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人教版)
物质的量的浓度(通用13篇)
物质的量的浓度(通用13篇)物质的量的浓度篇1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其次课时学问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同学初步学会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力量目标通过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育同学的观看和动手试验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试验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培育同学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日我们学习如何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板书:1.计算同学计算,老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假如取固体?假如是液体呢?板书:2.称量提问:天平使用时的留意事项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假如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假如称量其固体?叙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
让同学观看容量瓶,留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
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边演示边讲解留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试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叙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开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边演示边讲解留意事项。
提示:假如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由于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物质的量浓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物质的量浓度》
称
“物质的量浓度”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化学必修 1(人教版),专题一“从实验学化学”
中的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一部分教学
内容,本课时内容分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两部分,在认知水平上要求较高。学
3.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
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
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学生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用途的了解认识化学
学科实用性。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学习能
激发兴趣,培养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力分析
3.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意识实验室安全问题,培
炼了我们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
为了人类生命与健康,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
素养。
新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带 课例研究综
来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 述
教学活动中,是摆在一线教师一课题。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讨论,你收获了什么?
[师]我们不仅认识了一种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
理量——物质的量浓度。初步掌握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配制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更为重要的
是:我们通过设计实验认识实验方法、方案的科学性、
定量实验的严谨性,了解到化学学科实用性,同时也锻
验法,使学生学会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的能力。方
法与技能。
[投影]三聚氰胺
教学过程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严禁作为食品添加剂。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篇一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能够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浓度计算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导入(约10分钟)1.引入话题:假设有两杯水,一杯是添加了一勺盐的水,另一杯是没有添加盐的纯净水。
我们如何描述这两杯水的盐浓度有何不同呢?2.缺点问题:学生回答,盐水的浓度高,纯净水的浓度低。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量浓度。
4.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吗?二、概念解释(约10分钟)1.分组讨论并汇报:请学生们分组讨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2.教师概念解释: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或混合物中所含物质的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
3.举例说明:请学生们举出自己了解的浓度的例子,如口服液的浓度、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浓度等。
三、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约20分钟)1.帮助学生学习浓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例如:盐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计算盐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来得到。
2.教师对浓度计算公式进行解释和示范,如:C = n/V (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溶质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3.课堂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例题,让学生们运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让学生探讨如何将计算公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如何计算果汁的浓度、药剂的浓度等。
四、智能课件互动学习(约15分钟)1.使用智能课件呈现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利用动画效果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2.设计一些互动题目,让学生在课件上进行计算和回答,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实验观察(约30分钟)1.组织实验: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浓度计算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在不同体积的水中溶解相同质量的盐,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得出溶液浓度与溶质质量和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
3.整理实验数据: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溶液的浓度,并绘制图表,进一步加深对浓度计算公式的理解。
六、拓展应用(约10分钟)1.运用浓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拓展应用,如药品配制、化学实验中液体稀释等。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比较方便,在高中化学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在九年级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一种新的浓度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不同点是:前者的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后者的溶质用质量表示;前者的单位是mol·L-1,后者是质量之比,单位为1;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而相同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因为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称量液体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粒子数目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有必要引入物质的量浓度。
本节课题目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因此,考虑到从“应用”的角度切入,所以从生活实际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为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三部分,是在已经学习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和关系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已知数据的单位,归纳出关系式,最终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广泛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习目标分析3.学情分析⑴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过质量分数,知道溶液的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⑵学生在前两节学习了物质的两的有关概念和简单计算。
巩固练习(二)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创设问题情景练习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引入新概念)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明确实验目的介绍容量瓶小结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溶液稀释相关计算课后思考:对比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这两个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的差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能进行简单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留有五分钟的时候,没完成实验的同学继续实验。完成实验的同学完成导学案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
一 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 2、符号 3、公式 4、单位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1、容量瓶
2、配置步骤(1)计算
(2)称量 托盘天平、药匙
(3)溶解 烧杯、玻璃棒
(4)冷却
(5)转移 玻璃棒
3.带结晶水的物质被溶解时,溶质是无水盐。
4.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时,其浓度不变。
[素养达标]学生回答并解析: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置
1、介绍容量瓶的构造
教师介绍容量瓶的构造,容量瓶的检漏,并由学生展示检漏操作。
2、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溶液配置步骤:强调实验要点,并找学生代表到讲台前演示实验,接着开始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强调规范性,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领会实验要点,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6)定容 容量瓶、玻璃棒
(7)摇匀
(8)装瓶,贴标签
附设计原则:思想原则:
本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
(1)人本原则:力求突出“因学而教”的特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把发现、体验、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交往原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小组合作互动,加强课堂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制案人
课 题
物质的量浓度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能力点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全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全套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分析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分析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计算和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
