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数法计算公式
移动平均数法计算公式移动平均数法是一种在数据分析和预测中常用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趋势和变化。
先来说说移动平均数法的基本概念哈。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数据的平均值来反映数据的趋势。
比如说,我们有一组销售数据,每个月的销售额都不一样,这时候用移动平均数就能看出整体的销售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那移动平均数法的计算公式是啥呢?咱假设给定的数据序列为 $x_1, x_2, x_3, \cdots, x_n$ ,移动平均的周期为 $m$ 。
则移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第 $i$ 个移动平均值 $MA_i = \frac{x_{i - m + 1} + x_{i - m + 2} +\cdots + x_i}{m}$ (其中 $i \geq m$ )举个例子哈,比如说我们有 1 月到 5 月的销售额分别是 10 万、12 万、15 万、18 万、20 万,移动平均周期为 3 个月。
那第一个移动平均值就是(10 + 12 + 15)/ 3 = 12.33 万。
第二个移动平均值就是(12 + 15 + 18)/ 3 = 15 万。
为啥要用移动平均数法呢?这就好比你在路上开车,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小段路,得看看前面一段距离的平均路况,才能更好地把握行驶的方向。
在数据分析中也是一样,移动平均数能帮我们平滑掉一些短期的波动,更清晰地看到数据的长期趋势。
我记得之前在一家小公司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那时候我们在研究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每个月的数据波动都很大,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搞得大家都很头疼,不知道到底是市场真的不稳定,还是只是短期的异常。
后来我们用了移动平均数法,一下子就清楚多了。
比如说有一个月销量特别高,但是通过移动平均一看,发现只是一个小高峰,并不是整体趋势的改变。
这样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就心里有底了,不会被短期的波动给忽悠了。
再比如说,在股票市场中,移动平均数也是很多投资者常用的工具。
存货成本核算方法,先进先出、最后进价、移动平均3种方法
在会计学的成本核算中认为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完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各别计价等,但随着各行各业的特点和企业对成本核算要求的发展,又从产生了许多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即使是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也随着管理目的和要求的变化而在不断的发展,关于零售企业来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采纳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最后进价、移动平均三种方法。
捷诚商业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捷诚〕目前支持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正是这三种方法。
针对与不同的管理目的和管理习惯商场可以采纳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介绍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之前我们首先明确进价与成本的关系,商品的成本与进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商品的成本是依据商品的进价计算得出的,计算方法就是成本计算方法,一个商品在同一时间可以依据供应商等采购信息的区别而存在不同的进价,却只能有一个成本,成本随着进价的变化并依据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另外当一个商品的销售按一定顺序与验收单的进货对应,我们称之为勾对;当商品的销售找不到验收单对应进货,则称为未勾对销售,反之,当验收单的进货,未与销售对应时则称为未勾对进货。
无论成本计算方法如何变化,系统的计算必需遵循“历史进货进价总额-转出成本总额=当前库存金额〞这一基本原则,只要符合,我们就认为该种方法是合理的,才干适用方法,否则,如成本计算方法本身不合理,则谈不上方法的适用。
明白了上面两个关系后,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捷诚中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注:以下所有所说金额均为含税进价金额,商品验收数量均为包括赠品的验收数量〕一、移动平均法商品验收单审核后,如果该商品在验收之前库存为0,那么“成本=商品验收金额/商品验收数量〞;商品验收单审核后,如果该商品在验收之前库存不为0,那么“成本=〔商品库存金额+商品验收金额〕/〔商品库存数量+验收数量〕〞商品退货单审核后,如果退货后商品库存大于0,那么“成本=〔商品库存金额-商品退货金额〕/〔商品库存数量-退货数量〕〞;商品退货单审核后,如果退货后商品库存小于等于0,那么成本坚持不变。
1,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平均价
1,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平均价SAP系统有两种典型的存货计价方法: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平均价。
2,发票晚于收货(货到票未到)如果收到发票晚于收货,根据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自动记账的科目和金额也会有所不同:(1)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价差将计入“发票价差”科目。
价差包括收货时标准成本和采购定单价格的差异,也包括发票校验时采购定单价格和发票价格的差异。
