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难点突破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必备知识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在高考语文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重要的题型之一,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先粗略阅读全文:初次阅读时,不必深入细节,可以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从
而获取整体的理解。
2. 注意文章的标题和导语:往往文章的标题和导语能给出一些重要线索和主题,帮助
理解文章的意图和论述方向。
3. 关注关键词和引号:通过关键词和引号可以找到文章的重点和论述依据,有助于把
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4. 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通过推敲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论述意
图和主旨。
5. 理清逻辑关系和结构框架:论述类文本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框架,
需要考生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转折、因果、并列等关系,理清论证思路和论述脉络。
6. 分析论证方法和手法:作者常常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和手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举例、比喻、引用权威、对比等,考生需要注意分析这些方法和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7. 注意细节和细致揣摩:细节可能包含着作者的深意和意图,需要考生通过细致揣摩,把握文章的细微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8. 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有时候某个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和理解,考生需要善于把握上下文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9.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多做真题和模拟题,可以熟悉解题思路和模式,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以上是针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选择题考点及易错点归纳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选择题考点及易错点归纳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多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概念性”词语,对其能否准确理解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把握。
历年的高考,一般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因此,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必须依据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
“理解概念”题规范模板1.下列关于“××”概念的理解,符合(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2.从原文看,下列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于“理解概念”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其次,审准修饰语;再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准确”,还是“不合文意”。
第2步,选定区间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需说明的是,有的题干或选项只是针对一段(包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而设,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设。
第3步,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照,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是相对于文章而言的,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重要的句子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如中心句、文眼句等;②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态度的句子;③衔接上下文,既有过渡作用,又有概括作用,起到标明行文思路作用的句子;④容易产生歧义性理解的句子。
“理解句子”题规范模板1.下列理解,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下列对“××”一句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对于“理解句子”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结合语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读懂原文。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法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法对很多高中学生来说,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很有难度的。
很多学生表示,初读后往往一头雾水。
至于答题,学生则无奈地说,很多时候是靠运气去蒙。
要解决论述类文本阅读很有难度这一问题,我认为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读,二是做。
读指的是读文章,做指的是做题。
读是基础、前提,只要读懂了,做对的机率就增加了。
当然,做也是有技巧的,读懂并不能完全保障做对题,但是做对的可能性一定会大大增加。
在此先讲讲读。
我们先来看看论述类文本具有怎样的特征?我们先结合考纲来看。
考纲分析:1.近几年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Ⅱ)、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由上面的考纲可以看出,考察的内容聚焦于文章内容、思路和观点上,能力上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
针对考纲提出的要求,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论述类文本应该如何读。
要读懂论述类文本,可以运用这样三种方法,一是搭建全文框架,二是带着观点去读,三是围绕思路圈画。
首先说搭建全文框架。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文章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分整体和局部,首先从整体出发,通过整体阅读理解全文,搭建出全文的框架,其次再对局部进行条分缕析。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是每个学子所经历的重要阶段,而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论述类文本阅读可能是他们备考中的一大难题。
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对于备战高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文本理解、逻辑分析和论述思路三个方面来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文本理解文本理解是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的基础。
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文本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核心。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将关键词标记出来,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论述。
