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的三大特性
高二哲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哲学(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与生活:①(根本)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真正的哲学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是对具体学科的概括和总结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联系:具体学科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区分唯物和唯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或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②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是否能认识存在(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哲学(属于思想文化)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哲诞生: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期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特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改变世界的学科)的统一最显著的特征:实践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哲的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物质:①含义②唯一特性:客观实在③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运动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有规律的:①含义②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③方法论要求: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意识:①起源:物质世界②生理基础:人脑的机能③内容和本质: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④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正确发挥意识作用的方法论要求: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论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马哲的认识论: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指导实践活动实践:①含义②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真理:含义特点:客观性(基本)有条件的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人的认识:反复性无限性是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联系观和发展观联系观:普遍性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客观性原理:联系时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多样性方法论:注意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现状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要求: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②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观: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体现: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与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①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发展②又要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质变量变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要求: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注意适度原则)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像前发展时要果断的抓住机遇促成质变现实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形成性作业1(绪论、第1-3章)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哲学最初的定义是关于爱和智慧的理论。
2、物的世界、人的世界和概念世界构成了哲学对象的三大基本领域。
3、哲学的形态是指哲学在人类生活和文化体系中存在并表现出来的样式。
4、叙述哲学需要注意两个基本方法:一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二是从抽象到具体。
5、哲学思维最重要的特性是抽象性、批判性、反思性。
6.哲学的首要、实质和根本价值是哲学对整个人类的价值。
7.哲学对人的工具价值,是指哲学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满足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为人类目标的实现服务。
8、哲学的工具价值,表现为认识价值、实践价值和人文价值。
9.哲学的目的价值是指哲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理性和精神生活的一致性。
10、哲学的目的价值,体现为人类理性生命的自我价值、人类自我超越的精神价值和理性化的人类精神。
二、判断题:(判断并纠正错误,每题5分,共10分)1、“学科”是学说的现实形态,是对学说问题的一定解答或反应系统。
ד学说”是学科的现实形态,学说是对学科问题的一定解答或反应系统2.科学曾是哲学的最初形式和“母体”。
哲学曾是科学的最初形式和“母体”三、简答题。
(每题10分,共40分)1、哲学的学科特征。
(p6-84点)2、简述哲学三大理论分支。
(p37第二段)3、简述哲学的民族文化意义。
(p85-863点)4、简述哲学对人的生成的意义。
(p88-904点)一四、材料题(共20分)在哲学方法论问题上,黑格尔曾指出,要进入并学习哲学,“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
柏格森更明确地指出:“学习哲学就是扭转意识形态活动的习惯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逆转是进入哲学研究的“门槛”。
请问,这里的“门槛”是多少?如何跨越这个“门槛”?p54-57这里指的“门槛”主要有两个台阶,其一,从“时间在先”转向“逻辑在先”;其二,从时间上的“循序渐进”转向“从后思索”,就“逻辑在先”“从后思索”展开阐述五、论述题(共20分)如何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充分实现哲学的价值?(第91-101页)2形成性工作2(第4章)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每项1分,共10分)1、被称为西方第一位哲学家的是泰勒斯。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哲学的方法特征有以下几点:
1. 思辨性:哲学是一门思辨性的学科,它通过思考、推理和辩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家通常会提出问题,并试图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来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2. 综合性:哲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关注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政治哲学等。
哲学试图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研究,构建一个全面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
3. 抽象性:哲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一般性的问题和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个体和现象。
哲学家通常会通过思考和推理来分析抽象的概念和原则,并试图建立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体系。
4. 反思性:哲学鼓励个体对自身和世界进行反思,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等问题。
哲学家通过反思和自省来寻找真理和智慧,提出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改善建议。
5. 系统性:哲学试图建立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框架,通过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哲学家通常会从基本的原则和概念出发,逐步推导和发展出更为复杂和具体的理论结构。
总的来说,哲学的方法特征是思辨性、综合性、抽象性、反思性和
系统性。
通过这些方法特征,哲学试图探讨人类存在和思维的本质,寻找智慧和真理的道路。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一、两大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全面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二者互为基础与反映关系。
2. 唯物辩证法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以量变为质变的辩证规律为基础,主要通过对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发展。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即通过对矛盾的辨证分析和综合统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三大规律:1.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性质和质量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当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新的质变。
