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及损失量计算
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
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
1.直接损失计算方法:
直接损失主要包括渔业资源和捕捞设备的损失。
对于渔业资源的价值评估,通常可以根据渔业生产数据和市场价格等因素进行计算。
对于捕捞设备的损失,可以根据设备的购买价格和使用年限等因素进行评估。
2.间接损失计算方法:
间接损失主要指因水域污染事故造成的渔业生产活动中断、销售市场萎缩、生态环境破坏等带来的损失。
这些损失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1)生产活动中断损失:根据事故造成的生产活动中断时间和受影响的渔民数量等因素,可以估计由于中断生产而造成的损失。
对于收入的损失,可以根据渔民的捕捞效益和渔业生产指标进行估算。
(2)销售市场萎缩损失:由于水域污染事故造成的渔产品市场需求下降,销售价格下跌或无法销售等情况,导致渔业收入减少。
这一部分损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率、渔产品价格调整情况等进行估算。
(3)生态环境破坏损失:水域污染事故往往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对于鱼类、海洋动植物的生息和繁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部分损失需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和恢复成本评估,以便计算出其对渔业的损失。
综上所述,水域污染事故对渔业的损失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多个因素。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具体
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估和计算,以更准确地反映水域污染事故对渔业的实际损失。
渔业资源评估方法
渔业资源评估方法我折腾了好久渔业资源评估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渔业资源评估的时候,我真的是一头雾水,完全就是瞎摸索。
我最开始尝试的方法就是简单的计数法,就是看看大概有多少鱼。
我跑到一片渔场,就站在那数,可这哪里数得过来啊,鱼游来游去的,一会儿就眼花缭乱了,还总是数重或者数漏,这方法简直太失败了。
后来我觉得应该参考一些数据记录。
比如说之前这片渔场每年的捕鱼量记录。
我以为对比这些就能大概知道渔业资源是在增长还是减少。
可是这里面坑太多了。
我发现不同的渔船,他们捕捞记录的标准都不一样,有的只把大鱼算进去,小鱼就不算了,这就导致数据偏差巨大。
然后我又试了抽样调查法。
这就像是从一锅鱼汤里舀一勺看看有多少鱼肉一样。
我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区域撒网捕鱼,捕到鱼之后进行称重、测量大小、统计种类等工作。
可是这也有问题,撒网怎么保证是均匀的呢,也许有的地方鱼多但是没撒到。
而且不同季节鱼的分布不一样,我最开始没考虑这个,在错误的季节抽样,结果差得离谱。
再后来我意识到,还得把鱼的繁殖周期和环境因素考虑进去。
比如说有些鱼是在特定季节特定水温下繁殖,如果这段时间我们过度捕捞,那渔业资源肯定受影响。
但是这个环境因素要精确衡量真的很难,我还在摸索。
还有就是用标识放流法。
就像给鱼做个记号再放回去,过段时间再捕看看有多少带着记号的鱼。
这个方法需要大量的标记工作,而且标记过程中鱼很容易受伤,这就影响了数据准确性。
总之呢,渔业资源评估方法想要准确太难了,我摸索到现在,就感觉没有一个完美的办法,只能各种方法综合起来,互相弥补不足。
要多尝试、多记录数据、多考虑不同的情况,才能尽量准确地评估渔业资源。
鱼类资源量和死亡参数估算的计算公式
B
式中,B 为平均资源量,B0 为初始资源量(可供渔业利用的捕捞群体总资源量)。 按公式计算的 Z、NOS、B 的值(表 1)。
该研究中 Y'/R 模型和 B'/R 模型用 FAO 开发的 FiSATⅡ 软件中的刀刃式 选择假设模型建立( Gayanilo &Pauly, 997) , 原理基于 Beverton-Holt 稳定状 态模型( Beverton&Holt, 1957) , 该模型假定捕捞格局( 主要指捕捞强度和开 捕年龄) 长时间不变,所有个体一经补充均有被捕的可能,这一模型经 Pauly 和 Soriano(1986) 改进后在渔业研究中被用来预测相对单位补充鱼产量和相对 单位补充生物量:
捕捞死亡系数(F)为总死亡系数(Z) 与自然死亡系数(M) 之差,即:
F=Z-M
采集到的标本 136 尾作为估算资料按体长 10mm 分组(陈国宝,2008), 根据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怒江东方墨头鱼总死亡系数 选取其中 6 个点(空 心点) 作线性回归(图 1) ,回归数据点的选择以未达完全补充年龄段(最高 点左侧) 和体长接近 L 的年龄段不能用作回归为原则( Froese &Binohlan, 2000) ,拟合的直线方程为:
图 3 怒江东方墨头鱼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与开发率和开捕体长的关系
渔获量等值曲线通常以等值线平面圆点分为 A(左上区域)B(左下区域) C( 右上区域) D( 右下区域) 四象限( Pauly&Soriano,1986) , 图中 P 点为当 前东方墨头鱼渔业点,开发率(E) 为 0.534 和 Lc/L =0.269( 即开捕年龄(tc) 为 4.2 龄开捕体长(Lc) 为 61.25mm,位于等值曲线的 D 象限,这意味着怒江东方 墨头鱼幼龄个体(补充群体) 已面临较高的捕捞压力。 能获得最大相对单位渔获量的最适体长( Lopt)由 Froese Binohlan( 2000) 的经验 公式计算得出:
渔业污染事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GB/T 21678-2008(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 年4 月9 日发布,自2008年6月1日起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渔业水域受外源污染导致天然渔业资源、渔业养殖生物和渔业生产受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渔业污染事故单位和个人将某种物质和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使用功能,影响渔业水域内的水生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减少,以及造成该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
