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毒性疾病的抗病毒治疗ppt课件

病毒性疾病的抗病毒治疗ppt课件
分类
病毒性疾病可以根据病毒的种类、传 播途径、症状等进行分类,如呼吸道 病毒、消化道病毒、肝炎病毒等。
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传播 ,如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部位 或污染物传播,如疱疹病毒、
HIV病毒等。
血液传播
通过血液接触传播,如乙型肝 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05 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应用与 案例分析
临床应用概况
抗病毒治疗定义
抗病毒治疗是指使用药物直接针对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或多个环节 进行干预,以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轻病情,改善预后。
抗病毒治疗目的
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疾病症状,降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抗病毒治疗药物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01
02
03
控制病毒复制
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抑制病毒复制,从而降低 病毒载量,缓解症状,防 止疾病恶化。
预防并发症
通过有效控制病毒复制, 可以预防因病毒感染引发 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 疾病等。
提高生存率
在一些严重病毒性疾病中, 如艾滋病和埃博拉出血热, 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 高患者的生存率。
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 抗病毒治疗方法 •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进展 • 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抗病毒治疗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01 病毒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病 毒是一种微生物,通过侵入人体细胞 并在细胞内复制来繁殖,导致人体出 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理支持
对于因疾病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抗病毒药ppt课件

抗病毒药ppt课件

O
O
HN
N
胸苷激酶
HN
N
H2N N
N O
疱疹病毒 H2N N N OH
O
O O P OH
OH
O
HN
N
H2N N N O
O
核苷二磷酸激酶 HN
OO
(细胞酶系) H2N N
O P O P OH
OH OH
N N
O
O OO O P O P O P OH
OH OH OH
N
N
H2N N N O
地昔洛韦
• 地昔洛韦在水中溶解度比阿昔洛 韦大18倍,口服吸收好,毒副
N(allyl)2
2) H3PO4
O Ac-HN
CO2Et NH2 H3PO4
二、影响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Agents Acting on Viral Nucleic Acid Replication)
• 作用机理 病毒粒子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其中的核酸仅为 DNA或RNA中的一种。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主要是干扰核酸的合成。
阿德福韦
O
H2N
N
N
H2N N N
泛昔洛韦
O CH3 • 泛昔洛韦是喷昔洛韦的前药。口服
O O CH3
后在胃肠道和肝脏中迅速被代谢产
O
生喷昔洛韦,生物利用度达77%。
NH2
• 西多福韦是合成胞嘧啶非环状核苷类
N
衍生物,进入体内后被宿主细胞的酶
ON
O
O P OH
OH
转化为活化的西多福韦二磷酸酯而发
挥作用。对痤疮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 用,对耐阿昔洛韦的HSV病毒株和耐 更昔洛韦的病毒株也有效。副作用较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腹股沟淋巴肿大
繁殖障碍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性
猪圆环病毒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养猪业 的一大难题,PCV2感染及其所引起的疾 病在世界上20余个国家均有报道,已成 为全球性的一大疾病
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PRRS)之后又一免疫抑制性疾病
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仔培猪的高死亡率,>5%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存在的问题
• 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
• 没有有效的药物
• PCV2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 • 难于从猪场清除,会在较长的时
间内困扰养猪生产
四条金原则
• 原则1 减少猪只间的接触Limit pig-to-pig contact. 病毒在猪场内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传播流行, 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有助于三病的控制。特别 注意的是,猪只之间的接触也通过间接的方式如 注射针头、外科器材、粪便和人员。在同圈或 较大的小群中易发生扩散。
影响猪只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增加
母猪繁殖障碍,流产率和产死胎率增 高
药物费用增加
免疫抑制 PCV2感染猪群的健康水平下降
猪群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易继发或合并发生其他细菌性或病毒 性疾病。
PCV2的免疫抑制特性
PCV2感染猪的淋巴细胞缺失,循环B细胞和 T细胞的数量下降,淋巴器官中的T、B淋巴 细胞数量减少 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 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数量升高 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并趾状细胞含 有大量的PCV2核酸 PCV2感染可以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发病 或感染猪至少存在短暂的不能激发有效的免 疫应答现象
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6)、简述题(43)、填空题(20)及单项选择题(34)。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第一节感染性疾病概述第二节结核病第三节伤寒第四节细菌性痢疾第五节钩端螺旋体病第六节流行性出血热第七节性传播疾病第八节深部真菌病第九节寄生虫病重点难点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肺结核病的分类、各类型的病变特点;常见肺外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伤寒、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变特点。

