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合集下载

隐性债务化解措施和思路(3篇)

隐性债务化解措施和思路(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风险隐患日益凸显。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化解措施,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化解思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隐性债务化解措施和思路进行探讨。

二、隐性债务化解措施1.完善债务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债务限额管理制度。

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明确债务限额上限,强化债务限额的约束力。

(2)加强债务预算管理。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实现债务的透明化、规范化。

(3)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2.优化债务结构(1)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降低债务成本。

(2)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

(3)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多元化融资方式,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3.加强债务风险防控(1)强化债务风险监测。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2)完善债务风险处置机制。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处置机制,确保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3)加强监管和问责。

加大对违规举债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监管和问责。

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加强创新驱动。

鼓励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隐性债务化解思路1.从应急处置转向主动化解过去,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主要依靠应急处置。

如今,政府已逐步转变思路,从被动应对风险转向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

2.从点状式排雷转向整体性除险过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主要针对个别风险点进行处置。

如今,政府更加注重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风险防控的系统性、整体性。

化解政府债务思路(3篇)

化解政府债务思路(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隐性债务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债务现状、化解思路、具体措施以及前瞻性分析等方面,对化解政府债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我国政府债务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部分。

显性债务主要指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隐性债务则包括融资平台债务、政府投资基金、地方政府担保债务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占比超过50%。

二、化解政府债务思路针对我国政府债务现状,以下是从宏观层面提出的化解债务思路:1.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合理配置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降低流动性风险。

(2)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拓展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等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

(3)提高债务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

2. 加强债务监管(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债务限额管理、债务风险预警、债务信息披露等制度,强化债务监管。

(2)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将债务规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防止过度举债。

(3)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建立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降低地方政府债务依赖。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地方政府支出压力,减轻债务负担。

4. 推动城投转型(1)明确城投公司功能定位:推动城投公司回归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主业,降低其融资规模。

(2)加强城投公司监管:强化城投公司财务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田锦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二O一三年十一月我围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及防范、化解的思路”谈一些个人看法。

主要谈以下三个观点:一、从全局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现状近几年国内外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度关注,有很多的判断,有的认为有十几万亿,有的认为有 20 多万亿,还有的认为 30 多万亿的甚至更多。

现在国际上也有一股唱衰中国的声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依据。

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客观面对,要看到我国政府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

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公共产品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问题的解决也应在发展中解决。

分析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考虑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殊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收益,能形成固定资产,有利于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源的培育,与欧美国家主要用于福利支出有本质的不同。

除了财政收入外,我国各级政府还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国有股权、可处置土地的使用权、在建工程等可变现的资产,可以根据需要变现以增强政府偿债能力。

此外考虑我国经济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当地的商业环境,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创造增长的空间,改善政府的偿债条件。

这些都是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看到一个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对地方政府债务不进行规范的管理,其危害也非常大。

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0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即业界常说的19号文,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文件,通过这些举措,清理融资平台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正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运行,与政府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幅增强。

债务风险化解思路(3篇)

债务风险化解思路(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债务风险化解思路。

二、债务风险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增长,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容易引发债务风险。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以短期债务为主,缺乏长期债务支撑,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3. 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项目收益与债务成本不匹配,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4. 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监管漏洞,难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三、债务风险化解思路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1)控制债务规模。

地方政府应严格遵循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债务规模,避免过度负债。

(2)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增加长期债务比例,降低短期债务风险。

(3)优化债务品种结构。

丰富债务品种,如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等,降低单一债务品种的风险。

2. 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债务安全(1)加强项目论证。

对拟投资项目进行严格论证,确保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2)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强化债务资金监管。

加强对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完善监管体系,防范债务风险(1)加强债务监测。

建立健全债务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及时发现和预警债务风险。

(2)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高风险地区、高风险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3)加强债务监管执法。

加大对违规举债、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的处罚力度,维护债务市场秩序。

4. 推进债务改革,降低债务风险(1)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债务风险。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途径(3篇)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途径(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途径。

一、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风险防控1. 健全债务管理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债务发行、使用、偿还等各个环节的权责,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

2. 建立债务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对债务规模、结构、期限等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3. 强化债务风险预警: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

