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高中语文论语12章原文

部编本人教版高中语文论语12章原文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卫灵公》)
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作者《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注释(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部语录体散⽂集,主要记载孔⼦及其弟⼦的⾔⾏,是由孔⼦弟⼦及再传弟⼦记录编纂⽽成。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四课《⼗⼆章》课⽂原⽂ 1、⼦⽈:“君⼦⾷⽆求饱,居⽆求安。

敏于事⽽慎于⾔,就有道⽽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 2、⼦⽈:“⼈⽽不仁,如礼何!⼈⽽不仁,如乐何!”《⼋佾》 3、⼦⽈:“朝闻道,⼣死可矣。

”《⾥仁》 4、⼦⽈:“君⼦喻于义,⼩⼈喻于利。

”《⾥仁》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仁》 6、⼦⽈:“质胜⽂则野,⽂胜质则史,⽂质彬彬,然后君⼦。

”《雍也》 7、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譬如为⼭,未成⼀篑,⽌,吾⽌也。

譬如平地,虽覆⼀篑,进,吾往也。

”《⼦罕》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罕》 10、颜渊问仁。

⼦⽈:“克⼰复礼为仁。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

”⼦⽈:“⾮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1、⼦贡问⽈:“有⼀⾔⽽可以终⾝⾏之者乎?”⼦⽈:“其恕乎!⼰所不欲,勿施于⼈。

”《卫灵公》 12、⼦⽈:“⼩⼦,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之名。

”《阳货》2.部编版⾼⼆上册语⽂第四课《⼗⼆章》教案 【学习⽬标】 ⼀、了解作者孔⼦及《论语》,全⾯了解孔⼦的思想主张。

⼆、翻译⽂句,积累重点词语 三、理解⽂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标⼆ 难点:⽬标三、⽬标⼀的了解孔⼦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 ⼆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论语》是⼀部涉及⼈类⽣活诸多⽅⾯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的⾔⾏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论不⼀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导言】《论语十二章》是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材的第四课,该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第十二章。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论语十二章》的课文原文教案,并提供相关的知识点。

【课文原文教案】一、课文原文《论语十二章》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注释】子:指孔子。

曰:说。

唯:只有。

女子:指女性。

与:和;同。

小人:品德低劣的人。

难养:难以抚养;难以照料。

近之:亲近他们。

则:就。

不孙:不听话。

远之:疏远他们。

怨:怨恨;抱怨。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

(2)理解孔子对女子和小人的看法。

(3)通过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教学重点(1)明确《论语十二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2)理解并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3.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课文原文、重点词汇解释等内容。

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如:“你们对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了解多少?”(2)呈现:将《论语十二章》的课文原文呈现在课件上,让学生跟读。

(3)解读: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解读,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

(4)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对女子和小人的看法,并探讨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拓展:通过引用其他文化名言或故事,加深学生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6)总结: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性。

【知识点】1. 孔子对女子和小人的看法。

孔子认为女子和小人都难以养育,即不容易教育和培养。

对于近之(亲近)的女子和小人,他们不听话,不孝顺;对于远之(疏远)的女子和小人,他们会产生怨恨和抱怨。

2. 人生哲理的思考。

《论语十二章》中的主要观点是孔子对女子和小人的看法,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重要的思考方向。

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坚持教育和培养的原则,并不仅仅限定于女子和小人,而是应用于所有人。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44692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44692

《论语》1十二章子2曰: “学而时习3之,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6乎?”(《学而7》)曾子8曰:“吾9日10三省"吾身:为12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3乎? 传14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J四十而不惑J五十而知天命18,六十而耳顺冷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2,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3,思而不学则殆24。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箪25食,瓢饮,在陋巷,人不堪26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27者28不如好29之者,好之者不如乐30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31,曲肱3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33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人行,必有我师焉34。

择其善者35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36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7” (《子罕》)子曰:“三军38可夺帅也,匹夫39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40志,切问而近思41,仁42在其中矣”(《子张》)《V 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3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20篇, 4不亦说(yue ) 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5愠(yun ):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8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 一说山东平邑)人。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详细注释及解析,期末考试必看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详细注释及解析,期末考试必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本章主要讲的是人的道德修养。
/
解释: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天上的浮云一样。”
/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 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 / 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 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解释: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 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曹姓, 颜氏,名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 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 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 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 还有“复圣庙”。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Dān
、 箪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 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 习为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以学习为快乐。本章还运用了 / 顶真。

