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合集下载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ppt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ppt

静脉回流↓ 凝 血 活 性

失 血 性 休 克 发 病 机 制 示 意 图
重要生命脏器和细胞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坏
• 3.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 或花纹 神态淡漠 或昏迷 脉
四肢 湿冷
• 4.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血液回输
三.实验材料
• 家兔,20%乌拉坦溶液,0.3% 肝素溶液, 生理盐水,微循环灌流液,哺乳动物手术 器材一套,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微 循环灌流装置, BI-2000图象分析系统, 输血输液装置,动、静脉套管,1m1、10ml 注射器各1只,光学显微镜,压力及张力换 能器。
二.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
1.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由于大量失血失液所引起.见于外伤、溃 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产后大出血等。
2.影响因素
失血量 影响因素 失血速度 一般15分钟内失血
<全血量10%——可代偿
>全血量20%——休克 >全血量50%——可能死亡
失血失液 血容量急剧减少 血压下降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微血管痉挛 微循环灌流量减少 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 微循环淤血 DIC 血管容量↑ 大量血浆渗出 血压↓
五.注意事项
• 1.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 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 2.尽量减少因手术而引起的出血。
• 3.拉肠袢要轻,以免引起创伤性休克。
• 4.动脉导管和注射器内应事先加入一定量 的肝素,静脉导管一经插入,即立刻输液 以防止血凝。
• 5.微循环观察最好保持同一视野,便于实 验过程中的比较。 • 6.由于步骤较多,术前人员分工和操作程 序要安排好,避免术中忙乱。
• 微循环的变化: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的严重疾病。

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度过这个危险期,恢复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抢救和护理开始之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出血原因、失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失血程度和严重程度。

抢救的第一步是迅速停止出血,尽快建立血容量。

在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做到尽可能迅速止血,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打结、压迫、使用止血剂等。

同时,麻醉医生和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和液体的使用。

术中护理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予输血、输液和输氧: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输血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如红细胞悬液、血浆和凝血因子等。

同时,还需要给予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保证心脏能够正常泵血。

此外,氧气的供应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

2.保持体温和水电解质平衡: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受寒冷刺激和全身分布情况改变的影响,导致体温下降。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热水袋、暖气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在输液的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进行补充。

3.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皮肤颜色等。

一旦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药物使用、监测结果等,为后续的诊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4.心理支持和疼痛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刺激,往往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抢救与配合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抢救与配合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抢 救与配合
演讲人
目录
01.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和分类 02.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03.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的配合 04. 失血性休克的预防
1
失血性休克的定 义和分类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 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
1 环血量减少,组织器 官灌注不足,细胞代 谢紊乱,进而引起全 身性功能障碍的综合 征。

填塞止血:使用纱 布、棉球等物品对 出血部位进行填塞,
阻止血液流出
手术止血:进行手 术,直接对出血部
位进行止血处理
补充血容量
01
快速输血:根 据失血量和患 者情况,快速 输注血液制品
02
液体复苏:使 用晶体液或胶 体液进行液体 复苏,补充血 容量
03
控制出血:找 到出血点,进 行止血处理, 减少失血量
0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3
监测尿量,及时补充 水分
05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02
保持输液通畅,防止 静脉导管堵塞
04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 清洁干燥
06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 患者抵抗力
谢谢
失血性休克的分类
1
2
3
4
按照失血量分类: 轻度、中度、重度
失血性休克
按照失血速度分类: 按照病理生理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创
急性、慢性失血性 低血容量性、分布性、 伤性、非创伤性失
休克
心源性失血性休克
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的危害
01
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器 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02
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减少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常见于外伤、手术、产科等情况下。

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以便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抢救。

1. 评估患者状况。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同时,要了解患者的伤情和失血量,以便制定后续的抢救方案。

2. 确认失血量。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失血症状,医护人员需要尽快确认失血量的大小,包括明显出血的部位和数量,以及隐匿性失血的可能性。