《海水水质标3.2 污染面积由于污染造成渔业水域某种环境因子指标超过《渔业水质标准》、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的规定或造成污染损害事实的水域面积。
4 渔业资源损失量评估方法渔业损失量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比较法、定点采捕法、围捕统计法、统计推算法、调查统计法、模拟实验法、生产效应法、生产统计法、专家评估法和鱼卵仔稚鱼评估法等 11 种方法。
在应用中可根据水域类型、污染情况、历史资料、本底资料和受损生物等综合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法。
4.1 直接计算法4.1.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天然渔业水域渔业资源损失量的评估(不包括4.3 的评估范围),并且:——拥有事故发生前近5年内同期渔业资源调查历史资料;——拥有事故发生后渔业资源现场调查资料。
渔业资源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上海市金山区,沪杭公路,漕泾镇,增丰村1组,地段。 自2003年起,海滩边建了一个大型的露天垃圾场,毫无垃圾处理措施。完全裸露。 附近居民最近的距离垃圾场直线距离500米,即使远在几公里之外的村民,每天都会闻到阵阵臭气。 自2006年至2008年底,增丰村1组,2组,13组,15组。在短短的3年时间中,患癌症病死者达到30余名。这在增丰村建村至今,是从未有过的。 目前垃圾堆场对村民的补偿是7月8月9月每人每天3元,其余时间2元每天,一年不足900的补偿。 村民一致认为:钱的补偿,是绝对不能改变垃圾污染,臭气熏天,地下水污染,对村民造成的身心侵害。
渔业资源损失评估报告
渔业资源损失评估报告1. 引言渔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渔业资源正面临巨大的损失。
为了全面评估渔业资源的损失情况,本报告将综合分析相关数据,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2. 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次评估报告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全球各个渔业资源的损失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渔业统计数据、渔民调查以及渔业管理机构提供的信息。
3. 渔业资源损失情况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渔业资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是渔业资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商业捕捞活动导致了许多鱼类种群的过度捕杀,部分渔业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风险。
数据显示,全球有80%的渔业资源正在以过度捕捞的速度被捕捞。
这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全球渔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计压力。
3.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是造成渔业资源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域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海洋油污染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释放,导致了水体中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渔业资源的减少。
例如,全球一些重要的渔业区域,因为水域污染问题已经无法正常捕捞到高质量的渔业资源,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发展。
3.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渔业资源损失的新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都对渔业资源的分布和种群数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些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一些渔业资源的迁徙和减少,从而使一些地区的渔业产值大幅下降。
4. 渔业资源损失的影响与挑战4.1 生态系统平衡破坏渔业资源的损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渔业资源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渔业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对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崩溃。
4.2 经济社会影响渔业资源的损失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审批稿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审批稿一、引言渔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渔业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给渔业资源和渔民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能够有效应对渔业污染事故,并恢复渔业资源,必须确立一套科学的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审批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确保计算结果公正、合理。
二、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1.计算方式(1)损失类型的划分:将经济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类。
直接损失包括渔业资源损失、设施设备损失等;间接损失包括渔业生产减少、人力资源流失等。
(2)经济损失评估:针对每类损失,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确保损失的评估结果合理、准确。
(3)损失金额计算:根据评估结果,通过数量乘以价格的方式计算损失金额。
2.相关指标在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过程中,应考虑以下相关指标:(1)渔业资源评估指标:包括对受损渔业资源的数量、产值和市场价值的评估。
