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规模报酬的3 种情形_经济学基础(第2版)_[共2页]
—70 —经济学基础(第2版)4.4 规模报酬4.4.1 规模报酬的含义厂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变动自身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变化会引起产量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研究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一种规模变动的方式,即让所有要素同时、同方向、同比例变动,然后考虑这种变动与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同方向、同比例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4.4.2 规模报酬的3种情形根据产量变动与投入变动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3种情形。
1.规模报酬递增所谓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如图4-11所示,当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小的倍数就可以导致产出扩大很大的倍数。
在图4-11中,当劳动和资本分别投入为2单位时,产出为100单位;但生产200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小于4单位。
产出是原来的两倍,投入却不到原来的两倍。
2.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如图4-12所示,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扩大某一倍数,产出也增加相应的倍数。
在图4-12中,当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为2单位时,产出为100单位;当劳动和资本分别为4单位时,产出为200单位。
产出与投入增加相同的倍数。
图4-11 规模报酬递增图4-12 规模报酬不变3.规模报酬递减所谓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如图4-13所示,劳动与资本扩大一个很大的倍数,而产出只扩大很小的倍数。
在图4-13中,当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单位时,产出为100单位;但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4单位时,产出低于200单位。
投入是原来的两倍,但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
规模报酬递增名词解释
规模报酬递增名词解释规模报酬递增(scaling returns at scale)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所谓“报酬”指的是工作单位投入产出比,即用最少量的资源获得最大量的产出。
当雇佣员工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不仅可以增加企业产出量,还能增加员工个人产出量。
因此,只要雇员数量越多,单位成本越低,边际产品价值就会随着人数的增多而上升,整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也会上升,这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所谓“报酬”指的是工作单位投入产出比,即用最少量的资源获得最大量的产出。
当雇佣员工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不仅可以增加企业产出量,还能增加员工个人产出量。
因此,只要雇员数量越多,单位成本越低,边际产品价值就会随着人数的增多而上升,整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也会上升,这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变化率递减是指一个变量(如产出)增加一个单位(或下降一个单位),其它因素不变,引起这个变量变化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少的一种现象。
理论上它与负斜率没有本质区别。
**我国会计准则将“有形资产”定义为包括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版权、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及相关设施、商誉等,但并未说明什么是“有形资产”。
在财务会计中使用的“资产”与“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内涵是不同的,财务会计上的“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而财务会计上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指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五个会计要素。
(1)3.理论分析方法由于规模报酬存在“漏桶”现象,这种递减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边际产品价值递减和边际产品成本递增两者的均衡点。
通过计算边际产品价值递减率,确定边际产品成本递增率,便可以判断两者的均衡点;根据边际产品价值递减率和边际产品成本递增率,再根据全部生产要素平均生产率,可以计算出规模报酬递增率。
**规模报酬的递减率=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成本=边际产品价值递减率-边际产品成本递增率规模报酬的递减率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减去边际产品成本,其实就是平均产品成本。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的文献综述
报酬递增理论的文献综述摘要:亚当斯密在俩百多年前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分工”的思想,揭开了报酬递增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序幕。
在随后的数百年时间对规模报酬递增的研究在一段沉寂之后不断深入,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俩个不同的派别。
而在当前随着网络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研究报酬递增理论对于促进网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分工;外部性;规模报酬;网络经济报酬递增理论的研究历史报酬递增的基本定义是:以一个企业为例,如果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一倍,而产出的增加量超过一倍,即产出的增量超过投入的增量这样的情况称为报酬递增也就是报酬递增理论。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分工” 思想。
他以一个企业为例说明了报酬递增的生产过程;提出了“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生产力的劳动分工是财富增长的源泉,新的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的扩大”俩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凭借持续引进新的分工而自我维持的增长理论。
即分工能促进经济进步,反过来经济的进步又会促进分工的发展这个过程的累积就是报酬递增。
斯密的分工理论揭开了报酬递增的研究先河,但是斯密的分工理论并不完善,在后来斯蒂格勒指出这是一个俩难困境,“如果市场容量限制了劳动分工则此产业结构必定是垄断的,如果产业结构是竞争的,那么这个定理就是错误的。
