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兴起,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一、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古代史上,汉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丽的规模和极富创意的设计而闻名。
典型代表有汉代的洛阳东园和唐代的芙蓉园。
这些皇家园林以山水为主题,追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通过建筑、水景和植物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美感。
同时,这些园林也是皇帝展示自己威严和权力的象征,展现了中国古代皇权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
私家园林是富有人家为私人居所规划的精致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
这些私家园林以小巧精致、布局合理、意境曲折变化为特点,追求极致的美感和情趣。
私家园林中常常运用假山、水景、廊亭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
三、现代园林的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古典园林逐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园林逐渐兴起。
现代园林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公共性,更加注重园林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同时,现代园林也开始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的先进理念,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中国的园林设计已经走上了一条既承袭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转变,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展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魅力。
这些古典园林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古典园林将不断发展、创新,继承下去,为未来的人们提供更多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兴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贵族地主开始在府邸和宅院中建造园林,以展示其财富和地位。
这些园林通常以水池、假山、亭台和走廊等元素为主要特色。
这些园林在形式和布局上受到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宋代的兴盛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和创新。
宋代园林的特点是注重自然景观的再现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时的园林构思上更加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等著名园林就是宋代时期兴建的代表作品。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细的园林布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赞赏。
三、元代的变革与创新元代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更加豪华和宏伟的趋势。
元代园林的建筑规模和布局都比宋代更加宏大。
例如,苏州的虎丘和拙政园等园林都是在元代时期进行了重建和扩建的。
这些园林不仅保留了宋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还加入了更多的豪华元素,如宏伟的大门、雄伟的宫殿和精美的花园等。
元代园林的变革和创新为以后的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明代的精细与细腻明代园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园林艺术的精细化。
明代园林的建筑构造更加精巧,花园的布局更加精细。
例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等园林在明代时期进行了再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园林风格。
这些园林在布局和设计上更加注重对景观的精细处理和表达,并且加入了更多的绘画和雕刻元素,使得园林更加艺术化和精致化。
五、清代的继承与发展清代园林在明代园林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清代园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例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等园林在清代时期进行了再次改建,增加了更多的亭台楼阁和水景元素,使得整个园林更加壮丽和宏大。
清代园林的发展不仅保留了明代园林的特色,还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元素和建筑风格,使得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六、现代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创新。
101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101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不同于西方每个历史时期迥异,中国古典园林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受外来干扰较少,自成体系,自我完善。
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形成、全盛、成熟到消亡一道发展演进,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
一、园林生成期,相当于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至220年。
政治方面,奴隶贵族分封制向秦汉郡县制转变。
意识形态方面,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经济方面,形成地主小农经济为主。
主要特点是,皇家宫廷园林为主规模宏大、气魄宏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政治方面,时局动荡、帝国
分裂。
意识形态方面,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受到庄园经济猛烈冲击。
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开始出现,园林美学思想开始形成。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公元589-960年。
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官僚机构更加
健全。
意识形态方面,儒释道互补共尊。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园林风格特征基本形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发育定型。
意识形态方面,市民文化注入。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稳步增长,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园林在日趋缩小的精致境界从总体到细节自我完善。
五、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政治方面,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入侵,政治动荡。
封建社会开始衰退,封建文化没落,园林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成熟传统,一方面缺乏创新,衰退迹象明显。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最早出现的古代皇家园林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它们多是为了减轻王室压力和政治意义而建造的,比如周武王时期的洛阳郊外熙春园和周幽王时期的广陵园。
然而,真正影响后世发展的是秦始皇和汉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例如临淄郊区的飞翔园和洛阳郊区的昭陵园。
这些园林追求的是大规模的宫廷环境,以展示统治者的权力和富裕。
随着国家的分裂,南北朝时期各个王朝上演了频繁的争斗,对华丽而复杂的宫廷环境要求逐渐降低。
进入唐代,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皇家园林开始向私家园林转变。
唐代大力开发了各类园林,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李白所建的成都杜甫草堂。
这些园林借鉴了自然山水的美感,强调了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私家园林达到了巅峰。
北宋初期的两汉故地风光园和开封城内的白园、桐柏、葡萄等园林,皆在其后大小造园中紧密参考。
这些园林以小巧精致、布局精密著称,回避了大规模的宫廷建筑,更多地加入了文学、书法和绘画等元素,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追求。
进入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园林体现了“堂皇”的气势,大规模建筑和浩大景观成为其特点,如北京的颐和园、庐山的瑶台和苏州的留园等。
明观之后,清代的园林艺术日趋成熟和完善,其中最著名的是苏州园林,如輋園、拙政園、留園等。
清代的园林注重自然的再现,更加强调空间的层次和流动性,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总体而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明清园林。
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园林的规模逐渐减小,注重自然景观和文人雅趣。
而在明清时期,园林达到了巅峰,注重空间的层次性和情感的体验性。
这一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美的独特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风格变迁及成因,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1.萌芽期:商周至汉代商周至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如汉代的上林苑、建章宫等。
这些园林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显示了统治者的威严与尊贵。
