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6)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

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

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历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小蝌蚪的生长过程2.小蝌蚪的生活环境3.青蛙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环境2.教学难点:青蛙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生活环境及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2.观察法: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其变化。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3.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奇妙。

4.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思考生命的意义。

5.拓展:讲解青蛙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动物,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掌握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环境。

2.学生能理解青蛙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学生能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生命的成长与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涉及到生物学知识,还能引发学生对生命成长和变化的思考。

因此,这个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受精卵阶段:在适宜的环境下,青蛙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小蝌蚪。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到一周的时间。

2.刚孵化的阶段:刚孵化的小蝌蚪身体呈长椭圆形,有长长的尾巴,没有四肢。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数据的准确性和图表的逻辑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小蝌蚪每天的成长变化是如何的?”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作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3)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深层次规律。
突破方法: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
(4)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在描述统计图表时可能存在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影响数学思维的展现。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据收集实验。学生将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记录数据,然后尝试将这些数据整理成统计图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制的统计图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统计图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指导和鼓励;
3.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注重课后反思,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2)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从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教师主线。
举例: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用自己的话总结每个阶段的特点。
(3)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句型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会通过展示图片和实际观察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可以观察一些小蝌蚪的图片或视频,了解它们成长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基本概念。小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它们在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后,最终成长为青蛙。这个过程是自然界生物生长发育的一个缩影,体现了生命的奇妙和自然规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描述的小蝌蚪成长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小蝌蚪如何从蝌蚪逐渐长出四肢,尾巴消失,最终变成小青蛙。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增强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关爱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4.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蝌蚪成长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作关于小蝌蚪成长的故事或画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包括“蝌蚪、青蛙、尾巴、长大”等。这些词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师应重点讲解字词的发音、书写和意义,并通过例句、互动提问等方式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教材创设了“小蝌蚪的成长”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探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难点。

教材通过口算、数线、计数器演示多种方法直观的帮助学生体会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道理,同时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一次退位减法,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不够从前一位退1的道理,如果把多样化而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的学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能变成青蛙。

其实,在小蝌蚪的成长中还蕴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小蝌蚪的成长中的数学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本情境图评价:你做到了有序观察、有序表达,值得大家学习。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来提用减法解答的数学问题,想一想怎样才能提出更多的减法问题?西池塘原有的蝌蚪和东池塘的相差几只?这个问题现在可不可以解答?想一想怎样列算式计算。

课件514-412=102,同意吗?我们继续提减法问题?3刚才大家做到有序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老师归纳出来了: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西池塘变成的青蛙和东池塘的相差几只?谁来读一下?现在,青蛙妈妈想知道东池塘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长成青蛙,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应该先解答哪个数学问题?(二)解决第一个问题1请同学们在本上先列横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最后和同桌交流你的计算过程2汇报不同方法:(1)数线:用数线算的同学都和他的一样吗?(2)口算:听懂了吗?和同桌讲一下口算过程(3)计数器:谁用计数器算的?大家要认真听,仔细看,他遇到珠子不够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评价:你能一边摆一边说,动手操作能力很棒,奖你一只聪明的青蛙。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记录小蝌蚪的成长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学会用数学方法记录成长数据。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小蝌蚪成长过程。

(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小蝌蚪成长记录表,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小蝌蚪的成长数据。

3.各小组分享记录的数据,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探究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统计方法表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各小组分享自己的统计方法,教师点评并指导。

4.教师出示小蝌蚪成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观察家里的小动物成长过程,用数学方法记录并分析。

2.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数学的兴趣。

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如部分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如何成长的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展示小蝌蚪成长的不同阶段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教师边展示成长记录表边解释:“我们如何记录小蝌蚪的成长呢?我们可以记录它的身体长度、体重和生长天数。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

下面是我根据“小蝌蚪的成长”这一课题,北师大版教材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第二章第四节“小蝌蚪的成长”。

主要内容包括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通过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外观特征。

2. 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外观特征。

难点: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图片、数学表格。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外观变化。

