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压轴题常用解题方法例析09-12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压轴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压轴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1.如图所示,质量为4m 的物块与边长为L 、质量为m 、阻值为R 的正方形金属线圈abcd 由绕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绝缘细线相连,已知细线与斜面平行,物块放在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斜面倾角为300。
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磁场上下边缘的高度为L ,上边界距离滑轮足够远,线圈ab 边距离磁场下边界的距离也为L 。
现将物块由静止释放,已知线圈cd 边出磁场前线圈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线圈刚进入磁场时ab 两点的电势差大小 (2)线圈通过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答案】(1)3245ab U BL gL =;(2)32244532m g R Q mgL B L =-【解析】 【详解】(1)从开始运动到ab 边刚进入磁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14sin 30(4)2mgL mgL m m v =++,25v gL =应电动势E BLv =,此时ab 边相当于是电源,感应电流的方向为badcb ,a 为正极,b 为负极,所以ab 的电势差等于电路的路端电压,可得332445ab U E BL gL == (2)线圈cd 边出磁场前线圈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线圈和物块均合外力为0,可得绳子的拉力为2mg ,线圈受的安培力为mg ,所以线圈匀速的速度满足22mB L v mg R=,从ab 边刚进入磁场到cd 边刚离开磁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2143sin 3(4)2m mg L mgL m m v Q θ=+++,32244532m g R Q mgL B L=-2.如图,垂直于纸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 ,边长为 L 、电阻为 R 的单匝方形线圈 ABCD 在外力 F 的作用下向右匀速进入匀强磁场,在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求:(1)线圈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v 。
高考物理压轴题及解题方法汇总
高考物理压轴题及解题方法汇总<!--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一些成绩的中等同学在现阶段的复习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基础的分都能抢到,难题得分率低。
今天给同学们整理了高考物理昨天压轴题的主要类型及解题方法。
同学们赶紧来关注私人收藏吧!力学综合型力学综合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力学过程的复杂性、确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辩论的多样性、数学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具体问题中可能将单一涉及到单个物体单一运动过程,也或许涉及到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流体力学在知识的考查上显然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运用等多个规律的综合类运用。
应试策略:⑴对于多体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挑选研究对象和研究课题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基本概念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中其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⑵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投资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学规律。
观察一个每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症结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星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
至于整个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妇女解放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⑶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弊端: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研究重点推敲,挖掘并纳米技术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象图表中去。
⑷对于存在多种市场条件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特定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成功进行全面分析,必要用处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归纳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解读高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
解读高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
解读高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
第一,物理学科整个的知识、方法是有体系的,有逻辑的。
因为理解它一定是建立在对知识本身和方法本身有一个框架,有一个因果关系,建立在这基础之上,而不是纯粹的记忆。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形成知识体系,形成方法体系就特别重要。
