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概论-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1.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3.课程程次视角的课程类型:○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
4.隐性课程:(1968年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5.隐性课程的特点:○1隐形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2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3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6.隐性课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1物质-空间类○2组织-制度类○3文化-心理类7.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计划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8.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
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
9.幼儿园课程的性质:○1基础性○2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10.幼儿园课程特点:○1启蒙性○2全面性、生活化○3活动性、间接经验性○4潜在性○5游戏性○6整体性11.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泰勒12.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坦豪斯13.泰勒原理四个基本问题(原理内容):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在得到实现14.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幼儿园课程概论
有什么关系?
整理ppt
13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类型
以课程组织形态为标准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以课程决策的层次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以课程功能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类型
整理ppt
14
一、以课程组织形态为标准 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程。 2.隐性课程 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
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3.悬缺课程 学校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
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 程。
四、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 存在的主要类型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 课程,主要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课程。
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
整理ppt
7
下面我们来分层解释这一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
验……的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整理ppt
8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P5)
基础性、启蒙性
全面性、生活性
整合性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潜在性
整理ppt
整理ppt
11
课程本质 主体观
幼儿园课程目标 获取经验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经验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自主活动 幼儿园课程评价 活动过程评价
课程本质 客体观
知识学习的结果 客观知识
教师教 学习结果评价
复习题 1. 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应如何理解幼儿园课
程的涵义?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应如何理解这
“生态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一、名词解释:1.五大领域: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各领域的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隐性课程:即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环境的“副产品”。
即非预期的影响。
3.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4.单元主题活动: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5.五指活动课程: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
分别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两个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
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的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7.维果斯基“心理工具”:指的是认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
能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
8.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
二、选择/判断: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的标志)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2.高瞻理论(High/Scope)的来源: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注重如何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智力。
《认知中心课程》的出版,标志着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1979年,High/Scope课程模式的著作《活动中的儿童》诞生,它进一步发展了High/Scope课程,第一次把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识建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思想。
2024年《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2024年《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社会需求和幼儿发展状况的变化,幼儿园课程理论也在不断更新。
2024年,《幼儿园课程理论》通过加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推动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着重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科学性、寓教于乐性和个性化。
一、总体框架的调整2024年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在总体框架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目前,《幼儿园课程理论》分为素质教育和发展教育两个方向,强调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体差异的满足。
在教育目标和核心内容的确定上,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园课程理论》指出,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
在幼儿期,儿童的身心发展迅速,思维与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期的特点,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经验,以及与幼儿进行个体化的互动来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兴趣。
三、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幼儿园课程理论》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通过展开活动和提供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和促进的作用,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课程的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适应幼儿的学习节奏和风格。
四、跨学科的整合《幼儿园课程理论》提倡跨学科的整合。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跨学科的整合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等方式来实现跨学科的整合。
五、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幼儿园课程理论》强调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最早的教育环境,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需求和背景,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健康是指人的( )的健全状态。
A.心理与社会适应B.心理适应C.身体与心理的适应D.身体、心理与社会的适应2. 以下不属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的是( )。
A.生活习惯与能力B.保护自身安全C.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D.能听懂并理解多重游戏规则3.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
A.正规的健康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户外体育活动D.早操活动4. 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活动时,合理安排以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原则是( )。