2. 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解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3. 数学活动:让学生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例如,孵化后的第一天,小蝌蚪有10只;第二天,它们的数量增加到20只,等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每组选择一个阶段,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蝌蚪的成长过程1. 孵化:10只2. 第一天的变化:20只3. 第二天的变化:30只4.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答案:1. 小蝌蚪在孵化后的第一天有10只,第二天增加到20只,第三天增加到30只,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小蝌蚪找妈妈》。

课文讲述了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历经曲折,最终找到妈妈的故事。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小蝌蚪坚韧不拔的精神,认识到成长的艰辛与快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课文朗读与理解。

难点: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小蝌蚪图片、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1)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小蝌蚪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3.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认识到成长的艰辛与快乐。

4. 随堂练习(5分钟)运用生字词卡片,进行组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1. 生字词:蝌蚪、鲤鱼、荷叶、尾巴2. 成长过程:找妈妈、吃食物、游泳、变青蛙3. 精神品质: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乐观向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b. 小蝌蚪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2)用生字词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2. 答案:(1)a.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找妈妈、吃食物、游泳、变青蛙等困难。

b. 小蝌蚪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妈妈,学会了吃食物、游泳,变成了青蛙。

(2)示例:小蝌蚪在池塘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使学生认识到成长的艰辛与快乐,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5.6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5.6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5.6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蝌蚪的成长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4.教学时数:45分钟5.教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6.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2. 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蝌蚪的成长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包括蝌蚪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阶段。

(2)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数量、形状、大小、长度等。

(3)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掌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蝌蚪的成长阶段:学生可能对小蝌蚪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不熟悉,难以理解蝌蚪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阶段。

(2)数学知识:学生可能对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数量、形状、大小、长度等。

(3)观察与思考:学生可能缺乏观察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能力,难以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蝌蚪的成长》备课教案

《小蝌蚪的成长》备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蝌蚪的成长》备课教案适用年级:大班幼儿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讲述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蝌蚪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蝌蚪图片若干张。

2. 放大镜每人一个。

3. 记录表格一份。

4. 画笔、画纸若干。

环境准备:1. 室内活动场所。

2. 光线明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蝌蚪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蝌蚪长什么样子吗?”2. 基本概念:教师向幼儿讲解蝌蚪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如: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等。

3. 观察与比较:教师发放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图片,观察其身体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大小等。

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 生长特点讲解:教师讲解蝌蚪的生长特点,如:蝌蚪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青蛙等。

5. 实践活动:教师发放画笔、画纸,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蝌蚪的生长过程。

四、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金鱼或其它水生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第二天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探索:组织幼儿去动物园或自然公园观察蝌蚪和青蛙,让幼儿亲身体验蝌蚪的生长过程。

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附近的池塘或小溪边观察蝌蚪,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与幼儿一起完成观察报告。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幼儿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描绘出蝌蚪的生长过程。

3. 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完成情况,观察幼儿是否能够与家长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中班小蝌蚪教案6篇

中班小蝌蚪教案6篇

中班小蝌蚪教案6篇教案的实际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和资源,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通过优质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小蝌蚪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小蝌蚪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能把自己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类的朋友。

2、小蝌蚪变青蛙的vcd一张,《小鱼与水草》录音带一盒。

3、记录卡片每人一张,彩色笔每人一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介绍记录卡片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生物角里有很多的小蝌蚪,大家是不是经常去看它们、照顾它们啊?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介绍记录卡片:(小朋友们有的通过观察生物角的小蝌蚪,有的听爸爸妈妈说,自己心里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请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画下来。

)出示卡片:(老师已经给小蝌蚪画好了“家,我们数一下,小蝌蚪有几个家)手从左到右指着框框(对,共有5个“家”)(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变成青蛙很快,觉得3步或4步就够了,没关系的,小蝌蚪的家可以空出来,你认为要几步就画在几个框框里。

还有有的小朋友可能不会画完整的青蛙,那画个青蛙的头表示,只要你自己知道图画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画地不好没关系。

在卡片的下面写上学号,不会写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

)提要求(小朋友在画的过程中不要看别人怎么画,也不要讨论,自己动脑筋,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