2. 理清文本的结构文本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论述和结论,有时还会包括论据和例证。
要对文本的结构有清晰的把握,了解作者的论述逻辑和重点。
3. 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至关重要。
要通过全面的文本理解来把握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以便于后续的论述和分析。
二、逻辑分析1. 分析论证的合理性在文本中,作者会通过论据和例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要对这些论据和例证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
2. 分辨因果关系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因果关系的论证。
要通过逻辑分析来分辨因果关系的真伪,看其是否真正成立。
3. 捕捉作者的逻辑思维作者在文本中的论证逻辑通常是有一定的思维模式,要通过逻辑分析来捕捉作者的思维模式,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三、论述思路1. 统一论述的观点在论述时要统一观点,确保整个文段的论述思路是一致的,没有矛盾和歧义。
2. 充分论证在论述时要充分论证,通过提供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3. 清晰逻辑论述时要保持清晰的逻辑,避免跑题和支离破碎的论述思路。
要做到观点清晰、论证有力。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主要包括文本理解、逻辑分析和论述思路三个方面。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答题技巧《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答题技巧大揭秘》嘿,各位同学!今天咱就来唠唠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答题技巧这一茬儿。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论述类文本,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片文字森林,转得晕头转向?等做到选择题的时候,更是一个头两个大,感觉每个选项都长得差不多,像那真假美猴王,实在难以分辨!别慌别慌,今儿我就给大家传授几招,让你在这片森林里也能找到正确的路。
首先,咱得有个好心态,别把这题目当成敌人,当成游戏来玩呗!就把那些选项当成一个个小关卡,咱就是闯关达人。
准备好,游戏开始啦!第一步,读文本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得像侦探一样,找到关键信息。
可别读着读着就走神了,不然就像警察抓小偷抓错人啦!把那些重要的观点、论据啥的都标记出来,这样等会儿看选项就有目标了。
然后,到了看选项的时候,咱就得火眼金睛啦!有些选项看起来好像很对,但其实是个“李鬼”。
比如那种说法太绝对的,什么“一定”“绝对”“肯定”,这可得小心了,往往就不太靠谱。
还有些选项会故意曲解文意,你得跟它较较真,看看是不是和原文对得上号。
如果碰到那种让你模棱两可的选项,咋办呢?别急,咱可以对比着原文来回看看,就像是拿着照片对比真人,总能看出点差别来。
或者你也可以利用排除法呀,把那些明显错误的先排除掉,剩下的不就好选多啦!还有一点很重要哦,不要死抠一个选项不放!有时候你越纠结越糊涂,还不如先放一放,去看看其他的选项。
说不定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呢!总之,做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就像是一场冒险,咱得胆大心细,松弛有度。
别被那些难题吓倒,相信自己的能力。
多练练,多总结,你就会发现,这些题目也没那么可怕嘛!好啦,我的独门秘籍都传授给你们啦,赶紧去试试吧,祝你们都能在这场冒险中取得胜利!加油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技巧指导
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技巧指导一、考纲要求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B分析综合C考试大纲明确提出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文本为一般论述类文章。
论述类文本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等领域。
作者针对这些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所以,在阅读这类文本时就必须要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透析——理解(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在试卷中常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或者表述为“请解释句中加点概念的含义”。
2、文章中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⑴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
⑵体现作者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
⑶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
⑷有深层含义的含蓄的词语。
“一些环境保护论者以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开发的一种叫特温戈的小型车为例,证明了只要不再追求汽车的大体积和大功率并大大降低其产品的燃料消耗,世界汽车工业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构想出一种环保型样车SmILE(“体积小、智能化、重量轻、效率高”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该组织希望这一概念能流行起来。
这种汽车主要靠高于正常压力的增压器增加汽缸的动力或使混合燃料注入汽缸。
一些专家说,这是使小型发动机充分发挥性能和提高燃料效率的好办法。
”文中画线处的“概念”一词指的是什么?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注意点:如何理解文中概念?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辨别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同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在试卷中常表述为“对文中画线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或“文中画线处如何理解”。
2、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⑴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十大妙招,让你“蒙”得正确,做得轻松!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十大妙招,让你“蒙”得正确,做得轻松!要说高考语文试卷中最难解的题目,是非论述类文本的三道选择题不可的。
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虽然只有三道题,9分分值,但是这三道题有阅读时间的限制,还要对位、比较,因此,考生费时费力却一题都做不对,所以,有考生自嘲: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基本靠‘蒙’。
更有甚者,在比较选项的过程中,考生常常陷入无穷的纠结之中,只有极少部分考生,依靠大量的强化训练,熟能生巧地摸索出一套解题策略,即便如此,一不留神还会出错。
从考题来说,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即“对位、比较和确认”三步走。
这是一般老师常用的教给学生的解题技巧,可是,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那些近乎文字游戏一般的选项,常常使得考生晕头转向,正确率根本无法保证。
根据多年高三教学,写作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命中率较高的做题技巧,让你不用读文章也照常选择正确。
现在需要告诉你的,有些选项,只要看到一些词语,根本不用理解,就可以排除,因为那一定是正确的或者一定是错误的,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做题的时间。
请细看——一、寻找表达不绝对化的词语:当选项里有这些字眼的时候,选项是正确的:大多数、至少、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上等等。
理由是:这类选项是考题中出现最多的。