”对于这样的俩难困境,马歇尔引入了“外部性”的概念,他把任何一种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发生的经济行为的原因分为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从事该行业单个企业所具有的资源、组织、以及利用他们的效率这俩类。
前一类称为外部经济,后一类称为内部经济。
他假设代表性企业享有所属工业生产总规模所具有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平均份额,得出了外部经济的自然增长是报酬递增的唯一源泉,工业生产的总量决定了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厂商的规模的结论。
企业的内部分工、创新、技术变化都被抽象掉了。
他没有指明外部性的来源同时以静态来分析动态的方法也并不合理,但是“外部性”概念的引入对于规模报酬递增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规模报酬不变还是递增?——来自中国以及五个OECD国家的实证分析
析[ ; 5 王生喜采用希克斯 中性技术进步来分析纯要 素生 产 率 对 要 素 投 入 及 其 成 本 的 影 响L ; 长 革 6 于
(0 4 , 20 )马树才 、 孙长清 在规模 报酬不 变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上对 中
收稿 日期 :o 7 6 2 2 o 一o — 8
不相同, 国的增长率可以存在持久 的差异L 各 9。 9 J
作者简介 : 军辉 (9 4 , , 王 1 7 一)男 北京人 , 博士生 , 研究 方 向: 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 ; 侯方玉 (9 5 , , 17 一)男 湖南郴州人 , 博士生 , 研究方 向: 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 。
其 隐含条 件是 1= £+ , 个性 质说 的是如 , 这 果各 投入要 素 的报 酬是 它们 各 自的边 际产 品 的话 ,
那么总工资报酬 厂L与总利润报酬f K的和等于总 L K 产出, 而两者 的分 配份额 之 和为 1 拉 尼斯 、 景汉 , ( 费 (0 5 ) 2 0 )E 引。
原 因之 一 。
关键词 :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 报酬递增 ; 实证检验
中图分类号 :0 12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16 2 0 )6 0 8 5 10 —3 1(0 7 0 ~0 7 —0
一
、
引言及 文献 综述
国财政支 出规 模进 行 了分 析[ 。可 见 , 用 规模 报 采 酬不变是 许多 经济理 论与实 证分 析 的前 提之一 。究 其 主要原 因 : 一是 只 有 规模 报 酬 不变 的假设 前 提 其 才 能使经 济理论 与主 张有意 义 , 如“ 诸 由于美 国人均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分为重商主义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相互需求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15世纪17世纪)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产生背景:15世纪以后,社会财富由土地转向货币,货币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形式和国家富强的象征。
外贸被称为是财富的源泉。
持顺差。
中心,,绝,:《:19世纪初期的利益。
基本概念:古典定义: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地比另一国低。
新古典解释:指一国以比另一国低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商品的能力。
(四)、要素禀赋理论(20世纪)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五)、里昂惕夫之谜(20世纪)代表人物:瓦西里·里昂惕夫,美国哈佛大学着名经济学家背景:利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引发了持续一代人的争论。
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模型的检验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六)、相互需求理论代表人物:约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论简介:相互需求法则:一方出售商品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
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
在互惠贸易的范围内,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贸易条件)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当两国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与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相等时,两国的贸易达到均衡。
二、新国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扩大,产品,。
产业内贸易。
,横向制(五)偏好相似理论(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一文中提出的。
主要观点: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水平提高会使得该国的代表性需求向着某种比较昂贵的商品移动。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任保平魏婕(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增是经济增长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前提假定不同将导致完全不同的分析。
本文通过对各种经济增长理论前提假设的梳理分析,在中国经济增长两部门经济结构假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经济部门的规模报酬不变和现代经济部门的规模报酬递增。
依据中国现实建立了两部门经济结构的模型,并依据中国的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
经过研究认为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中,传统部门是规模报酬不变的,而现代经济部门是规模报酬递增的,正是由于现代经济部门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了30多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所以要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以知识和技术为主的现代经济部门,并加快现代经济部门改造传统经济部门的步伐。
关键词: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一、引言及其问题的提出中国经济增长持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如何解释“中国奇迹”的成因以及如何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成为国内外经济增长研究的焦点问题。
如果想要有效解释“中国奇迹”,首先必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进行分析,也就是中国30年的高速增长是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如果是规模报酬不变,按照新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那么中国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是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的形成机制和源泉是什么?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性质,也就是分析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
