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单站高空测风记录整理
1-6测风记录表111
![1-6测风记录表111](https://img.taocdn.com/s3/m/0fcb421ddd36a32d737581b4.png)
304.6
00
采煤工作面个数
2(个)
7
5323采面
4
64
1.37
295.5
0.1 0.05
采煤工作面风量
576.8( m3∕min )
8
5424运输巷掘进
4
24
0.73
158.6 0.15 0.1
占矿井总风Leabharlann 的52.8(%)9
5400区段回风上山
4
78
1.6
344.6 0.15 0.1
掘进工作面个数
89.2(%)
风表检定曲线公式:V实=0.95V示+0.36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2.32( m3∕min )
测风员: 总工程师: 矿长:
2
人行巷
3.6
135
2.5
480.5
00
功 率
30KW
3
主提升巷
3.8
135
2.5
510.5
00
风 量
1128.96( m3∕min )
4
5312运输巷
3.8
69
1.45
295.5
00
负 压
1120(Pa)
5
5312采面
4
60
1.3
281.3 0.05 0.05
其它
6
5323运输巷
4
66
1.41
X县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测风记录
测风时间: 2012年 5月 25日
序号
地 点
1
主平硐
断面 表 速 风 速 风 量 CH4 (㎡) ( m∕min ) ( m∕s ) ( m3∕min ) (%)
测风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篇)
![测风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2c397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8.png)
测风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岗位背景测风员是风力发电场中重要的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进行风力发电场的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的测量工作。
其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旨在保障测风员在工作中的安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障风力发电场的正常运行。
二、工作要求1. 严格遵守风力发电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制度;2. 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各类测风设备;3. 具备良好的风力发电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4. 具备紧急情况应对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
三、安全操作规程1. 入岗前的准备a. 身体健康方面,必须经过体检合格方可上岗;b. 穿戴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品,包括防滑鞋、安全帽、安全带等;c. 检查所携带的测风设备和工具是否齐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d. 了解当天的风力发电场工作情况和气象变化。
2. 安全操作要求a. 确保工作时保持稳定的心态,不受外界干扰;b. 操作测风设备时要细心、谨慎,在持续观测中注意记录数据;c. 在气象条件不具备安全操作时,暂缓工作,必要时及时向上级报告;d. 遇到疑似故障或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e. 工作完成后,按要求及时整理和归档测量数据。
3. 安全注意事项a. 严禁私自翻越风力发电机等设备,并保持安全距离;b. 在上下台阶时要扶好扶手,小心维持平衡,注意防滑;c. 巡检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d. 在高处工作时要系好安全带,并保证安全带的正常使用;e. 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并按照应急预案予以处理。
四、事故处理1. 发生事故时,要第一时间保护好自身安全,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2. 向现场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3. 填写事故报告,并按照规定将事故报告上报相关部门;4. 参加事故调查会议,并积极主动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五、培训和维护1. 定期参加风力发电场的安全岗培训,不断提升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2. 定期检查和维护所携带的测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3. 根据风力发电场的安全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安全操作规程。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9d7423d0912a216147929b3.png)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2002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 ) 第二章高空气象探测站……………………………………………………………( 1 ) 第三章探测装备……………………………………………………………………( 2 )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4 ) 第五章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人员……………………………………………………( 4 ) 第六章探测前准备工作……………………………………………………………( 4 ) 第七章施放及探测…………………………………………………………………( 5 ) 第八章数据处理……………………………………………………………………( 6 ) 第九章编制月报表…………………………………………………………………( 13 ) 第十章台站质量控制………………………………………………………………( 13 ) 第十一章高空气象探测网质量保证体系……………………………………………( 14 ) 第十二章资料传送和管理……………………………………………………………( 14 ) 附录一:高空探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6 )附录二:存盘数据文件名及内容与格式……………………………………………( 26 )第一章总则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探测系统已工作了近四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GPS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已开始投入业务使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特制订本规范。