(2)渔业生产减少指标:评估污染事故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渔业生产的减少量和减少比例。
(3)设施设备损失指标:评估受损设施设备的市场价值和维修或更换成本。
(4)人力资源流失指标:评估因事故导致的人力资源流失量和流失对渔业的影响。
三、审批细则1.审批依据2.审批程序审批程序包括提交申请、初审、评估、公示和终审等环节。
申请人应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包括事故报告、损失类型划分、评估方法和指标等。
初审环节由审批机构对材料进行初步审查,评估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评估环节由专业评估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报告。
公示环节将评估结果向公众公示,征求相关意见。
终审环节则由审批机构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最终的审批决定。
3.审批标准四、结论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的审批是确保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的重要环节。
本文提出了基于综合评估法和市场价值法的计算方法,并明确了相关指标和审批细则。
希望通过审批的实施,能够确保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的公正、准确计算,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的依据。
农业部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
农业部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正文:---------------------------------------------------------------------------------------------------------------------------------------------------- 农业部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1996年10月8日)为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因污染事故造成的渔业损失,为正确判定和处理污染事故提供依据,现制定以下计算方法。
一、污染事故渔业损失量的计算污染事故中的渔业损失量,是指污染源直接或间接污染渔业水域造成鱼、虾、蟹、贝、藻等及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死亡或受损的数量。
计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事故水域的类型、水文状况、受污染面积的大小以及受损害资源的种类而定。
(一)围捕统计法应用范围:适用于能进行围捕操作的水域,其污染事故水域面积在万亩以下。
围捕设点和计算方法:在事故水域中,设置具有代表性的围捕点8—10个,每个围捕点的面积20—50亩,在围捕中,按种类和规格(苗种、成品)分别统计水产生物死亡量和具有严重中毒症的水产生物数量。
围捕点及各点面积的设定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受污染水域的具体状况决定。
计算方法:各围捕点单位面积平均损失量=各围捕点单位面积损失(包括中毒量)之和÷围捕点数事故水域总损失量=(单位面积平均损失量×事故水域总面积+群众捕捞的损失量)水域面积在万亩以上,或其损失密度分布呈明显区域性的养殖水域,分别围捕统计,总损失量等于各区域的损失量之和。
(二)调查估算法应用范围:适用于难以设点围捕的大面积增、养殖水域。
估算方法;1.调查养殖单位当年投放苗种的分类放养量,以养殖单位提供的发票、生产原始记录和旁证为准,并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核定;2.以粗养为主的应考虑原有天然渔业资源量;3.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组织有关单位或事故双方评估事故水域中的损失量(F1);4.由渔政机构抽样调查群众自发性捕捞的损失量(F2);5.总损失量Y=F1+F2。
悬浮物和冲击波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量估算.pdf
! ! 海洋工程建设中, 施工所引起的悬浮物和水 下爆破冲击波对渔业资源损害较为常见。目前此 损失尚未找到合适的评估方法, 相关的研究也不 多见。在水下爆破方面, 贾晓平等
[ %]
源影响的实验研究, 没有涉及资源损失量评估问 题。在现有的评估实践中, 鱼类重量直接损失是 经济损失评估的基础。但在浅海, 作为鱼类产卵
为3445年主要渔获物品种的体重和体工程施工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根据工程分析该工程施工期对渔业资源生物的影响主要来自海上铺管作业产生的底泥悬浮物和码头区堤基爆破挤淤作业产生的冲击波和悬浮物
! 第 !" 卷第 # 期 ! ! ! ! ! ! ! ! $""# 年 %$ 月&
! !
水! 产! 学! 报
"#$%&’( #) )*+,-%*-+ #) .,*&’
[ (] 和索饵的特殊水域 , 工程引起的鱼卵、 仔鱼和
、 崔毅等
[ $]
、
[ !] [ +] 蒋玫等 和尚龙生等 进行了冲击波对鱼类资
幼鱼损失数量较大, 若仅仅依据重量损失评估, 一
收稿日期: $""# 6"+ 6$* 资助项目: 上海市 ,"* 专项 ( 7"% ’ % ) 资助 作者简介: 徐兆礼 ( %,(* ’ ) , 女, 浙江温岭人, 研究员, 从事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 -689:1:;:908:<= >?@1:5+ 2 AB92 <4B2 5<
)( [ * ’ )] )#
。依 各 站 拖 网 渔 获 量 (重量 +・
)(
尾数 %&’ ・ ,( ,( 、 算, 计算式为: "# $
渔业资源及损失量计算
日照港岚山港区北作业区一期码头(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资料:一、渔业资源现状资料来源于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9年5月进行的30个站位(见表1、图1)的取样调查。
图1 渔业资源、鱼卵仔鱼调查站位因RS11站底质为石块,导致拖网时网破,调查未能完成,实际完成站位23个。
(1)种类组成本次调查共出现渔业资源种类58种,其中鱼类37种,占总种类数的63.8%;虾类14种,占24.1%;蟹类3种,占5.2%;头足类4种,占6.9%(见图2)。
图2 渔业资源种类组成表2 渔业资源种类名录种类序号名称拉丁名(2)资源量组成及平面分布状况调查海域渔业资源平均渔获量为53.6kg/h,平均资源密度为22816.4尾/h,平均资源量为402.2kg/km2。