这一问题的研究对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形成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以及制定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批评西方经济学的内生增长模型产生之前,所有的经济增长模型基本上都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假定下来进行的。
由拉姆塞(Ramsey,1928)所提出,经卡斯(Cass,1965)与库普曼斯(Koopmans,1965)所发展而形成的拉姆塞—卡斯—库普曼斯模型中的假定前提为规模报酬不变[1];以索洛(Solow,1956)为代表的著名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前提假定之一也是规模报酬不变,其基本模型的构造是在一个劳动和可再生资本上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加总生产函数;同样地,代蒙德所提出的世代交叠模型中的前提假定之一还是为规模报酬不变[2]。
规 模 报 酬
二、 规模报酬的类型
1. 规模报酬递增
若产量的增长率高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 长率,即λ>h,则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规 模报酬递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工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2) 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3) 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
2. 规模报酬不变
若产量的增长率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率, 即λ=h,则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例如,一般可以 预计两个相同的工人使用两台相同的机器所生产的产量, 是一个这样的工人使用一台这样的机器所生产的产量的2 倍,这就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因主 要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吸收完毕,某种生产组合的 调整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
3. 规模报酬递减
若产量的增长率低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率, 即λ<h,则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减的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产要素可得性的限制,随着厂 商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由于地理位置、原材料供应、劳 动力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会使厂商在生产中需要 的要素投入不能得到满足;另一个是生产规模较大的厂商 在管理上效率会下降。
规模报酬
项目
一、 规模报酬的定义
生产规模变动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的关系即为 规模报酬问题。厂商生产规模的改变,一般来说是 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改变来实现的,因此在 长期中才能实现。
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调整过程中,可以以不同 的组合比例同时变动,也可以按相同的比例变动。在生产 理论中,常以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并以相同的比例变动 来定义厂商的生产规模变动。因此,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的比例 同时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对于不同行业的厂商来说,适度规模的大小是不同 的。厂商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2.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3.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4.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都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两个国家也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计算题:假设本国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6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服装需要8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2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服装需要4单位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双方愿意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比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解:(1)外国在生产食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本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外国生产食品的成本为本国的1/3倍,服装的成本为本国的1/2倍,相比较,生产食品的成本更低,优势更大;而本国生产服装的成本为外国的2倍,生产食品的成本为外国的3倍,相比较,服装的成本更低,优势更大(2)外国所能接受的食品国际价格底线:12f≤6c本国所能接受的食品国际价格底线:4f≤3c即6c≤12f≤9c,若交换比例为12f:8c,则外国获利2单位服装,本国获利1单位服装。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 21、令生产函数为:若:λ ,λ > λ;且λ>1,则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质。
说明:l、k变为λl、λk,规模变动幅度为:λ-/=λ-1。
如果产量变动幅度大于规模变动幅度λ-1,我们说规模报酬递增。
2、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α和β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
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
令l、k变为λl、λk,规模变动幅度为:λ-/=λ-1。
如果产量变动幅度大于规模变动幅度λ-1,我们说规模报酬递增。
当α+β>1,λ>1时,有:规模报酬递增 31、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在大规模生产中,工人可进行更加有效的分工协作,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每个人从头到尾完成每一道工序。
