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神经外科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负责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神经外科的临床诊疗工作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相应的指南和操作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应该明确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

例如,对于脑肿瘤的诊断,指南应该明确各种诊断方法的优劣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等,也应该有相应的诊断标准和流程。

其次,操作规范是指神经外科手术和其他操作性治疗的规范。

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操作,操作规范的制定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操作规范应该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细节、手术后处理等内容。

例如,在颅脑手术中,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包括头皮切口的位置和长度、颅骨的开颅方式、手术器械的选择和使用等。

此外,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还应该包括对术前和术后护理的规范。

术前护理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监护病情、控制疼痛、预防感染等。

同时还应该包括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的指导。

此外,指南和规范还应该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这需要指南和规范及时更新以确保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对于提高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确保临床工作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手术的安全性,优化病人的治疗效果。

因此,各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都应该密切关注指南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新,并严格按照其要求进行临床操作。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名目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其次章脑膜瘤第三章脑垂体腺瘤第四章听神经瘤第五章隐性脊柱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第六章脊髓肿瘤第七章颅骨凹陷骨折第八章颅底骨折第九章硬膜外血肿第十章急性硬膜下血肿第十一章高血压脑出血第十二章脑室内出血其次部分技术操作常规第一章腰椎穿刺其次章脑室穿刺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和神经间质细胞核神经实质细胞。

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松果体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诊断】1.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2.癫痫发作。

3.脑功能障碍:精神症状、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4.小脑胶质细胞瘤浮现共济失调及脑积水表现。

5.脑室系统胶质细胞瘤较早浮现脑积水表现。

6.脑干胶质瘤浮现颅神经历损、交错性瘫痪及脑积水表现。

7.头颅CT、MRI检查:有助于肿瘤部位、大小、性质、血运、瘤卒中、瘤周水肿等状况的判定。

8.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肿瘤血液供给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治疗】1.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或并行内外减压术;伴有脑积水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分流术。

2.发射治疗:立体定位发射治疗或常规发射治疗。

3.化学治疗。

其次章脑膜瘤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大脑凸面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镰旁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及多发脑膜瘤。

根据性质分为良性、恶性脑膜瘤。

【诊断】1.慢性颅内压增高。

2.局灶性体征:如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及大脑凸面脑膜瘤,多有癫痫、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鞍区脑膜瘤有举行性眼力下降与视野缺损,可有内分泌功能失调。

3.颅骨X线片检查:慢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大脑凸面脑膜瘤可见脑膜中动脉沟增宽,局部颅骨增生或被侵蚀而缺损。

4.头颅CT、MRI检查:脑膜瘤征象显然。

5.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瘤周呈抱球状供给血管和肿瘤染色。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神经外科是一门涉及脑、脊髓及其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专科,对于正确操作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份操作规范,以确保诊疗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术前准备- 完整收集和审阅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 安排合适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室资源;- 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设备和药物,并确保其质量和可用性;- 在手术前与患者及相关医疗人员进行交流和协调。

3. 术中操作3.1 麻醉管理- 由专业麻醉团队负责全身麻醉;-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并确保麻醉深度和稳定性;- 监测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3.2 术前消毒- 按照规范操作要求,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无菌巾覆盖患者,保持手术场地清洁。

3.3 手术器械和设备操作- 根据手术类型和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械和设备,并保证其功能正常;- 进行必要的器械和设备检查,确保无损坏或污染。

3.4 外科操作步骤- 根据手术目的和手术计划,进行精确的手术位置定位;- 根据标准解剖学知识,正确切取组织、缝合或修复损伤,并控制出血及止血;- 尽量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和神经结构,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随时沟通和核实操作步骤和目标。

3.5 术中监测-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监测神经功能,如脑电图、脊柱电生理监测等,以评估手术效果和保护神经结构。

4. 术后护理4.1 术后监护- 通过恰当的临床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包括合理的镇痛和抗生素预防等。

4.2 术后康复-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提供患者术后护理指导,包括饮食、休息、锻炼等。

5. 总结神经外科诊疗涉及复杂的操作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档总结了神经外科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以供参考和指导。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诊疗规范和指导,以确保患者
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神经外科是一门复杂且高风险的医疗专业,因此诊疗规范的制定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和提升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诊断准确性
对于每位患者,神经外科医生应根据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
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评估,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何诊断都应基于可靠的证据和科学依据。