2.发展期:魏晋至唐代魏晋至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期。
随着士人阶层的兴起,私家园林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点缀,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如王羲之的兰亭、谢安的东山等。
3.成熟期:宋代至清代宋代至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在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宋代的艮岳、清代的颐和园、圆明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1.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它以自然山水为骨架,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改造和点缀,使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2.诗情画意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
它通过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创造出富有诗意的景观。
同时,园中的景题、景联、景诗等也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诗情画意的表达等风格特点,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
下面将从六个时期,即商周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的园林形式是囿和宫室。
囿是指利用自然山水林木等元素所构成的皇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的囿。
宫室则是指城市中的园林建筑,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私人园林开始出现。
2.汉代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池、台、山、石等元素。
汉武帝时期,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
同时,私人园林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营造自己的园林。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特点,佛教园林的出现加速了唐宋园林的发展。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城的皇家园林。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繁荣起来,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营造中来。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时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出现了空前的精致和优美,出现了写景园林和文人园林等新的园林形式。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宋代的皇家园林如艮岳、寿山等成为后世园林建造的典范。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在设计和意境上追求精致和优美。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时期,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蜕变,出现了山水园林和写意园林等新的形式。
元代园林以自然为主,追求简朴和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再现和意境的表达。
元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在宋元的基础上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宫廷园林、江南园林等许多不同地域和类型的园林。
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美而著称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园林和私家园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主要历史阶段:1.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56年):早期的园林主要是与宫廷建筑相结合,以封建社会的祭祀和居住需要为主。
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宫廷建筑中,已经存在了一些与园林有关的元素,如园池、假山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时期的宫廷园林主要是以华清池为代表,池中有游船、水榭等。
汉代的园林风格受到了前代的影响,同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有所发展。
3.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此时期园林建筑逐渐走向繁荣,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开始在私家园林中构筑山水园林。
典型代表有建于南朝梁代的林则徐园。
4.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唐时期,宫廷园林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隋文帝时期修建了大明宫,唐玄宗时期兴建了华清池。
私家园林方面,隋唐时期的园林建筑更加注重山水之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5.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宋代时期,园林艺术迎来了鼎盛时期。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元代时期,元大都的皇家园林建设逐渐成熟,体现了蒙元、汉文化的融合。
6.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明代时期,园林建筑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园林,如扬州的个园、苏州的留园等。
清代时期,乾隆时期修建了颐和园,这是中国古代宫廷园林的巅峰之作。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不仅在宫廷规模上有所发展,私家园林也逐渐兴盛,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情趣。
这些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园林技艺而闻名于世。
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早期的皇家园林开始,逐步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起初是为了皇帝的居住和游玩而建造的。
这些园林以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精致细腻的景观而闻名,如著名的颐和园和圆明园。
这些园林以山水为背景,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园林元素,如假山、湖泊、廊亭和花木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园林开始向民间扩展,成为富有的商人和文人墨客的私家园林。
这些园林通常依山傍水,布局精致,注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融合。
代表性的私家园林有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以及扬州的个园和瘦西湖。
这些园林以其精湛的园林技艺和独特的设计理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瑰宝。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山水之美和人文景观的表达。
明代的园林注重气势恢宏和建筑之美,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
清代的园林则更加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注重细节和意境的表达,如苏州的狮子林和北京的颐和园。
近现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受到西方园林设计的影响,中国的古典园林开始融合现代元素,注重功能和实用性。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开始向国际上发展,成为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重要展示对象。
比如上海的世博园和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典范。
总结起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皇家园林到民间私家园林,再到明清时期的高峰时期,最后到近现代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园林技艺,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笛东联合(北京)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12-12-25)分类: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自我演进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以自然情趣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艺术表现与物质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园林体系,以鲜明的个性屹立于世界园林中,影响着世界园林的发展。
一、历史演变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
至先秦,“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了唐宋园林的兴盛。
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图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演变二、自身特点中国古典园林讲求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擅长“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追求诗情画意相熔铸的情境韵味,因而显示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
