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人教版(2019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合集下载

2019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4章地貌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讲义

2019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4章地貌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讲义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

(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

2.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

[特别提醒]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等则是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段 主要地貌 主要特点上游 V 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中下游 多发育冲积平原,槽形河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谷宽而浅河口段 三角洲地势低平、适合农耕1.成因: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

2.主要类型(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沙丘——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生长植物——固定沙丘无植物生长——流动沙丘3.主要分布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特别提醒]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多荒漠、戈壁,风力作用强盛,因此多风沙地貌。

1.含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1)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

( )(2)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

( )(3)风沙地貌都是风力侵蚀而成的。

( )(4)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 )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形冰川谷提示:(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2)×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V形谷。

4.1常见地貌类型 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1常见地貌类型 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地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依据的标准主要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首先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使学生感知地貌现象,在此基础上识别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四种常见的地貌类型。

其次是运用图像和文字资料,描述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地貌类型不同,观察的内容不同,描述的主要特点也就不同。

所以,具体描述的角度可以由地貌景观的概念切入,地貌即地球面貌,也就是地表的形态,因此地貌景观的形态如形状、规模面积、地表起伏和色彩等成为描述的主要内容。

景观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由一定的物质构成,所以景观的主要特点离不开对其物质组成的描述。

综合来看,描述地貌主要有三个角度:形态、物质组成和成因。

此外,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是根据地貌的形成原因划分的,并且地貌的成因深刻地影响着各类地貌的形态和物质组成,所以描述时可根据学情适当围绕成因展开。

最后,在感知地貌形态、识别地貌类型和描述地貌特点的过程中,体会地貌景观与人类的关系,即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各类地貌的开发利用;理解地貌学习的意义所在,即认识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

2.教学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常见的地貌类型。

(2)运用图文资料,描述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

(3)通过实地观察或观看图片,体会常见地貌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感悟人类活动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应遵循的原则。

3.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识别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描述上述四类地貌景观的特征”。

“结合野外观察或实地景观图片,描述上述四类地貌景观特征”是教学中的难点。

4.设计思路对于课标要求,调整方案中给予了说明,尤其是规定了教学中涉及的地貌类型,即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2019-2020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章测评+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章测评+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年4月,北京的一场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铺着方形地砖(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的北京延庆停车场,在一片空着的车位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

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景观的成因是()A.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B.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C.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D.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2.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A.增加了雨水下渗B.增加了地表径流C.减少了生物种类D.减少了地下径流1题,从图中可知,砖区积雪少,土壤区积雪多,成因是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多,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第2题,方形砖与普通水泥砖比,中心是中空的,露出土壤。

土壤能截流雨水增加下渗,使得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而普通水泥砖使雨水难以下渗,地表径流多。

相比于普通水泥砖,图中方形砖能增加生物种类。

2.A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A.a增强B.b增强C.c减弱D.d减弱4.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题,据图可知,a代表水汽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

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A项正确。

第4题,植被浅沟是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故B项正确。

4.B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完成第5~6题。

5.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随着退耕还湖面积的扩大,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湖泊径流变化应是()A.湖泊峰值水位变高B.出湖流量峰值提前C.入湖流量峰值增大D.出湖流量峰值增大5题,湖泊蓄洪时段,入湖径流量大,出湖径流量小。

4.1 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 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 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 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西
西
观察并概括三
比 河
角洲地貌的特点,