4. 加强债务资金监管:对债务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二、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 调整债务期限结构:合理配置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债务期限风险。

2. 优化债务融资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渠道,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降低融资成本。

3. 引入市场化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市场化,提高债务定价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

三、提高财政收支平衡能力,增强偿债能力1.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加财政收入。

3. 加强税收征管: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4. 拓展收入来源:积极探索新的收入来源,如盘活国有资产、开展PPP项目等,增加财政收入。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防范隐性债务风险1. 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地方过度举债。

2. 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规范融资平台融资行为,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3.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

地方债务化解对策(3篇)

地方债务化解对策(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从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政绩考核机制、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二、地方债务风险现状1. 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已超过30万亿元。

其中,隐性债务占比高,风险较大。

2. 地方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但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3. 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

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不断增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债务违约风险。

三、地方债务化解对策1. 深化分税制改革(1)优化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

适当提高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比例,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2)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逐步扩大地方税收自主权,提高地方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2. 完善政绩考核机制(1)调整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将政府债务规模、债务风险等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引导地方政府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2)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意识。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宣传教育,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意识。

3. 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1)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2)创新地方政府债券品种。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创新地方政府债券品种,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融资需求。

4. 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运营管理(1)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监管。

建立健全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制度,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行为,防止债务风险向政府转移。

(2)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

鼓励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监测体系。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债务风险。

化解政府债务方式(3篇)

化解政府债务方式(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攀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的累积不仅关系到财政安全,更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实施路径,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债务结构、债务管理、债务重组、债务风险防范等方面,探讨化解政府债务的有效途径。

二、债务结构优化1. 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是化解政府债务的关键。

通过调整债务期限、利率和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1)延长债务期限:对于长期基础设施项目,适当延长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风险。

(2)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降低债券发行利率,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3)优化融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银行贷款、信托产品等多种方式融资。

2. 优化债务区域分布,减轻中西部地区债务压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债务压力相对较高。

通过优化债务区域分布,减轻中西部地区债务压力。

(1)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引导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2)鼓励中西部地区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

(3)推动中西部地区债务置换,降低融资成本。

三、债务管理创新1. 加强债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债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债务资金用于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

(1)完善债务预算编制,确保债务资金合理分配。

(2)加强对债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

(3)建立健全债务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推动债务融资平台改革,提高平台经营能力推动债务融资平台改革,提高平台经营能力,降低平台债务风险。

(1)优化平台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

(2)加强平台内部控制,规范经营行为。

(3)鼓励平台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盈利能力。

四、债务重组与置换1. 推动债务重组,降低债务成本通过债务重组,将部分高息债务转化为低息债务,降低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下步化解债务大(3篇)

下步化解债务大(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风险。

为了有效化解债务风险,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然而,当前地方债务规模依然庞大,化解任务艰巨。

本文将从策略、挑战和展望三个方面,探讨下步化解债务的路径。

二、下步化解债务的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降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优化债务结构。

(2)推动债务置换。

对存量隐性债务进行置换,降低融资成本,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2.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债务监测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2)加强债务风险控制。

严格控制债务规模,确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3.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对民生、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 推动地方财政体制改革(1)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财力。

(2)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责任,加强债务管理。

5. 加强法治保障(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债务管理、债务置换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债务行为。

(2)加大执法力度。

对违规举债、恶意逃废债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三、化解债务面临的挑战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化解任务艰巨。

2.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3.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直接融资比重较低。

4.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能力不足。

四、化解债务的展望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2. 经济逐步企稳,财政收入增长空间扩大。

3.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优化,融资渠道多元化。

4. 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

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能力提升。

政府怎么化解债务风险的(3篇)

政府怎么化解债务风险的(3篇)

第1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债务风险的成因、化解策略以及实践分析三个方面,探讨政府如何有效化解债务风险。

一、债务风险的成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政策导向: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这些政策也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积累。

3. 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责任,但与之相对应的财政收入却相对有限,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4. 投融资模式不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在投融资过程中,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增加了债务风险。

二、化解债务风险的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通过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降低偿债压力。

同时,优化债务种类,降低融资成本。

2. 强化债务监管: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止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3.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 优化投融资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地方政府债务依赖。

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发展实体经济: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降低债务风险。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债务风险管理水平。