(2)移动平均价移动平均价下,收货时直接按采购定单价格计入存货价值。
收发票时的价差,如果库存充足则直接更新库存价值,如果库存低于发票数量,则按比例一部分更新“库存”价值,一部分计入“发票价差”科目。
3,发票早于收货(票到货未到)如果收到发票早于收货,那么收发票时按发票金额计入“商品采购”科目。
(1)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收货时价差计入“发票价差”科目。
(2)移动平均价移动平均价下,收货时按发票金额更新“库存”价值。
这些规则听起来有点复杂,主要是因为各种情况的排列组合比较多。
下面我们以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理解一下这些规则。
例2.1 标准成本法/先收货标准成本: 1.2元/件库存数量: 100件采购定单: 1.3元/件数量: 100件收货:数量: 100件发票: 1.24元/件数量: 100件这种情况下,系统自动记账如表2-1。
表2-1 “标准成本法/先收货”的自动记账此时,该物料数量,金额和成本的变化如表2-2。
表2-2 物料数量,金额和成本变化例2.2 移动平均法/先收货/库存充足初始移动平均价: 1.2元/件库存数量: 100件采购定单: 1.3元/件数量: 100件收货: 数量: 100件发票: 1.24元/件数量: 100件这种情况下,系统自动记账如表2-3。
表2-3 “移动平均法/先收货/库存充足”的自动记账此时,该物料数量,金额和成本的变化如表2-4:表2-4 物料数量,金额和成本变化例2.3 移动平均法/先收货/库存不足初始移动平均价: 1.2元/件库存数量: 100件采购定单: 1.3元/件数量: 100件收货: 数量: 100件领用: 数量: 120件发票: 1.4元/件数量: 100件这种情况下,系统自动记账如表2-5。
3移动平均法
第二节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二定项数的序时平均数,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
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起伏较大,不易显示出发展趋势时,可用移动平均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
移动平均法有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趋势移动平均法,分别介绍如下:一简单移动平均法设时间序列为Y1,Y2,……YT……;简单移动平均法公式为:式中:Mt为t期移动平均数;N为移动平均数的项数.这公式表明:当T向前移动一个时期,就增加一个新近数据,去掉一个远期数据,得到一个新的平均数.∴t-1+M t=M t-1这是它的递堆公式。
当N较大时,利用递堆公式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
由于移动平均可以平滑数据,消除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使长期趋势显示出来,因而可以用于预测:预测公式为:y t+1=M t即以第t期移动平均数作为第t+1期的预测值。
例1:某市汽车配件销售公司,某年1月至12月的化油器销量如表4-1所示。
试用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下年1月的销售量。
解:分别取N=3和N=5按列预公式y t =y t+1=计算3个月和5个月移动平均预测值,其结果如表:y t-y t-Ny t-y t-N^^y t+y t-1+y t-23y t+y t-1+y t-2+y t-3+y t-4^5100200300400500600123456789101112实际销售量3个月移动平均预测值5个月移动平均预测值由图可以看出,实际销售量的随机波动比较大,经过移动平均法计算以后,随即波动显著减小,即消除随机干扰。
而且求取平均值所用的月数越多,即N 越大,修匀的程度也越大,波动也越小。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实际销售量真实的变化趋势反应也越迟钝。
反之,如果N 取的越小,对销售量真实变化趋势反应越灵敏,但修匀性越差,从而把随机干扰作为趋势反映出来。
因此,N 的选择甚为重要,N 应取多大,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抉择,当N 等于周期变动的周期时,则可消除周期变动影响。
存货的估值与核算方法
存货的估值与核算方法存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用于生产销售或经营服务的商品或物料。
在会计核算中,准确估值和核算存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存货的估值原则和常用的核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存货的估值原则1. 成本原则根据成本原则,存货应当以取得或生产的成本进行估值。
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制造费用,还包括间接制造费用按一定分配方法计算后的费用。
成本原则能够确保存货的核算更加准确,符合实际经营状况。
2. 实现价值原则当存货的实现价值低于其成本时,应当将存货按照实现价值进行估值。
实现价值是指通过出售或使用存货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这一原则通常用于存货价值的下调,以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3. 有关成本、实际销售和数量等要素的合理判断在估值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有关成本、实际销售和数量等要素进行合理的判断。
例如,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应当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废品、报废以及剩余价值等问题,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真实价值。
二、存货核算方法1. 先进先出法(FIFO)先进先出法是指当存货售出时,按照存货购买的先后顺序确定成本。
这意味着先购入的存货会先被售出,而后购入的存货会后被售出。
先进先出法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存货,如食品和药品等易腐败的商品。
2. 后进先出法(LIFO)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指当存货售出时,按照存货购买的先后顺序的相反顺序确定成本。