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结核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因。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及深部真菌病的病因和病变特点。

一、名词解释(26)1、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通过不同方式侵入,引起人体发生感染,病理学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炎症,并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

广义上讲感染性疾病包含传染病,但很多感染性疾病不是传染病。

2、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特殊类型,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的个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或广泛的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应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病最常见。

典型病变是形成干酪样坏死和结核结节。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
毕桂芝
1
概述
• 病原体 • 可传播性 • 流行性 • 感染后免疫 • 临床特点 • 可预防性 • 医院内感染
2
病毒性疾病
3
麻 疹(measles) 一、病因
麻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存活能力非 常差
4
二 、流行病学
• 传 染 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传播途径:呼吸道 •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终生
2.中药治疗:全身(清热解毒类) 局部(紫金锭,如意金黄散,仙人掌)
3.治疗并发症:
42
百日咳 (pertussis,whooping cough)
一、病因
百日咳杆菌引起
43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发病6周内有传 染性,2-3周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呼吸道进行传播 (三)易感人群:5岁以内多见
54
出疹期: 时间:发热24小时内,48小时达高峰 顺序:颈部-躯干-四肢 性质: 口周苍白圈: 帕氏线:
恢复期: 出现脱皮,不留色素沉着
55
(二)轻型 (三)中毒型 (四)脓毒型 (五)外科型或产科型 五、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56
六、诊断检查 1.血像检查 2.细菌培养 七、治疗
青霉素:5万单位/公斤,7-10天。 头孢类或红霉素
57
预防 1.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58
室温 衣被 皮肤清洁 剪短指甲 皮肤瘙痒:0.25%冰片,炉干石洗剂或5% 碳酸氢钠溶液 疱疹破溃:1%龙胆紫 皮肤继发感染:抗生素(局部或全身)
59
体温:物理或药降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精神状态以及食欲 并发症
46

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诺氟沙星(氟哌酸)答案:假如该病人用药周后,热逐渐下降,家属

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诺氟沙星(氟哌酸)答案:假如该病人用药周后,热逐渐下降,家属

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A1型题1.鉴别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和脊髓灰质炎,最重要的体征为A.肌张力减低B.肌肉萎缩C.腱反射消失D.病理征阴性E.感觉异常答案:E[解析] 二者均可存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但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存在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或其他异常感觉,体检时可发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障碍。

2.哪项符合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典型脑脊液改变A.细胞数正常,蛋白增加,糖降低B.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正常C.细胞数增加,蛋白增加,糖正常D.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降低E.细胞数正常,蛋白增加,糖正常答案:E[解析]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典型脑脊液改变为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即细胞数正常,蛋白增高,糖正常。

3.接触流行性腮腺炎儿童后,应A.立即检疫3周B.不须检疫C.可用丙种球蛋白预防D.立即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E.检疫至腮腺肿大答案:A[解析] 流行性腮腺炎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隔离至腮腺肿大消退或发病后10d,接触者应立即检疫3周。

4.患儿2岁。

咳嗽10d,近3d咳嗽加剧,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回声,以夜间为甚。

体检:体温正常,咽红,舌系带溃疡,两肺呼吸音粗。

X线胸片显示间质改变。

外周血白细胞16.0×109/L,中性粒细胞20%,淋巴细胞80%。

下列诊断中应首先怀疑A.支气管炎B.流感嗜血杆菌肺炎C.腺病毒肺炎D.百日咳E.支原体肺炎答案:D[解析] 百日咳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病程1周后进入痉咳期,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阵咳终末伴有鸡鸣样吸气声,昼轻夜重,舌系带与门齿之间摩擦产生溃疡。

外周血象总数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应选择D。

5.流行性乙型脑炎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型菌痢的主要区别在于A.皮肤瘀点瘀斑B.意识障碍C.发病季节D.脑膜刺激征E.脑脊液变化答案:E6.5岁患儿因头痛伴呕吐2d收治入院。

