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定义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技术层面对新媒体进行界定,二是从与传统媒体的比较优势出发来定义新媒体全方位认识新媒体传承论: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相对论:新媒体视为媒体演进发展的延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凡数字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互联论:从新媒体的互联性特点出发,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媒体定义回归论:从媒介自身出发对新媒体做出界定,认为“媒体”应该广泛指从事大众传播的机构,因而新媒体应该定义为新的大众传播机构正确区分“新”“旧”媒体明显的区别在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其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分众性、快捷性、个性化、多媒体等特点,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良好的整合性、展示性及容纳性。
这样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齐全的媒介总和平台,既融合了以往的媒介形式,又显现出信息覆盖面广、规模大、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
而新旧媒体之间的模糊性则表现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传播革命虽然是上一轮传播革命的终点,却也是下一轮传播革命的新起点,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人类传播历史上的全部媒介既进行了一次整合和展示,同时也对未来的传播媒介和形态的一次试验。
了解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2.多媒体呈现3.互动性4.商业模式创新5.媒介融合趋势加强我国新媒体产业趋势1.十二五开局,新媒体的战略机遇2.融合发展成主新媒体旋律3.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上市与机遇4.门户网络新媒体进入新一轮竞争5.团购网站或将成为新媒体新领军者6.微博将是2011年最给力新媒体7.新媒体知识产权环境将趋好8.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备受关注9.创新型新媒体将受资本追捧10.新媒体给力文化创意产业以上十大趋势集合了近两年来新媒体在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几乎涵盖了政策规划、媒介融合、发展环境、资本支持以及目前颇为流行的各类网络媒体等与新媒体产业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因而颇具代表意义。
新媒体技术概论PPT(共19页)
•一、新传媒技术时代 1、新传媒技术的概念
新传媒技术是指依托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 而形成的新的传媒技术。
2、新传媒技 术催生新媒体
(1)、网络新媒体 (2)、手机新媒体 (3)、户外新媒体
•二 多媒体技术 1 图像与图形信息处理
计算机中的数字图像按其生成方法 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现实世界中通过数字 化设备获取的图像,称为取样图像、 点阵图像和位图图像,简称图像 一类是计算机合成的图像称为 矢量图,简称图形。
(2)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
交互性、沉浸感、构想性、多感知性
(3)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虚拟环境处理器、头盔显示器、 方位跟踪器、数据手套
(4)虚拟现实技术在传媒中的作用
① 技术基础
色键抠像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② 虚拟演播室技术原理
虚拟演播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和创痛色键抠像技术 结合的产物。它与传统的色键抠像技术最根本的 区别在于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信息交互技术 利用摄像机跟踪技术所获取的真实摄像机运动参 数来控制计算机中的虚拟摄像机相应的运动参数 使真实摄像机和虚拟机保持同步运动,使得虚拟 摄像机拍摄的虚拟背景与真实摄像机在蓝幕前 拍摄的人物前景通过色键抠像技术完美地合成 在一起。
③虚拟演播系统的组成
摄像机跟踪部分 计算机虚拟场景生成部分 视频合成部分
④使用注意问题 虚拟的真实 延时 蓝室设计
灯光
Elements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 成功来 得慢, 而是你 努力的 不够多 。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 来的人 一个惊 喜,也 给自己 一个好 的交代 。
•
第1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绪论
·“新媒体”: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 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 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 ·但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和传播上的互动性。
绪论
·新媒体时代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从诞生到发展壮大, 深刻改变了就旧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 ·“ 媒体人”“ 内容为王” “ 服务与市场”“ 网络”“ 渠道、平台、终端”
思
新媒体
知识窗 世界上第一台手机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开始,一直到1985年, 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 才诞 生,但是其重量达3公斤,且不方便携带,使用者
要像背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
不过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9 年,手机的重量降为60克,与 一枚鸡蛋的重量相 差无几。除了重量越来越 轻、体积越来越小外,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 而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
按 75%的商业开挂率(一年中四分之三的
时间车身都有广告,或75%的车一年中都有
广告)计算,年收入将为6750万元。
一、新媒体的概念
(二)哪些不应当属于新媒体
