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
地理教学材料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
地理教学材料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在当今时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气候变化到生物多样性丧失,从污染到资源短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生存与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
一、全球性当代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国家,而是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无论是北极的冰川融化,还是非洲的干旱加剧,都与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息息相关。
大气环流使得污染物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比如,亚洲产生的雾霾可能会随着气流飘到北美洲。
海洋污染也是全球性的,塑料垃圾在各大洋中漂浮,甚至在最偏远的海域也能发现其踪迹。
此外,森林砍伐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仅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也对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负面效应。
许多物种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灭绝的危险,这将破坏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二、综合性环境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以水资源问题为例,它不仅涉及到水资源的短缺,还与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密切相关。
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同时也会影响河流的流量和生态基流。
水污染会使可用的水资源减少,同时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系统。
再比如,能源问题不仅与能源的供应和需求有关,还与温室气体排放、空气质量、生态破坏等方面相互交织。
传统的化石能源开采和使用会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气候变化,同时也可能造成土地破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三、累积性许多环境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逐渐积累到了今天的程度。
例如,土壤污染往往是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造成的。
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渐累积,经过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明显的危害,如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降低等。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问题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远古时代:基本上不存在环境问题b农业文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c工业文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当代文明:环境文明全球化、多样化、复杂化。
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a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严重。
b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强烈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损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控制臭氧层破坏的方法是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
d酸雨: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2和氮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包括1.形成酸湖,鱼虾难存2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3危害动植物4腐蚀建筑材料5影响人类健康。
e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f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g固体废弃物堆弃4.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a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
b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第二章1.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
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的。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我们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环境,而这些改变也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
1. 原始社会时期的环境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比较简单。
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靠捕猎、采集、种植等方式维持生活。
他们的生活是基于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并且与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这个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小,更多的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
2. 农业社会时期的环境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开始在一定区域内固定居住并开垦土地耕种。
这种生产方式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改变从单向的获取资源转变为对环境的改造。
人们开始变着自然环境,修建堤坝、引水渠道等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这个时期,人类生存环境的改造进一步加强。
3. 工业社会时期的环境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工业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进一步改造生存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
人们开始大量勘探和开采地下资源(如矿物、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活动不仅改变了地质结构,还严重污染了地球的大气和水域。
4. 环保社会时期的环境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对环境的意识开始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等,以实现环保发展的目标。
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不仅会给我们自身的健康带来无法挽回的危害,还会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
5. 未来发展未来,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改造环境和开发资源的过程中,也必须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人们要通过提高环保水平、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和谐与共生。
可以预见,随着环保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提升,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影响也将越来越小,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绿色、清洁、可持续的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
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 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局部利益与整 体利益的矛盾
个人行为和大 众利益的矛盾
成 环境问题
1 因 Environmental problems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 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 有限,并且分布不均。
人口的增加 生产规模的扩大 个人需求的增长
富裕
小康
温饱
有些环境问题不止 影响某一国家或地 区,而且影响到其 他国家甚至全球
环境问题 特 点 Environmental problems
过程的 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 进步,人类具有了 大规模干预环境的 能力,使环境中经 长期演化形成的物 理、化学、生物过 程发生改变,而其 中有些过程是不可 逆的
环境问题 特 点 Environmental problems
规模的 全球性
环境问题 成 因 Environmental problems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环境问题的 主要特点
危害的不 可预见性
01
02
过程的不 可逆性
03
规模的 全球性
环境问题 特 点 Environmental problems
危害的 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 模极大、时间很长 的过程。环境污染 对人体的危害,一 般是经过一段较长 的潜伏期后才表现 出来。
贫困
环境问题 成 因 Environmental problems
过度放牧
短期经济利益 与长远环境效
益的矛盾
不少地区在短期 经济利益的驱使 下,置资源破坏 与环境污染于不 顾,造成严重的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成 因 Environmental problems
历史学家如何解释不同时期的环境保护意识
