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动机与激励.
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与激励策略

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与激励策略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繁重,如何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励策略。
首先,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学习动机能够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想,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方向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不断挑战自我,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
其次,学习动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习动机能够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和效率。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和优先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集中精力完成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第三,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应对学业任务,还需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习动机能够帮助学生平衡学业和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增加社会经验和责任感,增强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实践中,高中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
首先,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想。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理想,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方向感。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增强学习的目标感和动力感。
其次,寻找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活动,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和实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管理学动机与激励原理

组织氛围是否积极、开放、包容等, 对员工的心理感受和激励效果产生直 接影响。
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激励机制设计
01
激励机制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个人差异、需求、价值观
以及组织的文化、制度等因素。
激励方式选择
02
根据员工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如奖金、晋升
、培训等。
激励效果的评估
03
对激励机制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确保
的基础。
双因素理论
总结词
双因素理论强调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员工不满意的根 源,激励因素则是员工满意感的来源。
详细描述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认为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 、管理、工作条件等,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晋升机会等。
成就动机理论
总结词
成就动机理论关注个人追求成就的需 求和动机,认为个体在完成任务和追 求成功时会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
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 时间和减轻工作压力,使员工更加投入工作 。
03
管理实践中的动机与激励
员工个人差异对激励的影响
员工个性
不同员工有不同的个性特 点,如内向或外向、独立 或依赖等,这会影响他们
对激励的反应和需求。
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需求
员工的需求层次和类型各 异,如对职业发展、物质 报酬、工作安全感等的需 求,需要根据员工的需求
激励的有效性。
04
动机与激励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动机激励
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人才招聘、绩效评估、培训 发展等方面。这为动机激励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方案。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生动机与激励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生动机与激励教案:教育心理学中的学生动机与激励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励因素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从学生动机和激励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学生动机的类型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出于兴趣和个人价值观而自发产生的学习动力;外在动机则是指学生受到外界奖励和惩罚的驱动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1. 内在动机的培养内在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种方法是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资源、游戏化的学习活动等,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外在动机的引导外在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动力。
但是,过度依赖外在动机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内在认同感下降,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外在动机手段,避免过度使用。
二、学生激励的方法学生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参与度。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学生激励方法。
1. 目标设定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对于激励学生非常重要。
目标设定应该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过于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2. 反馈与奖励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激励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写在作业上的批注等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
此外,适当的奖励也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表扬信、荣誉证书等。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可以相互激励、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管理心理学之需要动机与激励

研究结果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环境、组织 文化、领导风格等,这些因素难以完全控制。
难以衡量的变量
管理心理学中的很多变量是难以准确衡量的,如员工的 心理状态、组织氛围等,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准确 。
未来研究展望
探索新的理论框架
未来研究需要探索新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员工行为 ,并促进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提升自我认知的同时提高工作能力。
培养员工的积极情绪
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保障制度,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 力。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
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关系,营造和谐友好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积 极性。
通过了解员工动机,引导和调整员工行为,构 建高效且和谐的团队。
3
实现人性化管理
以心理学为基础,实现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管 理,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研究目的与背景
研究目的
探究员工需要、动机与激励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组织绩效和 员工满意度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和员工面临越来越多的 挑战和压力,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成为管理心理 学研究的重点。
2
确定了动机和激励在员工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中 的关键作用。
3
发现需要和动机的满足与员工积极情感和投入 正相关。
对管理者的建议
了解员工的基本需要和动机,并据此设定合理的激励 机制。
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的工作投入和绩效。
为员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激发其内在动机。
《动机与激励》PPT课件

精选PPT
14
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 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象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 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 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 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 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 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 去面对失败。
候群所包含的三个维度: ① 生理失调和情绪衰竭; ② 行为失调,对工作对象的疏离; ③ 无效能感于社会公平的缺乏。
3.职业倦怠是一种综合性的症候症
① 波及人群面广;
② 波及人群层次杂;
③ 产生的原因各种各样。
精选PPT
25
人。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亲和动机 个体对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受人
喜爱以及与周围人融洽相处的关注。
问题:人们为什么会有亲和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实验结论: 1.人与人之间的亲和是为了减少不安和恐
惧 2.个体在情况模糊不清时,会产生和他人
在一起的愿望。
精选PPT
10
● 权力动机
物、奖金等各种刺激。 4. 动机过程模式
需要
驱力
行为
目标
精选PPT
4
5. 社会性动机
●成就动机
■什么是成就动机:个体要求获得优异成绩的 欲望
注意:① 是后天的;
② 摆脱了低级的需要限制;
③ 是个体的,因人而异;
精选PPT
5
■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 迈克利兰: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最早研究
很多的人以为成功很难,成功要付出太多、成功会很痛 苦,就不去想和追求。有的人不肯付出一时的努力去博取成 功去换取一生的幸福,却甘愿用尽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的 痛苦。
初中学生学习动机与激励策略