起立,拿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位置上。

)2、幼儿在记录卡片上完成猜想过程(这里基本不进行指导,只鼓励幼儿把这个过程完成)3、讲评卡片,组织讨论。

选两张错误的卡片,请完成该张作品的小朋友讲一下。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5.5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5.5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教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5.5小蝌蚪的成长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能够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和表达。

内容包括小蝌蚪的成长阶段、计算小蝌蚪的成长速度、比较小蝌蚪的成长速度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从小到大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和比较小蝌蚪的成长速度。

教具学具准备:1. 小蝌蚪的成长图片或视频。

2. 数学计算器。

3. 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小蝌蚪的成长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蝌蚪成长的了解和观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蝌蚪的成长阶段,包括孵化、蚪蚪期、长出四肢、变成青蛙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成长的速度,并提问学生如何计算小蝌蚪的成长速度。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有一份小蝌蚪成长的数据,要求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小蝌蚪的成长速度。

2.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引导全班学生比较不同小组计算的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据计算小蝌蚪的成长速度,并与同桌进行比较。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他们的计算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成长速度的计算方法。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孵化、蚪蚪期、长出四肢、变成青蛙。

2. 小蝌蚪成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成长速度 = 成长距离 / 成长时间。

作业设计:1. 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家后观察一只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小蝌蚪成长记课程设计

小蝌蚪成长记课程设计

小蝌蚪成长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特点。

2.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小蝌蚪和青蛙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概念,如孵化、变态、成长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绘制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图,提高表达和总结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体会生命的可贵,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尊重、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友善、包容的人际交往态度。

本课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教学。

课程性质为科学探究,注重实践操作和观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还能提高综合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长与变化”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介绍小蝌蚪的孵化、蝌蚪期、变态过程,直至成为青蛙。

2. 青蛙的特征:学习青蛙的外形、生活习性、食物来源等,了解其生态价值。

3. 变态发育:阐述变态发育的概念,以小蝌蚪为例,解释其变态过程。

4. 生态环境与小蝌蚪:探讨小蝌蚪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小蝌蚪,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学习青蛙的特征,探讨变态发育现象。

第三课时:实验观察,动手操作,深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第四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讨论生态环境与小蝌蚪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小蝌蚪的成长》小班教案(5篇)

《小蝌蚪的成长》小班教案(5篇)

《小蝌蚪的成长》小班教案(5篇)《小蝌蚪的成长》小班教案1设计意图:春天是一个秀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布满惊异和隐秘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布满了惊异,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宠爱的伙伴。

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别,它是由小蝌蚪渐渐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

孩子们猛烈渴望了解其中的隐秘。

为此我选择了《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教育内容,并运用玩耍的形式渗透了语言、安康等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生疏,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从而到达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共性进展的统一。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观看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引导幼儿尝试用宠爱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惊异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活动重点难点:1、活动重点:通过观看使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预备: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看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3、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一、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存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

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渐渐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快活、和谐的活动气氛,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幼儿观看、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②小花鱼觉察小蝌蚪哪里变了?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用演示法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二年级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

二年级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

二年级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二年级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二年级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教学目标:掌握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2.学生准备:口算卡、数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亮点:在学习了100内加减法和整百数、整百整十数的加减口算方法,本节课进行三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学习,通过讨论对列式探索总结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加强竖式计算中方法的掌握和应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探索掌握计算方法,并且鼓励算法多样化,通过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感受、发现和交流,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用200、300、500这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法。

3.提问:笔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探索新知1.三位数连续退位的减法。

师:同学们,青山村村边有东、西两个池塘,池塘里有好多好多的小蝌蚪,请看(主题图)(1)你从表格中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搜集板书。

(2)师:现在我们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12-89.师:你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学生汇报。

教师重点来讲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讲解。

412- 89323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做的很正确,现在你们能不能独立解决第2个问题。

学生完成,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小蝌蚪找妈妈》为一课时,主要内容讲述了小蝌蚪从孵化到成长的过程,以及它们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成长。

2.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监督并指导学生朗读。

3. 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小蝌蚪在寻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课后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小蝌蚪的生长环境及保护措施。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蝌蚪的成长板书内容: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2.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3. 解决问题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答案:小蝌蚪从孵化出来后,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青蛙。