历史学家如何解释不同时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中,环境保护意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各个时期的文献、文化遗产、社会制度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试图解释这种意识的变迁。
在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程度极高,他们以狩猎采集为生,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相对简单而直接的关系。
这个时期的人类,对于环境更多的是顺应和敬畏。
他们深知自然的力量强大,风雨雷电、季节更替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存。
由于生存技能和工具的有限,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渺小而脆弱,因此他们对自然的破坏能力也相对较弱。
然而,这种顺应和敬畏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多的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开始定居并逐渐掌握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在农业社会,人们学会了耕种土地、养殖家畜,这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开垦。
但在这个时期,人们也并非完全没有环境保护的观念。
例如,在中国古代,就有“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等思想,强调按照自然的规律进行生产活动,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质的变化。
大规模的工厂生产、煤炭的广泛使用以及机械动力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同时,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个时期的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工厂主们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破坏。
城市中黑烟滚滚,河流变得污浊不堪,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直到 20 世纪中叶,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例如,伦敦的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等,这些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让人们开始反思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于是,环境保护运动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呼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污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
历史学家如何评价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
历史学家如何评价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态环境一直是与人类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因素。
历史学家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对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评价,为我们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远古时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相对简单而直接。
那时,人类的生存主要依赖于采集和狩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即便如此,人类也已经开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所认知。
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时期的人类虽然没有刻意去保护生态环境,但他们在与自然的互动中逐渐学会了适应和尊重自然的规律。
比如,他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食物的来源,不会过度捕杀某一种动物,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定居下来,人口逐渐增多。
但与此同时,农业活动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历史学家指出,为了开垦农田,人们砍伐森林、排干沼泽,导致了一些地区的生态失衡。
不过,在这个时期,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仍然在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而且,一些古老的文明也已经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例如,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泛滥期间,会合理利用洪水带来的肥沃土壤进行耕种,并注意保护河岸的植被。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疯狂开采,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历史学家们对此深感忧虑,他们认为这个时期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了空气、水源和土地,森林被大量砍伐,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在这个时期,人类追求经济发展的欲望远远超过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 20 世纪后半叶,环境保护运动开始兴起。
历史学家们对这一时期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这是人类开始反思并努力改善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阶段。
比较当代环境问题与早期环境问题的区别
比较当代环境问题与早期环境问题的区别环境问题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由于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按照引发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自然因素诱发的环境问题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社会不断进步,造成了不同阶段不同的环境问题。
下面就从影响范围、一、早期的环境问题(自人类出现——产业革命为止)早期人类以采集为生的游牧生活逐步过渡到以刀耕火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
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大分工,而人类从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过渡到自觉利用土地、生物、陆地水体和海洋等自然资源。
人类稳定的族群生活使得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生产资料也随之大幅增加。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于是为了农业的需要,大面积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来扩大耕种面积,开发各类土地,增加粮食收成,加上刀耕火种等落后生产方式,后果是导致大量已开垦的土地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在早期环境问题的类型上说主要是生态破坏,污染很少;环境问题发生及影响的范围是局部的,且分布较为分散,其影响程度相对来说不突出。
二、当代环境问题(二战后)因为工业化的兴起,城市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人类文明又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之外,还有诸多对环境的破坏。
这一阶段,因为生产力与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生态破坏的程度远远高于早期的环境问题,社会的高度工业化与城市化使得人类在对能源、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程度远远大于人类早期的活动,而在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时候产生的大量的废弃物与有害物质进入到生态环境中并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产生难以估计的伤害。
同时污染问题已经加速发展,特别是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急剧蔓延,终于形成了大面积乃至全球性公害。
西方国家首先步入工业化进程,最早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繁荣,也最早品尝到工业化带来的苦果。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及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及特点【考点精讲】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 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
2. 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近三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 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 人为原因(更重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人类发展而出现的,究其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方式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进入20世纪以来,人口的增长速度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典例精析】例题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思路导航: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
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答案:(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荒漠化)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
地理教学材料-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