3. 停止出血。

在确认了失血量后,医护人员需要尽快停止患者的出血。

对于明显出血的部位,可以采取直接压迫或使用止血带等方法;对于内部出血,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4. 补充血容量。

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伴随着血容量不足,因此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循环功能。

可以通过输液、输血等方式进行补充,但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肾功能,避免发生液体负荷过多的情况。

5. 维持循环功能。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功能,包括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

必要时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6. 保护重要器官。

失血性休克容易导致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氧供、监测心脏功能等。

7. 密切观察。

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同时,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以上就是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希望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及时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抢救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抢救效果。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PPT课件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PPT课件

加强宫缩
应用宫缩剂加强子宫收缩,减 少出血。
手术治疗
对于难以控制的产科出血,需 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如子宫切
除术等。
术后失血性休克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发现休克征象。
补充血容量
根据失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补充晶体液、胶体液及血 液制品。
查找出血原因
对于术后出血患者,应积极查 找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止血措 施。
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钾、钠、 氯等离子,维持电解质平衡。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与激素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维 持血压稳定。
应用激素治疗
在严重休克或合并感染等情况下,可给予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 ,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
监测药物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外伤、手术、产后出血 、消化道溃疡、肝脾破裂等。
病理生理机制
01
02
03
失血后机体反应
失血后,机体通过神经和 体液调节,启动一系列代 偿机制以维持重要器官的 血液灌注。
微循环障碍
随着失血量增加,微循环 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加重 ,乳酸堆积,导致代谢性 酸中毒。
器官功能障碍
持续失血可导致多器官功 能障碍综合征(MODS) ,表现为心、肺、肝、肾 等器官功能受损。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术后失血性休克患者 ,需再次手术止血。
05
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要点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及 时发现异常变化。
观察意识和精神状态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一、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失血性休克是因大量出血而导致的,而且休克较急性。

因此,在出现失血性休克后,要及时出现抢救方法,及早治疗,避免严重后果产生。

步骤1: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采取边救治边检查或先救治后诊断的方式进行抢救。

对于血压、脉搏及意识的情况进行判断。

步骤2: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写好领血证,准备输血并按医嘱准备平衡液,碳酸氢钠等。

同时,配合病因治疗的护理。

步骤3: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采用鼻导管吸氧,必要时床边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同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注意体温变化,同时应观察神志、皮肤色泽和肢体温度,记录尿量,监测中心静脉压。

步骤4:最后,做好抢救后物品的清理、消毒、补充、检查及家属安抚工作,急救设备还原成备用状态。

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二、动脉出血救治时间是多少人一旦失血过多,很容易就失去生命,动脉出血,出血量非常多,要立刻急救。

动脉血由心脏挤压出来,压力很高,动脉一破,血就像泉水一样往外涌。

如果是大动脉出血,血液甚至还会喷出来,颜色鲜红。

如果不处理,不到5分钟人就会休克。

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

最好用较粗而有弹性的橡皮管进行止血。

如没有橡皮管也可用宽布带以应急需。

用止血带时,首先在创口以上的部位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然后将橡皮管拉长,紧紧缠绕在缠有毛巾或绷带的肢体上,然后打结。

止血带不应缠得太松或过紧,以血液不再流出为度。

上肢受伤时缚在上臂,下肢受伤时缠在大腿,才会达到止血目的。

缚止血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小时,如需较长时间缚止血带,则应每隔半小时松解止血带半分钟左右。