1.1常规高空气象探测是指采用气球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空气运动的状态(风向、风速)和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的变化进行探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程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0083a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d.png)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测风员的技术操作行为,确保测风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测风工作的人员,包括测风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测风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技术操作,确保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测风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经过相关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五条测风员应时刻关注天气状况,确保测风操作安全。
第六条测风员在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工作中的沟通和协作。
第七条测风员应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保密要求,不得将测风数据外泄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第八条测风员应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二章测风设备操作规程第九条测风员在操作测风设备前应仔细阅读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第十条测风员应定期检查测风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第十一条测风员在操作测风设备前,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设备的预热和校准。
第十二条测风员应确保设备的摆放位置稳定、通风良好,避免设备受到外界干扰。
第十三条测风员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和分类。
第十四条测风员在操作设备时,应严禁戴手套和手饰物,以防止设备误操作或危险发生。
第十五条测风员应及时清理设备上的灰尘和杂物,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第三章测风数据处理与分析规程第十六条测风员应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检索性。
第十七条测风员应定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核对和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十八条测风员应熟练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的操作,能够进行数据的筛选、去噪和计算等工作。
第十九条测风员应根据测风数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并撰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第二十条测风员应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以便于决策和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第四章安全操作规程第二十一条测风员在工作中应时刻关注自己的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2篇)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f25b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2.png)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一、前言测风员是风能发电站的关键人员之一,负责对风能发电机组进行测风工作,确保风能发电站能够高效稳定地发电。
为了提高测风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技术操作规范本,旨在规范测风员的操作行为,确保测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安全操作1. 测风员在进行测风作业前,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2. 测风员需检查测风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3. 在测风现场,测风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以及周围工作人员的安全。
4.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测风员必须配备安全绳等安全设备,并正确使用。
5. 测风员在操作测风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进行,严禁超负荷操作或使用不当方式操作。
三、仪器操作1. 在操作测风设备前,测风员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在进行实地测风作业前,测风员必须准确设置测风设备的参数,包括测量周期、采样频率等,确保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
3. 测风员在操作测风仪器时,必须注意仪器的放置位置,尽量避免遮挡或其他影响测风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4. 在测风工作中,测风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注。
5. 测风员在测风数据分析过程中,必须仔细研究数据结果,并进行准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四、数据处理1. 测风员在测风工作中,必须妥善保管测风数据,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存和备份。
2.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测风员必须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测风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所采用的算法进行计算,并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数据可视化展示方面,测风员必须使用符合规范的软件和方法,确保数据的直观性和易读性。