A.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B.全面发展的原则C.经常化原则D.多样化原则5. 小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 )分钟之内。
A.30B.20C.40D.156. 在幼儿交谈中,常听到一幼儿说了“鸡肉是肉”,另一幼儿马上说“牛肉也是肉”,这是经常发生在幼儿初期的( )。
A.即时的、完全的模仿B.延迟模仿C.创造性模仿D.即时的、不完全模仿7. 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是( )。
A.语言教学活动B.早期阅读C. 游戏活动D.欣赏文学作品8. 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是对( )年龄段的要求。
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9.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语言发展比较的孩子来说,选用指导方法合理的是( )。
A.直接指导的运用要多于间接指导B.运用直接指导C.运用间接指导D.间接指导的运用要多于直接指导10. 问一个两三岁的儿童,“你们家有几个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却说不出“一共有几个人”。
说明这时的幼儿学习数学具有( )心理特征。
A.从个别到一般B.从不自觉到自觉C.从具体到抽象D.从同化到顺应11. ( )幼儿能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12. 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有三个( )。
A.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B.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精神C.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习惯D.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13. “树上有一个很大的鸟窝.爸爸说:上面肯定有蛋.3岁半的顺顺很认真接到:是不是鸟鸡蛋。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汇总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汇总幼儿园课程概论是一门介绍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学科。
它着重介绍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逐步介绍幼儿园课程概论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指幼儿园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通过体育锻炼、游戏活动等方式,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一次社交场所,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旨在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数学、语言、科学等知识。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强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手工等活动促进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在实施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将要教授给幼儿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与文学。
幼儿园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师会通过故事讲解、诗歌朗读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
2.数学与逻辑思维。
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会通过游戏、手工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然与科学。
幼儿园教育鼓励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教师会组织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科学知识。
4.艺术与美育。
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师会组织绘画、音乐等活动,帮助幼儿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第三部分:幼儿园课程方法幼儿园课程方法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会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
2.实践教学法。
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会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学习。
3.合作学习法。
课程概论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幼儿园课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怎样划分课程类型?4、隐性课程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参考答案1、(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2、(1)幼儿园课程目标(2)幼儿园课程内容(3)幼儿园课程实施(4)幼儿园课程评价3、(1)观念层次的课程2)社会层次的课程(3)学校层次的课程(4)教学层次的课程(5)体验层次的课程4、第一是物质空间方面。
第二是组织制度方面。
第三是文化心理方面。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目标模式的基本问题有哪些?2、你是如何评价目标模式的?3、你是如何评价过程模式的?4、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取向有哪些?并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1、(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2、(1)确定对偶然(简要分析)(2)分解对整合(简要分析)(3)外显对内隐(简要分析)3、(1)儿童观(学习者主动参与、探究和建构)(2)教师观(引导者、解释者、咨询者、参考资料提供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3)教育观(主张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目标和内容不须预定)(4)知识观(关注知识内在价值,学习知识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是用来进行思维)(5)实用性(对教师素质提出来太高的要求)4、(1)学科中心取向(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2)学习者中心取向(经验主义设计、人本主义设计、开放教室设计)(3)问题中心取向(生活情境设计、核心设计)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是什么?2、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普遍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3、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行为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4、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生成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5、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表现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6、制定幼儿围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什么?7、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是什么?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是什么?9、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是什么?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是什么?参考答案:1、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见解,我们把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1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2
幼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性质
3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一、幼儿园课程的由来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七十年前就已经为我国幼教界 所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曾经出现了一些对 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解释
对幼儿的研究(理想发展要求与现实发展状况) 对社会的研究 (期望和要求)
对人类知识的研究(知识本身的教育价值)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要立足于培养“完整人格” (二)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教育性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
1.幼儿园课程是有教育意识的活动 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动态的,但其中有相对静态的形式 3.幼儿园课程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幼儿园课程是实际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 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三)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知道 简单的安全和保健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 动,在活动中快乐、自信;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和问题;注意倾听对 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生活用语。
目前,多数人主张从幼儿的角度表述,以促使教师的注意力向幼儿转移, 克服以往教育中教师过多注意自己“教”的行为,而忽略幼儿的“学”和“学 的效果”的倾向
