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件 古书的注解共35页
古书的注解课件
(二)串讲句子大意 1、翻译 按字面直接释义,包括直译和意 译。 ①直译——译文与正文词义对应, 语法结构基本相当。 《尚书· 洛诰》:‚考朕昭子刑, 乃单文祖德。‛苏轼《书传》: ‚考我所以明子之法,乃尽文王 德也。‛
②意译——不拘于正文词义和语
法结构的串讲,目的在于沟通文 意。 《孟子· 尽心上》:‚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赵岐《孟子章 句》:‚当自勉强以忠恕之道, 求仁之术此最为近也。‛
《仪礼注》、《礼记注》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 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史部方面:‚《史记》三家注‛: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司马贞 《史记索隐》 、 裴骃《史记集 解》。 颜师古 《汉书集注》、裴松之 《三国志注》
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淮南子· 精神篇》:‚不识天下之 以我备其物与?且惟无我而物无不备 者乎?‛高诱注:‚与,耶,辞也。‛ 《孟子· 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 尽心焉耳矣。‛赵注:‚焉耳者,恳 至之辞。‛
2、实词用法 《礼记· 表记》:‚不自大其事。‛
孔疏:‚大谓夸大。‛这里‚大‛用 为动词。 《左传· 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 于郑庄公。‛杜注:‚以女妻人曰 女。‛ 《史记· 卫世家》:‚繄起死人而肉 白骨也。‛韦昭注:‚是使白骨生肉, 德至厚也。‛
孟子
孝经 论语 尔雅 公羊传 谷梁传 左氏传 周礼 仪礼 礼记 周易 尚书 诗经
汉武帝
初唐
唐文宗
宋仁宗
元古文训释—古书注解(古代汉语课件)
所谓“脱文”,就是指出古书中脱落文
字的现象。
《诗·周南·桃夭》孔疏:“此云 家人,家犹夫也, 犹妇也。” 阮元《校勘记》:“‘犹妇’上 当脱‘人’字。”
三 、阅读古书注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古人作注的目的 古人作注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经典,因而对作 品的思想的解释难免有错误之处。
2.注意古人作注的习惯
5.笺 郑玄对《诗经》的注解称笺,是对毛 传有所阐发和补充。 后来一些古书注解称为“笺证”“笺 注”也就是注释
一、古书注解的类型
(二)义疏类 疏 又称“义疏”或“正义”,即疏通其义。 是一种既解释正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是针对“注”而言的。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三)章句类
章句;除了解释字词之外, 主要是串讲文章大意。 赵岐《孟子章句》 王逸的《楚辞章句》
(四)集解类
集解可以分为两类: 1.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集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 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如三国 魏 何晏的《论语集解》。 2.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如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 集解》。
(五)补注类
补注,即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 包括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王先谦 《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疏》。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 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8.如字 表示按照某字常见的读音来读,相对于变读和改字而是 原文用的是通假字,现在要改成本字读。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
“×,×也”。 多数情况下,“×,×也”是 在解释词义,有时并不是在解释词义。
《诗·召南·行露》郑笺:“谓媒灼之言 不和,六礼之来强委之。”《释文》: “媒,谋也。”
古代汉语 古书注解PPT
另外,“谓之”又可作“之谓”,意义不变。《礼记·中庸》:“天 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二)谓
标明被释词所指的对象或范围,也可用来串讲文意。 《荀子·劝学》:“不闻先生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 也。”杨惊注:“大谓有益之人。”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何晏注:“后生谓少 年。”
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对 《硕鼠》的主题进行了简要讲解。
(八)说明修辞 说明所注解的内容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例如,《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毛传:“兴也”,注解说明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 到了“兴”的手法。
(九)考证人名地名与考核史实
对人名地名进行考证或对史实进行考核。 例如《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古书注解
目录
一、古书注解的历史发展状况 二、古书注解的常见情况 三、古书注解的内容 四、古书注解的相关术语 五、古书注解的体例 六、古书注解的方法——训诂 七、古书注解的利弊与阅读方法
一、古书注解的历史发展情况: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存在于古籍正文中)