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当代环境问题,与过去任何时期的环境问题相比,由于受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了新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六大表现:一、全球化。
过去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影响的范围。
对象还是产生的后果,都具有局部性、区域性特点。
而当代环境问题则表现了明显的全球性,这是因为:1.一些环境污染具有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性。
如一些国际河流,上游国家造成的污染,可能危及下游国家;一些国家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可能会降到别国等。
2.当代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其影响的范围是全球性的,它们产生的后果也是全球性的。
3.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间尺度已远非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可比,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全球的共同努力。
二、综合化。
20世纪中期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曾引起世界的震惊,但它们实际上都是由污染引起的损害人们健康的问题。
而当代环境问题已远远超出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
如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沙财大、土壤侵蚀、物种减少、水源危机,气候异常、城市化问题等,已刚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环境问题的综合化,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整治的措施,才能减轻或控制其影响,预防其发生。
三、社会化。
由于当代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当代环境问题已绝不是限于少数人、少数部门关心的问题,而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虽然当代环境问题仍在向恶性方向发展,但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部门、各学科关注的焦点。
四、高科技化。
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由高新技术引发的环境问题日渐增多。
如核事故引发的环境问题、电磁波引发的环境问题、超音速飞机引发的臭氧层破坏、航天飞行引发太空污染等。
这些环境问题技术含量高,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后果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特点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区域性国际组织包括欧洲共同体、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如国际自然
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及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等。他们在全
球环境保护中也作出了巨大努力。下面简要介绍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自然保护基金会的
情况。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UNEP)
行环境监测,把各个国家和各国际组织的地面监测站、 船只、飞机和人造卫星收集到的环境数据加以分析和
标准化。其监测范围包括自然资源(森林与动物界)、
气候、卫生条件、大气及水质、食品污染、海洋污染 和远距离大气传输污染物等。
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是UNEP在1976年决 定成立的一个科学情报机构,是全球有毒化学品管理 的重要资料数据库。最近几十年,化学品的使用量有 了很大的增加。由于人们缺乏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危 害的认识,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许多 严重事件,是一个新的世界环境问题,需要在全球层 次上对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
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环境问题是因其对发展与环 境关系处理不当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发展中 国家也必须认真对待环境与发展问题。但发展中国 家对改善全球环境的责任,是与发达国家有区别的, 在加速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的同时努力注意保护本 国资源和环境,积极参加全球环境合作,便是发展 中国家对改善全球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1992 年环发大会通过的对于全球环境问题共同的但有区 别的责任的表述是恰当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都应遵循这一原则,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
环境规划理事会的全部工作应当是促进环境领 域的国际合作,并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为此目的而实 行的政策的建议。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经常评估世 界上的环境状况,以便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恰当 地审视环境领域所出现的问题。同时,理事会每年
环境保护运动的演变及其特点
环境保护运动的演变及其特点环境保护运动的演变及其特点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
本文将从17世纪开始,系统地分析环境保护运动的演变及其特点。
17世纪到19世纪初,环境保护运动处于起步阶段。
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关注农业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食品安全和水域污染等问题。
例如,欧洲农业革命的发展使农民们开始关注土壤保育和农作物的多样性,以提高农业生产力。
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导致了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人们开始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善措施。
20世纪初,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将其与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紧密联系。
例如,美国《清洁空气法》于1906年颁布,成为全球首个环境法案,标志着环境保护运动的正式开端。
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出台或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从而推动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环境问题开始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人们通过书籍、出版物、广播和电视等媒介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0世纪后半叶,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是全球性和多样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便利,环境问题的跨国性质逐渐凸显。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成为环境保护运动中的重要议题,各国纷纷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共同制定减排行动计划。
此外,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组织和个人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而是涉及到了更广泛的范围,包括环境教育、保护野生动植物、消除污染等。
同时,环保活动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特点,包括示威游行、公众参与、法律诉讼等方式。
此外,环境保护运动还融入到了艺术、媒体和科技中,通过影视作品、音乐、绘画等形式传递环保信息,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
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特征。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为:
1.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在相当长约一段时间里继续恶化;
2.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在环境问题中的分量加重。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问题成为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普通居民对环境问题也负有越来越大的责任;
4.城市环境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局部有所缓解。
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的一些污染指标上升幅度变小,一些指标(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指标)已开始下降;
5.农村环境问题失控,呈日益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乡镇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转移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6.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7.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颐的客观状况缺乏清醒的认识,公共环境意识水平低下,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8.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叉、重叠,解决的难度日益加大,经济发展问题、贫困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社会失范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人口问题,都加剧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
这些特征的存在与当代中国社会特定的转型过程密切相关。
全球环境变化的特征与表现