五、沟通协调1. 测风员在测风工作过程中,必须与风能发电站其他相关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报告工作进展和问题。
2023年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
![2023年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c08761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7.png)
2023年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测风主要是通过风机站点和测量设备对风的速度、方向等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了解风资源的分布情况,为风电场的选址、设计和运营提供依据。
为了保证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守一些操作规范。
以下是2023年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测风站点选址和布设规范1. 测风站点应选择在风力资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并远离树木、建筑物和其他遮挡物,以减小测量误差。
2. 测风站点的高度应考虑到风电机组的布置高度,一般应选取与风电机组轮毂高度相近的高度进行测量。
3. 测风站点设备的布设应符合测量要求,如风杆的垂直度和与地面的接触情况等。
二、测风设备选择和校准规范1. 测风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风速、风向传感器,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校准。
校准间隔一般为一年,如遇有特殊情况(如严重天气波动等),应及时进行校准。
2. 风速传感器的安装应注意避免风向传感器的影响,风向传感器的安装应注意避免风速传感器的阻挡。
3. 测风设备应接入数据采集系统,并按照国家标准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校准和检验。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功能。
三、测风操作规范1. 测风员应定期检查测风站点设备的状态,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传感器的故障情况等,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 测风员应定时进行测量和记录,一般测量时间为每小时一次,并在特殊情况下及时进行补测。
记录应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参数,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填写。
3. 测风员在测风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小人为干扰,包括不站在风从背后吹来的地方、不大声喧哗等,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测风员应加强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和问题,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 测风数据的存储周期一般为五年,并按照要求进行归档和备份,以便随时追溯和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四、测风数据使用和报告规范1. 测风数据应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用于风电场规划、设计和运营等相关工作。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808ad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7.png)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测风员的技术操作行为,提高风力发电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风力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操作规范。
第二条本操作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测风员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所有测风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第四条测风员在操作时应关注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确保自身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测风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保持学习的态度。
第六条测风员应经常参加技术培训和考核,保持技术能力的更新和提升。
第二章测风仪器操作规范第一条测风仪的检测和校准应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确保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条测风仪必须经过严格的保养和维护,保持其正常运行。
第三条在测风仪使用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设置和参数,必要时需要经过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的确认和授权。
第四条测风仪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数据的保存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五条测风仪使用过程中,严禁私自拆卸和更换零部件,如出现故障应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汇报。
第三章测量操作规范第一条测风员在测量前必须了解风力发电项目的布置情况和要求,确定测量点位和测量方案。
第二条测风员在进行测量时,应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避免因操纵不当导致错误的数据。
第三条测风员在测量过程中应随时关注环境变化,如气象条件的变化、人员活动等,保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第四条在测量结束后,测风员应将数据整理和汇总,撰写测量报告,提交给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第四章安全操作规范第一条测风员在工作时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具,确保自身的安全。
第二条在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确保个人安全。
第三条不得超载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不得私自操作设备,如需操作应经过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的同意和指导。
