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

合集下载

新旧思想冲击下的女性世界——《白鹿原》书评

新旧思想冲击下的女性世界——《白鹿原》书评

读闻观142初见时,将你捧于手心,一股厚重感便压上心头。

再相见时,你褪去了包裹的外壳,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红色的麦田涌动于书的封面,卷起百里麦浪,浮起阵阵麦香,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白鹿原中……《白鹿原》倾尽了陈忠实一生的心血,那么这部近五十万字的渭河平原的雄奇史诗,究竟写了怎样的传奇呢?《白鹿原》讲述了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陕西关中地区的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在这部小说里,你可以窥见诸多人性的挣扎和价值观的扭曲,有权力的官僚败不堪,充满罪恶的罂粟泛滥,女性的尊严被人践踏等。

《白鹿原》中的主要女性人物,无论是三从四德的仙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小娥、遵从封建贞操礼教的鹿冷氏,还是拥有新思想的青年女性白灵,因为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在男权社会文化制度背景下的她们,永远无法走出男性的藩篱,结局注定是悲惨的。

如田小娥这一形象,是陈忠实先生在翻阅贞节烈女的县志时所萌生出来的人物。

陈忠实就生活在关中地区边缘的白鹿原下的一个小山村,他迫切地想了解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所以为了完成新旧思想冲击下的女性世界 ——《白鹿原》书评 李小丽读闻观143一部堪称“一个民族的秘史”的大书,陈忠实先生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准备。

在查阅蓝田县志的最后一个版本时,有四五卷全用来记载贞节烈女的事迹和名字,没有女人的真实姓名,这些女人用尽一生就只挣得了县志上几厘米的位置,悲哀的是几乎无人愿意翻阅。

陈忠实向这些封建道德、封建婚姻下的屈死鬼们行了一个注目礼。

于是,《白鹿原》上的女人们开始走进作者的世界。

小说中的田小娥,她的一生是悲剧的。

悲剧的开始是因为她被父亲卖给老举人当小妾,她被当作财主延年益寿的工具,她是一个被压抑、压制的女人。

她内心的屈辱、怨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包裹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她有着追求人性的欲望。

最终,她报复郭财主、勾引黑娃,这是一种发自内心、追求真正爱情的反抗,也是她迈向自由生活的第一步。

小娥对爱情和欲望的追求是本能的,但对男权文化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的这种做法被世俗社会唾弃,最终一纸休书也算得了个解脱。

现当代文学史第三节 新历史小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

现当代文学史第三节  新历史小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
第三节 新历史小说与 陈忠实的《白鹿原》
陈忠实在《白鹿原》 陈忠实在《白鹿原》题记中引用巴 尔扎克的话作为自己小说观念的标 榜:“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 史”。
一、《白鹿原》对民族秘史的发掘与再现 小说以民初至解放战争的关中为背景, 以白鹿村为舞台,以白、鹿两个家族的 矛盾纠葛为情节,通过人物命运人物性 格的扫描与聚焦,真实地凸显了“历史” 的丰富、厚重、神秘乃至荒诞。
在“仁义白鹿村”里,巧取豪夺、阴谋 诡计、兄弟相煎、情人反目、亲翁杀媳、 父女绝情的故事都有发生。然而,它们 都发生在社会动荡、王旗变幻、翻云覆 雨的时代背景之下,也发生在世事多变 而文化追求不变的千年止水之下。 “海面的波涛是在走动,海底的水却千 年如故。”(周作人《回丧与买水》)
三、《白鹿原》对传统儒教文化的理性反思
在对民族秘史的描绘中,可以清晰地看 到这部恢宏的历史题材小说不同于以往 同类题材小说的鲜明特色:新写实小说 潮流与新历史小说潮流的综合影响。 前者表现为将重大历史内容融入民间日 常生活画面的努力以及追求混沌、感性 之美的审美取向。
后者表现为“解构历史”、“重写历史” 的理性意识以及对以往历史叙事的颠覆。 我们可以通过《白鹿原》所反映的阶级关 系、党派斗争的复杂、错综以及偶然性因 素的巨大力量中获得感知。 例如鹿三与白嘉轩的佃东关系;鹿兆海与 白灵的政治道路选择及其结局;白鹿村戏 楼上不断上演的“鏊子”里“翻煎饼”的 戏剧。
黑娃:具有传奇经历,闯荡半生最后却 皈依了传统的浪子。 他曾经天不怕地不怕,带回东家的小老 婆,是封建纲常名教的叛逆者;他曾经 闹农会,成为“风搅雪”的领头人;他 也曾捣毁礼堂后落草为匪,后来又当过 县保安团炮营营长。无疑,这些行径都 是对白鹿原生活秩序、文化模式的叛逆。
但就是这样一个叛逆者,最后却成 为“仁义之乡”的归附者、守护者。 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包含作家对 儒文化在当下鼎新革旧、重振雄风 的期盼,是作家对当下的文化关怀。