并画出示意图。


三角洲特点
• 入海或入湖口 • 形态多样 • 河道分汊、宽阔 • 物质颗粒由河口向
海变细
三角洲示意图
三角洲堆积物质粗细变化示意图
什么是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 于地表,形成的地貌就是河流地貌。
河流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 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进行搬运; 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感 谢 您 的 聆 听!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乙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 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和__下__蚀______ 。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D_____岸,原因是 ________在___河__流__中__下__游___地__区__,_河__流__侧__蚀__作___用__强__烈__,_往__往__凹___岸__侵__蚀__,_凸__岸__堆__积___。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
一、河流侵蚀地貌
从 上游 到 下游
• 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下蚀减弱,河谷变浅 • 水量增加,侧蚀增强,河谷拓宽
点拨运用
思考:河曲多位于河流的哪些河段?由河流的什么作 用形成? 中下游地区 河流侵蚀作用
河曲
牛轭湖
一、河流侵蚀地貌
凸岸
凹 岸
河道逐渐弯曲
河流裁弯取直
河流在凹岸__侵__蚀____,凸岸__堆__积___,河道呈“S”形,即___河__曲___。 当河曲颈部被冲断,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__牛__轭__湖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
曲,中游峡谷与平原相间分布,河道宽窄相间,下游河道宽阔,入海处形成巨大河口三角洲湿地。
(1)赞比西河上游洪峰一般出现在2~3月份,中游洪峰出现在4~5月份,请解 释中游洪峰明显推迟的原因。
上游支流多,流域面积广,降水多;中游水位(洪峰 )受上游来水影响大;上游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流 速慢;流程长,汇流时间长;沿途有大面积沼泽蓄洪 能力强,使中游洪峰时间推迟明显。
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
6.地下水补给 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 补给特点: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 径流变化规律: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流水互补
7.河流补给类型相关特点总结 夏汛: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 春汛:积雪融水补给
B 6.对该山地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面积等级越高,冰川数量越少B.冰川数量以<1km2的冰川为主 C.冰川面积最大值的等级为<0.1km2D.冰川数量最大值的等级为 2~5km2
7.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该地的影响是( )
B A.面积等级大的冰川破碎解体快B.面积等级小的冰川消退速度快
A 排泄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汇集排泄区B.甲为直接补给区
C.乙为间接补给区D.丙为直接补给区
B 4.推测趵突泉停喷次数最多的月份是( )
A.3月、4月B.5月、6月C.7月、8月D.12月、1月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赞比西河(图)是南部非洲第一大河,两岸支流呈不对称发育。上游流经高原地区,水流缓慢,河道多弯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陆地水体及相互关系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知识梳理
一、陆地水体

2019-2020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4.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及答案

2019-2020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4.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及答案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程标准原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定位1.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分布。

(区域认知)2.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科学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人地协调观)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知识链接]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CaCO3+CO2+H2O===Ca(HCO3)2[学法指导]1.河流左岸、右岸的确定:面朝河流流向方向,左手边为左岸,右手边为右岸。

2.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分布:思考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吗?为什么?提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主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文条件及生物条件较差,故科斯特地貌发育很不充分。

知识点二河流地貌1.上游地区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

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风沙地貌.风沙地貌的概念及分类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分类:风沙地貌按其形态和成因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的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大致垂直。

4.1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常见地貌类型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分布区域。

2. 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地貌类型的外观特征和环境影响。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等常见地貌类型的识别和描述。

2. 教学难点: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正确理解和诠释复杂的地貌特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常见地貌的模型或图片,以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2. 搜集相关视频和案例,用于教室讨论和讲解。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教室教学做好准备。

4. 确定实验室或户外观察场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图片,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让学生对地貌类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出问题: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外动力作用的干系。

(二)新课教学1. 平原:介绍平原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主要的平原类型。

通过展示平原图片,让学生感受平原的特点。

2. 山地:介绍山地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主要的山地类型。

通过展示山地图片,让学生了解山地的特点及常见的地形地貌。

3. 丘陵、高原:分别介绍丘陵和高原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特点。

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地貌的基本特征。

4. 盆地:介绍盆地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主要的盆地类型。

通过盆地与平原的比照,让学生理解盆地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5. 通过实验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地貌形成的过程,了解内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6. 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地貌类型的优缺点,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做好铺垫。

(三)教室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地貌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问与回答: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19-2020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1.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答案(最新整理