《礼记·乐礼》:“《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郑玄注:“信当为身,声之误。”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朱
熹《集传》:“夭,于骄反。” 前一个为正字,后一个为注音。
(二)指出词语的出处 有时,古书注解的内容指出某些词语的出处。如: 李善注李密《陈情表》中“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曰:
“毛诗曰,终鲜兄弟,维予与女。”,又注“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曰“孔从子。孔子曰。吾于狼狈见圣人之志。 荀悦汉纪论曰。周勃狼狈失据。”又注“过蒙拔擢,宠命 优渥”曰“毛诗曰。既优既渥。”
古代汉语与古书的注解课件
《尚书》注疏
汉 ·孔安国 《尚书孔氏传》
(简称《伪孔传》)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
宋 ·蔡 沈 《书集传》
清 ·阎若璩(qú) 《尚书古文疏证》
清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
返回本章目录
附:《尚书》与注疏-2
西晋末年 秦焚书 西汉初 西汉中期 永嘉之乱
东晋
唐初颁布 《五经正义》
现在
《尚书》 原本 被毁
第六章 古书的注解
第一节 古注的体例 第二节 古注的术语 第三节 古注的方式
第一节 古注的体例
返回本章目录
传注体-传
传注体-传
古注 体例
说
明
举例
1.传:zhuàn,传述。
《春秋左氏传》 以传述的方式阐明
经义,故称传。
春秋 ·左丘明
2.秦汉之际的注释多 《毛诗故训传》
称传,传是最早出
西汉 ·毛亨
现的注释体例。
今文《尚书》
29篇
古文《尚书》
45篇
武帝时孔壁 孔安国献书
伪《孔传古文尚书》
58篇
存于十三经中 33篇为旧本原有 25篇为伪作
返回本章目录
附:《诗经》与注疏-1
西汉传诗的
四家
齐人辕固所传- 齐诗 鲁人申培所传- 鲁诗 燕人韩婴所传- 韩诗
今文经学派
东汉后散佚
鲁人毛亨所传- 毛诗 — 古文经学派
毛诗
补充、说明、订正,都另 行标明,不与前人传注相 混杂,这种注释称为笺。
《毛诗笺》
东汉 ·郑玄
2.笺,始于东汉郑玄的《毛
诗笺》。
返回本章目录
传注体-释例
毛亨 传
毛亨 传
郑玄 笺 郑玄 笺 郑玄 笺
第一讲 古书的注解
(三)常用的注音术语 读曰,读为: 1、读曰,读为: 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郑玄注:"时读曰莳 "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2、读若,读如: 读若,读如: 又重之以修能. 又重之以修能. 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故有绝才者谓之能 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霾读若埋 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吾是以狂而不去也。(《庄子·逍遥游》) 吾是以狂而不去也。(《庄子 逍遥游》 。( 逍遥游 王先谦注:狂音读如诳,言以为诳。 王先谦注:狂音读如诳,言以为诳。 如字: 3、如字: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礼 大学》 记·大学》) 大学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 好好, 好好 呼报反,下如字。 呼报反,下如字。
• 练习: 练习: 写出下列几部典籍的注疏者 诗经》 《诗经》:汉 传,汉 笺,唐 集解, 论语》 《论语》魏 集解,宋 疏。 左传》 等正义。 《左传》晋 注,唐 等正义。 孟子》 《孟子》汉 注,宋 疏。
等正义。 等正义。
• 三、古注的基本体例 1."传":是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的意思。 传 :是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的意思。 广义: 注解” 广义:“注解”: 狭义:指直接阐释经义的注解。 狭义:指直接阐释经义的注解。 如毛亨《毛诗诂训传》 如毛亨《毛诗诂训传》。 2.“笺”:主要是对原注加以补充和订正。 主要是对原注加以补充和订正。 笺 如郑玄的《毛诗笺》 如郑玄的《毛诗笺》 3.正义(义、疏):串讲文意 ):串讲文意 .正义( 如孔颖达《毛诗正义》 如孔颖达《毛诗正义》。 4.章句:训释词义,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 章句: 章句 训释词义,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 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如汉代的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如汉代的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古书的注解-讲解[优质PPT]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 后面,相当于“……的样子”。
例:《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 注:“泠然,轻妙之貌。” 4、犹、犹言——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文。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或“等于说”。 例:《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 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 之此类众矣。”
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
1、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
杂夹文中。 如:
(1)《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 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 兑,说也。”
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