幼儿园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一部分填空1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主义是活动论2幼儿园课程由四个要素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4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学科中心取向;学习者中心取向;问题中心取向5幼儿园的课程五大领域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与艺术6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美国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曾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教育目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清晰的形式标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大类;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7幼儿园课程的层次是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纵向结构8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9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分成三类: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10影响幼儿园实施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计划因素;一线教师因素;国家政策法规;幼儿园硬件;社会因素;11课程评价的主体即课程评价的实施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1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第二部分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泰勒原理----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成为“泰勒原理”;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对目标模式的评价:确定对偶然分解对整合外显对内隐3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4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5幼儿园课程内容-----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的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6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7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认识活动,它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做出判断的过程;第三部分简答题一、请简述幼儿园课程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二、简述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本质区别识记9页图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一直是两个对应的范畴,或者说是两个对立的课程类型,对立点就在于一个重视知识客体,一个重视学生主体;学科课程注重人类长期累积的系统知识,强调心智训练,它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比较符合认识与教学的规律,但它陈旧、讲话的知识以及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能保证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经验课程则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的、实践的活动形式,它的最主要特征是打破了学科界限,具有综合性,它在发挥学生对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学科课程无法比拟的长处;但它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学生人数等制约,当相应条件不匹配时,经验课程容易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三简述一下过程模式:1对目标模式的批判误解了知识的本质误解了改善实践的过程的本质2过程模式的基本内容内容的选择P23过程原则课程评价3对过程模式的评价儿童观:强调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参与、探究和建构的过程,彰显学习者主体性,也对儿童提出挑战;教师观:教师拥有充分自主权,其角色发生相应的转变,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一方面促使教师的素质上升,另一方面容易使教师惧怕,并且在实践中扭曲与变质;教育观: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过程,目标和内容不必预定;学习环境是开放、非形式化的,是一种冒险活动的教育,充满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知识观:反对工具性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内在价值,学习知识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是用来进行思维;实用性:在课程开发程序设计方面没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方案;对教师素质提出高要求,制约了在实践中的运用;四、简述学科中心取向特点;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包含的具体类型在所有设计中是最多的,其中最基本的形式包括三种,即科目设计、学科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科目设计它强调的中心是分开的科目;这种设计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科目,并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课程组织主要根据各学科领域中基本知识的发展情况进行,讲授、回答、大组讨论构成了这种设计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学术性学科设计强调的中心是学术学科,如数学、生物、心理学等;广域设计强调的中心是跨学科科目和学术性学科;其重视设计的整合性,鼓励学生通过意义建构去掌握意义或整体意义;五、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1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2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3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4有助于发展幼儿智力和学习能力学习者中心取向经验中心设计人本主义设计开放教室设计问题中心取向生活情境设计核心设计五、制定活动目标应注意哪些问题针对幼儿园活动设计而言,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与整合性原则; 活动目标要具有客观性、明确性设计目标时,要根据儿童得经验提出目标要求,对幼儿现有水平和个性特点以及活动内容中所蕴涵的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设计的教育活动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层级递进性;避免活动设计目标的模糊现象、超载现象和简单化现象;教育活动设计应是教师设计与儿童生成的结合,尽可能避免出现教师设计一切,主导一切的现象与过度强调儿童中心,无限度的夸大儿童能力的倾向;活动内容要与目标的内涵相吻合和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适应六、为什么纲要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1“相对划分”意思是并非要求所有的课程内容划分都必须依照此划分方式,可以“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关键在于“内容是否能保证幼儿的基本学习,能否为其合目的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2“可以相对划分”其实在告诉我们世界的知识是整体联系在一起的,不可能断言分开,只是为了研究与学习的方便才相对划分开来,着也在提醒幼教工作者“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是一个要求,也是一个必然3“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蕴含着1无论怎样划分课程内容,任何分类下的字内容都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这些方面的发展2这些方面是一个整体,没有先后顺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恰如其分的排列,但前提是课程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七、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是哪些1目的性: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选择课程内容必须牢牢把握课程的要求,既要兼顾体、智、德、美,又要考虑每一方面在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的内容;2适宜性:选择课程内容要根据幼儿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宜幼儿发展的内容;3生活化:幼儿学习有一特点为直接学习;其认识依赖于他们亲身所获得的直接经验;选择课程内容,必须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情景,贴近生活经验;4兴趣性:这点原则是基于幼儿学习成效的一种考虑,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必须关注幼儿的兴趣;5基础性: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课程学习应该学习最基础的东西,另外还必须涵盖课程内容的文化性 ,内容应反映和传递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6逻辑性:逻辑是指客观的规律性、内在的联系,幼儿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存在相互的联系和规律;八了解认识三大维度和四个层次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可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分,也可以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分; 