2. 总量变化规律:事物的总量变化是通过事物的量变积累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引起新的质变。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的。
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旧的事物经过否定被新的事物取而代之,新的事物又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新的否定。
三、五大范畴:1. 联系(或互相对立):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具有对立的矛盾关系。
2. 内部矛盾(或矛盾运动):事物自身内在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质量(或性质):事物的本质和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性。
4. 过程(或发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5. 基础和上层建筑:事物的基础是物质世界,而上层建筑是在物质基础上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制约关系。
哲学中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对我高中学习的启示
阅读与鉴赏 Reading Appreciation68南风 south wind[关键词]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高中学习;启示翱翔在书海中,我发现了哲学中对人类影响深远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仔细琢磨下去,我感觉它们对我高中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启示,我的思维顿时开始活跃,视野开始宽阔,它们让我顿时充满了努力学习的力量。
下面,我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对我的启示进行一一分析。
1 什么是三大规律五大范畴1.1 三大规律三大规律是指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这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和自然界等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且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发展的。
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会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质变而产生新质,之后,又会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必须的准备和基础。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通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来发展的,但这种否定是“扬弃”,并不是全盘抛弃,这种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进行斗争后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这一规律告诉世人:新事物不断否定旧事物、然后新事物又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从而形成了一种“螺旋式”的向前发展的方式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必然趋势,即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一定是不可战胜的,它最终必然会获取成功。
1.2 五大范畴五大范畴是指:内容和形式范畴、现象和本质范畴、原因和结果范畴、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偶然性和必然性范畴。
五大范畴也称五对范畴,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发展和普遍联系的特性。
它们都是对立统一的。
内容和形式是指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且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必须通过形式来表现内容,且形式对内容又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是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
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 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可能性和现实性: 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可能性是现实 事物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相对于现实来说,可能 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内容和形式: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这一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 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 等的总和。事物的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 的方式。 现象和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又称矛盾的共性,有两层含义,其—,矛盾存在于 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 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又 称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 有其特点。 基本矛盾:
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 主要矛盾:
物。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社会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人进行的活动这一 特殊性,但它们夸大了这一特殊性,认为人的意志、意识决定社会的发
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和原因。坚持内因论也就把事物的运动发展看做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 发展。 外因:
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原因和结果: 引起某一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是结 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两种不同趋势的哲学范畴。必 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
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抽象 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概念、判断、 推理。 真理:
哲学与文化基础知识总结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在高考中占比较大,道选择分、一道答题8分,共1分,2022年山东卷3道选择9分、一道答题8分,共17分。
重点考查必备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难度不大,题型法论,再结合材料进行阐述,阐述时要根据知识逻辑层层分析,尽量不要遗漏,高度凝练语言,最后有总结提升(演绎推理)除小切口考查外,平时模拟题常见:大切口和不限范围(让选择恰当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说明)。
大切口例如: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把握世界的规律的角度,首先明确范围里有哪些原理、知识,不要答错范围,不要遗漏,大切口一般可能会考查23个原理。
不限定范围的题目,不要慌,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感悟对接针对性的原理,最切题的原理,进行说明分析,阐明观点。
这需要平时对于原理掌握熟练并理解透彻《哲学与文化》常考选项【第一课】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并非是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不能说成哲学就是世界观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不能说成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百科全书。
但可以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4、哲学提供一般的指导,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方法。
不能说哲学提供具体解决办法。
5、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影响、决定)世界观6、所有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7、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说哲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8、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9、区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1)如果材料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如“气者,理之依也”或者“理生万物”,体现的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如果材料涉及人类的某项新科学发现体现的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第89页。)
问题:
• 哲学唯心主义是纯粹的“胡言乱语”吗? 唯心主义者简直是不可理喻的“疯子” 吗? • 恩格斯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 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为什么?
