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现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周作人、郭绍虞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以《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后又相继出版了《文学旬刊》和《诗》。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文字要关注社会和人生。在文学创作方面,冰心、庐隐、许地山、叶绍钧等人的“问题小说”代表“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沈雁冰、郑振铎专注于理论批评的建设。

2、创造社

1921年6月,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先后创办的刊物有《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评》等,以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立场区别于文学研究会。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己任,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的承担,美学上推重直觉、灵感和天才,表现出浓重的抒情色彩和浪漫谛克倾向。eg:郭沫若的诗、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五卅”后,思想方向发生改变,使用了“革命文学”、“新兴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等概念,郭沫若《革命与文学》,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后期李初梨、冯乃超、朱镜我、彭康等新成员加入,主要刊发政治理论和文艺批评文章,思想更加激进,理论倡导和文学活动带有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

3、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名称来源于1924年正式成立的新月社,由于诗歌创作在新月派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月派常被称为是新月诗派。新月派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新月派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孙大雨、林徽因、杨世恩等人。1927年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主要刊物发表在《新月》、《诗刊》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邵洵美、卞之琳等人。这一诗派提出以“和谐”和均齐为核心的新诗格律理论主张,强调以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感伤主义。“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格律的谨严”是其共同的诗学追求,认为诗人的写作应该戴着镣铐跳舞。在创作中主张主观情绪客观化,不在感情强烈时作诗。这些理论主张一定程度上克服纠正了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的不足,对新诗体式的规范化实验做出了积极贡献。4、语丝社

1924年10月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俞平伯等人。创办《语丝》杂志。语丝社成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侧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为新文学灌注了现实关注意识;二是积极实践了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型范之一—语丝体。5、语丝体

“语丝派”作家共同形成的一种随笔文体,特点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尖锐泼辣,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创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提供了一种最初的型范。

6、浅草—沉钟社

浅草社于1922年冬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冯至。主要刊物为《浅草季刊》、《文艺旬刊》。后因林如稷出国,浅草社停止活动。1925年,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冯至在北京创办《沉钟》周刊,沉钟社成立。因沉钟社与浅草社有着前后相继的密切关系,将其统称为“浅草—沉钟社”。

浅草—沉钟社拒绝先锋姿态,不追求“统一”社团面貌,低调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翻译。创作风格偏向于创造社的自我表现,小说是其成员最得心应手的体裁,陈翔鹤《不安定的灵魂》《独身者》。冯至是沉钟社中最优秀的诗人,杨晦致力于戏剧创作。

7、湖畔诗社

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主要成员有汪静之、潘谟华、应修人、冯雪峰。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并出合集《湖畔》《春的歌集》。1925年即已告终。他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情诗在白话新诗发展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年轻诗人个体生命的青春期与“五四”作为历史的青春期交相辉映,铸就了诗歌的单纯清浅的实质。(汪静之《蕙的风》、应修人《妹妹你是水》)

8、小诗派

1923年,冰心把她三百余首小诗汇集成的诗集《繁星》、《春水》出版,开创了一个“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小诗以“小杂感”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们“零碎的思想”。人生的体悟、哲理的感兴、情绪的波动,是小诗体式最驾轻就熟的领域。小诗短小精悍,无拘无束,对于现代新诗锤炼诗质诗意是一种绝好的方式。小诗的体式源于印度佛教哲学诗中一种“偈”的短诗体裁以及日本的短歌、俳句。代表诗人有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徐玉诺等。

9、爱美剧

爱美是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爱美剧即非职业的戏剧,爱美剧运动口号的提出受到了欧洲“小剧场运动”的启发。1921年4月至8月,著名戏剧家陈大悲在《晨报》上连载了一篇题为《爱美的戏剧》的长文,率先提出开展“爱美剧运动”的主张。爱美剧是倡导“非营业性质”的业余演剧,反对戏剧商业化,反对新兴话剧重蹈文明新戏被资本家操纵作为赚钱工具而日益堕落的旧辙。上海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社是两支重要的演出队伍。

1927年前后,爱美剧运动逐渐沉寂下来。

10、左联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上海,简称“左联”,这是中国文学界规模空前的一次大联合,主要的左翼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田汉、钱杏邨、阳翰笙等。“左联”大会上通过了由蒋光慈、冯雪峰、冯乃超等人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选出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左联”的成立是“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论争的结果,也是中国现代左翼文学从萌芽到基本成熟的一个标志。“左联”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培养了沙汀、艾芜、叶紫、周文、艾青、蒲风等一批文学新人,文学创作方面也是取得了重大成就,推动左翼文学走向成熟。1936年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行解散。

11、“红色鼓动诗”

殷夫的诗歌善于表达革命斗争的激情,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更向前”、“更健全”的现实主义歌唱,被称为“红色鼓动诗”。善于将自我的思想体验和情感历程与政治原则交融在一起,深情思索革命斗争道路,小我的个体情感完全消融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颂扬之中,有着爱憎分明的真情实感。代表作组诗《我们的诗》《血字》、长诗《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

12、中国诗歌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