24.《论语》十二章

24.《论语》十二章

<zd>
</zd>
时:__按__时__ 愠:__生__气__,_恼__怒___
(3)吾日三省吾身
<zd>
</zd>
三:__泛__指__多__次__。__一__说__,__实__指__,__即__下__文__所__说__的__三__个__方__面__
省:__自__我__检__查__、__反__省__
(4)为人谋而不忠乎
7.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 就会疑惑。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 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4.《论语》十二章
课下注释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
同“悦”,愉快。 ④愠(yùn):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⑥吾(wú):人称代词,我。
⑦日:每天。 ⑧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 ⑨省(xǐng):自我检查、反省。 ⑩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⑪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⑫信:诚信。 ⑬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⑭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部语录体散⽂集,主要记载孔⼦及其弟⼦的⾔⾏,是由孔⼦弟⼦及再传弟⼦记录编纂⽽成。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四课《⼗⼆章》课⽂原⽂ 1、⼦⽈:“君⼦⾷⽆求饱,居⽆求安。

敏于事⽽慎于⾔,就有道⽽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 2、⼦⽈:“⼈⽽不仁,如礼何!⼈⽽不仁,如乐何!”《⼋佾》 3、⼦⽈:“朝闻道,⼣死可矣。

”《⾥仁》 4、⼦⽈:“君⼦喻于义,⼩⼈喻于利。

”《⾥仁》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仁》 6、⼦⽈:“质胜⽂则野,⽂胜质则史,⽂质彬彬,然后君⼦。

”《雍也》 7、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譬如为⼭,未成⼀篑,⽌,吾⽌也。

譬如平地,虽覆⼀篑,进,吾往也。

”《⼦罕》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罕》 10、颜渊问仁。

⼦⽈:“克⼰复礼为仁。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

”⼦⽈:“⾮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1、⼦贡问⽈:“有⼀⾔⽽可以终⾝⾏之者乎?”⼦⽈:“其恕乎!⼰所不欲,勿施于⼈。

”《卫灵公》 12、⼦⽈:“⼩⼦,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之名。

”《阳货》2.部编版⾼⼆上册语⽂第四课《⼗⼆章》教案 【学习⽬标】 ⼀、了解作者孔⼦及《论语》,全⾯了解孔⼦的思想主张。

⼆、翻译⽂句,积累重点词语 三、理解⽂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标⼆ 难点:⽬标三、⽬标⼀的了解孔⼦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 ⼆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论语》是⼀部涉及⼈类⽣活诸多⽅⾯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的⾔⾏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论不⼀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论语》1十二章子2曰:“学而时习3之,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6乎?”(《学而7》)曾子8曰:“吾9日10三省11吾身:为12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3乎?传14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15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6,四十而不惑17,五十而知天命18,六十而耳顺1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20矩21。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2,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3,思而不学则殆24。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25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26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27者28不如好29之者,好之者不如乐30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31,曲肱3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33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4。

择其善者35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36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7”(《子罕》)子曰:“三军38可夺帅也,匹夫39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40志,切问而近思41,仁42在其中矣”(《子张》)《<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3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4不亦说(yue)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5愠(yun):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语文人教一年级下册(2016年新编)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语文人教一年级下册(2016年新编)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â))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â)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详细注释及解析,期末考试必看..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详细注释及解析,期末考试必看..
顺 承 顺 承 顺 承
这里的“而”又是什么作用呢, 请在文中标注。
做做练习
十有五: 耳顺 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 / 释是
子曰:“吾/十又五/而至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解释:
子夏曰:“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 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的向别人发问,多考虑 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本章主要讲的是人的道德修养。
/
解释: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天上的浮云一样。”
/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本章主要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其中的“而” 字的作用是顺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 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 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
转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转 传不习乎? 折
本章强调了治学的人重视品 德修养。那你知道这里的 “而”又是用作什么呢?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

《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1.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5.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注解及练习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注解及练习答案

《论语 》十二章马鞍山市师苑小学 王香1.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 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2.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 乎?”——《学而》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 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为政》4.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为政》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 子曰:“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 改其乐。

贤哉, 回也!”——《雍也》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 子曰:“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 我如浮云。

”——《述而》9.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张》课下注释:【论(l ún)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孔子 (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 (现在山东曲阜 ) 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说】通“悦” ,愉快。