也就是说,后购入的存货会先被售出,而先购入的存货会后被售出。
后进先出法适用于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高成本核算来减少损益。
3. 移动平均法(AVCO)移动平均法是指根据存货购入的各批次价格的平均值来确定成本。
每当有新的购入或生产时,存货的成本会重新计算。
移动平均法能够平滑成本波动,适用于价格相对稳定的存货。
4. 具体标识法具体标识法是指根据每个存货单位的实际成本来确定存货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单位较少,同时每个存货单位可以追踪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最准确的存货成本。
经济学技巧分析经济数据的方法
经济学技巧分析经济数据的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着人类社会中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规律。
经济数据是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们反映了经济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如何准确分析经济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与趋势,是经济学者和决策者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学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分析经济数据。
一、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学技巧,用于研究同一经济变量在时间上的演变规律。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的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等特征,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时间序列分析常用的工具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分析法等。
1.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一种平滑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通过计算一定时间段内的均值来消除随机波动,关注数据的长期趋势。
常用的移动平均法包括简单移动平均法和加权移动平均法。
简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数据波动较小的情况,而加权移动平均法则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动趋势。
2. 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它基于最近数据的权重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数据的权重逐渐减小。
通常采用的指数平滑法包括简单指数平滑法和双指数平滑法,可以灵活地预测未来的数据走势。
3.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拟合趋势线来判断时间序列数据变化趋势的方法。
常用的趋势线包括线性趋势线、指数趋势线和多项式趋势线等。
趋势分析法能够揭示出数据的长期变动趋势,并对趋势进行预测。
二、横截面分析横截面分析是一种通过搜集和比较不同个体在同一时间点上的数据来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横截面数据一般反映了某一时期内各个经济个体的特征和状况。
横截面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等。
1.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以判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
相关分析能够帮助经济学家发现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
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经济模型,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三年移动平均法计算标准差的stata命令
在统计学中,标准差是用来衡量数据集合的离散程度或者分布的广度。
而三年移动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标准差的方法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使用Stata命令来计算三年移动平均法的标准差,并探讨这一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个人看法。
在Stata中,计算三年移动平均法标准差的命令为:```statatsset timevar // 设定时间序列变量tssmooth ma3 varname, gen(ma3_varname) // 计算三年移动平均值tsline ma3_varname // 画出三年移动平均值的趋势图sum ma3_varname // 计算三年移动平均值的标准差```以上命令中,tssmooth用于计算三年移动平均值,gen选项用于生成新的变量,tsline用于画出趋势图,sum用于计算标准差。
通过这些命令,我们可以方便地使用Stata来计算三年移动平均法的标准差。
三年移动平均法的计算方法是将每个数据点的值与其前后相邻的两个数据点的值相加,再除以3。
这样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减小数据的波动,从而更好地反映长期趋势。
通过计算三年移动平均法的标准差,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数据的波动情况,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分析。
然而,三年移动平均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只能反映长期趋势,对于短期变化的反应比较迟钝。