1. 新出现的媒体是否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并非新出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例如,有人用自行车车体甚至人的额头作为广告媒体,但是由于这些媒体既非数字化的, 亦不具有互动性,因此不能被称为新媒体,只能被称为新出现的传统媒体。由于缺乏互动 性,数字化的户外LED广告屏也并非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概念
·黄升民:将网络电视、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视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也有人把近10年内基于技术变革出现的一些新的传播形态,或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其 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统称为新媒体。
新媒体概论.pptx
新媒体概论
石磊著
前言
新媒体 概论
一、目前,国内对新媒体的研究不少,但总体说来缺乏系统性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国内关于新媒体的专著有10本左右,但一般都是从某一方面对新媒体进行研究, 还没有一本适用于新闻传播学本专科学生的新媒体教材。
二、本教程的主要内容 1.概论: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2.技术论:新媒体与数字技术; 3.影响论: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4.控制论:新媒体与媒介制度; 5.产业论:新媒体与产业发展; 6.融合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二、新媒体发展迅猛
2.2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技术与市场发育
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
新媒体 概论
资本市场准备
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
党政重视支持
十一五发展规划
新媒体发展
新媒体 概论
新媒体 概论
2008年6月20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 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 线交流
新媒体 概论
2009年2月28日电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 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 数以亿计的海内外网民纷纷登陆新华网发展论坛, 就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向总理提问。
第一章 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新媒体 概论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 第二节 新媒体发展迅猛 第三节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第四节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 概论
新媒体——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播客、博客等
媒体的分类
报刊 A
B 广播 媒体
电视
C
E 新媒体
D影视书籍
新媒体 概论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
和48.2%。
二 新媒体发展迅猛
新媒体 概论
□ 2007年新媒体增长的势头在传媒产业中的比重增加到 28.07%,而传统媒体下降到71.93%。
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 体。
13
一、新媒体的定义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 “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
32
二、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2009年新媒体投融资:
2009年6月9日,盛大网络和华友世纪达成并购协 议;
2009年10月,时代寰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高调宣 布斥资3000万人民币进投建娱乐门户网站——— 《时代娱乐周刊网》;
2009年10月15日,户外数字媒体运营商华视传媒 于以1.6亿美元价格并购数码媒体集团(D M G );
2007年1月和4月,中央就互联网技术发展和 管理召开专门会议,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36
2008年新媒体五件大事
胡总与网民在网上交流开创历史先河
2008年6月20日上午10时,胡锦涛总书记通 过人民网同网友在线交流、直接对话,让亿万网 民看到一种责任,也向各级领导干部发出强烈信 号,把互联网作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 要渠道,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用网络的力量 推动中国。日前,人民网“特别推出”的“什锦 八宝FANS圈”刚刚上线,万千网友蜂拥而至, 开通仅四天,注册“粉丝”已超过6万人,这个数 字正在以每小时2000多人的速度递增。
1、新媒体产业增长 中国传媒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新媒体产业现
状及发展趋势》显示,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 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产业传媒总值的近三分 之一。 移动媒体: 888亿元 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 短信、手机游戏、移动电视等,同比增长41.3%; 网络媒体:252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 视频、播客、各种下载业务等,
第3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_2022年学习资料
第1单元新媒体理论基础第3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十分模糊。
在通-常情况下,新媒体用户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