这就是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这一点早在18世纪就由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提出。
在《国富论》中,他以大头针行业为例,一个未受到专业训练的人,一天只能勉强做一个大头针,但如果将生产分为18个工序,每人只承担一个工序,人均日产量达到4800个大头针,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是十分显著的。
2、几何尺度的因素一些几何因素也意味着规模经济。
例如,大型设备的单位产量制造和维护成本通常低于小型设备。
比如输油管道周长增加一倍,输油管道的截面积(输送能力)就会增加一倍以上,单位原油的运输成本也会降低。
3、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一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如计算机管理、流水线等,只有在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采用,也就是说,这些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通常是密不可分的。
在汽车制造等行业,流水线作业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据统计,如果一个汽车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30万辆,相比小规模生产,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 的应用和发展
• 新贸易理论最早源于迪克西特(A.K.Dixit)和斯 蒂格利茨(J.Stiglitz)在1977年发表的《垄断 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他们所提出的垄断 竞争市场分析模式是产业组织领域中一项极其重 要的成果,在几乎所有涉及到处理规模报酬递增 的经济研究中,这篇论文都被反复的引用。
P 短期内,需求突然扩张时的企业的平均成本比产品价格下降
得更快,图中绿色部分就是超额利润。
P1=AC1 P2
A
B
AC2
C
AC
MR1
MC
D2
D1
MR2
O
Q1
Q2
Q
2)不完全竟争
——参与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企业(长期) 短期利润会引起更多国内企业进入,新进入企业生
产的产品虽不同但有很大替代性,加剧竞争。长期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 斯蒂格勒(1951)对市场范围限制分工的斯密定理做了深 入的阐述,对分工与企业规模问题作了研究,他将分工问 题与厂商理论结合起来加以论述。
• 假设厂商生产工序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把生产工序分为报 酬递增和报酬递减两类,认为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这种 使报酬递增的生产工序可能会增加,当规模足够大时,专 门的厂商就会从事这类工序的生产。
为生产扩张线,即:在技术
1)规模报酬递增 水平、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不 变的情况下,厂商在长期中
几何意义为:
扩大生产规模所能采用的最 佳要素组合点的连接线
K
R
C 6
q=600
4
注:除了规模报酬递 2
增情况外,还有规模
报酬递减、规模报酬
什么是规模报酬
什么是规模报酬
“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耳熟能详的口号总能激发起人们心中的革命热情和建设激情。
在国外,同样有着类似的谚语,如“微风汇聚成风暴”(越南)、“森林的轰鸣声来自每一棵树”(欧洲)、“如果蚊子集体攻击,大象也会被征服”(伊朗),它们都在强调一个核心理念: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涉及到组织规模的问题,即“规模报酬”的概念。
它描述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产量的变化情况。
虽然“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也提醒我们,人多未必总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在经济学中,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被分为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假设一家大型啤酒厂每月生产10万吨啤酒,使用资本100个单位,劳动50个单位。
现在,如果生产规模扩大一倍,使用200个单位的资本和100个单位的劳动,那么收益变化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产量超过20万吨,产量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这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概念的比较分析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概念的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2-02-14T03:43:03.172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11期作者:吕宁[导读]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都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术语,经常会有将规模报酬等同于规模经济的现象。
但是,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学术语。
一般来说,造成这种混淆的认识很可能是因为看上去,似乎规模报酬变化的某些情况会符合能够规模经济的要求。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 655007摘要: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
它们是有确定的不同的含义的。
本文首先认为根据基本的概念,可以判定规模经济是一个完整的判断,而规模报酬是只是一个名词。
然后根据对于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的分类,将最具可比性的内部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进行了比较。
认为二者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规模经济仅要求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而没有对投入要素有按同比例增长的严格要求。
而规模报酬递增要求所有投入的要素必须按同比例增长。
第二,内部规模经济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效益。
而规模报酬递增则是从产出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效益的。
第三,规模报酬递增和内部规模经济不可以是对同一种情况分别从成本和产出角度进行的两种衡量。
第四,规模报酬递增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
而内部规模经济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其相关理论也具有强大的解释能力和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规模经济;规模报酬;内部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一、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的基本含义不同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都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术语,经常会有将规模报酬等同于规模经济的现象。