《白鹿原》的新历史精神初探《白鹿

《白鹿原》的新历史精神初探《白鹿

《白鹿原》的新历史精神初探摘要:《白鹿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并以全新的话语诠释了历史。

从小说主题到思想内容,从叙事方式到人物格调,《白鹿原》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新历史精神,《白鹿原》也正是在新历史精神的指引下,开辟了广阔的艺术空间。

因此,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发现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白鹿原》;新历史精神;主题;家族寓言;叙事角度;人物格调新历史精神,是相对于旧历史主义而言的。

旧历史主义小说“严格地按照历史本来的情况出发加以创作的小说”(1)P27,“特指当代那些受到特定政治与意识形态因素影响限定的历史小说”(2),旨在突出“善与恶、进步与反动、革命与反革命的简单二元对立”(2)新历史主义小说撇开了历史文本,抛弃了旧的政治与意识形态观念,彻底实现了“让历史的差异性以自身的本来形态发言”(1)P26。

《白鹿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巨著,它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话语,重新审视历史,体现出鲜明的新历史精神,创造了一个魅力无穷的神话。

下面我们就从《白鹿原》的主题、思想对象、叙事角度、人物格调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它所体现的新历史精神。

新历史精神小说主题强调从正史到野史,强调主题的多元性倾向。

《白鹿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白鹿原》在描写对象上界定了四种势力:以鹿兆鹏为代表的共产党势力,以岳维山、田福贤为代表的国民党势力,以黑娃、白狼为代表的土匪势力,以及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宗族势力。

对于这四种势力,《白鹿原》在描述时把他们放到了自然的原生态去认识,让人物以自身的行为发言。

《白鹿原》跳出了正史框束,淡化了革命主题,把大量的笔墨泼在了党史、革命史以外的野史上,如黑娃的土匪生涯,白鹿两家的家族秘史、白狼小翠的轶闻野趣,白鹿精灵的神秘传说以及小娥的风流人生等。

小说所关注所大量描写的,不是他们的阶级觉醒和政治斗争,而是他们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是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活特点。

《白鹿原》的后现代主义意味

《白鹿原》的后现代主义意味

《白鹿原》的后现代主义意味周梦焱(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白鹿原》以其传统的文化底蕴和明显的现代意识得到受众认可,但这部出现于九十年代初的小说,同样渗透着后现代主义的意味,这种特色必定影响着九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

关键词:《白鹿原》后现代主义;消解;平民化;复制中图分类号:I 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118(2006)022*******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周梦焱(5———),女,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

《白鹿原》一经发表,便引起了中国文坛的极大轰动,有人把它解读成为一部钟情于传统文化的小说。

作品中的白嘉轩和朱先生一起构成了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如果说朱先生是“白鹿精魂”的理念层面,白嘉轩则是一生力行“耕读诗书”的信念,是“仁义”的实践者。

作者不仅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而且乐于把传统文化置于一个神话式的中心地位,甚至使黑娃由一个土匪转变成一个儒将,“学为好人”。

作品中对于白鹿精魂的无限向往,对关东大儒所用的崇敬的语气……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一种呼唤。

当然,其中也不乏现代主义的笔法,特别是利用民间传说和民间宗教进行的大胆想象,有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影子。

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莫衷一是,可见这部作品所具有的多解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还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意味。

《白鹿原》发表于九十年代初期,这时的中国批评界和文学界正热衷于现代文学的讨论和创作,后现代主义似乎是一个稍显陌生的词语。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后工业时代而产生的社会思潮,在文学上则伴生出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这种思潮并非是现代主义的继续,反而是对现代主义的一次悖反,现代主义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目的,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旨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后现代主义则“把世界看作一个平面化的世界,把人当作零散化的主体,因而不再相信世界的本质、规律和深度,也不再相信人的完整性。

试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

试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

试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作者:殷伟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将立足于新历史主义视角,对《白鹿原》进行简要分析评述,希望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白鹿原》这一优秀作品的理解与认知。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视角;《白鹿原》;历史气息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61-01与以往其他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是,新历史主义小说摒弃了一直以来对我国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以及典型英雄人物的描绘,反而将目光放置在家族、村落的兴衰历史上,用以展现人们真实的生活风貌,反映民间真实的风土人情。

