xiān)梏.(ɡù)倜傥.(tǎnɡ)强.颜(qiánɡ)怯.夫慕义(qiè)圄.(yǔ)沉溺.(nì)愤懑.(mèn)贪生恶.死(wù)解析:A项,“系〞应读“xì〞;B项,“愠〞应读“yùn〞;C项,“强〞应读“qiǎnɡ〞。

答案:D2.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①与②一样,③与④一样B.①与②一样,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一样解析:①动词,写成;②介词,被。

③助词,的;④代词,它。

答案:C3.以下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念父母,顾妻子..强颜..耳私心..有所不尽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解析:D项,倜傥:古今意义均是“洒脱,不拘谨〞的意思。

A项,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B项,古义:厚颜无耻。

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C项,古义:自己的心愿。

今义:①个人心里,内心;②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答案:D4.以下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略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B5.补写出以下各句中的空缺局部。

(1)人固有一死,,或者轻于鸿毛,。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乃赋离骚。

(3)究天人之际,,。

答案:(1)或者重于泰山用之所趋异也(2)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3)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2.其次剔毛发3.见狱吏则头枪地4.及罪至罔加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8.则仆偿前辱之责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A.若望仆不相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或师焉,或否焉D.吾从而师之2.比肩接踵()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C.天涯若比邻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C.重为乡党所笑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思厥先祖父()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D.禹厥之三仞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家祭无忘告乃翁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C.对此欲倒东南倾D.权倾五伯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A.倡优畜之B.太上不辱先C.衣赭衣D.且勇者不必死节五.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兄弟之亲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④下流多谤议⑤安在其不辱也?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⑦重为乡党所笑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7、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高考连线:(2006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邱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协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料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是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而气见义勇为。

②嫚(m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匿濮阳周氏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抑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

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

季布援引历史故意,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

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季布名所以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通棰。

木杖2、剔通剃,剔光3、枪同抢,撞击4、罔同网5.摩通磨,消磨,磨掉6、底通抵,大都7、见通现,现露8、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二、1、勤勤恳恳:诚恳,恳切。

今指勤劳而踏实2、树立:这里指立身处世。

今指建立3、妻子:妻子儿女。

今指男子的配偶。

4、私心:我自己的心愿。

今指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5、非常:不同寻常,卓越超群。

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6、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指卑鄙龌龊。

7、口语:言语。

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2.C(挨着)A、同等看待B、适合D、到3.D(层)A、重视B、加上C、更加4.B(他们的,他的)A、才C、那D通掘,挖掘5.B(却)A、就C、你的D、是6.A.(倾尽,全部倒出)B、使倾C、倾倒D、压倒,胜过四.D、均为动词的为动用法A、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B、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C、名词或用为动词五.B.①、定语后置②③④⑦⑧、被动句⑤、宾语前置⑥、固定句式六.1、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的缘故。

2、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

3、(我)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推辞,是因为对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世显露而感到遗憾。

(注意所以者,也的句式,及恨的意动用法)4、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数也数不清,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5、(此书的)草稿还没有完成,恰好碰上这件祸事,惋惜它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

6、(这)岂不是和我的心愿相违背吗?(注意无乃乎格式)7、处在像尘埃那样轻贱的处境中,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他们不受到污辱又(能)体现在哪里呢?(注意安在其不辱也的主谓倒装)高考连线:1.A文言实词匿是隐藏、躲藏之意。

2.D①是朱家叙述季布数窘高祖的原因,表现季布的尽职,③是季布驳斥樊哙的理由,表现季布的刚直,④是季布对皇上陈述之所以召他到京城的原因。

表现季布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直言进谏。

3.B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错误,原文是说当年高帝率兵四十万被匈奴困于平城,樊哙率兵十万横行匈奴是不可信的。

4.(1)您国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