其中,渔获量大于100kg/h的站位2个,分别为RS22站和RS23站,渔获量分别为148.9kg/h和145.9kg/h;渔获量在50~100kg/h的站位8个,分别是RS25、RS24、RS08、RS20、RS07、RS13、RS09和RS10站,渔获量分别为96.0kg/h、84.2kg/h、78.3kg/h、78.1 kg/h、76.9 kg/h、66.7 kg/h、65.4 kg/h和59.0kg/h;渔获量在25~50kg/h的站位6个,分别为RS12、RS18、RS15、RS14和RS28站,渔获量分别为48.6kg/h、47.6kg/h、45.9kg/h、34.3kg/h和32.3kg/h;其余站位渔获量在10~25 kg/h,渔获量最低的站位为RS19站,仅10.8 kg/h(表3)。
表3 各站位资源分布一览表23个站位中,资源密度超过1×105尾/h的站位1站,为RS23站,资源密度为170703尾/h,资源密度在1×104尾/h以上的站位有15个,分别为RS09、RS20、RS22、RS25、RS28、RS07、RS10、RS15、RS12、RS08、RS14、RS16、RS30、RS21和RS24站;资源密度在5000~10000尾/h的站位有RS13、RS17、RS26和RS18站;资源密度在3000~5000尾/h的站位有3个,RS29、RS19和RS27站,其中资源密度最低站位为RS27站,仅为3680尾/h。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国家标准 GB/T 21678—2008)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08年6月1日起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渔业水域受外源污染导致天然渔业资源、渔业养殖生物和渔业生产受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79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渔业污染事故 fishery pollution accidents单位和个人将某种物质和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使用功能,影响渔业水域内的水生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减少,以及造成该生物有毒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
3.2污染面积 contaminated area由于污染造成渔业水域某种环境因子指标超过GB 11067、GB 3079、GB 3838、GB 18668的规定或造成污染损害事实的水域面积。
4 渔业资源损失量评估方法渔业损失量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比较法、定点采捕法、围捕统计法、统计推算法、调查统计法、模拟实验法、生产效应法、生产统计法、专家评估法和鱼卵、仔稚鱼评估法11种方法。
在应用中可根据水域类型、污染情况、历史资料、本底资料和受损生物等综合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法。
4.1 直接计算法4.1.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天然渔业水域渔业资源损失量的评估(不包括4.3的评估范围),并且:——拥有事故发生前近5年内同期渔业资源调查历史资料;——拥有事故发生后渔业资源现场调查资料。
大银鱼资源评估方法
大银鱼资源评估方法
大银鱼资源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利用拖网单位面积渔获量估算资源和利用围网单位面积渔获量估算资源。
具体介绍如下:
1. 利用拖网单位面积渔获量估算资源量。
在银鱼的捕捞中,拖网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渔具。
尤其在水域广阔,底质平坦的水面作业效果更佳。
利用拖网作业捕捞到的渔获物进行资源量测算的公式为:n = a m kk1 / a。
其中,n 为水域中银鱼资源量,a 为水域的总面积,m 为单位时间的平均渔获量,k 为拖网的垂直捕捞系数,k1 为拖网的水平捕捞系数,a 为拖网单位时间的扫
水面积。
公式中的 k 及 k1 两个系数受银鱼种群、水体深度、捕捞时间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制约。
因此应根据水面的具体条件,经多次测捕,得出较为准确的系数。
在正常条件下,k 可为水深与网口高度的倍数,k1 可为拖网两
端绠绳最大距离与网口长度的倍数。
2. 利用围网单位面积渔获量估算资源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域岸边较为平缓,水的深度不大的水域,围网作业可围捕到整个水层,故可以删除垂直修正系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和牛顿插值法进行大银鱼资源评估,但它们主要应用于数学和物理领域,并不直接应用于生物资源评估。
请注意,以上方法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估大银鱼资源量,因为实际的资源量还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变化、捕捞技术等。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渔业资源及损失量计算
渔业资源及损失量计算
渔业资源的损失量计算是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评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帮助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渔业资源及损失量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资源调查:首先需要进行渔业资源的调查,包括野外实地考察、取样调查、数据收集等工作。
通过对不同渔区、不同类型的渔业资源进行采样和监测,了解资源的分布、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基本情况。
2.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渔业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统计各类渔业资源的数量、重量、体长、年龄等指标。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并判断资源的变化趋势。
3.损失量计算:基于资源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计算渔业资源的损失量。