芝诺曾问他的学生:“一枝射出去的箭,它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它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 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枝箭在 每个瞬间里,它有确定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一样的,老师”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那么, 在这一瞬间里,这枝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呢?” “不动的。” “这个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它的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暂时的, 有条件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 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 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 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 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芝诺的运动悖论
• 阿基里斯(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芝诺 讲:阿基里斯在赛跑中不可能追上起步稍微领先于 他的乌龟,因为当他要到达乌龟出发的那一点,乌 龟又向前爬动了。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距离可以无限 地缩小,但永远追不上乌龟。
方法论意义: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完整地把握事物.b.注意联
系的特殊性,特别是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a.把事物的发展看成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树立长远的眼光;c.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防止和 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避免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政治必修四哲学 原理知识点 总结【很全】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其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形 式。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遍,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 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注意把握事物长远的、本质的、间接的 联系。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具体性指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断某个观点是否为真理。 条件性指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3)认识的反复性: 从主体看,认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从客观看,认识是复杂变化的。使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认识的无限性: 主体:人类世代延续。客体:客观世界不断发展。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 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 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 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0.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历史条件现实条件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 尽量形成正确的意识。 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否认意识作用的形而上学;夸大意识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知识点(全)
哲学知识点(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起源;哲学与与具体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哲学起源于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想)和改造世界(做)【思维拓展】1、哲学和世界观研究的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这里的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2、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
所以,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内涵: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特别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谁先有,谁后有;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肯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可知论;凡否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不可知论。
【特别提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不等于可知论,唯心主义不等于不可知论。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简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简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哲学的方法特征主要包括思辨性、抽象性和普遍规律。
思辨性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哲学家通过深思熟虑地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辨,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辨性不仅仅是对问题的简单提出,而是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
抽象性是哲学的另一个典型特征。
哲学家在思考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时,超越具体的表象和现象,从更广阔的、普适的层面来思考。
他们关注的是普遍性和普适性的问题,而不仅限于特定个体或具体情境。
通过运用抽象概念,哲学家能够探索并思考诸如存在、真理、道德等抽象而普遍存在于人类经验中的问题。
普遍规律是哲学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方法特征。
