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XX市推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情况汇报
XX市推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XX市推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以下是相关情况:一、宣传推广为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有效落实,我们采取了多种宣传推广措施。
首先,我们通过在市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相关通知,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向广大市民进行了公开宣传。
同时,我们委托媒体对该条例进行报道,提高市民对该条例的知晓度和理解度。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如举办专门的宣讲会、座谈会等,以便更好地向市民解释该条例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机构建设为保证该条例的有效执行,我们及时调配了相关工作人员,成立了重大行政决策工作小组。
该工作小组由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共同负责协调和监督重大行政决策的推进工作。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三、加强顶层设计为了更好地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落实,我们着重加强了顶层设计工作。
我们与各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和讨论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各级政府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作人员对该条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完善监督机制为了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得到有效执行,我们加强了监督机制的建设。
首先,建立了投诉受理机构,接收和处理市民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投诉举报,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其次,我们还将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审核和监督,确保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并对存在问题的决策进行追责问责。
综上所述,XX市在推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宣传推广、机构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完善监督机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特别是在提高市民知晓度和理解度、加强对决策程序的监督和追责问责方面还有待加强。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和执行。
5261 20XX年党员学习资料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5261 20XX年党员学习资料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5261 20XX年党员学习资料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XX市推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情况汇报
XX市推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市高度重视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现将我市推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情况作如下汇报:一、组织架构完善为更好地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市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专门的工作办公室。
小组成员由市委常委班子成员担任,并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法律顾问参与指导工作。
工作办公室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培训、研讨会以及各类宣传活动,提升全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行政决策能力。
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为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有序执行,我市对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首先,制定并推行了行政决策规范化操作手册,详细规定了行政决策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决策依据的获取、专家评审的举办等。
其次,建立了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制度,对涉及重大行政决策的信息进行公示,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完善了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规的行政决策人员进行追责追究,加强了对行政决策的监督。
三、推进落实情况良好自《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实施以来,我市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推进相关工作。
针对一些重大行政决策,我们加强了调研和专家咨询,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在信息公开方面,我们推行了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示决策的依据、过程和结果等信息,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此外,我们也加强了对行政决策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尽管在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落实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相关人员对新制度的理解和应用仍然存在差异,有些地方和单位对决策程序的规范化操作还不够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培训和宣传,确保全市干部群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知晓度和理解度。
同时,加强对各级政府部门和行政决策人员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为什么要制定《条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 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规范重大行政决 策程序的文件,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实践中,仍有 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一些地方决策尊重客观规律不够,听取群众意见不充 分,违法决策、专断决策、应及时决策而久拖不决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关系国 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因当地群众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导致 项目无法落地或者匆匆下马。这些问题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有损营商环境,影 响改革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为进一步提高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制 定一部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行政法规。
为提高专家论证的质量,《条例》作了哪些规定?
专家论证是提高决策质量,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专 家论证的作用,《条例》作了以下规定:一是明确专家论证的基本要求。 规定专家、专业机构应当独立开展论证工作,客观、公正、科学地提出 论证意见;提供书面论证意见的,应当署名、盖章。二是明确选择专家 的标准。规定选择专家、专业机构应当坚持专业性、代表性和中立性, 注重选择持不同意见的专家、专业机构,不得选择与决策事项有直接利 害关系的专家、专业机构。三是健全专家队伍管理机制。规定省级政府 应当建立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规范专家库运行管理,健全专家诚信考 核和退出机制;规定承担论证评估工作的专家、专业机构等违反职业道 德和本条例规定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 取消评估资格、承担相应责任。
为充分发挥风险评估的作用,《条例》作了哪些规定?