损失量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常用的开水捞损失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渔业活动中的碾碎捞、迷鱼、戏捞等捕捞方式的影响进行评估,进而估算出损失量。
4.损失原因分析:针对资源的损失量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造成资源损失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这包括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非法捕捞、环境污染等),自然因素(如环境变化、气象事件等),为资源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5.制定管理措施:根据资源调查和损失量计算的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这包括建立保护区、限制捕捞强度、修订捕捞季节、推广科技技术等,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渔业资源及损失量计算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的科学调查、数据分析和专业知识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计算和分析,才能有效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保障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渔业资源保护办法(201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
山东省渔业资源保护办法(2018年)正文:----------------------------------------------------------------------------------------------------------------------------------------------------山东省渔业资源保护办法(2002年7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42号公布根据2018年1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修订)第一条为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管辖区域内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的亲体、幼体、卵子、孢子及其赖以繁殖生长的水域环境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内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环保、水利、交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渔业资源保护工作。
第四条采捕自然生长和人工增殖的水生动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第五条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品种实行重点保护。
具体保护品种及其采捕标准名录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执行。
第六条在网次或者航次渔获物中未达到可捕标准的重点保护品种,海水产品不得高于25%,淡水产品不得高于5%。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捕捞省重点保护品种的苗种和禁捕的怀卵亲体;因养殖、科研等特殊需要捕捞的,应当向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交下列材料:(一)养殖证或者科研立项审批材料;(二)捕捞品种和数量;(三)捕捞区域和时间;(四)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和个人。
第八条省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办法另行制定。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收购、运输、销售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品种的苗种及禁捕的怀卵亲体。
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2.以粗养为主的应考虑原有天然渔业资源量。
3.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组织有关单位或事故双方评估事故水域中的损失量(F1);
4.由渔政机构抽样调查群众自发性捕捞的损失量(F2);
5.总损失量Y=F1+F2(三)统计推算法
1.精养池塘或小面积渔业水域。
事故水域的损失量=当年计划全部产量-已捕产量前三年亩平均产量当年计划全部产量=当年投放的苗种数量×——————————前三年亩平均放苗种数2.养殖、增殖水面(包括港湾、湖泊、水库、外荡等)。
围捕设点和计算方法:在事故水域中,设置具有代表性的围捕点8-10个,每个围捕点的面积20-50亩,在围捕中,按种类和规格(苗种、成品)分别统计水产生物死亡量和具有严重中毒症的水产生物数量。
围捕点及各点面积的设定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受污染水域的具体状况决定。
计算方法:
各围捕点单位面积平均损失量=各围捕点单位面积损失(包括中毒量)之和÷围捕点数事故水域总损失量=(单位面积平均损失量×事故水域总面积+群众捕捞的损失量)
各因子的确定:M、N、X、F‘由污染受害单位或个人出具证明,当地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审核;S,P由污染受害单位或个人提供情况,当地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确定。
4.虾、蟹、贝、藻损失量的推算方法:
S×M×X计算公式 Y=K×————- -
X:成活率(%)
海水渔场日常损耗计算公式
海水渔场日常损耗计算公式海水渔场是指利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和捕捞的场所,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在海水渔场的日常经营中,损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损耗的计算对于经营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损失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耗,提高经营效益。
本文将介绍海水渔场日常损耗的计算公式及其重要性。