【愠】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曾子】即曾参 (前505-- 前 436)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吾( wú)】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三省( xǐng )】多次进行自我检 查,反省。

人教《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

人教《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

《论语》1十二章子2曰:“学而时习3之,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6乎”(《学而7》)曾子8曰:“吾9日10三省11吾身:为12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3乎传14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15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6,四十而不惑17,五十而知天命18,六十而耳顺1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20矩21。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2,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3,思而不学则殆24。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25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26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27者28不如好29之者,好之者不如乐30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31,曲肱3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33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4。

择其善者35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36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7”(《子罕》)子曰:“三军38可夺帅也,匹夫39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40志,切问而近思41,仁42在其中矣”(《子张》)《<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3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4不亦说(yue)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5愠(yun):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课下注释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一、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够顺从意愿,不超过法度。

四、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去做别人的老师。

五、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六、孔子说:颜回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样的清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学习的乐趣,颜回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七、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爱好学问和事业的人,爱好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乐趣的人。

部编本人教版高中语文论语12章原文

部编本人教版高中语文论语12章原文

部编本人教版高中语文论语12章原文《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XXX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XXX。

”(《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XXX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XXX:“士不可以不XXX,任重而道远。

XXX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XXX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XXX问仁。

子曰:“低廉甜头复礼为仁。

一日低廉甜头复礼,世界XXX。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XXX曰:“叨教其
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XX X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卫灵公》)。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原文(黑体字词 译文(已核课下注释及
为课下注释)
教参)
教参精析
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 乎 ? ”( 《 学 而》)
孔子说:“学习 了,然后按时温习, 不是很愉快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而我) 并不因此恼怒,不也 是有才德的人吗?” (《学而》)
_这__里__泛__指__平__民__百__姓__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2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7)仁.在其中矣
笃志:__坚__定__志__向___ 笃:__坚__定___ 切:__恳__切___ 仁:__仁__德_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2.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 今义义::表_可_示_以_可_凭__能借_、许可
为课下注释)
及教参)
教参精析
曾 子 曰 : 曾子说:“我每 讲个人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
“ 吾 日 三 省 吾 天 多 次 进 行 自 我 检 己。
身 : 为 人 谋 而 查:替人谋划事情是 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化
不 忠 乎 ? 与 朋 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 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
友 交 而 不 信 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的道德品质。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
政》)
做老师了。” 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
(《为政》) 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原文(黑体字词 译文(已核课下注
为课下注释)
释及教参)
教参精析
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 只是读书却不认 真思考,就会感 到迷茫而无所适 从;只空想却不 读书,就会疑 惑。”(《为政》)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详细注释及解析,期末考试必看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详细注释及解析,期末考试必看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 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
顺 承
顺承
顺承
子曰:“吾十又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Dān
、 箪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 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 习为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以学习为快乐。本章还运用了 / 顶真。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
转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转 传不习乎? 折
本章强调了治学的人重视品 德修养。那你知道这里的 “而”又是用作什么呢?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 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 样,日夜不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
解释: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 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 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 / 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1十二章
子2曰:“学而时习3之,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6乎?”(《学而7》)
曾子8曰:“吾9日10三省11吾身:为12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3乎?传14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15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6,四十而不惑17,五十而知天命18,六十而耳顺1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20矩21。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2,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3,思而不学则殆24。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25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26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27者28不如好29之者,好之者不如乐30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31,曲肱3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33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4。

择其善者35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36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7”(《子罕》)
子曰:“三军38可夺帅也,匹夫39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40志,切问而近思41,仁42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3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4不亦说(yue)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5愠(yun):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8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9吾:人称代词,我。

10日:每天。

11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12为:替。

13信:真诚,诚实。

14传(chuan):老师传授的知识。

15十有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6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7惑:迷惑,疑惑。

18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9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20逾:越过,超过。

21矩:规矩,规范。

2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23罔(wa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4怠(dai):有害。

25箪(da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6堪:忍受。

27之: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28者:代词,……的人。

29好(hao):喜欢,爱好。

30乐:以……为乐趣。

31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32肱(gong):胳膊。

33于:对,对于。

34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5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6川:河,河流。

3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

舍,舍弃。

38三军:军队的通称。

古制,12500人为一军。

39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40笃(du):忠实,坚守。

41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42仁: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