防控决策风险,必须充分发挥风险评估的作用。《条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 行规范:一是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上,要求运用多种方式、科学方法,充分听取 有关部门意见,对决策实施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在风险评估的成 果形式上,要求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点,提出风险防范 措施和处置预案。三是在风险评估结果运用上,要求把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重大行 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机关认为风险可控的,可以作出决策;认为风险不可控的, 在采取调整决策草案等措施确保风险可控后,可以作出决策。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重大行政决策五大法定程序简介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的五大法定程序分别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其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属于决策草案形成阶段的程序。
公众参与程序是指除依法不予公开的重大决策事项外,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听取意见,特别注重征求公众、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等意见;专家论证程序,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组织专家、专业机构对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进行论证;风险评估程序,重大行政决策的实施可能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应当组织风险评估。
合法性审查程序是决策必经程序,在决策草案提交讨论前,应当有负责合法性审查的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不得以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合法性审查。
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机关讨论。
对于国家尚无明确规定的探索性改革决策事项,可以明示法律风险后提交决策机关讨论。
合法性审查应当保证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审查时间。
集体讨论决定程序是决策必经程序,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应当经决策机关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即会议形式只能是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
对会议议事规则也提出了要求,参加会议的组成人员都要发表意见,行政首长最后发表意见。
决策应当按规定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应当及时公布。
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是必经程序。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相关说明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相关说明 为帮助大家了解《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以下是 CN 人才公文 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相关说明,供大家阅读 参考。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 三中、 四中、 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 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广泛调查研究、认 真总结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征求意见 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现就几个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必要性 决策是行政权力运行的起点。
规范决策行为特别是重大行政决策行为, 是规 范行政权力的重点,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
目前,我国已有 17 个省级政府 和 23 个较大的市政府出台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规章。
近年来,各级行政 机关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不断完善, 各级领导干部决策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与 此同时,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决策尊重客观规律不够,听取群众意 见不充分,乱决策、违法决策、专断决策、拍脑袋决策、应决策而久拖不决等问 题比较突出,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因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而不能出台, 或者决策后遇到反对就匆匆下马的情况时有发生, 既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也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为落实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推进行政决策科学 化、民主化、法治化,提高决策质量,增强社会对重大行政决策的理解和支持, 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一部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行政法规。
二、起草思路和主要过程 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部署, 法制办在起草过程中把握了以下思路: 一是将科学民主依法原则贯穿于决策全过 程。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是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内核, 征求意见稿将其贯穿于决 策动议、研拟方案、合法性审查、审议决定1/7、 决策执行与调整等决策全过程, 通过规范决策过程来提高决策质量和群众 认可度, 保障依法作出的决策得到有效执行。
《吉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
附件吉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重大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草案的形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和决定等程序,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重大行政决策是指决策机关在依法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重要资源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责过程中,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公共建设等社会影响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作出的决定。
第四条下列事项应当列入重大行政决策范围:(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及处置决策,行政机关内部执行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机构编制、会议纪要、工作方案、请示报告及表彰奖惩等事项的决策,不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各级决策机关可以结合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具体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第六条决策机关的办公部门负责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指导、监督、协调和管理工作,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相应工作。
上级决策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
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决策草案的形成第七条下列人员、部门、单位可以就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向决策机关提出启动建议:(一)决策机关的领导;(二)决策机关各部门、直属机构、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三)下一级人民政府;(四)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等人士;(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六)经决策机关确认可以提出建议的其他人员;第八条决策机关对本规定第七条提出的决策事项启动建议,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对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决策建议,由决策机关交由决策事项的主管单位研究论证,决策事项无主管单位的由决策机关指定。
陕西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29号