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年龄阶段学年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教育活动目标九、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课程目标缺失课程内容超载课程内容脱离、远离幼儿的生活课程内容偏向本本十、实施课程途径:游戏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与家庭社区合作环境形式:集体小组个别活动区域活动可运用前三种任一种形式方法:游戏法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练习手段:多媒体直观教具十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评价方法:标准:衡量幼儿教育之价值的现实的操作性尺度;指标:一种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的评价准则,是根据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内容参看作业评价的方法:绝对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分解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三角测量法十二、简述学科活动的内涵与设计1幼儿园学科活动中的“学科”是一种“前学科”2强调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立足幼儿生活提升幼儿生活3具有较强的计划性4重视为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科活动的设计:1初步确定事宜的学科教育目标2初步制定学期甚至学年活动计划3选择与确定活动目标和内容4设计活动过程第四部分论述题一、论述一下课程实施的取向忠实取向,指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相互适应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堪称是课程计划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课程创生取向,指的是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二、论述一下蒙台梭利课程方案;一理论基础:儿童观: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敏感期,儿童发展通过工作实现;教育观点:蒙台梭利主张自由教育,在教育上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二教育目标是协助儿童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和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教育内容包括感官教育、日常生活练习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及文化教育,其中感官教育为核心;三评价:优点: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强调对儿童的信任和个别化的学习,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指导,完整成套的焦距是儿童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局限性:孤立的感官训练;对创造力的忽视,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三、论述一下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设计;一理论基础及基本观点:儿童观: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是主动的学习者,具有巨大的潜能,天生都是艺术家;教育观:1教育不仅仅追求外在的目标,而更注重内在的品质;2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传统的单向灌输,反对把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知识的捷径,主张创设给幼儿带来创新和发现的可能性的环境;3强调儿童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及其价值;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更尊重“学”;4在儿童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介入,协助儿童发现问题,帮儿童提出问题;5幼儿学校是社会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合的生命的有机体,是儿童与大人彼此分享的地方;6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二课程方案:教育目标: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课程内容:来自于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与问题,来自于经验及所进行的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方式是“项目活动”;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弹性计划;小组活动;合作教学;纪录的支持;视觉与图像语言的运用三教师的角色的多样化特点: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伙伴与向导;幼儿行为的纪录者与研究者;实践的反思者所谓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实现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改变学科活动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知识体系,割裂学科之间联系的弊端,是第三次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单元主题活动提出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和出发点,这同时也构成了单元主题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围绕某一主题,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方案教学的设计181页理解区域活动的内涵185页理解瑞吉欧论述。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函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全面性、生活性3.整合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课程目标取向的涵义和特点——表现性目标(由美国课程专家艾斯纳提出,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这些活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总结性指导的目标,特点是把一般的教育宗旨或原则与课程目标等同起来,因此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对所有教育实践都具有知道作用);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说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道(知识)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领会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应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完整版)幼儿园课程论题库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一、选择题单选2、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B、核心课程C、相关课程D、融合课程3、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A )。
A、学校层次的课程B、教学层次的课程C、观念层次的课程D、体验层次课程4、( C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A、核心课程B、广域课程C、活动课程D、融合课程5、( B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A、隐性课程B、经验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6、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A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A、艾斯纳B、古德莱德C、普洛佛斯D、费尼克斯7、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 C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悬缺课程D、经验课程8、以下哪种课程是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 A )A、核心课程B、分科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9、除了活动课程外,以下哪种课程也是属于经验课程。
( 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核心课程D、广域课程10、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 B )。
A、经验论B、活动论C、过程论D、体验论多选1、以下哪些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ABCD )。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B、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C、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哪些课程类型( ABC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悬缺课程D、经验课程3、关于课程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ABCD )A、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B、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C、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是各种活动4、幼儿园课程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 ABCD )A、幼儿园课程目标B、幼儿园课程内容C、幼儿园课程实施D、幼儿园课程评价5、以下哪些课程属于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的( AB )A、理想课程B、领悟课程C、隐性课程D、悬缺课程填空题1、按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幼儿课程概论知识点总结
幼儿课程概论知识点总结引言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幼儿期是孩子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1. 心智发展阶段:幼儿期是婴幼儿阶段和学龄前儿童阶段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心智的发展特点是很明显的,幼儿期是成长变化最大、进步最快、最充满朝气的阶段。