哲学家追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试图揭示存在于世界各个领域的共通性和普适性。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发展。
普遍规律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如科学、伦理等。
在科学领域,通过寻找普适的自然定律,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过程背后隐藏的共同原则;在伦理领域,通过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普适道德原则,建立起一套基于共享价值观念的伦理体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哲学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 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哲学是研究三大领域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 哲学是一种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有阶级性的理论)。
(二)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意义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可以表达为精神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1) 两者谁是本原?谁是决定者?用较抽象的哲学语言表达也就是思维和存在之间,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
(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不仅能帮助我们克服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观点的影响,而且对提高道德素养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所以对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精神境界有重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表现(1) 发现和创立了唯物史观,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解释政治及其历史,结束了唯心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独据的统治地位。
(2)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消极的、被动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3)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1.理论形态(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哲学方法特征
哲学方法特征
哲学方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普遍性:哲学方法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是人们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2. 抽象性和思辨性:哲学方法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是从哲学的高度和支配地位的层次进行指导,而非直接用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
3. 主体能动性: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手段与中介,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4. 时代性:任何哲学方法都是时代历史的产物,既受时代局限,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5. 逻辑思维:通过严密的推理和合乎逻辑的论证,哲学方法能够深入分析问题,探索真理。
6. 批判性思维:对传统观念和权威观点持怀疑态度,通过批判性思考审视问题,追求真实和客观。
7. 理性探究:运用理性思维去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规律。
8. 抽象概念与普遍规律:通过抽象概念概括事物,揭示普遍规律和本质属性。
9. 对话辩证与思辨推理:通过对话辩证交流观点,思辨推理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或观点。
10. 反思意识与思想实践:对自身行为、信仰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将反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哲学思维的独特魅力,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世界和人生的意义,拓展思维并追求智慧和真理。
哲学的方法典型特征
哲学的方法典型特征
哲学的方法具有一些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哲学研究的方式和途径。
以下是几个典型特征:
1.怀疑主义:哲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怀疑主义,即对事物的质疑和怀疑。
哲学家经常提出问题,并对现有的观点、信念和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以确保其合理性和合理性。
2.分析性思维:哲学方法强调分析性思维的重要性。
哲学家倾向于通过分解观点、概念、论题等,以深入研究其内在含义和逻辑关系。
他们试图澄清概念、建立清晰的论证和推理,并利用逻辑推理来发展他们的观点。
3.综合性思维:哲学方法注重综合性思维,即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相结合。
哲学家经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整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全面、综合的理解。
4.反思性思维:哲学方法鼓励个人进行反思和自我审视。
哲学家经常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等基本问题。
他们试图理解自我和世界的性质,并思考人类的目的和意义。
5.逻辑性推理:哲学方法强调逻辑性推理的运用。
哲学家借助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检验和证明他们的观点。
他们使用形式逻辑、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工具,以确保其论证和推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思维的种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的种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心理学中,根据思维的不同形态,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类型;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来划分,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两种类型;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划分,将思维分为复制式思维与创造思维两种类型。
从认识论的角度根据哲学界关于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离性划分,人类思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