这些词语,在表达上注重客观性和科学性,避免表达绝对化,或者以偏概全,说明选项的设置是严谨的,这些都基本可以迅速判断它是正确的。
做这样的选项,首先就要把选项中一些绝对化、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的词语找到,在原文里进行验证,即可尽快排除或确定。
例题1:(2016年全国卷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题技巧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题技巧选择题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掌握一些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选择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技巧。
首先,对于阅读理解题,我们要做到抓住重点。
在阅读理解中,通过快速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阅读时间。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标注关键信息,包括人物、事物、时间、地点等,尤其是那些与问题有关的部分。
通过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可以在选题时更准确地定位答案。
其次,分析选项也是解答选择题的一种重要技巧。
在遇到较长的选项时,可以将其进行简化,减少选项的复杂性,然后再与原文进行对比。
同时,要注意排除干扰项,有时候正确答案会隐藏在干扰项之中。
通过仔细分析选项,可以更好地判断出正确答案。
此外,背景知识的运用也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一些关于文化、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通过对背景知识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理解作者的观点,从而准确选择答案。
另外,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
在阅读文本时,要仔细理解每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通过把握句子间的逻辑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进而准确选择答案。
总结起来,解答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抓住文章的重点,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其次,分析选项,简化复杂的选项,排除干扰项;然后,充分运用背景知识,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作者的观点;最后,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在语文考试中更好地解答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题。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系列之论述类文本(论证题)必备知识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系列之论述类文本(论证题)必备知识
一、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即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主张;论据即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论证即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及方法。
二、论证方式
并列式。
即文章主体部分的各个层次,呈现的是平行并列关系。
对比式。
即文章主体部分的各个层次,在内容上呈现对比关系。
递进式。
即文章主体部分的各个层次,在内容上形成递进关系——后者较前者,或者范围更大,或者程度更深,或者情况更甚。
三段式。
即文章主体部分的各个层次,在内容上呈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分结构,即为三段式论证方式。
三、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
四、立论与驳论立论是从正面阐发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驳论是批驳错误的观点和主张。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点“突破”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点“突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而解答每一题时,思路技巧又不一致,因此需要逐一突破。
突破一突破局部区域选项——注重细节五比较解答高考论述类文本题目需要用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代入原文或原文的相关区域进行比对,但是一般论述类文本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有些看似接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却在表意上与原句大相径庭。
这类题目往往题干要求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的,2017年开始往往是在“第1题”的位置出现,这类题目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转述、概括、解说、重组、变形等来命制题目选项,在命题过程中往往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篡改或者进行一定的扩大、删减等,这类选项在原文的区域也往往是涉及局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重细节五比较”。
注重细节五比较,就是把四个选项代入原文的相关的局部区域,在词语、概念之间等细节之处进行比对,研究选项信息的转换是不是与原文“等值”。
这种“等值”当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等值”,而是内容逻辑上的等值。
在具体比对时,思维趋向是命题者往往设置“干扰项”,这是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
高考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有意把另外三个选项设置成“干扰项”,这些“干扰项”往往呈现为以下错误类型:[类型解读]命题者设计这类选项时,故意增删、变换、改动文中表示范围大小或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常常以整体代部分 (或相反)、以一般代个别 (或相反)、以普遍代特殊等。
命题者设计这类选项时,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就是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已经发生的事实”,或者把“可能发生”转述为“一定发生”,也可能反之。
[细节比较][选项信息][原文信息]勾画选项与原文中一些表时间、结果等的关键词;然后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完成、成功”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大题型做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大题型做题技巧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是近几年考查相对稳定的文体。
全国乙卷,考查的是摘编自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的议论文,字数在1100字左右;全国甲卷,考查的是摘编自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的有关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的议论文,字数同样在1100字左右。
综合近几年论述类文本考查内容来看,论述类文本内容很广泛,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美学、建筑等领域,作者往往针对这些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3道题目,9分。
2019、2020、2021年全国卷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虽然在题型、分值上没有变化,但命题角度让人耳日一新。
3个小题一改前些年区分度不明显、考点交叉设置的弊端,在命题思路上非常有层次性,考查内容各有侧重性。
第1题内容理解题,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只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