其对于我国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批判方法。

本文正是基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以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例展开分析与评论。

一、新历史主义的简要概述新历史主义是一种用于对文学文本中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等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和批评的方法,因此也被人们称作是“文化诗学”[1]。

在新历史主义之风的盛行之下,我国文坛上也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思潮即新历史主义创作思潮,在这一思潮之下诞生的一系列优秀小说,譬如陈忠实的《白鹿原》等均以政治题材为主,并且着眼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透过普通人物的视角完成对历史的客观描绘。

二、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分析(一)历史虚构。

在《白鹿原》一书的扉页上,陈忠实为此书写下了题记即“小说是被认为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也反映在《白鹿原》当中。

作家所描绘和刻画的各种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情节等并非是对真实历史的全部还原,而是基于真实历史的一种虚构。

作者在结合清末民初历史的基础之上,虚构了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并刻画了两个家族在社会以及自然变化当中,将近五十年的挣扎与奋斗史,并一一展现了在此过程中人类的自然本性同社会道德产生的矛盾、文化遗产以及革命之间的冲突[2]。

以虚构出的“仁义白鹿村”在当时社会历史中的起起伏伏,再现了抗战和解放前后中国的社会以及历史情况,使得读者能够根据白鹿村发生的变迁进而感受到当时真实的社会历史环境。

回不去的历史,触不到的未来——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蜮下的《白鹿原》

回不去的历史,触不到的未来——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蜮下的《白鹿原》

回不去的历史,触不到的未来——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蜮下的《白鹿原》作者:陈景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12期摘要:出版于20 世纪90 年代的《白鹿原》至今热度不减,因其横跨近半个世纪的叙事架构被冠以“史诗”的头衔,过誉的评论也伴随着诸多争议。

本文试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从《白鹿原》产生的历史语境、立意构思、模糊的叙事呈现出发,揭示小说文本存在的诸多“断裂”,进而解读夹藏在文本裂隙中的话语,在“新”历史的视野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新历史主义中国当代文学一切的过去和现在都曾经是未来/一切的未来都会成为现在和过去a——T.S. 艾略特一、引言《白鹿原》自出版发行以来,就与“删减”两字有着不解之缘,20 世纪90 年代末该小说在申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时,根据评委会“应适当廓清易引起误解的政治斗争描写”、“修改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性描写”等建议删减了数千字。

2012 年的电影版《白鹿原》经改档后,最终公映版本删减了54 分钟;2017 年4 月16 日电视剧版《白鹿原》首播,却在播出一集后停播,历经近一个月的断档,“尺度问题”“炒作”“市场收益”等猜测纷至沓来。

小说、影视、历史在某种层面上呈现出命运的相似性,“删减”造成“断裂”,不再是表面意义上的减少,而是历史永远无法还原的本原。

在小说《白鹿原》的扉页上,陈忠实以巴尔扎克的一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作引,有意导入一段边缘于正史的家族史,由此被冠以“新历史主义小说”之名。

新历史主义“假定人不存在普遍的、超历史的人性的本质”b,历史所呈现的不过是一个个断裂的碎片,构成历史碎片的个体在喧嚣世代中浮沉、虚无而迷茫,回顾宏伟的历史架构时更感其空洞无所依。

历史的完整性被打破,残留下的碎片却如绝地重生般带来个体性的彰显,拼凑出更具人性关怀、关乎每个个体灵魂的历史,这是新历史主义“新”之所在,也是借以解析出文本新意的关键。

基于《白鹿原》存在的“经典性”争议,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的深度介入对思考这一部小说的文学价值有切实的意义。

_白鹿原_多重视角下的历史脉动

_白鹿原_多重视角下的历史脉动
,
、 。
派半 争视角的超 越 这 样的视角具 有 更大的

不 上眼 农运表面 上的轰轰 烈烈掩 盖了 实际

涵盖 力 和 穿透力 能发 现和 揭 示 更多 更丰富 的 东西

,
上的孤 军作战

当岳维 山 田福贤等人返 回
,


县城和 原上要对 他们赶 尽杀绝 时 他 们得 不

小说揭 示了道 德与历 史的错位 现 象 国 民党中坚决 反共分子 岳维 山 鹿兆 海个 人 品 质方 面无可指责 作为青 年知识分 子 鹿兆
结 历 史 经验的价 值 一 个政权 的巩固 当然不 能不 保 持相 当 的武 力 但 从根 本 上 说 看 他 是不是 真正 为 百姓做好事 如 果不把百 姓的