陕西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正文:----------------------------------------------------------------------------------------------------------------------------------------------------陕西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陕西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已经2020年12月30日省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赵一德2021年1月14日陕西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用本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规定。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9.30•【字号】德办发〔2022〕74号•【施行日期】2022.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德办发〔2022〕74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德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九届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30日德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决策草案的形成第一节决策启动第二节公众参与第三节专家论证第四节风险评估第三章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第一节合法性审查第二节集体讨论决定和决策公布第四章决策执行和调整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是指市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对关系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下列行政决策事项:(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四条以下事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程序执行:(一)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制定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二)政府内部事务管理及措施和人事任免;(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四)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
关于《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说明
关于《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说明《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是中国国务院法制办于2024年5月征求公众意见的一部法律文件,旨在规范和完善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保障公众参与权利,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透明度。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条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重大行政决策的范畴上,《条例》明确了其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案、法规制定方案、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决策等五个方面。
这样的范畴设计使得《条例》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能够对更多领域的决策进行规范,避免了行政决策的片面性和随意性。
其次,《条例》特别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根据《条例》,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中,政府应当积极公开信息,组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的公众参与,听取意见建议,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决策的考虑因素。
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决策缺乏公众参与的问题,使得决策更具智慧性和科学性。
此外,《条例》还对行政决策的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
例如,在规划类决策中,应当进行前期调查研究、专门设计、论证备案等环节;在决策方案制定中,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必要程序。
这些规定为行政决策程序的规范化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另外,《条例》还强调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依据《条例》,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应当主动公开决策的依据、过程、结果等信息,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以便公众监督政府的决策行为。
这一要求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公众对决策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最后,《条例》还规定了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措施。
对于故意违反决策程序、编造决策依据、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将依法给予处罚,包括行政问责、行政处分等。
这样的规定有效地约束了行政决策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了决策过程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总之,该《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对于规范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促进科学决策、增强公众参与权利、提高决策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学习ppt课件
条例概览
条例共计六章,44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决策草案的形成 第三章 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 第四章 决策执行和调整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1 总则
一、什么是重大行政决策
•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 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重大行政决策的原则
听证会要求
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或者存在较大分歧的,可以召开听证会 。
遴选听证参加人、听证会材料、听证程序等要求
公众参与要贯穿重大行政决策的全过程
三、专家论证
论证内容
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论证其必 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
专家选择
坚持专业性、代表性和中立性,注重选择持不同意见的专家、专业机构, 不得选择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专家、专业机构。
2019年4月20日,国务院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自2019年9月1 日起施行。
条例意义
有助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以规范程序为重要抓手,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引导广大群众广泛有序参与政府决策,有效增强重大行政决策的可行性、稳定性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暂行条例学习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 2019年5月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学习
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 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原则理念
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 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监督评价
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应 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审计机关按照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进 行监督。 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
2 决策草案的形成
一、决策启动
决策建议提出
1.领导人员提出→交有关单位研究 2.所属部门或者下一级提出→论证主要问题、建议理由和依据 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建议、提案提出→交有关单位研究
❖有助于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 起到以制度促规范、以参与促公开、以流程促优化、以监督堵漏洞、以责任强担当的作用
➢条例概览
条例共计六章,44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决策草案的形成 第三章 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 第四章 决策执行和调整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1 总则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什么是重大行政决策
程序顺序
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
合法性审查
集体讨论决定
这三个是起草阶段的程序,无固 定顺序要求
依次进行,合法性审查可以建议 补充程序,集体讨论在最后进行
4 决策执行和调整
决策执行
明确负责执行工作的单位,并督促检查
执行问题和客观情况变化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解读讲解稿 (二)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解读讲解稿(二)-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是什么?该法规是中国国务院于2014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项法规,旨在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 该法规适用于哪些行政决策?该法规适用于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重大行政决策,包括涉及重大利益调整、重大事项的决策等。
- 该法规对行政决策程序提出了哪些要求?该法规要求行政决策程序应当公开、透明、公正、合法、及时,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涉及公众利益、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应当进行公众参与。
