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赤潮的危害及暴发机制
赤潮原因措施
赤潮原因措施1 赤潮的定义和原因赤潮,又称“藻华”,是一种海洋生态现象,指的是大量高浓度的浮游植物在海水中繁殖、积聚而引起的水色变红、污染、鱼虾等水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赤潮会使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严重变化,对于海洋环境和经济产业造成破坏。
赤潮的发生原因一般是与天气、水温、海水营养盐含量或污染相关。
2 主要的赤潮原因及说明2.1 营养盐过量营养盐的过量是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营养盐过量主要是指海洋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使得赤潮植物源源不断地得到养分,导致大规模繁殖。
营养盐过量的原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对水体的污染造成的环境压力。
2.2 气象环境因素气象环境因素也是赤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气象因素可以影响海水温度、盐度、流速等因素,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常见的气象因素包括风力、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等。
2.3 海洋动力学因素海洋运动将营养盐和生物进行了强烈的混合和运动,它们的影响可以扩散和影响赤潮物种发生的区域、程度和深度。
3 赤潮对环境和经济的危害赤潮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了双重打击。
对生态环境方面,赤潮首先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海洋植物和动物群体造成毒害,构成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威胁;其次会使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破坏生态稳定性。
对经济方面,赤潮会导致渔业、海产品产量减少,破坏渔业生态环境和现有的渔业布局,这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经济甚至整个地方经济的稳定性。
4 赤潮防治措施赤潮的防治应该综合从源头和后续两方面进行:4.1源头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作,对排污源进行严格监管;推广低氮、低磷肥料,减少养殖量,对农业等污染源进行管理;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增加植被种植,改善养分平衡;增加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投入,加强海岸带的管理和保护,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2 后续防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投入生物控制和化学物质处理,可起到缓解赤潮的效果;开展赤潮的监测任务。
5 总结赤潮的发生主要是与水体中营养盐过多、气象环境因素、海洋动力学因素相关。
赤潮的综述
赤潮主题词:赤潮的定义赤潮的危害赤潮的成因赤潮的研究赤潮的预防结论与展望摘要: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因此研究赤潮的危害和成因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赤潮的定义: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
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赤潮的危害:一、赤潮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样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二、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三、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赤潮的成因:一、海水富营养化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
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
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
其次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
赤潮的发生情况与危害
赤潮的监测与预测
监测方法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赤潮的发生,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会采取 多种监测方法,如定期采样、遥感监测、自动监测等。这些 方法能够及时发现赤潮生物的繁殖情况,为预防和应对赤潮 提供科学依据。
预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预测技术被应用于赤潮发 生时间的预测。这些预测模型基于数值模拟、统计模型等多 种方法,综合考虑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较为 准确地预测赤潮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自然因素
赤潮发生与自然因素有关,如海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季节变化等。例如 ,海域处于低流速、低光照、高盐度的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而在高 温、高湿、低盐度等极端环境则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也是引发赤潮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的捕捞、排放生活和工业废水等 行为导致海域中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使得赤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
科学研究
开展赤潮形成机制、预测模型和防 治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对 赤潮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治理方法
物理治理
通过人工打捞、粘附去除等方法 直接清除赤潮生物,减轻其对水
生态环境的危害。
化学治理
使用化学药物杀灭赤潮生物,但 需注意防止药物对其他生物产生
不良影响。
生态治理
通过引入滤食性生物、竞争性生 物等控制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影响旅游业发展
赤潮的发生会导致海水水质下降 ,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03
CATALOGUE
赤潮的防治
预防措施
监测与预警
建立赤潮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 预测赤潮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 模,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预警
信息。
生态保护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减少污染源, 防止海域富营养化,改善水生态环 境,从根本上预防赤潮的发生。
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研究
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研究赤潮是一种由微生物、藻类或浮游动物过度繁殖而引起的现象,它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常见。
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介绍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1. 生物学因素:赤潮事件的发生与微生物、藻类或浮游动物的繁殖有关。
这些微生物和浮游生物通常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它们便会迅速繁殖并形成赤潮。