因此,在新媒研究中,对-新媒体用户的研究,尤其是对网民的定量分析,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第3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第1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从受众到用户-了-第2节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第3节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第1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从受众到用户-丹尼斯•麦奎尔(英国传播学家)的著作《受众-分析》是一本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理论专著,也-与传播学丛·传学研究方系列-中文版-受众分析-是迄今为止西方传播研究界最全面地总结和探讨受-丹思系济著-众问题的著作。
-但是到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已经转型为用户。
用户强调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不只被动接收信息,-而且主动发布信息。
-B妇S百科2中四人风大学出版肚一、受众、网络受众和网民-·受众:接收信息的人。
既包括大规模信息传播中的群体,即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也包括小范围信息交流中的个体-·网络受众:新媒体的信息接收者。
这些信息接收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团体或国家。
-·网民:泛指上网者,上网者扮演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只有上者处在单纯的接收信息的状-态时,我们才能称之为“网络受众”。
-·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两者角色可瞬间转换,因此应该用“用户”一词取代“受众”。
二、新媒体的互动性-·大众传播:受众反馈延迟、传受双方不平等;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所有受众的意见。
-·新媒体:互联网实现了类似于人际交流的双信息传播模式,即互动性的模式。
受众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度,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性大大加强。
媒体和受众形成了充分的双向交流。
三、新媒体带来受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在新媒体中,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包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
新媒体概论优秀课件下载
新媒体概论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第三册,第四章“分数”。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进行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分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水果的分配情况。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分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分数的应用。
板书要清晰,简洁,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小明有3个糖果,小红有5个糖果,他们一起有多少个糖果?2. 答案:(1)1/2 + 1/3 = 5/6,2/5 1/5 = 1/5,3/4 + 1/4 = 1。
(2)每个人分得1/2个苹果。
(3)小明和小红一起有8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但在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介绍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第三册,第四章“分数”。
新媒体概论PPT12.30
皇城相府似乎陷入了同质化竞争中而发展后劲不足。 基于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精细的
规划与开发,可能会有一些好的效果。
一 最大程度挖掘景区文化对接抖音短视频 用户
二 • 确立用户思维,提升内容特色 三
善用粉丝营销,搭建共创利益平台
一最大程度挖掘景区文化,对接抖音短视频 用户
• 其实皇城相府近些年对挖掘相府文化已径做出了很多成就。 比如出版了《陈廷敬》《陈廷敬与康熙盛世》等30余部专集 和专著;编排大型实景演出“迎圣驾”开城仪式;由景区策 划的30集大型电视剧《皇城相府》,目前已经杀青,即将在央 视播出。而且多次举办海峡两岸《康熙字典》、《康熙字典》 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开发民俗文化,组建了民俗 艺术团,邀请上党八音会”、“编钟乐舞”等节目常驻景区 演出,展示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
二 抖音短视频自身的传播特性 从内容生产上,短视频创作门槛低,即大众人人都是 视频创作者,只需要打开相机简单的视频录制,搭配 抖音的酷炫音乐卡点,将科技艺术元素与旅游场景相 融合,就能给观看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极佳体验。从传 播方式来看,碎片化是抖音这类短视频最核心的特征, 在当下高度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 们的时间碎片化特点越来越明显,人们在这种尤其是 趣味观赏性强的短视频里获得愉悦,从而产生认同归 属感,激发旅游打卡的热情。从传播渠道看,短视频 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即抖音有契合的用户,抖音不 仅是短视频分享平台,还是一个打破微信微博狭窄交 际圈的一个社交平台。受众之间通过点赞评论分享视 频,而对于旅游类的动态短视频,呈现更强的交互性 和参与性。
旅游作为河南云台山旅游自然景区线路的有效延伸,从而 带来大批客源。同时依托央视,吸引全国。通过向央视巨 额投入广告费,把央视频道的高端性与皇城相府的文化诉 求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提升景区知名度,带动不同省甚至 国外的旅游社前来参观游览,此举对皇城相府加强自身品 牌建设、品牌升级也产生了积极动力,推动了皇城相府围 绕目标市场不断同步升级,带动了皇城相府整个管理手段 的创新。
新媒体概论第三章
一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 2.中国报纸发行增速减缓 中国报纸的绝对发行量一直在增长,但近年来增速减 缓,甚至出现了下滑。 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表明,2005年,全国报纸 各项主要出版指标的增长幅度均低于2004年的增长水平, 其中,报纸总共1931种,比2004年略增0.47%;平均期印 数19548.86万份,增长0.14%,增幅下降2.08%;报纸总印 数增加14.78亿份,增长3.67%,比2004年增幅降低了 1.5%,是近5年来增幅最小的一年;报纸的总印张比2004年 增加137.2亿印张,增长8.99%,但增长率远低于2004年的 23.55%,这也是2000年以来首次低于2位数的增长。2006 增长进一步放慢,全国共出版报纸1,938种,同比增长 0.36%;平均期印数19,703.35万份,同比增长0.79%.
