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合集下载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生物多样性变化 1. 系统结构简单化 2. 食物网破裂 3. 能量流动效率降低 4. 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 5. 生产力降低 6. 其他服务功能减弱 7. 系统稳定性降低
5
第二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6
人类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有目的地采取某 些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 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受损 生态系统的修复”。
生态工程
环境辨识与评价
生物群落的选择
生物群落结构配置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
平面结构 垂直结构

地理环境
生 物
气象环境
环 境
水文环境
生 物 环 境
土壤环境
数学模型法 专家评价法 其他 人工环境调控与构建
水环境 土壤环境 光热环境 大气环境 营养环境
人 工 食 物 链 设 计
生产环 增益环 减耗环 复合环
优先性:Cairns(1980)提出根据对生态系 统的功能需要,根据生物演替的基本规律进行生 态系统基本功能的修复,然后进一步完善物种组 成与结构。
7
一、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1、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特点 受损原因包括:病虫害、干旱、洪涝和地
震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是人类活动所致。 如毁林耕作,然后弃耕;大面积皆伐;开 采矿藏等。
8
西双版纳被烧荒
9
10
受损特点:生产力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育土壤、贮存营 养元素能力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受损较 轻,呈逐步退化形式,受损较重退化为裸 地。
11
2、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常用的修复方法: 封山育林 林分改造 透光扶育或遮光抚育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区域的总体方案、时

第08章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第08章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诸如生 物种类、数量、生物量的增加,更要注重物 种间的竞争和协同关系,注重对土壤理化性 状等环境条件的改善,才能更充分地利用系 统自身的潜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回复进程 , 实现生态系统正常发育和演替。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修复
一、恢复生态学及其学科任务
㈠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恢复生态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学科任务 是致力于研究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 受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建问题。基于 这种恢复和重建在相当程度上离不开人的参与, 所以一些生态学家曾根据其方法学和工艺特点又 将其称为合成生态学。
我国对各种受损生态系统的整治与改良利用 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学者在华南地区 退化坡地上开展的恢复生态学研究和长期定位观 测试验,可以视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被恢复 生态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综合我国多年来的研究,在生态系统层次上, 有森林、草地、农田、水域等领域的工作,也有 地带或区域性生态退化及恢复方面的研究。从整 体上看,我国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就范围和广度而 言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在某些领域还处于 领先水平。
பைடு நூலகம்