空间结构思维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以表征事物基本属性的作为思维材料,称为形象思维;另一类以表征客体位置关系或结构关系作为思维材料,称为直觉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形式。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心理学中所普遍认同的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
后面要谈到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复制思维与创造思维都离不开这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
例如,“修理电视机”这个问题十分具体:电视机的毛病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排除故障等等。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几乎都不在实际拆开电视机之前,而在拆开电视机之后进行的实际操作之中,即在动作中思考、发现与解决问题。
还有,运动员进行体操表演,也主要靠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
它以表象或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
表象是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事物的表象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尤其是视觉表象。
例如,幼儿计算应用题:“小明有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他们在头脑中往往是利用苹果的直观形象数来数去解答问题。
艺术工作者、文学家、建筑工程师也经常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所进行的“竹脑心算”、下盲棋,都主要是利用大脑中的“影象”来进行形象思维。
哲学的三大规律的具体内容包括
哲学的三大规律1. 辩证规律辩证法是哲学中重要的思维方法,其核心是矛盾的普遍存在。
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矛盾的统一来实现的。
事物的发展不是单向线性的,而是辩证的、循环往复的。
辩证规律强调必须从事物的具体条件出发,综合分析事物的各种矛盾,并通过对矛盾的统一处理,在事物内部催生新的发展。
在实践中应当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推动事物的发展。
2. “因果”规律“因果”规律是哲学中关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重要规律。
这个规律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即一切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于事物之间相互因果关系的存在。
“因果”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个个复杂的因果关系决定的。
只有深入探究这些因果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实现有效地引导和管理事物的发展。
3. 统一规律统一规律指的是事物内部的统一和整体性。
它强调事物是一个整体,所有事物的局部和个体都是整体的部分。
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处理事物时要从整体出发,不能片面看待事物的局部和个体,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统一规律还告诉我们,事物内部的联系和整体性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因素,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实现对事物的全面和准确把握。
以上便是哲学的三大规律的具体内容,包括辩证规律、因果规律和统一规律。
这些规律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推动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哲学三大规律八大范畴
哲学三大规律八大范畴在哲学领域中,有三大规律和八大范畴被视作思维和分析的基础。
这些规律和范畴给予了哲学家们在探讨人类存在、认识和价值等问题时的指导和框架。
三大规律1.数量规律:数量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它描述了事物相互关系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规律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增减、变动和交换。
2.质量规律:质量规律是说明事物内部属性和特性的规律。
通过质量规律,我们可以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等方面。
3.度量规律:度量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度量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度量规律告诉我们如何度量事物,并用度量结果来分析、比较和衡量。
八大范畴1.现象:现象是表面上的事物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深层现象,对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表现形式至关重要。
2.本质:本质是事物固有的属性和特性,它决定了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命运。
3.存在:存在描述了事物存在于空间、时间和关系等方面的状态,探究事物的存在方式有助于理解现实和虚拟的界限。
4.关系: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关系我们能够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界影响。
5.原因:原因是引发事物产生或发展的根源和动机,深入了解原因有助于揭示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6.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固有规律性,对规律的发现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脉络。
7.目的:目的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和意义,了解事物的目的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和探究事物的价值和意义。
8.永恒:永恒体现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长久性和延续性,追溯事物的永恒性有助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源和终极意义。
在哲学的研究中,三大规律和八大范畴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思考框架和分析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它们在哲学思辨和实践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引领着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对这些规律和范畴的认识和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发展和演变,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洞察力,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更好地把握和发展自己。