但是,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学术语。
一般来说,造成这种混淆的认识很可能是因为看上去,似乎规模报酬变化的某些情况会符合能够规模经济的要求。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着产品产量绝对数量增加,产品单位成本下降的现象,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进而带来利润水平提高的现象。
《管理经济学(一)》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主讲教师:卿志琼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3、机会成本与决策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二、论文写作要求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
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摘要:早在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阐述劳动分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候就突出强调了规模报酬递增的重要性,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中对规模报酬递增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献为数甚少。
第07章、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第七章、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一、报酬递增的种类1.内部经济内部经济指的是企业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
它指的是全部投入要素增加一倍而产出增加超过一倍。
企业内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是存在投入要素的不可分性,就是必须有固定的投资。
比如说要进行生产活动必须建设一个工厂而不能只建半个工厂,只打一个地基而不继续投入资本就开始生产是不可能的,必须把整个工厂建起来。
在后面的模型里可以确切地看到为什么当存在固定的投资时会产生规模报酬递增。
内部经济怎样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正向的作用呢?要理解这一问题就必须理解一种特殊的外部性叫做金融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
一般的外部性指的是某个个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直接影响。
比如邻居在放音乐,作用到我们身上是外部性;一家渔户拼命的打鱼,以至于其他的渔民打不到鱼了,这也是外部性。
但金融外部性对其他个体产生的影响是通过市场作用的,而不是直接作用。
比如上面渔户打鱼的例子,一家渔户打了许多鱼拿到市场上出售使得价格下降,对其他渔民造成了损失,这种影响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部性而是金融外部性,因为它是通过市场产生的影响。
内部经济的外部性恰恰是通过市场产生的,所以它是金融外部性。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殊的外部性呢?大推进理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推进”理论是1942年由罗森斯坦-罗丹(Paul Rosenstein-Rodan)在其发表的一篇文章(“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Ea 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中首先提出的。
它说的是每个企业内部都有规模经济,既然存在规模经济,就必然存在一个最小的规模,低于这个规模就不能把固定的投资收回。
因为每个企业都同样的具有巨大的固定成本,如果初始时没有企业进行生产,那么市场的需求就很低,由于需求很低,于是所有企业都达不到最小的有效规模,就都没有办法生产。
这里的外部性就是通过市场需求导致的,但是,如果某个厂家宁愿亏本先开始生产,那么一旦生产开始,就要雇佣工人,工人收入增加就可以去买其它企业的产品,这导致其它的一两个企业发展起来了。
高级国际贸易学第五章规模报酬递增与引力模型
• 检验 • Davis and Weinstein (EER,1996, 1999)
provide the most direct test using industry level data for the OECD.
• They find:a 10% increase in a country’s
• i国的GDP为
,世界GDP为
• 代表j国在世界支出中的份额,假定贸易是平
衡的,则它也代表在世界GDP中的份额,
• 从国家i出口到国家j的k产品数量为
• 对所有产品k相加,有:
• 所以,两国的双边出口额与其GDP成正比。 • 为什么称为引力模型? •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种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
• 如果国家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偏好相同,自
由贸易,那么:
• 或者:
• 两国GDP越是接近,最后一个式子的值就最小。 • Debaere利用OECD和非OECD国家的1970-
1989年的数据,对上述关系进行估计,建立的 回归方程形式如下:
• 解释: • 对OECD国家:两国经济规模越接近,双边贸易额就
• 贸易模式不确定
• 多样化消费可以增加效用吗?可以用反证法证
明:假定N1>N0,消费者在N1种产品中选择的 最大效用显然大于在N0种产品中选择的最大效 用;或者说在N0种产品中的最优选择在N1种产 品中只能是次优选择。
• Evidence from the Canada-U.S. Free Trade Agreement
• 因此加拿大与美国自由贸易而带来的生产率提高是
由于选择效应而不是规模效应。
• The Gravity Equation
• 假定:自由贸易
第7章 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 关于劳动分工和市场规模的“斯密悖论” • 劳动分工可以增加效率,劳动分工决定市场规模的大小。
分工是交易的基础,当分工越来越细时,市场规模也就越 来越大。 • 反过来,市场规模又决定了劳动分工的深度。 如果市场本来就很小,没有多少需求,那就不可能出现大 量分工。 • 这样,劳动分工决定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反过来决定 劳动分工。那么,起决定性作用的到底是哪一个呢?这就 是所谓的“斯密悖论”。 • 劳动分工和市场规模都是经济系统中的内生变量,所以不 能说谁决定谁。
• 现代技术的生产函S数为Ls
M k(Lm F )
其中k大于1度量的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出,F为固定投 入,上述两式中L为劳动力投入,
9
内部经济:大推进理论
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比较
传统技术的生产函
S
M
数中,劳动力的边
M
S Ls
际产出是1
这里 意味着现代技 术的边际产出比传 统技术要大
45
k 1
F
• 模型设定
–经济中存在一家代表性企业,生产函数为
Y AK a L1a , 0 a 1
–其中
A
K L
而其中K 表示社会总资本量,L 表示社会劳动力总量
0, a 1
18
外部经济
• 模型设定
–生产技术A与全社会的人均资本存量有关。这表示经济 中的资本积累越多,则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工人在 生产中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体现了“干中学”。
内部经济:大推进理论
大推进模型
• 模型求解