2019-2020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1.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答案(最新整理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素养定位1.结合地震波曲线图,认识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综合思维)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区域认知)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分类特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纵波(P 波) 固体、液体、气体较快波速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 波) 固体较慢横波也称凹凸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纵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形象记忆法:地球内部圈层类似于鸡蛋壳(地壳)、鸡蛋清(地幔)、鸡蛋黄(地核)思考1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提示:不一样。

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中只有纵波通过。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口诀法记忆地壳的厚度大陆厚,大洋薄;高ft厚,平原薄;海岭厚,海沟薄;高处厚,低处薄。

2.分界面——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界面深度波速变化分界意义莫霍面地面下平均33 千米处P 波和S 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地面下2_900 千米处P 波速度突然下降,S 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

图中H 为地壳,G 为地幔,E+F 为地核。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主要组成物质特征平均厚度17900290051506370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地壳岩石壳,呈固态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莫霍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地界面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幔铁镁的硅层下地古登酸盐类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幔堡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界面以铁、镍为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主,含有少量轻元素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特别提醒】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

4-1 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 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 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 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 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教案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常见风沙地貌的成因及分布;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风沙地貌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风力对地表的侵蚀、搬运、堆积形成的各类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风沙地貌的类型:风蚀地貌、风积地貌3.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

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

4.风蚀雅丹泛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5.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

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多个新月形沙丘连成沙丘链,沙丘链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思考一下:沙丘一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6.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教材活动: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1)沙丘所处河谷较宽,河谷两侧高山耸立。

(2)沙源地为沙丘东南侧的江心沙洲。

理由是:沙丘在山麓的东南侧堆积,应为东南风从东南侧挟带泥沙受山地阻挡堆积而成;沙丘东南侧的两个江心沙洲在冬春季露出水面,正好为沙丘提供了沙源。

(3)东南风。

因为沙源地在东南侧的江心沙洲,只有在东南的吹拂下,风沙才会在山地的东南侧山麓堆积形成沙丘。

配套练习读我国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在我国哪一地区,最可能有这类地貌分布( )A.云贵高原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塔里木盆地3.我国此种地貌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在定向风的长期吹蚀下,裂缝逐渐扩大而成为沟槽,沟槽之间常出现高达5~10米的垄脊,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称为雅丹地貌,雅丹地貌以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4.1常见地貌类型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1常见地貌类型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1常见地貌类型教案-【新教材】⼈教版(2019)⾼中地理必修第⼀册“地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依据的标准主要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先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视频、图像使学⽣感知地貌现象,在此基础上识别流⽔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四种常见的地貌类型。

其次是运⽤图像和⽂字资料,描述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地貌类型不同,观察的内容不同,描述的主要特点也就不同。

所以,具体描述的⾓度可以由地貌景观的概念切⼊,地貌即地球⾯貌,也就是地表的形态,因此地貌景观的形态如形状、规模⾯积、地表起伏和⾊彩等成为描述的主要内容。

景观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由⼀定的物质构成,所以景观的主要特点离不开对其物质组成的描述。

综合来看,描述地貌主要有三个⾓度:形态、物质组成和成因。

此外,流⽔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是根据地貌的形成原因划分的,并且地貌的成因深刻地影响着各类地貌的形态和物质组成,所以描述时可根据学情适当围绕成因展开。

最后,在感知地貌形态、识别地貌类型和描述地貌特点的过程中,体会地貌景观与⼈类的关系,即地貌对⼈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类对各类地貌的开发利⽤;理解地貌学习的意义所在,即认识⾃然环境,尊重⾃然规律,因地制宜利⽤⾃然。

2.教学⽬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视频、图像,识别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常见的地貌类型。

(2)运⽤图⽂资料,描述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

(3)通过实地观察或观看图⽚,体会常见地貌类型对⼈类活动的影响,感悟⼈类活动在⾃然地理环境中应遵循的原则。

3.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识别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描述上述四类地貌景观的特征”。