全球环境变化的特征与表现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
影响,其特征和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环境变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地球的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等一系列气候变化问题。
2. 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包
括栖息地破坏、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退化等。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将对
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产生重大影响。
3. 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农业扩张和森林砍伐等土地利用变化
导致了土地退化、土壤侵蚀、生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
4.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
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水污染也对人类
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5. 大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燃煤等人类活动导致大
气污染问题,如酸雨、臭氧空洞、颗粒物污染等,对人类健康和环境
产生了负面影响。
6.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主要源于陆源污染、海洋倾倒、石油泄漏等,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7. 化学品污染: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和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威胁,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
全球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表现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国际社会需要采取综合、协调的措施,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家园。
比较当代环境问题与早期环境问题的区别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比较当代环境问题与早期环境问题的区别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
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
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但是当代环境问题和早期环境问题又有一定的区别。
一、从影响范围看:从人类出现到产业革命这一段时期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属于早期环境问题阶段,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仅在一些人口集中的城市发生,影响范围小。
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这一时期也属于早起环境问题阶段,该时期环境问题突出,“环境公害”事故频发,爆发了“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概括起来,早期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小,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国家,以小范围、局部性环境污染为主。
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有气候变暖、臭氧耗竭、酸雨、水资源枯竭和污染、海洋污染为主的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还有土壤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频发等等,影响范围大,具有全球性。
二、从危害后果看:早期环境问题主要影响人体健康,经济损害不突出。
当代环境问题不仅明显损害人体健康,而且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从污染类型及解决措施看:早期环境问题尚不复杂,较易控制。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就可以解决。
当代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分布广,来源复杂。
需众多的国家,甚至全球的努力才能解决,需要新型的治理技术。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地球上环境问题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
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时候,由于生产力极其落后,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只能是非常被动地适应,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微弱;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当低,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几乎等于零。
那时所谓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乱采乱捕、滥用资源,缺乏生活资料而引起的饥荒。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距今大约七、八千年前,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几千年来,农业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
人口和经济增长仍十分缓慢,但是,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造成了水土的严重流失,水旱灾害频繁。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增加,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公元1750年出现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里程碑,特别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灿烂的文明,使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人类的足迹已遍及地球表面,上至太空,下至海洋深处。
与此同时,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扩大,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自然环境被严重污染,甚七十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切实措施,遏止环境的继续恶化,使环境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环境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这种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导致地球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应吸取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考虑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同步”。
地理教学材料-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
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当代环境问题,与过去任何时期的环境问题相比,由于受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了新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六大表现:一、全球化。
过去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影响的范围。
对象还是产生的后果,都具有局部性、区域性特点。
而当代环境问题则表现了明显的全球性,这是因为:1.一些环境污染具有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性。
如一些国际河流,上游国家造成的污染,可能危及下游国家;一些国家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可能会降到别国等。
2.当代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其影响的范围是全球性的,它们产生的后果也是全球性的。
3.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间尺度已远非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可比,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全球的共同努力。
二、综合化。
20世纪中期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曾引起世界的震惊,但它们实际上都是由污染引起的损害人们健康的问题。
而当代环境问题已远远超出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
如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沙财大、土壤侵蚀、物种减少、水源危机,气候异常、城市化问题等,已刚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环境问题的综合化,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整治的措施,才能减轻或控制其影响,预防其发生。
三、社会化。
由于当代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当代环境问题已绝不是限于少数人、少数部门关心的问题,而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虽然当代环境问题仍在向恶性方向发展,但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部门、各学科关注的焦点。
四、高科技化。
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由高新技术引发的环境问题日渐增多。
如核事故引发的环境问题、电磁波引发的环境问题、超音速飞机引发的臭氧层破坏、航天飞行引发太空污染等。
这些环境问题技术含量高,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后果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环境问题
讨论:我们身边最严重的
环境问题是什么?是由哪 些原因引起的?