2. 环境因素:赤潮事件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温度、光照、水质、营养盐等都会影响赤潮事件的发生。
例如,高温对赤潮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而氧化还原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赤潮的发生。
3. 化学因素:海水中的化学成分也会影响赤潮事件的发生。
营养盐、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等对赤潮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赤潮生物通常需要大量的营养盐和有机物才能繁殖。
二、赤潮事件的生态效应1. 氧气耗竭:赤潮生物大量繁殖后会消耗周围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从而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2. 水质恶化:赤潮生物通常会释放各种有毒物质或代谢产物,导致水体中的毒素含量升高,从而使得水质恶化。
这对其他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潜在风险。
3. 生物多样性影响:赤潮生物会与其他海洋生物竞争生存资源,从而导致其他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
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有重大影响。
4. 经济影响:赤潮事件还会对渔业和旅游等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赤潮生物繁殖后会对渔业资源造成损害,导致渔民收入减少;同时,赤潮会破坏海洋景观,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三、赤潮事件的研究进展科学家们对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知识。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1. 生物学因素的研究: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和分析赤潮生物的样本,研究了赤潮生物的分类、特性和繁殖机制。
他们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了赤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
浅谈_赤潮_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浅谈“赤潮”对海洋生物的危害□韩晓光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急剧增殖、大量聚集在海面上形成的漂浮带,它破坏海水中原有正常的生物链,是使海水被生物染色而改变颜色的现象。
世界上赤潮生物大约有200种,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80余种,大连市近海赤潮生物有43种。
赤潮因海水变红而得名,实际上,赤潮发生时,海水不一定都是红色的。
海水的颜色随着形成赤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
由夜光藻引起的赤潮是粉红色的,由中缢虫引起的赤潮是红色的,由绿色鞭毛虫引起的赤潮是黄绿色的,由骨条藻引起的赤潮是灰褐色的,由异弯藻引起的赤潮是酱油色的等。
赤潮是海洋三大公害之一。
赤潮对海洋生物有着致命的危害。
赤潮不仅能破坏海洋渔业资源,还可导致海水污染,恶化海洋环境,甚至赤潮毒素还可在海洋生物体中积存,危及人类健康。
近年来,在菲律宾和危地马拉,就有60多人因食用被赤潮污染的海洋生物而丧生。
随着工业的发展,气温的升高,排污量的加大,海水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赤潮暴发的次数越来越频。
在大连地区连续暴发的赤潮,导致海洋水产养殖生物的大量死亡,都与赤潮种类、毒性有一定的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赤潮使大连地区养鲍业瘫痪、对虾养殖业减产。
在大连机场口岸,连续两年鲍鱼的出口量为零,在机场口岸贸易史上实属罕见。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几百万元人民币。
减少赤潮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减少由赤潮引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其防治和研究工作是一个新课题。
目前赤潮的防治主要有控制富营养化防治法、赤潮的化学防治法、赤潮的物理防治法、赤潮的生物防治法四种方法。
主要以预防为主,来减轻赤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图片报道 为配合全国铁路危包开验,常州局认真对企业送检的包装容器进行严格测试,确保运输安全。
图为检验人员正在对200升闭口钢桶进行跌落试验。
(刘建民 江可宁摄影报道) ④如果过去的经验显示提出的办法不可行,FDA 会否决申请人改进程序。
赤潮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赤潮的产生原因及危害赤潮原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近年,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些城市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海水中,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引发赤潮,所以说赤潮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赤潮的产生原因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危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统称,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红色赤潮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而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这些海洋生物的尸体在腐烂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这种无限循环的死亡过程会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受研究水平所限,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一般采用日本学者安达六朗根据日本各地发生的140余起赤潮调查结果统计而于1973年提出的“不同生物体长的赤潮生物密度”法作为赤潮的生物学判据。
仅2000年我国海域共记录到赤潮28起,比1999年增加了13起,累计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
其中,东海发现11起,累计面积达7800多平方公里;渤海发现7起,累计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发现4起,累计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南海发现6起,但累计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
目前,我国浙东沿海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但是相对于海洋污染和破坏的速度而言,这些措施也只是杯水车薪。
保护海洋人人有责,减少污水的排放,降低赤潮发生率。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一、赤潮成因1、人为原因:化学原因。
营养性污染物来源: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岸农业生产超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积累于土壤中,随江河排泄于海洋或湖泊;陆地水体周围牧业活动;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现代化工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日常生活淘米、洗菜、洗衣、洗澡、排泄物冲洗的生活污水也含有较多的氮和磷。
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使生活污水含磷量很高。
