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地区干热岩分析_陈金国
鄂东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条件和找矿规律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鄂东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条件和找矿规律刘小念,梁龙飞,孙为国,石若峰(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湖北 武汉 430000)摘 要:鄂东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可分为浅变质碎屑岩构造蚀变岩,碳酸盐岩构造蚀变型等亚类型,北东向断裂是金矿一级矿断裂构造,次级断裂控制矿床分布,主要有变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结合点上工作,总结鄂东南浅变质碎屑岩构造蚀变岩金矿成矿特征,探讨金矿找矿方向。
关键词:鄂东南;构造蚀变岩;金矿;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2-0060-2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specting rules of structural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in Southeastern Hubei ProvinceLIU Xiao-nian, LIANG Long-fei, SUN Wei-guo, SHI Ruo-feng(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am of Hubei Geological Bureau,Wuhan,430000,China)Abstract: Tectonic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 in southeast Hubei can be divided into shallow metamorphic clastic tectonic altered rocks, carbonate tectonic altered rocks and other subtypes.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backgrou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gold ore is discussed.Keywords: southeast Hubei; tectonic altered rock;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analysis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金矿建造分类基础上的工业类型,鄂东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集中于殷祖复背斜中段,发现徐家山、张海、美人尖、金盆金矿等数个矿点。
干热岩热能重力热管采热系统数值模拟研究与经济性分析
geothermal systems. Moreover, compared with downhole heat exchanger (DHE) geothermal system, the evaporation
性能的影响,并与套管式井下换热器地热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比较了重力热管、套管井下换热器、
增强型地热系统电站的发电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力热管地热系统单井发电量可达 240 kW 以上,发电成本约
为 1.124 CNY/(kW·h),与增强型地热系统电站发电成本接近,优于井下换热器式地热系统;如果利用废弃油气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Renewable Ener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3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Guangzhou 510640,
摘要: 利用超长重力热管开采干热岩热能可以避免增强型地热系统存在的工质损失、腐蚀结垢和井下连通困难
等问题;相比于单井井下换热器系统,热管管内液-气相变使得管壁与热储之间的传热温差增大,使用重力热管
开采地热能有望获得更高的单井采热量。本文开发了能对重力热管内部过程与裂隙热储渗流过程进行耦合求解
干热岩地热资源热源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对成因机制研究的启示
干热岩地热资源热源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对成因机制研究的启示摘要:干热岩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大力发展干热岩可以帮助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
成因机制研究是干热岩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
在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形成中,热源是首要的控制因素。
本文对世界干热岩典型示范点的地热地质背景和热源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干热岩常见的热源机制进行了分类总结。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今后我国干热岩成因机制的研究方向。
结果表明,花岗岩的放射性生热、附加岩浆热和深部地幔热是干热岩的常见热源,其中附加岩浆热源按成因可进一步分为火山岩浆热源和构造岩浆热源。
本文认为,在今后干热岩成因机制的研究中,应高度重视热源的组成和各热源热量贡献的定量表征。
在此基础上,重点寻找浅层控热构造,建立干热岩地热资源“生热-控热”一体化定量模型。
此外,进一步完善地热热流数据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
关键词:干热岩;热源机制;热控结构;成因机制1世界典型干热岩试验场的热源机制1.1花岗岩的放射性热源地壳热流是指地壳岩石中放射性产热元素(铀、钍、钾)衰变产生的热量(王继芳,2015)。
由于酸性岩石中的生热元素一般比基性岩中的生热元素丰富(赵,1995),地壳热流主要来源于上地壳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Artemieva等(2017)基于全球500多个花岗岩类岩石样品的生热率统计结果(图8)指出,全球花岗岩的平均生热率为2.05±1.07μW/m3,分布显示低生热率(< 1~2 μW/m3)主要位于加拿大地盾、坦桑尼亚克拉通和加拿大西部的岩浆弧花岗岩中。