第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最重要在于理解。
基本知识在高考当中也是特别关注的。
比如一个定律,如果你只记定律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侧重点也要清楚。
对于定理定律准确理解,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性东西。
第三,从物理学科来讲,我们会在训练过程中做大量习题,物理这个学科它需要一定量的练习,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一定量练习之后的反思。
例如我们做了十道题,第一遍就应该是自己去做,一定是有自己感受的,哪难、哪不会要清楚。
第二遍跟老师、跟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当中发现这个问题是这么去解决的,老师是怎么想的,正确解法是怎样的;第三遍就是反思,把自己当时第一遍做的和老师做的进行结合比较。
而最后这一周时间,同学们要做到的就是;反思;,这也是在短期内有所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不在于做题的量,而在于做题的质。
此外,很多考生反映高考物理的压轴题非常难,有时候干脆直接放弃掉。
面对这种情况,魏华老师对即将走进考场的考。
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与解题思路及技巧
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与解题思路及技巧高考物理压轴题具有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等多项能力的考查功能,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压轴题往往含有多个物理过程或具有多个研究对象,需要应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求解,难度较大. 从知识体系来划分,可分为力学综合题、电学综合题或力、电、热学综合题、电、光、原子物理综合题等, 其中的力学综合题与电学综合题,在物理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力学综合题的求解思路力学综合题包含两大方面的规律:一是物体受力的规律,二是物体运动的规律(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它的初始条件及它的受力情况决定的,由于力有三种作用效果:?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产生加速度;?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冲量;?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功,所以,加速度、冲量和功就是联系力和运动的三座桥梁,与上述三座桥梁相关的物理知识有牛顿运动定律、动量知识(包括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理)、机械能知识(包括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力学综合题注重考查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观点——动量、能量,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题思维,能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要理清物理情景中出现的“过程”、“状态”。
二、电学综合题的求解思路电磁学包括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和电磁场等方面的知识,研究电场、磁场和它们对电荷的作用,研究的是直流电路及交流电路的有关规律(电磁学中的“场”与“路”的知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全部的电磁学问题,以“场”为基础,进而研究“场”与“路”的关系思维点拨:近年高考压轴题往往以导线切割磁感线为背景命题, 电磁感应与力学问题联系的桥梁是安培力,导线运动与感应电流就有制约关系,分析安培力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分析电磁感应中的电路时,应注意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部分相当于电源,该部分导线相当于内电路,解题时需要正确分清内外电路、串并联关系。
【高中物理】干货!如何解答物理期末考试压轴题
【高中物理】干货!如何解答物理期末考试压轴题1、认识高考理综物理大题高考理综大题是一份考卷的综合性最强的题目,是对考生综合运用物理方法求解问题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时空想象能力进行考查的体现,以下题为例,逐步揭开高考理综大题的神秘面纱。
示例:如图所示,以a、B、C和D为端点的两个半圆光滑轨道位于垂直面内,滑板固定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左端靠近点B,上表面的平面分别与两个半圆相切。
在传送带上以水平匀速移动的E点处轻轻放置一个挡块。
当它移动到a点时,它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
然后,它通过a沿半圆轨道向下滑动,并在滑板牢固附着时通过B.C滑到滑板上。
块体的质量可视为一个颗粒,质量为M,滑板的质量为M=2m,两个半圆的半径为r,板的长度,从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的范围内,从a到E的距离为s=5R,块体与输送带、块体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2)试着讨论物体在滑板上滑动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l之间的关系,并判断物体是否能滑动到CD轨道的中点。
认真读完题目后,要想攻克这道大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隐瞒身体关系问题与物体运动情况的关系是隐含的。
上例第(2)小题在列物块与滑板组成的系统的运动方程时,考生必须分清系统内各物体初、末状态和对应物理过程,作出讨论和判断才能找出最后过程两物体共速这个关系,正确写出关键式最后,根据L和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2.情景和条件的烦琐性物理情况很长,条件描述相对简单,过程也多种多样。
它对物理情境的细化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对问题解决者思维负荷的一个重大考验。
3.时空关系的临界性近年来,在科学综合考试中,出现了突出“几何关系”和“时空关系”的趋势,尤其是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往往是解决各种半径的几何问题。