第五章违章处理第一条对于违反本操作规范的测风员,将依据项目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二条对于严重违反操作规范,造成设备故障、人员伤亡或其他重大事故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必要时将上报相关部门。
对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
![对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551ecb844769eae109ed4b.png)
对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摘要:针对高空气象探测雷达测风传统计算方式存有数据运用率较低、算法误差大、测量精度低、风速为零时风向不定与风向过北无法及时进行处理等缺陷,提出了将风矢量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矢量平均求取风向与风速值的新计算方法,并针对高空气象探测传统雷达采样低,在求取规定高度层的风向风速值时就需要运用到内插的实际状况,提出用曲线拟合内插代替传统的现行内插法的新观念。
通过计算可以表明,算法的改进与创新提升的数据的运用率,同时解决了风速为零风向不定等技术难点,以下就是对高空气象探测侧风计算方法展开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高空气象测风计算方法Abstract: Aiming at the high-altitude meteorological radar wind data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error rate is low, an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low and the speed is zero shifting processing defects such as not timely and north wind, put forward a new method of calculating wind vector vector within the specified time calculating average wind direction and wind speed value, and for the traditional low altitude meteorological exploring radar sampling, while calculating the prescribed wind level value needs to use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interpolation, curve fitting interpolation is propos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urrent interpolation method of the new concept.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and the innovative use of data rate, and solves the zero wind speed variable wind etc, and analyzes 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rosswind high-altitude meteorological detection.Key words: high altitude meteorological wind calculation method0前言通过运用探空高度的计算方式与采用相邻高度内插的计算方式,计算高空综合探测测风记录5分钟以内的模拟斜距失测方面的量得风层,并同时比较这两种计算方式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运用测风高度内插计算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的可行性。
10 单站高空风图分析
![10 单站高空风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539c5cbe23482fb4da4c94.png)
大气科学学院
22
天气学分析
(四) 气压系统的分析和判断(续)
例如,冷高压是浅薄系统, 例如,冷高压是浅薄系统,其高度一般只有 3~4km。在冷高压的东部,近地面风向偏北, 。在冷高压的东部,近地面风向偏北, 向上则转为偏南风。风向随高度升高而逆转, 向上则转为偏南风。风向随高度升高而逆转, 同时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出现一风速减小层。 同时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出现一风速减小层。 又如冷低压,这是一种深厚系统, 又如冷低压,这是一种深厚系统,气旋式环 流随高度升高而加强, 流随高度升高而加强,所以在冷低压内风向 随高度变化不大, 随高度变化不大,而风速则随高度升高而增 大。
一、单站高空风图的填绘(续) 填写的方法是: 填写的方法是:
根据测风报告中的某层风向, 根据测风报告中的某层风向,在图上找到相 应的风向线,再根据该层的风速, 应的风向线,再根据该层的风速,沿此风向 线找到相应风速值的点,在这里点上点子; 线找到相应风速值的点,在这里点上点子; 在该点旁注明风记录的高度(以 为单位 为单位, 在该点旁注明风记录的高度 以km为单位, 填写到小数一位)。 填写到小数一位 。
大气科学学院
3
天气学分析
一、单站高空风图的填绘(续) 在摩擦层以上风随高度的变化遵从热成风 原理。 原理。 所以从摩擦层顶(高度为数百米 开始, 高度为数百米)开始 所以从摩擦层顶 高度为数百米 开始,由 下向上按测风报告填写各层风的记录。 下向上按测风报告填写各层风的记录。
大气科学学院
4
天气学分析
在自由大气中的某层若有冷平流时 在自由大气中的某层若有冷平流时,则该层 冷平流 逆时针偏转; 中的风随着高度升高将发生逆时针偏转 中的风随着高度升高将发生逆时针偏转; 若有暖平流 暖平流时 则风随高度升高将发生顺时 若有暖平流时,则风随高度升高将发生顺时 针偏转。 针偏转。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程范本(2篇)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程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18a73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1.png)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测风员技术操作的安全、准确、可靠,保障测风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测风员技术操作,包括测风前的准备工作、测风仪器的设置和校验、测风过程中的操作和监测,以及测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环节。
第三条所有从事测风员技术操作的人员,都必须按照本规程执行,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规范。