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况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唯其如此,颐和园才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无论其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庐山草堂
• 另一方面,该时期文人士大夫长期为官于都市,官务之余, 他们渴求有一个自由舒适的场所可供随时抚慰劳倦的身心 , 或需要一个隐秘的天地可以接纳文人墨客诗酒聚会 ,于是 城市园林便迅速崛起 。当时京城长安城郊的樊川、杜水之 间 , 园林密布,号称“东都 ”的洛阳城内外亦遍布私园。 由于城市私园的主人大多饱读诗书、文化素养较高 , 因此 他们在景观设计和园林生活上必然多下功夫 , 以白居易为 代表的文人士大夫 ,其造园的目的首先是出于自身休闲的 需要 ,是自娱而非娱人 ,故不必为了声望或炫耀而大兴土 木 ,规划布局、景观修造都遵循简淡的原则 ,不追求房舍 亭阁的繁复和华美 。 白居易的《闲居自题》诗说:“波闲 戏鱼鳖,风静下鸥鹭 。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意 。”履道 里宅园中水占了五分之一 ,竹占了九分之一 , 四望渺弥苍 翠 ,故居于城中而有水乡之感 。园中还建有琴亭、石樽、 中岛亭、环池路等用于游园赏景的园林小品 。此外 ,他命 乐童登中岛亭奏乐的做法为后世园林创设戏台和曲房提供 了依据 ,而音乐、戏曲的渗入也使得物质的园林从此具有 了更多的精神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寺庙园林的产生与繁荣 • 文人园林的兴起
金谷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化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佛教的渗透和清淡玄 学的盛行 ,又为隐逸清静或及时行乐的生活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私家园林作为 一个与世暂绝的个人展地 ,作为一个自由自在的私密场所 ,逐渐赢得了众多名士 文人的青睐 , 因此 , 园林的崛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一时期的园林虽然主要还 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基地,但在讲究奢华或喜好艺术的文人的治理下, 已不乏游乐 观赏的内容。 如西晋以奢侈闻名的石崇 ,有金谷园建于洛阳 ,“却阻长堤 ,前临清渠 。百木几 于万株 ,流水周于舍下 。有观阁池召 ,多养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 。 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 ,入则有琴书之娱 。”可见园中有水有树 ,有鸟有鱼 ,还有 一班艺伎可供赏乐之需。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融合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它们展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艺术追求。
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园林、中期园林和晚期园林。
早期园林是指从古代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园林艺术。
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以皇宫和贵族府邸的宫院为代表。
早期园林以高墙围合,庭院为主,布局简单规整,以及以水景和建筑为主要特色。
同时,早期园林也注重园林设计的规划与功能的合理性。
中期园林是指宋、元、明时期的园林艺术。
在宋代,禅宗在园林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代园林以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点,建筑设计注重营造气氛和情感的表达。
园林的布局更加讲究曲径通幽、错落有致,形成了典型的"一园一景"的格局。
在元代,园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具有独特气质的元代园林。
元代园林注重山水背景的营造,山水园的典型代表就是苏州的拙政园。
明代园林则更加注重规划和建筑装饰的细节,明代园林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颐和园。
晚期园林是指清代至现代的园林艺术。
在清代,园林艺术逐渐成熟,并达到了鼎盛时期。
清代的园林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这些园林不仅是主人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主人展示自己文化修养和品味的场所。
清代的园林注重造景手法和平衡感,水景和假山成为了园林设计的主要元素。
同时,清代园林还加入了诗、书、画等艺术形式,更加注重园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至今,中国古典园林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园林的演变,从早期的简约规整到中期的曲径通幽,再到晚期的造景手法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和艺术的高度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园林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欣赏和研究古典园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顺序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顺序一、前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
二、汉代园林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起点。
汉代园林以汉武帝所建的汉阳陵为代表,其特点是建筑布局简洁明快,注重自然山水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
三、唐代园林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代园林以花园为主,注重花卉的栽种和观赏,同时也融入了汉代园林的特点。
唐代园林以唐明皇的花园和杨贵妃的园林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
四、宋代园林的创新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苏州园林以小巧精致、曲径通幽、水石相映的特点,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五、明代园林的繁荣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
明代园林以紫禁城和颐和园为代表,注重宫廷园林的建设。
明代园林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宫廷气派和建筑装饰的精美,体现了明代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富丽堂皇的风貌。
六、清代园林的继承与创新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
清代园林在继承前代园林的基础上,注重山水的塑造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以颐和园和圆明园为代表。
清代园林以其宏伟壮丽、雄奇秀美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七、现代园林的发展与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园林开始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园林的设计更加注重科技与生态的融合,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同时,现代园林也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园林艺术。
八、结语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
这些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
今天,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在于对现代人们审美追求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原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放养动物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苑囿。
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是商帝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广建离宫,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
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又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座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开创了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其“一池三山”的布局成为以后历代帝王营建宫苑的主要模式。
同时期,私家园林也发展了起来,一些达官贵族富户相继在长安、洛阳两地广建宅地园。
至此,园林体系已具雏形。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随着中国古代美学体系框架构筑的初步完成,园林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体现了此时期的造园成就,园林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人本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园林形式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创作手法由单纯摹仿自然山水的写实趋向于适当加以概括提炼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自然山水点缀成景,与此同时,佛教盛行,寺观大量兴建,相应出现了寺观园林形式,至此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行发展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自然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隋唐时期中国复归统一,国势鼎立,是秦汉以后的又一个全盛时代,园林也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自然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伴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下面五个主要过程:1.生成时期。