初中学生学习动机与激励策略学习动机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激励策略则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围绕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激励策略展开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形成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来自学生内部的因素,如个人兴趣、志向和认知能力等。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其学习动力的高低。
此外,初中生在青春期内心理发展、自我意识等方面也对学习动机产生巨大影响。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激励策略:1.设定目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的设置和达成。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提高学习效果。
2.赋予自主权: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的决策。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提供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学习动力的促进因素。
4.创设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予学生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6.激发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趣味的教学活动、生动的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7.提供充足资源: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多媒体教材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8.传授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技巧、记忆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9.鼓励学生参与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10.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保障。
1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动力。
《动机与激励》课件

八、总结
动机与激励的重要性
动机和激励是个体和组织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起着关键作用。
未来研究方向
探索更有效的激励策略,研究动机和激励在不同文化和行业中的差异。
参考文献
• John, D. (2018). 《动机与激励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Jane, S. (2019). 《激励方法实践指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动机与激励》PPT课件
欢迎阅读《动机与激励》PPT课件!本课件将帮助您了解动机和激励的概念、 作用和原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指个体内部驱使行动的力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需求、 价值观和期望,以及外部的奖惩制度和环境因素。
二、动机的类型
内在动机
六、动机与激励的关系
1
如何结合动机和激励
根据个体的动机因素设计激励措施,以提高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2
自我激励的原理
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设定目标、给予奖励和持久追求来激励自己。
七、案例分析
应用实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动机和激励在工作场 所中的应用。
对话互动
通过对话互动,探讨团队合作中动机与激励的关系。
四、激励的类型
经济激励
包括薪资、奖金和福利等物质上的激励手段。பைடு நூலகம்
非经济激励
包括表彰、晋升和培训等非物质上的激励手段。
五、激励的原则
1 公平性
激励应当公平合理,不偏袒某个个体或群体。
2 竞争性
激励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直接性
激励应当与个体的努力和表现直接相关,以保持激励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3个体行为动机及激励

(3)社交的需要:也即爱与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人际关 系、被团体接纳等。
(4)尊重的需要:独立、自由、自信、名誉、地位、社会认 定、被他人尊重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理想与 抱负。
管理实践经验表明,有效的管理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
1.生理的需要:(1)工资和奖金;(2)福利;(3)健康工作环境
管理措施:(1)工资和奖金制度;(2)贷款制度;(3)医疗保健制度;(4)工作时间 (休息);(5)创造健康工作环境;(6)住宅和福利设备
2.安全的需要:(1)职业职位保障;(2)意外事故的防止
(二)激励
1、激励: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
2、需要、激励与管理方法策略
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开端,而需要的满足则是激励过 程的完成。管理则是控制和驾驭人的动力系统及人的行为的 方法、手段和策略,激励往往要有一定的管理方法策略才能 唤醒、激活。因此,三者在人的行为中统一起来,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
(2)价值观
人的价值观不同,其对生活目标的追求和行为的动机也 不相同,如有的人认为人生应以社会服务、奉献为目的;有 的人追求真理为目标;有人则只追求个人享受等。
(3)理想与信念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目标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想象,一 个人有了理想和信念,就有了方向,行为也就有了动力,就 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终身。
4. 尊敬的需要:(1) 名誉;(2)地位;(3)权力与责任;(4)被人尊重与自尊;
(5)与他人工资奖金的比较
管理措施:(1)人事考核制度;(2)工作职称晋升制度;(3)奖金、奖励、表 彰制度;(4)建立责任制度;(5)择优进修制度;(6)委员会参与制度与提合理化建 议制度
心理学中的动机与激励

心理学中的动机与激励动机与激励是心理学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动机是指推动行为的心理力量,而激励则是对动机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
本文将介绍动机理论、激励的类型以及它们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研究动机产生和变化规律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弗洛姆的束缚理论和赖恩与迪茨的自我决定理论等。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弗洛姆的束缚理论弗洛姆的束缚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即逃避恐惧和追求安全。
他认为,人们在面临压力和威胁时会逃避,而在需要保护和安全感时则会追求安全。
3. 赖恩与迪茨的自我决定理论赖恩与迪茨的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通过外部奖励和惩罚来驱动行为,而内在动机则是由个体内部的兴趣和价值驱动。
二、激励的类型激励可以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种类型。
内在激励是指个体内部的动机和自我价值触发的因素,外在激励则是指外部的奖励和惩罚。
1. 内在激励内在激励是源于个体内部的需要、欲望和兴趣,它和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密切相关。
内在激励可以产生长期的积极效果,使个体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创造力。
2. 外在激励外在激励是通过给予奖励和应用惩罚来引导行为的,比如工资、晋升和赞扬等。
外在激励可以促使个体在短期内达到目标,但长期来看,它的效果有限。
三、动机与激励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动机和激励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工作表现动机和激励对于提高工作表现和员工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2. 促进学习和教育动机和激励也在教育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激励与动机