“结合野外观察或实地景观图⽚,描述上述四类地貌景观特征”是教学中的难点。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4章地貌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喀斯特地貌探究二:河流地貌第4章地貌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一、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常见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2.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3.实地考察地貌,分析典型地貌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二、必备知识(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喀斯特地貌及特征位置类型特征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洼地底部平坦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长短不一,常呈层状分布[特别提醒]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也是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但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等则是因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二)河流地貌1.不同河段的地貌特征河段主要地貌主要特点上游“V”形河谷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槽形河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谷宽而浅河口段三角洲地势低平,适合农耕2.河曲与牛轭湖: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其在洪水泛滥时,易形成牛轭湖。

[特别提醒] “V”形谷一般位于流经山区的河流的上游,特点是河道狭窄,河床较深,河水流速快,以下蚀作用为主;“U”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的地区,河流的侧蚀加强,使得河道变宽,堆积作用较明显。

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喀斯特地貌阅读教材P67图4.2 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及教材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1 (区域认知)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典型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过程是什么?提示:地质历史时期为浅海环境,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层,后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上升成为陆地,最后经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Word版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探究一风沙地貌考向1 风蚀地貌读某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A.风蚀柱B.风蚀城堡C.风蚀蘑菇 D.风蚀洼地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蘑菇形,故该地貌为风蚀蘑菇。

2.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A.新疆 B.陕西 C.湖南 D.河南答案A解析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考向2 风积地貌读某地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A.戈壁B.雅丹C.沙漠D.沙丘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新月形,故该地貌为沙丘.4.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坡度陡。

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②箭头正确。

考向3 雅丹地貌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

5.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

6.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答案C解析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三项错误。

考向4 河岸风沙地貌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章末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每小题4分,共60分。

)“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探月车完成了多项月球探测,但并未发现有生命存在的迹象.据此完成1~2题.1.在“嫦娥三号”探月过程中,尚未发现生物。

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地球上有大量的气体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上四季分明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嫦娥三号"的是( )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 D.总星系1~2。

解析:日地距离适中才保证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才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嫦娥三号”不属于河外星系.答案:1。

B 2.B北京时间2018年9月15日,“卡西尼”号航天器结束了长达13年的土星探测使命,以主动坠毁的方式坠入土星大气层。

下图为太阳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卡西尼"探测器主要探测的行星是 ( )A.甲 B.丙C.己 D.庚4.对“卡西尼"探测器向地面传送信息易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C.地球自转 D.昼夜交替3~4.解析:第3题,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己为土星,C正确;甲是水星、丙是地球、庚是天王星.第4题,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活动会干扰探测器向地面传送信息,A正确.答案:3.C 4.A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城市可能是()A.重庆 B.广州C.天津 D.哈尔滨6.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多少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得出1月最低气温在0 ℃以下,故可排除重庆和广州,这两个城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在0 ℃以上.该城市5月太阳辐射最强,7月气温最高,再加上1月的气温不在-10 ℃以下,故只能是天津。

2019-2020年新教材突破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4.2+地貌的观察+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新教材突破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4.2+地貌的观察+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探究一地貌观察的顺序考向1地貌的组合观察地貌时,需要判断地貌的组合关系,明确地貌层次和地貌类型。

根据地貌的规模可划分为宏观地貌(高原、平原、山地等)、次级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等)和微观地貌(沙丘、石笋等)。

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该省级行政区地貌组合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原、山地相间分布B.盆地和山地为主C.平原、山地相间分布D.“三山夹两盆”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该省级行政区为新疆,其地貌组合表现为“三山夹两盆”,故D项正确。

2.该省级行政区分布最广的次级地貌为()A.风沙地貌B.海岸地貌C.喀斯特地貌D.河流地貌答案 A解析新疆地处干旱地区,风沙地貌分布最为广泛,故A项正确。

考向2观察地点和观察顺序的选择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

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A.延河大桥B.延安宝塔C.延安宾馆D.延河游船答案 B解析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