- 该法规规定了哪些程序性要求?该法规规定了行政决策程序的主要要求,包括决策程序的起始、决策程序的组织、信息公开、听取意见、决策程序的结束等方面。
- 该法规对行政决策的结果有何规定?该法规规定,行政决策结果应当公开、透明,应当充分考虑公众利益和各方面的意见,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涉及重大利益调整、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当进行公众参与。
- 该法规对行政决策的监督有何规定?该法规规定,行政决策应当接受监督,监督部门应当对行政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公正性、透明度等方面进行监督,对不合法、不公正、不透明的决策进行纠正。
同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有权对行政决策提出申诉或者起诉。
- 该法规对行政决策的实施有何规定?该法规规定,行政决策应当及时、有效地实施,行政决策的实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及行政决策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涉及重大利益调整、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当进行公众参与。
- 该法规对行政决策的追究有何规定?该法规规定,对于不合法、不公正、不透明的行政决策,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决策,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同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是指有关公共利益高度关切、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广泛征求意见、需要研究论证的行政决策。
本条例所称行政机关,是指行使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并包括根据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和人员。
第三条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公共利益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生态环境。
第四条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和民主决策程序,促进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公正性和公正性,保障决策实施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决策程序第五条行政机关应当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前,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研究或审查。
第六条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过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必要的评估和风险评估,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
第七条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等。
第八条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和程序性要求,根据需要进行公告、听证、公众咨询等程序性环节,提供充分的信息和解释,用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公示,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到决策当中。
第九条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合法性审查和政策评估,评估决策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其带来的后果。
第十条行政机关应当对已经制定的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决策,保障决策实施质量。
第三章参与程序第十一条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应当依法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组织社会公众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评议和监督。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解读讲解稿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解读讲解稿为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国务院于2019年4月20日颁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下称《条例》),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一、出台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
201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了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但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仍存在行政决策尊重客观规律不够,听取群众意见不充分,违法决策、专断决策、应及时决策而久拖不决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影响改革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提高重大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制定出台的专项行政法规。
二、主要内容《条例》共6章44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明确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
鉴于重大行政决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条例》采用两种方式对事项范围加以规定:一是通过“列举+排除”列举了5类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条例》同时规定,上述5类事项,法律、行政法规对其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同时,列举了3项排除事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条例》。
二是授权决策机关制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
《条例》规定决策机关可以根据上述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
遴选考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学习贯彻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学习贯彻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思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
2019年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重大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5月16日国新办举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吹风会。
《条例》分6章、共44条,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1、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
《条例》明确包括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等五个方面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2、细化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程序
《条例》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点,逐一明确、细化这五大法定程
序的具体要求。
3、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调整程序
《条例》在建设健全决策执行中的问题反馈机制和决策后评估制度基础上,规定依法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者停止执行,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应当履行相关法定程序。
《条例》规定决策机关应当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过程记录和材料归档制度,对决策机关违反规定造成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当及时作出决策而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倒查责任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2020年4月9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
审计机关按照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监督。
第九条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决策草案的形成第一节决策启动第十条对各方面提出的决策事项建议,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研究论证后,报请决策机关决定是否启动决策程序:(一)决策机关领导人员提出决策事项建议的,交有关单位研究论证;(二)决策机关所属部门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提出决策事项建议的,应当论证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建议理由和依据、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及其必要性、可行性等;(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通过建议、提案等方式提出决策事项建议,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书面决策事项建议的,交有关单位研究论证。
第十一条决策机关决定启动决策程序的,应当明确决策事项的承办单位(以下简称决策承办单位),由决策承办单位负责重大行政决策草案的拟订等工作。
决策事项需要两个以上单位承办的,应当明确牵头的决策承办单位。