波罗的海地盾、北美克拉通元古代地体、西非太古宙-元古代地体、撒哈拉中部和南非以中等生热率(2 ~ 3 μW/m3)为主,而中欧塔斯曼线沿线、北非(Syrt盆地)和澳大利亚中部以高放射性生热率(> 5 μW/m3)为主。
论湖北大冶朱成山——宝盖垴地区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可能性
外侧近斑岩体 的围岩石英 闪长岩 中也见较弱 的铜钼
矿化 。 综 合 一 . 证斑 岩体 的 中深孔结 果 , 明斑岩体 表
11 朱成 山含铜斑岩体 . 朱成山斑岩体为燕山期第二次侵入 , 是产在燕山
收 稿 日期 :20 0 6~1 0—1 ;改 回 日期 :2 0 3 0 6—1 2 1— 2
西缘 , 表现形 式为 不 连续 的 、 均匀 的弱 铜 矿化 和 钼矿 不 化, Z0 如 K 1孔全 孔花 岗 闪 长斑 岩 均 有铜 钼 矿 化 , 化 矿
较 好 的有 4段 , l~3 5m, 品 位 在 0 2 ~ . % 厚 . 铜 .% 03
区内以岩体 内部断裂构造发育为主要构造特征 , 按 断裂构 造走 向可分 为 近 南北 向和 北 西 向两 组 , 发 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早期形 成 的 斑状 石 英 闪 长 岩 ( 祖 主 岩 体 ) 的 小 花 殷 中 岗闪长斑 岩体 , 表 出露 面 积不 大 , 布 于本 区 东部 , 地 分 通过 填 图浅钻 和 查 证 的 中深 钻 孔 揭 露 , 面 形 态 呈 一 平
长轴方向近东西向的椭圆形斑岩体 , 处在朱成山、 夏湖 周 、 项 道 、 井 项 等 环 形 垄 岗 所 环 绕 的 盆 地 中心 , 李 水 与遥感解译 的环形构造 、 物探激电异常低值 区的中心 部位相 吻合 。该斑 岩体 东西长 6 0m, 0 南北宽 3 0~ 0
取得 铜金 矿 的找矿 突破 。
30m, 5 面积约 0 2k 地 表风 化程度 较高 , . m , 风化壳 厚约 l O~3 新鲜 岩 石呈 浅灰 色一肉红 色 、 8m, 棕红
色, 斑状结构 , 块状构造 , 斑晶主要为斜 长石 、 长石 钾 和石英 , 晶粒 度 一 般 为 0 3~0 4m 个 别 大 者 可 斑 . . m,
鄂东鸡冠嘴铜(铁)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
,
、
“
”
、
“
一体 多
一
1
矿 区地质
鸡 冠 嘴铜 ( 铁 ) 金 矿床 位 于 灵 乡 火 山岩 盆 地 东北 缘 大 冶 复式 向斜南 翼 铜 绿 山 岩 ( 株 ) 体 西
, ,
北 端前 缘 与铜 绿 山铜 铁 ( 金 ) 矿 床 毗 邻
活 动与 成矿 作 用 ( 图
10
团 团
1 1
困 团
州 褂
: 2 ,
必
} 9
: 2
团 团
图
2
6
刁 曰
8」
/尸
鸡 冠 嘴矿 区 基 岩 地 区 构 造
G
r o e e o
图
F ig
.
1
e
鄂 东 鸡冠 嘴 地 区 区 域地 质 构 造 略 图
o n a
略图
z u
1
r
R
t
,
g i
t
l g
H
;
e o
l gi
o
e a
l
一
s
t
r u e
t
u
1
.
,
。
区 内北北 东 向与北 西西 向 构 造 发育 严 格控 制 了 岩 浆
,
1 )
。
1
地层 矿 区 地 层 由老 到 新 依 次 为 下 三 叠 统 大 冶 群 大 理 岩 白 云 质 大 理岩 中三 叠 统 陆 水河 组 含
, 、 , , 、 , 、
白 云 质大 理 岩 中 上 三 叠 统 蒲析 群 砂 页 岩 下 白 奎 统 马架 山 组 火 山 沉积 角砾 岩 灵 乡 组 安 玄 岩 第 四 系 湖 积层
英罗地区地热资源形成条件及找矿前景
英罗地区地热资源形成条件及找矿前景刘波;陈金国【摘要】英(山)罗(田)地区是地热的重要成矿区,在总结区内地热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区形成地热资源的地质条件、分布规律及机理,并对深部地热找矿工作前景进行了探讨.【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4(028)003【总页数】5页(P313-317)【关键词】英罗地区;地热资源;深部地热;找矿前景【作者】刘波;陈金国【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孝感站,湖北孝感432000;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孝感站,湖北孝感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210 引言英(山)罗(田)地区是湖北地热的重要成矿区,在已发现的鄂东北地区分布的16处地热资源中,英罗地区占有12处(英山6处,罗田6处)。
目前查明英罗地区12处地热资源可开采热量1 568 360.00×108 kcal,相当于标准煤22 405 142.86 t,可开采地热流体量23 678.30 m3/d。
英罗地区温泉天然出露水温27~73℃,罗田县三里畈温泉是湖北省境内天然出露温度最高的温泉,最高水温为73℃。
英罗地区处于中国第20个国家级重点成矿带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内,地处华北和中南两大地块的交接地带,是相对独立的三角形古老变质岩块。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具有良好的地热成矿地质条件和深部地热找矿前景。
1 区域地质背景从造山带结构上看,英罗地区处在桐柏—大别造山带东大别剪切带内(图1)。
该剪切带在不断的再造、调整和改造过程中形成了各类构造岩,包括塑性域中形成的糜棱岩系(糜棱岩类和变晶糜棱岩类)、在脆性域中形成的碎裂岩系以及在过渡域中形成的面理化碎裂岩和半塑性糜棱岩[1]。
根据刘晓春等可利用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整理的桐柏、西大别和东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体的三维地壳结构模型(图2),从地貌上看,桐柏—大别地体呈楔形,东宽西窄[2]。
英罗地区处于桐柏—大别地体向东挤出的东大别地区,该区域中生代在陆俯冲碰撞造山作用下,构造活动强烈,以发育北西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为特征。
干热岩——沉睡的宝贝地热能在线
干热岩——沉睡的宝贝地热能在线干热岩是新兴能源,温度一般大于200℃,深埋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获仅有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
中国首次大规模发现干热岩资源位于青海省共和盆地。
温度高达153℃,它们埋藏浅、温度高、分布广、填补了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的空白。