第2题论证分析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的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等。
第3题观点推断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特点是对文本内容要点进行逻辑推断。
整体要求考生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强烈的文本意识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突破三大热点题型(一)内容理解题——“三比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第一题题干要求通常是“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内容等作正确或错误的解读。
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的加工转换,题目要求考生对这种加工转换的正误作出判断。
比对词语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看是否偷换概念;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等,看是否扩大或缩小范围;比对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已经”“将来”等,看是否混淆或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是否绝对等;比对表肯否的词,如“没有”“无非”“不得不”等,看是否混淆是非,无中生有比对关系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键词)。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1【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 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 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 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不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误的常用手段 2、熟悉在选择题中设置干扰项的常见类型
学习方法
练-析-练
一、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论述类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设误方法 2、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 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例2【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 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 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设误方法 4、因果混乱
一⑴般到有了两清种代情,况“:茶一马是互因市果”颠作倒为,一就种是重把要“制因” 错度断逐为渐“从果”地,平“线果上”消错失,断取为而“代因之”的,是颠倒“了边两茶 者贸的易关”系制;度二。是藏强族加对茶因叶果的,需就求是有把增没无有减因,果对关其系 他产品如丝绸的、说布成料、是铁因器果等关的系需。求也开始增加 ;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 皮革、 ,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 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 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 贸易更加繁荣。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选项技巧3
论述文本阅读 结 束
学案(一) 文章阅读上——快人一步
——高考考查点决定了读文的关注点
一、考纲呈现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 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 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找准了文中信息就找到了破题点
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查 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 识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 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因此,我们只要读 懂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答题。为此,要养成良 好的阅读习惯:勾画——标注——思考。勾画就是在阅读过程 中勾画出能彰显文本内容的论点和论据,因为部分选项就是从 论点与论据的角度命题的。(2017年《考试大纲》增加了“分析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条目)标注就是标注文本中的关键词 语,这些关键词语往往就是高考命题点。思考就是思考文中概 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句间关系也是高 考的命题点),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阅读习惯不是分 开的,而是三位一体的,是边读边勾画,边标边思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述文本阅读 结 束
(3)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中,先从反面以普列汉诺夫为 例,说明“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接着又从正面以诸 葛亮和徐庶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为例,通过对 比,证明会意的重要性。
二轮难点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1)增加了试题难度,增强了选拔功能; (2)重视了论述类文体的文体特证; (3)突出了阅读中思维能力的考查。
考纲在线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 学术论文、 时评、 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 类文本, 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分析文本的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有一种命题技巧叫“无中生有”:
【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 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 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 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解析:“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 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 此。 解析:问题在于:美学上的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是否“全在于此”? 应该看到,“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种 “抗争与拼搏”会振奋人心,激发观众和读者奋发向上、顽强战斗的精神 和意志,并进而追求“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原文在论述过程 中,对于这一点是十分强调的。由此可见,悲剧除了能令人“悲伤、畏 惧、怜悯”以外,还能引起人们的激情,并且这同样能使人获得快感,同 样是一种美的享受。因此B项对于“以悲为美”的概括是有严重缺陷的, 遗漏了信息,概括得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
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拿高分的方法