尚书 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正义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正义
诗经 汉毛亨传 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仪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礼记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 唐徐彦疏
郭 象 《庄子注》
孔颖达 《五经正义》(《易》《书》《诗》《礼》 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
邢 昺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孙 奭 《孟子疏》
陆德明 《经典释文》
杨 倞 《荀子注》
张守节 《史记正义》
颜师古 《汉书集注》
(4)古注的中落——宋、元、明
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 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古代汉语课件(古注)
(一)格式 3.集注、集解、集传、集释
本组名称有两方面含义: 其一,兼解经和注。 如: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宋·朱熹的《诗集传》、《楚辞集注》 其二,指采集各家解说为一书,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 如:魏·何晏《论语集解》;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 许维遹(yù)的《吕氏春秋集解》,等。
四、古注的常用术语
(四)貌、之貌 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形容事物状态和性质, 它所解释的基本上是形容词,少数是动词。翻 译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 善也。” 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 ●《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王逸注:“冉冉,行貌。” ●《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注:“崔嵬,高貌也。”
与之诀别之辞。乐土,有德之国。乐,音洛,注下同土,如字, 他古反。沈,徙古反。诀,古穴反。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笺云:爰,曰也。【疏】“硕鼠”
至“得我所”。 ○正义曰:……
(参见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p613)
随文释义举例
●《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朋,党也。夫何茕具营 反独而不余听。茕,孤也。《诗》曰:哀此茕独。余,我也。
随文释义举例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贯,事也。笺云: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 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 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贯,古乱反。 我,徐音官。复,扶又反。税,始锐反。比,毗志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笺云:逝,往也。往矣将去女,
四、古注的常用术语
(二)谓
古书的注解.ppt
再次,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是今人注的重要 依据。翻开今人注本,可以发现今人注的一些说 法,并非出自独创,而是来自古注。
再者,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也许 有人认为读古书遇到问题可以查工具书,读古注 则大可不必。读古书应该凭借字典辞书,而且有 些问题一查即能解决,但有些问题就不那么容易 解决。
《谷梁》云: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
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 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徐彦《疏》:今段目君而不云世子, 是弟可知也。)
又《公羊传·隐公七年》: 经,滕侯卒。何以不名?微国也。微国,则其称侯何?不嫌
也。《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
(三)唐代的古书注释
1、注释对象:经、史、子、集 2、注家注本
孔颖达《五经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 《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章怀太子李贤《后 汉书注》,杨倞(jiàng、liàng)《荀子注》,成玄英 《庄子疏》,李善《文选注》等。
3、注释体式 (1)唐的义疏因为是官修,“奉诏更裁,定名曰正”, 所以也叫“正义”。
《左传》有时也有此类注释,但不是其主要的内容。如上段《 左传》作“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 名。”二传对“不名”的解释不同,但都是试图发凡起例的。
旧注的风格有时代的差异,即不同的时代其注释 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一)汉代的注释
1、系统的给古书作注,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注释兴盛 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注释体式 (1)受佛学讲佛经方式影响,古书注释产生“义疏” 体式。
(2)兼采前人各家之说解,产生“集解”体式 (3)产生了“音义”体式 4、注释特点
古书的注解PPT
10、当为、当作
用来更改古书中的错字。 《礼记·丧大记》:‚君之丧,大
胥是敛。‛
