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现有29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项?
![中国现有29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项?](https://img.taocdn.com/s3/m/4359800a55270722192ef77f.png)
中国现有29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项?我们知道,昆曲是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
“入遗”也为保护和传承昆曲带来了极其关键的推动作用。
那截至目前,到底有哪些中国项目入选这一国际认证的“非遗名录”呢?小编给您一一数来。
第二批古琴古琴,又称琴、瑶琴等,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
在周代确定的按照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中,古琴属于“丝”类。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第三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其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歌曲体裁既有叙咏歌,又有叙事歌;演唱方式既有合唱,又有齐唱、独唱;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复杂多样。
除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十二木卡姆》外,还流传着《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
《世界遗产在中国之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世界遗产在中国
![世界遗产在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aba6f80cde80d4d8d05a4f01.png)
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名单(18项)
1.山西省芦芽山风景名胜区 2.山西省碛口风景名胜区 3.黑龙江省兴凯湖风景名胜区 4.江苏省南京中山陵 5.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 6.安徽省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7.福建省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8.江西省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9.江西省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 10.山东省济南名泉 11.湖南省紫鹊界—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 12.湖南省炎帝陵—桃源洞 13.湖南省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 14.四川省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15.四川省泸沽湖风景名胜区 16.贵州省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及屯堡文化 17.云南省普洱野生茶林暨古茶园 18.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
文化遗产(33项)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2.长城 3.敦煌莫高窟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8.武当山古建筑群 9.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10.庐山 11.丽江古城 12.平遥古城 13.苏州古典园林 14.颐和园 15.天坛
世界 遗产 在中 国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 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 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 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 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 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现实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鉴于代际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在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古代遗产的保护之外, 没有因为19—20世纪那些有内在价值的建筑、城镇 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历史时间相对较短而忽略对其加 以保护,而是给予高度关注,并将它们定名为现代 遗产。 附录在“对于将特殊类型的项目列入世界遗产 目录的指南”中提到了文化景观、历史城镇和城镇 中心、遗产运河、遗产线路等四个特殊遗产类型, 其中在“历史城镇和历史中心”这个特殊类型下专 门列出了“20世纪的城镇”这个类别。 现代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反映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具体遗产项目见证人类文明发 展轨迹的一贯思想,保证了近两个世纪文明发展历 程在实证符号上的连续性。
30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30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295c4cd05022aaea998f0ffd.png)
中国30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序号名称类别省份时间备注1 昆曲表演艺术江苏2 古琴艺术传统音乐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传统音乐新疆4 蒙古族长调民歌传统音乐内蒙中国、蒙古跨国项目5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传统艺术对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仅限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仅限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6 汉字书法传统艺术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 中国剪纸传统艺术8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传统艺术对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东阳卢宅营造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东阳木雕、徽州三雕(婺源三雕)、潮州木雕等11项;对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项。
9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表演艺术东北三省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已经入选非遗保护项目。
10 格萨(斯)尔传统艺术西藏等17世纪11 侗族大歌传统音乐贵州春秋战国时期12 花儿传统音乐甘肃等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玛纳斯14 蒙古族呼麦15 南音16 热贡艺术17 中国蚕桑丝织对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蜀锦织造技艺、蚕丝织造技艺(余杭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扫蚕花地);保护级别不详非物质文化遗产:种桑养蚕传统技艺。
18 妈祖信俗19 金石篆刻20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1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22 宣纸制作技艺23 藏戏24 西安鼓乐25 粤剧26 中医针灸27 京剧28 中国皮影戏29 端午节2009.1030 珠算2013.12目前我国有30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6项列入稀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第六批国家非遗公示名单
![第六批国家非遗公示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e397829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3.png)
第六批国家非遗公示名单
第六批国家非遗公示名单出炉,共有29项传统技艺和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其中包括了民间工艺、传统音乐、民俗、传统舞蹈等多个领域。
这次名单涉及的项目为数不少,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
一、民间工艺类
1. 潮陈科(江苏):指传统的鱼羹制作技艺,系自南朝梁代在苏州形成的一种食用方法。
2. 楚雕(湖北):指利用竹木石料等材料,采用雕刻技法制作的工艺品。
二、传统音乐类
1. 苗族芦笙(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苗族民族群众的传统管乐器。
三、民俗类
1. 壳画(重庆):是一种将海螺壳、田螺壳、贝壳等作为原料,运用雕刻、涂绘、拼贴等手法,制作出小型画面的民间艺术形式。
2. 古厝建筑(福建):是指福建龙海市的传统建筑风格,以精美的建筑雕刻、石刻、壁画等艺术形式为特点。
四、传统舞蹈类
1. 民间“桂花鼓”(广西):是中国广西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常常用于庆祝重大节日或者祈年祈丰。
2. 苗族踩五色踏歌(云南):是云南省普洱市西南部、南华县种那村等地,苗族妇女在农闲、好运等日子跳踩的一种习俗。
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虽然被列入了非遗名录,但目前依然面临着多种困境。
非遗保护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世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f996bb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1.png)