体检:神清,颈部略有阻抗,心肺无异常。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强调国际间在感染性疾病防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共 同应对全球性的卫生挑战。
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感染性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如基因编 辑、疫苗研发等,提高防控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加强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和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免 疫水平。
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 触患者等,减少感染风险。
传染病测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报告和 控制疫情。
环境卫生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传播 。
感染性疾病与公共卫生
传播方式
介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包 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 播等,以及不同传播方式的防控
分类
感染性疾病可根据病原体种类、传播方式、发病部位等多种方式 进行分类,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源可以是患者、带菌者、动物等 ,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接 触传播等。
易感人群
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域的人群对不同的感染性疾 病有不同的易感性。
对症治疗
疼痛管理
对于感染引起的疼痛,采 用合适的镇痛药物进行疼 痛缓解,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
退热处理
对于发热症状,采用解热 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帮 助患者降低体温,缓解热 感不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于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紊乱,保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治疗
免疫增强剂
使用免疫增强剂,增强患者的免 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
实验室诊断方法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猪和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全身中毒性损害,主要累及全身毛细血管,引起循环障碍和出血,以及广泛的实 质器官变性、坏死而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受累器官包括:肺、肝、肾、心脏、横纹肌及神 经系统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 急性细菌性痢疾
(1)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黏液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2)进一步发展形成特征性的假膜性炎,大量纤维素、坏死组织、炎细胞、红细胞及细 菌混合所致,假膜呈糠皮状,随着病变的扩大可融合成片。 (3)大约1周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溃疡多较表浅。 (4)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黏液脓血便)。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起病急骤,病原体为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痢疾杆菌。 (2)好发年龄:2~7岁儿童。 (3)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一般为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4)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一般为卡他性炎或滤泡性肠炎。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病理学(第9版)
3. 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全年均可发病,夏秋两季最多。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菌
小肠淋巴组织
MPS吞噬
菌血症
潜伏期(10天)
细菌内毒素 再次入血
败血症、毒血症
回肠末端淋巴组织肿胀(第1周)
细菌随胆汁再次进入小肠
肠壁淋巴组织 坏死和溃疡形成(第2~3周)

认识感染性疾病培训课件

认识感染性疾病培训课件

3
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Understand 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性疾病: 医学上将所有由病原
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 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 体有: 细菌、真菌、病 毒、寄生虫等。
认识感染性疾病
4
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Understand infectious diseases
一、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认识感染性疾病
25
4.术前准备用药 术前患者往往有焦虑情绪, 产生较强烈的 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引起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氧气及能 量消耗增加, 心肺负荷加重。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抗惊厥的药 物, 临床上麻醉前用药, 以产生镇静, 增强麻醉作用。阿托品是 M胆碱受体阻断药, 能降低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腺体 的分泌, 能够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动较大的双(单) 侧下胸痛, 与咳嗽、 深吸气有关
带状疱疹呈刀割 样或灼热样剧痛
认识感染性疾病
食管炎多呈 烧灼痛
18
04
不同感染部位的治疗
认识感染性疾病
19
急性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是人 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在病程上有急、慢之分。
感染 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有病毒引起(如: 鼻病毒、流感病 毒、腺病毒等),近些年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或细菌单 独引起感染有增多的趋势。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 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01
粘液性痰:
痰由白色泡沫转为脓性多为细 菌性感染;
02 浆液性痰: 见于肺水肿
03 脓性痰: 见于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04
血性痰:
是由于呼吸道粘膜受侵害、损害 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入肺泡所致

5.34第17章感染性疾病病理学生理学课件

5.34第17章感染性疾病病理学生理学课件

免疫力 变态反应

较强
较强 较弱

强烈
菌量 毒力
多强 少 较低 多强
病理特征
病理改变
渗出为主--浆液纤维素渗出 增生为主--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干酪样坏死
22:21
⒈ 渗出为主的病变:
条件:菌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变态 反应性强:在病变早期、病变恶化进展
部位:肺、浆膜、滑膜和脑膜 病变:浆液性或浆液纤维性炎
③病程长,局部新旧病变交杂。
④播散时,以支气管播散为主空洞
血道和淋巴道播散较少见。
22:21
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及病理改变
根据临床表现和局部特点分不同类型:
1、局灶型肺结核 2、浸润型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4、干酪样肺炎 5、结核球 6、结核性胸膜炎: 大体:病变位于肺尖部
原、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表
感染 好发人群 免疫力 病理特点
起病位置
播散途径 病程
22:21
原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初次
再次
儿童
成人
无,病程中获得