郑玄注:‚胥,乐官也,不掌丧事
。胥当为祝,字之误也。‛
11、词(辞)
用来指明被释的词是虚词。 《广雅·释诂》:‚曰、惟、每、
虽、兮、者、其、各、而、乌、岂 、也、乎、些、只,词也。‛ 《诗经·周南·汉广》:‚汉有遊 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 也。‛
①又重之以修能。(《楚辞· 离骚》)
2、谓
相当于‚是指‛、‚是说‛。用法是放在被解 释词语后这种格式,是用来解释概念比较广的词在 文章中的具体含义(所指的范围或比喻、影射的事 物)。被释的词在前,释文在后。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9、如字
用于注音。古注中出现‚某,如字‚字样 的术语,表示某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去读。 例如:
① 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左传· 昭公三年》) 陆德明《经典释文》说:“朝,如字。” ② 晋君少安,不在诸侯。(《左传· 昭公四年》) 陆德明《经典释文》说:“少安,如字。” 也有一种情况,即一个字的下面注了‚如字‛, 又注别的反切,或注以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 下文里有不同的读法。如: ①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礼 记· 大学》) 陆德明《释文》说:“其恶恶,上如字,下乌路反。”
《 尔 雅 》
宫谓之室,
室谓之宫。
—宫室 —勤劳 —吹嘘 —意志 —排挤 —歌咏 —奉承
勤,劳也。
吹,嘘也。 意,志也。 排,挤也。 歌,咏也。 奉,承也。
劳,勤也。
嘘,吹也。 志,意也。 挤,排也。 咏,歌也。 承,奉也。
古代汉语课件(DOC)
幻灯片1幻灯片2古书的注解●一、古注的重要性●二、古书注释的发展状况(重点掌握每个时期主要的注释家及其代表著作)●三、古注的名称(重点)●四、古注的编排体例(重点、难点)●五、古注的内容●六、古注的术语(重点)幻灯片3参考文献●周大璞《训诂学初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王宁《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赵振铎《训诂学纲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1956幻灯片4一、古注的重要性●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例如:幻灯片5●《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
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称。
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
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申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幻灯片6●但是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
●如:●《左传·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史记·宋微子世家》:“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华督,督说,目而观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色美曰艳。
”幻灯片7●实际上“艳”的含义是高大。
●《说文》:“艳,好而长也。
从丰,丰,大也。
”●又《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
”●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
幻灯片8二、古书注释的发展状况●1、整体上看是:代有注释●2、注释历史:幻灯片9●1)先秦——萌芽时期●最早是以正文体形式存在。
古书的注释ppt课件
• (六)章句 • “章句”的意思是”离章析句,委屈支派 “,即除了解释字词句之外,还串讲文章 大意。如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 《楚辞章句》等就属于这种形式。《孟子 章句》在每一段之后有”章旨”,就是概 括一段的大意。但这种解释方法并不限于 以“章句”为名的注释才用,象“毛传” 虽不以“章句”为名,但在注解时也经常 串讲文章大意。
三、古注的内容
• (一)注音 • 1、古注常见的注音方法 • (1)譬况: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也叫描写 注音法。 • • • • • 《淮南子· 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言乃得之。” (2)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经典释文》:”拾,音十“。 《康熙字典》:”壕,音豪“。
• (4)点明章旨,即指明主题思想 • 《诗经· 魏风· 硕鼠》毛传:“刺重敛也。” • 《楚辞· 九辨》王逸注:“九辨者,谓陈说 道德,以变说君也。” • (三)释事,解释或指明成语典故、历史 名物、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 • 《史记· 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 玉,有隋和之宝……”张守节《史记正义》: “昔隋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灵,使人 药之,蛇乃能去,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 余,蛇衔明珠,径寸,绝白而有光,号隋 珠。”这里指明了“隋和之宝”的出处。