)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近海过度海水养殖向水域投放饵料,导致海湾、浅海区营养物质增多。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较多的有利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氮和磷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2、自然原因:(1)地形:海湾、浅海海域相对封闭,水体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差;形状或轮廓,如渤海湾C形海湾,喇叭形海湾。
海温和盐度。
(2)气候水文气象:干旱少雨,光照足;风力小;海流缓慢;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加速生物新陈代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气候异常:如温室效应(3)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藻类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二、危害1、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2、赤潮对海洋渔业(养殖业、捕捞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1)赤潮生物吸收阳关,遮蔽海面,水体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2)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3)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4)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3、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可能随食物链转移引起人类中毒或死亡。
三、防治:预防方法: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农业生产限制使用化肥、农药;禁止生产洗涤剂企业生产含磷洗涤剂;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态环境,含氮和磷的污水中种植芦苇、蒲草等;选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养殖品质进行混养、轮养、立体种植;在发生赤潮时,不引水排灌;育苗最好用沙滤池过滤的水或沉淀池沉淀后的水;控制有毒外来赤潮物种侵入。
赤潮发生机制研究及其遏制对策
赤潮发生机制研究及其遏制对策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赤潮现象日益频繁,给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赤潮是一种海洋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有毒化学物质释放现象。
目前,赤潮发生机制研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热点,对于赤潮的遏制对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赤潮的发生机制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现象,其发生机制涉及到海洋化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多个方面。
水温、光照、营养盐浓度、水流、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都会对赤潮产生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也是赤潮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赤潮指的是一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现象。
这些生物在生命周期中会产生生物毒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水生生物生态系统。
例如,赤潮鱼类中毒可以引起疾病和死亡。
另外,赤潮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水产养殖业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赤潮遏制对策1.加强预警由于赤潮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预警工作极为重要。
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套从监测到预警的严密体系,包括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流经沿岸海域的海浪传感器监控、利用数学建模预测等。
这些措施均可为赤潮预警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是造成赤潮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洋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都会导致水质恶化和生境破坏,从而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供各种浮游动植物繁殖,从而引起赤潮。
因此,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必要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机制。
3.进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遏制赤潮发生的另一种可行的途径。
国际上一些地区采取了野生海产品放流、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措施,从而恢复沿海生态系统,增加浮游动植物的天敌,防止赤潮高发。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赤潮爆发时,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进行遏制。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组建赤潮应急响应管理团队、制定应急预案、对赤潮区域进行隔离、提供医学服务等等,以减少赤潮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三、总结赤潮的高频发生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彻底打赢赤潮防控的战役,需要我们加强赤潮的发生机制研究,拓展治理手段,形成紧密协作机制。
赤潮的形成及其危害
赤潮的形成及其危害
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造纸和印染工业)和农业废水流人海洋后,再加上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便会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这种现象就是赤潮。
东海有着广阔的大陆架及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东海海域是许多经济发达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地。
这些都给赤潮生物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引起赤潮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沿海海况日下,赤潮频发,尤其是东海在中国四大海区中赤潮发生情况最严重,东海赤潮发生数占全国总赤潮数的45%,而且赤潮爆发的时间和面积也在不断变长变大,
危害加大。
赤潮的产生对海洋生物、水产养殖业、海洋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有关科研人员对东海溶解氧的分布特征与赤潮发生关系的研究表明,海水中溶解氧的增加与减少,对赤潮的发生和消亡密切相关。
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过程中,强烈的光合作用使水体氧含量升高,氧饱和度可高达130%以上,且与浮游生物细胞密度间出现正相关关系。
反之当赤潮生物及其他藻类大量死亡腐烂,其耗氧作用大大超过光合作用,水中溶解氧含量将急剧下降而使海水形成缺氧状态。
安莱立思便携式溶解氧仪DO300或台式溶解氧仪DO410,能很好地应用于赤潮多发区,如近岸水域,海水养殖区和江河入海口水域等处溶解氧的测量,让有关部门及时获取赤潮信息,千方百计减少赤潮的危害。
