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优秀教案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1、了解本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
2、了解本诗情感的层层加深。
3、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手法。
4、了解本诗反语正出的效果。
5、了解本诗寓变化于统一的结构美。
学法点悟1、在诵读中体会意境和感情。
2、与同题材的古诗和现代诗比较阅读。
3、结合写作背景,深入理解。
整体感知本诗以一组具体可感的“物”,表现了一种抽象的情。
以自己人生的四个阶段为序,回环往复地咏唱,将乡愁由对亲人的思念逐渐上升为家国之思。
疑难解析质疑:这首诗构思的巧妙主要体现在哪里?解惑:四节诗为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了表达乡愁的对应物,而且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质疑:为什么说四个小节表达的感情是层层加深的?解惑:小时侯,思念母亲,可以写信;长大后,惦念爱人,坐船回家;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到后来,母子死别,时空的隔阻再也无法沟通,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
现在,海峡将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乡愁得到了升华,感情更加厚重。
质疑:作者把乡愁说成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解惑:这样写,把抽象的感情——乡愁,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
托物寄情的写法,增加了形象性,便于使读者展开种种联想,也便于作者创造丰富的意境,表达感情,感染读者。
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揣摩1、“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四个形容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正语反出,把乡愁浓缩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更加反衬出思乡之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浓烈。
2、“在这头”“在那(里)头”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歌中乡愁的主题、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乡愁》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乡愁在日常生活,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解读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具体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乡愁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乡愁”为主题的短诗。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乡愁》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现代诗。现代诗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优秀教案(附板书设计)
乡愁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次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想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久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1.熟读背诵这首诗,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意象,感受涌动的激情。
3.体味诗歌抒发的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课时一、新课导入故土故园频入梦,思乡思亲梦无痕。
故土,故园,人之所恋,恒久也。
让我们随着台湾诗人余光中,一道吟唱对祖国、对家乡深情柔美的恋歌。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邮票(yóu)窄窄(zhǎi)海峡(xiá)一枚(méi)坟墓(fén mù)2词语解释乡愁: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邮票:邮局发售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3作者名片余光中(1928—),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因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本诗选自《白玉·苦瓜》。
4朗读训练(1)初读,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朗读。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和诗歌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习的古诗,谈谈自己对古诗中“乡愁”的理解;2. 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乡愁》诗歌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乡愁》,理解诗歌大意;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3.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情况;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思乡之情。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3.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乡愁》;2. 写一篇关于《乡愁》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乡愁》诗歌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作业布置,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理解情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六、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集体朗读《乡愁》,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诵展示,点评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愁故事,增进大家对乡愁情感的理解。
七、拓展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诗人笔下的乡愁主题诗歌;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乡愁主题诗歌,进行朗读和简要解析;3.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解析,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乡愁主题诗歌,进行集体朗读和讨论;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诗歌的内容和情感;3.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总结乡愁主题诗歌的特点。
《乡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详细描述: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以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讨论 总结词:创作练习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乡愁体 验,探讨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尝试写一首表达自 己乡愁情感的诗歌或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 的深度是否合适 ,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 。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否有 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需要调 整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 达的乡愁情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主题探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乡愁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家 乡、亲人和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乡愁的文化内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写作技巧
分享自己的见解。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评 估学生对《乡愁》这首诗的理
解和记忆程度。
思维能力
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 过程,判断其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等是否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 是否能够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
感。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 是否达成,哪些地方做得好,
下节课预告
下一节课将学习《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 一,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课乡愁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乡愁》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2.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理解乡愁内涵的基础上,认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深入剖析课文结构和主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意写作,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激发他们对家乡、对亲人的关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的理解:《乡愁》中通过具象化的物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抽象的乡愁情感,学生需要理解这种由物及情的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学生需掌握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中乡愁的基本概念。《乡愁》通过对具体物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这种情感是跨越时空的,具有普遍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乡愁》这首诗,看它是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识别这பைடு நூலகம்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情感体验与表达: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结构分析: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结构,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结构的安排加深乡愁主题的表达。
2.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的深层含义:学生往往难以从简单的物品中提炼出深层的情感意义,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修辞手法的内化运用:学生可能在识别修辞手法上没有问题,但在自己的写作中难以灵活运用,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创意写作练习来突破。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3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3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教法提示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导入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二、研习余光中的《乡愁》(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乡愁》;(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3)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乡愁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和感恩家乡,激发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乡愁》的朗读和背诵;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3. 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和把握;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乡愁》的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3. 教学场所: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配乐朗诵诗歌《乡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起承转合;(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3)教师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4)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2)学生讨论如何评价一首现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3)教师总结评价,强调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4. 朗读和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诗歌,相互检查;(3)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者进行展示。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乡愁》与其他乡愁主题的诗歌,如《登高》等;(2)学生分析不同诗歌的乡愁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3)教师总结乡愁主题在不同诗歌中的表现和差异。
乡愁 教案最新5篇
乡愁教案最新5篇乡愁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一、创设情境导入,感受诗歌的音乐(伴着《思乡曲》音乐,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1、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
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
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师播放《乡愁》的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生听)2、大家听得很投入,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教师板书课题:乡愁)3、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2、齐读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1、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3、生答师归纳板书: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4、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不是重复了?(1小节是生离,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乡愁,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乡愁》。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谈论对诗歌的感受。