激励与动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动机,不然做的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不会有太多的精力去完成它就会变得很随意。
有了动机还得要激励自己做一些可以让自己动起来的事。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
我看过因为动机而引发的实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
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激励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性活动,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管理心理学把激励看成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
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
激发潜伏在你内心的超动力,彻底清除你走向成功的一切障碍!即使所有人都不相信你、不支持你,只要掌握这100种自我激励方法,你也会一步一步坚定地将成功进行到底!全球热血青年汲取心灵智慧的至高经典。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成功不是自我激励的结果。
不管什么时代,不懂自我激励,你就与成功基本无缘。
自我激励,不是简单地在内心给自己加油、鼓劲,它是一种有具体方法可循的心理技巧。
当你掌握了这些,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之时,内心就会自动生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推着你不断向前,战胜眼前种种障碍,达成目标、实现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了!动机与激励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需要、动机与激励

激励的过程
激励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动机,而人的动机是由 他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引起的, 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行为的基 本心理过程就是一个激励的过程,如图
组织行为学
需要的分类
按照需要获得满足的来源分类
(1)外在性需要(当事人自身所无法控制而由外 界环境来支配的 )
a 物质性需要 b 社会情感性需要
(2)内在性需要 这种需要与外在性需要相反,不是靠外界组
织所掌握和分配的资源来满足,而是靠工作活 动本身或者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某些因素 来满足。
按照需要的对象分类
• 1)始动功能。一般来说,人们有了某种需要, 当需要与满足它的具体目标结合时,才能转化为 动机。在需要与动机的驱使下,人们开始有目的 地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指向功能。任何动机都指向某种事物,如工 作、知识、金钱等。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引导人 们的行为向着特定的方向发展,使行为具有一定 的持久性。
一、需要
需要(need)的本质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个体受客 观刺激对其生活和发展的某些事物感到缺乏而力求 得到满足的一种主观感受。例如,人体缺乏营养时, 血液中的血糖会下降,就会使下丘脑活跃起来,这 种刺激经神经组织传至大脑,人体就产生了饥饿的 感觉和进食的需要。客观的刺激可以是物质的,也 可以是精神的。除了极少数需要是先天性、本能性、 无意识的固有倾向外,大多数需要,尤其是在工作 组织背景下的需要,是后天的,是外界环境诱发的。
组织行为学
需要、动机与激励
个体的行为通常是某种未满足的需要在一定的 外界刺激下引发动机而产生的。管理的目的 在于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使组织高效有 序运转,提高组织的绩效。提高绩效的关键 在于管理者首先要找到员工的需要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当的刺激调动企业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通过激励使员工的行为符合组 织目标的要求。
动机与激励

激励综合模型示意图
18
第五节 个人行为的塑造
❖ 强化类型 ❖ 强化的方式 ❖ 个人行为的矫正——行为塑造
19
一、强化类型
❖ 正强化:当一个行为发生后会带来一个令人愉快的后果时,受到这种刺 激的作用,从而增强了以后这种行为的频率。
❖ 负强化:当一个行为发生后会消除一个不愉快的后果时,那么,这个行 为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本章主要内容
❖ 激励原理 ❖ 内容性激励理论 ❖ 过程性激励理论 ❖ 综合激励模型 ❖ 个人行为的塑造
1
第一节 激励原理
❖ 激励的定义 ❖ 正激励和负激励
2
一、激励的定义
❖ 激励是指通过影响员工的内在需要,激发员 工的行为动机,从而使个体的行为趋向组织 目标的过程和活动。
满足需要 激发动机 鼓励行动
11
假如你的面前有1袋豆子和5个靶子。你的任务 是要用豆子击中靶子。靶子一个比一个远。
❖ 靶子A,击中的成功率为95%以上,如果击中,会得到20元; ❖ 靶子B,击中的成功率为80%,如果击中,会得到40元; ❖ 靶子C,击中的成功率为50%,如果击中,会得到80元; ❖ 靶子D,击中的成功率为20%,如果击中,会得到160元; ❖ 靶子E,击中的成功率为5%以下,如果击中,会得到320元;
生存需要的挫折
未得到满足,就去追求 成长需要。
欲望程度
成长需要的重要性 关系需要的重要性 生存需要的重要性
需要满足
成长需要的满足 关系需要的满足 生存需要的满足
10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 成就需要:对挑战性工作及事业成就的追求。 ❖ 权力需要:控制与影响他人的需要。 ❖ 亲和需要:人的工作生活中对友爱的需要。
第三章激励原理(组织行为学-浙大况志华)