第四条测风员技术操作应注重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确保测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测风前的准备工作第五条测风员应提前了解测风任务的具体要求,并熟悉相关的测风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说明和使用方法。
第六条测风员在进行测风任务前,应对测风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工作正常和准确。
第七条测风员应根据测风任务的具体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风方案,包括测风点的选择、仪器的布放方式、测风参数的设置等。
第八条测风员应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准备,根据具体的情况佩戴防护装备,确保测风操作的安全。
第九条在进行测风任务前,测风员应对所在的测风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地形、气象条件等对测风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十条测风员应确保测风现场的秩序和安全,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先排除和控制。
第十一条测风员应对测风仪器、设备、工具等进行合理的摆放和布置,确保其易于操作和使用。
第十二条在测风前,测风员应向相关的人员报告测风任务的具体安排和准备情况,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确保测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在测风前,测风员应对自身进行必要的身体准备,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测风任务。
第三章测风仪器的设置和校验第十四条测风员应根据测风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风仪器,并将其设置和校验为所需的测风参数。
第十五条测风员应仔细阅读测风仪器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进行设置和校验,确保测风仪器工作的准确和稳定。
第十六条在进行测风仪器的设置和校验时,测风员应注意环境的影响,避免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如电磁干扰、温度变化等。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docx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5e0e2eead02de80d5d8406d.png)
附件 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前言59型探空仪— 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 , 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 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 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
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 (1)第三章观测装备. (3)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5)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5)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 (5)第七章观测前准备工作. (6)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 (6)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 (8)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 (14)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 (15)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 (16)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 (16)第十四章资料管理 (17)附件 A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8)附件 B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4)附件 C探空系统秒级观测资料上传文件格式 (38)附件 D高空全月观测数据归档格式 (51)第一章总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采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风速)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10__单站高空风图分析
![10__单站高空风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f3ba8b83d049649b6658f5.png)
大气科学学院
22
天气学分析
(四) 气压系统的分析和判断(续)
例如,冷高压是浅薄系统,其高度一般只有 3~4km。在冷高压的东部,近地面风向偏北, 向上则转为偏南风。风向随高度升高而逆转, 同时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出现一风速减小层。 又如冷低压,这是一种深厚系统,气旋式环 流随高度升高而加强,所以在冷低压内风向 随高度变化不大,而风速则随高度升高而增 大。
如Vd愈大,则垂直于锋面的风速分量愈大,而锋的 移动较快;反之则锋的移动较慢。 如果Vd很小,则可判定此锋为准静止锋。
高空锋区即等温线密集带,而等温线密集带又 与最大热成风走向平行。
因此根据最大热成风的走向即可大致判断高空锋区 的走向。 例如根据图3.6中的DE线段的走向,可以判断高空 锋区的走向大致为南北向。
大气科学学院
23
天气学分析
End
大气科学学院
24
大气科学学院
9
天气学分析
(一) 冷暖平流的分析(续)
利用单站高空风分析图可以很清楚地判断风随 高度而所偏转的方向,因而也就很容易地用它 来判明测站上空冷暖平流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图3.6中: 在地面以上1~3km的气层中,风随高度升高而呈 逆时针偏转,因此表示该气层中有冷平流; 在3km以上的气层中,风随高度升高是呈顺时针偏 转的,表示该层中有暖平流。
大气科学学院
20
天气学分析
(四) 气压系统的分析和判断 利用单站高空风图还可判定本站处于什么 气压系统之中以及在系统的哪一部位等。 在没有天气图时,这就可作为判断天气系 统的一种参考的依据。
大气科学学院
21
天气学分析
(四) 气压系统的分析和判断(续) 在不同性质的气压系统中,风随高度的变 化的情况是不同的;在同一气压系统的不 同部位上,风随高度的变化情况也各不相 同。 这是应用单站高空风分析图来判断测站附 近的气压系统的性质和本站相对于系统的 部位的根据。
《高空风的测量》课件
![《高空风的测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672f6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c.png)