• (四)疏 •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 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它既解释古书的原文,又解 释古书的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就包含 汉代毛亨传、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疏;《周礼》 包含汉代郑玄笺,唐贾公彦疏;《礼记》包含汉 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 (五)正义 • “正义”原指解释经传而得其正确之义者。古注 中的正义大多指“疏”,所以“疏”也叫“正 义”。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就是为“五经”所 作的疏。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 《孟子正义》也等于疏。但并不是所有的正义都 等于疏,有的正义只相当于“注”,如唐代张守 节的《史记正义》就只是注而不是疏。
古代汉语课件 古书的注解
《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历肛文选》注:“施(yí):延,及,作‘跟踪’解。” 赵注:“施者,邪施(同迤)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
4、再者,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不敢加也,必以信。” 杜注说:“祝辞不敢以小为大,以恶为美。” 《说文》:“加,语相譄加也。”段注:“譄下曰‘加也’, 诬下曰‘加也’,此云‘语相譄加’,知譄、诬、加三字同义 矣。”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玄注: “《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见孔颖达 《正义》)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 害色为妒。”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 “《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2、谓
与“谓之”的差别:使用的位置不同 ① ②解词的内容不同 “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 译为“是指”、“指的是”。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农桑”。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颜师古 杨 倞 张守节 司马贞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 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 熹 《四书集注》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 ②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 (2)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古文尚书注》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孝经》、《周礼》、《仪礼》、《礼记》等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
三、古注的类型
1、注(训、说、释…):对原文作独立注解 2、笺:P612 3、疏:P611 4、校:考核古书,或校正文字,或考镜源流 5、音义:以辨音释义为本,也校勘 6、章句:循文释义,串讲大意 7、补注:订正、拾遗前人注疏 8、集解(集注、集释):P614 9、笔记:P625 10、选注:古人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古注的内容
1、释词 2、串讲 3、通释全章大意 4、阐述语法 5、说、谓:X谓A 3、貌,之貌:X,A貌 4、犹:X,犹A也
5、之言,之为言:X之言A也 6、读为,读曰:X读为A 7、读若,读如:X读若A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产生的原因
1、词改变了意义,事物改变了名词 2、时代推移,背景变换 3、古人所著原书碍于体例,不会面面俱到, 有时需要补充史实材料 4、后人对原书的评论有时以注解的形式出 现
二、古注的发展
1、产生于先秦 2、兴盛于两汉 3、扩展于魏晋南北朝,推进于唐 1)再度注释的出现 2)注解范围扩大 3)集注、集解的出现 4、变化于宋元明 5、全面发展于清
五、古注的术语(续)
8、音:X,音A 9、反,切:X,AB切;X,AB反;X,AB 10、如字: 11、言:X,言A 12、辞,词
13、衍文 14、脱文 15、当为,当作
六、古注经的体例
1、P613
古书的注解.ppt
• 漢·鄭玄《毛詩箋》:“言,我;願,思也 。~當讀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憂悼而不能 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則嚏也。今俗,人嚏 雲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
• 【按】寤:醒著。言:助詞。寐:睡著。
衛人來媵。(《左傳·成公八年》)
• 唐·孔穎達《左傳正義》:“莊十九年《公 羊傳》曰:‘~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 往~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 娣者何?弟也。諸侯一聘女。’……傳曰: ‘同姓~之,異姓則否。’是夫人與~皆同 姓之國也,魯衛同姓,故來~之。”
成熟的、大規模的古書注釋工作始於西漢
1、內部:語言變化產生的解釋的需要。 • 從先秦到兩漢語言不斷發生變化,先秦時代
的著作的語言到兩漢時,不少人已看不懂。 2、外部:統治者的提倡。 • 秦始皇“焚書坑儒”,秦代很快滅亡。漢代
從西漢初的惠帝就提倡讀書,因為他們發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經典是其鞏固思想的有力武器。 3、文化因素:經書的今古文之爭。
注釋類型增多
• 集解出現:集解由於是彙集眾家之說,必然 是在注釋工作開展一段時期後才會出現,因 此出現稍晚。
• 義疏出現:它的特點是:既解釋經文本身, 也解釋前人對經文的注釋。它的出現也必然 是在注釋工作開展一段時期後。義疏的出現 還有其它因素,如:佛教的傳入等。
唐代:古注的又一高峰。
• 突出的成就是義疏的發展。義疏這種體例,雖 然魏晉南北朝時已出現,但當時數量不大,成 就不高。
古書的注解
古漢語通論(十七)(十八)
為什麼讀古注?