手术安全性
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医生应严格遵循手术安全操作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
- 提前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依此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
-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预防术后感染;
- 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和监测措施;
- 如有必要,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手术过程中
的协调和互助。

术后康复管理
术后康复管理是神经外科患者恢复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监测康复进展。

此外,医生还应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适当的康复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实现最佳康复效果。

临床研究与持续教育
神经外科医生应积极参与临床研究,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诊疗知识和技能。

持续教育是保持专业水平的必要手段,医生应定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培训课程和研讨会等活动。

免责声明
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医疗建议。

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判断进行决策。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西医、住院脑挫裂伤【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2.外伤后常出现意识障碍,程度轻重不一,多数持续时间较长,常超过30分钟,严重者可长期昏迷直至死亡。

3.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较重,且持续较长时间,伴有定向力和记忆力障碍。

4.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损伤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5.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及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血肿。

【入院指征】诊断明确者均应入院观察治疗;重型损伤(GCS 3~8分)或有严重合并伤者应收住NICU。

【住院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型;(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4)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

2.根据患者病情,建议选择的检查项目:(1)头颅X线平片;(2)头颅MRI及各种功能成像;(3)必要时行头颅CTA/MRA/MRV/DSA检查;(4)必要时行脑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5)腰穿,脑脊液检查;(6)血气分析(7)如有合并伤,按相关专科要求,完善必要检查。

【治疗】1.一般治疗(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言语、肢体活动等情况;(2)吸氧,保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防止误吸。

对出现呼吸异常者,早期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纠正低氧血症;(3)镇静、止痛;(4)止血;(5)控制血压;(6)防止高热,亚低温治疗;(7)控制血糖,(8)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9)防治癫痫发作,防治各种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10)脑保护药物;(11)营养支持,肠内营养;(12)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治疗,预防外伤性脑梗塞;(13)其它脏器损伤,请相关专科会诊,协助诊治。

2.颅高压治疗:(1)颅内压监测:强烈推荐:急性重型脑挫裂伤患者(GCS 3~8 分);推荐:急性轻中型脑挫裂伤患者(GCS 9~15 分),急性轻中型脑挫裂伤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休克的患者。

神经外科诊疗要求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要求规范

神经外科五种常见病诊疗规范目录1.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2.头皮裂伤诊疗规范3.急性硬脑膜外血肿诊疗规范4.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诊疗规范5.脑胶质细胞瘤治疗规范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一、血肿部位:基底节是常见的血肿部位,其次是丘脑、小脑、大脑皮质、脑干。

二、病因:1.急性高血压引起惊厥造成颅内出血。

2.慢性高血压是由于脑血管内退行性改变而引起。

3.脑血流量的急剧增加,特别是以前发生脑出血的部位。

4.物理因素继发于剧烈体力活动,暴露于寒冷户外等。

三、临床表现脑内血肿的病人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症状,常经过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平稳期后出现进行性加重。

四、诊断1.头颅CT扫描: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体积,血肿呈高密度影;2.头颅MRI扫描:不做为首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五、鉴别诊断(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少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助鉴别。

(4)脑肿瘤起病缓慢,常有头痛、呕吐且进行性加重症状,体检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及局灶性神经体征等,可助鉴别。

(5)其它原因所致昏迷如药物中毒、低血糖及乙型脑炎等,均有各自病例特征,一般可与脑出血昏迷区别开来。

六、治疗(一)早期处理1.控制血压及血糖;2.了解凝血状况;3.抗血管痉挛治疗必要时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4.如果神志不清伴有反复呕吐、气道不通畅则考虑插管或气管切开;5.处理颅内压增高;6.控制电解质平衡;7.血管造影对于>45岁,以前有高血压或丘脑、壳核、颅后窝出血的患者可不做DSA。

2023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2023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2023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以帮
助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提供准确和规范的治疗服务。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以下是2023年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及其诊疗规范:
脑卒中
- 病因诊断: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等手段确定脑卒中
类型。