哲学的智慧将指引我们面对挑战和困惑,成为我们思考和行动的灵感和支撑。
痛苦求索录前言(冷石向秀)
《痛苦求索录序言》兼谈我的哲学观——冷石向秀此文集纪念本人在痛苦的现实生活中,为了摆脱痛苦,在精神的无边黑夜中,所进行过的一场场痛苦的漫漫求索。
在浩瀚的哲学体系中,自己苦苦的求索。
好多人问我,哲学是什么?我没有回答,因为这正是哲学观。
今天我来谈谈个人对哲学的感悟。
哲学对很多人来说,深不可测,其根源在于无法正确把握其本质。
在我的哲学之路中,脑中一直高悬着亚里士多德那句:“我所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一无所知。
”在哲学之路中,我一切全从人出发,敢于反思一切,敢于批判一切,敢于忍受抽象的痛苦。
一、哲学最关键的是人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
故从一定意义上哲学就是人学。
此前,哲学的使命是沉思人类的命运,思考人的价值,寻求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终极关怀。
建立精神家园,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
即马克思所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哲学的价值数千年来,从轴心时代到近代到现代,哲学家们在生活之外的领域里,创造了许许多多远离我们实际生活的词语(概念)。
有些词,譬如现象、辩证、经验等,还有些词,譬如物自体、异化、范畴、广延等,前者或许你觉得太过熟悉,后者或许你觉得太过陌生,但是对于学哲学的人来说,它们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被重新认识,都需要思考。
学习哲学对人影响非常之大。
但它并不是能够被学习中的人突然发现的,它是异常缓慢,甚至悄然无息的,等你发现的时候,你只会觉得——难道这个世界不是本来就该这样子吗?故对哲学有兴趣的人,从不会体会到它枯燥、乏味。
大众对哲学,或是全然的蔑视,或是无知的崇敬。
有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这个世界被某些人默默拯救了,而我们却不知道?我认为,哲学家就是这样子的。
哲学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守护人类认识的边界。
人类认知的边界线,就是哲学家们的战场。
与其他战争不一样的,他们甚至不知道敌人是谁。
踏出这片疆域,或许就是汪洋大海,或许就是噬人黑洞,哲学家们一辈子驻扎在这条边界线上,默默地守护着人类的认识王国,默默地开疆辟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5期(总第184期)学 习 与 探 索St udy &Explorati onN o .5,2009 Seria.l N o .184哲学思维的三大特性李德顺1,崔唯航2(1.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2249;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 要: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
这三大特性表现于哲学上观察任何对象的视角和层次之中,也表现于哲学思考所使用的概念形式、哲学推理所追求的逻辑走向之中。
哲学的抽象性是一种 形而上 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 无限 的抽象;哲学的抽象还是一种通过概念之间横向的逻辑关系来自我限定的抽象。
批判性是哲学思维对命题和对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追问和澄清前提,是哲学批判最重要的方法。
哲学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 对外 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 对内 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
关键词:哲学思维;哲学的抽象性;哲学的批判性;哲学的反思性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09)05-0082-06收稿日期:2009-05-20作者简介:李德顺(1945-),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崔唯航(1974-),男,山东菏泽人,哲学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哲学与其他学科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但在说什么、怎么说 方面,却表现出很大不同。
说什么、怎么说 其实都取决于 怎么想 ,这意味着哲学拥有不同于其他各门科学的思维特性。
概括地说,哲学思维所具有的最突出、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特性,是它高度自觉的抽象性、批判性、反思性。
这三大特性表现于哲学观察任何对象的视角和层次之中,也表现于哲学思考所使用的概念形式、哲学推理所追求的逻辑走向等等之中。
一、哲学思维的抽象性哲学的抽象性首先通过哲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表现出来,这一点已为人们所熟知。
人们谈到哲学,首先想到的是抽象概念。
哲学往往因为抽象而显得脱离实际、玄奥曲折、晦涩难懂。
但在实际上,思维的抽象性不仅是哲学的特色之一,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因为正是有了抽象,人的思维才能够超越现象走向本质,超越个别走向一般,超越特殊走向普遍,超越有限走向无限。
抽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
一般而言,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
抽象是从感性经验的具体事物中 抽 出来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东西,加以理性的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得到一个超越了个体形象的认识或结论。
应当说,这种抽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也会用到。
比如, 水果 是从苹果、梨、草莓、桃子等中抽象出来的; 蔬菜 是从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中抽象出来的; 人 是从地球上东西南北、古往今来、不同种族的个人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的意义,在于人们依次超越对象的个别属性和表面现象,越来越深入地把握某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和共同本质。
不难理解,如果没有抽象就没有人类的概念语言,就不能进行人与人之间在共同的概念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和实践。
抽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
但日常的概念和抽象还不代表哲学意义上的抽象。
一般说来,日常抽象乃是程度比较低的抽象,哲学抽象则是最高程度的抽象。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从黄瓜、西红柿等中抽象出蔬菜;再从蔬菜、水果等中抽象出植物;再从植物、动物等中抽象出生物!!以此类推。
而最后达到的 物质 、 存在 等概念,才是哲学所特有的抽象。
那么哲学的抽象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呢?以 物质 、 存在 等概念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哲学的抽象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性:1.哲学的抽象是一种 形而上 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 无限 的抽象。