三、实践分析1. 优化债务结构: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为降低债务风险,各地政府纷纷优化债务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

例如,浙江省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置换短期债务等方式,降低了债务风险。

政府债务化解建议(3篇)

政府债务化解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

为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障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本文从政策、制度、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出以下建议。

二、政策建议1. 调整财政政策,优化债务结构(1)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优先保障民生、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提高赤字率。

在确保财政可持续的前提下,适度扩大财政赤字,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扩大有效需求。

(3)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合理安排短期、中期、长期债务比例,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避免过度依赖短期融资。

2. 加强债务风险监测,防范系统性风险(1)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偿债能力等进行实时监测。

(2)强化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提高债务透明度。

定期披露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债务结构、债务风险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债务风险防控合力。

财政、审计、金融监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合力。

三、制度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1)明确地方政府债务举借权限,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

地方政府债务举借必须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

(2)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期限、利率等进行预算管理,确保债务规模可控。

(3)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2.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1)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监督,确保债务资金合规使用。

审计部门要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举债、使用债务资金等问题。

(2)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

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市场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思路【摘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偿还压力增大等。

其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等因素所致。

为化解这一风险,应加强预算管理与财政监督,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并探索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渠道。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持续发展的债务偿还思路更是关键。

只有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才能确保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繁荣。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思路、预算管理、财政监督、风险预警机制、债务融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思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中国金融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逐年增加,风险逐渐积聚。

如何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根本原因,以及化解思路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与财政监督、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探索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渠道等途径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本文将强调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债务偿还思路,并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推动中国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但也导致了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性化和扩散化。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以融资平台公司等形式存在,债务风险往往隐性化并向其他领域扩散,给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存在不足,监管制度不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融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单一、风险管控不足等问题,导致债务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监管制度改善亟待加强。

创新化解政府债务工作(3篇)

创新化解政府债务工作(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攀升,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创新化解政府债务工作,降低债务风险。

本文将从债务风险现状、原因分析、创新措施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债务风险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高达127万亿,债务风险压力巨大。

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债务负担较重。

2.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部分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较大,偿债压力较大。

3. 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期限较短,流动性风险较大。

在债务到期时,可能面临较大的偿还压力。

二、债务风险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2.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民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影响了财政平衡。

3.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债务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不健全,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4.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导致财政收入波动较大。

三、创新化解政府债务工作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债务规模。

加强债务限额管理,合理确定债务规模,避免债务过度扩张。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配置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降低流动性风险。

2.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完善财政预算制度。

加强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民生、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 加强债务风险监管(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债务规模、期限结构、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

提高债务透明度,增强社会监督。

化解政府债务_建议(3篇)

化解政府债务_建议(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本文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策略建议,旨在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保障经济稳定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分析1. 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2. 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中央政府事权较多,而地方财政实力相对较弱,导致地方政府在承担大量事权的同时,缺乏足够的财权保障。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依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载体,过度依赖融资平台融资,导致债务风险积聚。

4. 投资项目收益与债务偿还错配。

部分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收益与债务偿还期限错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加大。

5.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力。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债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三、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策略建议1.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动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税收政策、提高非税收入比重等措施,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动力。

2. 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实现权责匹配。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提高地方财政实力,实现事权与财权的匹配。

3.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降低债务风险。

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限制融资平台过度举债,降低债务风险。

4. 优化投资项目收益与债务偿还期限,降低债务偿还压力。

合理安排投资项目收益与债务偿还期限,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

5.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6. 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益。

化解债务风险思路(3篇)

化解债务风险思路(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化解债务风险的思路。

二、债务风险现状及成因1. 债务风险现状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规模过大: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持续增长,部分地区债务率已超过警戒线。

(2)债务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偿债压力较大。

(3)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投向不明确,存在挪用、闲置等问题。

2. 债务风险成因(1)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需求。

(2)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金融监管政策宽松:过去一段时间,金融监管政策相对宽松,部分金融机构为追求利益,放松了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

三、化解债务风险的思路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合理控制短期债务规模,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偿债压力。

(2)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 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1)加强项目论证:严格项目审批程序,确保债务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2)强化项目监管: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确保项目按期完成、资金使用规范。