另外,由于是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因此并不能很好地捕捉数据的突发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三年移动平均法的优缺点,结合具体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个人而言,我认为三年移动平均法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特别是在需要预测长期趋势,并且不希望受到短期波动干扰的情况下,三年移动平均法能够发挥其优势。
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加权移动平均法等来获取更全面的分析结果。
通过Stata命令可以方便地计算三年移动平均法的标准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长期趋势和波动情况。
存货的移动平均法
存货的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加 = 原有存货成本+本批收货的实际成本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数量×存货加权单价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小企业不适用。
[转]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所以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缺点是平常无法从帐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加权平均法,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单位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
修正的移动平均法公式例题
修正的移动平均法公式例题一、例题1 - 简单数据的修正移动平均计算。
1. 题目。
- 某企业2019 - 2023年的销售额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130万元、150万元、180万元。
采用三期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2024年的销售额。
2. 解析。
- 首先计算移动平均值:- 2021年的三期移动平均值M_2021=(100 + 120+130)/(3)=(350)/(3)≈116.67(万元)- 2022年的三期移动平均值M_2022=(120 + 130+150)/(3)=(400)/(3)≈133.33(万元)- 2023年的三期移动平均值M_2023=(130 + 150+180)/(3)=(460)/(3)≈153.33(万元)- 然后计算趋势值b:- b=frac{(M_2023-M_2021)}{2}=((153.33 - 116.67))/(2)=(36.66)/(2)=18.33(万元)- 最后预测2024年的销售额:- 预测值Y_2024=M_2023+b = 153.33+18.33 = 171.66(万元)二、例题2 - 含小数数据的修正移动平均计算。
1. 题目。
- 已知某产品2018 - 2022年的产量分别为5.2吨、5.5吨、5.8吨、6.1吨、6.5吨。
用三期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2023年的产量。
2. 解析。
- 计算移动平均值:- 2020年的三期移动平均值M_2020=(5.2 + 5.5+5.8)/(3)=(16.5)/(3)=5.5(吨)- 2021年的三期移动平均值M_2021=(5.5 + 5.8+6.1)/(3)=(17.4)/(3)=5.8(吨)- 2022年的三期移动平均值M_2022=(5.8 + 6.1+6.5)/(3)=(18.4)/(3)≈6.13(吨)- 计算趋势值b:- b=frac{(M_2022-M_2020)}{2}=((6.13 - 5.5))/(2)=(0.63)/(2)=0.315(吨)- 预测2023年的产量:- 预测值Y_2023=M_2022+b=6.13 + 0.315=6.445(吨)三、例题3 - 数据波动较大的修正移动平均计算。
移动平均法简单例题
当涉及到移动平均法时,一个简单的例题可以是计算某公司过去几个月的销售额移动平均。
假设某公司的过去6个月销售额如下:
月份:1 2 3 4 5 6
销售额:50 60 70 55 80 75
要计算3个月移动平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1. 计算第一个移动平均值:
移动平均值= (销售额1 + 销售额2 + 销售额3) / 3
= (50 + 60 + 70) / 3
= 180 / 3
= 60
2. 计算第二个移动平均值:
移动平均值= (销售额2 + 销售额3 + 销售额4) / 3
= (60 + 70 + 55) / 3
= 185 / 3
≈61.67
3. 计算第三个移动平均值:
移动平均值= (销售额3 + 销售额4 + 销售额5) / 3
= (70 + 55 + 80) / 3
= 205 / 3
≈68.33
4. 计算第四个移动平均值:
移动平均值= (销售额4 + 销售额5 + 销售额6) / 3
= (55 + 80 + 75) / 3
= 210 / 3
= 70
因此,过去6个月的销售额移动平均为:
月份: 2 3 4 5 6移动平均:60 61.67 68.33 70。
求平均的几种方法说明
当给定一组数据或观测值后,这些数值的平均数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移动平均数与指数平滑平均数等。
由于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相对其余几种来说,比较简单,故常称这几种平均数的求法为“简单平均法”。
1.简单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
设一组数据为1X ,2X ,...,n X ,简单的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12M X X ...X /n n =+++2.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是指n 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 次方根。