赤潮的危害及防治监测
赤潮的危害及防治监测赤潮的危害赤潮是由一种名叫腰鞭毛虫的微小藻类造成的。
这种植物大量聚集到一起对人类有毒,但对某些以之为食的海洋动物来说可能无毒。
这种植物的毒素会在以之为食的动物(比如贝类、鱼虾等)体内逐渐沉积,我们食用了这些动物就会生病。
不过不要太担心,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那么,红潮是怎么回事?当条件适宜时,这些植物就会在海洋中大肆生长,也就是说,它们繁殖的速度一发而不可收拾!很快,连海水也变红了。
涨潮时,海水带来了大量被这种藻类毒死的动物的尸体,海滩就会变得一片狼藉。
臭气熏天!赤潮的判断依据目前,常用的赤潮判断依据可分为两类。
表观判据表观判据,最明显的是水体变色,此外还有随之而来的鱼、虾、贝类的死亡水体发臭并带有粘性等;生物学判据生物学判据,受研究水平所限,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一般采用日本学者安达六朗根据日本各地发生的140余起赤潮调查结果统计而于1973年提出的“不同生物体长的赤潮生物密度”法作为赤潮的生物学判据。
赤潮的防治监测赤潮是袭扰许多沿海国家的一种新的海洋灾害,已引起沿海国家的高度重视,有的国家已严格控制污水和污染物的入海量,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从现有条件看,一旦大面积赤潮出现后,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加以制止,对于一些局部小范围防治赤潮的方法,虽实验过多种,但效果还不够理想。
主要是利用化学药物(硫酸铜)杀灭赤潮生物,但效果欠佳,费用昂贵,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不太好;有的采用网具捕捞赤潮生物,或采用隔离手段把养殖区保护起来;有的正在实验以虫治虫的办法,繁殖棱足类及二枚贝来捕食赤潮生物等等。
这些方法均在实验中,还未取得较大的突破,从发展趋势看,生物控制法,即分离出对赤潮藻类合适的控制生物,以调节海水中的富营养化环境将是较好的选择。
日本科学家发现人工养殖的铜藻藻体、江篱藻体等海藻在茂盛期,可以大量吸收海水中的氮和磷,如果在易发生赤潮的富营养化海域,大量养殖这些藻类,并在生长最旺盛时及时采收,能较好的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的程度。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赤潮作为一种突发性强、致灾面积广的全球性海 洋生态灾害,其发生机制、监测预防、治理技术等一直 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由于赤潮的发生机制尚未清 楚,治理赤潮灾害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策略。目前治理技术大都处于理论或实验室阶段,且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局限性。 3. 1赤潮治理技术赤潮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 法、生物法[12泊$
清液) $ "
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7期
-67 -
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水体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健康。 可见,赤潮的发生会打破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与
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保持着的一种相互依存、相处制 约的动态平衡,严重影响海洋水体中正常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2: $
1.2赤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赤潮灾害不仅打破海 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 巨大的影响。 1.2. 1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安全一些有毒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尽管不会直接导 致海洋动物死亡,但是这些赤潮生物被海洋动物摄取 后,经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对人类的健 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类毒素通常称为“贝毒”。 迄今为止,从赤潮生物中已分离出200多种毒素,包括 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记忆缺失性贝毒、 神经性贝类毒素以及西加鱼毒素等[z $随着人们对 赤潮毒素的日益关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毒素被发现, 如米氏凯伦藻等能够产生具有溶血活性或细胞毒性的 物质,接触后会损伤鱼鳃组织[5+ $
属于细胞质遗传
8放线菌的遗传物质由抱子传递给后代来自传递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用同一棵桃树上所结桃子的桃核繁殖,后代所
结桃子口味相同,是进行了无性生殖
解析:放线菌的遗传物质通过抱子丝的不均等缢
为什么赤潮有危害
为什么赤潮有危害
为什么赤潮有危害?资料表明,每年4月至6月是浙江东南沿海的赤潮爆发期,许多水产品受到赤潮影响,但并非在这段时期内所有的水产品都不能食用。
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些有毒,有些没有毒,若水产品被有毒浮游生物污染,体内有可能就会残留毒素。
假如人吃了这样的水产品,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
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贝类,可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对于轻微的毒素、重金属等,人体可以自行排解。
提醒海鲜爱好者,尽量不要经常吃、大量吃。
如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要马上拨打120,尽快到医院处理。
近年来,赤潮灾害的频繁发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因此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赤潮能否预报并借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业已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但由于赤潮成灾机理的复杂性,现在看来赤潮预报还是一个很遥远的事。
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目前止步不前的理由。
更多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的海洋灾害小知识,尽在,由于时间关系,到这里又该和大家说再见了,不过我们下期的看点会更加精彩哦。
赤潮——凶猛的海洋生态灾害
赤潮——凶猛的海洋生态灾害高晓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14400赤潮是海洋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所谓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
海水颜色变化出现红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异常的现象,甚至还可能出现无颜色的赤潮,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
总之,赤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海洋生态灾害。
内陆的湖泊、河流也可能发生赤潮生物疯长而引起水华(淡水中为水华,海洋中则为赤潮)。
那么赤潮究竟有哪些危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赤潮的危害赤潮的发生不仅严重威胁海水养殖业、海洋渔业资源,恶化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损害滨海旅游业,而且人类还可能因为食用被赤潮生物毒素污染的海产品而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赤潮已成为世界沿海国家面临的一种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同时也是内陆地区湖泊、河流等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赤潮的危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危害1、赤潮发生时,大量赤潮生物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甚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正常运行。