在松解止血带的同时,应压住伤口,以免大量出血。

机能实验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机能实验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1. 补充循环血量 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
2. 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3.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实验步骤]: 家兔、称重、麻醉、固定
膀胱插管
气管插管
充生理盐水
右侧颈外静脉插管
充满肝素
左侧颈总动脉插管
全身血液肝素化 耳缘1ml/Kg 连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少量失血(少于10%, 约10ml) 大量失血(20%-30%, BP30-40mmHg)
1.少量失血家兔是否发生休克? 2.休克不同时期,会右哪些症状出现?
治疗:1.NE 0.2 ml 溶于10ml NS 滴注(5min) 2.快速回输血液
[观察指标]:
不同处理因素下实验结果
BP
(mmHg)
实验前 小量失血 大量失血 NE 输血
呼吸
(次/分)
尿量 耳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膜血管
(滴/分) 温度/颜色
[实验注意]:
1. 动静脉插管不要堵塞,固定 2. 三通管方向
[思考]: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机能实验中心
[实验目的]:
1.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休克发生发展 过程中血压和微循环血流等的变化
2.设计抢救方案,加深对于“休克发病的关 键不在于血压,而在于血流”的理论认识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原理]:
休克的概念
.
(Concept of shock)
多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 减少,使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 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器官功 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病因分类
❖ 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 ❖ 创伤性休克 (Traumatic shock) ❖ 烧伤性休克 (Burn shock) ❖ 感染性休克 (Infective shock) ❖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ctic shock) ❖ 神经源性休克 (Neurogenic shock)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第1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 °,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程序】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第2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提高医院急救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

题目:失血性休克地点:岐山县妇幼保健院外科时间:2021年5月8 日总指挥:张志怀特邀人员:医务科主任:李磊护理部主任:王建红内科主任:赵博元麻醉科:杨泽群参加人员:李长娃、高荣、吴金博、赵勃、李睿栋、段毅、姜远征、张荣华、李蓉、张静、康春云演练内容:患者男,某-某,外伤致多处肋骨骨折,局部疼痛剧烈,咳嗽、深呼吸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气促、呼吸困难、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90/50mmhg。

由急诊科平车推入我科。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精编版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精编版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精编版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一、概述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全身血容量不足,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旨在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组织灌注,保证器官功能。

二、抢救准备1. 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两条大腿静脉通道(或者其他合适的静脉通道),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与输液速度。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或其他呼吸支持措施。

3.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4. 准备输血: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准备相应的血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5. 减轻焦虑: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解释抢救措施和预后情况,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

三、抢救流程1. 确认失血性休克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压下降、脉搏快速、皮肤苍白、四肢厥冷等特征性体征,结合患者的病史,确诊为失血性休克。

2. 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对于明显的外伤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包括压迫、止血带等。

3. 补充血容量:迅速开始输注血制品,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合理选择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4. 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5. 维持循环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生命体征的变化,适当调整输液速度和输血速度,维持循环稳定。

6. 预防并发症:注意预防血液传染病的传播,注意输血反应的发生,并及时予以处理。

7. 并发症的处理:如果出现严重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应及时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 观察病情:抢救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等,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四、注意事项1. 快速判断和迅速采取止血措施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2. 在输注血制品时,要注意血型配对和输血速度,避免输血反应和过度输血。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抢救方法。

实验采用动物模型,对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进行模拟,并进行适当的抢救措施。

实验结果表明,适时的输血和容量复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能有效恢复循环系统功能,提高动物存活率。

引言: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尽早识别和抢救失血性休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输血和容量复苏是常用的抢救措施,但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最佳抢救方法仍有争议。

因此,本实验拟通过动物模型的建立,模拟失血性休克情况,评估不同抢救措施的效果,为临床抢救工作提供指导。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实验动物,共40只。

2.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

-A组:正常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

-B组:模拟轻度失血性休克组,失血量为全血量的10%。

-C组:模拟中度失血性休克组,失血量为全血量的20%。

-D组:模拟重度失血性休克组,失血量为全血量的30%。

3.实验操作:-通过穿刺法取得实验动物的全血量,确定失血量。

-对B、C、D组实施相应失血量的失血模拟。

-适时给予B、C、D组输注血液或盐水进行容量复苏。

-监测各组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心血管功能参数。

4.实验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等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

-大血管压力、心输出量等心血管功能参数的监测。

-动物的存活率和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1.生命体征变化:B、C、D组实验动物在失血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尿量减少。