受损伤的生态系统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率性, 主要体现为: 1. 生态系统受损伤的各种变化都始于结构的改变 在干扰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内部结构总 是首先受到破坏,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组分的 减少或消失,尤其是一些区域的特有种或关键 物种的缺失,以及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水平格 局和营养结构的改变。这些都会引起生态系统 的一系列变化。
㈥ 生产力下降
正常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而相对稳定的生产 力,能利用光能生产很多生物产品。但是系统受 损后,其生产力会大大降低,其原因在于:①光 能利用率减弱②由于竞争和对资源利用的不充分, 光效率降低③初级生产者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又常 导致次级生产力的降低。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控制污染物流入,增加水量,稀释污染物;
采取工程措施: 引水冲污;人工曝气复氧;底泥疏浚
提倡多目标水库生态调度。在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基础 上,模拟自然河流的丰枯变化的水文模式,以恢复下 游的生境。
第22页,此课件共113页哦
河流湖泊地貌学特征的改善
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联通性
保持河流纵向蜿蜒性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
第17页,此课件共113页哦
具体做法: 将4万亩严重沙化的草原围封禁牧,令其自然修复;辅以人工干 预——在风口处插上柳条;在流沙严重地带,用沙障将沙固住; 组织专人每天骑马巡逻,防止牲畜进入。
效果: 一年后,恢复好的区域,草原滩地草丛长到80-140厘米。
两年后,草原植被总盖度到达60%,与当地未封育的草场相比,沙
第2页,此课件共113页哦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1、封山育林:最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
第3页,此课件共113页哦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 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 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
可分为“全封”(较长时间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半 封”(季节性的开山)和“轮封”(定期分片轮封轮 开)。
第26页,此课件共113页哦
生物膜技术
用天然材料( 如卵石) 、合成材料( 如纤维) 为载体,河道水经过时,在 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 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第27页,此课件共113页哦
生态修复耦合系统:
综合人工湿地、微生物及水生动物协同净化等原理设 计的生态修复系统,可去除河流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 ,从而达到修复河流水环境的目的。
第16页,此课件共113页哦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 统的修复
2020/11/23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第一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
•一、受损生态系统的定义
•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 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改变),打 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 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
• 1、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原因,包括病虫害、干旱、洪涝和 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导致。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二)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1. 始于20世纪20年代 2. 1973年3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召开题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的国际会议 3. 3. 1985年,Aber and Jordan 首次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的科
学概念 4. 4. 1996年在美国召开了恢复生态学国际会议,标志着恢复生态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三、生态修复的方法
•(一)针对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
1. 植物萃取 2. 根际过滤 3. 植物固化 4. 植物辅助生物修复 5. 植物转化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1、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⑴植物萃取技术 指金属积累植物或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的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搬运到 植物根部可收割部分和植物地上枝条部位的技术。
•(二)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
1. 自我设计与设计理论 2. 生态学理论 3. 生态恢复理论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三) 生态修复的原则
1. 地域性原则 2. 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 3. 最小风险原则与效益最大原则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指导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对策(王治国等,2001)14
二、受损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
1、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原因及特点 我国为草地受损严重的国家之一。 受损原因: 人为干扰原因:主要是不合理放牧、垦殖和
污染等,还有为获取能源对植被产生影响。 自然原因:自然条件较差,如干旱、少雨、
13
人为干扰
初始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干扰
人为调控
自然恢复
轻微受害 (可逆的)
严重受害 人为干预措施 (不可逆的) 加自然过程
保持一 不具备恢复条件
定时间
的受害
状态
改建
林业 生态 工程 措施
不采取措施 进一步 退化
重建
改进的森林生态系统 再造的森林生态系统
反馈
科学研究+对策研究+生态社会影响研究+技术经济研究后评价
20
还应考虑的其他问题: 代表性的草种、外来草种、灌木的入侵、
动物的出入、草地的生长期动态变化等。 根据草原面积大的特点可进行遥感技术的 监测。
21
三、 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河流生态系统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的纽带,借此可反映陆地情况及影响河口 和海湾生态系统的变化。
22
1、河流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方式及影响 人类在流域进行开发活动对河流产生的
严寒、自然灾害等。 造成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人为和自然原因的
综合的结果。
15
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植被退化 (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群 落结构矮化)和土壤退化(风蚀、水蚀、 土壤板结和盐碱化等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改 变,干旱气候加剧这一过程。)
16
人类活动、滥垦、滥伐、资源不合理经营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摘要: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国内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总结了受损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以及修复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受损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

当外来干扰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岩石流、雷击、火烧、人类建造大型工程、排放有毒物质、人为引入或消灭某些生物等)超过生态阈值时,生态系统本身无法缓解胁迫,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系统难以回到原初的生态平衡状态,从而引起生态平衡失调此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形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1、生态系统的受损类型主要包括:(1)、突发性受损;特点为时间短、速度快,局部受损严重。

例:泥石流、火山爆发。

(2)、跃变式受损;特点为生态系统受到持续干扰,最初不表现明显损伤,破坏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剧烈变化的一种形式。

(3)、渐变式受损;特点为在强度均衡的干扰下,缓慢的、不断加重的受损。

例如: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退化。

(4)、间断式受损生态系统;其为因周期性的干扰而受到损害的一种形式。

(5)、复合式受损:生态系统在受损过程中,经历了两种以上的受损形式。

2、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第1页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减弱且不稳定。