危害2、有些赤潮生物还能分泌黏液或在死亡分解后产生黏液,这些黏液和带黏液的赤潮生物,可以粘附在海洋动物的鳃上,妨碍海洋动物的滤水或呼吸过程,导致鱼类等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危害3、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赤潮生物死亡时的分解,能消耗大量游离的氧,使水体缺氧,极易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危害4、有些赤潮生物(如:甲藻)还能释放毒素,毒死其它生物,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危害5、赤潮生物死亡分解还会影响水体的酸碱度和光照度,影响海洋生物的生理活动,导致生物种群和结构的改变。
因此赤潮已成为世界沿海国家所面临的一种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联合国已经于1990年把赤潮列为当时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
浅谈赤潮的危害及暴发机制
浅谈赤潮的危害及暴发机制摘要:近十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日益加剧,我国赤潮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由分散的少数海域,发展到成片海域,一些重要的养殖基地受害尤重。
因此,对赤潮的发生、危害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
文章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对赤潮发生原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赤潮的危害。
关键词:赤潮营养盐盐度种间关系一、前言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近二十年来,随着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s,HABs)发生频率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危害的加剧,有害赤潮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科学和环境问题。
二、赤潮的危害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
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就会遭到干扰和破坏。
2.赤潮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
在发生赤潮的海域,渔场的饵料基础遭到破坏,造成渔业产量严重减产。
赤潮藻类的异常繁殖,可引起鱼、虾、贝、蟹等经济生物因窒息而死。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虾、贝等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其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蟹等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三、赤潮暴发因素分析1.物理因素(1)温度。
海水温度的高低及其变化情况是赤潮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水的温度直接控制着赤潮的发生、发展及消亡。
就一般情况而言,短时间内急剧的温升,可能会刺激赤潮生物细胞的大量繁殖而发生赤潮。
Anderson等在实验室内模拟了CapeCod附近海域的水温变化,发现温度升高到16℃以上时,孢囊的萌发率显著升高。
陈菊芳在大亚湾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的迅速升高与下降,是导致Peridinium quinquecorne Abe赤潮发生与消亡的主要因素。
浅谈赤潮范文
浅谈赤潮1000字
“赤潮”是指海洋中某些微生物或浮游植物疯狂繁殖所导致的海洋
生态灾害的一种现象。
当大量的有机物在海洋中积累时,这些有机
物就可以为微生物或浮游植物的繁殖提供丰富的养分。
当这些生物
数量激增时,就会形成赤潮,引起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对海洋生
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
赤潮主要由藻类引起,由于水中营养物含量过高,藻类繁殖迅速,
很快形成大规模的海水藻华,此时水体呈现红色、棕色、黄色等不
同颜色,这就是所谓的“赤潮”。
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它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导致水质恶化。
其次,赤潮所产生的毒素会进入食物链,对海洋生
物有毒性影响,有些小型生物甚至会因此死亡。
同时,赤潮还会影
响沿海地区的渔业产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损失严重。
赤潮也会
影响到旅游业,这是由于海滩会因赤潮而变得污浊、难闻,并因此
产生异味。
多次的赤潮事件都已经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且没有
一种完美的解决办法可以解决赤潮问题。
然而,人类也不是毫无作为。
目前,科研人员通过对海洋环境的监
测和对藻类的研究,已经可以对赤潮进行预测和规避。
此外,人们
还研究出了一种生物方法,利用一些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可以
依据藻类分解藻类的残体和代谢物,从而使赤潮物质回归到生态环境。
尽管如此,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力度,通过科
学的方法研发出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控制有机养料流入,以减少
赤潮造成的影响。
保护海洋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共同合作,才能让我们的蓝色星球光彩夺目。
了解赤潮对人类生活的危害教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赤潮这个词可能比较生僻,但实际上它却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赤潮是海洋中一种由于海洋中蓝绿细菌、硅藻、甲藻等海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水体异常现象,其对人类生活和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赤潮的危害,以教育大家了解赤潮并防范赤潮的危害。
一、赤潮带来的危害1.毒素污染:当海藻开始过度繁衍而形成赤潮时,它们会分泌毒素,这些毒素会引起海洋活动物、鱼类和人类中毒,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人员死亡。
并且赤潮毒素会沉积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迁移并污染食物和环境,这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都是极大的威胁。
2.海洋生态失衡:赤潮会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在赤潮期间,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会大量死亡,这会导致海洋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海洋中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損害水產業:赤潮对水产业的对冲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赤潮期间,水产养殖的鱼虾会因为毒素而大量死亡,从而造成水产业的重大损失。
其次是赤潮毒素会污染海洋环境和水产,从而使得产品难以出售,制约水产业发展。