3.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职责,加强债务风险监测。

(2)提高债务透明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债务透明度,增强社会监督。

4. 强化金融监管(1)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业务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违规放贷。

(2)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5.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债务化解思路(3篇)

债务化解思路(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隐性债务风险不断累积,已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

为了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本文将从债务化解的背景、现状、思路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债务化解的背景与现状1. 背景分析(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等任务,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隐性债务风险凸显。

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部分项目存在违法违规举债现象,形成了隐性债务风险。

(3)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

2. 现状分析(1)债务规模庞大。

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2)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以短期债务为主,偿债压力较大。

(3)债务风险较高。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大。

三、债务化解思路1. 增强债务透明度(1)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统计、监测和预警机制,确保债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2)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公开。

定期发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结构、期限等信息,提高债务透明度。

2.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逐步降低短期债务比例,提高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偿债压力。

(2)拓宽债务融资渠道。

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优化债务结构。

3. 加强债务风险防控(1)强化债务风险评估。

建立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2)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高风险地区和项目进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4. 严格债务管理(1)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

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禁违法违规举债。

(2)加强债务资金使用监管。

确保债务资金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建议(3篇)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建议(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结构复杂,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债务管理,优化债务结构1. 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制度,不得违规举债,确保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

同时,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债务规模,避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2. 优化债务结构: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偿债压力。

同时,优化债务利率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债务使用效率。

3. 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二、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1. 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预算法,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合理使用。

同时,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2.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

3. 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2. 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1. 开展存量资产盘活工作:对闲置、低效资产进行清理,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 创新资产盘活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存量资产盘活,探索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盘活方式。

3. 加强资产评估和监管:建立健全资产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资产盘活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政府(3篇)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政府(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风险不仅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更对整个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政府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策略。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债务结构1. 优化财政分配制度政府应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

2. 优化债务结构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主要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

政府应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设立专项债券等方式,拓宽债务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合理控制短期债务比例,降低流动性风险。

二、加强债务管理,防范风险隐患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政府应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发行、使用、偿还等环节的审批程序和责任主体。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止违规举债和资金浪费。

2. 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政府应合理控制新增债务规模,确保债务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对于新增债务项目,要严格审查其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效益,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3. 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政府应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结构、期限、利率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1. 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应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政府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调研化解债务(3篇)

调研化解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调研,分析债务产生的原因,探讨化解债务的思路和措施。

二、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原因1.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70万亿元。

其中,政府债券余额约为50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约为20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债务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2. 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为弥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借债务,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导致债务规模增长。

(4)地方政府管理不规范。

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和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政府债务规模。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逐步降低债务率。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配置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偿债压力。

(3)加强政府债券管理。

提高政府债券发行市场化程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2. 加大债务风险防范(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2)加强债务监管。

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3)提高债务透明度。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债务风险的认知。

3. 创新债务化解方式(1)盘活存量资产。

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债务压力。

(2)推进债务重组。

对部分高风险债务进行重组,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化解债务思路(3篇)

化解债务思路(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债务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体系中的非金融企业债务。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如何深化债务化解思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债务管理框架,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债务风险的成因、化解策略以及长期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我国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事权,但财权相对有限,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投资冲动。

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债务投资,导致债务规模膨胀。

(3)监管不力。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缺乏透明度,监管不到位,导致风险难以控制。

2. 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1)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负担加重。

(2)金融体系风险。

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过度放贷,导致非金融企业债务规模膨胀。

(3)金融监管不足。

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金融风险传导至实体经济。

三、债务化解策略1.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1)优化债务结构。

提高地方政府债券占比,降低融资平台债务规模。

(2)加强债务管理。

提高债务透明度,加强债务监管,防范风险。

(3)调整事权与财权。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财权,减轻债务压力。

2. 非金融企业债务化解(1)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债务风险。

(2)加强金融监管。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

(3)推动企业重组。

通过企业重组、兼并等方式,降低企业债务负担。

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债务管理框架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地方政府债务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风险。

(2)加强债务信息公开。

提高债务透明度,让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债务风险。

(3)完善债务风险评估体系。

科学评估债务风险,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1)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

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财权,减轻债务压力。

政府债务化解方式(3篇)

政府债务化解方式(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为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探讨多种债务化解方式,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