以下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项目:
1.古琴艺术
2.京剧
3.中国传统医学
4.中医针灸
5.皮影戏
6.昆曲
7.泥塑艺术
8.雕版印刷技艺
9.宜昌竹编技艺
10.北京豫剧
11.帝王将相庙会音乐
12.苏州刺绣技艺
13.吴语歌仔戏
14.广东木偶戏
15.江南丝弦音乐
16.巴马瑶族芦笙
17.彝族火把节
18.蒙古族古书画艺术
19.傈僳族摆手舞
20.瑶族苗族歌舞
这些项目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音乐、戏剧、手工艺等领域的独特价值和历史传承。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人类多样性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85f0e1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c.pn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遗名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在漫长的发展中,各民族人民创造并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并保护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使命。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目前非遗名录已录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共计361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总计3057人。
2023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我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共计43个,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厉害了我的国!。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3年,含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3年,含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567e6e7231b765ce0508147f.png)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3年,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中国作为著名的文明古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3年6月,共有4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8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
此外,还有还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并于2008年6月通过操作指南。
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
目前共有34项我国非遗遗产进入人类非遗名录。
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世界文化遗产(28处)长城-1987.12-文化遗产北京故宫、沈阳故宫-1987.12-文化遗产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文化遗产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1987.12-文化遗产西藏布达拉宫-1994.12-文化遗产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文化遗产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1997.12-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1997.12-文化遗产江苏苏州古典园林-1997.12-文化遗产北京颐和园-1998.11-文化遗产北京天坛-1998.11-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1999.12-文化遗产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文化遗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盛京三陵-2000.11-文化遗产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文化遗产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001.12-文化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2005.7-文化遗产安阳殷墟-2006.7-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6-文化遗产福建土楼-2008.7-文化遗产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8-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 2012.6.29 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2013.6.22 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10处)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2003.7-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自然遗产江西三清山-2008.7-自然遗产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族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中国丹霞地貌-2010.8-自然遗产中国澄江化石地 2012.7.1 自然遗产中国新疆天山 2013.6.21 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山东泰山-1987.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安徽黄山-1990.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福建武夷山-1999.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景观山西五台山-2009.6-文化景观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2011.6.24 文化景观遗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项):昆曲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5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10年(2项)京剧、中医针灸2011年(2项)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中国皮影戏2012年(?项)福建木偶戏(具体名录为查到)2013年的年会中国的珠算列入审议项目。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08c75b2faf45b307e87197b8.png)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全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001年5月起加设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补充。
中国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批准中国的故宫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13年6月22日,中国已有 45项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1项(其中含文化景观4项),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总数列意大利(48项)之后,超过西班牙(43项),居世界第二位)。
此外,至2010年11月,我国有世界非物质遗产28项。
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以列入时间为序倒排,它们是:45、云南哈尼梯田 2013.6.22 文化景观44、新疆天山 2013.6.21自然遗产43、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化石地 2012.7.1 自然遗产42、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 2012.6.29 文化遗产41、杭州西湖 2011.6.24 文化景观40、“中国丹霞”(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 2010.8.2自然遗产39、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2010.8.1 文化遗产38、山西五台山 2009.6.26 文化景观37、江西三清山 2008.7 自然遗产36、中国福建土楼 2008.7 文化遗产35、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2007.6 文化遗产34、“中国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2007.6 自然遗产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 自然遗产30、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文化遗产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2003.7 自然遗产28、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鄂钟祥市)、清东陵(冀遵化市)、清西陵(冀易县)2000.11明十三陵(北京) 明孝陵(南京)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文化遗产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22、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18、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 文化景观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4、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10、四川九寨沟 1992.12 自然遗产9、湖南武陵源 1992.12 自然遗产 (即张家界)8、四川黄龙 1992.12 自然遗产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1987.12 沈阳故宫2004.7文化遗产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1、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注: 意大利以48项世界遗产列世界第一位,中国以45项居世界第二位,西班牙以43处世界遗产、排世界第三位。