考生应学会掌握问题的临界点或边界条件。
在上面的例子中,“…移动到a时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是一个关键条件。
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及求解方法(电学部分学生用)
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及求解方法(电学部分学生用)例9、(18分)如图,匀强磁场垂直铜环所在的平面,导体棒a的一端固定在铜环的圆心O 处,另一端紧贴圆环,可绕O匀速转动.通过电刷把铜环、环心与两竖直平行金属板P、Q 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R1、R2是定值电阻.带正电的小球通过绝缘细线挂在两板间M点,被拉起到水平位置;合上开关K,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小球沿圆弧经过M点正下方的N点到另一侧.已知:磁感应强度为B;a的角速度大小为ω,长度为l,电阻为r;R1=R2=2r,铜环电阻不计;P、Q两板间距为d;带电的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加速度为g.求:(1)a匀速转动的方向;(2)P、Q间电场强度E的大小;(3)小球通过N点时对细线拉力T的大小.例10、.如图所示,整个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经过桌边的虚线PQ与桌面成45°角,其上方有足够大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绝缘小球,A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其质量为m,电量为q;B球不带电且质量为是km(k>7).A、B间夹着质量可忽略的火药.现点燃火药(此时间极短且不会影响小球的质量、电量和各表面的光滑程度),火药炸完瞬间A的速度为v.求:(1)火药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2)A球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3)若一段时间后AB在桌上相遇,求爆炸前A球与桌边P的距离.分析:(1)爆炸过程,AB的总动量守恒,可求出爆炸后瞬间B球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解火药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2)由题,A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重力和电场力平衡,爆炸后A进入磁场中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画出轨迹,由轨迹的圆心角求解时间.(3)若一段时间后AB在桌上相遇,由几何关系得到两球的位移关系,由运动学公式求解爆炸前A球与桌边P的距离.例11、2014年安徽卷 25题.(19分)如图所示,真空室内竖直条形区域I 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条形区域Ⅱ(含I 、Ⅱ区域分界面)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磁场和电场宽度均为l 且足够长,M 、N 为涂有荧光物质的竖直板。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数学物理法压轴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数学物理法压轴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数学物理法1.一透明柱体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圆弧AED 的半径为R 、圆心为O ,BD ⊥AB ,半径OE ⊥AB 。
两细束平行的相同色光1、2与AB 面成θ=37°角分别从F 、O 点斜射向AB 面,光线1经AB 面折射的光线恰好通过E 点。
已知OF =34R ,OB =38R ,取sin 370.6︒=,cos 370.8︒=。
求:(1)透明柱体对该色光的折射率n ;(2)光线2从射入柱体到第一次射出柱体的过程中传播的路程x 。
【答案】(1)43;(2)54R 【解析】 【分析】 【详解】(1)光路图如图:根据折射定律sin(90)sin n θα︒-=根据几何关系3tan 4OF OE α== 解得37α︒=43n =(2)该色光在柱体中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为C ,则13sin 4C n == 由于sin sin(90)sin530.8sin a C β︒︒=-==>光线2射到BD 面时发生全反射,根据几何关系3tan 82REH OE OH R R β=-=-=可见光线2射到BD 面时发生全反射后恰好从E 点射出柱体,有sin OBOGα= 根据对称性有2x OG =解得54x R =2.角反射器是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反射平面所组成,入射光束被它反射后,总能沿原方向返回,自行车尾灯也用到了这一装置。
如图所示,自行车尾灯左侧面切割成角反射器阵列,为简化起见,假设角反射器的一个平面平行于纸面,另两个平面均与尾灯右侧面夹45角,且只考虑纸面内的入射光线。
(1)为使垂直于尾灯右侧面入射的光线在左侧面发生两次全反射后沿原方向返回,尾灯材料的折射率要满足什么条件?(2)若尾灯材料的折射率2n =,光线从右侧面以θ角入射,且能在左侧面发生两次全反射,求sin θ满足的条件。
【答案】(1) 1.414n ≥;(2)sin 2sin15θ≤ 【解析】 【详解】(1)垂直尾灯右侧面入射的光线恰好发生全发射时,由折射定律min sin 90sin 45n =①解得min 2 1.414n ==②故尾灯材料的折射率1.414n ≥(2)尾灯材料折射率2n =其临界角满足1sin C n =③ 30C =光线以θ角入射,光路如图所示设右侧面折射角为β,要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有2C ∠≥④要发生第二次全反射,有4C ∠≥⑤解得015β≤≤⑥由折射定律sin sin n θβ=⑦ 解得sin 2sin15θ≤⑧3.图示为一由直角三角形ABC 和矩形CDEA 组成的玻璃砖截面图。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示法图像法压轴难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示法图像法压轴难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解析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1.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橡皮筋悬挂在竖直墙的O点,小球静止在M点,N为O点正下方一点,ON间的距离等于橡皮筋原长,在N点固定一铁钉,铁钉位于橡皮筋右侧。