2.心血管功能参数:B、C、D组实验动物的大血管压力和心输出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3.存活率:B组的存活率为90%,C组为70%,D组为40%。

4.病理切片观察:D组实验动物出现明显的组织坏死、器官功能受损等病理变化。

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会导致动物的心血管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生命体征和生存率。

容量复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主要措施,早期输血和适时补液能有效维持循环系统功能,提高动物的存活率。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失血性休克与抢救一、实验目的1.学习动脉插管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2.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与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并分析学习实施抢救措施。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动物]:家兔,雄性,体重2.73kg[药品]:20%乌拉坦、1%普鲁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125U/ml肝素溶液、7.5%高渗盐水、5%葡萄糖、低分子量右旋糖苷、氨茶碱、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地塞米松、多巴胺、酚妥拉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10%氯化钙溶液、4% NaHCO3。

[器材]:手术器械、注射器(1ml, 5ml,10ml)、动脉插管、血压换能器、试管、离心管、头皮针、针头(9号、16号)、兔手术台、细绳若干、听诊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WZ-50G恒量进样器、微循环观察装置。

[实验方法]:1. 家兔称重,为2.73kg。

2. 按5ml/kg经耳缘静脉先快后慢推注20%乌拉坦13.65ml。

3. 待家兔结膜、疼痛反射消失,确认麻醉完全并且呼吸心跳等体征正常时将其于仰卧位固定在兔手术台上,固定四肢,棉绳钩住门齿并拉紧固定于兔台铁柱上。

4. 手术局部剪毛,再进行局部麻醉(颈前正中注射1%普鲁卡因0.4ml),颈前正中切开皮肤并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与颈部肌肉,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血管与神经。

5. 在电脑软件中找到循环系统,进入系统实验信号记录状态,调节仪器参数。

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家兔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

然后将换能器输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一通道。

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相连。

三通管的一个接头将与动脉插管相连。

在将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另一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实验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的病因、临床表现、抢救方法及效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处理水平。

实验对象:实验动物为大鼠,共50只,均为雄性,体重200-250g。

实验方法:
1. 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

分别施行不同程度的失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控制失血量在10%、20%、30%、40%和50%。

2. 抢救方法
输注0.9%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建立失血性休克后立即注射等体积0.9%生理盐水。

输注白蛋白:在失血后30分钟开始输注50%白蛋白,每只动物按10ml/kg计算,以1ml/min的速度输注。

输注血浆:在失血后30分钟开始输注新鲜血浆,每只动物按10ml/kg计算,以1ml/min的速度输注。

注射多巴胺:在失血后30分钟开始注射多巴胺,每只动物按5μg/kg计算,以1μg/min的速度注射。

注射血管紧张素:在失血后30分钟开始注射血管紧张素,每只动物按5μg/kg计算,以1μg/min的速度注射。

3. 结果观察
观察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变化,记录抢救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后的存活情况和死亡率。

实验结论:
1. 输注白蛋白、血浆能够有效提高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降低死亡率。

2. 注射多巴胺和血管紧张素对保护脏器有一定作用,但对降低死亡率的效果不明显。

3. 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时,应注重维持血容量稳定,保证血液流通,早期抢救有利于提高存活率。

本实验为科学研究之目的,保证动物受到合理对待并已获得相关实验室伦理委员会批准。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的类型包括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等。

其中,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灌注,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学和代谢学紊乱的疾病状态。

本文将重点探讨失血性休克的机制以及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的机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血容量减少、循环动力学改变和代谢紊乱。

血容量减少是由于大量出血导致的,这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使得组织器官的灌注受到限制。

循环动力学改变包括心输出量的降低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这是机体为了维持血压而采取的代偿机制。

然而,这种代偿机制在长时间内无法持续,导致组织器官的灌注进一步受损。

代谢紊乱表现为细胞内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为了研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对象为实验室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经过大量出血后,立即进行抢救措施,包括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和血小板等。