干热岩就在我们脚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地心温度高达6000℃。
地球通过火山、地震、地热等方式源源不断地释放着内部能量。
我们所熟悉的温泉正是地球比较温和地释放能量的方式,属于地热资源的一种。
干热岩是深埋地下、没有或极少量含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属于另一种地热资源。
从理论上来讲,从地球表面向内部延伸,温度会逐渐增加。
任何区域达到一定深度,内部高温都足以开发干热岩。
可以说,干热岩是无处不在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
干热岩资源量巨大然而,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并非我们都能开采。
由于当前技术条件有限,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专指埋深较浅(3千米~10千米)、温度较高(>150℃)、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热岩体。
据保守估计,地壳浅部干热岩(3千米~10千米)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能量的30倍。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千米~10千米)干热岩地热资源总量为2.5×1025J,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我国2016年能源消耗总量的3927倍。
同时,地热发电生命周期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太阳能发电还要低,是燃煤发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60,天然气发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0。
所以,开发这种巨大的清洁型能源,不仅可以改变当前社会能源结构,还可以遏制污染排放,还一片碧海云天。
我国干热岩分布我国地热资源丰富。
经科学测算,有国内专家认为,中国大陆3-10公里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09×107EJ,合7.149×1014吨标准煤,高于美国本土(不含黄石公园)干热岩地热资源量(1.4×107EJ)。
干热岩开发中裂隙内流体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干热岩开发中裂隙内流体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杨洲;杨闪;陈雄【摘要】文章从简化的干热岩裂隙储层模型出发,给出了一维初边值微分方程及其解析解,计算裂隙水温度与位置及时间的关系,得出了干热岩开发过程中生产井的出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实验结果表明,生产井与注水井之间距离要足够大,才能开采出温度较高的热水,并能有足够的开采年限.在理论上对干热岩开发二维、三维模拟计算及实际开发有一定的作用.【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5(006)001【总页数】4页(P98-101)【关键词】单裂隙岩体;干热岩;解析解【作者】杨洲;杨闪;陈雄【作者单位】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21;吉林大学,长春1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2众所周知,随着全世界范围的科技飞速发展,能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开发利用新型替代能源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已知的各种新型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核能以及地热能等。
地热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3]。
地热是可再生清洁资源,其根据能量储存状态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干热岩型和熔岩型。
干热岩(Hot Dry Rock)也称为加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其特点是热储大,通常埋深3~10 km,其温度范围很广,在150~650℃之间[4]。
现阶段,干热岩地热资源是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保守估计地壳中干热岩(3~10 km深处)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5]。
据麻省理工学院(MIT)2006年报告,只要开发3000~10 000 m深度2%的干热岩资源储量,就将达到200×1018EJ,是美国2005年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2800倍[6]。
干热岩的开发要通过深井将高压水注入深部岩层,使其渗透进入岩层的缝隙并吸收地热能量;再通过另外一个专用深井将岩石裂隙中的高温水、汽提取到地面,通过热交换及地面循环装置用于发电及综合利用;冷却后的水再次通过高压泵注入地下热交换系统循环使用。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陈金国;周衍龙;桂承新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在介绍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较详细阐述了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田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针对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方案和相关建议。
【总页数】4页(P)
【作者】陈金国;周衍龙;桂承新
【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武汉;湖北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4
【相关文献】
1.河北省隆化县七家镇温泉浴乐园汤上地热田地热资源 [J], 陈嘉思
2.增城区高滩温泉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J], 申子通;陈南祥