2. 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快速发展,对环境、社会、家庭都能有较大的感知、反应、表达与随意操作。
3. 生理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快速的阶段,生长速度非常快,大脑的功能逐渐成熟,需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二、幼儿教育的目标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性、情感、智力、动作、审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2. 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社会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高其自理能力与适应能力。
3.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塑造幼儿的品格,培养他们的诚实,勇敢,礼貌,友爱等良好品质。
5. 对幼儿进行专门的教育:帮助幼儿区分大小、方位、颜色、形状、数字序数等基本的认知能力。
6. 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创设让幼儿充分发挥独特潜能的教育环境。
三、幼儿教育课程设计1. 幼儿教育的内容设置与特点:以游戏和体验为主,以生活为本,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 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周边资源。
3. 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并行不悖。
4. 幼儿教育的教学环境设置:实现开放性、情感性、亲亲性,安全性等的课堂教学环境。
5. 幼儿教育的教学管理:以“以儿童为本”的原则确定具体的教学管理要求。
四、幼儿教育的课程体系1. 幼儿教育的基本课程:包括日常生活、科学、社会生活、语言、数学、音乐、绘画、手工等。
幼儿园课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四题,共4分)1、隐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这是非正式、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2、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与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
前者指儿童个人独立获得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后者指儿童在与同伴合作时或成人指导和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4、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5、五大领域课程:健康、科学、语言、社会、艺术五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6、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7、行为课程:由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先生创编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实际行动为中心的课程。
8、课程模式: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具有基本课程结构和特定育人功能的用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
9、心理工具:指人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它们能够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如感知觉、记忆、注意等。
10、支架式教学:指教师提供符合儿童认知层次的支持、引导与帮助,以帮助儿童由需要协助逐渐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任务,进而由低水平能力发展到高水平的能力,源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11、渗透式课程:将幼儿的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以领域间的渗透代替了传统的学科划分,将抽象的学科知识体系改造为幼儿的经验体系,即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生活实践,对幼儿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课程的类型:四、论述(一题,共30分)1、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比较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比较目标模式过程模式课程哲学观技术理性实践理性(重视知识的内在价值)课程设计的具体主张分为4步:确定目标、选择能够达成目标的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最后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确定一般的目标,依据内容本身的价值选择活动内容,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是互相分离的关系二者紧密结合教师观教师是课程设计的忠实执行者教师是研究者和高级学习者学生观学生是课程方案影响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1、目标模式的优点:(1)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2)将评价引入课程开发过程;(3)建立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幼儿园课程》重点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幼儿园课程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1、对课程概念大体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你倾向于哪种?为什么?(1)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一般认为,课程是科目和学科的代名词,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
也有人把课程与教材合二为一,视教材为课程的具体体现。
这使得通过课程而进行的教育被简化为“教书”(教教材、教课本)。
于是,教师就成为“教书匠”,学生也就成为“读书郎”。
评价:这种课程定义虽然把握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把教师的视线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圈子里,使得教师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定义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认知方面的学习,而非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对课程内容本身的理解也过于狭窄,仅局限于外在的间接经验,而忽略了学习者在校获得的直接经验。
所以,这一定义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
(2)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这种课程定义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观念以及它所导致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从学习者的角度而提出来的。
由于这一课程定义强调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所以它始终成为20世纪课程改革中的一面旗帜。
基本观念:由于学习经验是学生在与学校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心理生成物,所以,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验,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扩大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中心,使教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什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等这样的问题。
评价:这种课程概念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以及所学东西对他们的个人意义。
所以,有人将这一转变称为课程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其核心就是界定这一概念的视角的转移,即从关注书本到关注学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贴近它的本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幼儿园课程概论-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一章:一、幼儿园课程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三、幼儿园课程的分类: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第二章:一、什么是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一种决定、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探讨形成、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二、泰勒提出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三、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
目标模式:博比特过程模式: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四、幼儿园课程模式设计取向。
1、学科中心取向2、学习者中心取向3、问题中心取向第三章:一、课程目标分类。
1、普遍性目标2、行为目标3、生成性目标4、表现性目标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四章:一、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
(一)基本方法1、论理组织法2、心里组织法(二)常用方法1、纵向组织法2、横向组织法三、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2、相互适应取向3、课程创生取向四、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1、课程计划因素2、一线教师因素第六章: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及过程。