海水渔场日常损耗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损耗率 = (损耗量 / 进货量) 100%。
其中,损耗率是指损耗量占进货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损耗量是指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失,进货量是指购买或者获取的原料或产品的数量。
在海水渔场中,损耗量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捕捞过程中的鱼类损耗、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损耗、设备损耗等。
这些损耗会直接影响到渔场的经营效益。
因此,经营者需要通过损耗率来及时了解损耗的情况,从而采取措施减少损耗,提高经营效益。
损耗率的计算对于海水渔场的经营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通过损耗率的计算,可以了解损耗的情况,找出损耗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耗。
比如,对于捕捞过程中的鱼类损耗,可以通过改进捕捞工艺、提高捕捞效率来减少损耗;对于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损耗,可以通过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来减少损耗。
其次,通过损耗率的计算,可以对比不同时间段、不同产品的损耗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比如,对比不同季节的损耗率,可以了解季节变化对损耗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比不同产品的损耗率,可以了解不同产品的损耗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最后,通过损耗率的计算,可以评估经营效益,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损耗率的降低意味着经营效益的提高,可以帮助经营者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经营效益。
在实际操作中,海水渔场的经营者可以通过损耗率的计算,及时了解损耗的情况,找出问题,采取措施减少损耗,提高经营效益。
比如,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减少设备损耗;可以通过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损耗;可以通过改进捕捞工艺,提高捕捞效率,减少鱼类损耗。
一种天然水域鱼类资源量计算方法与流程
一种天然水域鱼类资源量计算方法与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天然水域鱼类资源量的计算方法与流程探析在水产资源管理中,准确评估天然水域鱼类资源量是至关重要的。
10 资源量估算和渔获量预报
六、用水声学法估计资源量。
(1)根据调查海区的大小,确定探鱼仪探察和拖网试捕的站位, 按鱼群映像和试捕结果画出这种鱼群的分布范围。 (2)鱼群密度: 1)声学法:适用于中上层和底层有鳔鱼类。 2)摄影测量法:声、电和生物三者结合。 3)目测法:个人经验重要。 (3)回声积分仪的原理与方法 密度求积资源量 迅速,直接,准确。
2 2
vs :船速(节=海里/小时) c s :流速(节) dirv:渔船的航向(度)
dirc :流向(度)
资源量 :
B
cw a A
x1
Cw:拖曳一网的渔获量 ; A :渔场总面积; x1:实际渔获比率。
二、根据鱼卵、仔鱼数量估计资源量。 用途:估算未来的种群补充量。 估算亲鱼的资源量。
(3)资源分析法 根据资源本身的变化来预报渔获量。 刘传桢(1981):用每网小时幼虾数 量掌握世代强度,来预报秋汛对虾产量。 (4)世代分析法(第十一章具体介绍) (5)综合分析法:主要以资源分析为基 础,参照统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进行 综合分析预报。
二、相关分析法 1、步骤 (1)选择与资源量或渔获量密切相关的因子作为相关性预报指标 (2)寻找相关性指标变化与资源量或渔获量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 (3)建立预报模型 (4)作出预报 自然因子 2、相关因子 渔业统计资料或试捕资料
第二节 渔获量预报 资源量估算是渔获量预报的基础,但二者不相同. 趋势预报:“丰收”,“良好”,“一般”,“较差” 渔获量 数量预报:该年份,渔汛;该渔业,鱼种 长期预报:一年或几年(依据渔业生物学、环境因子、 时间上 渔业统计) 短期预报:渔汛(渔获量、时间长短、早迟、中心渔场)
一、渔获量预报方法 (1)统计分析法:根据历年的生产统计资料进行 预报的方法。假设渔业稳定,资源具周期性波动特 点。 (2)相关分析法:根据自然环境因子获渔业统计 资料作为相关性预报指标,对照历年的相对应渔获 量统计作相关分析,并建立预报性的回归方程(预 报模型)。(灰色模式) 例:吴敬南和程传申(1959),辽东湾毛虾; 韦晟和周彬彬(1988),黄海蓝点马鲛; 叶昌臣,黄斌等(1990),渤海秋汛对虾。
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与剩余资源
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与剩余资源(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1.定义与计算方法2.影响增长率的因素三、剩余资源1.定义与重要性2.剩余资源的计算方法四、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与剩余资源的关系1.正相关关系2.适度捕捞的重要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和民生。
在渔业发展过程中,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和剩余资源是两个关键性指标,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1.定义与计算方法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渔场鱼种群数量的平均增长速度。
其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公式:(期末数量 - 期初数量)/期初数量。
2.影响增长率的因素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水温、水质、光照等;生物因素包括种群密度、食物供应等;人为因素包括捕捞强度、养殖管理等。
三、剩余资源1.定义与重要性剩余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渔场中未被捕捞的渔业资源数量。