3.增城区高滩温泉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J], 申子通;陈南祥;
4.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温泉旅游胜地——辽宁省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调查与评价 [J], 关尼亚
5.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的应用 [J], 陈金国;桂承新;刘长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东南铜绿山大型铜铁金矿床成矿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图 1 鄂东南地区岩浆岩及多金属矿床分布简图(据舒全安等[6])
Fig.1 Geological map of Edongnan ore district in Southeast Hubei province showing main types of mineral deposits (after Shu et al.[6])
收稿日期(Received): 2017-11-05; 改回日期(Revised): 2017-12-26;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7-12-29 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35);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项目(Y433131A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2065) 作者简介: 张世涛(1989–), 男, 博士研究生,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mail: 2224055145@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Hua-yong, E-mail: huayongchen@; Tel: +86-20-85292708
Key words: zircon U-Pb dating; geochemistry; adakitic rock; Tonglüshan Cu-Fe-Au deposit; Edongnan ore distric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引言
夕卡岩型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 是中国铁、铜、钨、锡和铋矿的主要矿床类型, 是铍、 钼、铅锌、金、银及部分非金属矿产的主要来源[1‒2]。 Meinert et al.[3]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总结认为, 与夕卡 岩型铜、锌和钼矿有关的岩浆岩多为氧化性, 而与锡 矿和金矿有关的岩浆岩多为还原性; 夕卡岩型铜矿 与 I 型钙碱性花岗岩类密切相关, 并常伴随有网状 脉、脆性断裂、角砾岩、强烈围岩蚀变及富含钙铁榴
干热岩及其开发利用(4)
干热岩及其开发利用(4)胡经国六、干热岩开发原理和步骤1、开发原理干热岩开发原理是从地表往干热岩中打一口井(注入井);在封闭井孔以后,向井中高压注入温度较低的水,产生非常高的压力。
在岩体致密无裂隙的情况下, 高压水会使岩体大致垂直最小地应力的方向产生许多裂隙。
若岩体中本来就有少量天然裂隙,则这些高压水会使之扩展成为更大的裂隙。
当然,这些裂隙的方向要受地应力系统的影响。
随着低温水的不断注入,裂隙不断增多、扩大,并相互连通,最终形成一个大致呈面状的人工干热岩热储构造。
然后,在距注入井合理的位置处,钻几口井并贯通人工热储构造;这些井用来回收高温水、汽,称之为生产井。
注入的水沿着裂隙运动,并与周边的岩石发生热交换, 产生温度高达200~300℃的高温高压水或水汽混合物。
最后从贯通人工热储构造的生产井中提取高温蒸汽,用于发电和综合利用。
利用之后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到干热岩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2、开发步骤为了开发地下的干热岩,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⑴、首先,从地表往干热岩体中打一口井(注入井)。
⑵、在封闭注入井井孔以后,向井中高压注入温度较低的水,以产生非常高的水压力。
⑶、高的水压力在干热岩体中产生一个大致呈面状的人工干热岩热储构造。
⑷、在距注入井的合理位置上,再钻几口竖井,贯通人工干热岩热储构造;它们是用来回收高温水、汽的生产井。
⑸、从生产井提取出来的高温水蒸汽可以用于发电和综合利用;使用后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到干热岩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在注入高压水的时候,如果岩体致密没有裂隙,那么高压水会使岩体在大致垂直最小地应力的方向产生许多裂隙;如果岩体中本来就有少量天然裂隙,那么注入的高压水就会使之扩展成更大的裂隙。
之后,随着低温水的不断注入,裂隙就会不断增多和扩大,并相互连通,从而就能形成所谓的人工干热岩热储构造。
注入的低温水沿裂隙运动,不断与周围干热岩发生热交换;注入的低温水经过干热岩体加热之后,最终变成温度高达200~300℃的高温高压水或高温高压水汽混合物。
湖北省居里面特征与干热岩分布预测
湖北省居里面特征与干热岩分布预测梁学堂;刘磊;李义;吴军;楚德亮;张海强【摘要】利用航磁异常数据,采用空间域连续模型居里面反演方法,揭示了湖北省居里面具有隆起和凹陷相间的团块状构造特征,依此划分为4个隆起区、4个凹陷区.一般来说,在岩浆活动、地壳深部热传导、地壳断裂热对流等热构造事件活跃区,会导致居里面隆起;在稳定地台或冷的盆地区,则会造成居里面下凹.居里面可以大致反映出地壳深部温度场的分布特征,结合地表水文地质情况,初步预测出湖北境内两处“干热岩”可能存在的区域,为今后勘探、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5(029)006【总页数】7页(P999-1005)【关键词】航磁异常;居里面;大地热流值;干热岩;热导率;地温梯度【作者】梁学堂;刘磊;李义;吴军;楚德亮;张海强【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湖北武汉430056;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湖北武汉430056;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湖北武汉430056;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湖北武汉430056;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湖北武汉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随着全球化工石油燃料总量的减少及其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恶化程度加剧,可再生且无污染的能源倍受人们关注;但是气候的变化、季节的变换,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利用这些新能源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在有利的地区,通过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技术,勘探无污染且少受诸如气候等外界条件变化干扰的新能源——干热岩,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试验研究的新课题。