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故B项正确。

4.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A.河流地貌B.风沙地貌C.黄土地貌D.冰川地貌答案 C解析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故C项正确。

探究二地貌观察的内容考向1高度的观察读某国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题。

5.该国主要的地貌类型为()A.山地B.盆地C.丘陵D.高原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500米,地形起伏大,故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A项正确。

6.该国地势特点是()A.西高东低B.北高南低C.南高北低D.东高西低答案 B解析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和河流流向可知,该国地势北高南低,故B 项正确。

考向2坡度的观察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A.①处为山峰B.②处为山脊C.③处为山脊D.④处为鞍部答案 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处为山谷,②处为山脊,③处为山谷,④处为宽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探究一风沙地貌考向1风蚀地貌读某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的名称为()A.风蚀柱B.风蚀城堡C.风蚀蘑菇D.风蚀洼地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蘑菇形,故该地貌为风蚀蘑菇。

2.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最为广泛的是()A.新疆B.陕西C.湖南D.河南答案 A解析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考向2风积地貌读某地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为()A.戈壁B.雅丹C.沙漠D.沙丘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新月形,故该地貌为沙丘。

4.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B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坡度陡。

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②箭头正确。

考向3雅丹地貌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

5.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D解析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

6.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答案 C解析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三项错误。

考向4河岸风沙地貌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

读图,完成7~8题。

7.该河段爬升沙丘属于()A.喀斯特地貌B.风蚀地貌C.风积地貌D.河流地貌答案 C解析沙丘为风积地貌。

该处河谷冬季风力强劲,使沙尘从谷底向山坡爬升,形成爬升沙丘,故C项正确。

8.图示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的主要方向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该地貌为爬升沙丘,箭头应向上。

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故C项正确。

探究二海岸地貌考向1海蚀地貌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读图完成9~10题。

9.“蓝窗”景观为()A.海蚀穴B.海蚀拱桥C.海蚀平台D.海蚀柱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蓝窗”呈桥形,故该景观为海蚀拱桥,B项正确。

10.“蓝窗”景观坍塌的主要原因是()A.海浪作用B.河流作用C.风力作用D.流水作用答案 A解析“蓝窗”景观位于海岸地带,不断遭受海浪作用,导致景观坍塌,故A项正确。

考向2海积地貌北海银滩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

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等特点,而被称为“中国第一滩”。

下图为北海银滩景观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北海银滩属于()A.海岸堆积地貌B.海岸侵蚀地貌C.河流堆积地貌D.河流侵蚀地貌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知,北海银滩位于沿海地区,是著名的海滩,属于海岸堆积地貌,故A项正确。

12.根据颗粒物大小可知,北海银滩属于()A.砾滩B.泥滩C.沙滩D.海滩答案 C解析结合图文资料可知,北海银滩由细小的沙粒组成,故北海银滩属于沙滩,C项正确。

1.下图为某同学搜集到的一组地貌景观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地貌的名称。

(2)根据成因上的差异,试对图中地貌分类。

(3)描述图中地貌的特点。

(4)指出能够判断风向的地貌。

成果展示(1)甲:雅丹地貌。

乙:沙丘。

丙:风蚀柱。

丁:风蚀蘑菇。

(2)风蚀地貌:甲、丙、丁。

风积地貌:乙。

(3)甲:大片高出地表的土丘或山丘,由垄槽和土墩组成,沿一定方向排列,形态各异。

乙:新月形隆起,物质疏松,大多移动性较强。

丙:柱状岩石。

丁:呈蘑菇状。

(4)甲:风向与垄槽延伸方向一致。

乙:迎风坡坡度缓。

2.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中西部。

西海岸多峡湾地貌,是典型的冰川地貌。

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和峡湾景观示意图。

(1)描述该半岛西部海岸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指出图示海岸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成果展示(1)特征:海岸线破碎、曲折,多岛屿、峡湾。