处理和分析。
面临的挑战
高空环境的复杂性
高空中的气流不稳定、风速变化大,对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测量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高空风测量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数据处理的挑战
高空风数据量大、复杂度高,需要高效、精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 法,对技术和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经过处理后, 可以提取出目标的距离、方位、 高度等信息。
雷达的应用
用于探测降水、风场、气流等气 象信息,为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 提供数据支持。
气象雷达
用于飞机导航和着陆,探测空中 的气象信息,保障飞行安全。
航空雷达
用于探测敌方目标,引导武器攻 击,保障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
军事雷达
飞 机 测 量
飞机飞行时,机翼与空气之间存在 相对运动,导致机翼上下的空气压 力不同,从而产生升力。
飞机的动力装置通常包括发动机和 螺旋桨,它们通过旋转产生推力, 使飞机前进。
飞机的应用
飞机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应用广泛,如 商业航班、私人飞机和军用运输等。 在战争中,飞机可以用于侦察、轰炸 和战斗等任务。 在科学研究中,飞机可以用于气象观 测、地理测绘和环保监测等任务。
飞机介绍
飞机是一种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动 力,由固定机翼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军用机和民用机, 其中军用机又可以分为战斗机、轰 炸机、侦察机等,民用机则可以分 为运输机、客机和直升机等。 飞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交通运输、 战争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飞机的工作原理
飞机的控制系统包括飞行操纵面、 起落架和推进系统等,用于控制飞 机的姿态、速度和高度等参数。
气象气球的工作原理
充气与升空
【精品】第五章 单站测风的记录整理
![【精品】第五章 单站测风的记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e107f37375a417876f8fb3.png)
第五章单站测风的记录整理目的:将经纬仪或测风雷达跟踪探测气球并读取目标的仰角、方位角、高度或斜距值后,通过计算,得到高空风随高度的分布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上级业务管理部门规定的格式上报,我们把完成该项任务就定义为测风记录的整理。
第一节单站高空风的计算原理高空风的观测方法有双站测风、多站测风和单站测风三种。
单站测风:利用一台经纬仪或测风雷达跟踪探测气球的运动轨迹,得到高空风随高度的分布情况。
原理:探测气球在净举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垂直速度上升时,同时也在风的作用下作水平运动。
由于充灌氢气后的气球体积较大,质量很小,在随风漂移运动中的惯性也很小,因此,我们可将气球的运动看作是空气质点的运动,气球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完全可以代表空气质点的水平移动。
将每分钟气球在空间的位置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可分别得到气球的水平位移,即某一时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离。
由水平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到该时段探测气球所经过气层的平均风速和风向,这就是单站测风的基本原理。
几个常用参数:方位角:即观测点的正北线与水平距离沿顺时针方向的夹角;仰角:即观测点的视线与水平距离的夹角;水平距离:即水平投影点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水平位移:即相邻两计算分钟水平投影点之间的距离;高度:气球在空间的位置与水平投影点之间的距离。
斜距:气球在空间的位置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
要确定测风气球在空间某一时刻的唯一位置,至少需要三个参数,即气球某一时刻的仰角、方位角、高度或斜距,一、风向、风速计算原理㈠水平距离计算1、小球测风高度:n n t H ⨯=分米/200水平距离:n n n n ctg H OC L δ⋅==2、雷达测风㈡水平位移计算水平位移:()n n n n n n n L L L L l αα--+=+++11212cos 2 ㈢风向、风速的计算1、 风向的计算取观测点为坐标原点O ,OY 轴指向正北,OX 轴指向正东,将气球投影点的变化共分为(a )(b )(c )(d )四类,如图所示。
第五章单站高空风记录整理(教案).docx
![第五章单站高空风记录整理(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75607a0b307e87100f69658.png)
第五章单秋测庵的记录整理单元标題:第五章单誌测风的记录整理第一节单秋壽空庵的计算原理教学肘数:(2丿学对,其中理论(2丿学对,实验(0丿学肘,上机(0丿学肘,其他(0丿学肘:教学q的与要求:目的:了解单北测风的记录整理的目的和测此原理,测风北分类和水平距富、水平住移含义,单北测风风向、风速计算虑理。
要求:拿握单誌测风基本原理,朗自水平距蜜、水平住移的含义,理解单北测风风向、风速计算虑理。
主要教学内汆:单北涮庵的记录整理目的和基本原理、涮庵北的分类,水平距富、水平伐•移的含义,单北涮庵庵向、风速计算原理教学重盍与难点:单北测风的记录整理目的,水平距蜜.水平住移含义,单北测风风向.风速计算虑理课后作业:1.水平距宏.水平住移的含义。
2.确定毛球空间唯一住置至少需要何种多数?3.给出单犹测风风向.庵速计算虑理公式,并给出各字母的盘义,拿握各种方住炙化风向的确走方出。
课后体会:通过授课,使学生朗自了单北测庵记录整理的目的,测风北的分类和单北测庵基本原理,理鮮拿握了水平距或、水平住移的含义,效果良好。
第五章单北测凤的记录整理目的:将经纬仪或测风•雷达跟踪探测气珠并侯取目标的仰角、方住角、高度死斜距值后,通过计算,得到翥空风随當度的分布悄况,并在规定的时问内,按照上级业务管理部门规岌的格式上娘,我们把完成该项任务就定义为測风记录的整理。
第一节单北需空风的计算廉理高空风的观测方比有双北测风、多北测风和单北测风三种。
单北涮庵:利用一台经纬仪或涮庵•當达跟琮探测毛珠的运动轨迹,得刊需空庵随需度的分布椅况。
原理:探测毛球衣净举力的作用下,>x-x的垂直速度上升时,同时也衣风的作用下作水平运动。
由于充滚氮毛后的毛球体积较丸,质量很小,在随风谏移运动中的惯性也很小,因此,我们可柠毛球的运动看作是空毛质点的运动,毛球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完全可以代表空毛质点的水平移动。
将毎分钟毛球在空间的住置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可分别得到毛球的水平住移,即禁一肘段在爪平面上的投影距富。
10__单站高空风图分析
![10__单站高空风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f3ba8b83d049649b6658f5.png)