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拿高分的方法高校幻想的实现从高考开头,十二年的拼搏收获从考场开头,对你的考验和磨练从考试开头,我的祝愿从现在开头,祝你高考成果优异,高校幻想早日圆。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拿高分的(方法),盼望大家喜爱!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
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
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扫瞄(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精确吸纳推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解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有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仔细、认真地比较、对比,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实行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转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便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全都。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202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全都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渐渐进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论述类文本解题的八个突破点
论述类文本解题的八个突破点论述类试题解题的八个突破点1.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
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
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能否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T1—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原文:①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
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②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分析:选项中的时间界定与原文表述是一致的,不存在出入;“最能彰显”与原文表述出入较大,属于“无中生有”,因此,该选项错误。
2.曲解文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误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
原文: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板快攻点三重比对,筛选整合精准分析诊断论述类文本考查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做好这类选择题需要把选项和原文进行细致比对。
经过一轮的复习,我们基本掌握了解答论述类文本时需要比对的内容,但在准确掌握词语含义、句间关系、论述方法等方面还存在欠缺。
在二轮复习中需要加强对词语、句间关系、论述方法等方面的比对训练,以熟练掌握比对技巧。
请找出下列句子和原文信息不相同之处。
选项1.(2018·全国卷Ⅲ,1-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原文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对结果原文说“片面地强调空间的……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会”字说明这是一种可能,是或然。
但选项说成“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属必然。
这里犯了混淆时态的错误。
续表选项2.(2018·全国卷Ⅲ,1-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原文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
原文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
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比对结果原文是说“是否意味着”,是一种猜测,只是表现对二者未来关系的担忧。
而选项中说“最终会形成”,显然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我存在的问题:高效突破提升技法比对词语,明确文意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看是否偷换概念;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等,看是否扩大或缩小范围;比对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未来”等,看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是否绝对等。
比对关系,辨明逻辑逐项审查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重点是因果关系;比对每一分句的意思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是因果关系,看是否存在强加因果、因果倒置等问题。
比对论证,是否合理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论是否成立: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2019·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抽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进程,它决定了任何一门科学或学科绝不会孤立地存在并独自实现自己的发展。
不论是何种科学或学科,都将与其他科学或学科建立某种互为依赖或相互借鉴的关系,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其他科学或学科中汲取生命力。
传记文学自然不是一个例外。
传记文学发展至现代,传记的使命不再仅是提供作为事件的人物活动的轮廓,而是要从各种素材中寻出传记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并发现其独特的人格形态。
传记文学这一本质变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便是传记家们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来接受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更是为传记文学家们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与得心应手的武器。
当然,我们也不愿意否认,正如任何良药都可能有其副作用一样,心理学及精神分析方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也给这一写作样式带来了它在现代里的新的困惑甚至弊端。
精神病学者或精神分析学者探讨病态,是为着能消除它并给理智以发展的机会;而对于那些别有所图的人们和一些不够严肃的传记者们来说,精神分析法已成为一种寻求病态的蛊惑和用以进行性格分析的主要依据。
他们热衷于追踪捕捉各种所谓富于刺激的病态,仅凭读过几本弗洛伊德的释梦书或荣格、克拉夫特·埃宾等人的几部著作,便在传记作品中对稍有偏离一般社会规范的传主轻下结论。
在论及传记文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关系时,我们还把视线投向伦理学和新闻学。
前者虽然未能为传记文学提供直接的手段,但传记写作所必须担负的对于现实人生及人们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指导评判的责任,却使任何一位传记文学家都必将面对由它而提出的问题,并无法回避从它的某个立场而做出的选择。
至于后者,则因其与传记写作从基本原则到操作程序各方面的诸多相似,而成为在现代与传记文学建立起最密切关系的学科之一。
在20世纪最初的两个十年里,尤其是经历过那次对我们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多数人们看待人生与人类的角度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试图按照本来的或可能的面貌,而不是满足于以以往既成的模式去认识人类与世界。