对照组小鼠则未进行任何抢救措施,观察其病情发展。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抢救措施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心率稳定。

而对照组小鼠则出现血压持续下降、心率加快的情况。

此外,实验组小鼠的组织器官灌注明显好于对照组,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也得到保护。

这表明,及时进行输血和补液等抢救措施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非常重要。

进一步的实验还研究了不同抢救措施的效果。

我们发现,单纯输注红细胞悬液并不能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的病情,而联合输注血浆和血小板等血液制品则能够更好地恢复血容量和改善循环动力学。

此外,我们还尝试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扩张外周血管,以减轻心脏负担。

实验结果显示,血管活性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需要及时进行抢救。

抢救措施包括输血、补液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其中联合输注血浆和血小板等血液制品的效果更好。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循环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至关重要,正确的抢救措施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1. 评估患者病情。

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意识状态、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对失血量的初步估计。

在评估过程中,要尽快确定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并及时启动抢救程序。

2. 停止出血。

在确定患者为失血性休克后,首要任务是停止出血。

对于明显的外伤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如用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或者采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对于内出血,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以止血控源。

3. 补充循环血容量。

失血性休克患者循环血容量不足,需要进行快速输液以维持循环血容量。

首选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以迅速扩充血容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浆等血液制品,以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提高血压。

4. 维持氧供。

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组织缺氧,需要及时给予氧疗,以提高血液氧含量。

可以通过面罩、鼻导管等方式给予氧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氧气供应。

5. 监测病情变化。

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尿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肾功能损害等。

6.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抢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抢救的过程中,要保持冷静,果断地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7. 进行进一步治疗。

针对失血性休克的病因,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手术止血、介入治疗等。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及时进行病因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防止病情反复。

8. 重视后续护理。

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抢救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康复。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精选ppt
休克病程分期
根据微循环变化特点,一般可将休克病 程分为三期:
(一)休克代偿期(compensatory stage) (二)休克失代偿期(decompensatory stage) (三)休克难治期(refractory stage)
精选ppt
正常微循环的变化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 组织进行物质代谢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正常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静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及动静脉短路构成;主要受 神经及体液因素的调节。
精选ppt
(一)休克代偿期(compensatory stage)
休克代偿期为休克早期,又叫微循环痉挛期或缺血性缺氧期。
1、发生机制 由于此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导致大量儿茶酚
胺释放入血。
2、微循环改变特点 此期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
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收缩引起痉挛,血管口 径明显变小,但各自收缩的程度不一致,其中以前阻力增加显 著。因此毛细血管前阻力明显大于后阻力。
失血性休克
精选ppt
[实验目的]:
1、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2、观察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压、呼吸等的 变化 3、探讨救治方法
[实验动物]:
兔子,2.50~3.5kg
精选ppt
实验步骤
1.麻醉: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
5ml/kg;麻醉后接生理盐水维持经脉通畅
2. 固定兔子于手术板 3. 气管插管:正中线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胸骨锁骨肌
k+30
放血次数
回输血+5
BP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一、实验目的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观察家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微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二、实验材料:体重2.5~3.0 kg兔;血压换能器,呼吸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1 ml、10ml、50 ml注射器;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微循环灌流液,肝素。

三、实验方法:1.系统连接和参数设定将血压换能器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2通道。

启动RM6240系统,关闭其他通道,2通道模式为血压,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00ml/s;采样频率800Hz。

2. 麻醉手术家兔称重,以5ml/kg 的体重剂量由兔耳缘静脉内缓慢注入200g/L氨基甲酸乙酯麻醉。

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行气管插管手术,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股动脉。

输液瓶充满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插管接输液装置,调节输液量至5~10滴/min。