现对小球施加拉力F,使小球沿以MN为直径的圆弧缓慢向N运动,P为圆弧上的点,角PNM为60°。
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A.在P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B.在P点时拉力F大小为C.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跟橡皮筋垂直D.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先变大后变小【答案】AC【解析】A、设圆的半径为R,则,ON为橡皮筋的原长,设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小球二力平衡有;当小球到达P点时,由几何知识可得,则橡皮筋的弹力为,联立解得,故A正确。
B、小球缓慢移动,即运动到任意位置均平衡,小球所受三个力平衡满足相似三角形,即,,因,可得,故B错误。
C、同理在缓慢运动过程中由相似三角形原理可知,则拉力F始终垂直于橡皮筋的弹力,C正确。
D、在两相似三角形中,代表F大小的边MP的长度一直增大,故F一直增大,故D 错误。
则选AC。
【点睛】三力平衡可以运用合成法、作用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而三力的动态平衡就要用图解法或相似三角形法,若有直角的还可以选择正交分解法。
2.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硬橡胶圆环,其上带有均匀分布的负电荷,总电荷量为Q,若在圆环上切去一小段l(l远小于R),则圆心O处产生的电场方向和场强大小应为( )A .方向指向AB B .方向背离ABC .场强大小为D .场强大小为 【答案】BD【解析】【详解】AB 段的电量,则AB 段在O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方向指向AB ,所以剩余部分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方向背离AB .故B,D 正确;A,C 错误.故选BD.【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以及知道AB 段与剩余部分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如图所示,水平光滑长杆上套有一物块Q ,跨过悬挂于O 点的轻小光滑圆环的细线一端连接Q ,另一端悬挂一物块P .设细线的左边部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初始时θ很小.现将P 、Q 由静止同时释放.关于P 、Q 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θ =60º时,P 、Q 的速度之比1:2B .当θ =90º时,Q 的速度最大C .当θ =90º时,Q 的速度为零D .当θ向90º增大的过程中Q 的合力一直增大【答案】AB【解析】【分析】【详解】A 、则Q 物块沿水平杆的速度为合速度对其按沿绳方向和垂直绳方向分解,P 、Q 用同一根绳连接,则Q 沿绳子方向的速度与P 的速度相等,则当θ =60°时,Q 的速度cos60Q P v v ︒=,解得:12P Q v v =,A 项正确.B 、C 、P 的机械能最小时,即为Q 到达O 点正下方时,此时Q 的速度最大,即当θ=90°时,Q 的速度最大;故B 正确,C 错误.D 、当θ向90°增大的过程中Q 的合力逐渐减小,当θ=90°时,Q 的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合力最小,故D 错误.故选AB .【点睛】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掌握能量守恒定律,注意当Q 的速度最大时,P 的速度为零,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跨过同一高度处的光滑轻小定滑轮的细线连接着质量相同的物体A 和B ,A 套在光滑水平杆上,定滑轮离水平杆的高度h=0.2m ,开始时让连接A 的细线与水平杆的夹角θ=53°,现把A 由静止释放,在以后A 向右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sin53°=0.8,cos53°=0.6,g 取10m/s 2,且B 不会与水平杆相碰.)( )A .物体A 在运动的过程中,绳的拉力一直做正功,所以机械能一直增加B .物体B 在运动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动能最小为零C .物体A 在运动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且最大速度等于1m/sD .物体B 在运动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且最大速度等于1m/s【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 、在A 运动过程中,开始时绳子拉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拉力做正功,当越过悬点正下方后,拉力开始做负功;故A 拉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A 错误.C 、A 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B 的速度大小,有:v A cos θ=v B ,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当θ=90°时,A 的速率最大,此时B 的速率为零.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21()sin 2B A h m g h mv θ-=,解得v =1m/s ;C 正确. B 、在B 运动过程中,拉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当B 的速度为零动能最小为零;故B 正确.D 、由A 的分析可知,B 的速度先向下增大后减小,再向上增大后减小.最大速度等于v A cos θ=0.8m/s ;故D 错误.故选B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A 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B 的速度大小,以及知道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5.如图甲所示,一个条形磁铁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以的右端点为原点,中轴线为轴建立一维坐标系。
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妙招