几何平均数多用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如:平均利率、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合格率等。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1、简单几何平均法 1N n i i G X ==∏2、加权几何平均法 11n i i N f f i i G X==∑=∏几何平均数的特点1、几何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较算术平均数小。
2、如果变量值有负值,计算出的几何平均数就会成为负数或虚数。
3、它仅适用于具有等比或近似等比关系的数据。
4、几何平均数的对数是各变量值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计算几何平均数应注意的问题1、变量数列中任何一个变量值不能为0,一个为0,则几何平均数为0。
2、用环比指数计算的几何平均易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3、几何平均法主要用于动态平均数的计算。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举例假定某地储蓄年利率(按复利计算):5%持续1.5年,3%持续2.5年,2.2%持续1年。
请问此5年内该地平均储蓄年利率。
该地平均储蓄年利率:3.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是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调和平均数是给定数据的倒数之算术平均数的倒数)111n H xx n ==∑∑ (简单平均式) 111f H f fx x f==∑∑∑∑ (加权平均式) 调和平均数的特点1、调和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且受极小值的影响比受极大值的影响更大。
移动平均法PPT课件
在移动平均值的计算中包括的过去观察值的实 际个数,必须一开始就明确规定。每出现一个新 观察值,就要从移动平均中减去一个最早观察值, 再加上一个最新观察值,计算移动平均值,这一 新的移动平均值就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3
2.一次移动平均方法的两种极端情况 在移动平均值的计算中包括的过去观察值的实际个数
实际观测值
203.8 214.1 229.9 223.7 220.7 198.4 207.8 228.5 206.5 226.8 247.8 259.5
α=0.3
— 203.8 206.9 213.8 216.8 218.0 212.1 210.8 216.1 213.2 217.3 226.5
指数平滑法
三个月移动平均值
215.9 222.6 224.8 214.6 209.0 211.6 214.3 220.6 227.0
五个月移动平均值
218.4 217.4 216.1 215.8 212.4 213.6 223.5
8
2019/12/25
9
• 某公司2003年—2010年某种产品产量如下表所示:
N=1,这时利用最新的观察值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N=n,这时利用全部n个观察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预测 值。
当数据的随机因素较大时,宜选用较大的N,这样
有利于较大限度地平滑由随机性所带来的严重偏差;
反之,当数据的随机因素较小时,宜选用较小的N,
这有利于跟踪数据的变化,并且预测值滞后的期数也
少。
4
3.一次移动平均方法的应用公式
12
由一次指数平滑法的通式可见:
一次指数平滑法是一种加权预测,权数为α。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 method)是根据时间序列,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序时平均数,以此进行预测的方法。
移动平均法包括一次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和二次移动平均法。
一、简单移动平均法简单移动平均的各元素的权重都相等。
简单的移动平均的计算公式如下:Ft=(At-1+At-2+At-3+…+At-n)/n式中,Ft--对下一期的预测值;n--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At-1--前期实际值;At-2,At-3和At-n分别表示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
二、加权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给固定跨越期限内的每个变量值以不相等的权重。
其原理是:历史各期产品需求的数据信息对预测未来期内的需求量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除了以n为周期的周期性变化外,远离目标期的变量值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故应给予较低的权重。
加权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Ft=w1At-1+w2At-2+w3At-3+…+wnAt-n式中,w1--第t-1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w2--第t-2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wn--第t-n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n--预测的时期数;w1+ w2+…+ wn=1在运用加权平均法时,权重的选择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经验法和试算法是选择权重的最简单的方法。
一般而言,最近期的数据最能预示未来的情况,因而权重应大些。
例如,根据前一个月的利润和生产能力比起根据前几个月能更好的估测下个月的利润和生产能力。
但是,如果数据是季节性的,则权重也应是季节性的存在问题1、 加大移动平均法的期数(即加大n 值)会使平滑波动效果更好,但会使预测值对数据实际变动更不敏感;2、 移动平均值并不能总是很好地反映出趋势。
由于是平均值,预测值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而无法预计会导致将来更高或更低的波动;3、 移动平均法要由大量的过去数据的记录;4、它通过引进愈来愈期的新数据,不断修改平均值,以之作为预测值。