“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主要是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干热岩普遍埋藏于距地表2~6 km的深处,其温度范围一般在150~650℃之间。
从现阶段来说,干热岩地热资源是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热岩体。
干热岩及其开发利用(3)
干热岩及其开发利用(3)干热岩及其开发利用(3)胡经国五、干热岩开发利用概述1、世界干热岩开发利用⑴、干热岩的分布干热岩的分布几乎遍及全球。
用一些科学家的话来说,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资源(Duchane,1997)。
世界各大陆地下都有干热岩资源分布。
不过,干热岩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地方,还是那些新的火山活动区,或地壳已经变薄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位于全球板块构造或构造单元的边缘。
判断某个地方的干热岩是否有利用潜力,最明显的标志是看其地热梯度是否有异常,或者地下一定深度(2000~5000米)的温度是否达到150℃以上。
⑵、开发利用概况美国人莫顿和史密斯于1970年提出利用地下干热岩体发电的设想。
1972年,他们在新墨西哥州北部打了2口约4000米的深斜井;从一口井中将冷水注入到干热岩体,从另一口井取出由岩体加热产生的蒸汽,功率达2300kW。
进行干热岩发电研究的还有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
但是,迄今尚无大规模应用。
在干热发电概念提出4年之后,美国在新墨西哥州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干热岩发电项目。
随后,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也相继投入了研发力量。
位于法国东北部Soultz-Sous-Forêts地热田,是欧洲近几年来在增强型地热系统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技术案例。
它在2013年实现了稳定利用干热岩技术的地热发电目标,并且成功投入了商业化持续运行。
它的诞生使得干热岩从一个纯粹的科研项目变成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商业项目。
干热岩发电系统较干蒸汽发电系统的蒸汽温度更高。
美国洛斯-阿拉斯国家实验室在实验基地钻了2口井,其深度约为3000米,温度约为200℃。
1977年,首次进行了循环实验,证实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美、法、德、英、日、澳等国家,目前已经建立25个试验性EGS 工程(欧洲15项,美国6项,澳大利亚2项,日本2项),累积发电能力约12MW。
干热岩开发技术属于世界性难题。
国际上通用的干热岩开发技术是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技术)。
中国积极应对世界气候变化
1 0N 35- -1 272/ TK
与 地 震 研 究
发 利 用 的要 求 . 故热储 干热岩石 的生热率必须 高于 5 W/ MK
发 潜 力 的靶 区 作 为 最 后 筛 选 出 的最 优 备 选 靶 区
干热岩热 通是指干热 岩石的岩性 孔隙度 、 构 造的裂 隙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换 地震能量 , 没 有 能力 . 也 没有时间改 变地震 的发生 局面 , 地 震原本 就将 发生 . 与本 次钻 探毫无 关 系 , 地 震 的 发 生 与 本 次 钻探纯属 巧合 , 绝 不 是 诱 发 出来 的 。 但 为 防 止 瑞 士 国 家 那 种 不尊重科学 的悲剧重 演 . 提 出来 引 此 为 鉴 。 由此 可 见 , 增 强 型
参 考 文献
1 陈 宗 基. 福 建地 热 地 球 物 理 研 究. 中 国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1 9 9 2 2 郑 克 炎 等. 中 国高 温 地 热勘 查 开发 . 地 质 出版 社 , 2 0 1 3 3 汪民 , 关风峻. 中 国地 热 能 : 成就与展 望( 中 国地 热发 展 研 讨会 论 文
6 文冬光. 等. 中 国地 热 资 源 管 理 信 g - 系 统. 地 质 出版 社 . 2 0 1 0 7 陈友 飞 . 等. 福 建 漳 州 盆 地 新 构造 运 动 的探 讨 . 华南地震. 1 9 8 7
8 庄 庆祥 . 福 建 地 热 研 究 与 实 践. 地 质 出版 社 . 2 0 1 0 9 庄 庆 祥 .福 建 省 增 强 型 地 热 系 统 关键 技 术研 究.能 源 与 环 境 . 2 0 1 2
逐个对 比 , 从 中优选 出标准相 对较 优 、 较全 面 、 最佳 、 最 具 开
(完整版)干热岩及其开发利用(1)
干热岩及其开发利用(1)胡经国一、寻找新能源——干热岩1、人类积极寻找新能源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能源。
人们因地制宜,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建设核电站;在沿海城市推进潮汐发电;在偏远山区架设风力发电机;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安装一片片太阳能电池板实施光伏发电,等等。
这些新型能源大家似乎已经耳熟能详。
但是实际上,在地球深处还隐藏着一种巨大的能源。
它存在于那些不起眼的岩石之中。
这种利用岩石中的热能发电的技术被称为干热岩发电。
中国从1993年起就从能源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
也就是说,中国国内能源产出已经供不应求,从此走上了从别的国家进口能源的不归路。