仅没 有解 体 反而不 断 巩固强 化 形成 了中国 特 有的 宗法 家族 制度 和 伴 随这 一 制 度产 生 并 不断系统化 完善化 的儒家 以 伦理 道 德为
革命胜 利近半个 世纪 关 中农 民 的命运史 广
泛而 深刻 地 勾 画 出 这 一 时期 中 国 农村 社 会 的 历 史 长卷

,

,
陈 忠 实 的 《 鹿原 》 现 了 力 求 恢 复 历 白 表 史生 活 的 丰富 多彩的努 力 它 突 破了 从党 派

,
∀#

云 这近半 纪的历史 风起 涌 瞬息 鹿兆海的悲 是国民党 剧 是 地主大 个世 是 剧 的悲 大 万变 夭翻地覆的历史 是各种政治力量相 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的悲剧
、 、


《 卫 延安 》 《 日 》 红 保



又 注 意 到 自然 因 素 既 注 意到 人 的意 识 层

浅析陈忠实的《白鹿原》

浅析陈忠实的《白鹿原》

浅析陈忠实的《白鹿原》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08 汉语言王仝08241007浅析陈忠实的《白鹿原》摘要:都说小说是时间的艺术,而陈忠实的《白鹿原》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意识、政治意识和一个民族的顽强的生命力。

《白鹿原》所展示的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作品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关键词:民族史家族史女性史文化史Abstract:The fiction is the art of time,and chen zhongshi’s “Bailuyuan”in the long river of history deduces a rationtional unique way of thinking of thinking. it reflects a nation’s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the tenacity of a nation’s vitality. “Bailuyuan” displays a 50-year’s changes’ great epic in Weihe plain, it is a gorgeous and colorful, startling picture of the long rate in China’s rural areas. “Bailuyuan”, on the set of the Guanzhong Plain in Shanxi Province is known as “the village of virtue”, reflects the delicate of three generations between “Bai” family and “Lu” family. All of the book condenses the national deeping meaning of the history, the shocking realism and the thick epic style.Keywords: national history the history of a family female history cultrue history《白鹿原》这部小说叙述了渭河平原20世纪上半叶50多年的历史变化。

《2024年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范文

《2024年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范文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篇一一、引言《白鹿原》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重要作品,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和历史背景,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新历史主义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

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探讨《白鹿原》中文化、权力与命运的多重交织。

二、新历史主义与《白鹿原》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主观性和多元性,认为历史是由人的行为和思想构成的,而不仅仅是客观事件的记录。

在《白鹿原》中,这一观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小说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人们的命运起伏。

家族、村落、国家等多个层面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三、文化与权力的博弈在《白鹿原》中,文化与权力的博弈贯穿始终。

一方面,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家族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新的价值观和权力结构也在不断涌现。

这种文化与权力的博弈导致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四、命运的多重交织《白鹿原》中的人物命运各不相同,他们或悲或喜,或苦或甜,但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着种种磨难和考验。

通过他们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在新的历史主义视角下,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物的命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选择等。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人物命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结论通过对《白鹿原》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文化、权力与命运的多重交织。

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和追求,以及他们对于命运的无力和无奈。

然而,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才更加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美好。

因此,《白鹿原》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作品。

论白鹿原的叙事艺术

论白鹿原的叙事艺术
3、对人物性格研究过多,对勾画人物起重大作用的叙事角度研究几为零人物性格研究方面的代表文章有费秉勋的《谈白嘉轩》,有陈思广的《谁是<白鹿原>中的关换一黑娃形象的叙述学研究》等。陈涌在《关于陈忠实的创作》一文中对田小娥的悲剧命运给予了深刻分析,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李星在《世纪末的回眸》中认为“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也是最后一个男子汉。在他身上包容了伟大的中国文化传统全部的价值。”参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白鹿原>评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此观点也基本得到人们的赞同。但目前作品人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性格阐释上,几乎没有人研究怎样通过笔墨凸现人物的性格。在叙事学理论中,叙事视角的设置对人物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叙述者通过对叙事距离的调节体现他对人物的评价,也往往通过选择是否进入人物内心来调节人物结构的主次轻重等等。没有看到叙事视角的变换,就难以真正理解人物的面貌。
关键词: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
The BaiLuYuan "by the power and power self-limited method, multi-purpose external form, with less focused on internal, the comment, review of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irony of the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is a useful disguise. The whole works in perspective inherits the classical novel tradition, focus on innov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s' tragedy by external focus. Works too much comment intervention is a weakness. In short, the BaiLuYuan "narrative structure by Latin American magic realism,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in the 1980s, the prevalence of new historicism novels. It is the Chinese classic novel narrative time influence, the breakthrough. It basi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ly is the narrative Angle of Chinese, but in the use of a focus on innovation.