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移动平均消除时间序列中的不规则变动和其他变动,从而揭示出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
移动平均法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移动平均法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移动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用于预测或平滑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
该方法通过对一定时间内的数据进行平均,得到移动平均值,并用该平均值代替原始数据中的每个观测值,以达到去除随机波动的目的。
概括地说,移动平均法是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来估计未来数据的走势。
在计算移动平均值时,通常会采用等权重或指数加权的方式。
等权重移动平均法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观测值平均,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则会给予最近的观测值更大的权重,以便更好地反映最新的数据变化。
移动平均法的应用场景广泛,尤其在金融、经济学、股市分析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预测股票价格的趋势、货币汇率的走势、经济指标的变化等。
然而,移动平均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对于数据突变、震荡较大的情况下,预测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其次,移动平均法只能对趋势进行预测,而无法对变动幅度或周期进行准确预测。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移动平均法在各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多探索。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通过改进和创新,使移动平均法在预测和分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移动平均法为主题,介绍其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场景以及优点和局限性等内容。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移动平均法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其基本概念和背景。
接着,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结构以及每个部分的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组织。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将详细探讨移动平均法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首先,我们将给出移动平均法的准确定义,并解释其原理和基本思想。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移动平均法的计算方法,包括简单移动平均法和加权移动平均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步骤和计算公式。
最后,我们将探讨移动平均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股市分析、经济预测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等领域。
结论部分将对移动平均法进行总结和评价。
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及优缺点
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及优缺点时间序列预测是一种用于预测未来时间点上的数值或趋势变化的方法。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经济学、气象学和股票市场等。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1.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一种简单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它基于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数来预测未来的值。
移动平均法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简单移动平均法和加权移动平均法。
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量小,能够捕捉到数据中的长期趋势。
然而,它无法捕捉到数据中的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
2. 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它基于计算过去观测值的加权平均数来预测未来值。
指数平滑法有多种形式:简单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和Holt-Winters指数平滑法。
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量小,能够捕捉到数据中的趋势和季节性变化。
然而,它对异常值敏感,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有限。
3.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它结合了自回归(AR)和移动平均(MA)模型的特点。
ARIMA模型有三个参数:p(自回归阶数)、d(差分阶数)和q(移动平均阶数)。
ARIMA模型是用于非稳定时间序列的预测,它可以捕捉到数据中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