一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新媒体 概论
■ 3.网络媒体分流传统媒体受众
2005年5月10日公布的这项调查显示,近年人们使用 网络的时间越来越多,花在其他媒体的时间则不断减 少。 在针对2600位网络使用者所进行的媒体消费行为调 查中,有60.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起前一年花在网络上 的时间更多了,而减少看电视的人有35.5%,减少看杂志 的有34.1%,减少听收音机的人有27.1%,减少看报纸的 人有30.3%。
一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新媒体 概论
□网络报纸不是报纸
中国学者刘建明也认为,‚在30年后,报纸将无可救
药‛ 。网络报纸的出现,难道不是报纸存活的另一种形态
吗?刘建明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网络报纸并不是报 纸,把它叫做报纸只是一种习惯称呼。
一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新媒体 概论
■ 2. 报业寒冬论 2005年被很多人看成是中国传统报业的‚拐点‛,报 业
3-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三章-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历史
达·芬奇(1452-1519)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 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 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 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 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 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 “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位将科学与艺术完 美结合的科学艺术巨匠。
第1讲: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
简洁性、对称性与大自然美学
德国动物学家和哲学家恩斯特·海因里希·菲利普·奥古斯特·海克尔 (1834-1919)认为生物学在许多方面与艺术类似。自然界中的对称, 比如单细胞生物中的放射虫对他的艺术天赋有很大的启发。海克尔擅长版 画和插图,尤其著名的是他画的浮游生物和海母的画,这些图画生动地体 现了生物世界的美。在其1896年发表的巨著《自然的艺术形式》中含有 数百幅非常细腻的植物、花卉和放射虫的骨骼的插图。他的插图生动地体 现出了大自然赋予生物的绝妙的对称结构。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艺术
古希腊人建立的理性主义艺术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那里则体现为对光影、 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的钻研和运用。由此,经过数百年中 无数艺术家的不断探索,西方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写实绘画体系。这种绘画能在 二维的平面上再现出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形象,造成一种逼肖客观自然的“幻象”。
鹦鹉螺所蕴涵的奇妙数学
分形几何学与分形艺术图案
分形艺术图案体现了数学和“大自然美学”之间的联系。 分形艺术图案与大自然的许多植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计算机编程产生的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精美分枝、螺 旋状、羽叶状树叶不仅使数学家、物理学家为之迷恋,而 且使许多艺术家趋之若鹜,他们认为在这些无穷放大或缩 小的自我相似的螺旋形结构中蕴藏着宇宙的奥秘。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1 媒体的分类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2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站(如新浪网)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数字电视(如SiTV)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数字化新媒体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7信息的分类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8 信息的数字化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符号载体“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新媒体概论全套课件
(一)、门户网站的概念界定
门户网站译自英文“portal site”, “portal”与“gate”同意,指门,入口。
门户网站即网络内容提供商,是指在互联 网上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并向其用户或访 问者发布的公司。
门户网站是一个为了满足网民对于信息与 服务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信息共享的网络 枢纽。
4、中国门户网站的再起飞阶段(2002年至 今)
2002年,商业门户网站从亏损步入盈利阶 段
特点:通过调整,盈利模式已从单纯的网 络广告拓宽到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网络 广告三大渠道为主的多元化收入
新的盈利模式促使各大门户网站掀起了新 一轮的门户之争
(三)、门户网站的类型
1、从网站的内容模式来看
(1)、综合门户网站 (2)、垂直门户网站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新媒体概说
第一节 关于新媒体
一、“媒体”和“媒介”
媒体——media 媒介——medium
在本门课中,“媒体”与“媒介”概念等同
媒体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 既可以指抽象的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也可以 指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书籍、电话、 电视、电脑等;
(二)、中国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
1、中国门户网站的萌芽阶段(1995—1997) 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门户网站yahoo!问世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 1996年4月,利方在线中文网站开通 1996年8月,张朝阳创办了搜狐公司 1997年5月,丁磊创立了网易公司
这一阶段特点:商业网站开始出现,门户 网站呈现萌芽状态,国内网站这一时期的 主要作用是方便国内网民的上网服务,提 供网络接入、搜索引擎等简单的服务。
2、从门户网站的构建主体来看
新媒体概论结课ppt
• 抖音短视频是一个面向全年龄的 音乐短视频社区平台。用户可以 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音 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会 根据用户的爱好,来更新用户喜 爱的视频。受广大青年的喜爱, 同时也有一些家长在观看。正是 有了短视频这种传播方式的出现, 会使得我们传播东西变得更加方 便,可以将所要传播的内容经拍 摄、制作等工作后,做成短视频, 发布在平台上,这样就会有更多 的人看到,而且视频可以长期存 在,即使现在没看到,但它会保 留下来,被人们看到的机会就会 变大,如果你的视频制作的足够 好,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产生对 它的兴趣,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抖音短视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去推广、宣传青龙古镇,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想去了解它。现 在越来越多的人观看抖音,用户已突破十亿,如果我们将青龙古镇放在抖音上进行宣传,那我们 可以收获较大的播放量和关注度。
所以,我们可以创建专门的账号,用来分享古镇的点点滴滴,让更多的人看到,即使 最初可能没有太大的人气,但也不要放弃,可以请一些较出名的抖音网红来艾特你或者 转发你创作的视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也能够提升关注度。再者,为了更好的 推广青龙古镇,我们可以请一些知名人士来古镇游玩,体验古镇的风土人情,让其先对 古镇有一定的了解,在之后就可以帮忙推广一下,因为有了切身体会,才能更真实的说 出它的特点。
新媒体概论课结课论文
19新闻二班 1908122243
杨欣桦
新媒体