- 治疗方法:根据脑卒中类型,采用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
术治疗等方法。

脑肿瘤
-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神经系统体检、影像学等手段确定脑
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 治疗方法:根据脑肿瘤的类型、位置和大小,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方法。

癫痫
-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EEG检查等手段确定癫痫的类型和发
作原因。

- 治疗方法:根据癫痫的类型和发作频率,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脊髓损伤
-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等手段确定脊髓损
伤的程度和范围。

- 治疗方法: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进行保守治疗、手
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

颅脑外伤
-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神经系统体检、CT或MRI等手段确
定颅脑外伤的程度和损伤情况。

- 治疗方法:根据颅脑外伤的程度和损伤情况,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休息治疗等方法。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为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以确保提供准确和规范的治疗服务。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1. 引言神经外科是一门专业致力于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的学科。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的指南和操作规范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领域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临床诊疗指南2.1 病史采集在接诊患者时,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加重与减轻的因素等。

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和过往治疗情况。

病史采集的全面性有助于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神经外科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常用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感觉检查、肌力检查等。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为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提供线索。

2.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在神经外科临床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辅助检查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

2.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

诊断应准确、全面,并尽可能排除其他疾病。

对于复杂的疾病,还可以组织多学科会诊,汇集专家的意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5 治疗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的核心环节。

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和病变类型而定。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和疗效。

3. 操作规范3.1 手术操作规范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应遵守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管理员麻醉药物,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设备。

手术中,医生应遵循操作步骤,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和卫生要求。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是一门涉及复杂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机制的学科,其诊疗操作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十分重要。

以下是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基本内容:一、手术前的准备1.病史及体检:对患者的病史及体检要求严谨,应了解病程、病史、症状及体征表现等信息。

2.影像学检查:必须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确诊病情,确定手术部位、范围和方案。

3.药物使用:患者应停用影响凝血机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4.术前安排:确定手术医师、麻醉师及相关医护人员,安排手术室、仪器设备及手术执行流程。

二、手术中的操作规范1.手术部位和范围:术前应标记手术部位,手术范围应在影像学检查基础上确定。

2.麻醉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全身麻醉、颈下丛阻滞麻醉等。

3.手术用具:使用各种手术用具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安全、无感染。

4.手术技术:根据手术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技术,如开颅手术、经颅手术等,执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保证手术安全、无并发症。

5.手术切口:切口应在不侵犯正常组织的基础上进行,术中应注意尽量减小切口,以达到最佳美容效果。

6.止血: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出血量,使用正确的止血方法,如钳夹、缝合等。

7.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前应彻底清洗手术切口,确保无血液积聚、血块等,手术切口需要仔细缝合,流畅、美观。

三、手术后的护理1.术后监测:术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术后用药:术后应按照医生指示使用药物,如抗感染药物、止痛药等。

3.休息及饮食:术后需要足够的休息和充足的营养,及时适量地补充水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术后康复训练: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体操、物理治疗等,以恢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

综上,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执行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介绍神经外科是一个专门领域,涉及到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和规范性,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的技术操作规范。

2. 术前准备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之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手术目的和手术方案,并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手术操作规范3.1 麻醉管理麻醉管理是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严格按照麻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2 感染预防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括消毒手术器械、保持手术区域清洁等。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3.3 切口选择和处理根据手术目的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并进行正确的切口处理,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3.4 神经定位和保护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和保护神经是至关重要的。

应通过神经监测等技术手段,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5 出血控制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出血控制,包括使用止血钳、缝线等工具,以及对手术区域做好血液吸引和排出工作。

3.6 手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部位进行适当处理,包括缝合切口、覆盖敷料等,以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重要一环。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护理方案,包括休息、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