中国文物保护状况(资料)
![中国文物保护状况(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0e1587a7fd5360cba1adb49.png)
中国文物保护状况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最新数据,目前,我国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
国家核定公布历史文化名城118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处。
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
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
国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收藏文物2864万余件(组),还有大量文物收藏于其他国有单位和民间。
我国现有博物馆3415座,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2384座,行业博物馆575座,民办博物馆456座,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型多样化,办馆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
根据《文物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即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文物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
中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些市、县还设有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纪念馆、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等文物事业单位,负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调查、发掘、研究、保护以及文物藏品的收藏、保管、研究和展示工作。
文物法规制度日趋完备。
基本形成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支撑,以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各种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规范为基础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43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
![43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https://img.taocdn.com/s3/m/682913c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5.png)
43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遗产深厚,其中有43项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1.古琴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2.昆曲(列入年份2008年)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发源于600多年前。
昆曲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3.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年份2008年[我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代表曲目有《走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4.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5.羌年(列入年份2009年)羌年是流行于四川省理县、茂县、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23个乡镇的羌族聚居地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3-5天。
6.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木拱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技术含量很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浙江、福建两地,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
7.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织锦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
8.中国篆刻(列入年份2009年)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9.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c4dacbf2fab069dc502201b9.png)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又譯為世界襲產)是一项由联合国所支持、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負責執行的计划,以保存对全世界都有自然或文化价值的事物为目 的。
世界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国际古迹遗产 理事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参与世界遗产的斟选和管理 工作。
斟选世界遗产的标准,简而言之,是真实性与完整性。
近年来,世界遗产的概念 与实践不断在发展。
《奈良文件》确认了世界遗产对多元文化的尊重,2000 年 的 《凯恩斯决议》 提出新的提名政策,以期贯彻世界遗产战略的代表性和平衡性。
世界遺產的選出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來投票開會決定的,這個 委員會於 1976 年成立。
選出世界遺產的目的在於呼籲人類珍惜,保護,拯救和 重視這些地球上獨特的景點。
世界遗产不只是一种荣誉,或是旅游金字招牌,更是对遗产保护的郑重承诺。
一 项世界遗产在受到天灾、人祸时,可以得到全人类的力量协助救灾,保存原迹。
中国的丽江古城曾由此受益。
截至 2004 年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满足六个条件,入选世界自然遗产需要 满足四个条件。
2005 年,这些条件被调整为一组。
被提名的遗产必须具有『突 出的、普世的价值』并且满足以下十个条件之一方可被收入。
文化标准: 一、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 二、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 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 三 独一无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别地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或是一种现存或已经灭绝 、 的文明; 四、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 非常重要的时期; 五、突出地代表了一种或几种文化中人类传统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 式,或是代表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当这种关系在不可逆的变化下显 得非常脆弱的时候; 六、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 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委员会认为这条标准需要和其它标准和好地 结合起来判别);自然标准: 七、具有特殊的自然美或美学重要性的极致的自然现象或地区; 八、突出地代表了地球历史上的主要阶段,包括生物记录、导致地形变化的正在 进行的地质过程或是重要的地质或地形的特征; 九、突出地代表了在陆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的演化和发 展中的重要的、正在进行的生态和生物过程; 十、包含对在原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包括那些从科学或保 护的角度来看具有普世价值的受威胁的物种。
中国29项被联合国列入
![中国29项被联合国列入](https://img.taocdn.com/s3/m/6cf608f2f705cc1755270931.png)
中国29项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确保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和世代相传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 表演艺术;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 传统手工艺。