但系统成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

基本特征,如下:(1)、物种多样性的变化;(2)、系统结构简单化;(3)、食物网破裂;(4)、能量流动效率降低;(5)、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6)、生产力下降(;7)、其他服务功能减弱;(8)、系统稳定性降低。

3、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对于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根据生物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首先要考虑对生态系统最基本功能的修复,然后再进一步完善物种组成及结构。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返回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被的顺行演替与发展。
4.2 林分改造
天然植被的演替过程较为漫长,为 了促进森林快速顺行演替,可对处 在演替早期阶段的林分进行改造, 加速其演替进程。
4.3 抚育
为了加速天然植被的顺行演 替过程。一种方式是根据天 然植被所处的演替阶段,对 处于后期演替阶段的种类进 行抚育透光,促进演替发展; 另一种方式是择伐一些先锋 树种的个体,可促进后演替 阶段的种类生长,并使之进 而顺行演替为生态效益最高 的地带性植被的顶级群落类 型。
对于受灾的人工林或先锋植物群落,可根据本区域生态恢复参照系, 模拟自然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不同演替阶段的种类成分和群落 结构特点,在受灾的人工林或先锋植物群落内开展林分改造。
2.5 加强林分抚育,维护生境原生性和异质性
在人工更新抚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幼苗幼树、枯立木、 孤立木、死树桩、倒木的影响,最大限度地维护生境原生性和空间异 质性。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后的特点
1.生产力降低。 2.生物多样性减少。 3.调节气候、涵养水分、
保育土壤、贮存营养元 素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 。
返回
二、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
病虫害(自然灾害) 干旱(自然灾害)
洪涝(自然灾害)
滥砍滥伐(人类活动)
受损 原因
地震(自然灾害) 风灾(自然灾害)
矿山开采(人类活动)
返回
③ 修复受损生 态系统的优势种 或关键种的同时, 还要注意互惠共 生种。互惠共生 关系越复杂,表 明系统也就越稳 定。
注意 事项
① 综合考虑群落发育过 程中的主要因子,包括种 子传播、竞争、捕食和随 机事件,环境变化的胁迫, 遗传资源的退化以及外来 种入侵问题。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相 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 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网相互连接,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不同物 种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系统 的稳定。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物种类减少
受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数量 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对恢复的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确 保其稳定和可持续性。
04
生态系统修复的案例分析
土壤污染修复案例
总结词
土壤污染修复案例主要关注的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清除或降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生态功 能。
详细描述
例如,某地因工业废弃物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措施包括清运受污染的表土、置换清洁土壤、施加改 良剂等,以降低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生态平衡。
生态功能退化
受损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生产 力下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 ,生态服务功能减弱或丧失。
空间结构破坏
受损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和空间 格局可能被打乱,生境破碎化。
生态系统修复的目标和方法
目标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能力,实现生态 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方法
针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不同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包括生境恢复、 物种引进、植被恢复等手段,同时加强生态管理和监管,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 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技术创新与研发
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微生物组学等手段,研发出更有效的生态修 复技术。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先进遥感技术获取生态系统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 分析和规划。

如何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

如何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

如何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当今时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破坏。

森林砍伐、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严峻,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这不仅关系到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为了获取木材和开垦土地,使得大量的森林消失,动物失去栖息地,生态平衡被打破。

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不仅造成土地的破坏和污染,还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对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为相关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推广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是关键。

在农业方面,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积极开展修复工作必不可少。

在森林生态系统方面,可以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植被覆盖。

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种植植被等。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加强水污染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

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是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打击非法捕猎和采伐行为。

同时,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生态恢复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生态恢复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生态恢复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生态单元,它们在维持自然平衡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过度开发、过度放牧、过度捕捞以及污染等,导致许多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受损的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分析生态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

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例如过度的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开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受阻;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濒临灭绝。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和土地侵蚀等,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生态恢复修复的方法和措施1. 植物恢复:植物起到了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化草场还原、湿地恢复等手段来增加植被覆盖,促进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