股动脉插管的导管连接已肝素化的50ml注射器。

3. 颈部手术i. 备皮:左手绷紧颈部皮肤,用粗剪刀紧贴皮肤,将手术部位及其周围的被毛剪去(不可用手提被毛,以免剪破皮肤)ii. 切开皮肤:术前先用左手拇指和另外四指将颈部皮肤绷紧固定,右手持手术刀,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上起甲状软骨,下达胸骨上缘,长度约5-7cm。

实验后创口不需缝合的,也可用止血钳提起两侧皮肤,距胸骨上1cm处的正中线剪开皮肤约1cm 的切口,用止血钳紧贴皮下向头部钝性分离皮下筋膜,再用钝头剪刀剪开5-7cm。

用止血钳提起皮肤并分离结缔组织,将皮肤向外侧牵拉。

iii. 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及神经分离:将上述切口边缘的皮肤及其下方的肌肉组织向外侧拉开,即可见在气管两侧纵行的左、右颈总动脉鞘,在鞘内,颈总动脉与颈静脉、颈迷走神经、降压神经伴行在一起。

依次将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分离出来,剔尽周围结缔组织。

每根血管分离出3~4cm长,并在各血管下穿一条不同颜色的线备用。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1、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一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专人护理休克病人,病情严重者应置于重危病室,并设专人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合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二改善组织灌注。

休克体位: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2·使用抗休克裤,使血液回流入心脏,组织灌流。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

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3、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三增强心肌功能。

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在步伐上,第一要保证气道迟滞和止血有用。

气道迟滞是通气和给氧的基本条件,应予以切实保证。

对有严重休克和循环衰竭的患者,还应当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

止血是制止休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步伐。

压迫止血是可行的有用应急步伐;止血带使用也非常有用。

应当尽快地建立起两根静脉输液通道。

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原则最主要是进行扩充血容量治疗,尤其是胜利建立静脉通道所耗时间以及单元时间内输入足够的液体量更显得非常重要。

有专家发起在休克早期补液速度可以高达600~800ml/h,休克中晚期输液速度也可以达800~1200ml/h.在短期内输注血浆代用品和晶体溶液甚至血液制品都能到达补充循环血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到达改善机体氧代谢进而保证液体和药物快速充分进入体内,从而到达纠正因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

应给患者的做止血、制动、包扎、固定。

止血一般采用压迫法。

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出血做出诊断并不太困难。

病史和体征都能反映出血管内容量不足和肾上腺能的补偿性反应。

然而,实验检测却不完全如此。

因为在急性失血后的短时间内,体液移动还不可能很明显,难以通过血液检测指标反映出来。

若失血的过程稍长,体液移动逐步增多,就会使血液呈现浓缩,表现为血红蛋白增高、血细胞比容上升、尿素氮与肌酐的比例增大。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X X X(浙江中医药大学XXX(专业)XX(班级)XX(几组)XX(学号))【摘要】目的: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方法:用右颈总动脉放血,左颈总动脉用以测量血压,右颈总静脉输血、输液进行抢救。

结果:少量放血(10ml)时,家兔血压及呼吸下降,但是在短时间内回升;大量放血,使,血压、呼吸下降较快且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输液等抢救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

结论:少量失血,机体的自身代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失血过多,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家兔(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提供)1.2实验器械:动物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玻璃分针、丝线、注射器、兔台),动脉插管,测压管道,压力换能器,体重秤,电刺激连线,RM6240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1.3药品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肝素。

1.4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血压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柱上,高度与心脏同一平面。

压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入通道。

1.5麻醉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沿耳缘静脉缓慢注射,至呼吸深而慢,皮肤夹捏反射迟钝为至,背位固定。

1.6颈部手术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7cm,直至下颌角上1.5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

用玻璃分针分离两侧颈总动脉,穿两根线备用。

分离右侧颈外静脉,穿两根线备用。

1.7颈总动脉插管在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穿线备用。

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上剪一“V”字形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