通过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
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
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学会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2.理解溶液的配制的原理,学会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溶液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2.提问:你以前听说过物质的量浓度吗?你们知道物质的量浓度是什么吗?第二步:讲解物质的量浓度(3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思考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C)的定义:C = n/V,单位为mol/L。
3.指导学生通过示例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并强调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步:物质的量浓度练习(30分钟)1.给学生分发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完成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练习。
2.指导学生在计算中注意保留有效数字,并帮助学生纠正常见错误。
3.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错误的计算过程进行指正。
第四步:讲解溶液的配制(3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2.讲解溶液的配制的原理和步骤。
3.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溶液的配制,并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计算溶质的质量并配制溶液。
第五步:溶液的配制实验(2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
2.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3.帮助学生解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的配制的理解程度。
2.批改学生在练习和实验中的答案,并指出错误和改进的地方。
3.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探索其他与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的配制相关的知识,如摩尔质量的计算、溶质的溶解度等。
2.给学生推荐相关的练习题目和参考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生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和换算。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课堂探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 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在相互交流中培养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感受化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在课堂探究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三、教法、学法教法:关于本节的教学,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学法: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四、教学用品:多媒体、投影仪、10%(密度为1.01g/cm3)的氢氧化钠溶液五、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我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课堂上他们带来了自己收集的诸如止咳糖浆、饮料、眼药水、矿泉水、四特酒等。
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出示自己收集的标签,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进而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
2、自主探究探究活动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学生首先自学课本感受概念,然后通过以下具体实例练习来巩固、运用概念:[投影]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 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 5.85克NaCl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单位及其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3.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难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误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初中学习的溶液浓度知识,提问:溶液的浓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是什么?它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有何关系?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1)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mol/L。
(3)举例说明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3.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换算(1)引导学生回顾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概念及单位。
(2)讲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3)举例说明换算过程。
4.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讲解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原理。
(2)演示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学生分组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误差分析(1)讲解误差的概念及分类。
(2)分析配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
6.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计算一定体积、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课后作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分析误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并能够进行误差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导入新课(1)回顾初中学习的溶液浓度知识,提问:溶液的浓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是什么?它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有何关系?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1)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提问] 物质的量溶液配制的步骤? [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 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稀释) 4、移液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仪器: 托盘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 璃棒、胶头滴管。
[演示]由一名学生上台演示配制0.1mol/L NaCL溶液的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数学表达式.
[板书]
2、表达式:
nB
CB= V
[学生]指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符号
[板书] 符号: CB 单位: 1mol/L。
[讨论]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板书] 3、含义:
在1L溶液中含1mol溶质,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 的量浓度就是 1mol/L。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含义,下面我们对概念进行巩固,请同学讨论 下列问题:
[教师]仔细观察容量瓶,回答容量瓶上 标有什么?
[学生]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刻线。
[阅读]实验1-5,然后由学生参照教材 讲解用容量瓶的使用:
[投影]容量瓶的使用:在将烧杯中的液 体沿玻璃棒小心地注入容量瓶时,不 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外,也不要让溶 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配制一 定物质的量的溶液过程如下:
[教师]指导评价学生的实验,总结本 节教学,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 质B的物质的量,又叫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 CB ,公式:CB=nB/V ,单位通常是用mol/L 表示。 2、物质的量溶液配制步骤 (1)计算(2)称量( 3)溶解(稀释)(4) 移液(5)洗涤 (6)定容 (7)摇匀。 仪器: 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 玻璃棒、胶头滴管。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复习回顾】溶液的概念: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物质的量浓度学案教学设计
课题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备课者袁小宁燕娜修改意见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道德情感目标】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仪器准备多媒体,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教学方法分析法、实验法【课时分配】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第二课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复习】列举出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练一练】掌握m n M N NA Vm V之间的换算关系1、4克氢氧化钠相当于______molNaOH2、标准状况下,11.2升氢气是______molH23、3.01×1023个H+相当______mol H+【引入新课】【学生思考并回答】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过一种有关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由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所决定的.例如:2KOH + H2SO4 === K2SO4 + 2H2O2mol :1mol :1mol :2mol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运算起来很方便.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因此,用质量分数并不方便,需引入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学生阅读】P15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单位,完成自主导学知识一。
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程设计背景新课程中以定义为中心的概念教学被弱化,更注重理解和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
如何排除障碍,有效地加工和组织事实性、描述性、操作性、理论性兼容的化学概念,从整体出发,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的结构体系和分类方法,注意突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概念的群体功能,使学生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而且点、线、面、体相互联系,建立概念的空间网络结构和概念的立体思维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在“物质的量”教学中使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和“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希望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教师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强调教与学过程的统一,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化,强调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机会,主张师生双主互动。
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要求教学要以培育、开发、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根本精神,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最早提出来的,是教师在新概念教学之前让学生学习的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