原发综合症
病变多样,新旧交杂
,较局限
右肺上叶下部下叶上 肺尖部
部近胸膜处
多淋巴道、血道
多支气管播散
短,多数自愈
长,波动,需治疗
(三)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22:21
22:21
4、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成人多见,肺外结核病灶菌反复入血,病灶大 小不一,以增生性病变为主。
22:21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常见器官: 淋巴结、骨、关节、肠、脑膜、肾、附睾、 输卵管、皮肤…… 常由淋巴道、血道播散而来。
22:21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1. 它们结合于逆转录酶活性区域附近,改变逆转录酶构象而抑制该酶活性。 2.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有关毒性作用和耐药性产生方面也相近。大
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3.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不需要磷酸化; ②仅对HIV-1有效,对HIV-2无效; 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④易出现耐药性,且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现象。
41
扎那米韦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临床一般采用鼻内用药或干粉吸入用药。 2. 干粉吸入滞留在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量分别约为80%和15%。吸
入用药的吸收率<20%,吸入10 mg后血浆药物浓度约为35 ~100 ng/mL。 3. 约90%的代谢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4. 口服吸收率低(约5%),故口服无效。
20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齐多夫定 地丹诺辛 拉米夫定 斯塔夫定 扎西他宾
21
抗病毒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一般首先必须在宿主细胞浆内的某些激酶的作用下发 生磷酸化,最终形成活性药物—三磷酸核苷类似物。继而作为酶 的底物产生以下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②掺入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24
齐多夫定 临床应用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 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 HIV药合用。
25
齐多夫定 不良反应
1. 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与 用药剂量和疗程有关,多发生在连续用药6~8周。
(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 酶抑制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 饰药(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组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 病毒释放药(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感染性疾病合理用药 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合理用药 PPT课件

肺结核化疗的方法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对氨基水杨酸—— 一线抗结核药,用于初治病例 氨硫脲、卡那霉素、乙硫异烟胺—— 二线抗结核药 用于一线药物不敏感的复治病例
肺结核化疗用药注意
了解抗结核药特点 异烟肼、利福平在细胞内外均有杀菌作用 链霉素在碱性环境下仅杀灭细胞外结核菌 吡嗪酰胺在偏酸环境中可杀灭细胞内结核菌 注意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预防
治疗:目前无特效药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感染本病后终身免疫 预防:减毒活疫苗 治疗:对症治疗——隔离、卧床、板兰根 并发症-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自限性疾病,有接触史检疫三周