打开动脉夹。

稍稍提起颈静脉远心端的细线,用眼科剪朝心脏方向剪一“V”字形切口,将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静脉内,扎紧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一、实验目的1.学习动脉插管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2.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并分析学习实施抢救措施。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动物]:家兔,雄性,体重2.73kg[药品]:20%乌拉坦、1%普鲁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125U/ml肝素溶液、7.5%高渗盐水、5%葡萄糖、低分子量右旋糖苷、氨茶碱、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地塞米松、多巴胺、酚妥拉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10%氯化钙溶液、4% NaHCO3。

[器材]:手术器械、注射器(1ml, 5ml,10ml)、动脉插管、血压换能器、试管、离心管、头皮针、针头(9号、16号)、兔手术台、细绳若干、听诊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WZ-50G恒量进样器、微循环观察装置。

[实验方法]:1. 家兔称重,为2.73kg。

2. 按5ml/kg经耳缘静脉先快后慢推注20%乌拉坦13.65ml。

3. 待家兔结膜、疼痛反射消失,确认麻醉完全并且呼吸心跳等体征正常时将其于仰卧位固定在兔手术台上,固定四肢,棉绳钩住门齿并拉紧固定于兔台铁柱上。

4. 手术局部剪毛,再进行局部麻醉(颈前正中注射1%普鲁卡因0.4ml),颈前正中切开皮肤并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血管与神经。

5. 在电脑软件中找到循环系统,进入系统实验信号记录状态,调节仪器参数。

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家兔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

然后将换能器输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一通道。

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相连。

三通管的一个接头将与动脉插管相连。

在将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另一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

6. 结扎左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在动脉下穿两根线备用,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剪一V字型切口,将充满肝素的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颈总动脉,扎紧固定。

7. 打开动脉夹,观察正常血压波动曲线,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和心率。

8. 继续监测家兔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经耳缘静脉注射肝素进行全身肝素化9. 经颈总动脉抽血30ml,血压下降迅速,家兔进入休克状态,待濒死时开始抢救。

10. 抢救过程:第一次抢救紧急经耳缘静脉回注20ml血(血与肝素混合液),观察到血压、心率等指标恢复正常,第一次抢救成功。

(此时第一次测量了血气。

)11. 左侧腹下部剪毛切开拉出小肠袢观察微循环。

12. 血气结果分析显示实验兔有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通过耳缘静脉分别注射2ml 的4% NaHCO3。

13.观察到血压稍有偏低,耳缘静脉注射2.5ml的7.5%的NaCl溶液以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

14. 继而由于收缩压、舒张压迅速降低,心率偏减缓,先后注射7.5%的NaCl溶液7.5ml、耳缘静脉回注血液10ml、10%氯化钙溶液1ml,但抢救失败,家兔死亡。

三、注意事项1. 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致神经源性休克;过深则抑制呼吸。

2. 牵拉肠袢要轻,以免引起创伤性休克。

3. 动脉导管,事先用肝素充盈,排除空气。

导管插入后,再推入少量的肝素抗凝,防止导管前端堵塞,放血后也应及时往动脉导管内推注肝素。

4. 本实验手术多,要尽量减少手术源性出血性休克四、实验数据用RM6240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分析:1.家兔正常血压波动曲线分析:图示家兔正常情况下血压稳定,平均血压为95mmHg左右,脉压差在23mmHg左右。

2.抽血30ml后血压波动曲线图分析:经左侧颈总动脉放血30ml后,实验兔的平均血压逐渐下降至50mlHg,脉压差迅速大幅下降,表示心脏输出血量明显下降,观察兔子的体征可见家兔有发绀、呼吸困难急促的表现,听家兔心音,在刚开始放血时心率稍有代偿性的增加,随着放血量增加心音逐渐变弱,心率降低。

3.回注血液20ml后血压波动曲线分析:经耳缘静脉回注20ml血液后可见家兔的平均血压升高,稳定在90mmHg左右,脉压差恢复到正常水平,因为此时血压与正常情况下相近,故认为第一次休克后抢救成功.听诊发现家兔心音增强,心率恢复正常,但家兔发绀、缺氧、呼吸急促的症状并没有改变,提示家兔发生了酸中毒。