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妙招高考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就像万人一起过独木桥一样,谁能够从独木桥上走过,那么就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前途。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供大家阅读参考。
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物理高考压轴题2024高考解题方法有哪些
物理高考压轴题2024高考_解题方法有哪些高考物理压轴题怎么解第一步:全面想象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
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根据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抓住其关键形象,并草图表达(如物体运动轨迹草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电路图等等),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在完成了钥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题目给定的全部物理过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
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
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
高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有时不能用整体法。
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
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
高考物理压轴题及解题方法
高考物理压轴题及解题方法高考物理压轴题及解题方法在高中三年中,物理是许多学生最头疼的科目之一。
相比于数学、英语等纯理论类科目,物理更注重于实践,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尤其是在面对高考物理压轴题时,许多同学会感到惴惴不安。
本文将介绍高考物理压轴题及解题方法。
一、高考物理压轴题的特点高考物理压轴题相较于其它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强高考物理试题通常是综合性强的,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运用能力,如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这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2.难度较大高考物理压轴题难度较大,对数学、物理,以及其它科目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法有较高的要求,对大多数高考学生来说,需要长时间的复习和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3.考察深度高考物理压轴题考察的深度旨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要求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处理问题,并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二、高考物理压轴题的解题方法高考物理压轴题虽然难度较大,但通过一定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应该可以从容地应对。
以下提出一些高考物理压轴题的解题方法:1.深入理解知识点首先,我们需要对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
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基本公式、图像和表格等。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对考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2.了解题目的思维路径在解题过程中,及时了解题目的思维路径或题目的编写思路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解题。
这包括理解题目中隐藏的条件,把握图表中的重点信息,学会把题目分解开来,找出思维路径。
3.物理公式的应用和推导在高考物理压轴题中,往往需要借助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公式,理解公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推导公式,这是关键要素之一。
特别是在涉及到物理基本定理、公式推导和思维方法时,需要严谨、认真地对待和研究。
4.思考并发现问题的本质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不断分析这个问题,从表象现象中找出本质,找出问题的规律和共性,并用逻辑和证明出具体的答案。
高考物理压轴题常用解题方法及备战攻略
截面上运动,截 面 如 图 4 所 示 (从 左 向 右 看).电 子 的 初速度方向与中心O 点和C 点的连线成α 角(0<α< 90°).推进器工作时,向Ⅰ区 注 入 稀 薄 的 氙 气.电 子 使 氙气电离的最小速度为v0 ,电子在Ⅰ区内不与器 壁 相 碰且能到达 的 区 域 越 大,电 离 效 果 越 好.已 知 离 子 质 量为 m0 ,电子 质 量 为 m,电 子 电 荷 量 为e.(电 子 碰 到 器 壁 即 被 吸 收 ,不 考 虑 电 子 间 的 碰 撞 ).
(2)若 B=0.003 4 T,v1 =0.1c (c是光速),则
可 得d;α 粒子的速率为0.001c,计算α 和γ 射线离开
Ⅰ时的距离,并给出去除α 和γ 射线的方法.
(3)当d 满足第(1)问所给关系时,请给出速率在
v1 >v>v2 区间的β粒子离开区域Ⅱ时的位置和方向. (4)请设计一种方案,使离开区域 Ⅱ 的β 粒子束
(1)求 Ⅱ 区 的 加 速 电 压 及 离 子 的 加 速 度 大 小 . (2)为取得好的电离效果,请判断Ⅰ区中的磁场方向 (按图4 说明是“垂直纸面向里”或“垂直纸面向外”).
图 3 图 4
(3)α 为90°时,要 取 得 好 的 电 离 效 果,求 射 出 的 电子速率v 的范围.
射出α、β和γ3 种射线,垂 直射入 图 2 所 示 磁 场,Ⅰ
和Ⅱ 两 磁 场 的 宽 度 均 是 d,都 存 在 与 纸 面 相 垂 直
图2
的匀强磁场,两区 域 的 磁 感 应 强 度 B 大 小 相 等,方 向
相 反 (粒 子 运 动 不 考 虑 相 对 论 效 应 ).
(1)如果要使速率大 于v1 的β 粒 子 进 入 区 域 Ⅱ 中,求磁场宽度d 和B 与v1 的关系.