《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

《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

15神州文化《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李思琪郏县第一高级中学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历史主义的小说开始在中国文坛上出现。

新历史主义小说抛弃旧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以历史本来的形态来讲述历史,这代表着文学界的革命性转变。

《白鹿原》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历史,体现出鲜明的新历史精神。

本文在讲述新历史主义的基础上,从《白鹿原》的主题内容、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语言表征出发,分析了《白鹿原》的新历史精神,以加深人们对新历史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白鹿原》;新历史主义;新历史小说;新历史精神一、新历史主义与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也就是新历史精神,是相对于旧历史主义而言的。

旧历史主义的小说是完全遵照历史的真实情况而创作的小说,受到当时政治与意识形态所影响,旨在突出“善与恶”、“进步与反动”和“革命与反革命”的二元对立。

新历史主义的小说,抛弃了旧历史主义小说的二元对立模式,利用全新的虚构的话语来讲述历史,在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显出来的同时,注重历史的反思,塑造民族意识,形成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

二、《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白鹿原》是一部与以往小说有诸多不同的长篇历史巨著,它以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话语来重新审视历史,远离政治与意识形态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民族命运与心理加以反思。

因此,《白鹿原》不论是从主题内容、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还是语言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新历史主义精神。

(一)主题内容《白鹿原》跳出正史的框束,注重对文本呈现出来的历史的描述,强调了主题的多元化倾向。

这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主题是一致的。

《白鹿原》的历史涵盖了清末民初、抗战和解放前后期等诸多历史阶段,可以说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有以鹿兆鹏为代表的共产党势力;以岳维山、田福贤为代表的国民党势力和以黑娃、白狼为代表的土匪武装力量。

从民间文化传统角度来看,有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宗教势力和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

论作为_新历史主义_小说的_白鹿原_王晓平

论作为_新历史主义_小说的_白鹿原_王晓平

论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白鹿原》王晓平内容提要:《白鹿原》的成败得失需要将其文本放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代思潮中进行审视。

它在描述乡土治理与儒家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命运,即礼教传统下的主奴关系构成的宗法制总体,以及现代性带来的欲望闸门的开启、体制内外的反叛者上,都比先前的各种历史小说更忠实地呈现了更为复杂的画面,但对于乡土中国的裂解,在对现代中国三股政治势力的书写上,却是极不完全的呈现。

这与传统文化残存的心理结构有关,也与现代历史的未完成性有紧密关联。

关键词:《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 乡土中国 现代性DOI:10.16287/11-2589/i.2015.04.002一 乡土治理与儒家传统(伦理)在现代中国的呈现五四以降的家族小说中,传统的保守知识分子是思想迂腐、僵化的典型。

但自上世纪80年代“寻根小说”以后,在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中寻找民族复兴的灵感,随着据说以儒家思想治国而勃兴的“亚洲四小龙”的意识形态魅惑,渐渐成为时尚。

于是,《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一个标志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在关中大儒朱先生身上得以体现。

他是小说中的“圣人”,种种情节意在显示他不仅重视文化的传承,还致力于精神价值体系的建构工作。

儒学伦理道德学说是伴随着中国特有的宗法家族制度产生并不断成熟化、完善化的体系。

在历史上,由孔子及后代儒家学士设立的“仁义”价值及“和谐”理想原来是为了限制统治者之间对于利益的倾轧争夺,维护社会秩序和封建统治而提出。

它既逐渐被统治者接纳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那些真心实意遵循它的人又被普通民众所崇敬,但内在于“仁义”的“忠孝一体”的伦理道德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一体”体制,以及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观。

但这一似乎非历史的“普世”价值及其化身在现代中国却遭遇坎坷,它脱离转变了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际关系而导致的无效给人以迂阔之感:朱“圣人”始终局限在封建的传统文化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4期识体系中,坚持小农经济,宣传仁义思想,想以此来矫正时弊匡正世风。