这一点表现在它对经验的超越性之中。
我们知道,日常抽象的每一步都受到经验事物的限制:从黄瓜抽象到蔬菜,必然要以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一切具体蔬菜的种类为基础;从蔬菜抽象到植物,则必然要以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一切具体植物的种类为基础!!以此类推下去,在达∀82∀到 物质、 存在等概念之前,人类的思维都不能超越具体经验的表象,所把握的总是有限的领域。
然而在现实中,世界的事物种类及其变化是无限的,经验世界变动不居,人的经验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着。
仅限于经验基础上的抽象,所提供的只能是局部的、现象或表象层面的普遍性,并不能提供整体的、本质层面的普遍性。
而哲学作为追根究底之学,其意义正在于它要摆脱感觉经验的束缚,进入一个超越经验的层次,提供对普遍性的整体把握。
正因为如此,哲学在经验抽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抽象,力求在对象的总和意义上把握其本质。
这种更高度的抽象所达到的,就是用 物质来概括世界上已有的和可能的、有限的和无限的、一切可以通过人的感觉来体验的事物;用 存在(有)来概括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在内的一切可言说对象的状态。
正如恩格斯所说: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1]而 物质、 存在这样的概念,因为它们本身已经超出了经验的范围,所以才能代表在 无限意义上的抽象。
同样的抽象也表现在哲学其他概念,如运动、时间空间、质和量、可能和现实、必然和偶然等等之中。
2.哲学的抽象是一种通过概念之间横向的逻辑关系来自我限定的抽象。
哲学概念的 核心机制在于概念与概念之间横向的逻辑关系。
一个哲学概念之所以成立,既不是因为它在经验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相应的对象,也不仅仅因为它是对一系列经验对象之集合的概括,而是因为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 物质这个抽象就是如此。
曾为物质概念下过经典定义的列宁曾声明: 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2]就是说,物质概念的含义的确定性,正是在与 意识相对的范围内成立的。
这就如同 存在(有)只是相对于 非存在(无)来说,才有它的确定性和意义一样。
在哲学的理论叙述中,基本的概念、范畴总是 成双成对地出现,典型的如 运动和静止、 现象和本质、 历史和逻辑等;非典型的如 时空,当时间空间为一体时,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一组固定的对应范畴,其实却是由于这个范畴能够、并且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下与许多其他范畴(如实体、运动、过程、生命等)相对应,才能够对它加以确切的把握和运用。
上述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
这是因为,在极高度抽象的情况下,概念的内涵被提炼到了极其 纯粹的普遍性程度,如果不用与它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来比照和限制,就无法界定和显现它所要表达的特殊内容。
这种通过概念之间的横向关系来自我限定的理论特征表明,哲学的抽象始终是一种力求在最大限度上把握事物最普遍特征的理性创造,并不是一种无所节制、随心所欲、脱离现实的想象和臆造。
有了这样最高程度上的抽象概念,人类才能够在最具普遍性意义的层次上思考那些最具普遍性的问题,用以从总体上把握世界,而不必一一回答每个个别的问题,因而局限于对同类事物重复对待的狭隘经验之中。
然而,人们往往习惯了常识的思维方式和经验的抽象,日用而不自知,当他们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哲学领域的时候,就往往很不习惯。
假如摈弃熟习流行的观念不用,则我们的意识就会感觉到原来所依据的坚定自如的基础,好像是根本动摇了。
意识一经提升到概念的纯思的领域时,它就不知道究竟走进世界的什么地方了。
[3]41要么茫然无所措,要么仍然回到常识和经验的思维方式,将哲学的概念作比附于经验的理解, 亟欲将意识中的思想和概念用表象的方式表达出来[3]41。
特别是当出现了 现象、 本质、 现实这样与日常概念相似的字眼时,更容易用理解日常概念的方式来理解。
其结果必然是似是而非、徒增困惑。
针对这一情况,黑格尔提出 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仅仅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
[3]63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和技巧, 首先便须在抽象思维中训练自己,就概念的确定性去执著概念,并从概念来学习认识。
[4]39-40只有经过这种训练之后,才有可能超越日常经验的束缚,从习惯于名称、表象所遵循的纵向对应关系,转向习惯于概念所遵循的横向规定关系。
而进行思维训练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是学习逻辑学。
在逻辑学中,抽象的概念体系往往以最为纯粹的形态表现出来。
马克思说 逻辑学是精神的货币[5],如果握有了这一 精神的货币,那么思想的流通将获得更大的自由,哲学的大门将为之敞开。
二、哲学思维的批判性在高度理论抽象层次上的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主要特性之一。
通常所谓的批判,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对象的揭示、辨析、鉴别和选择;二是对对象的否定、扬弃。
基于这两种含义的共同点,哲学上的 批判概念,是指人对对象的理性检验、分∀83∀辨和超越的意识与行为。
一般说来,任何科学研究和思想发展,都必须有其批判的意识和行动,才能够突破现状、超越局限、创新发展。
而哲学的批判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批判之处,主要在于:其他批判例如科学批判,主要是走 形而下的路径,即通过具体化、实证化的方式,着重于对对象的现实和感性特征和其内外部关系等加以批判;哲学的批判则是走 形而上的路径,即通过抽象化的方式,着重于对对象存在的基础、前提、本质和界限等进行批判。
1.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本性和精神标志。
对命题和对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借以走向超越,是哲学批判与一切科学批判的共同特点。
但是,哲学批判永远不满足于既有结果,不迷信任何权威,不拘泥于习惯和成见,而是对它们保持一定的怀疑和审视态度,尽管其结果对于以前的认识来说并非总是完全否定的、颠覆的,却总是探索新的路径,走向新的发现、发展和超越,这本质上是一种自觉的哲学精神。
这一精神来源于哲学的内在本性,也来自哲学对世界和人类思维辩证本性的清醒认识。
哲学作为一种概念思维的形式和一系列概念的体系,它的概念在抽象地形成和运动中,时刻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的两重性。
斯宾诺莎曾提出,在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形成过程中, 一切规定都是一种否定,黑格尔称之为 一个伟大的命题[6]。
斯宾诺莎在阐释这一命题时以 形状为例,指出物质整体作为没有任何限定的东西,是不能有形状的,因为一旦有了形状,物质整体就有了限定,就不再作为物质整体而存在了,而变成了某种有限定的特殊的东西。
就是说,我们可以知道任何物体的形状,但是却不可能知道作为它们整体的 物质有什么形状。
可见,对于无限事物的任何一个规定或者说限定,同时就是对它的一个否定,所以 形状除了是否定外,不能是别的。
[7]在斯宾诺莎的启发下,黑格尔进一步意识到,与斯宾诺莎所说的 肯定即是否定相继续,在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则是 一切否定都是一种规定,即 否定也是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