2. 请谈谈你从课文中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从课文中,我学到了遇到问题时,要勇敢、自信,多动脑筋,多请教别人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小蝌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但在课后拓展方面,学生对小蝌蚪的保护意识还需加强。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水族馆,近距离观察小蝌蚪的生长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直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小蝌蚪。

2、大胆作画,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1、自然角的小蝌蚪。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棉签。

3、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1、根据以往经验,了解蝌蚪特征。

(1)引出主题师: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紫玉兰开花了。

我们班来了一群春天的小客人,是谁呢?(蝌蚪)师: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的呢?(椭圆形的身体,细细的尾巴)师:它们是什么颜色?(黑色)师:如果你是小蝌蚪,在水里可以怎么游呢?你来游游看,大家来游游看。

小蝌蚪可以往上面游,可以往下面游。

可以往左边游也可以往右边游。

它特别的淘气可爱。

好了,请小蝌蚪们回座位吧。

2.教师引导幼儿学画小蝌蚪。

(1)师:咦!你们看,谁也来了?(青蛙)师:青蛙妈妈来找它的小宝宝蝌蚪了。

蝌蚪宝宝们去哪了呢?我先来想办法。

(2)教师示范画,第一遍画蝌蚪。

师:谁出现啦?(蝌蚪宝宝们)这一群蝌蚪宝宝们回来了。

(3)第二遍示范:我再来找一找别的蝌蚪宝宝吧!师:先伸出你的食指,在黑色的颜料里蘸一下。

接着用食指(这一块地方)按下蝌蚪椭圆形的身体,两个身体、三个身体。

小蝌蚪还少了什么吖?(尾巴)在画尾巴前我们要用抹布把手指头擦干净。

(念1、2、3)现在可以画尾巴了,用棉签蘸点黑色在蝌蚪身体的后面画上细细短短的尾巴。

一条尾巴、两条尾巴、第三条尾巴。

(4)第三遍示范师:哇!现在游回来这么多小蝌蚪了,可是青蛙妈妈说:“还有一群更调皮的小蝌蚪,我们再来帮它找一找,好吗?”师:这群小蝌蚪好淘气,他们喜欢到处游。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为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课《小蝌蚪的成长》。

本课主要内容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了解蝌蚪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学生能够理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知道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青蛙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难点: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青蛙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标本、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点,引发学生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兴趣。

2. 探究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学生分组观察小蝌蚪标本,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如何成长的?它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3. 观看小蝌蚪成长视频:教师播放小蝌蚪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4.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蝌蚪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探讨环境对小蝌蚪成长的影响。

6. 生活应用: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青蛙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7. 巩固提高:教师出示一些关于青蛙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1. 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点2. 探究小蝌蚪的成长过程3. 观看小蝌蚪成长视频4. 实验观察:环境对小蝌蚪成长的影响6. 生活应用:举例解释生活中有关青蛙的现象7. 巩固提高:完成关于青蛙的题目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青蛙,记录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答案:青蛙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喜欢在水边或湿地附近活动。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昆虫,通过捕食来获取营养。

2. 思考一下,为什么青蛙的发育过程被称为变态发育?答案:青蛙的发育过程被称为变态发育,因为它们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从蝌蚪到幼蛙再到成蛙的巨大变化,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有很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标准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53~54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计数器。

教学流程:
一、课件导入。

1、课件出示蝌蚪图,介绍蝌蚪及变成青蛙过程。

教育学生保护青
蛙。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蝌蚪成长中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图
(1)你从情境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相机板书: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2、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

(板书412-89=)
(2)看算式,指名说计算的过程。

412-80=332、332-9=323
(3)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样的竖式跟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或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啊?
3、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板书514-126=)
(2)指名到黑板上计算完成题目。

4、课件出示p53题目:
(1)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2)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到黑板上的写出正确的。

三、巩固提高
完成p54页“练一练”1~2题。

四、总结课堂
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和一步退位减法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次退位。

在计算时,一定记住计算被退位的那个数位上的数时,要记得先减去退去的1,再相减。

五、作业设计
用竖式计算。

513-46= 632-278=
526-68= 215-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