_白鹿原_中的新历史主义锋芒

_白鹿原_中的新历史主义锋芒

即争斗、矛盾冲突,是对永恒秩序的破坏,是对安宁祥和的否定, 作者显然是在借朱先生之口传达出一些意味深长的东西。 书中对 于鹿兆谦(黑娃)带领农会的“革命者”砸烂祠堂中的刻有“乡约” 的石碑也是持明显的否定态度, 后来白嘉轩接受朱先生的建议, 没有重新刻碑,而是把砸碎的石碑重新拼凑后立起来,则寓示着 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延续的倔强与面对日益陷入混乱的时局时 的无奈。 无论是过去的白嘉轩、朱先生,还是现在的陈忠实,要为 一度被全部视为腐朽没落的封建糟粕的儒家思想正名,都必须对 抗强大的政治压力。
宗法制度是封建时代帝王家族政治的产物,延伸到民间就成 为维系家族统治的基本线索并具有约定俗成的凝聚力。 白嘉轩做 为一族之长, 具有宗法家族制度所赋予的有形无形的至高权力。 这种浸润了传统儒家“家天下”文化意味的无形的宗法力量维系 着小农经济下的封建秩序。 小说展示出白嘉轩以一种超出常人的 意志力与使命感坚守白家的社会地位。 做为族长,他在竭力以身 作则并尽量公正地维护宗法制度、家族利益的同时,又与现实政 治势力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对他认为的肤浅荒谬的政治争斗采取 审慎的敬而远之的态度。 这种描绘与以往历史或者小说中将族权 与腐朽统治阶级刻画为沆瀣一气的情况不同,带有还原历史真实 面貌的巨大勇气。 在白鹿原上所谓的“阶级”之间的搏斗白热化之
参考文献 〔1〕 “文化研究网”吴戈《新历史主义的崛起与承诺》。 〔2〕 孙春旻教授 《文学的返璞归真》,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47 页。 〔3〕 福 柯 《真 理 与 权 力 》,见 哥 伦 比 亚 大 学 出 版 社 1981 年 版
《法国社会科学》第 293 页。 〔4〕 孙春旻教授 《文学的返璞归真》,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其他新历史主义小说, 并作为一座里程碑屹立在二十世纪末的 中国文坛上。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白鹿原》是中国当代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对山西平原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深入的描绘,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剧变。

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探讨《白鹿原》在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新历史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文学作品与历史、社会、政治等多个层面相互渗透与影响。

这种批评方法提出了在文学作品中关注历史记忆、权力斗争、文化象征等问题的观点,倡导多元视角的解读。

《白鹿原》采用了多重叙事的方式,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和经历,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变迁。

小说首先以白鹿村的建立为开篇,通过讲述草原下山的传说,展现了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与统治。

这一部分凸显了历史中的权力斗争与中央政治对边疆地区的影响。

接着,小说以白嘉轩的一生为线索,以白鹿村近百年的变迁为背景,深入描写了农村社会的层层关系和复杂心理。

白嘉轩经历了战乱、国共内战和土改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他的一生充满了权力的较量与命运的起伏。

通过白嘉轩的故事,小说展示了在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中,普通人的命运常常被历史的洪流所决定。

此外,小说还通过对城乡关系和家族观念的描绘,展现了中国社会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白鹿村的存在象征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封闭性和传统,而城市的发展则带来了现代化的冲击。

小说中,白恩培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象征人物,代表着新时代的追求和变革。

他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观念与现代化的碰撞,将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白鹿原》以其深刻的文学描写和历史题材的处理方式,引起了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

正是在新历史主义的视野下,人们更加关注文学作品中隐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以及对个体命运与大历史背景的交融。

通过《白鹿原》,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农村社会的百年变迁,历史的沉浮如同呼吸一般鲜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不仅是陈忠实对历史事件进行再创造的产物,更是对历史人物的赋予与创作。

《白鹿原》的解析

《白鹿原》的解析
《白鹿原》的寻根主题主要是精神和心灵的寻根 ,带着对精神中"真"的追求写出儒家文化的精髓 ,并通过文本中人物的个性描写,来宣传中国文 化的深刻价值,表达自己"寻根"理念
作者的寻根性思考,并不仅仅停留在以道德的人 格追求为核心的文化之根,而是进一步更深刻的 揭示出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人之生存的悲剧性
《白鹿原》在以关中人生存为大的文化背景下, 展开了一系列的人物活动,粗野朴实的乡村习俗 、慎独隐忍的儒家精神,则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人 物体现出来
第2章节
创作特色
READ SHARE
创作特色
READ SHARE
主题思想 :乡土思想
陈忠实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关中文化背景,其作品 更是对关中乡土文化有着执着的坚守,家乡的乡 风民情、山山水水早已融入到了他的心灵当中, 他的小说始终是围绕着关中塬上的农民以及农村 生活来书写的
创作特色
READ SHARE
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 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 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第6章节
人物形象
READ SHARE
人物形象
READ SHARE
白家
白嘉轩:本书主人公,行事光明磊落,怀仁义之心,以德报怨,好面子,属 于有原则认死理的人,在要不要为小娥建庙上表现最突出,宁可全族都染上 瘟疫也不能向她低头
人物形象
鹿子霖一家
READ SHARE
鹿子霖:精明强干,争强好胜,无 原则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好色成性 。最后,有灵性的生命被抽走,生 不如死,毫无尊严的死去
鹿兆鹏:鹿子霖长子,共产党员, 白鹿原反封建斗争的旗手,他有勇 有谋,对革命事业坚持不懈
鹿兆海:鹿子霖次子,满腔报国热 情,是国民革命军团长,然而事与 愿违却后战死于中条山与日军的战 斗