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主要集中在城投公司、平台公司等领域。

2.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中长期债务占比高,短期债务占比低。

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偿还债务时面临较大压力,容易引发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债务规模较大,风险较高;中西部地区债务规模相对较小,风险较低。

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方式1.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调整中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比例,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2)优化债务品种结构。

增加专项债券发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

2. 增强偿债能力(1)提高财政收入。

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增加非税收入等方式,提高财政收入,为地方政府偿还债务提供资金保障。

(2)盘活存量资产。

通过出让国有企业股权、处置闲置资产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3.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务发行、使用、偿还等环节,降低债务风险。

(2)强化债务风险监测。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4. 推进市场化改革(1)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向市场化企业转型,降低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2)完善融资机制。

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5. 加强国际合作(1)借鉴国际经验。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田锦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二O一三年十一月我围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及防范、化解的思路”谈一些个人看法。

主要谈以下三个观点:一、从近几年国内外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度关注,有很多的判断,有的认为有十几万亿,有的认为有 20 多万亿,还有的认为 30 多万亿的甚至更多。

现在国际上也有一股唱衰中国的声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依据。

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客观面对,要看到我国政府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

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公共产品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问题的解决也应在发展中解决。

分析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考虑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殊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全局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现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收益,能形成固定资产,有利于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源的培育,与欧美国家主要用于福利支出有本质的不同。

除了财政收入外,我国各级政府还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国有股权、可处置土地的使用权、在建工程等可变现的资产,可以根据需要变现以增强政府偿债能力。

此外考虑我国经济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当地的商业环境,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创造增长的空间,改善政府的偿债条件。

这些都是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看到一个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对地方政府债务不进行规范的管理,其危害也非常大。

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0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即业界常说的19号文,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文件,通过这些举措,清理融资平台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正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运行,与政府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幅增强。

据不完全的统计,2012年末在发行过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807家城投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2010年年均增长19.9%和22.4%,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10年的58.5%,降低到 2012年56.4%。

在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同时,通过发布地方政府债券,积极探索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2009年至2011年每年中央财政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2012年、2013年发行额分别增加到2500亿元和3500亿元。

从2011年起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省市试点实行发债,2013年发债试点地区扩展到山东和江苏省,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进行了有利探索,对地方政府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保障积极财政的有效实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较大程度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

我委作为企业债券发行的管理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企业债券发展的市场,加强完善债券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

2000年至今年10月份,我们共发行企业债券3.17万亿元,其中城投类债权有1.39万亿,我们在企业债券发行管理中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注重债券融资在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优化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城市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债券品种创新,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在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市场局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强和完善债券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在这些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加强企业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在债券发行组织工作中,使用企业增信记录,逐步建立发债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综合的信用承诺制度。

2、严格审批条件,强化防范风险管理措施,引导督促债券发行人针对自身情况,完善相应的偿债保障措施。

3、建立了城投债存续期的均摊管理机制,参照地方经济实力,设置风险防控线,切实防范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4、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和风险排查预警机制。

5、按照分类管理、有保有控、实施重点防范风险原则,对产业政策支持和低风险的发债申请,加快和简化审核。

对受到产业政策限制和具有较高风险的发债申请从严审核。

6、为进一步提高发债企业质量和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对部分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和有关中介机构进行规范性的核查。

这里我想多谈几点对城投公司以及城投债券的认识。

地方政府通过将优质的资产注入城投公司,由城投公司以自身的经营收入和资产为限来承担偿债责任,发挥了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防火墙的功能,可将地方政府性债务责任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城投公司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主还债的责任和义务,资产边界也比较清晰,以资产负债率相关财务指标作为风险评估参考,风险有利于控制,它的经营和发债也受《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定期在债券市场披露财务报告和重要信息,受到的市场约束比较强。

在我国,城投债券主要依靠城投公司的经营收入及投资项目收益来偿还,部分公益性基础设施发债,是以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返还,其他补贴和政府项目回购形式来偿债,还有部分城投债券实施了第三方的担保。

城投公司发债是公开、透明的,监管也较严。

总体上通过整合城市经营型资产资源,实力大大增强了,成为地方基础设施融资的一个主要平台。

特别是由于我们注重引导城投债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城投公司形成大量优质的资产,成为债券按期偿付的重要保障。