2011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6届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又评选出1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至此,全球共有232项代表作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遗产29项。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序号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1 昆曲2001年5月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年11月4 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年11月(该项目与蒙古国共同申报)5 中国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6 南音2009年10月7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年10月8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9 侗族大歌2009年10月10 粤剧2009年10月11 格萨(斯)尔2009年10月12 龙泉青瓷传统炼制技艺2009年10月13 热贡艺术2009年10月14 藏戏2009年10月15 玛纳斯2009年10月16 花儿2009年10月17 西安鼓乐2009年10月18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年10月19 中国书法2009年10月20 中国篆刻2009年10月22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年10月23 端午节2009年10月24 妈祖信俗2009年10月25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26 呼麦2009年10月27 中医针灸2010年11月28 京剧2010年11月29 中国皮影2011年11月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项目序号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1 羌年庆祝习俗2009年10月2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年10月3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年10月4 麦西来甫2010年11月5 帆船水密舱壁制作2010年11月6 木版活字印刷术2010年11月7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2011年11月。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b1f35ddb7f1922791688e8ee.png)
1、中国世界遗产名录(1)文化遗产(26项)长城1987明清故宫1987,2004莫高窟1987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1994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1994-2000-2001曲阜孔庙、孔林、孔府1994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平遥古城1997苏州古典园林1997-2000丽江古城1997北京皇家祭坛-天坛1998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1998大足石刻1999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龙门石窟2000青城山-都江堰2000明清皇家陵寝2000, 2003,2004云冈石窟200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澳门历史城区2005殷墟2006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福建土楼2008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2)自然遗产(8项)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黄龙风景名胜区1992武陵源风景名胜1992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2007(云南石林、重庆武隆、贵州荔波)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2008中国丹霞地貌2010(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3)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项)泰山1987黄山1990峨眉山-乐山大佛1996武夷山1999(4)文化景观(2项)•庐山1996•山西五台山2009(5)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昆曲2001•古琴200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 2009年列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端午节南音热贡艺术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格萨(斯)尔》侗族大歌花儿《玛纳斯》妈祖信俗呼麦藏戏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粤剧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国学漫谈 I 中国43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国学漫谈 I 中国43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https://img.taocdn.com/s3/m/7d8465b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6.png)
国学漫谈┃中国43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广义上讲,分为两大类别: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logo说明:正方形代表人类创造,圆圈代表大自然,二者紧密相连;整体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
2003年10月17日,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5个形态: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3种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
·1个徽标:采用克罗地亚艺术家Dragutin Dado Kovačević的作品;三角形变成正方形,再变成圆形,传统与现代的联结——手的运动表示传统,英文符号“@”象征现代。
2011年2月25日,第11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中国“非遗”标识别具一格:外圆内方,循环往复不息;中央“鱼纹”,田耕人文意蕴;双手呵护,古朴文化赓续;红色视觉,兼具传统现代。
自2008年开始,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有4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它不仅体现中国非遗保护水平,而且推动中华文化(智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表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5项)序项目名称入选备注列年份1昆曲2008中国古老戏曲剧种2古琴艺术2008中国传统拨弦乐器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2008集歌、舞、乐于一体艺术4蒙古族长调民歌2008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5中国篆刻2009集石材、刻刀、汉字为一体6中国雕版印刷技术2009木刻文字或图案,墨印纸、绢等7中国书法2009中国书写艺术的代表符号8中国剪纸2009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2009木材为主建材,榫卯为木构件9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代表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11端午节2009农历五月初五,四大传统佳节之一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集演奏、歌舞于一体,祈福庆丰收13妈祖信俗2009航海保护神,湄洲岛祖庙14蒙古族呼麦歌唱艺2009同一时间唱出两个声部术15南音2009泉州方言演唱,风格典雅细腻16热贡艺术2009唐卡、壁画、雕塑等藏传佛教造型17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18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粉青”“梅子青”古典审美情趣1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08道工序20西安鼓乐2009传统器乐的代表,分为坐乐和行乐21粤剧2009粤语演唱,南北戏曲艺术集大成者22花儿2009西北民歌,把女性比喻为花朵23玛纳斯2009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柯尔克孜人“百科全书”24格萨(斯)尔2009千年史诗,藏族英雄格萨尔的神圣叙事25侗族大歌2009无伴奏、无指挥,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26藏戏2009带面具的歌舞故事,藏族经典戏剧27中医针灸2010中医医疗手段,用艾炙或针刺穴位28京剧2010北京方言,集唱、念、做、打与一体29中国皮影戏2011皮制或纸制彩色影偶,音乐伴唱30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2013算盘进行数字计算,重大科技发明31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2016反映一年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32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年份年2018天然沐浴或药物煮熬的水汁(蒸汽)33太极拳2020注重阴阳和谐,以中正圆活为特色34“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2020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禳灾祈福35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2022从采茶、制茶到品茶,独特茶道表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序列项目名称入选年份备注1羌年2009农历十月初一,四川羌族过新年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海南黎族,集纺、染、织、绣一体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原木材料,“编梁”技术于榫卯结构4麦西热甫2010新疆维吾尔族将歌舞、娱乐结合在一起5中国活字印刷术2010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6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10福建省“中国式帆船”木制工匠技艺7赫哲族伊玛堪2011东北赫哲族口头叙事,含萨满、捕鱼狩猎等知识表三:《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1项)序列项目名称入选年份备注1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2012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泉州、漳州等。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d134b869f5335a8102d2202f.png)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弥勒内院看门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在第32届大会闭幕前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语言、歌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必要规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