成因:冰川切割、侵蚀;山脉西侧河流发育,水流湍急,多瀑布,流水侵蚀强;地处沿岸,风浪大,海浪侵蚀严重。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渔业、海洋运输业、对外贸易及出口加工业等;峡湾地貌显著,独特的海岸风光,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一、选择题()下图是某种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 B解析图示为沙垄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B项正确。

2.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答案 A解析该地貌是风力沉积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A项正确;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降水较多,以流水地貌为主,风力沉积地貌分布少,B、C、D三项错误。

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汽输送深刻影响着植物和沙丘的分布。

草甸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形成的以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

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A.草甸、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B.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C.流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D.草甸、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答案 B解析湖泊与河流附近,水源较多,丙应是草甸;乙距离河湖较远,水分较少,应是半固定沙丘;甲距水源最远,缺少植被保护,可能是流动沙丘。

故B 项正确。

4.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 C解析图中丙代表的草甸和乙代表的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南方,说明来自湖泊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往东南方向的较多,主导风向应该是西北风。

比拉大沙丘位于法国大西洋沿岸,长3 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

该沙丘是在距海岸线约1 000米的沙洲影响下形成的。

落潮时,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

比拉大沙丘仍处于生长之中,每年大致以5米的速度扩展。

读图,完成5~6题。

5.比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答案 D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可知,比拉大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故D项正确。

6.比拉大沙丘的扩展方向是()A.向西B.向东C.向南D.向北答案 B解析比拉大沙丘是在海风影响下,逐渐堆积形成的。

该地位于海洋东侧,风自西向东由海洋吹向陆地,比拉大沙丘会向东扩展,故B项正确。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完成7~8题。

7.鼓浪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浪侵蚀B.海水堆积C.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答案 A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海浪拍打这个岩洞”可知,鼓浪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浪侵蚀,故A项正确。

8.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答案 C解析岩洞是由海水侵蚀形成的,岩礁是海浪侵蚀形成的,沙滩是海水堆积形成的,海岸是海浪侵蚀形成的。

故C项正确。

读某地地貌景观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貌类型为()A.喀斯特地貌B.河流地貌C.风沙地貌D.海岸地貌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位于沿海地区,地貌类型为海岸地貌,故D项正确。

10.甲、乙两处地貌分别为()A.海蚀柱、砾石滩B.海蚀崖、砾滩C.海蚀崖、海蚀平台D.海蚀崖、沙滩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甲处为悬崖,应为海蚀崖;乙处较为平坦,为海滩,堆积颗粒较大,为砾滩。

故B项正确。

下图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千米,沿海岸线延伸约45 km,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 m。

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海岸沙丘的成因及东西两侧的坡度推理正确的是()A.海浪沉积东陡西缓B.海浪沉积东缓西陡C.风力沉积东陡西缓D.风力沉积东缓西陡答案 D解析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由材料“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可推测出该地主导风向为由海洋向陆地吹的东风;沙丘一般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东侧迎风坡缓,西侧背风坡陡,故D项正确。

12.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是()A.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B.沙丘拓宽、增高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D.沙丘不受其影响答案 C解析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可削弱来自海洋的东风,使沙丘西移速度变缓,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2分)13.读某中学学生收集到的地貌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26分)(1)甲图中的岩石是________岩,图示景观属于________地貌,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该景观位于________高原。

(8分)(2)乙地貌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10分)(3)丙图是________省三亚市的“南天一柱”景观,其巨大的岩石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4分)(4)丁地貌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与________作用有关。

(4分)答案(1)石灰喀斯特流水侵蚀(溶蚀)云贵(2)风力沉积西北降水稀少,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等。

(3)海南海浪侵蚀(4)风蚀蘑菇风力侵蚀解析第(1)题,甲景观为石林,是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该石林景观位于云贵高原。

第(2)题,乙景观为沙丘,属于风积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该地降水稀少,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

第(3)题,丙地貌属于海蚀地貌。

第(4)题,丁地貌属于风蚀地貌。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6分)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