截至目前我们尚未出现一例债券违约的情况。

根据我们对偿债高峰期、偿债水平测算和各省排查风险的情况,我们感觉目前城投债风险在可控的范围。

这是我第一个观点。

二、从局部看部分领域和地区集聚的债务风险需要高度警惕从总量上看尽管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膨胀很快,但从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综合判断,我们认为只要及时采取确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风险是总体可控的。

但是从分地区、分领域和融资方式来看,我们觉得局部的风险点积累的风险在增大,需要高度警惕,这些风险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地区债务风险和偿债的压力比较大。

根据审计署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债务的审计结果,一般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比最高达到189%,如果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最高达到220%,偿债率最高达到60%,加上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最高达到68%。

由于偿债能力不同,一些城市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借新还旧,一些地区还出现地区债务,债务借新还旧率和逾期债务率,最高分别达到了38%和16.4%。

(二)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偿还较为困难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是政府举债的重要投资领域,但目前来看债务规模增长比较快,偿债压力比较大,一些地区借新还旧的比例超过了50%,一些地区出现比较大规模的逾期债务,主要原因是在债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受经济增速放缓或者车流量下降、收费减免等影响,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减少。

部分地区取消政府还贷的二级公路收费之后,债务偿还、公路养护和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由于中央财政补助和部分地方财政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偿债的压力比较大。

(三)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审计的36个地区中,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占到55%.一般情况下,举债形成的投资完成后可带动土地增值,从而保证未来通过土地增值收益来偿还债务。

但如果项目脱产后恰逢经济低潮和回落就会影响项目收益,从而增加债务的风险。

去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出让面积下滑以及土地出让收益下降比较普遍,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由于征地拆迁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实际可用的土地出让收入的占比也在明显下降。

从全国看,2012年征地拆迁成本占土地出让收入的比重达到80%,比2011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按照土地出让净收益,还要按比例进行廉租房、水利、教育等基金的要求,一些地方规定了其他项目,地方可分配的土地净收益不多,真正用于偿债的资金非常有限。

(四)城投公司债务来源的多元化,呈现高利率、短期限、不透明、非公开的特征根据对807家城投公司负债的统计,2012年末总负债达到14.58万亿,其中应付款项占24.7%,成为城投公司第二大负债来源,仅次于银行贷款,年均增幅远高于银行贷款,这就表明在信贷对城投公司相对收紧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对上下游企业、政府、客户等的资金占用问题较为严重,另外一方面采取信托、理财等高成本的融资方式来弥补资金来源不足。

2011年到2012年,一些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BP项目、变相施工、违规集资方式,变相举债融资占新增债务的16%左右,这些融资方式隐蔽性比较强,而且不易于监管,其短期限、高成本特征与基础设施项目长期性、低收益的特点不相匹配,存在较大的隐患。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债高峰期不断后延,但再融资受到较大限制,短期资金平衡的压力较大根据2011年地方债务审计结果,2012到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的债务分别占到了17.2%,11.4%,9.3%和7.5%。

根据银监会统计,37.6%的贷款将在2013年到2015年到期,与去年同期相比,三年内到期贷款的占比提高了三个百分点,这个比重比较高的。

而2010年以来部分地方政府举借的集合信托计划、理财计划等高利率、短期限的产品,目前进入集中还款期。

由于贷款展期和融资方式创新的原因,偿债高峰期不断的后移,短期资金流的平衡难度比较大。

三、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路径来看,我们认为要多措并举,健全制度,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完整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虽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集聚在以上五个风险点上,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局部风险有可能演变为区域性或者系统性的风险。

要防范这种风险,健全制度是根本的途径。

从目前来看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制度。

虽然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债务管理办法,但是债务规模控制、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管理等仍然比较薄弱。

基于债务风险的结构性特点和制度缺失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监管、疏堵结合”的原则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对债务风险不同地区、不同融资方式应区别对待,并实施差别化、分层次的监管,“开正门堵邪门”,给融资提供一个正常渠道。

标本兼治,切实防范和化解我们可能面临财政金融的风险。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财税投融资等体制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政府职能范围,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投融资体制。

对城市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的项目实行分类指导,加强对政府投资行为的约束机制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