《公约》特别要求对各国和各地区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清点,列出急需抢救的重点和有重要代表意义的遗产项目,并要求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会员代表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协调有关工作。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昆曲(2001.5)2.古琴艺术(2003.11)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11)4.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11与蒙古国联合申报)5.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10)6.南音(2009.10)7.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10)8.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10)9.侗族大歌(2009.10)10.粤剧(2009.10)11.格萨(斯)尔(2009.10)12.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10)13.热贡艺术(2009.10)14.藏戏(2009.10)15.玛纳斯(2009.10)16.花儿(2009.10)17.西安鼓乐(2009.10)1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10)19.中国书法(2009.10)20.中国篆刻(2009.10)21.中国剪纸(2009.10)22.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10)23.端午节(2009.10)24.妈祖信俗(2009.10)25.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009.10)26.呼麦(2009.10)27.羌年(2009.10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8.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9.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最新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最新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c458635b2b160b4e767fcf1b.png)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1.羌年(2009年10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年10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33.麦西热甫(2009年10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4.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09年10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35.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10年11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36. 中国活字印刷术(2010年11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37.赫哲族伊玛堪说唱(2011年11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妈祖信仰 ,2009年10月 17.蒙古族呼麦 ,2009年10月 18.中国南音 ,2009年10月 19.青海热贡艺术 ,2009年10月 20.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2009年10月 21.藏戏 ,2009年10月 22.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年10月 23.安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 24.西安鼓乐,2009年10月 25.广东粤剧 ,2009年10月 2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2010年11月 27.中医针灸,2010年11月 28.京剧, 2010年11月 29.中国皮影戏, 2011年11月 30.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
1.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已经增 加至37项,根据最新资料修订)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昆曲,2001年5月 2.中国古琴艺术 ,2003年11月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 4.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5年11月 5.中国篆刻 ,2009年10月 6.中国书法 ,2009年10月 7.中国剪纸艺术 ,2009年10月 8.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2009年10月 9.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年10月 10.中国端午节,2009年10月 11.朝鲜族农乐舞 ,2009年10月 12.《格萨尔》史诗,2009年10月 13.贵州侗族大歌 ,2009年10月 14.甘肃花儿 ,2009年10月 15.新疆《玛纳斯》 ,2009年10月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名单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678b5efc6c175f0e7cd137f1.png)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名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48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48处世界文化遗产(31处)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甘肃敦煌莫高窟,3长城,4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5北京故宫,6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7曲阜孔庙、孔林、孔府,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0苏州古典园林,11山西平遥古城,12云南丽江古城,13北京天坛,14北京颐和园,15重庆大足石刻,16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17明清皇家陵寝,18河南洛阳龙门石窟,19四川青城山、20都江堰,21大同云冈石窟,22高句丽王城、23王陵及贵族墓葬,24澳门历史城区,殷墟,25开平碉楼与村落,26福建土楼,27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28元上都遗址,29云南红河哈尼梯田,30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31中国土司遗址世界自然遗产(10处)1四川九寨沟,2四川黄龙,3湖南武陵源,4云南三江并流,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6中国南方喀斯特(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7江西三清山,8中国丹霞,9中国云南澄江化石地,10中国新疆天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1 山东泰山,2安徽黄山,3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4福建武夷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1 江西庐山,2山西五台山,3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其他形式的世界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29处)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羌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忆遗产】(5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清朝内阁秘本档(199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大金榜(20XX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20XX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20XX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物质文化遗产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6e42f5e1844769eae109ed7a.png)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指为保护,通过申报、审批而确定的名录。