高三物理归纳法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解析版)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纳法(解析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谈到他从中国到美国留学时说:在中国学了推演法,就是学了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然后用这些定律解题,从一般到特殊;在美国学习了归纳法,就是从实验总结规律,从特殊到一般。
杨振宁教授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中美学习物理的方法之不同。
在我们物理学的茫茫题海中,大部分是用推演法(即演绎法)去解的,但也有少数用归纳法解的题目。
1.什么叫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的有限观察的规律。
2.归纳法是物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
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3.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归纳推理也可称为归纳方法.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推理,也叫不完全归纳法。
4.归纳法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物理过程与序数n有关的情况,n的个数较多,可考虑用归纳法解题。
5.用归纳法解物理题的解题程序:首先分析物理过程,找出物理过程适用的物理规律,例如用动量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根据物理规律写出方程式,求解出第1个物理过程的解,例如v1、s1等,然后根据第2、3个物理过程的结果(如v2、v3或s2、s3等)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列出递推公式(如v n、s n等与v1、s1及n的关系式),最后根据递推公式求解未知量,如求n或求总路程。
例1.回旋加速器在核科学、核技术、核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如图,D1和D2是两个中空的半径为R的半圆金属盒,它们接在电压一定、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位于D1圆心处的质子源A能不断产生质子(初速度可忽略,重力不计),它们在两盒之间被电场加速,D1、D2置于盒面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妙招
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妙招目录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巧解物理选择题的妙招高考物理成绩怎么快速提高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
分析和解答高考物理压轴题
分析和解答高考物理压轴题纵观历届高考物理压轴题,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综合的知识面较广、隐含的条件多、思维量大、难度较高,它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思维能力,因而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现将压轴题大致分为如下五类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同学生带来一些帮助。
1、动力学压轴题这类题以运动和力的关系为中心,解题方法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主要力学规律,因此是一类大型的压轴题,也是高考中考查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类压轴题。
例1 如图1所示,一辆质量m=2千克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M=3千克的小滑块,滑块与平板车之间的摩擦系数μ=0.4.开始时平板车和滑块共同以v 0=2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并与坚直墙壁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平板车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与原来相反。
平板车足够长,以至滑块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
(取g=10m/s 2) 求:(99年上海高考)(1)平板车第一次与墙壁碰撞后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2)平板车第二次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
(3)为使滑块始终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平板车至少多长? 解析:(1)平板车第一次与墙碰后,在滑块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作用下先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返向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块在小车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作用下向右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达到共同速度v 1. 由动量守恒定律:Mv 0-mv 0=(M+m)v 1, 解得v 1=0.4m/s 。
又平板车向左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μMg/m=6m/s 2,故车第一次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 m =a v 220=31m. (2)车向左减速运动的位移为S m =a v 220=31m,向右运动的位移为S=av 221=304.0m ,∵S m >S,∴车第二次碰撞墙壁前与滑块已达到共同速度v 1=0.4m/s 。
(3)由题可知,车最终靠墙停下。
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及求解方法(力学部分)
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及求解方法一、力学部分【例1】【2017·新课标Ⅲ卷】(20分)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 0=3 m/s 。
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
求(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审题:A 、B 摩擦系数相同,但B 的质量大于A 的质量,故B 对木板的摩擦力大于A 对木板的摩擦力,而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小于A 、B 对木板摩擦力的合力,故木板先向右加速,后与B 一起减速,而A 先向左减速,后向右加速。
关键:是物理过程分析,只要物理过程清楚了,解题思路就有了。