剩余资源对于维持渔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剩余资源的计算方法剩余资源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公式:(总资源量 - 已捕捞资源量)/总资源量。
四、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与剩余资源的关系1.正相关关系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与剩余资源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当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较高时,说明渔业资源较为丰富,剩余资源也相对较多;反之,当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较低时,说明渔业资源较为紧张,剩余资源也相对较少。
2.适度捕捞的重要性适度捕捞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适度捕捞不仅可以保持渔业资源的稳定增长,还可以避免过度捕捞导致的资源枯竭。
因此,在渔业管理中,应根据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和剩余资源,制定合理的捕捞策略和政策。
五、结论渔场鱼的平均增长率与剩余资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照港岚山港区北作业区一期码头(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资料:一、渔业资源现状资料来源于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9年5月进行的30个站位(见表1、图1)的取样调查。
图1 渔业资源、鱼卵仔鱼调查站位因RS11站底质为石块,导致拖网时网破,调查未能完成,实际完成站位23个。
(1)种类组成本次调查共出现渔业资源种类58种,其中鱼类37种,占总种类数的63.8%;虾类14种,占24.1%;蟹类3种,占5.2%;头足类4种,占6.9%(见图2)。
图2 渔业资源种类组成表2 渔业资源种类名录种类序号名称拉丁名(2)资源量组成及平面分布状况调查海域渔业资源平均渔获量为53.6kg/h,平均资源密度为22816.4尾/h,平均资源量为402.2kg/km2。
其中,渔获量大于100kg/h的站位2个,分别为RS22站和RS23站,渔获量分别为148.9kg/h和145.9kg/h;渔获量在50~100kg/h的站位8个,分别是RS25、RS24、RS08、RS20、RS07、RS13、RS09和RS10站,渔获量分别为96.0kg/h、84.2kg/h、78.3kg/h、78.1 kg/h、76.9 kg/h、66.7 kg/h、65.4 kg/h和59.0kg/h;渔获量在25~50kg/h的站位6个,分别为RS12、RS18、RS15、RS14和RS28站,渔获量分别为48.6kg/h、47.6kg/h、45.9kg/h、34.3kg/h和32.3kg/h;其余站位渔获量在10~25 kg/h,渔获量最低的站位为RS19站,仅10.8 kg/h(表3)。
表3 各站位资源分布一览表23个站位中,资源密度超过1×105尾/h的站位1站,为RS23站,资源密度为170703尾/h,资源密度在1×104尾/h以上的站位有15个,分别为RS09、RS20、RS22、RS25、RS28、RS07、RS10、RS15、RS12、RS08、RS14、RS16、RS30、RS21和RS24站;资源密度在5000~10000尾/h的站位有RS13、RS17、RS26和RS18站;资源密度在3000~5000尾/h的站位有3个,RS29、RS19和RS27站,其中资源密度最低站位为RS27站,仅为3680尾/h。
(3)资源结构及优势种类以重量计,本次调查鱼类占74.7%,无脊椎动物(虾、蟹、头足类)占25.3%;以数量计,鱼类占74.5%,无脊椎动物占25.5%。
本次调查中,重量组成比例超过1%的种类有14种,分别是方氏云鳚23.8%、尖海龙18.7%、短鳍衔13.1%、细纹狮子鱼8.1%、长蛸7.2%、戴氏赤虾4.4%、鳀4.4%、口虾蛄2.7%、六丝矛尾鰕虎鱼2.6%、短蛸2.3%、玉筋鱼1.8%、大泷六线鱼1.7%、枪乌贼1.3%和双喙耳乌贼1.3%。
表4 资源结构特征及相对重要性指数数量比例超过1%的种类有12种,分别是尖海龙45.7%、戴氏赤虾18.1%、方氏云鳚7.2%、短鳍衔6%、六丝矛尾鰕虎鱼4.2%、细纹狮子鱼2.5%、海蜇虾2.1%、疣背宽额虾1.8%、中华安乐虾1.7%、玉筋鱼1.6%、双喙耳乌贼1.4%和枪乌贼1.1%。
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尖海龙、方氏云鳚、戴氏赤虾和短鳍衔,重要种有13种,分别是细纹狮子鱼、长蛸、六丝矛尾鰕虎鱼、鳀、短蛸、大泷六线鱼、枪乌贼、双喙耳乌贼、口虾蛄、海蜇虾、玉筋鱼、疣背宽额虾和中华安乐虾。
(4)鱼卵、仔鱼分布资料来源于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9年5月进行的30个站位(见表5、图3)的取样调查。
图3 鱼卵仔鱼调查站位1)采样方法鱼卵仔稚鱼样品的采集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80cm,长280cm,筛绢规格38GG,水平拖网5min,拖网速度2nmile/h,采集的样品经5%甲醛海水溶液固定保存后,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类鉴定和计数。
2)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1)种类组成调查期间30个站位共采获鱼卵190404粒(表6),隶属于5目6科6种,1种鉴定到属,其余5种均鉴定到种;仔鱼64尾,隶属于2目2科2种,均鉴定到种。
其中,鳀鱼卵25500粒,占总卵数的13.4%;蛇鲻1378粒,占总卵数的0.7%;斑鰶1310粒,占总卵数的的0.7%;高眼鲽118粒,占总卵数的0.06%;鲐48粒,占总卵数的0.03%;梭鱼2粒,占总卵数的0.001%;蛇鲻仔鱼46尾,占仔鱼总数的71.9%;斑鰶仔鱼18尾,占总卵数的28.1%。
在采获的鱼卵中,死卵达162048粒,占总卵数的85.1%。
(2)数量分布30个站位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06×108粒/km2,仔鱼的密度为3.56×104尾/km2。
调查的30个站位中,RS18、RS24两个站位未出现鱼卵及仔鱼,其余站位均有出现,出现频率为93.3%(表7)。
二、损失量评价结果(一)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的规定,对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估算。
(1)底栖生物损失量工程对底栖生物影响主要分为二个部分:①填海造地;②填海、疏浚的悬沙扩散。