《白鹿原》的历史背景分析

《白鹿原》的历史背景分析
01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轻工业如纺织 、面粉等行业迅速崛起,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02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城市 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03
然而,外国资本的侵入和封建势力的阻碍使得民族 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农民生活依旧贫困。
文化思潮碰撞与融合
01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自由等思想,对传统文化进行深 刻反思和批判。
关中地区生态环境多样,包括森林、 草原、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在历史 上,该地区曾是重要的农业区和林业 区。
自然环境
关中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 中。该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关中地区历史文化传承
历史沿革
关中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该地区 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地,如西周、秦、汉、唐等。
THANK YOU
《白鹿原》的历史背景分析
汇报人:XX 2024-01-20
• 引言 • 晚清时期社会背景 • 民国初期社会变革 • 地域文化背 • 家族制度及其变迁 • 社会矛盾与冲突展现 • 结论与启示
01
引言
作品概述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 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 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 世纪的历史变化。
列强经济侵略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特 权,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如开 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严重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财政困难与赋税沉

清朝政府财政困难,为了维护统 治,不断增加赋税,使得民众负 担沉重,生活困苦。
文化传统与外来冲击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白鹿原》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白鹿原这个虚构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多代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而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下,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探讨其中呈现出的历史意义和历史记忆。

新历史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张将文学作品与历史和社会背景相结合进行分析,认为文学作品是历史和意识形态的产物。

在这个视角下,《白鹿原》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折射中国历史的文学作品。

小说通过描绘白鹿原这个土地的变迁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交织,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和无奈。

首先,小说通过白鹿原的变迁揭示了农村社会的历史变革。

白鹿原从一个宁静、贫瘠的土地逐渐发展为一个富饶的农业示范区,再到大规模的农田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行,直至最后的破产和荒芜。

这个变迁过程反映了中国农村在近百年中所经历的农田改革、土地私有化,以及农村社会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旧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还是农村的农田改革,或是新时代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白鹿原都是一个微缩的中国农村社会的写照。

其次,小说中呈现的各个人物形象也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和社会群体。

从乡村官员到地主家族,从军阀到革命者,从部队上山抗击日军到土改斗争,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反映了不同阶级和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定位和决策,并塑造了小说中不同的人性面貌。

正是这些人物的塑造,使得小说具有了鲜明的历史记忆和社会意义。

最后,小说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描写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反思和观点。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共内战,从抗日战争到土改运动,小说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叙述手法,将这些历史事件融入到白鹿原的故事中。

通过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命运,作者对于这些历史事件提出了思考和质疑,揭示了历史对于个人命运和家族命运的影响力。

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秦赞 河北大学文学院摘 要:新时期以来,新历史主义小说于文坛上异军突起,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及表现形式,再现日常的平民的历史。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一种全新视角来审视历史,并以全新的话语演绎了历史。

无论从主题到内容,还是从叙事方式到人物及语言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新历史主义。

本文是从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全面分析和解读《白鹿原》。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白鹿原》;全新视角作者简介:秦赞(1991.5-),女,汉族,祖籍河北邢台,硕士学历,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57-01一新历史主义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是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批评思潮的反驳。

它旨在寻找文学史的基础,恢复文学的历史意识,对旧历史主义进行了颠覆和解构,尤其对“历史”的概念进行重新阐释建构,它的“新”在于对历史性质的理解。

新历史主义成为一种文学思潮存在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二《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出现的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巨著。

它以全新视角和话语重新审视历史展现人物,体现出鲜明的新历史主义。

首先,在描写对象上安排了四种势力,并能以全新的眼光去审视他们,让各方人物以自身的行为展现;其次,它跳出正史的框架,运用大量笔墨在野史上。

如描写黑娃的土匪生涯、白鹿两家的家族秘史和白鹿精灵的神秘传说以及田小娥的风流人生等。

作者别具匠心地对白鹿这两个家族的命运进行了对比,他想要找出支配家族秘史的规律。

《白鹿原》成为了一则家族寓言,它竭力地表现着历史认识不可知的因素以及历史进化中的倒退和反复,显示出历史发展的具体性、复杂性。

这个神秘的家族寓言明显昭示着强烈的新历史主义个性。

《白鹿原》在叙事角度上强调历史的虚构叙事。

首先,它把故事背景放在“白鹿精灵”这个虚幻的基础上,一开始就刻意渲染“白鹿显灵”的神秘色彩。

解读《白鹿原》[论文]