【解析】(1)滑块A 和B 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
设A 、B 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1、f 2和f 3,A 和B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 A 和a B ,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B 速度大小为a 1。
在物块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① ②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 ⑤ ⑥设在t 1时刻,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大小为v 1。
由运动学公式有对B :⑦ 对木板: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⑨ 10.4t s =(2)在t 1时间间隔内,B 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201112B B S v t a t =-⑩11A f m g μ=21B f m g μ=32()A B f m m m g μ=++1A A f m a =2B B f m a =2131f f f ma --=101B v v a t =-111v a t =1 1 m/s v =设在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对于B 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⑪由①②④⑤式知,A B a a =,再由⑦⑧可知,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小也为v 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
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妙招
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妙招其实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2种,那么这些题型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物理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压轴题常用解题方法例析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221400) 张统勋高考压轴题每年题目翻新,亮点较多,是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感到较棘手的题目。
但通过对近几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习题的总结、分析,我们可明显看出,压轴题较多使用的解题方法是以下两种:微元法和数列递推求和的方法;且试题难度较大的一问均与这两种方法的一种有所涉及。
因而值得对涉及这两种方法的相关考题进行考前回顾,并对相关题目加强训练。
(2007年的第18题也是应用微元法的习题)。
一、微元法在物理考题中的应用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教材中从高一就开始有所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如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节,其中位移公式的推导就是利用了微元的思想。
用微元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
因而近年高考物理试题特别青睐于对这方面方法的应用与考查,江苏高考近年连续在高考的压轴题或倒数第二题中涉及到微元法的应用解题,如2008年的最后一道压轴题、2007年高考的倒数第2题、2006年的最后一道压轴题。
对于微元法,我们在使用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
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高考题回顾:1.(2008·江苏高考15题)如图所示,间距为L 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导轨光滑且电阻忽略不计.场强为B 的条形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磁场区域的宽度为d 1,间距为d 2.两根质量均为m 、有效电阻均为R 的导体棒a 和b 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 (设重力加速度为g ) (1)若a 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 以与a 同样的速度进入第1个磁场区域,求b 穿过第1个磁场区域过程中增加的动能△E k . (2)若a 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 恰好离开第1个磁场区域;此后a 离开第2个磁场区域时,b 又恰好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且a 、b 在任意一个磁场区域或无磁场区域的运动时间均相同.求b 穿过第2个磁场区域过程中,两导体棒产生的总焦耳热Q .(3)对于第(2)问所述的运动情况,求a 穿出第k 个磁场区域时的速率v解析:⑴a 和b 不受安培力作用,由机械能守恒知 k 1sin E =mgd θ∆ ①⑵设导体棒刚进入无磁场区域时的速度为1v ,刚离开无磁场区域时的速度为2v ,由能量守恒知在磁场区域中,2212111sin 22m +Q=m +mgd θv v ② 在无磁场区域中 2221211sin 22m =m +mgd θv v ③解得 ()12sin Q=mg d +d θ ④⑶在无磁场区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21sin -=gt θv v ⑤且平均速度1222+d =tv v ⑥ 有磁场区域,棒a 受到合力 sin F=mg -BIl θ ⑦ 感应电动势 =Bl εv ⑧ 感应电流 2I=Rε⑨解得 22sin 2B l F=mg -Rθv ⑩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t 到t+t ∆时间内 F=t m∑∆∑∆v ○11 则有 22sin 2B l =g -t mR θ⎡⎤∑∆∑∆⎢⎥⎣⎦v v ○12 解得 22121sin 2B l -=g -d mRθv v ○13 联立⑤⑥○13解得 222112214sin 8mgRd B l d =-B l d mRθv 由题意知222112214sin 8mgRd B l d ==-B l d mRθv v 点评:在中学物理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量是非线性变化量,无法用初等数学进行计算的情况,这些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讲,成为一大难题。
但是如果应用积分的思想,化整为零,化曲为直,采用“微元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
“微元法”虽然是在物理竞赛中使用比较多,但在我们平常的训练中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微元法”丰富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手段,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这也许是高考题青睐的一个原因吧。