–递增规模报酬下,现代技术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无 限的,唯一的限制是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
k(Lm F ) Y / N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
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 马歇尔(1920)是第一个重视并较为系统 第一个重视并较为系统 地研究规模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 地研究规模经济问题 •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为了说明报 《经济学原理》 酬递增现象,并首先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 首先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 念,并认为外部经济往往是因许多性质相 许多性质相 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 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 使得单个企业水平上是不变规模报酬 单个企业水平上是不变规模报酬,而 单个企业水平上是不变规模报酬 在产业上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在产业上是规模报酬递增
1)规模报酬递增
•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 Returns scale)是指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 各种生产 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 生产规模变化与 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 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 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 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theory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结构
• 产生背景 • 发展阶段(包括代表人物、著作等) 发展阶段(包括代表人物、著作等)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的应用和发展 3、规模报酬递增思想的进一步应用
产生背景
• 但是,自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贸易模式、产业 50年代中后期以来 50年代中后期以来 组织和投资模式都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 资源禀赋非常相似的国家间贸易不断增长,美国、 资源禀赋非常相似的国家间贸易不断增长 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规模大大 超过资源禀赋差异很大的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 间的贸易规模。 • 正是由于二战以后大量新贸易现象 新贸易现象的存在,而这 新贸易现象 又是传统贸易理论所解释不通 传统贸易理论所解释不通的,因此需要一种 传统贸易理论所解释不通 新的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于是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等一些列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等一些列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几何意义为:
K
为生产扩张线, 为生产扩张线,即:在技术 水平、 水平、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不 变的情况下, 变的情况下,厂商在长期中 扩大生产规模所能采用的最 佳要素组合点的连接线 R C
6 q=600 B q=300 A 注:除了规模报酬递 增情况外, 增情况外,还有规模 报酬递减、 报酬递减、规模报酬 不变等两种情况, 不变等两种情况,在 这里不做详解。 这里不做详解。 2 q=100
1)规模报酬递增
• 设生产函数 q=f(K,L)
K为生产要素资本投入量; L为生产要素劳动投入量; q为产量; 资本,劳动投入量按同样比例增加到原来的λ倍( λ为常数) ,新的产量为q’
q’=f(λK, λL) 若: q’=f(λK, λL)> λ q=f(K,L) 则表示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增
1)规模报酬递增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
的应用和发展 • 1985年,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与另一 位经济学家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 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一书中首先提 《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 出了国际贸易中的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其 基本观点: 规模报酬递增为国际贸易扩大提供了 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 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当某一产品的生产 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 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 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 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 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 的应用和发展
•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最早源于迪克西特(A.K.Dixit)和斯 迪克西特(A.K.Dixit) 迪克西特 蒂格利茨(J.Stiglitz) 蒂格利茨(J.Stiglitz)在1977年发表的《垄断 《 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 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他们所提出的垄断 垄断 竞争市场分析模式是产业组织领域中一项极其重 竞争市场分析模式 要的成果,在几乎所有涉及到处理规模报酬递增 的经济研究中,这篇论文都被反复的引用。 • 他们的主要有力的 模型使规模报酬递增思想融入整个产品市场的均 衡分析框架中。 衡分析框架中。
1)规模报酬递增
• 企业参与国际贸易 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就可获得更为广阔的 广阔的 市场空间,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 市场空间 扩大生产规模 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 下降 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 单位产品的成本 下降趋势, 同时,更加专业化地进行产品的大规模生 产。 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 提高赢利水平 增强了竞争力,提高赢利水平 增强了竞争力 提高赢利水平。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 乔治.J.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11年1月11日生于美国 华盛顿州雷登的西雅图郊 区。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即 将到来之时,他进入了华 盛顿大学,并于1931年获 得工商管理学学士学位。 斯蒂格勒是芝加哥学派在 芝加哥学派在 微观学方面的代表人物, 微观学方面的代表人物 他是信息技术学的创始人 之一。