2、干热岩发电技术的提出人类在目睹了火山喷发的巨大能量之后,就一直在寻找开发这种古老而巨大的能量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寻寻觅觅,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技术。
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人莫顿和史密斯提出;但是,它的提出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甚至到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018年,它的潜在价值也没有被很好地发掘。
3、石化和常规清洁能源的局限性随着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核电发展在全球降温,而采用化石能源也越来越受到碳减排的制约。
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各国加快发展的关键。
在中国,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目前碳排放量已居世界首位。
继续增大碳排放量必然受到西方大国的反制。
因此,发展清洁能源是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必由之路。
目前,虽然太阳能、风能、水能都是清洁能源,但是水能经过几十年持续开发,继续发展潜力有限;而风能、光能的高成本仍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在这种形势下,开发地热资源成为一种相对经济、可行的途径。
在地热能中,干热岩是一种分布最为广泛、热储量最大的一类能源载体。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全世界的人们越来越担心传统矿物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资源枯竭问题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并开始关注可再生且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诸如气候等外界环境制约,不能稳定生产。
鄂东地区干热岩分析
鄂东地区干热岩分析陈金国【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4(28)6【摘要】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得出在鄂东地区地热资源热源主要来自于岩浆余热、放射性物质蜕变和地热增温,在出露的温泉附近,普遍侵入岩体的分布,特别是在英山罗田一带,温泉集中出露,根据调查,最大地热地温梯度达13.6℃/100 m,该地段地温场高和地温梯度异常明显,地温梯度是正常地壳2倍,属地热异常区,深部存在热源,可以认为鄂东地区是在挽近期仍有侵入活动的地带,可能有浅埋的干热岩体。
%The paper studies geothermal heat source in Eastern Hubei mainly from magmatic heat ,radioactive decay and geothermal through system analysis .In the hot springs near dew ,widespread intrusive rock ,especially in the Yingshan and Luotian hot springs exposed area ,the large st geothermal geothermal gradient of 13.6 ℃ /100m,the area of geothermal field and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 is very obvious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is 2 times the normal crust ,belonging to the abnormal area .It can be that Eastern Hubei in Wan is still recent intrusion zone ,there is likely to be hot dry rock shallow buried.【总页数】6页(P841-846)【作者】陈金国【作者单位】湖北省第三探矿工程大队,湖北黄冈 4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TK521【相关文献】1.漳州地区干热岩地热前景分析 [J], 庄庆祥2.利津县陈庄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存在可能性分析 [J], 王立东;王浩;张明德;于溪3.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尾山地区火山岩浆囊探测与干热岩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J], 张森琦;贾小丰;张杨;李胜涛;李志伟;田蒲源;明圆圆;张超4.湖北省三里畈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前景分析 [J], 郭盼;刘成新;徐玳笠;程怀蒙;孔令耀5.东大别黄冈地区干热岩赋存条件及远景分析 [J], 戴竹;詹文;陈金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东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探讨
鄂东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探讨姚艳桥;阮启林;金华;贺景鸽【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4(28)6【摘要】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in Southeastern Hubei Province according to difference of the original rock ore , divided into metamorphic altered rock type ,intrusive dikes altered rock type and carbonate altered rock type and other sub-type structure .NNE trending deep fault is this type of gold first-order ore-controlling fault .The main alteration types contain silicification,pyrite,sericitization,clay and so on.