生成期,即中国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时期,相当于周,秦,汉时期。
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以确立皇权为首的封建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
相应的,皇家的宫廷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时期。
转折期,大约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有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而此时,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政治局面。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封建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这些变化,促成了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地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为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打下了基础。
3.全盛时期。
中国园林的全盛时期,相当于隋,唐时期。
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
在前一时期诸家争鸣地基础上,形成儒,道,释互补,儒家仍居正统地位的格局。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从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从未有过的宏放风度和旺盛生命力。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它的全盛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其所具有的风格特征也已经基本形成。
4.成熟时期。
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时期。
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有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封建文化的发展虽已失去了汉,唐的宏放风度,但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时期升华至富于创造进取的境地。
5.成熟后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笛东联合(北京)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12-12-25)分类: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类⽂明的重要遗产,它深浸着中国⽂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我演进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以⾃然情趣与⼈⽂精神相融合、艺术表现与物质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园林体系,以鲜明的个性屹⽴于世界园林中,影响着世界园林的发展。
⼀、历史演变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化深厚的积淀,是渊源久远、博⼤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
⾄先秦,“天⼈合⼀”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
魏晋南北朝时期,⽂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步发展,并促成了唐宋园林的兴盛。
⾄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博⼤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
通过对历史⽂献和实物的分析看,中国古典园林⼤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图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演变⼆、⾃⾝特点中国古典园林讲求源于⾃然⽽⼜⾼于⾃然的造园理念,擅长“⼩中见⼤”的造园⼿法,追求诗情画意相熔铸的情境韵味,因⽽显⽰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
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帜的主要标志。
1. 源于⾃然、⾼于⾃然⼭⽔植物是构成⾃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般地利⽤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要素的原始状态,⽽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剪裁从⽽表现⼀个精炼概况的⾃然、典型化的⾃然。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做,宛⾃天开”,强调“源于⾃然⽽⾼于⾃然”,强调⼈对⾃然的认识和感受。
唯其如此,颐和园才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景观在北⽅的⼤地上复现出来。
2. 建筑美与⾃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论其多寡,也⽆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花⽊有机地组织在⼀系列风景画⾯中。
0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发展脉络
• 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从园林开始出现便 成为园林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文化主要体现为景点题名、楹联匾额 等形式,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景题的点题,直接反映造园主 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
1.以植物命名的景点梳理
• 在园林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时,植物便以人们赋予其特殊的 文化寓意开始登场。
2.3 观赏焦点
• 由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景点题名可以窥探古人对植物的观赏焦 点的变化:外观→特性→人格内涵
2.4 小结
• 从先秦到魏晋,植物文化发展较为缓慢,植物审美仍处于较低 水平。
• 唐代为转折时期,植物造景开始讲究诗意,并注重植物与周围 环境的结合。
• 由宋到明清,已开始注重比德思想,追求植物的人格内涵,造 景讲究意境。
• 如《诗经》中 •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
1.以植物命名的景点梳理
时期
先秦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明、清初 清中叶、清末
植物景点
代表园林
采香径
姑苏台 馆娃宫
长杨宫、五柞宫、葡萄宫、棠梨宫、青梧观、细柳观、椒唐观等
上林苑
桑梓苑、竹林堂
邺城石虎、华林园
葡萄园、樱桃园,松林宫、枫林宫,苑林区,芙蓉园、粉梅坛、石榴园、西瓜园、椒园,文 杏馆、斤竹岭、木兰柴、宫槐陌(守宫槐)、茱萸片(山茱萸花)、竹里馆、柳浪(垂柳)、 辛夷坞(即紫玉兰)、漆园(漆树)、椒园(椒树)等
感观谢看
避暑山庄
远香堂(荷花)、荷风四面亭(荷花)、松风亭(松树)、梧竹幽居(慈孝竹、梧桐)、雪 香云蔚亭(梅花)、海棠春坞(海棠)、听雨轩(芭蕉)、留听阁(荷花)、得真亭(圆柏)
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中国园林景观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园林景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和特色。
本文将以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探讨其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古代帝王园林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221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园林景观主要以帝王和贵族的园林为代表。
早期的园林以陵墓和祭祀场所为主,如河南的二里头遗址和山东的曲阜孔庙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园林逐渐成为帝王展示权威和追求享乐的场所。
典型的代表有秦始皇陵园、汉景帝陵园和汉武帝陵园等。
这些园林以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布局精巧而闻名,为后世园林设计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古典园林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368年)这一阶段,中国园林景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园林艺术得以迅速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以北方的汴京园林和南方的苏州园林为代表。
北方园林注重宏伟和雄浑的气势,以皇家园林为主,如大都的颐和园和开封的汴京园林。
南方园林则注重精巧和雅致的风格,以私家园林为主,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
这一时期的园林借鉴了中国绘画、诗词和建筑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文化。
第三阶段:明清皇家园林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明清时期,中国园林景观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特别是明朝的万里长城和故宫,以及清朝的颐和园和避暑山庄,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园林不仅继承了古代园林的传统,同时融入了更多的自然元素,注重创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明清皇家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细腻的园景布局,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第四阶段:现代公共园林时期(1911年至今)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园林景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现代公共园林的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生态环境。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时期: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和成熟后期。