接受权威已不再成为时髦,人们强烈地渴望着亲自的体验与探究。
而另一个方面,虽然世界已经更为广阔,但人类迈入的机器时代却又使人们较之以往更显渺小。
环境将大部分人牢牢地限制住,他们既无时间亦无财力外出漫游,与各色人等自由交往;同时各种新闻媒介则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了解过去的伟大人物的愿望,而传记文学则使人们的这一愿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补偿。
很难说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会比我们今天更能了解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因为我们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已至少可以读到数十部关于他的长篇传记。
现代人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那种要求自省与自助以及从伟人们身上发现自身的影像并如是行动的愿望亦促使他们对传记文学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传记文学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不仅在观念上,同时亦在表现上寻求其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
(摘编自李祥年《传记文学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传记文学的使命由提供人物活动的轮廓转为从各种素材中寻出传记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并发现其独特的人格形态。
B.传记家们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来接受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成为现代传记文学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C.精神分析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一些不够严肃的传记者热衷于追踪捕捉各种所谓富于刺激的病态。
D.由于传记写作所必须担负的对于现实人生及人们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指导评判的责任,传记文学家都必将面对伦理学提出的问题。
根据文本信息,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选项原文比对内容A 传记的使命不再仅是提供作为事件的人物活动的轮廓,而是要从各种素材中寻出传记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并发现其独特的人格形态。
比对论证,是否合理。
A项,阅读原文可知,“不再仅是”“而是要”表明现代传记文学的使命是两者兼具,而非从前者转为后者。
B 传记文学这一本质变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便是传记家们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来接受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
比对词语,明确文意。
B项,“传记家们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来接受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并非“现代传记文学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而是“传记文学这一本质变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续表选项原文比对内容C 正如任何良药都可能有其副作用一样,心理学及精神分析方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也给这一写作样式带来了它在现代里的新的困惑甚至弊端。
精神病学者或精神分析学者探讨病态,是为着能消除比对关系,辨明逻辑。
C项,逐项审查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
通过比对不难发现,“精神分析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A.文章以人类文明史的发展特点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传记文学将与其他学科或科学建立融合共生关系的命题。
B.文章中以“任何良药都可能有其副作用”论述心理学及精神分析方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给这一写作样式带来的新的困惑甚至弊端。
C.文章第五段从人们强烈地渴望着亲自的体验与探究和现实客观条件的束缚之间的矛盾,阐释人们对传记文学投入更大热情的原因。
D.对于传记文学的发展进程,文章首先交代了背景,接着分点论述,最后总结,让读者了解到传记文学在观念上、表现上寻求更大发展的各种契机。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项,“传记文学将……建立融合共生关系”错。
由原文第一段可知,传记文学与其他科学或学科建立的关系是“互为依赖或相互借鉴”,不能表述为“融合共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在传记文学写作中的运用,为传记文学家们完成传记文学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了契机与得心应手的武器。
B.在现代,新闻学是与传记文学建立起最密切关系的学科之一,因其与传记写作从基本原则到操作程序各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C.大多数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们并不满足于以以往既成的模式去认识人类与世界,接受权威已不再成为时髦。
D.传记文学某种程度上补偿了人们了解过去伟大人物的愿望,我们读了很多关于拿破仑的长篇传记,所以我们今天比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更能了解这位伟大的军事家。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所以我们今天……更能了解这位伟大的军事家”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五段“很难说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会比我们今天更能了解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意思是我们今天对拿破仑的了解并不比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少,但不能绝对地说超过。
配套作业一、(2019·六安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
比如构成我们国名的两个汉字,“中”和“国”,均出于神话想象,华夏先民把大地想象成四方形,四边之外有海环绕(所谓“四海五洲”),而自认为是大地上的中央之国(九州或神州)。
这是典型的神话宇宙观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遗产,是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②我们可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神话系统。
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即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是小传统;而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即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可以称为大传统,比如考古学上随处可见的崇拜玉、巨石、金属(青铜、黄金等)的文化等。
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③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
这是一种非文字符号体系,比如,在金属冶炼技术所支持的青铜时代到来以前,中国本土呈现的最有力的特有符号是玉礼器系统。
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几乎覆盖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
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能够持久不断地支持这样一种极长时间的、广大距离空间的文化传播运行呢?“神话观念决定论”的提出,为此找到了理论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