5. 总结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是确保神经外科手术过程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神经外科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为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简要介绍。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课件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课件
断等方面的要求。
诊疗技术
针对不同疾病和手术方 式,介绍神经外科诊疗 技术的操作规范,包括 手术适应症、禁忌症、 手术操作步骤、并发症
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诊疗质量评估
建立科学的诊疗质量评 估体系,对神经外科诊 疗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 评估,以提高诊疗质量
和安全性。
伦理规范
伦理规范概述
阐述神经外科诊疗伦理规范的基本原 则、框架和意义,强调尊重患者自主 权、保护患者隐私、确保患者知情同 意等方面的要求。
医患沟通与告知
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 属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及时告知病情、治疗方案、风险及 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患者权益保护
强调患者权益的重要性,包括患者的 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获得医疗 救助权等方面的保护措施。
医学研究伦理
规范神经外科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 包括研究目的、受试者权益保护、研 究过程透明度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 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性。
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2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颅脑损伤
总结词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可导致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颅脑损伤通常由交通事故、跌倒、暴力等外力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头痛、 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颅脑损伤需及时清除颅内血肿、修复脑组 织,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肿瘤
总结词
颅内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可发生在脑实质或脑膜等部位。
详细描述
颅内肿瘤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癫痫等症状。治疗方法包 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需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脑血管疾病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 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高血压、糖 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诊断书写规范

诊断书写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书写规范
一、基础要求
1、入院时诊疗一律书写“初步诊疗”,末页中线右侧。

2、“入院诊疗”为主治医师第一次查房确定诊疗,在初步诊疗下方,并注明日期。

若初步诊疗和入院诊疗相同,主治医师只需署名。

3、症状待查、或不相符、不完善诊疗,上级医师做出“修正诊疗”。

4、新诊疗,在病程、出院统计、首页、接收统计中修正并说明依据。

5、各级医师职责:经治医师直接责任,主治医师严格要求和指导责任,科主任检验、审修责任。

二、书写规范
1、符合ICD-10标准,病因+病理+部位+表现,如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

2、先写病名,若需要再写类型、部位、侧别。

如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左侧;高血压病,Ⅲ期;先天性肌强直病,Ⅰ型。

3、填写次序:关键诊疗疾病在前,未治或陈旧性在后;严重在前,轻微在后;本科在前,她科在后;复杂疾病,病因在前,症状在后;并发症列在对应主病以后,伴随病列于最终。

一时难于肯定,病名后加“?”若以症状待查、待诊,后列一、二个可能性较大或待排除病名,并加“?”。

如:发烧待查,胸结核?
4、诊疗必需全方面、系统,不要遗漏专科以外疾病诊疗。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头皮裂伤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

由于帽状腱膜具有纤维小梁结构的解剖特点,头皮血管破裂后血管不易自行收缩而出血较多,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一)临床表现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二)辅助检查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置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标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

(2)必要时可考虑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

采用一期全层缝合,其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创伤情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根据头皮血肿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漫及范围广。

骨膜下血肿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片:包括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颅脑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内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

神经外科常见多发病诊疗规范汇编

神经外科常见多发病诊疗规范汇编

神经外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外科目录头皮损伤 (1)颅骨骨折 (3)脑震荡 (5)脑挫裂伤 (6)脑干伤 (8)外伤性颅内血肿 (9)开放性颅脑损伤 (11)高血压脑出血 (12)缺血性脑卒中 (15)头皮损伤【概述】头皮的五层特殊结构具有缓冲外来暴力和较强防御感染的能力。

若钝器发出较大的垂直暴力作用于头皮上,常导致头皮挫伤或头皮血肿;斜向暴力常引起头皮撕裂或撕脱伤。

婴幼儿头皮血肿常会带来严重的全身反应。

【诊断标准】1. 诊断依据⑴ 病史有头部外伤史。

⑴ 疼痛受伤局部疼痛明显。

⑴头皮肿胀:中心常稍软,周边较硬。

⑴头皮裂口:缺损、头皮内异物。

⑴出血及贫血貌头皮伤易出血,严重时可致贫血貌甚至休克。

⑴CT扫描可见头皮软组织高密度肿胀影,并可提示颅骨连续性完整与否及颅内损伤情况。

⑴颅骨X线片加摄切线位片可明确有无凹陷骨折。

符合上述第(1) ~ (3) 项拟诊,第(4) 或第(6) 项可确诊,第5项作为参考。

2. 头皮损伤分类诊断⑴头皮血肿1) 皮下血肿:范围较局限,触之中心稍软,周边较硬。

2) 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大,可与帽状腱膜附着缘一致。

血肿波动明显。

多见于婴幼儿,常有贫血貌。

3) 骨膜下血肿:血肿范围止于骨缝,常伴有颅骨骨折。

⑴头皮裂伤受不同器物及作用力影响,头皮创缘可整齐可粗糙,可浅至皮下,也可深达骨膜,甚至引起颅骨骨折。

创口常有异物进入。

⑴头皮撕脱伤:可伴大出血致休克。

头皮常自帽状腱膜下层撕脱,偶可与骨膜层一并脱离颅骨。

3. 鉴别诊断头皮血肿常须与凹陷骨折相鉴别,后者在CT骨窗相或X线颅骨切线位片有明显骨折线。

【治疗方案】1. 头皮血肿⑴非手术治疗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4~48小时后改热敷,促血自行吸收。