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5年、2021年命名了四批,其中中国涉及26项。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标准化,2006年6月,批准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此后,2021年6月又出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工程名录〔共计147项〕。
而各省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的一种方式。
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和??,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
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5年、2021年命名了四批世界非物质遗产,其中涉及26项。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文化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标准化,国务院发布??,并制定国家+省+市+县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开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006年6月,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等共518项。
此后,2021年6月又出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工程名录〔共计147项〕。
目前各省、直辖曲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351Ⅷ-1352Ⅷ-2353Ⅷ-3354Ⅷ-4355Ⅷ-5傣族慢轮制陶技艺356Ⅷ-6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357Ⅷ-7358Ⅷ-8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359Ⅷ-9360Ⅷ-10磁州窑烧制技艺361Ⅷ-11德化瓷烧制技艺362Ⅷ-12363Ⅷ-13364Ⅷ-14365Ⅷ-15366Ⅷ-16367Ⅷ-17368Ⅷ-18369Ⅷ-19370Ⅷ-20371Ⅷ-21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372Ⅷ-22加牙藏族织毯技艺373Ⅷ-23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374Ⅷ-24375Ⅷ-25376Ⅷ-26377Ⅷ-27378Ⅷ-28379Ⅷ-29380Ⅷ-30381Ⅷ-31382Ⅷ-32383Ⅷ-33苗族芦笙制作技艺384Ⅷ-34385Ⅷ-35386Ⅷ-36锻制技艺387Ⅷ-37龙泉宝剑锻制技艺388Ⅷ-38389Ⅷ-39390Ⅷ-40391Ⅷ-41392Ⅷ-42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393Ⅷ-43394Ⅷ-44395Ⅷ-45明式家具制作技艺396Ⅷ-46397Ⅷ-47398Ⅷ-48399Ⅷ-49400Ⅷ-50雕漆技艺401Ⅷ-51402Ⅷ-52403Ⅷ-53404 Ⅷ-54405 Ⅷ-55406 Ⅷ-56407 Ⅷ-57408 Ⅷ-58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409 Ⅷ-59410 Ⅷ-60411 Ⅷ-61412 Ⅷ-62413 Ⅷ-63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414 Ⅷ-64深钻汲制技艺415 Ⅷ-65 宣纸制作技艺416 Ⅷ-66417 Ⅷ-67 皮纸制作技艺418 Ⅷ-68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419 Ⅷ-69 藏族造纸技艺420 Ⅷ-70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421 Ⅷ-71422 Ⅷ-72423 Ⅷ-73424 Ⅷ-74425 Ⅷ-75426 Ⅷ-76427 Ⅷ-77 木版水印技艺428 Ⅷ-78429 Ⅷ-79430 Ⅷ-80431 Ⅷ-81 制扇技艺432 Ⅷ-82433 Ⅷ-83434 Ⅷ-84435 Ⅷ-85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436 Ⅷ-86437 Ⅷ-87438 Ⅷ-88439 Ⅷ-89 凉茶912 Ⅷ-129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914 Ⅷ-131 楮皮纸制作技艺915 Ⅷ-132茅龙笔制作技艺916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917 Ⅷ-134 印泥制作技艺918 Ⅷ-135 木活字印刷技术919 Ⅷ-136装裱修复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宣纸因原产于府〔今安徽〕而得名,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览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4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1、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
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
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
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
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
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
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7、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
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
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
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9、《格萨(斯)尔》《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
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
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
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10、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
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
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1、花儿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
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
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
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12、《玛纳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
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3、妈祖信俗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
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
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
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14、呼麦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
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
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
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5、南音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
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
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16、热贡艺术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
肇始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
热贡艺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
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省的成都等地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8、藏戏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
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
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身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
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
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具有独特的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
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20、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
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
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