b. 提问:“你们听说过乡愁吗?乡愁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c. 教师总结:乡愁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我们对家乡的回忆和留恋。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乡愁》。
2. 朗读诗歌(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b.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c. 学生分享朗读心得,讨论诗歌的朗读技巧。
3. 解析诗歌(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从韵律、结构、意象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c. 教师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b. 学生谈谈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c. 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诗歌《乡愁》。
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乡愁的诗歌,如《登高》、《静夜思》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诗人对乡愁的不同表达方式。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5篇《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乡愁》优秀教案
《乡愁》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现代诗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节奏、重音,感情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加强诵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情感。
2、自由探讨诗歌深刻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1、学习现代诗的诵读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感情2、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三、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其内在感情基调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仪器:多媒体六、教学方法:读品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七、教学程序:(一)、导入:回忆学过的诗句导入课文(二)、赏愁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可见,朗读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
根据你学习诗歌的经验,诵读诗歌要注意什么?(感情、语速、节奏、重音)2、听范读,感受和明确诗歌的恶感请基调和语速。
(感情基调:深沉哀伤语速:舒缓稍慢)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基调和语速。
4、明确节奏和重音。
5、朗读课文,把握节奏、重音。
(三)、品愁1、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是通过什么具体的事物来形象表达这种乡愁的?(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明确:托物寄情)2、诗人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明确: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把握结构顺序)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说乡愁故事,品乡愁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走进文本,深层把握)4、揭示诗歌主旨,联系现实渗透德育。
5、美读乡愁诗。
(再次通过诵读体会深沉情感)6、背诵诗歌,(四)、抒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带愁字或抒发愁意的诗词名句。
《乡愁》教学案例(通用17篇)
《乡愁》教学案例(通用17篇)《乡愁》教学案例篇1案例描述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悲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很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沟通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生1:我搜集的诗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生2: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3:我搜集的诗句是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生4:我搜集的诗句是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家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观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中国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
书上的介绍特别简洁,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具体些?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中国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中国台湾师范高校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高校教授。
生2:我补充一下,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
生3:余光中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意象新颖。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猎取信息,特别好。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别的政治缘由,大陆和中国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常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观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致的华彩乐章。
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先听老师朗读一遍余光中的《乡愁》,留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伴随着“思乡曲”,老师范读课文。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生1:这首诗语调肤浅,语速舒缓。
生2:诗歌的节奏根据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
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乡愁》教学案例(6篇)
《乡愁》教学案例(6篇)《乡愁》教学案例篇一《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
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
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
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
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乡愁教案篇二【教学设想】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10篇)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10篇)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很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由于他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别年月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剧烈的现实感和鲜亮的时代感。
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动,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
全诗构思精致,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加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2、通过比拟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培育学生的朗读力量、鉴赏力量,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诗中的四种意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论法、比拟法。
教学过程一、听一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多媒体播放音乐)导语:同学们,你们从刚刚的音乐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乡愁)是的,游子思乡、故土难忘,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
由于政治缘由,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两岸和平的渴望日趋剧烈。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台湾闻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全诗)二、读一读:感受诗味,体会诗的情感美。
⒈、教师示范朗读。
(多媒体配乐)⒉、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⒊、学生试读课文。
⒋、师生点评指导。
板书: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园别⒌、把握诗歌主题。
⑴设疑:大家读过不少抒写乡愁的诗,与一般乡愁诗相比,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一处该怎样读?⑵补充资料图片,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⒍深情齐读诗歌。
三、议一议:比拟鉴赏,体会诗的意象美。
1、出示改诗,引导学生比拟、品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乡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乡愁在不同年代的人心中的表现。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关于乡愁的小诗。这个活动将让学生运用所学,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最后,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乡愁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既有亲切感,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和感悟乡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乡愁》,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分析和讨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对词语、句式的运用和掌控能力。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乡愁的内涵,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诗歌创作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象征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这说明学生们在创作上是有潜力的,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此外,小组讨论的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提出不少有深度的观点。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或者没有完全理解讨论的主题。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乡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
3乡愁授课目的1.朗读全诗,领悟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
2.经过解析“邮票”“船票”“墓地”“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领悟诗歌优良的构思和慎重的结构。
4.领悟叠词在诗中的表完收效,并加以运用。
授课重点、难点:1.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领悟诗歌优良的构思和慎重的结构。
2.领悟叠词在诗中的表完收效,并加以运用。
授课过程一、新课导入每个日落的夜晚,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感情,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长久弥新的主题。
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伤心,感觉到思亲的绵延悠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今世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领会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自学指导 ( 一) ——预习与交流1.小声试读,领悟诗作的境地和感情。
并试一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 在这头..母亲 / 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 在这头..新娘 / 在那头..此后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墓地..我/ 在外面..母亲 / 在里头..而现在乡愁 /..是一湾 / 浅浅的/..海峡..我/ 在这头..大陆 / 在那头..2.依照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渡汉江》 )(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薛道衡《人日思归》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作者链接余光中,台湾今世出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谈论家。
1928 年出生于南京。
1946 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 年公布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公民党军队赴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优秀教
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
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
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教法提示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导入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二、研习余光中的《乡愁》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
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注意诗的节奏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