大气科学学院
14
天气学分析
(二) 大气稳定度的分析(续)
不过务必注意,不稳定度将趋于增大或减小 只能表示不稳定度演变的一种趋向,而不应 理解为气层已经处于不稳定或稳定的状态之 下。
气层实际的稳定度状况应同时应用温度—— 对数压力图等工具来作深入的分析。
大气科学学院
15
天气学分析
(三) 锋面的分析 利用单站高空风分析图,还可判断锋面性 质、锋区所在的位置、锋区的强度以及锋 的移速和走向等。
大气科学学院
23
天气学分析
End
大气科学学院
24
大气科学学院
18
天气学分析
(三) 锋面的分析(续) 另外,这种工具也可作为天气图定性判断 锋面移速的补充方法之一。
具体作法是:从极坐标原点作一垂直于锋区 热成风矢线(或其延长线)的直线Vd(见图3.6), Vd的长度就表示该层垂直于锋区风速分量的 大小。
大气科学学院
19
天气学分析
(三) 锋面的分析(续)
大气科学学院
20
天气学分析
(四) 气压系统的分析和判断 利用单站高空风图还可判定本站处于什么 气压系统之中以及在系统的哪一部位等。 在没有天气图时,这就可作为判断天气系 统的一种参考的依据。
大气科学学院
21
天气学分析
(四) 气压系统的分析和判断(续) 在不同性质的气压系统中,风随高度的变 化的情况是不同的;在同一气压系统的不 同部位上,风随高度的变化情况也各不相 同。 这是应用单站高空风分析图来判断测站附 近的气压系统的性质和本站相对于系统的 部位的根据。
大气科学学院
11
天气学分析
(二) 大气稳定度的分析(续)
交点表示本站所 在处,四个部分分 别表示相对于测站 的部位。
高空风的测量课件
![高空风的测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d6eb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1.png)
风向测量仪器的分类
机械式风向标
利用风力驱动的风向标转动,箭头的指向表示风向。
电子式风向传感器
利用电子感应元件感知风向,通过电路将感应到的信号传输到显示 仪表或计算机系统。
超声波风向传感器
利用超声波探测空气流动的方向,通过测量超声波传播的时间和角 度来确定风向。
热式风速和风向测量技术利用加热元件释放热量,通过测量热量损失的速度来计算风速和风向。该技术具有较高 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适用于低风速、高精度的气象测量。但受环境温度和气流波动影响较大,需要进行温度补偿 和校准。
激光雷达风速和风向测量技术
总结词
利用激光雷达探测大气中的折射率和散射特性来测量风速和风向,具有高精度、远距离探测的优势。
风向测量误差分析
机械磨损
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机械磨损 ,影响测量精度。
外部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 素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仪器安装
仪器安装的角度和高度也可能 影响测量结果。
信号干扰
电磁干扰和噪声可能影响电子 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
04 风速和风向的测量技术
机械式风速和风向测量技术
总结词
通过机械转动来测量风速和风向,具有结构简单、可靠耐用 的特点。
预警和应对自然灾害
通过高空风测量,可以监测到极端天 气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发出预警, 为灾害应对争取宝贵时间。
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气候模型验证
高空风测量数据可以用来验证气 候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气 候变化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通过长期的高空风测量数据,可 以分析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
测风工技术操作规程
![测风工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f62245be1e650e52ea99fc.png)
测风工技术操作规程第1条下井前要准备好所使用的风表、秒表、温度计、皮尺和记录表格。
并详细检查风表叶轮及开关是否转动灵活正确,秒表启停是否正常。
第2条测风应在专门的测风站进行。
在无固定测风站的地点测风时,要选择断面规整,无空帮空顶,无障碍物,无淋水和前后10m无拐弯的巷道内进行测定。
第3 条回采工作面的风量,应在进风巷和回风巷中,测定进、回风量。
第 4 条局部通风风量应由迎头退回20m,用风表测定巷道的风量,风筒末端为铁风筒直接测定风筒风速时,风表盘面和风筒出口断面平行,测量风筒出口断面中心风速乘以修正系数0.8,即为风速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迎头风量。
局扇的吸入风量,可测局扇前后10m的风量的差值(Q供—Q回),得出局扇的吸入风量。
也可用皮托管配合微压计,在距局扇不小于30m 以上的风筒内测速压,同时测定空气湿度和大气压力,计算得出空气重率,最后计算求得风速和风量。
第5条测量风速有近似和精确二种测理方法,其方法如下:一、用烟雾近似测量法:在风速低于0.3m/s的地区和巷道内或检查密闭及采空区漏风时,可采用烟雾近似测量法,一人站在上风侧某点放出烟雾,另一人持秒表站在下风侧,相距3~5m处,打开秒表记下烟雾流动这段距离所需时间T(s)。
用烟雾流动的时间,除以烟雾流动的长度,算出最大风速,再乘以0.8~0.85系数即为平均风速V均(m/s),即式中L——巷道长度,m;T——时间,s;k ——校正系数,一般为0.8~0.85。
二、用风表精确测量法:采用风表,按测量风速的范围,可分别选用低速风表(测量0.3~0.5m/s),中速风表(0.5~10m/s),高速风表(大于10m/s)。
风表移动的路线:可采用折线法(六线法、四线法)或定点性测风。
采用定点法测风时,布点要均匀,巷道断面在10m2以上的布24点,每次测120s;10m2以下至6m2,布12点,测60s(巷道断面在6m2以下的宜用折线法)。
采用折线法测风时,移动速度要均匀,不能时快时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 遇有失测时,计算量得风层的处理规定 1、在0—20分钟内失测1分钟,记录不作失测处理,用 失测前后一分钟的读数计算量得风层的风向、风速;失 测>1分钟,记录作失测处理。 2、在20—40分钟内失测≤2分钟时,记录不作失测处 理,用失测前后一分钟的读数计算量得风层;如失测> 2分钟,则记录作失测处理。 3、40分钟以后失测≤4分钟时,记录不作失测处理,用 失测前后一分钟的读数计算量得风层;如失测>4分 钟,则记录作失测处理。 注意:当20、21分钟记录失测时,刚好跨在20分钟前 后,此时记录应作缺测处理;当39、40、41分钟失测, 刚好跨在40分钟前后,此时记录也应作缺测处理;
别组和编报内容见下表:
部 识别组
编报的资料
A PPAA 100hpa层及其以下各规定等压面层、最大风层的资料。
B PPBB 100hpa层及以下各规定拔海高度的资料。
C PPCC 100hpa层以上各规定等压面层、最大风层的资料。
D PPDD 100hpa层以上各规定拔海高度层的资料。
㈡ 只要观测到应该编报的资料都必须按照规定进行 编报,不得省略。 ㈢ 探测终止高度以上和低于测站的规定高度的发报 层,可应省略不报。 ㈣ 如果没有探测到某部规定编报的任何资料时,该 部可省略不报。 (五)当发出的报文中有错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 将整部报文重发更正报。若某部拍发过一次更正报 后,不得拍发第二次更正报,