• 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教授是当 当 代数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 代数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 196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 位,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 济学教授,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任 教。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 院士,2001年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2005年 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 • 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Joe” Stiglitz),美国经济 学家。他于1979年获得约翰·贝茨·克拉 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2001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曾担 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师,提 出经济全球化的观点。2008年,他针对华 尔街的房产泡沫,提出了金融改革的几点 看法。
4
O
2
4
6
L
1)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 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投入生产要素 相同比例 增加 产 投入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 增加,产 一定的产量范围 投入生产要素 相同比例的增加 量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的现象。 (即:随着产量的增加 量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产量的增加 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平均成本不断降低
产生背景
• 从上世纪 年代末 上世纪60年代末 上世纪 年代末开始,一些学者尝试研究 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及 其贸易形成机制,规模报酬递增说在国际贸 规模报酬递增说在国际贸 易正统理论中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 易正统理论中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 • 地位:规模报酬递增学说阐述 在报酬递 阐述了在报酬递 阐述 增情形下的贸易模式 贸易量与贸易构成 贸易模式、贸易量 贸易构成。 增情形下 贸易模式 贸易量 贸易构成。 可以说,它是理解新贸易理论的关键之一 理解新贸易理论的关键之一。 理解新贸易理论的关键之一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 斯蒂格勒(1951)对市场范围限制分工的斯密定理 市场范围限制分工的斯密定理做了深 市场范围限制分工的斯密定理 入的阐述,对分工与企业规模 分工与企业规模问题作了研究,他将分工问 分工与企业规模 题与厂商理论结合起来加以论述。 • 假设厂商生产工序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把生产工序分为报 生产工序分为报 酬递增和报酬递减两类,认为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这种 酬递增和报酬递减两类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 使报酬递增的生产工序可能会增加,当规模足够大 规模足够大时,专 使报酬递增的生产工序可能会增加 规模足够大 门的厂商就会从事这类工序的生产 厂商就会从事这类工序的生产。 厂商就会从事这类工序的生产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 Marshall,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现代微观 1842-1924) 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 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 派的创始人,当代经 派的创始人 当代经 济学的创立者,19世 济学的创立者 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 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 学家。
• 理论分析
1、理论假设 1)规模报酬递增 2)气场竞争不完全 2、克鲁格曼模型 3、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企业与产业内贸易 4、扩展了解
• 理论价值 • 实践指导意义 • 缺陷 • 贸易案例分析
产生背景
• 早在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阐述劳动分 亚当-斯密 亚当 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候就突出强调了规 突出强调了规 模报酬递增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规 模报酬递增的重要性 模报酬递增作为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之外 的决定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的重大因素, 被正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忽视。 •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 20世纪80年代之前 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主流经济学框架 中队规模报酬递增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献为 研究的文献为 数甚少。 数甚少
发展阶段
——3、规模报酬递增思想的进一步应用
• 杨小凯(1996—2000)等经济学家从分 分 工和专业化角度对规模报酬思想做出了 很好的解释,他沿着斯密市场范围限制 很好的解释 分工的观点,将消费者和生产者合而为 一,并用数学将这些思想加以形式化, 形成了国际贸易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 框架。他们认为随着市场交易效率的提 高,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会不断提高,较 高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必须和较大的市 场容量相适应,而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市 场的容量有效扩大,因此随着国际间交 易效率的提高,国际贸易就会自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