七、动机与行为、目的的关系
(一)动机与行为 动机对行为具有唤起、维持、加强和调整功能。 行为是个体特定动机的外化,是动机的客观体
现。 因此,动机和行为是一种因果关系,二者密不
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作以说明。
需要 动机 目的 行为模式
环 境 诱 因
需要 紧张焦虑 动机 行为
需要满足
目标
人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行为激励
一、激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质
(一)什么是激励?
1、“激励”即激发、鼓励。作为心理学的术 语,是指持续激发个体动机的过程。
2、组织行为学中所谓的“激励”,是指调动 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从层次看需要的结构
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包括三个层次
–1、自然需要
–2、社会需要
–3、精神需要
–自然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但这种需要一旦得到初步满 足,人们便会把个人追求的目标转向环境,即转向周围的 人,需要同周围的人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希望得到爱与 友谊等等。 所有这些需要都属于社会需要。精神需要是 一种发展需要,是个体对于能力、智慧、成就、理想的追 求。
(二)环境分析
影响职工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的环 境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职工自身和家庭因素; 二是组织自身的因素; 三是社会环境因素。
(三)激励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激励策略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如 下五条原则:
1、以组织的内外环境为转移的原则。 2、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3、利益兼顾的原则。 4、目标协调的原则。 5、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统一的原则。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激励》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激励》习题及答案第三章《激励》1.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其表现的方式为()。
A.激励B.目标C.需要D.行为E.欲望2.动机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A.需要B.感觉C.知觉D.性格E.态度3.组织行为学中,把饥饿、口渴、睡眠、性欲等这类动机称为()。
A.原始性动机B.主导性动机C.辅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E.消极动机4.动机会由于良好的行为结果而加强,使该行为重复出现,这是动机的()。
A.始发功能B.选择功能C.强化功能D.导向功能E.维持功能5.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埋头工作是为了受表扬,留个好名声;有的人埋头工作是为了多拿点奖金;还有人为了多做贡献而埋头工作。
这些现象说明()。
A.同一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B.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的动机C.好的动机可以引起不合理的行为D.坏的动机可以引起不合理的行为E.坏的动机可能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掩盖6.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的过程。
A.积极性B.主观性C.选择性D.创造性E.自利性7.()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A.激励原理B.激励机制C.激励方法D.激励效果E.激励政策8.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A.工作本身B.公平薪酬和晋升政策C.上级管理D.同事关系E.员工需要9.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观点不相符的是()。
A.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B.麦格雷戈的Y理论C.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要D.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成就E.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10.依据归因理论,人们一般可作出的归因内容不包括()。
A.努力程度B.能力大小C.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D.任务难度E.运气与机会11.假如把失败归因于工作(学习)任务重、难度大等(),则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努力程度和持续性。
A.波动的外因B.波动的内因C.可控的内因D.不稳定的外因E.稳定的外因12.影响人的动机结构和主导性动机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第三章 激励理论