4.损害人类健康:赤潮毒素不仅会污染海洋环境和水产养殖业,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毒素可以通过人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而进入人体,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安全和健康都是一个未知的威胁。
5.损害旅游业:赤潮也会对旅游业造成极大影响。
海水红色或黑色的颜色会使得游客减少,同时污染的海洋环境和海水也极大的损害了旅游业的声誉。
二、赤潮的防范措施1.精准监测:了解赤潮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时对繁殖过程进行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预防赤潮的首要措施之一。
2.控制化学物质的排放:赤潮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营养盐的过度释放,因此,要降低所排放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浓度,采用生态安全的方式进行排放,做到科学管理。
3.增加生态环境投入: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质差,因此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力。
赤潮的危害
赤潮的危害、形成原因和预防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危害:“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
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形成原因:海水富营养化: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
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
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
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在海水中加入小于3mg/dm3的铁螯合剂和小于2 mg/dm3 的锰螯合剂,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没有铁、锰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适合的温度、盐度、PH和基本的营养条件下也不会增加种群的密度。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赤潮是指海洋中浮游植物、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并且产生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环境的恶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赤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赤潮的方法。
一、赤潮的现状分析1. 赤潮的影响范围扩大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赤潮事件逐渐增多,并且影响范围扩大。
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都面临赤潮的严重威胁。
赤潮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对渔业资源、旅游业和健康安全等方面带来巨大风险。
2. 赤潮事件频发赤潮事件的频发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赤潮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许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赤潮,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 赤潮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严重。
赤潮会导致海洋中的氧气减少,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赤潮所释放的毒素会导致鱼类中毒、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死亡。
这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二、赤潮的防治方法1. 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对赤潮的监测是防治赤潮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赤潮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有害藻类的演变趋势,及时预警赤潮事件的发生。
这样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赤潮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
2. 控制污染源赤潮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水、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是减少赤潮发生的重要手段。
加强污水处理、提高水质监测和治理水域的水环境,可以有效减少赤潮事件的发生。
3. 促进生态平衡恢复赤潮的发生部分原因是由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可以减少赤潮的发生。
4. 科学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对于减少赤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超过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减少赤潮的发生。
5. 加强国际合作赤潮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赤潮什么原因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赤潮产生的危害有哪些?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吧!赤潮产生的原因1、气候原因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海流缓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如气候异常是厦门海域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2、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
这些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赤潮生物以几何级数繁殖,在2d~3d内即可形成大规模赤潮。
从1986年至今,厦门海域已发生十几次赤潮,除了1987年5月11日~25日在厦门西海域发生的短角弯角藻赤潮,由“厦门赤潮调查研究”协调组预报并自始至终跟踪监视、监测外,其余十几次赤潮都是待赤潮发生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发现。
3、化学原因赤潮的发生与海域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存在,直接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
厦门海域属轻度富营养化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年平均比值约为45∶1(原子比),由于大多数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基本是以16∶1的恒定比值自海水吸收无机氮和无机磷,因此,对于厦门海域来说,无机氮比较丰富,而无机磷相对较贫乏,无机磷成为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
理论上讲只要控制无机磷的排海量就可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但由于厦门海域底泥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在适宜的理化条件下,有机磷可转化为无机磷并溶入海水中,以满足浮游生物繁殖的需要。
从对厦门海域进行多次观测的分析中可发现,在发生赤潮前以及赤潮初期,海水中无机磷含量仍相当高。