对于高中特别是高三的学生,有必要熟练掌握。
2.(2006·江苏高考卷19题)顶角o45=θ的导轨MON 固定在水平面内。
导轨处在方向竖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根与ON 垂直的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0v 延导轨MON 向右滑动。
导体棒的质量为M ,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r 。
导体棒与导轨接触点为a 和b 。
导体棒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良好接触。
和t=0时,导体棒位于顶角O 处,求:(1)t 时刻流过导体棒的电流强度I 和电流方向 (2)导体棒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外力F 的表达式 (3)导休棒在0-t 时间内产生的焦耳热Q(4)若在t 0时刻将外力F 撤去,导体最终在导轨上静止时的坐标x 。
解:(1)O 到t 时间内,导体棒的位移t v x 0=, t 时刻,导体棒的有效长度x x l ==045tan , 导体棒的感应电动势0Blv E =, 回路总电阻xr R )22(+=, 电流强度为rBv R EI )22(0+==, 电流方向a b → (2)rtv B BIl F )22(202+==(3)解法一:t 时刻导体棒的电功率rtv B R I P )22('3022+==∴t P ∝ ∴rt v B t Pt P Q 22302)22(22+===。
解法二:t 时刻导体棒的电功率 '2R I P = 由于I 恒定,t rt v R ∝=0'因此2'22R IR I P == ∴rt v B t Pt P Q 22302)22(22+===。
(4)撤去外力后,设任意时刻t 导体棒的坐标为x ,速度为v ,取很短时间△t 或很短距离△x解法一:在在t ~t +△t 时间内,由动量定理得 v m t BIl ∆=∆02)22(mv S rB =∆+∑扫过面积22))((2200x x x x x x S -=-+=∆()000t v x =得: 得20020)()22(2t v Br mv x ++=⑥ 设滑行距离为d 则 S ∆=d d t v t v 2)(0000++即d 2+2v 0t 0d -2S ∆=0解之d =-v 0t 0+200)(2t v S +∆ 得x=v 0t 0+d=200)(2t v S +∆解法二在x ~x +△x ,由动能定理得 F △x=v mv v v m mv ∆=∆--22)(2121(忽略高阶小量) ① 得2s m v =∑∆ ②=∆+s )22(B 2mv 0 ③以下解法同解法一以下解法同解法一 解法三(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m tv ∆∆ 得 F △t=m △v 以下解法同解法二 解法三(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m t v ∆∆=m xv v ∆∆ 得F △x=mv △v以下解法同解法二模拟题练习:1.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关系,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t 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时速率为v 1,且落地前球已经做匀速运动.求: (1)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2)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 (3)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20212121mv mv W f -=克服空气阻力做功21202121mv mv W W f -=-= (2)空气阻力kv f =落地前匀速运动,则01=-kv mg 刚抛出时加速度大小为0a ,则00ma kv mg =+解得g v v a )1(10+= (3)上升时加速度为a ,ma kv mg =+-)(v mk g a --= 取极短t ∆时间,速度变化v ∆,有:t v mkt g t a v ∆-∆-=∆=∆ 又h t v ∆=∆ 上升全程∑∑∑∆-∆-=-=∆h mkt g vv 00 则H mkgt v +=10 gv gt v H 110)(-=二、数列在物理考题中的应用递推法是解决物体与物体发生多次作用后的情况。
即当问题中涉及相互联系的物体较多并且有规律时,应根据题目特点应用数学思想将所研究的问题归类,然后求出通式。
具体方法是先分析某一次作用的情况,得出结论。
再根据多次作用的重复性和它们的共同点,把结论推广,然后结合数学知识求解。
用递推法解题的关键是导出联系相邻两次作用的递推关系式。
江苏2007年高考物理卷的最后一题的第3问的解法一就是利用了递推的解题思想来解题的。
高考题回顾:1.(2007·江苏高考19题)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 ,上端套着一个细环。
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 ,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 (k >1)。
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
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
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
求:⑴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⑵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 ⑶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
解析:⑴设棒第一次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为a 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kmg -mg =ma 环解得:a 环=(k -1)g ,方向竖直向上 ⑵设棒第一次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 1由机械能守恒得:211222mv mgH = 解得:1v = 设棒弹起后的加速度为a 棒,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棒=-(k +1)g棒第一次弹起的最大高度为:2112v H a =棒解得:11H H k =+棒运动的路程为:1321k S H H H k +=+=+ ⑶解法一:棒第一次弹起经过t 1时间,与环达到相同速度v /1 环的速度:v /1=-v 1+a 环t 1 棒的速度:v /1=v 1+a 棒t 1 环的位移:2111112h v t a t =-+环环 棒的位移:2111112h v t a t =+棒棒 环第一次相对棒的位移为:1112Hx h h k=-=-环棒棒环一起下落至地:22/2112v v gh -=棒 解得:2v =同理,环第二次相对棒的位移为 222Hx h h k=-=-环2棒2 …… 2n nHx k =-环相对棒的总位移为:x =x 1+x 2+……+x n 摩擦力对棒及环做的总功为: 21kmgHW kmgx k ==-- 解法二:设环相对棒滑动距离为l根据能量守恒 ()mgH mg H l kmgl ++= 摩擦力对棒及环做的总功为:W kmgl =-解得:21kmgHW k =-- 点评:题中求环相对棒的总位移时应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