若疼痛剧烈,可适当给予止痛药如散利痛1片,每日3次口服。

对创口和创面的清创术,要求尽早、彻底。

⑴血肿穿刺:若血肿巨大,疼痛难忍,经观察仍逐渐增大,可采用血肿穿刺抽吸及加压包扎,但须在严格的皮肤消毒下进行。

神经外科疾病治疗规范

神经外科疾病治疗规范

神经外科疾病治疗规范神经外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神经外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应基于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医学影像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

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发生的时间、病情变化、家族史等信息。

2. 症状评估: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头痛、视力障碍、胸痛等,并进行有关系统的检查。

3. 体格检查:仔细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反射、肌力和感觉等方面的状况。

4. 医学影像学检查: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PET等,获取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帮助诊断。

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原则包括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安全有效治疗。

1. 综合治疗:针对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治疗。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尊重患者的选择,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法。

3. 安全有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神经外科疾病常见治疗方法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但不限于:1. 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神经外科疾病,通过手术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如肿瘤切除、脑血管修复等。

2. 药物治疗:通过给予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如抗痉挛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3. 放疗和化疗:对于一些恶性脑肿瘤或其他需要辅助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可通过放疗和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4. 康复治疗:对于一些手术后或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如物理治疗、语言康复等。

以上仅是神经外科疾病治疗规范的简要介绍,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判断而确定。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1)一、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 (1)二、急性开发性颅脑损伤 (6)三、颅脑创伤后综合征 (11)四、脊髓损伤 (13)第二节颅内占位性病变 (16)一、大脑半球肿瘤 (16)二、垂体腺瘤 (21)三、颅咽管瘤 (23)四、听神经瘤 (25)五、小脑及第四脑室肿瘤 (26)六、脑转移瘤 (28)七、脑脓肿 (30)八、囊虫病 (31)九、肺吸虫病 (32)十、血吸虫病 (34)十一、脑包虫病 (35)十二、蛛网膜囊肿 (36)第三节脑及脊髓血管性疾病 (38)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38)二、高血压性脑出血 (40)三、颅内动脉瘤 (44)四、脑动静脉畸形(AVM) (48)五、脊髓血管畸形 (51)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规范教程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史采集】1.外伤情况:确定外力作用方向及部位,受伤日期、时间及造成外伤的因素。

2.伤后意识状态:伤后昏迷及时间长短,是否逐渐加重或好转,有无再昏迷史,中间清醒期的时间,有无逆行性遗忘。

3.有无抽搐、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4.五官有无出血,有无脑脊液漏。

5.伤后的治疗及处理。

6.既往有无高血压、癫痫、酒癖、精神病、外伤及偏头痛等病史。

7.询问病史及体检完毕后,采用通用的GCS评分标准评分(开颅者以术前状态为准)。

【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有无休克,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有内脏、四肢及脊柱等合并伤。

2. 头部损伤情况:五官有无出血及脑脊液漏,有无开放性损伤及颅骨凹陷性骨折等。

3.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况,瞳孔大小,有无偏瘫、失语。

若病情严重,可只做简单检查,以后再补充。

【辅助检查】应视病情轻重而定。

危重患者应以抢救为主,突出重点,只做必要的检查,勿因求全或不当而贻误治疗。

1. 头颅平片:确定有无颅骨骨折及其类型,有无颅内积气和异物,必要时加摄切线位片及汤氏位片。

2. 头颅CT检查:确定脑伤的病理性质、范围和程度,明确颅内血肿的部位和大小,连续CT扫描可动态地观察脑伤的发展与转归;确定副鼻窦等含气结构有无骨折、积气和积血。