因此,尽管市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大量减少磷的排海量,但目前仍无法控制海域赤潮的发生。
4、环境原因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使排放出来的各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养殖污水中都含有N和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赤潮的危害及暴发机制
发表时间:2013-12-23T13:38:59.4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2月总第162期作者:胡佃强[导读]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胡佃强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262700;王学香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第一初级中学262700
摘要:近十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日益加剧,我国赤潮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由分散的少数海域,发展到成片海域,一些重要的养殖基地受害尤重。
因此,对赤潮的发生、危害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
文章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对赤潮发生原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赤潮的危害。
关键词:赤潮营养盐盐度种间关系
一、前言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近二十年来,随着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s,HABs)发生频率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危害的加剧,有害赤潮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科学和环境问题。
二、赤潮的危害
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
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就会遭到干扰和破坏。
2.赤潮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
在发生赤潮的海域,渔场的饵料基础遭到破坏,造成渔业产量严重减产。
赤潮藻类的异常繁殖,可引起鱼、虾、贝、蟹等经济生物因窒息而死。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虾、贝等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其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蟹等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三、赤潮暴发因素分析
1.物理因素
(1)温度。
海水温度的高低及其变化情况是赤潮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水的温度直接控制着赤潮的发生、发展及消亡。
就一般情况而言,短时间内急剧的温升,可能会刺激赤潮生物细胞的大量繁殖而发生赤潮。
Anderson等在实验室内模拟了CapeCod附近海域的水温变化,发现温度升高到16℃以上时,孢囊的萌发率显著升高。
陈菊芳在大亚湾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的迅速升高与下降,是导致Peridinium quinquecorne Abe赤潮发生与消亡的主要因素。
(2)盐度。
海水盐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渗透压和比重上的作用。
张青田等研究了两种海水微藻在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中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变化极显著地影响到此两种微藻的增殖速率,各种微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存在差异。
盐度为25时,隐藻保持着旺盛的增殖能力,盐度为4时却生长缓慢。
最适宜亚历山大藻增殖的盐度值为30,盐度为4时该藻不能正常生长。
2.化学因素。
一般认为,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每一种赤潮生物都有各自的适应盐度范围,而盐度的急剧变化直接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
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了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3.生物因素。
赤潮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或互助作用,赤潮发生与生物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水浸在研究厦门港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时发现,在赤潮发生之前,该赤潮发生区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多样性是相当高的,短角弯角藻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它与旋链角刺藻的增殖竞争贯穿于赤潮发生的全过程,旋链角刺藻还一度占优势。
但随着短角弯角藻的迅速增殖,旋链角刺藻被排斥而迅速下降,直到短角弯角藻赤潮消失,才再度兴起。
张冬鹏等在研究拟菱形藻(硅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施克里普藻(甲藻)对主要生态因子的响应以及藻间的相互作用时发现,两种甲藻的存在能促进硅藻的增殖,反之,拟菱形藻的存在对其它两种甲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这也表明表明藻间相互作用在赤潮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四、结语
赤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其研究需涉及多种学科,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物理、海洋化学以及气候学等各个方面。
对此,在暴发机制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应注重从各自学科领域中加强,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科的交叉,加强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将各种理化因素与生物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另外,由于目前赤潮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必须加强赤潮相关的生态学与海洋学等基础问题的研究,才能从赤潮形成机理上加深对有害赤潮的认识,才能掌握我国有害赤潮爆发机制,并进而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报和治理,发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有效的赤潮防御系统,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何本茂韦蔓新北海湾赤潮形成原因及机理[J].海洋环境科学, 2009,28,(1),62-66。
[2]Landsberg J.H.The effects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on aquatic organisms[J].Reviews in Fisheries Science,2002,10,(2),113-390。
[3]Anderson D.M.Cembella A.D.Hallegraeff G.M.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4]周名江朱明远等中国赤潮的发生趋势和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1,13,(2),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