又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疫苗预防——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药物治疗: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
慢性肝炎:病情> 6个月
病毒性肝炎及其分型
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
甲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 急性无黄疸型 亚临床型 急性自限性肝炎 爆发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癌 慢性迁延性肝炎
愈后良好
乙型肝炎
易发生肝硬化
传播方式
甲肝病毒—粪-口途径传播 乙肝病毒—血制品、个人密切接触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感染性疾病 合理用药
感 染 性 疾 病
由病原生物引起
病原生物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 寄生虫(原虫及蠕虫)
病毒性疾病合理用药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疫苗预防——流感减毒活疫苗 流感灭活疫苗 2、药物预防——金刚烷胺 3、食醋熏蒸法——每日1次,连用3天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征与影响
疾病的传播方式
描述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如
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 01
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阐述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减少疾病传播
和控制感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性。
03
疾病的影响范围
介绍感染性疾病对社会、经济和公共
卫生的广泛影响,强调防控的重要性。 02
公共卫生干预与防控
疾病预防控制
感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
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多种类型。
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
01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
02
飞沫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谈话时产生的飞沫。
03
空气传播
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如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或气溶胶。
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科学的预防控制措 施,如疫苗接种、疫情监测等。
健康教育与宣传
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感染性疾病的认 识和防控意识,促进健康行为。
社会参与与协作
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 同参与的防控格局。
感染性疾病与全球健康
全球健康威胁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健康的主要 威胁之一,对全球公共卫生造 成严重影响。
病情监测与护理
病情观察与 记录
通过监测患者生命 体征、症状和体征 变化,记录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护理措施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 施,如保持病房清 洁、消毒、隔离等, 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营养与心理 支持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 持和心理支持,增 强患者免疫力和治 疗信心,促进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 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
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 “爱滋病”、“爱死病”。
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 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又称艾 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 “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第十七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的药物治疗
1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 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 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 生物。
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HIV、SARS、疱疹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2
HIV、SARS、疱疹病毒、禽流感病毒
3
第一节 病 毒 性 肝 炎
19
9岁的南非女孩杰迪-格莱丝兰德在约翰内斯堡的学校里,与同学们玩耍。她被母 亲传染上艾滋病,身上长满疣,但她已学会坦然接受。南非是世界上艾滋病毒感染率 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女性情况尤甚,据统计,南非25岁至29岁女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率已超过30%,大多是性暴力所致。但极高的感染率,反而使艾滋病患者在南非少了
4
5
肝脏位置及功能
代谢功能 Ø 糖代谢 Ø 蛋白质代谢 Ø 脂肪代谢 Ø 维生素代谢 Ø 激素代谢
胆汁生成和排泄 解毒作用 免疫功能 凝血功能 其它
6
病毒性肝炎由五种肝炎病毒引起
7
病毒性肝炎的概念
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 变为主的法定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主要有6型(甲、乙、丙、丁和 戊 、庚)
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药物的选用]
抗病毒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 1、干扰素(IFN) 可抑制HBV的复制,隔天肌注,连续6 个月。 2、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下降,服药12周 HBV-DNA转阴率达90%以上。 3、其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阿德福韦等均有一定效果。
18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甲型和戊型为急性病毒性肝炎 乙、丙、丁型主要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
硬化和肝细胞癌
8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9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传染病的前三位(肺结核、肝炎和梅毒 ) 每年死于肝病30多万人
每年直接经济损失300~500亿元,是因 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传播途径
经口途径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途径 Ø 食物和水源被污染可引起爆
21
美国NBA职业篮球的传奇球星“魔术师”约翰逊在33岁生日派对上接 受歌星珍妮-杰克逊的亲吻。约翰逊于1991年患上艾滋病,退役后积极治疗, 后于1996年正式复出,并于1997年3月复查后发现体内已经不存在艾滋病毒。 他与艾滋病抗争的故事得到人们的赞许,而他特殊的身份光环,也使许多人 质疑普通人实现这一抗争的可能性。
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15
慢性肝炎的治疗
抗病毒 调整免疫 保护肝细胞 抗纤维化 心理治疗
16
【药物治疗原则】
1.必须确立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性措施的理念。 2.制定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时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 3.对于转氨酶正常、但HBV-DNA高载量者应该推荐抗病毒治疗 4.联合用药是临床用药的一种很好的策略5.从消除病因的角度考虑,只要有病毒在体内复制,,只要能持久 抑制病毒复制,哪怕是通过长期治疗甚至终生治疗。 6.e抗原阴性的“小三阳”无传染性,没有病毒复制,也不需要治疗, 但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甲胎蛋白。 7.若患者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而转氨酶正常, 肝组织穿刺检查基本正常,则提示机体处于免疫耐受期。不必立即 抗病毒治疗。
为重型
13
甲型肝炎的特点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 患病主要为儿童 冬春季节是发病的高峰 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14
乙型肝炎的特点
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 传染源: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 5岁以下小儿感染乙肝后大部分无临床症状,易
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 急性乙肝约有5%~10%转为慢性肝炎,一部分
v 已有17种抗HIV的化学药 (20种剂型) 被FDA批准。 v 药物分四类
A: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齐多夫定 B: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奈韦拉平、地拉韦定 C:蛋白水解抑制剂 沙奎那韦 D:融合抑制剂 恩夫韦肽
27
药物的毒副作用
1、消化道症状 2、超敏反应: NNRTI 3、周围神经病变 4、肝毒性 5、乳酸毒性
许多被歧视。
20
由于艾滋病,30岁的赞比亚人Kelvin Kalasha身体极为虚弱,在当地 的艾滋病人收容所中,他只能在医生的搀扶下洗澡。在赞比亚,艾滋病 在15岁至49岁人群中的流行率超过14%,2010年10月被该国确立为“男性 包皮环切月”,在这个月,有1万名赞比亚男子接受免费环切手术,以降 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消瘦----免疫系统衰竭-----死亡
24
卡波氏肉瘤
简介:是一种恶性肿瘤,特征是:多种梭形细胞形成血管 窦, 见核分裂,可以看到玻璃小体,艾滋病病人常并发 此病。
25
药物治疗原则
1、病毒学目标 2、免疫学目标 3、流行病学目标 4、终极目标
26
抗AIDS药物
v 基于HIV复制过程,药物化学家采用不同策略阻断 病毒复制。
发流行 Ø 生活密切接触可引起散发病

11
传播途径
胃肠道外途径
乙肝、丁肝和丙肝主要传播途径 ü 输血及血制品 ü 母婴传播 ü 性接触 ü 不洁注射器的使用 ü 生活密切接触 ü 其他
12
肝炎的症状
全身表现:全身不适、乏力、发热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上
腹部不适等 尿黄 少数可有关节痛、皮疹等血清病样表现 无症状感染常见,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少数
23
艾滋病的致病原因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 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 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 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 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原体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 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 致感染者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