原则:(一)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2、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二)从评价的主体看1、应以教师自评为主2、重视家长的参与3、要鼓励幼儿参与评价过程(三)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看1、评价过程应客观、真是、自然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四)从评价结果看1、正确的看待评价结果2、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过程:(笔记)一般过程:集中问题→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分析评价方案→解释资料、得出结论(书本)(一)评价方案制定阶段1、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2、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3、选择评价方法4、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5、撰写评价方案6、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二)评价方案实施阶段1、搜集信息2、整理信息3、分析信息、得出结论4、撰写评价报告专题:一、陈鹤琴物质活动课程中心思想。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复习总结
幼儿园课程概论复习总结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依据,将课程分为五种类型:①理想课程②正式课程③领悟课程④运作课程⑤经验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或“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隐性课程主要有三种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一是物质-空间类,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活动场地、绿化美化、活动室设置等;二是组织-制度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等;三是文化-心理类,主要包括正规课程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师生关系、教师的期望与态度等。
1.幼儿园课程界定的三种倾向:①学科倾向的界定②活动倾向的界定③经验倾向的界定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特质:①基础性与启蒙性②全面性与生活性③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④整合性⑤潜在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2,目标模式:①博比特是目标模式的创始人。
②拉尔夫•泰勒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形成的标志。
③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分别是: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3,过程模式:斯坦豪斯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课程思想,批判目标模式。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1.舒伯特把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类型: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2.普遍性目标的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对所有教育实践都具有指导作用。
3.行为目标的特点:具体、精确、可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一章:
一、幼儿园课程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三、幼儿园课程的分类: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
第二章:
一、什么是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一种决定、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探讨形成、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二、泰勒提出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三、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
目标模式:博比特过程模式: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
四、幼儿园课程模式设计取向。
1、学科中心取向
2、学习者中心取向
3、问题中心取向
第三章:
一、课程目标分类。
1、普遍性目标
2、行为目标
3、生成性目标
4、表现性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四章: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
(一)基本方法
1、论理组织法
2、心里组织法
(二)常用方法
1、纵向组织法
2、横向组织法
三、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
2、相互适应取向
3、课程创生取向
四、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1、课程计划因素
2、一线教师因素
第六章: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及过程。
原则:
(一)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从评价的主体看
1、应以教师自评为主
2、重视家长的参与
3、要鼓励幼儿参与评价过程
(三)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看
1、评价过程应客观、真是、自然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四)从评价结果看
1、正确的看待评价结果
2、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
过程:
(笔记)一般过程:集中问题→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分析评价方案→解释资料、得出结论
(书本)
(一)评价方案制定阶段
1、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
2、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
3、选择评价方法
4、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
5、撰写评价方案
6、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
(二)评价方案实施阶段
1、搜集信息
2、整理信息
3、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4、撰写评价报告
专题:
一、陈鹤琴物质活动课程中心思想。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方面,即或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或教育的方法论。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才是获得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基本方法。
二、海伊斯科普课程。
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创立的海伊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在196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课程,它是一个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课程方案。
三、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先进理论基础。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形成,除了受意大利自身幼儿教育的传统及二战后左派政治改革的影响外,还受欧美主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此外,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布朗芬布伦纳的教育生态学观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
主要理论观点:
(一)儿童观
1、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
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3、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
4、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
(二)教育观点
1、教育不仅仅是最求什么外在的教育目标,而更多注重内在的品质。
2、在教学方法上,瑞吉欧反对传统的单项灌输,反对把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知识的捷径,他们认为教育就是要为儿童带来更多去创新和发现的可能性,教育在于给儿童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儿童在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四、园本课程的概念:
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五、园本课程特点:
1、在课程特性方面,园本课程具有特色性
2、在课程权利方面,园本课程具有自主性
3、在课程民主性方面,园本课程具有民主参与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4、在课程开发方面,园本课程具有生成性
名词解释:
分科课程园本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综合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分科课程: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
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创立的海伊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在196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课程,它是一个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课程方案。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隐性课程:即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一、选择题10个(10分)
二、填空题10个(10分)
三、名词解释5个(20分)
四、辨析题2个(10分)
五、论述题1个(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