3. 腰椎穿刺: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有必要鉴别是脑震荡抑或脑挫裂伤时,腰穿有重要意义。

4. 颅脑超声检查:A型超声波检查出现中线波移位和病理波有助于诊断颅内血肿和判断脑挫裂伤致脑水肿的程度,便于动态观察病情。

疑有腹腔脏器损伤,应做B型超声波检查。

【诊断】1.轻型(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1)昏迷0~30分钟。

(2)仅有轻度头昏、头痛等自觉症状。

(3)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

2.中型(轻度脑挫裂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者)(1)昏迷在12小时以内。

(2)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3)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

3.重型(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1)深昏迷,昏迷在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

(2)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3)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

4.特重型(重型中更急更重者)(1)脑原发伤重,伤后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伤、休克等。

(2)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瞳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5.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lasgow Coma Scale, GCS) 和伤后原发性昏迷时间的长短,标示伤情的程度:(1)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以内。

(2)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30分钟至6小时。

(3)重型:3~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

(4)特重型:3~5分,重型中更急更重者。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表(GCS)【治疗原则】1.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必要时行颅内压监测,以动态了解病情演变过程,及时处理。

2.脑震荡和轻症脑挫伤应适当卧床休息,给予精神鼓励,清除思想顾虑,对症治疗,观察数日,注意继发性颅内病变。

3.维持充分营养,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合理应用神经营养药物。

4.防治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及时气管切开,改善脑乏氧,减轻脑水肿。

5.防治泌尿系统感染。

防治应激性溃疡所致的消化道出血。

6.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二重感染。

7.降低颅内高压,应用甘露醇、白蛋白、激素、干血浆等药物。

8.施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详见重症颅脑损伤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9.开颅手术指征:(1)广泛脑挫裂伤,继发性脑水肿严重,虽经脱水等治疗仍无好转,甚至出现脑疝者。

(2)颅内血肿逐渐增大,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已症状恶化者。

(3)颅内血肿致脑受压引起意识障碍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

(4)颅内血肿清除后,症状曾一度好转,复又恶化,出现脑疝,应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双侧减压术。

(5)额底和颞极挫裂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仍有严重局部脑膨胀者,可行额极颞极切除。

【治疗结果】按伤后半年至一年病人恢复情况分级,即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可分五级:Ⅰ:死亡。

Ⅱ:植物生存,长期昏迷,呈去皮质或去脑强直状态。

Ⅲ:重残,需他人照顾。

Ⅳ:中残,生活能自理。

Ⅴ: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

【疗效标准】1.治愈:神志清楚,生活基本自理或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后有可能自理及工作,相当于GOSⅤ级。

2.好转:神志较术前好转,遗有部分神经系统损害体征(失语、肢瘫等),或危重病人经治疗后病情稳定,脱离危险者,相当于GOSⅢ~Ⅳ级。

3.未愈:长期昏迷或植物生存状态,相当于GOSⅡ级。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或好转标准,或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经治疗无进一步好转但病情稳定者。

二、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病史采集】1.外伤情况:确定受伤机理、暴力类型、受伤时间和部位。

2.伤后意识状态和症状:昏迷时间及转归,有无失语、偏瘫、癫痫、运动或/和感觉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等。

3.头面部创口情况:伤口有无流血、脑组织外溢和脑脊液外漏;口鼻腔和外耳道有无流血和脑脊液外漏;是否合并有颅神经损害表现,如失明、失嗅、失聪、眼球运动障碍和面瘫等。

4.伤后治疗及效果。

5.有无颅内继发感染征象。

6.既往有无高血压、癫痫等病史。

【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有无休克、呼吸道受阻和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合并胸腹部损伤及脊柱四肢骨折等合并伤。

2.创口情况:伤口部位、形态和大小;颅骨骨折类型和凹陷深度;硬脑膜和脑损伤程度,有无静脉窦和脑皮质血管出血;伤口内有无异物残留和脑组织外溢、脑脊液外漏;口鼻腔和双侧外耳道有无流血和脑脊液外漏。

3.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肢体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变化和括约肌功能,根据GCS评分标准评分。