1.生成期:相当于商、周、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以囿和苑的形式出现,最初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因此也叫游囿。
汉朝起称苑,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贵族的宫苑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佛教、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兴盛,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隋、唐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设计愈发精致,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中央集权逐渐健全,思想基础上形成以儒家为主导,儒释道互补共尊的体系,中国园林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基本形成。
4.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这个时期的城市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兴起,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升华为富有创造进取精神的成熟时期。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
同时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这个时期的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趋于解体,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另一方面丧失了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出现衰颓倾向。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笛东联合(北京)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12-12-25)分类: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自我演进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以自然情趣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艺术表现与物质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园林体系,以鲜明的个性屹立于世界园林中,影响着世界园林的发展。
一、历史演变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
至先秦,“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了唐宋园林的兴盛。
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图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演变二、自身特点中国古典园林讲求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擅长“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追求诗情画意相熔铸的情境韵味,因而显示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
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况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唯其如此,颐和园才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无论其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
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3. 追求曲折多变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多变的自由式构图手法和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正如钱咏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方称佳构”。
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种构景要素于迂迥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这个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而连续的流动空间。
4. 诗画情趣、蕴含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创造,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而中国的诗画艺术又十分强调意境,讲究抒情表意。
园林艺术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它的意境内涵的显现,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明晰,也更易把捉。
不仅藉助具体的景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内涵和景观厚度。
三、发展流派中式园林在三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兴衰演变,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一脉相承,自我完善,地域与人文环境的差异,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又促进体系内部演变分化,最终形成多姿多彩的体系类型。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为若干个类型,其中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照园林的地域特征来分,风格最明显的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巴蜀园林。
四、中西差异1. 世界园林体系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其中风格最具典型的三种园林:东方园林、欧洲园林和西亚园林。
他们都有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对从古到今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中西园林差异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具体差异如下:1)人工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花木修整方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人化自然/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进而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3)形式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
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
在西方形式美的法则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
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4)明晰/含混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
5)入世/出世《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幻想而贴近现实。
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
而羡慕神仙生活对中国古代的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营建园林时,总要开池筑岛,并命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象征东海仙山,从此便形成一种"一池三山"的模式。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阶层多逃避现实、纵欲享乐、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滋生出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
这深深影响到以后的园林。
文人雅士每每官场失意或退隐,便营造宅院,以安贫乐道、与世无争而怡然自得。
因此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园林只适合少数人玩赏品位,而不像西方园林可以容纳众多人进行公共活动。
6)唯理/重情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
从历史上看,西方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黄金率。
它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与西方不同,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园林"重情"的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1.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2.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986. 3. 唐艺设计资讯集团有限公司. 中式园林景观[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1.4. 景观设计流派注解及个案分析[EB/OL].5.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EB/OL].6. 园林史之三大园林体系[EB/OL].7. 中式景观流派[EB/OL]. , 2011.8. 中国园林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造园的基本准则[EB/OL]. , 2011.9. 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EB/OL].10.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EB/OL].11.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