2. 水体修复:由于水污染严重,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被视为重要任务之一。

可以通过建设湿地、沿岸带等缓冲区以及改善废水处理系统等措施来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3. 物种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濒危物种等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

4.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一种人为干预的手段,通过人工构建面源和点源污染治理设施,修复土地退化,恢复水文功能等手段来改善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三、生态恢复修复的挑战和前景生态恢复修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缺乏资金、技术限制、和社会认知等。

然而,随着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恢复修复的前景逐渐明朗。

国际合作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将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科技的进步也为恢复修复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遥感技术和基因工程等,有望在生态恢复修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生态恢复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它旨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加强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加强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加强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加强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为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日益严重的问题,加强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一、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受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破坏与损害。

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保护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可以提供更好的栖息地和食物链,帮助保护和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2. 提供生态服务: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土壤肥力、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资源。

3. 缓解环境压力: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土地退化,提高环境质量,减轻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

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涉及多个方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修复方法:1. 植物修复法:通过引入适应环境的植物物种,恢复植被覆盖,修复坏地、退化土壤等。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同时植物的生长也能改善空气质量。

2. 湿地修复法: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有着重要作用。

湿地修复可以包括种植湿地植物、修建人工湿地等措施,恢复湿地功能及其服务。

3. 河流修复法:修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水质净化、河道恢复等措施来实现。

例如,进行水利工程的调整和改善,修复河岸边坡,增加基底栖息地等。

4. 可持续农业措施:农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推行可持续农业措施可以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包括有机农业、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药使用减量等。

5. 引入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修复后的生态系统,我们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再次受到破坏。

例如,建立保护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等。

三、加强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的策略为了加强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以下是一些策略建议:1. 制定科学规划:在开展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目标,明确修复的范围和重点,确保修复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修复

生态系统修复

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系统。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的加剧,许多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修复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修复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修复方法。

一、生态系统修复的概念生态系统修复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修复遭到破坏、退化或受到污染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

其目的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以支持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服务的提供。

生态系统修复通常包括恢复植被、水体和土壤的健康状况,修复物种群落和食物网的平衡,以及改善环境水平和质量。

二、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性1.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有助于保护和提升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恢复和维护物种和栖息地的完整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步骤。

2. 水源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可以改善水源质量和水体健康。

通过修复湿地和流域,可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和水源的流失,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资源。

3. 气候调节:生态系统修复有助于协调地球上的气候系统。

通过恢复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4. 土壤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有助于保护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

通过修复植物覆盖和加强土壤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三、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1. 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土植物来改善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

栽培并引入植物有助于恢复土壤的稳定性和以往的植物群落。

2. 湿地修复:恢复湿地有助于改善水质、保护栖息地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湿地修复常包括湿地底质改良、湿地植物的引入和湿地的水文调控。