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的学习材料,这就是“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基本原理。
它可以看成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而设置的一个“教学支架”,也可以看作是为学生准备的通往知识彼岸的一座桥梁。
二、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中学化学中很重要的基本概念,是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的桥梁。
根据物质的量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不仅是中学化学需掌握的重要知识技能,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及工农业生产等方面。
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设计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 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内容:内容1:知识讲解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1L溶液里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是摩每升(mol/L或mol·L-1)。
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也常用公式表示。
2、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的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且以升为单位),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质量表示。
(3)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4)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不同时,则所含溶质物质的量也不同。
(5)根据,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物的量相同。
但是溶质微粒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这要由溶质能否电离以及电离所产生的离子数目来确定。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所用主要仪器①若溶质为固体时,需托盘天平(附砝码)、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②若溶质为液体或溶液时,应将托盘天平和药匙改为量筒,其它仪器不变。
(2)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容量瓶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有大小各种规格,常用的容量瓶有等。
①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检验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②容量瓶不能用以溶解物质,也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此应先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然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不能把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给容量瓶加热。
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溶液的温度应当在20℃左右。
④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须选用与要配溶液体积相同规格的容量瓶。
⑤观察所加液体是否达容量瓶的刻度线时一定要平视,使液体的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干。
⑥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及时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3)配制步骤①计算:按要求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若溶质是液体或溶液时还要换算成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学习,从微观上理解溶液的组成,深化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溶液组成的简单模型,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照,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结合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通过探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案,认识精确配制溶液浓度的操作步骤的依据,发展“科学探索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质。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误差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
就很容易计算出其中溶质的质量。
但是在化学实验和实际生产中取用溶液时,人们会感到量取液体的体积比其称量质量更方便,因此,在实验时普通不是称量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体积。
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度量溶液浓度的单位,即物质的量浓度。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的简单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浓度普通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比如我们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请同学们回顾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它是如何表示的?主动积极回答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0%NaCl 溶液的含义?如何从100g 20%NaCl 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 的溶液?思量讨论回答NaCl 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为20%,其余的80%是水。
要从100g 20%NaCl 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 的溶液,需要先算出100g20%NaCl 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NaCl ,然后在根据比例进行计算和称量。
那末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 。
回答该问题。
阅读思量回答。
尔溶质即可,这在化学上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2章第3节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一、物质的量浓度生活中饮料与酒分别是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来表示物质的浓度,化学实验室为了取用方便使用一种新的表示溶液的浓度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
1、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一定要指明溶质如1 L溶液中含有1 mol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mol·L-1。
提醒:(1)在用公式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等于溶质、溶剂的体积和,应用溶液质量除以密度来求解溶液的体积。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即浓度不会随着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3)当一些物质溶于水时,要注意判断是否与水反应,如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溶于水,溶质为氢氧化钠。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作为溶剂,如CuSO4·5H2O溶于水时,CuSO4作为溶质,结晶水作为溶剂。
(5)NH3溶于水后成分复杂,求算物质量浓度时,仍以NH3为溶质。
(6)溶液呈电中性,即阴、阳离子存在电荷守恒。
例如,硫酸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有c(Na+)=2c(SO42)【判断】(1)1 mol NaCl溶于1 L水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1。
( )(2)将25 g CuSO4·5H2O溶解在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溶质CuSO4。
( )(3)把1 mol NH3通入水中得到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 )溶质NH3(4)将10 g CaCO3粉末加水配成100 mL溶液,Ca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液面超过刻度线,应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部分。
()答案:××√××练习:与5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是()A.50 mL 0.1 mol/L的NaCl溶液 B.25 mL 0.2 mol/L的Na2SO4溶液 C.100 mL0.2 mol/L的NaNO3溶液 D.10 mL 0.5 mol/L的Na2CO3溶液练习 C【重点突破】1.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七种类型”(1)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c =n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北京十五中徐敏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②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③知道确保溶液浓度准确的两个基本原则:
(1)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2)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④会简单的实验误差分析。
如: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将导致物质的量浓度变小。
摇匀后再加水将导致浓度偏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类比速度(m/s)的含义及计算公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②学会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分析实验误差的方法。
③通过了解实际生产中多种计量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确定取决于实际需要,取决于计算方便,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去看待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类比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悟各学科的很多思想方法是相通的,应该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学习。
②通过对实验细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定量”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③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发明对
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分析配置过程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步骤。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1: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数学表达式[情景设置]
展示一张化验单、一瓶贴有标签NaCl0.1mol/L的试剂瓶,请同学们试着表述标签的含义。
[方法导引]
类比速度(m/s)的含义及数学表达方式
[讲解]
mol/L可用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但与质量百分比浓度含义不同,我们称之为物质的量浓度(C)。
环节2: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除了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思考与交流]
1. NaCl0.1mol/L表示:
1LNaCl溶液中含有0.1mol的NaCl
2.mol/L可能是哪种物理量的单位呢?
A.质量 B.浓度 C.体积
3.如何给物质的量浓度下一个定义?
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
溶质的物质的量。
(类比物理中速度的
概念)
4.请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示物质的量浓
度
C=n/V(类比物理中速度的表达方式)
NaCl + AgNO
3
= AgCl + NaNO
3
质量 58.5g 107g
物质的量 1mol 1mo
0.4mol 0.4mol
由此我们发现,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简单的整数比,且等
于反应系数之比。
因此利用物质的量之
帮助学生学
会采用类比
的方法领会
物质的量浓
度的概念。
并
从中感悟学
习的科目虽
然不同,但很
多思想方法
是相通的,鼓
励学生用联
系的眼光看
待各科的学
习
通过思考使
用物质的量
浓度这一物
理量的必要
性,体会学习
的价值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