22.环境问题
当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 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时, 就成为威胁人类的环境问题。
原始社 会阶段
农业文 明阶段
工业文 明阶段
现代文 明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 (1)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通过集体狩猎的方式维持生 存,过着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的生活,那时候,人们使用 的工具主要是用原始的天然材料制作的石器,基本没有污 染。 (2)农业文明阶段:人们使用青铜器、铁器,从事个体 化农业生产,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但是开荒种地破坏植被 也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工业文明阶段: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工业化 工厂生产的时代,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但是 工业生产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烟尘污染空气,废水污 染河流…… (4)现代文明阶段:随着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人类 步入了电气化生产的新时代。电子产品的出现,电器和电 脑的使用使人的生活现代化。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污染 现象同时出现,严重威胁着人产方 式
生产 规模
工具 使用
环境污 染状况
古人类 少 阶段
集体狩猎 很小 石器骨器
无
较少 严重
农业文 较少 手工农业 较小 铁器铜器 明阶段
工业文 较多 工厂生产 较大 明阶段 蒸汽机
现代文 很多 电气化生产 很大 电器电脑 很严重 明阶段 变化 越来 越来越 越来 越来越 越来越 情况 越多 先进 大 先进 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与人类文明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1、答:从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利弊角度来考察和研究环境,有以下特点:(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是部分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结构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决定。
(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是变化的,具有变动性;环境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稳定性。
二者是共生的,相辅相成的。
(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环境状态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
2、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产物,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又是自然生态的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是由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生存方式所创造的文明决定的。
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类型。
生态演变是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的主轴越靠近当代,导致的生态恶化的人为破坏越明显。
二、分析中西方古代环境保护思想1西方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1)古希腊是在肥沃土地上发展农业,创建文明体系。
大量植被破坏和过度放牧导致生态恶化。
公元前590年左右,梭伦提倡在坡地栽种橄榄、葡萄。
古雅典,种葡萄就发奖金。
(2)罗马共和国后期公元前60年左右,哲学家/诗人卢克莱修意识到意大利的土壤侵蚀及地力耗竭的严重性。
历史学家李维曾探讨过军队的口粮和给养来自何方,但没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中找到原因。
3)西欧西欧文明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西欧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未威胁到西欧文明的延续。
原因:西欧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十分有利于土壤的保持,西欧人长期努力,实施各种使用措施,加固他们的自然基础。
农业分布一直在较好的土地上,林地未被砍伐。
14~15世纪轮作制。
西欧城市环境有污染2.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1)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周代:反对过度利用或肆意破坏生物资源。
•先秦:自觉、比较清楚的对生物资源进行保护。
•春秋战国:具有明确的和具体的规定。
管仲在齐国:政府把山林川泽管理起来。
管仲:实行了保护生物资源的政策。
韩非子:提出了初步的计划生育思想。
西汉:刘安《淮南子》对先秦的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系统总结。
唐代:山林川泽、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列入政府管理,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
宋代: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保护禁令,执法严明。
明代:管制范围更宽。
清代: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在古代,在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对生活环境进行管理,以防止人口集中造成的局部环境污染。
三、工业革命后的环境问题具有什么特点•工业革命完成初期,环境污染事件主要发生在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四、为什么环境问题在工业革命后尤为突出?•首先,工业社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尤其是化石燃料的基础上。
•其次,工业产品的原料构成主要是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
•第三,环境污染还与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消费方式有直接关系。
•第四,环境污染的产生与发展还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直接相关。
五、分析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过程。
1.稀释排放阶段工业革命到20世纪40年代,浓度达标排放,超过环境容量,造成污染。
2.末端治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助于消除污染和破坏,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3.循环回收利用20世纪70年代成本较高,技术有难度。
4. 清洁生产20世纪80年代起,提出无废或少废工艺,废物最小量化等口号。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5.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绿色运动。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六环境保护发展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了解其主要内容。
1.斯德哥尔摩会议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召开,113个国家,国际机构等11300多人参加。
成果:6.5世界环境日。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2.里约热内卢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