4.耳缘静脉注射2ml的4% NaHCO3后的血压波动曲线(开始剪毛剪开皮肤,准备做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实验)分析:为了缓解酸中毒状态,我们通过耳缘静脉注射2ml的4% NaHCO3,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我们没有继续加大注射NaHCO3的量,害怕将酸中毒变成了更难以改善的碱中毒,计划做完血气分析再进一步操作。

5.耳缘静脉注射2.5ml的7.5%的NaCl后的血压波动曲线(开始牵拉肠系膜观察微循环)分析:刚开始时我们观察到家兔血压有所降低,于是耳缘静脉注射2.5ml的7.5%的NaCl,希望通过补充血量和电解质浓度来增强心脏的功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的凝滞度,增加微循环血量,恢复血压值,但是效果不明显,实验家兔的血压还是在下降,最终稳定在如图的状态。

实验结束后,在小组成员讨论后认为原因是牵拉肠系膜造成了家兔的神经源性休克,因为距离刚开始麻醉实验时间已经较久,麻醉效果下降,而牵拉肠系膜造成的痛感很强,所以家兔的神经源性休克可能性极大。

观察家兔体征,发绀缺氧状态持续,听诊心音减弱,心率下降。

6.动脉插管脱落估计出血3ml(估计值)后血压波动曲线分析:由于腹部的操作以及同学不当心,将动脉插管拉出,此时颈总动脉开始出血,但由于发现及时,我们迅速用动脉夹夹住了颈总动脉近心端,故出血量不大,但是波形图示血压进一步下降。

7.耳缘静脉注射7.5%的NaCl 7.5ml分析:因为出血事故,我们以为血压的下降是因为血容量减少(后来分析因为出血量较少所以影响应该不大),于是耳缘静脉注射7.5%的NaCl 7.5ml以希望补充流失的血容量以及改善微循环。

(后来分析这时兔子血压过低,应该立马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来施救)8回注射血液10ml分析:因为出血事故,我们错误的以为血压的下降是因为血容量减少(后来分析因为出血量较少所以影响应该不大),于是耳缘静脉注射血液10ml以补充血容量,图示动脉压有所回升,但是血压不平稳,且上升变动不大,并没有使家兔摆脱低血压休克的状态。

同时听到家兔呼吸声急促,加深加快,有抽提声,发绀同时有肌肉轻微纤颤。

这时应该立马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来进行紧急施救,同时可以注射多巴胺急救、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9.回注10%的氯化钙溶液1ml,血压图成一直线分析:考虑到之前输入的血量以及电解质量已经比刚开始放出的血量多了,我们没有继续输血补充血量,认为是家兔的心脏功能出现了衰退,由于缺乏经验,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而是选择了使用氯化钙希望来提升心脏的泵血功能,结果因为抢救不及时家兔死亡。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平均压mmHg 脉压差mmHg 心率(次/分)101.10 78.18 89.02 23.12 287.0053.59 47.22 48.66 5.73 269.0098.49 73.87 82.06 24.58 263.0096.51 73.80 81.37 22.71 245.0071.50 44.78 53.69 20.72 216.0054.23 34.10 40.81 20.13 244.0036.29 19.15 24.13 14.03 194.0040.02 24.35 29.57 15.68 195.00(图示收缩压、舒张压变动及二者相对的变化,平均血压的变化情况)(图示脉压差变动)五、关于血气分析结果的讨论(1)课后扩展知识——血气分析血气分析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是否存在缺氧和缺氧程度的评估。

常用的指标有:(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

<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症,>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代偿性酸或碱中毒时PH均在7.35~7.45的正常范围之间。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

>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

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91.9%~99%(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

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SB为呼吸性碱中毒。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间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2)本次实验的血气分析表及结果分析:六、实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