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paper summarizes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 ore-controlling factors , divides metallogenic prospect area .This type of gold prospecting direction is discussed .%鄂东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按赋矿原岩的不同,可分为浅变质碎屑岩构造蚀变岩型、侵入(脉)岩构造蚀变型和碳酸盐岩构造蚀变型等亚类型,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是该类型金矿一级控矿断裂构造,东西向褶皱控制了矿床(点)分带,次级背斜轴向断裂及更次级的断裂、节理与劈理化带等控制着矿床和矿体的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6期2014年12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Vol.28,No.6Dec.,2014收稿日期:2014-09-02;改回日期:2014-10-08作者简介:陈金国(1978-),男,工程师,硕士,地质工程专业,从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工作。
E -mail :27662772@ 数字出版网址:http :// /kcms /detail /42.1736.X.20141010.1607.008.html数字出版日期:2014-10-1016:07鄂东地区干热岩分析陈金国(湖北省第三探矿工程大队,湖北黄冈438000)摘要: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得出在鄂东地区地热资源热源主要来自于岩浆余热、放射性物质蜕变和地热增温,在出露的温泉附近,普遍侵入岩体的分布,特别是在英山罗田一带,温泉集中出露,根据调查,最大地热地温梯度达13.6ħ/100m ,该地段地温场高和地温梯度异常明显,地温梯度是正常地壳2倍,属地热异常区,深部存在热源,可以认为鄂东地区是在挽近期仍有侵入活动的地带,可能有浅埋的干热岩体。
关键词:地热能;干热岩;岩浆岩;地温梯度;地热异常区;地质构造;鄂东地区中图分类号:P314;TK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11(2014)06-0841-060引言地热能由于其清洁可再生性,已经成为世界第3大可再生能源,其主要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岩型两种类型。
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主要是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较常见的岩石有黑云母片麻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
干热岩普遍埋藏于距地表2 6km 的深处,其温度范围很广,在150 400ħ之间[1]。
现阶段,干热岩地热资源是专指埋深较浅(2 3km )、温度较高(150ħ)、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保守估计地壳中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2]。
判断某地方是否有干热岩存在的潜力,最明显的标志是看地温梯度是否有异常,或地下一定深处(2000 5000m )温度是否达到150ħ以上。
鄂东地区是湖北省地热资源的重要成矿区,在全省已发现分布的64处温泉中,鄂东分布有16处(英山和罗田各6处,黄石、大冶、蕲春、武穴各1处)。
目前查明的16处地热资源可开采热量超过16.00ˑ1014kcal ,相当于标准煤2500万t ,可开采地热流体量超过25000m 3/d 。
其中罗田三里畈温泉是湖北省境内天然出露温度最高的温泉,最高水温为73ħ[3-5],另外该地区处于中国第20个国家级重点成矿带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内,地处华北和中南两大地块的交接地带,是相对独立的三角形古老变质岩块。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具有良好的地热成矿地质条件和深部地热找矿前景;广泛的地热资源分布以及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为鄂东干热岩的存在提供了较好的佐证。
下面从地质背景条件、地热资源分布特征等方面,对鄂东地区存在干热岩的可能性进行初步探讨分析。
1区域地质背景1.1地质构造条件鄂东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的西端,北与秦岭褶皱系大别复隆相接,南与修水—钱塘缘褶带相连,西以汉江断坳为界[6]。
区内构造复杂,处于隆坳过渡带的构造活动地段,从造山带结构上看,该地区主要分布在桐柏—大别造山带东大别剪切带内,该区域中生代在陆陆俯冲碰撞造山作用下,构造活动强烈,以发育北西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为特征;按照其展布方向分别有:①北向或北北西断裂,主要分布在桐柏—大别山一带,一般规模巨大,并经历多期活动,新生代以来仍然继续活动;②北北东向断裂,以浠水断裂—麻团断裂一带最为发育,挽近期活动性较强;③北东向断裂:主要分布在三里畈—但店断裂一带,规模巨大,挽近期活动性强;④北东东向断裂,主要分布在天堂寨断裂以东一带,断裂规模较小,数量较少。
在鄂东一带,作为大别山断块的一部分,不仅经历了前寒武纪的剧烈变动,而且在中生代时曾剧烈“活化”,新生代以来继续活动,北北东、北东向构造叠加于古老的北西向构造之上,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作用强烈而普遍,断裂密集[7],从而导致了该区域地壳中的热流密度和地温梯度普遍高于省内其他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在该区块内,地热资源蕴藏丰富,从而说明了深部存在热源的可能性。
1.2地层岩性鄂东地区地层按照其特征可以耿集—泉水河断裂为界分为两大块,北区地层以变质岩系为主,自西向东各地层的原岩组成及变质过程略有不同,南区以沉积岩为主。
在北区,属于秦岭地层区的东延部分,主要分布元古界—下古生界变质岩,为一套浅至中深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生成的各种变质岩,有片麻岩、混合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白云岩和大理岩及火山碎屑岩等。
南部地区属扬子地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地层,兼有中、上元古界级中新生界地层;其中在北部地区,地热资源分布众多。