优点是更为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数据,预测精度较高。
然而,ARIMA模型对数据的平稳性要求较高,对参数的选择较为困难。
4. 季节性自回归集成滑动平均模型(SARIMA)季节性自回归集成滑动平均模型(SARIMA)是ARIMA模型的一种扩展形式,用于处理包含季节性变化的时间序列。
SARIMA模型加入了季节性差分和对季节性项的建模,能够更好地捕捉到数据中的季节性变化。
优点是对具有长期季节性的数据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精度较高。
然而,SARIMA 模型对参数的选择和调整较为困难,计算量较大。
5.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它能够建模长期依赖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数据分布调整方法
数据分布调整方法数据分布调整是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能够改变数据的分布形态和性质,使得数据更适合特定的分析和建模需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分布调整方法,包括数据变换、数据标准化、数据平滑和数据聚集等。
一、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学运算,将数据映射到一个新的数值范围内,从而改变数据的分布形态。
常见的数据变换方法有对数变换、指数变换和幂变换等。
1. 对数变换:对数变换可以将数据的幅度较大的值转化为幅度较小的值,从而使得数据更加符合正态分布。
对数变换常用于处理偏态分布的数据。
2. 指数变换:指数变换可以将数据的幅度较小的值转化为幅度较大的值,从而使得数据更加符合正态分布。
指数变换常用于处理偏态分布的数据。
3. 幂变换:幂变换可以通过改变数据的幅度和形态,使得数据更加符合特定的分布形式。
幂变换常用于处理非线性关系的数据。
二、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转化,从而使得不同变量之间具有可比性。
常见的数据标准化方法有最小-最大标准化、z-分数标准化和小数定标标准化等。
1. 最小-最大标准化:最小-最大标准化将数据线性映射到[0, 1]的区间内,使得数据的分布范围一致。
最小-最大标准化常用于处理数据的尺度不一致问题。
2. z-分数标准化:z-分数标准化将数据转化为以均值为中心、标准差为单位的分布,使得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
z-分数标准化常用于处理数据的分布形态不一致问题。
3. 小数定标标准化:小数定标标准化将数据除以一个固定的基数,使得数据的绝对值范围在[0, 1]之间。
小数定标标准化常用于处理数据的绝对值范围较大问题。
三、数据平滑数据平滑是通过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使得数据更加平滑和连续。
常见的数据平滑方法有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中位数滤波法等。
1.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来平滑数据,可以减少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
移动平均法常用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平滑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二定项数的序时平均数,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
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起伏较大,不易显示出发展趋势时,可用移动平均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
移动平均法有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趋势移动平均法,分别介绍如下:一简单移动平均法设时间序列为Y1,Y2,……YT……;简单移动平均法公式为:式中:Mt为t期移动平均数;N为移动平均数的项数.这公式表明:当T向前移动一个时期,就增加一个新近数据,去掉一个远期数据,得到一个新的平均数.∴t-1+M t=M t-1这是它的递堆公式。
当N较大时,利用递堆公式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
由于移动平均可以平滑数据,消除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使长期趋势显示出来,因而可以用于预测:预测公式为:y t+1=M t即以第t期移动平均数作为第t+1期的预测值。
例1:某市汽车配件销售公司,某年1月至12月的化油器销量如表4-1所示。
试用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下年1月的销售量。
解:分别取N=3和N=5按列预公式y t =y t+1=计算3个月和5个月移动平均预测值,其结果如表:y t-y t-Ny t-y t-N^^y t+y t-1+y t-23y t+y t-1+y t-2+y t-3+y t-4^5100200300400500600123456789101112实际销售量3个月移动平均预测值5个月移动平均预测值由图可以看出,实际销售量的随机波动比较大,经过移动平均法计算以后,随即波动显著减小,即消除随机干扰。
而且求取平均值所用的月数越多,即N 越大,修匀的程度也越大,波动也越小。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实际销售量真实的变化趋势反应也越迟钝。
反之,如果N 取的越小,对销售量真实变化趋势反应越灵敏,但修匀性越差,从而把随机干扰作为趋势反映出来。
因此,N 的选择甚为重要,N 应取多大,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抉择,当N 等于周期变动的周期时,则可消除周期变动影响。
在实用上,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取几个N 值进行试算,比较它们的平均预测误差,从中选择最优的。
如:在本例中,要确定化油器销售量预测,究竟是取3合适还是取5合适,可通过计算这两个预测公式的均方误差MSE ,选择MSE 较小的那个N 。
当N=3时 MSE= ∑ (y t -y t )2= = 3210.33当N=5时 MSE= ∑ (y t -y t )2= = 1591.86计算结果表明:N=5时,MSE 较小,故选N=5。