六、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1)需要与行为 行为科学认为: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 激做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系列动作实现其 预期目标的过程。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1951年提出著名的人类行 为公式:B=f(P*E)
B——行为,P——个人,E——环境,f——函数关系。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
(2)双避冲突(两个事物对个体可能会同时造成威胁或厌恶, 于是个体产生了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是迫于形势,必须接 受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苏格拉底在死亡与放弃学说之间选 一个,他选择了死亡;共产党员被日军擒获)。 (3)趋避冲突(对单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趋 去之,一方面又厌而避之;患者面对手术)。
(2)动机与行为 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这一行为并将该行为导 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动机是行 为产生的直接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3)需要、动机与行为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与源泉,动机则是推动人的行为的 直接动力,而行为又是动机的结果。
七、动机冲动
(1)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对个体具体相同的吸引力, 并引起同等强度的动机,但为形势所迫,必须二选一; 工作还是考博)
(一)需要层次论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 因而也称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主要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 决定人的行为的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些什么内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 一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 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 为。其未满足的需要产生他们工作的动机,也是激励他 们工作的因素。 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 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3
of 68
1
Part 1
需要与动机
1
需 动
要 机
2
3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2018/10/10
Page
4
of 68
1、需要
需要是个体对其生活和发展的某些条件感到 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现象。简单地说, 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需要是受客观 刺激而产生的。
引起个体需渴望(求足之愿)。
2018/10/10
Page
10
of 68
动机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
个体行为积极性的高低,干劲的大小,取决 于个体是否具有行为的动机,动机的强弱与动机 性质的正确与否。在个体工作能力一定的条件下, 动机的强弱和性质,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 工作的绩效。
始发性影响 动机具有唤起人的行为,激发个 体行为积极性的作用。 指向性影响 动机具有维持个体行为趋向,引 导个体行为积极性趋向一定目标的指向作用。 强化性影响 指动机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调节 作用,有巩固、加强和制止、削弱两个方面。
2018/10/10
每种需要包含两种成分:定性的、方向性的成分, 反映了需要对特定目标的指向性,如对食品的需 要、对衣服的需要、对友谊或爱的需要等;定量 的、活力性的成分,代表了指向该目标的意愿的 强烈程度。
Page
5
of 68
需要的分类
根据需要获得满足的来源分类:
需要
外在性需要 物质性 需要
2018/10/10
Page
15
of 68
2、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麦克里兰的需求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2018/10/10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018/10/10
Page
11
of 68
3、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2018/10/10
需要是内心体验到的某种重要事物的匮 缺或不足,动机则是一种信念和期望,一种 行动的意图和驱动力,它推动人们为满足一 定的需要而采取某种行动,表现出某种行为。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础和始发点,动机才 是驱动人们去行动的直接动力和原因。需要 只有跟某种具体目标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动 机,并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显现为外在的可 见行为。
动力性影响 人的行为是在动机的推动下产生 的,并受动机支配,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起的。
激励性影响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 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相关性影响 包括需要在内的个性心理结构的 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 界观及价值观等)和个体心理过程(认识、情感、 意志)均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产生及积极性层次 的高低发生影响,需要不是单独对个体行为积极 性产生影响的,它的作用的发挥还与其他心理因 素相关。 Page 7 of 68
社会情感 性需要
内在性需要
过程导向 的内在性 需要 结果导向 的内在性 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不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2018/10/10
Page
6
of 68
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
满足个体的需要是激发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关键。 由于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管理者应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认识和重 视。
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工作绩效基于个体的能 力与激励水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绩效=f(能力×激励) 心理学家坎贝尔(J.P.Campbell)和普里查德 (R.D.Pritchard),把上述公式更具体化为
绩效=f(才智水平·技能水平·对工作任务的了解 程度·努力于某一工作的选择·努力程度的选 择·坚持努力的时间·个体不能控制的有利和不 利条件)
Page
16
of 68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论(1)
自我实 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018/10/10
2018/10/10
Page
2
of 68
教学内容
重点 : (1)重要概念:激励、需要、动机。 (2)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基石的内容型激励理 论集群。 难点: (1)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两种因素的区分 (企业实务中)。 (2)公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疑点 :
目标管理的优劣(其在企业实务中的有效性)
Page
12
of 68
2
Part 2
激励理论
1
激励概述
2
激励理论
2018/10/10
Page
13
of 68
1、激励概述
• 概念
激励(Motivation),源于动机 一词,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 • 激励原理
刺 激 需求 动机 行为
需求 满足
新的需求
2018/10/10
Page
14
of 68
激励与绩效
2018/10/10
2、动机
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指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达到一定目标的 内部动因。西方心理学把它称之为内驱力。动机 是需要和行为的中介。 动机的形成需要具备内外两个方面的条件:内 在条件是指人自身具有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外在 条件是作用于人身心的外在的刺激诱因。动机的 形成是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者缺一不可。
2018/10/10
Page
8
of 68
动机的基本属性
动机的方向性(思想倾向性) 动机的强度 动机的清晰度
4 3 2 1 0 A B C D E
2018/10/10
Page
9
of 68
动机的种类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 正确的或高尚的动机;错误的或低级的动机 根据动机维持时间的长短 长远的动机;短暂的动机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第三章 动机与激励
2018/10/10
Page
1
of 68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3个重要概念 (1)需要 (2)动机(自我驱动力、自驱力) (3)激励(Motivation) •熟悉:(1)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基石的内容型激 励理论集群。 (2)以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为主的过程型激 励理论集群。 (3)以强化理论为主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集群。 •了解:(1)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与过程。 (2)现代企业奖酬制度设计的重点内容。 (3)工作设计的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