3. 水体修复:通过减少污染物的输入和施行水质净化措施来修复受到污染的水体。

例如,建设人工湖泊和湿地过滤系统来改善水体的净化效果。

4. 栖息地恢复:改善栖息地状况对于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群落是至关重要的。

栖息地恢复可能包括栖息地的重建或修复、灌溉系统的改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修复
一、恢复生态学及其学科任务 二、生态修复及其理论基础 三、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一、恢复生态学及其学科任务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恢复生态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学科任务是致力于研究自然灾 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 建问题。基于这种恢复和重建在相当程度上离不开人的参与,所 以一些生态学家曾根据其方法学和工艺特点又将其称为合成生态 学。
(四)相关学科 生态学内的分支:
生态遗传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
生态学相关学科: 地理学、地质学、土壤学、环境化学、 工程学、经济学。
(五)恢复生态学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生态修复:应包括生态恢复、重建和改 建,其内涵可以理解为通过外界力量使受 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或改建,即应 用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 生态完整性进行修复,最终恢复生态系统 的服务功能。
恢 复 生 态 学 又 可 概 括 为 生 态 系 统 的 恢 复 ( restoration ) 与 重 建 (reconstruction)。
恢复是指原貌或原先功能的再现。
重建则可以包括在不可能或不需要再现原貌的情况下,重新营造 一个不完全雷同于过去的甚至是全新的自然生态系统。
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貌,在实践中往往是困难甚至是不可 能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应把“restoration”译为“修复” 更确 切。
恢复生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修复的技术与方法已成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
理论研究主要包括:
①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空间组成结构、不同地理单元与要素的 空间组成结构及营养结构等)、功能(包括生物功能,地理单元 与要素的组成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能流、物流与信息 流的动态过程及平衡机制等),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 与相互作用机制。
修补(remedy),即修复部分受损的结构
更新(renewal),指生态系统发育即向新 的水平或层次的演替
再植(revegtation),即恢复生态系统的部 分结构和功能,或恢复当地先前土地利用 方式。
二、生态修复及其理论基础
(一) 概念
生态修复的概念应包括生态恢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以理 解为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或改建,即应用 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完整性进行修复,最终 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从四个方面理解: 第一是污染环境的修复,即传统环境问题的生态修复工程; 第二是大规模人为扰动和被破坏生态系统的修复,即开发建设项 目的生态恢复; 第三是大规模农林牧业生产活动破坏的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修 复,即人口密集农牧业区的生态修复或生态建设,相当于生态建设 工程或区域生态工程; 第四是小规模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森林火灾、雪线下降等)退 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即人口分布稀少地区的生态自我修复。
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力、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 性研究。
③先锋群落与顶极群落的发生、发展机制与演替规律研究。
④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
⑤生态系统退化的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⑥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警及预测研究。
应用技术主要包括:
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③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 ④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 ⑤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 ⑥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 (马世骏,1990;章家恩,等,1999)。
制约学科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
生态系统恢复和群落的自然演替是一个动 态的过程,在研究实践中,对两者的区分 常常很困难
生态系统恢复的时间到底要持续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 需要进行可重复和长期的试验及观测,短 时间尺度的研究不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生态系统恢复的机理还不清楚,尤其是重 新引进当地消失的物种在恢复中的作用与 角色还难以正确判断
(三)制约学科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
生态系统恢复的不可确定性
生态系统恢复要求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 社会因素,但对时间、空间上存在异质性 的生态系统而言,很难恢复到理想状态, 在有持续干扰情况下尤其如此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生态系统退化 程度和干扰因子很难概括出一些易测定、 又能反映实质的具体指标
重建 改良 改进 修补 更新 再植
重建(rehabilitation),即去除干扰并使生 态系统恢复原有的利用方式;
改 良 ( reclamation ) , 即 改 善 环 境 条 件 以 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一般指原有景观彻 底破坏后的恢复
改 进( enhancemen), 即对原有的受损系 统进行重新修复,以使系统某些结构与功 能得以提高
Hobbst and Norton 的临界阈值理论,该理论假设生 态系统有4种可选择的稳定状态,状态1是未退化的, 状态2和3是部分退化的,状态4是高度退化的
(二)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包含恢复生态学内容的国际大型计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国际地球生物圈计划(IGBP); 全球变化的人类因素研究计划(IHDP);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
国家层面开展生态恢复研究 英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中国等。
中国开展生态恢复研究 农牧交错区、风蚀水蚀交错带、干旱荒漠地区、丘陵山地、干热 河谷、湿地、城市等退化或脆弱生态环境。
(二)生态修复机理
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 技术和方法,人为地改变和消除生态系统退化 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 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 及其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 态学潜力成功地恢复乃至得以提高。
Hobbs and Mooney指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 可能发展方向一般要包括:退化前状态、持续退化、 保持原状、恢复到一定状态后退化、恢复到介于退化 与人们可接受状态间的替代的状态或恢复到理想状态 等几个阶段和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