• 首先,古注是閱讀古言語的階梯和橋樑。
一是對字詞句進行訓釋,以排除語言文字的障 礙。
古人注釋,接近實際,較為可靠。
古书的注解课件
学习交流PPT
24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史部方面:“《史记》三家注”: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司马贞 《史记索隐》 、 裴骃《史记集 解》。
• 颜师古 《汉书集注》、裴松之 《三国志注》
学习交流PPT
25
•子部: •魏王 弼 • 晋郭 象 • 唐杨 倞 •唐尹知章
学习交流PPT
17
•古文经学:汉景帝时,人们从孔子
旧宅的壁缝里发现了用篆文书写的
《尚书》、《周礼》、《论语》等书,
这些书称之为古文经,河间王刘德也
从民间获得了古文经书,献给了朝廷。
古文经和今文经文字有差异、甚至连
篇章、内容和解释、评价也不同。研
究古文经的学者形成了古文经学派。 如:许慎、马融、郑玄。
学习交流PPT
2
二、古书注解的缘起 •语言的时空差异是训诂产生的根 本原因。
学习交流PPT
3
•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 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中国古代文选作品选》:“声 声思,一声声都含有哀怨的情 思。”
•“思”字古有忧、悲、哀、愁之 义,“声声思”即声声悲、声声 哀。
学习交流PPT
•《春秋·文公五年》:“秋,楚人 灭六。”
•《左传·文公五年》:“六人叛楚, 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 师灭六。”
学习交流PPT
10
•《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 郑伯克段于鄢。”
•《公羊传·隐公元年》:“克之 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 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学习交流PPT
11
•出现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一 书,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训 诂专书。
古书注解知识讲解课件
古人注和今人注
古书的注释: 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写成, 有一定的体例(简称古注) 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 (一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 但解放后的较多)。 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今人注是在 古人注的基础上选择、翻译而来的,即使没有 古注,也多依古注推衍。
• 大型辞书的许多解释也是从古注而来,有时 读古注比查工具书更能解决问题。
• 4、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 理论 •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 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 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 《诗》之此类众矣。”
• 《說文》:“誼,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誼、 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 其威儀字,則周時作義,漢時作儀。凡讀經傳者, 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爲古則漢爲今, 漢爲古則晉宋爲今,隨時異用者爲古今字。”
古书注解的重要性
清代戴震《爾雅文字考序》:“昔之婦孺聞而輒曉
者,更經學大師轉相傳授,仍留疑義,則時爲之矣。” 由於語言的發展變化,前人寫的書後人看不懂了, 需要有專門知識的人來注釋。 古代注釋家距所注古代文獻的時代較近,對古代文 獻產生的時代背景、文化特點、典章制度、風俗習慣等 情況都比較了解,故其注釋的准確性相對較高。 《孟子·梁惠王上》:“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 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 趙歧注:“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劉熙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 朱熹注:“爲長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 (謬)
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诗经·邶 风·终风》) 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 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 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 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 《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 斷壺,九月叔苴。”毛亨傳:“壺,瓠也。 叔,拾也。苴,麻子也。”
古代汉语:古书的注解(郭锡良版)
(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2、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二)古注的源发、历代特点及名家注1、源发:先秦:萌芽→两汉:兴盛→魏晋至隋唐:发展→宋元明:中落→清:复兴→解放后:出版→现代:研究2、历代特点及名家注(1)先秦①特点:A注释多夹在正文中。
B尚未成为一门学科。
C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无注释专书。
②名家注:例: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周易·说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孟子·梁惠王》(2)两汉①特点:A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B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②名家注:例:毛亨《毛诗故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注》;马融《周易注》、《尚书注》、《毛诗注》、《论语注》、《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逸《楚辞章句》。
(3)魏晋至隋唐①特点:A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受玄学影响。
B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正义)”。
②名家注:例: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韦昭《春秋外传国语注》;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陆德明《经典释文》;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颜师古《汉书集注》;李善《文选注》。
(4)宋元明①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后人称“六经注我”。
②名家注:例:邢昺《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孙奭《孟子疏》;朱熹《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