A.填海造成的损失量根据海洋生物现状调查可知,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9.22g/m2,填海面积为59.2451万m2,该区域底栖生物在挖掘过程中几乎100%死亡,根据式5.4-2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5.46t。
B.填海、疏浚的悬沙造成的损失量根据现状调查可知,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9.22g/m2,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填海、疏浚及悬浮沙增量超一(二)海域影响面积为226万m2(填海悬沙扩散面积149万m2 + 疏浚悬沙扩散面积184万m2 —填海、疏浚重合面积48万m2—填海面积59万m2),该区域底栖生物会受到间接影响,底栖生物损失率按10%计,由式5.4-1估算,则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2.08t。
(2)鱼卵仔鱼损失量A.填海造成的损失量根据渔业资源现状调查资料统计,海域鱼卵平均密度为1.06×108粒/km2计,仔鱼平均密度为3.56×104尾/km2。
工程用海区域内,原有的海洋生态系统基本被破坏,造成相应的鱼卵和仔鱼全部死亡。
工程填海面积59.2451万m2,根据式5.4-2工程填海区域造成的鱼卵损失量为62.8×106粒,仔鱼损失量为2.1×104尾。
B.填海、疏浚的悬沙造成的损失量依据渔业水质标准要求,人为增加悬浮物浓度大于10mg/L,对鱼类生长造成影响,鱼卵、仔鱼因高浓度的含沙量部分死亡。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悬浮物扩散增量超一、二类面积为226万m2,损失率按10%计,根据式5.4-1估算,施工期间悬浮泥沙造成的鱼卵损失量为24.0×106粒,仔鱼损失量为0.8×104尾。
(3)成鱼损失量A.填海造成的损失量根据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9年5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统计,成鱼平均生物量为300.4kg/km2,填海面积为59.2451万m2,按100%的死亡率,根据式5.4-2造成的损失量为0.18t。
B.施工期悬沙造成的损失量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施工期最大悬浮泥沙增量超一(二)面积约226万m2,成鱼损失率按10%计,由式5.4-1估算,施工期间悬浮泥沙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0.07t。
(4)甲壳类及头足类等A.填海造成的损失量根据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9年5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统计,头足及甲壳类资源密度为101.8kg/km2,填海面积为59.2451万m2,按100%死亡,根据式5.4-2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0.06t。
B.施工期悬沙造成的损失量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施工期最大悬浮泥沙增量超一(二)面积约226万m2,生物损失率按10%计,由式5.4-1估算,施工期间悬浮泥沙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0.02t。
(5)浮游动物损失量根据海洋生物现状调查可知,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39.90mg/m3,浮游动物损失按10%计,平均水深为5m,最大悬浮泥沙增量超一(二)面积约226万m2,根据式5.4-1,造成浮游动物损失量为1.4t。
工程填海面积59.2451万m2,平均水深按5m考虑,浮游动物按平均生物量124.9mg/m3计,根据式5.4-2造成浮游动物总损失量为0.04t。
因此,工程共造成浮游动物总损失量为1.44t。
按照营养级十分之一转化定律,浮游动物转化为低级游泳动物损失量为0.14t。
各类工程施工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影响的,其生物资源损害的补偿年限均按不低于20年计算。
占用渔业水域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占用年限低于3年的,按3年补偿;占用年限3-20年的,按实际占用年限补偿;占用年限20年以上的,按不低于20年补偿。
一次性生物资源的损害补偿为一次性损害额的3倍。
结果:本工程施工期间悬浮泥沙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按损害额3倍计。
底栖生物按0.5万元/t,成鱼按1万元/t,鱼类苗种的平均价格按0.5元/尾计,甲壳及头足类按1.5万元/t计,因此,本工程生态补偿金额共计728.9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138718万元的0.5%。
详见表8。
对底栖生物、鱼卵和仔鱼的损失采用增殖放流的方法进行恢复和补偿,应与当地渔业部门协商确定投放站位、物种、数量和时间。
本项目附近海域无珍稀和濒危生物。
项目用海对其他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无较大影响,且不会破坏海洋生态结构,对海洋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
表8海洋生物资源损失金额(二)其他评估方法根据《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评估方法》(DB37/T1448-2009)(以下简称《方法》)的规定,对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估算。
根据《方法》中的海域界限,本项目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海域;根据《方法》中“表2 海洋建设项目及油污染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内容”的规定,该项目属于填海造地用海,因此生态损害与补偿内容确定为:鱼类、甲壳类及头足类等、浮游动物、底栖生物。
本工程施工期间疏浚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按损害额3倍计,填海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按损害额20倍计。
底栖生物按5元/kg,浮游动物按5元/kg,鱼类按10元/kg,头足类、甲壳类按15元/kg计。
本工程生态补偿金额共计1286.2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138718万元的1.0%。
详见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