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与人类

文明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1、答:从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利弊角度来考察和研究环境,有以下特点:(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是部分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结构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决定。

(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是变化的,具有变动性;环境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稳定性。二者是共生的,相辅相成的。

(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环境状态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

2、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产物,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又是自然生

态的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是由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生存方式所创造的文明决定的。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类型。

生态演变是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的主轴越靠近当代,导致的生态恶化的人为破坏越明显。

二、分析中西方古代环境保护思想

1西方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

(1)古希腊是在肥沃土地上发展农业,创建文明体系。大量植被破坏和过度放牧导致生态恶化。

公元前590年左右,梭伦提倡在坡地栽种橄榄、葡萄。

古雅典,种葡萄就发奖金。

(2)罗马共和国后期

公元前60年左右,哲学家/诗人卢克莱修意识到意大利的土壤侵蚀及地力耗竭的严重性。历史学家李维曾探讨过军队的口粮和给养来自何方,但没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中找到原因。

3)西欧

西欧文明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西欧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未威胁到西欧文明的延续。原因:西欧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十分有利于土壤的保持,西欧人长期努力,实施各种使用措施,加固他们的自然基础。农业分布一直在较好的土

地上,林地未被砍伐。14~15世纪轮作制。

西欧城市环境有污染

2.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

(1)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

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周代:反对过度利用或肆意破坏生物资源。

•先秦:自觉、比较清楚的对生物资源进行保护。

•春秋战国:具有明确的和具体的规定。

管仲在齐国:政府把山林川泽管理起来。

管仲:实行了保护生物资源的政策。

韩非子:提出了初步的计划生育思想。

西汉:刘安《淮南子》对先秦的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系统总结。

唐代:山林川泽、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列入政府管理,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

宋代: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保护禁令,执法严明。

明代:管制范围更宽。

清代: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在古代,在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对生活环境进行管理,以防止人口集中造成的局部环境污染。

三、工业革命后的环境问题具有什么特点

•工业革命完成初期,环境污染事件主要发生在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四、为什么环境问题在工业革命后尤为突出?

•首先,工业社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尤其是化石燃料的基础上。

•其次,工业产品的原料构成主要是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

•第三,环境污染还与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消费方式有直接关系。

•第四,环境污染的产生与发展还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直接相关。

五、分析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过程。

1.稀释排放阶段

工业革命到20世纪40年代,浓度达标排放,超过环境容量,造成污染。

2.末端治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助于消除污染和破坏,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3.循环回收利用

20世纪70年代成本较高,技术有难度。

4. 清洁生产

20世纪80年代起,提出无废或少废工艺,废物最小量化等口号。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5.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绿色运动。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六环境保护发展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了解其主要内容。

1.斯德哥尔摩会议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召开,113个国家,国际机构等11300多人参加。

成果:6.5世界环境日。《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

2.里约热内卢会议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成果:《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环发国家合作的指导原则

七、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始社会:人敬畏自然,适应自然。

农业社会:人开发利用自然,但能力有限,生产产品满足需要。造成局部生态破坏,部分古文明衰退。

工业社会:大量开发自然,努力主宰自然,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统一。

八.简述生态文明的内涵。

(1)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2)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3)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九、什么是生态文明?中华传统文明与生态文明有什么关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十、简述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

1、尊重自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

3、保护生态环境是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

4、生态文明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生态文明具有什么特点?

1.生态文明具有整体性

2.生态文明体系具有有机联系

3.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4.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动态发展

十二、简述生态文明的原则?

1.生态公平的原则:代际公平、公平发展

2.生态效率原则:环境管理与伦理道德

3.互动和谐原则:人与自然都是可持续发展

十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