1.3岩浆岩活动特征鄂东地区岩浆岩发育,主要由大别—吕梁期超基性、基性及中、酸性岩和燕山期酸性岩组成,除太古界大别—吕梁期的花岗岩体外,还有中生代花岗岩类出露。
1.3.1大别—吕梁期侵入岩主要以中酸性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为主,岩体多呈岩基、岩墙、岩株及岩盆状产出,成群分布。
它们皆侵入前震旦系中,同位素年龄测定为7.9亿 9.36亿年[8]。
1.3.2燕山期侵入岩为省内最强烈的一次岩浆活动和围岩混合岩化作用;在大别山区岩浆岩侵入体星罗棋布,绝大多数为酸性花岗岩侵入体,测年大约在1.8亿 0.9亿年,另外在大别山主峰及其两侧地区的元古界,普遍经受混合岩化作用,而且越接近主峰岩化作用越强烈;以中酸性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为主,岩体规模大小悬殊,分布较密集,多斜交地层走向或近南北向延展,侵入新太古界和元古界中。
鄂城—大冶地区为中酸性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石英闪长斑岩等,以岩基、岩盘及岩脉状产出,单个岩体的延展呈近东西向,多个岩体的串联方向为北北东向,侵入三叠系—侏罗系中,同位素年龄为1.06亿 1.57亿年。
幕阜山地区以酸性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主。
呈岩基状产出,北北东—南西西向伸延,侵入前震旦系和下古生界中,同位素年龄为1.17亿 1.62亿年。
此外,分布在下第三系的玄武岩体,规模虽小,但在鄂东鄂城、黄梅、麻城、黄陂等地可零星见到,据航磁资料还发现一批隐伏岩体,它们多沿活动断裂带分布,从其围岩分析,可能属喜山运动早期产物。
纵观全省岩浆岩分布,鄂东多于鄂西,而东部地热出露数量也远远多于西部,二者在分布区域上存在一致性,也说明了存在深部热源的可能性。
1.4地震活动特征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主要构造和地貌轮廓,挽近期活动主要表现为河流阶地的形成和近代有感地震的发生,自公元前159年至公元1980年的2139年期间,东部地区共发生破坏性地震14次(图1),其中最强烈的一次是1932年4月6日麻城黄土岗地震,地震震级>6级,震中烈度Ⅶ度,调查表明,此次地震与北北东向一组枢纽断层的强烈活动有关,该组断层所夹持的块体—鹰山尖有明显的隆起异常,是麻团断裂新活动迹象,其余强震主要分布在黄梅、浠水、鄂州和英山等地;另据统计,1974年—1979年本区共发生微震和弱震共计283次,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江断裂的广济一带,鄂城—嘉鱼断裂的武昌和嘉鱼一带,麻团断裂的麻城一带,大别山主峰一带,微震震中沿主峰呈北西向密集排列,本区地震属于浅缘构造地震,震源深度一般8 12km。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ʒ400万),罗田、英山东北部鄂皖交界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烈度Ⅶ度区;而集中在英山、罗田一带出露的地热田共14处,占全省地热总数22%,地震的活动为地热出露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2地温异常及地热显示特征2.1莫霍面特征莫霍面是深部构造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等深线图反映了深部构造基本面貌。
从莫霍面等深线图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地壳横向不均一性明显,地壳厚度变化总趋势是自东向西显示台阶式变厚。
全省深部构造特点是:太行—武陵深层构造变异带斜贯全省中部,且将全省深层构造分化为西部幔坪区和东部幔坪区。
东部幔坪区由北西或东西向的桐柏—大别幔陷、武汉幔隆和幕阜幔陷组成。
武汉幔隆是全省薄壳区,地壳最小厚度30.5km,南、北以地幔斜坡形式与幔陷过渡。
桐柏—大别幔陷呈北西向,地壳厚32.5 34.5km,北为北淮阳地幔斜坡,它与陕西秦岭幔陷一样,可能是印支褶皱系残存山根的反映,地貌上呈隆起特点。
幕阜幔陷呈东西向,与幕阜褶皱山地对应,地壳厚32 33.5km。
湖北省现今深部构造的基本轮廓是印支运动以来,特别是燕山运动以来,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壳幔运动对前期深层构造继承改造,以及老的深部构造在新构造条件下产生变革的综合反映。
这种壳幔结构对于湖北中生代以来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形变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和影响。
纵观湖北省莫霍面的起伏,省内地壳厚度总的变化趋势是东部薄,西部厚,而地热点的分布也是东部多于西部,并且在水温变化上也是东部高于西部。
248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年图1湖北省东部地震震中分布略图Fig.1Distributing chart of epicentre in the east of Hubei Province1.6/1932.4震级≥6级(分子为震级,分母为发震时间,下同);2.5/1913.2震级≥5 5.9级;3.4/1985.9震级≥4 4.9级;4.实测及推测为近期活动性断裂。
2.2大地热流值特征根据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一版和第三版)和部分公开发表文献中的统计数值。
此次共收集湖北大地热流数据29个(表1),为分析湖北省大地热流特征提供依据。
图3为湖北省大地热流图,从图3可以看出,大地热流最小值为41.9mW/m2,最大值为69mW/m2,平均值53.7mW/m2,远低于中国大陆地热大地热流平均值(61mW/m2)和全球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平均值(65mW/m2)。
其中热流值<50mW/m2的有9个,占总数的31%;50 60mW/m2有12个,占总数的41%;>60mW/m2的有8个,占总数的28%。
省内大地热流分布不均,基本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特征,其中异常高值点主要在深大断裂带分布。
江汉盆地热流值41.9 69mW/m2,平均值为53.2 mW/m2,南襄盆地平均值为45mW/m2,鄂东南地区热流值42 69mW/m2,平均值为54mW/m2,鄂西地区热流平均值根据前人分析为49mW/m2。
湖北省大地热流存在两个高值异常带,分别为黄石—大冶一带和江汉盆地一带,黄石—大冶最高达到69mW/m2,这主要是由于其地壳浅层热导率结构决定,黄石—大冶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区其热导率高达3.34 3.61W/m·K,而江汉盆地的高值异常带则主要取决于>30ħ/km的高地温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