【辅助检查】1.头颅X线摄片:明确颅骨骨折类型和范围,切线位片测量凹陷骨折深度,排除颅内异物。

2.头颅CT检查:明确脑损伤程度、范围以及颅内血肿部位、类型和体积,有无颅内积气。

骨窗像可以检出有无颅骨骨折和副鼻窦内积血等。

3.脑脊液放射性同位素(SPECT)检查:对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具有诊断性价值。

4.脑脊液常规检查:对继发颅内感染者有诊断意义。

【诊断】1.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2.头面部创口异物进入颅腔或发现严重骨折、硬脑膜撕裂、脑组织外溢和脑脊液漏。

3.口鼻腔和外耳道脑脊液漏,同时伴有颅底骨折的其他表现。

4.头颅平片和CT检查,发现颅骨凹陷深度>2.0cm,颅内积气或异物以及颅底骨折合并副鼻窦积血等。

【治疗原则】早期进行颅脑清创术,使开放性损伤转为闭合性损伤。

1.急诊处理(1) 制止创口大出血,防止休克。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 对插入颅腔异物的处理应慎重,不可随意拔除。

(4) 对膨出的脑组织,应在其周围用棉垫圈保护包扎。

2. 颅脑清创术手术目的在于清除颅内异物、坏死脑组织和血肿,缝合或修补硬脑膜,缺损颅骨不做一期修补。

原则上,手术应在伤后48~72小时内进行。

对无严重感染的创口,伤后3~6天仍可行清创术,但创口只做部分缝合或全部敞开。

对伤后7天以上,或者已严重感染的创口,不宜行清创手术;应先行抗炎、创口引流等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行进一步处理。

3. 药物治疗(1) 抗破伤风治疗。

(2) 抗炎治疗,应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并维持充分的疗程。

同时,选用对感染细菌敏感的药物。

(3) 癫痫发作者,应行正规抗癫痫治疗。

【疗效标准】1.治愈:头面部创口愈合,症状完全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无功能性缺失征象,可遗留颅骨缺损。

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GOSⅤ级。

2. 好转:头部创口愈合,尚遗留某些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生活基本或部分自理。

GOSⅢ~Ⅳ级。

3. 未愈:长期昏迷或植物生存状态。

GOSⅡ级。

【出院标准】头部创口愈合,无颅内感染征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者,或经治疗后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无进一步好转,但病情稳定者。

重症颅脑损伤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适应证】1.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干损伤者。

2.下丘脑等脑中线结构损伤合并中枢性高热者。

3.严重广泛脑挫裂伤、脑水肿明显、无手术指征者。

4.颅内血肿手术清除后,仍有严重脑水肿者。

【禁忌证】1.脑疝晚期,脑干功能已完全衰竭者。

2.颅内血肿观察期,不能排除须手术治疗者。

3.严重合并伤和休克尚未纠正者。

4.原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操作步骤】1.气管切开,置入带气囊的插管。

2.ICU监测颅内压、中心静脉压、脑血流速度、肛温、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脉搏等)。

3.将病人裸放于冰毯上,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区放置冰袋降温。

4.静滴肌松冬眠合剂(生理盐水500ml内加入卡肌宁400mg、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根据病人体温、心率、血压和肌张力等调节滴速。

诱导降温时约40ml/h,亚低温维持时约10ml/h。

5.病人自动呼吸停止后,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6.逐步将病人体温降至32~34℃治疗范围,平稳维持,体温下限不低于30℃。

7.降温期间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每日定时检查血糖、血电解质、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

8.降温时间一般为1周左右,颅内压降至正常并稳定后,可开始复温。

9.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撤除肌松剂和冰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体温逐步回升,复温速度以4~6小时回升1℃为宜。

10.待病人体温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转入普通监护病房常规治疗。

三、颅脑创伤后综合征【病史采集】1.全面询问病史,详细了解头部受伤经过。

2.外伤时有无颅骨骨折、意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

3.是否合并颌面、颈部及躯体损伤。

4.伤后有无遗忘、情感变化、感知障碍和行为异常。

5.既往的神经类型,有无潜在的心理缺陷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体格检查】大部分病人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但应注意发现可能存在的神经系统体征,以判断是否有器质性损伤的可能性。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方法颇多,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可滥用和求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