解读《白鹿原》[论文]

解读《白鹿原》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和在我国的传播,一批作家开始进行新历史小说的创作,《白鹿原》是这些小说中的优秀代表之作。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更是精妙之笔,其中尤以田小娥这一人物最为突出。

她性格中的一系列蜕变,都带着封建男权社会影响下的烙印,本文试图透过小说文本对田小娥性格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关键词:白鹿原田小娥性格嬗变绪论:《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立鼎之作。

小说气势宏大,叙述了白鹿两大家族几代人的恩怨情仇,同时也表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巨大变迁。

但笔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却发现作者在进行女性形象的塑造时,忽视了女性自身的尊严和权利,把女性置于一个绝对的男性话语权利的语境中。

在孟悦和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中作者曾说过:“女性的真实价值必须在于父系秩序下的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性中才能得到确定。

”[1]作者在上面这段话中表现出女性的性格或者是人生价值的形成须在父系社会的介入下才能生成。

而在小说中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田小娥这个女性形象。

她的出现,对白鹿两家,特别是对白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她使得白孝文身败名裂,差点为此丧命。

同时在作品中田小娥在被男权压抑的过程中,性格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一、叛逆和妥协的杂糅体田小娥的父亲是晚清时期的秀才,可以说她也是在书香门第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她本身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具有女性主体的自觉意识——即勇于打破封建礼数追求自由的特征。

而田秀才却把田小娥许给郭举人作二房,这无疑成为推动田小娥性格中叛逆因子的催发剂。

而郭举人迎娶田小娥的真正意图则是更加的泯灭人性。

文本中长工李相说出了事情的真相:“郭举人娶下那个二房女人不是为了睡觉要娃,专意儿是给他泡枣的。

每天晚上给女人的那个地方塞进去三个干枣儿,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掏出来淘洗干净,送给郭举人空腹吃下。

郭举人自打吃起她的泡枣儿,这二年返老还童了。

”[2]郭举人续房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某种奇怪的癖好,显然是把女性当成自己的掌上玩物,没有顾及田小娥自身的感受和诉求。

《 白鹿原》:悲剧意识之上重塑历史

《 白鹿原》:悲剧意识之上重塑历史

1940年,沃尔特·本雅明在生平最后一篇著作《哲学历史论纲》中描绘了“历史天使”的形象:背对未来,面向过去,被进步的风暴吹向天际。

1988年,陈忠实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天使”:白鹿跃过莽原,历史在纸上徐徐展开。

被誉为民族和人性史诗的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的白鹿原为背景,展示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家族的恩怨纷争,用平民化的视角来叙述革命历史,突出了革命中的戏剧性因素,颠覆了传统的红色革命经典叙事。

小说作者陈忠实,用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白鹿原上的革命历史和儒家传统文化,既有史诗般的厚重品质,又体现出民间的神秘主义文化色彩,具有浓厚的地域性色彩。

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历史小说所表现的历史必然性、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崇高严肃的艺术风格截然相反,新历史小说主要关注历史发展变化中的偶然性、非逻辑性的因素,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念,解构了线性发展的历史进步观念,尽可能地凸现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

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品,小说《白鹿原》在卷首引用巴尔扎克的论述“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做了诸多努力。

首先,文本颠覆了传统的地主财东乡绅阶级与普通农民之间二元对立的表述模式,摆脱了二元对立的人物塑造模式,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在原著作者的描绘下,白鹿原上以白鹿村为代表的乡村世界,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理想化了的乌托邦王悲 剧 意 识 之 上 重 塑 历 史文/赵 坤一.革命历史的消解与颠覆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

与深陷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中国其他地域相比,白鹿原是相对封闭的,所有外界权力的更迭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乡土大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

这里的百姓不依靠乡约鹿子霖、总乡约田福贤等人的决定来处理族中的事务,只听凭族长的决断。

族长才是村中的实际掌权者,乡保障所这样的权力机构,在乡民的认知中形同虚设。

需要指出的是,陟罚臧否的原则并不是族长一言蔽之,而是依靠以“仁义”为核心的乡约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