成果:《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环发国家合作的指导原则七、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始社会:人敬畏自然,适应自然。
农业社会:人开发利用自然,但能力有限,生产产品满足需要。
造成局部生态破坏,部分古文明衰退。
工业社会:大量开发自然,努力主宰自然,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统一。
八.简述生态文明的内涵。
(1)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2)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
(3)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九、什么是生态文明?中华传统文明与生态文明有什么关系?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十、简述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
1、尊重自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3、保护生态环境是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4、生态文明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生态文明具有什么特点?1.生态文明具有整体性2.生态文明体系具有有机联系3.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层次性4.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动态发展十二、简述生态文明的原则?1.生态公平的原则:代际公平、公平发展2.生态效率原则:环境管理与伦理道德3.互动和谐原则:人与自然都是可持续发展十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1、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认知科学规律3、要完善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4、依靠科技创新5、实施绿色生产和生态产业6、改变生产生活方式7、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环境意识8、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生态文化十四、中国的资源环境存在什么问题?1.资源总量不足,保障程度不高2.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3.资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国际资源市场形成冲击十五、简述循环经济的特点和原则。
特点:1、一是新的系统观。
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2、二是新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价值3三是新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4、四是新的经济观。
考虑资本、劳动力、资源的关系。
5、五是新的生产观绿色生产是循环经济的生产理念6、六是新的消费观绿色消费——适度、节约、健康、安全、无污染消费。
原则: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3R”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学术界提出“4R”、“5R”、“6R”原则:再组织、再思考、再制造、再修复等等,但不能取代3R原则的基本性和普遍性。
十六、简述循环经济的本质。
1、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2.循环经济本质上也是一种生态经济尊重生态规律3.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革命十七、如何实施循环经济?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构建循环经济型企业3.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4.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5.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十八、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点有哪些?1、循环经济发展的主线是生态工业链2、循环经济发展的区域载体是生态工业园3、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物质资源减量化4、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5、实现经济转型,制度环境与政策条件十分重要十九、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1、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2、产业生态系统:(1)非生物环境——原材料及自然资源条件(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废物回收公司、资源再生公司等。
3、功能:1、能量流动2、物质循环3、信息传递二十、简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互生规律2、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二十一、什么是工业生态学?简述工业生态学的特点?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简称IE)又称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特点:1、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2、强调系统思想的重要性3、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4、强调工业生产的生态化二十二、什么是工业共生?工业共生体系具有哪些特征?工业共生指一种工业组织形式,从某一生产过程的废物可以用作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从而最高效地利用资源和最大减少工业废物。
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
特征1、循环性2、多样性3、整体性4、增效性二十一、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二十四、工业生产中污染物的来源有什么特征?1、杂质形成废弃物2、过程的效率及废物的形成或物料的流失二十五、末端治理有何弊端?1、末端治理不利于资源和能源的节约2、末端治理设施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3、污染治理的环境风险4、末端治理导致科技惰性5、产生恶性经济效益6、片面和误导7、部分分割26、什么是清洁生产?简述清洁生产的优势。
1、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2、优势(1)在资源能源的的充分利用和消减污染物的产生量方面(2)在废弃物处理效果方面(3)在实施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方面(4)在保护企业员工健康的方面。
27、简述清洁生产的内涵。
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28、简述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1、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2、开展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3、实施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4、开展清洁生产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5、绿色产品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29、简述清洁生产的目标与内容1、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