第十二条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在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有关信息、充分协商协调的基础上,拟订决策草案。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全面梳理与决策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使决策草案合法合规、与有关政策相衔接。
决策承办单位根据需要对决策事项涉及的人财物投入、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成本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分析预测。
有关方面对决策事项存在较大分歧的,决策承办单位可以提出两个以上方案。
第十三条决策事项涉及决策机关所属部门、下一级人民政府等单位的职责,或者与其关系紧密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与其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向决策机关说明争议的主要问题,有关单位的意见,决策承办单位的意见、理由和依据。
第二节公众参与第十四条决策承办单位应当采取便于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充分听取意见,依法不予公开的决策事项除外。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书面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
决策事项涉及特定群体利益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与相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群众代表进行沟通协商,充分听取相关群体的意见建议。
第十五条决策事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社会公众知晓的途径,公布决策草案及其说明等材料,明确提出意见的方式和期限。
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因情况紧急等原因需要缩短期限的,公开征求意见时应当予以说明。
对社会公众普遍关心或者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问题,决策承办单位可以通过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解释说明。
第十六条决策事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或者存在较大分歧的,可以召开听证会。
法律、法规、规章对召开听证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决策承办单位或者组织听证会的其他单位应当提前公布决策草案及其说明等材料,明确听证时间、地点等信息。
需要遴选听证参加人的,决策承办单位或者组织听证会的其他单位应当提前公布听证参加人遴选办法,公平公开组织遴选,保证相关各方都有代表参加听证会。
听证参加人名单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布。
听证会材料应当于召开听证会7日前送达听证参加人。
第十七条听证会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公开举行:(一)决策承办单位介绍决策草案、依据和有关情况;(二)听证参加人陈述意见,进行询问、质证和辩论,必要时可以由决策承办单位或者有关专家进行解释说明;(三)听证参加人确认听证会记录并签字。
第十八条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研究论证,充分采纳合理意见,完善决策草案。
第三节专家论证第十九条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并提供必要保障。
专家、专业机构应当独立开展论证工作,客观、公正、科学地提出论证意见,并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依法履行保密义务;提供书面论证意见的,应当署名、盖章。
第二十条决策承办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可以采取论证会、书面咨询、委托咨询论证等方式。
选择专家、专业机构参与论证,应当坚持专业性、代表性和中立性,注重选择持不同意见的专家、专业机构,不得选择与决策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专家、专业机构。
第二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规范专家库运行管理制度,健全专家诚信考核和退出机制。
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
决策机关没有建立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的,可以使用上级行政机关的专家库。
第四节风险评估第二十二条重大行政决策的实施可能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决策承办单位或者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的其他单位应当组织评估决策草案的风险可控性。
按照有关规定已对有关风险进行评价、评估的,不作重复评估。
第二十三条开展风险评估,可以通过舆情跟踪、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决策实施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
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
开展风险评估,可以委托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第三方进行。
第二十四条风险评估结果应当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
决策机关认为风险可控的,可以作出决策;认为风险不可控的,在采取调整决策草案等措施确保风险可控后,可以作出决策。
第三章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第一节合法性审查第二十五条决策草案提交决策机关讨论前,应当由负责合法性审查的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
不得以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合法性审查。
决策草案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机关讨论。
对国家尚无明确规定的探索性改革决策事项,可以明示法律风险,提交决策机关讨论。
第二十六条送请合法性审查,应当提供决策草案及相关材料,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依据和履行决策法定程序的说明等。
提供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负责合法性审查的部门可以退回,或者要求补充。
送请合法性审查,应当保证必要的审查时间,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
第二十七条合法性审查的内容包括:(一)决策事项是否符合法定权限;(二)决策草案的形成是否履行相关法定程序;(三)决策草案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负责合法性审查的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并对合法性审查意见负责。
在合法性审查过程中,应当组织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提出法律意见。
决策承办单位根据合法性审查意见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补充。
第二节集体讨论决定和决策公布第二十九条决策承办单位提交决策机关讨论决策草案,应当报送下列材料:(一)决策草案及相关材料,决策草案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应当包含公平竞争审查的有关情况;(二)履行公众参与程序的,同时报送社会公众提出的主要意见的研究采纳情况;(三)履行专家论证程序的,同时报送专家论证意见的研究采纳情况;(四)履行风险评估程序的,同时报送风险评估报告等有关材料;(五)合法性审查意见;(六)需要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条决策草案应当经决策机关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
决策机关行政首长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讨论决策草案,会议组成人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行政首长最后发表意见。
行政首长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在会上说明理由。
集体讨论决定情况应当如实记录,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载明。
第三十一条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应当按照规定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
第三十二条决策机关应当通过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政府网站以及在本行政区域内发行的报纸等途径及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
对社会公众普遍关心或者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行政决策,应当说明公众意见、专家论证意见的采纳情况,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访谈等方式进行宣传解读。
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决策机关应当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过程记录和材料归档制度,由有关单位将履行决策程序形成的记录、材料及时完整归档。
第四章决策执行和调整第三十四条决策机关应当明确负责重大行政决策执行工作的单位(以下简称决策执行单位),并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决策执行单位应当依法全面、及时、正确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并向决策机关报告决策执行情况。
第三十五条决策执行单位发现重大行政决策存在问题、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决策执行中发生不可抗力等严重影响决策目标实现的,应当及时向决策机关报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重大行政决策及其实施存在问题的,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决策机关或者决策执行单位提出意见建议。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策机关可以组织决策后评估,并确定承担评估具体工作的单位:(一)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明显未达到预期效果;(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较多意见;(三)决策机关认为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