预测下年1月的化油器销售量为448只。
简单移动平均法只适合作近期预测,而且是预测目标的发展趋势变化不大的情况。
如果目标的发展趋势存在其它的变化,系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就会产生较大的预测偏差和滞后。
二 加权移动平均法在简单移动平均公式中,每期数据在平均中的作用是等同的,但是,每期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并不一样,近期数据包含着更多于未来情况的信息。
因此,把各期数据等同看待是不尽合理的,应考虑各期数据的重要性,对近期数据给予较大的权数,这就是加权平均法的基本思想。
设时间序列为:y 1,y 2,……y t ……;加权移动平均公式为:M tw = t ≥ N式中:M tw 为t 期加权移动平均数;W i 为 y t-i+1 的权数,它体现了相应的y 在加权平均数中的重要性。
利用加权移动平均数来作预测,其预测公式为:y t+1=M tw即以第t 期加权移动平均数作为第t+1期的预测值。
例:我国1979-1988年原煤产量如图表,试用加权移动平均法预测1989年的产量:1 9 12t=4 ∧ 28893 9 1 7 12t>6 ∧ 11143 7 w 1y t +w 2y t-1+……+w n y t-n+1w 1+w 2+……+w n^解:取w1=3 w2=2 w1=1 预测公式:y t+1=三年加权移动平均预测值,其结果列于上表中,而1989年的原煤产量预测值为y 1989= = 9.48 (亿吨)这个预测值偏低,可以修正,其方法是:先计算各年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
例如:1982年为 × 100% = 6.31%将相对误差列入上表中,再计算总的平均误差:(1- )× 100% = (1- )×100%= 9.50%由于总预测的平均值比实际值低9.50% ,所以将1989年的预测值修正为: = 10.48 (亿吨)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W t 的选择,同样具有一定的检验性。
一般原则:近期数据的权数越大,这期数据的权数小。
至于大到什么程度和小到什么程度,完全靠预测者对序列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而定。
三 趋势移动平均法前面介绍了的简单移动平均法和加权移动平均法,在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动时,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但当时间序列出现直线增加或减少变动趋势时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和加权移动平均法来预测就会出现滞后误差。
因此,需要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是:作二次移动平均,利用移动平均滞后误差的规律来建立直线趋势的预测模型。
这就是趋势移动平均法。
一次移动平均数为: M t (1)=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就是二次移动平均,其计算公式为:^ 3y t +2y t-1+y t-23+2+1 ^ 3×9.80+2×9.28+1×8.946 6.66-6.246.66. ∑y t^ ∑y t 52.89 58.44 9.48(1-9.5%) y t +y t-1+……+y t-N+1 NM t (2)=其推出公式:M t (2)=M (2) t-1+下面讨论如何利用移动平均的滞后偏差建立直线趋势预测模型。
设时间序列:{y t }从某时期开始具有直线趋势,且认为未来时期亦按此直线趋势变化,则可设此直线趋势预测模型为y t+T =a t +b t T T =1,2,……其中:t 为当前时期数;T 为由t 至预测期的时期数;y t+T 为t+T 期预测值;a t 为截距;b t 为斜率。
a t ,b t 又称为平滑指数。
现在,我根据移动平均值来确定a t 和b t由y t+T =a t +b t T 模型可知:T =0时: a t=y tT =-1时:y t-1=y t -b ty t-2=y t -2b ……T=-N+1y t-N+1=y t-(N-1)b t所以M t (1)====y t -21-N b t 因此 y t -M t (1) =21-N b t 由y t+T =a t +b t T 有:y t-1-M t-1(1) =21-N b t (注意b t 是常数) 又 y t -y t-1=M t (1) -M t-1(1) =b t类似 y t -M t (1) =21-N b t 的推导,可得:M t (1) -M t (2) =21-N b t于是由 y t -M t (1) =21-N b tM (1)t +M (1)t-1+……+M (1)t-N+1N M t (1)-M (1)t-n N ^ ^ ^ ^ y t +y t-1+……+y t-N+1Ny t +(y t -b t )+……[y t -(N -1)b t ]NNy t -[1+2+……+(N -1)] b tN^M t (1)-M t (2) =21-N b t可得a t 和b t 的计算公式a t =2 M t (1)-M t (2)b t =12-N (M t (1) -M t (2))例:我国1965-1985年的发电总量如表。
试预测1986年和1987年的发电总量。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46810121416182021发电总量一次移动平均二次移动平均表:我国发电总量及一、二次移动平均数计算表 单位:亿度解:由散点图4-2可以看出,发电量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
可用趋势移动平均放来预测。
取N=6 分别计算 M21(1) =6306630933277351437704107+++++=3461.2M21(2)=68.24350.26257.28320.30467.32462.3461+++++=2941.2再由公式:α21=2M 21(1)- M 21(2=2×3461.2-2941.2=3981.2b21=162-( M 21(1)- M 21(2))=52(3461.2—2941.2)=208 于是得到t=21时,直线预测模型为y 21+T =3981.2+208T预测1986年和1987的发电总量为y 1986=y 22=y21+1=3981.2+208=4189.2 y 1987=y 23=y 21+2=3981.2+208×2=4397.2趋势移动平均法对于同时存在直线趋势与周期波动的序列,是一种既能反映趋势变化,又可以有效的分离出周期变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