•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 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展 起来以后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 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 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 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 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 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利用现 在的互联网来实现多对多的传播 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实现互 动。通过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 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微博、 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 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 列运营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节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从受众到用户
丹尼斯•麦奎尔(英国传播学家)的著作《受众 分析》是一本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理论专著,也 是迄今为止西方传播研究界最全面地总结和探讨受 众问题的著作。
三、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
·创新扩散理论的S形曲线理论:当一种新产品 或服务在其潜在市场中占据10%〜25%份额之际, 扩散率就将急剧上升。 ·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有所谓的“2000万现象”: 彩电、冰箱、空调等均在用户数量达到 2 000万 以后迅速走向大众化,中国手机的普及更加印证 了“2000万用户往往会带来雪崩效应”的观点。
· 2000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共计3. 61亿,只是 Facebook 2010年用户数量的三分之二;2000年时, 互联网用户超过1亿的国家数量为零,2010年,指使用互联网的网民与总人口 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
三、新媒体带来受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
·在新媒体中,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包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 时间和顺序。 ·在新媒体中,受众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发现、处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 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受众中心”替代了“传者中心”受众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四、新媒体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
·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两者角色可瞬间转换,因此应该 用“用户” 一词取代“受众”。
二、新媒体的互动性
·大众传播:受众反馈延迟、传受双方不平等;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所有受众的意见。 ·新媒体:互联网实现了类似于人际交流的双向信息传播模式,即互动性的模式。受众享有了 前所未有的参与度,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性大大加强。媒体和 受众形成了充分的双向交流。
第 1 单元 新媒体理论基础
第 3 章 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十分模糊。在通 常情况下,新 媒体用户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因此,在新媒体研究中,对 新媒体用户的研究,尤其是对网民 的定量分析,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
第 3 章 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五、新媒体挑战“沉默的螺旋”理论
·网络时代更承认个人意见的表达与个性的发展,将是一个舆论更分散的时代,“沉默的螺旋” 理论虽然在新媒体中未完全失效,但是受到了冲击与挑战。
思 考
"沉默的螺旋" 理论虽然在新媒体中未完全失效, 但是受到了冲击与挑战。 你怎么看?
六、社交媒体用户数剧增,用户彻底取代受众
·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这一理论由美 国学者巴隆首倡。 ·强调受众接近权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传播效率 (2)有利于建立健康积极的媒介环境 (3)有利于妥善地解决信源和传者之间的关系
四、新媒体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
·网络对实现受众接近权的积极意义: (1)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 (2)网络使个人意见获得有力传播。 (3)网络使传统媒介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五、新媒体挑战“沉默的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于1974年最先提出的。 ·诺依曼认为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意见气候,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优势气候 采取趋同行动,造成一方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这一理论夸大了人的心理中从众行为和趋同心理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传播媒 介对舆论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2019年4月全球网民数量为44.37亿人,占全球人
口的58%。其中,中国、印度和美国 的网民数量
最多。
全球网络渗透率为57%, 其中北美和北欧 的网络渗透率高达95%,为全球最高。世界互联网 渗透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为阿联酋、冰岛、挪威、 卡塔尔、百慕 大群岛、安道尔、阿鲁巴岛,这些 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使用率高达99%。数据显示朝 鲜的互联网渗透率仅为0.08%,为全球最低。
但是到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已经转型为用户。 用户强调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不只被动接收信息, 而且主动发布信息。
一、受众、网络受众和网民
·受众:接收信息的人。既包括大规模信息传播中的群体,即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 观众,也包括小范围信息交流中的个体。 ·网络受众:新媒体的信息接收者。这些信息接收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团体或国家。 ·网民:泛指上网者,上网者扮演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只有上网者处在单纯的接收信息的状 态时,我们才能称之为“网络受众”。
一、中国网民数量增长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 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 49亿,互联网普及 率为47. 9%。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 57亿,较 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 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 升至85.8%。
一、中国网民数量增长分析
·推动中国网民数量指数增长的原因: (1)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上网费用下降 (2)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的重组及竞争的加剧,使得手机作为网络终端使用更为便利 (3)公众上网较为积极 (4)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在迅速普及
二、世界互联网用户的发展
拓
展
根据数据网站Statist‘公布的最新数据,
第 2 节 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 2 节 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互联网在发展的初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精英”的“专利”。这里所说的“精英”是指 受教 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较高的年轻的单身男性。一般的研究也认为,初期网民的群体 特征为:信息需求大,年轻,教育程度高,收入高,身处 发达地区,以男性和白领为主。
但是,通过对大量的历次数据及国内外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 网民已经开始呈现出大众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