2、ddfff dd—编报规定等压面风向的百位和十位数。 fff—编报规定等压面风速的百位、十位、个位,其百 位数同时也编报风向的个位数,风向的个位数编报按 照下表进行。
风向个位数 8 9 0 1 2
编报电码 0
风向个位数 3 4 5 6 7
编报电码 5
⑶当规定高度为静风时,ddfff应编报00000。 ⑷当规定高度的风速小于0.5米/秒,仍应照常发报。 ㈢第三段
行记录的重新整理。
二、计算实际升速
1、根据球皮和绳重以及错误的净举力,计算出标准 密度升速值。 2、根据当时的气压和温度以及上述准密度升速值计 算出实际升速。
三、计算量得风层的实际风速
㈠ 对风向无影响,不必进行处理。 ㈡ 风速订正: 求出风速订正系数:
实际升速/理论升速 再将风速订正系数与原量得风层的风速相乘,即得 量地风层的实际风速。
3、海拔高于6000米的规定高度,可用其上或下500 米及以内量得风层的风代替。
当规定高度和用来代替的量得风层的高度中有一个高度小于 拔海6000米时,即用规定高度上或下200米及以内量得风层 的风代替。
4、如果某规定高度根据代替规定不能代替,则该规 定高度的风作缺测处理。 5、最后一个量得风层的高度与其上一层规定高度的 差值符合代替规定时,则上一层规定高度的风可用 最后一个量得风层的风代替。
三、计算规定高度的风 由各规定高度时间在相应量得风层中内插求取。 四、计算规定高度风的特殊情况处理 ㈠ 过北处理 当规定高度所处的相邻两个量得风层的风向变化经过 正北时,求取两量得风层之间的风向差时,必须将 风向较小的加上360°后,再求取风向差。 ㈡ 若风向变化很大,且相邻两个量得风层的风向差接 近180°±3°时,必须根据记录中的前后4个量得风 层进行判断,确定过南还是过北。
如 果在前一“大风区”结束后的最小风速与后一“大风
区” 中最大风速的差值大于或等于10米/秒,则后一“大
风 区”中风速最大的一层也应选为最大风层。 3、有时一个“大风区”只有一个量的风层,但只要
符
4、由于某些原因,在前一个“大风区”中选取的最大 风
层风速比第二个“大风区”中的最大风速还要小,但后 一
三、遇有特殊情况的计算
㈠ 当经纬仪的仰角器差∣Δδ∣≥±0.3°时,仰角 读数必须进行订正。 ㈡ 观测中遇有气球过顶,且仰角大于90°时,需用 仰角的补角,即180-δ及方位角±180°来计算量得 风层,当α>180°用“-”号;当α<180°用“+”号。 ㈢观测点距施放点的距离>30米时,应进行零点位 移。即:将放球点的方位角读数和距观测点的距离作 为0分钟的读数。
只能编报三个连续的规定等压面的资料。
4、关于第三段编报规定: ⑴指示码为7或6。 ⑵在A部或C部中,若观测到一个以上的最大风层时, 应按风速由大到小的顺序重复编报。
⑶在A部或C部中,若观测到一个以上的最大风层, 且
风速相等时,应按高度由下到上顺序重复编报。
⑷当最大风出现在闭合“大风区”时,用“7”作指示 码,
5、关于第四段的编报规定: ⑴指示码为8。在B、D部中,规定编报的各规定海平 面高度见下表:
B部
规定海平面高度(米)
1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D部
规定海平面高度(米)
22000 28000 32000 34000 36000 38000
⑵各规定高度层应按其高度自下而上顺序编报。如某
个“大风区”中的最大风速与前一个“大风区”结束后 的最
小风速之差又小于10米/秒,此时,应作为一种特殊情 况,后一个“大风区”中最大风速层也应选为最大风层。
5、同一个“大风区”中,最大风速相等,且有两层或 以
上时,则选取高度最底的一层作为最大风层。
第五节 小球测风净举力发生错误时的处理
净举力发生错误时的处理规定: 当净举力错误<5克时,记录照常整理; 当净举力错误≥5克时,应重新计算实际升速,再进
第四节 选择最大风层
一、最大风层的标准: (1)在500hpa(或5500米)以上的量得风层中,从 某一高度开始,到某一高度结束,出现风速大于30米/ 秒的“大风区”,在该“大风区”中风速最大的一层,
就 为最大风层。 (2)在某“大风区”以上,又出现符合上述条件的
“大 风区”,且该“大风区”中的最大风速与前一“大风
⑷ 求取规定高度的时间
①经纬仪300、600、900米时间: ② 读取距海平面规定高度的时间: ③ 规定等压面的时间: 采用最接近的探空记录所得各等压面拔海高度, 在时—高线上直接读取时间。 注:当最接近的一次探空记录终止高度低于本次 雷达单独测风高度终止时,高出部分的规定等压 面高度可向前再推一个时次查找,如果还不能满 足时,剩余部分规定等压面的高度,采用小球测 风的规定等压面平均高度来代替。
二、 计算规定高度的风
1、规定高度的分类 ㈠ 距经纬仪规定高度:(米):300、600、900; ㈡ 距海平面规定高度(米): 500、1000、1500、 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 5500、6000、7000、8000、9000、10000、 10500、12000、14000以后每隔2000米为一层,到 38000米为止; ㈢等压面规定高度(hpa):925、850、700、500、 400、300、250、200、150、100、70、50 、30 、 20、10。
四、计算规定高度的风速
㈠计算规定高度的时间订正系数: 理论升速/实际升速
将原规定高度的时间与时间订正系数相乘,即得各规 定高度的实际时间。 ㈡ 根据订正后规定高度的时间重新到订正后的量得风 层中内插求取规定高度风速值。
第六节 高空风报告电码
一、电码说明 ㈠高空风报告电码分成A、B、C 、D四部,各部的识
区”结 束后的最小风速之差等于或大于10米/秒时,则该“大
二、最大风层的选择方法 1、在500hpa(或5500米)以上的量得风层中,找出 风速连续大于30米/秒的“大风区”,在这个“大风
区”中 找出风速最大的一层,即为最大风层。 2、如果在第一个“大风区”以上,又出现第二、第
三 个“大风区”,则根据以下条件继续选取最大风层,
编报:7Hm Hm Hm Hm dm dm dfm fm fm。 当最大风层出现在非闭合“大风区”时,用“6”作 指示
码,编报:6Hm Hm Hm Hm dm dm fm fm fm。 “大风区”的开始和终止都观测到时,称该大风区称
为 闭合“大风区”反之为非闭合“大风区” 。 ⑷当A、C部中,没有观测到最大风层时,则该部的第 三段必须编报一组“77999”,不得省略。
电码
0 1
设备
探空球测风 小球测风
电码
设备
2 无线电经纬仪测风(雷达无斜距) 3 雷达测风
3、IIiii 按中国气象局编印的“国内气象台站区站号表”中规
定
的站号编报。
㈡第二段:
1、55nPP 55—规定等压面的指示码。
n—最大只能报3,从PP所指的等压面层算起,每三层 规定等压面为一组,当最后一组不足三层时,n也可 以报2或1,在A部PP编报该组最低高度规定等压面气 压的百位和十位;在C部PP编报该组最低高度规定等 压面气压的十位和个位。紧接在55nPP之后,依次编 报该组各等压面的风的资料。在55nPP之后最多只能 连续编报三组风的资料。
1、7Hm Hm Hm Hm 或6Hm Hm Hm Hm。 7或6—最大风层指示码。 Hm Hm Hm Hm—最大风层的拔海高度,以位势10米 为单位编报,即编报最大风层拔海高度的万位、千
㈢ 规定高度遇有上或下一量得风层失测时代替规定: 1、低于或等于地面900米的规定高度,可用其上或下 100米及其以内量得风层的风代替。 2、距地900米以上,等于或低于海拔6000米的规定高 度,可用其上或下200米及以内量得风层的风代替。
,即用规定高度上或下100米及以内量得风层 的风代替。
二、计算规定高度的时间
㈠小球测风 1、距经纬仪300、600、900的时间:直接用各规定 高度除以气球升速。 2、距海平面规定高度的时间:(距海平面规定高 度—经纬仪拔海高度)÷200 3、规定等压面时间:(各规定等压面的平均海平面 高度—经纬仪拔海高度)÷200
㈡雷达单独测风
(1)位势高度计算方法 根据各高度计算分钟的仰角和斜距值计算出几何高度 后,进行大气折射订正、地球曲率订正、位势米与几 何米的换算后得到位势高度。 (2)确定时高线 以探空记录纸的纵坐标表示时间,横坐标表示高度, 根据地面及每分钟雷达天线位势高度在探空记录纸上 得到时间——高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