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重点70750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893f702af90242a895e5e0.png)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 等。
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 单元操作 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
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
凡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
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
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值愈大。
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
理想流体的假设,为工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
边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为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强)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利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其总机械能守恒,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8. 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具有黏性,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与理想流体柏努利方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中有阻力损失项。
食品工程原理 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程原理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c153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a.png)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食品工程是一门将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于食品制造的学科,其目的是利用工程学原理,将食品原料经过种种工艺处理,生产出合格、安全、美味的食品。
食品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成分、物性、生产设备、生产系统、过程控制、新产业技术、环境与能源等相关。
食品工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
食品加工工艺一直在不断改进,新的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涌现。
从第一台模拟风扇式冷凝机的出现,到现在的超声波处理技术、高温短时间消毒技术、低温乳化技术等,食品工程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二、食品原料的基本性质1. 水分含量:食品的水分含量是其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
食品中水分多则易受微生物污染并变质,少则易变得干燥,影响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2. 营养成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指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构造成分:构造成分是指食品中的主要构成物质,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构造成分对于食品的可加工性、口感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4. 食品的物理性质:食品的物理性质包括食品的形态、结构、大小、形状等。
这些物理性质对于食品的加工和加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变形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5. 食品的化学性质:食品的化学性质包括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反应、酸碱度等。
这些化学性质对于食品的加工、储藏期间的变质、变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食品工程中的基本工艺1. 加工:加工是指将食品从原料状态转化为最终食品的过程。
包括初加工和深加工。
初加工是将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半成品。
深加工是在初加工的基础上,对半成品进行各种深度加工,生产出成品食品。
2. 杀菌:杀菌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杀菌工艺包括煮沸、高温短时间杀菌、紫外线辐射、臭氧杀菌等。
3. 色泽处理:对食品的颜色进行处理,既可以使食品颜色更加诱人,也可以延长食品的品质保持期。
食品工程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34d8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a.png)
食品工程知识点总结1. 食品成分及其作用食品成分是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不同的食品成分在食品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如蛋白质是构成食品结构的主要成分,脂肪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和香味,碳水化合物是食品的主要能量来源,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是指将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和操作,达到改善食品品质、保持食品新鲜、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等目的的过程。
常见的食品加工技术包括蒸煮、炒炸、腌制、烘干、冷冻、真空包装等。
3. 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安全与卫生是食品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共健康,因此食品工程师需要了解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学等知识,掌握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合理控制食品生产加工的环境卫生与食品卫生质量。
4. 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达到一定的品质标准。
控制食品质量需要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5. 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营养与功能是指食品对身体健康和功能的影响。
食品工程师需要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开发新型的功能性食品,如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等的功能性食品。
6. 食品包装与储藏食品包装与储藏是食品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包装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性,降低食品的损耗。
食品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包装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掌握食品储藏的技术和方法。
7. 食品工程原理与设备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工程师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食品加工原理、热力学原理、传热传质原理、流体力学原理等。
在食品加工中,需要使用各种设备,食品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榨油机、杀菌设备、冷冻设备等。
8. 食品工程的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工程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高压灭菌技术、膜分离技术、特种膨化技术、生物发酵技术等。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498dd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8.png)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一、食品工程的概念与发展食品工程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对食品进行加工、生产和保鲜的过程。
它涉及了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销售和配送等。
食品工程的发展历史悠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食品工程的发展受到了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和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中,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食品工程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工程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
二、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1. 热力学原理热力学是食品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比如热量、温度和压力等。
热力学原理可以辅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的过程,比如加热、冷却、干燥等过程。
通过热力学原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 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压力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在食品工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气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传递等,都需要运用流体力学原理来进行分析和控制。
通过研究流体力学原理,工程师可以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液体和气体流动,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
3. 物质传递原理物质传递原理是研究物质在不同介质中传递规律的学科,比如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等。
在食品工程中,物质传递原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等过程。
通过研究物质传递原理,可以更好地优化食品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生物化学原理食品工程中,生物化学原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研究食品中的组成、代谢和变化规律。
通过研究生物化学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食品的特性和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同时,生物化学原理也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利用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来增强食品的品质和营养。
5. 工程原理食品工程中的工程原理主要包括机械、电气、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原理,比如食品加工设备的设计、安装和调试等。
食品工程原理难点
![食品工程原理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497d196c85ec3a87c2c588.png)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绪论主要论述食品工程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发展概况;食品工程原理及工程设备在农、副、特产及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内容2.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第一章流体流动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和柏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正确理解流体的流动类型和流动阻力的概念;掌握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简单管路的设计型计算和输送能力的核算。
了解测速管,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计算。
重点: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流体在管内的流动规律;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和摩擦阻力的计算;简单管路的计算。
难点:流体的不同流型的摩擦系数及其计算,简单管路的设计型计算和输送能力的核算。
基本内容:1.流体静力学原理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2.管内流体流动中的基本规律柏努利方程3.流体流动现象牛顿粘性定律4.流体流动的阻力直管阻力损失与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5.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分支和汇合管路的特点和计算※6.流量测量第二章流体输送基本要求: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及基本方程式;掌握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泵的特性曲线、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掌握离心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原则;正确选用离心泵、风机的型号。
了解其它类型流体输送机械。
重点: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其影响因素;管路特性曲线方程式。
难点: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离心泵的工作点的改变;离心泵安装高度的计算。
基本内容:1.概述2.离心泵的基本方程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影响因素4.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5.离心泵的安装和选型※6.其他类型的流体输送机械第三章传热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傅立利定律,平壁与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及计算,掌握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的用法和条件;熟练运用传热速率方程并对热负荷、平均温度差、总传热系数进行计算;要求能够根据计算结果及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换热器。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cf40c3dcfc789eb162dc809.png)
《食品工程原理》综合作业一、名词解释气缚;扬程;气蚀;牛顿粘性定律;过滤;单效蒸发;流体边界层;稳定流动热力体系;深床过滤;结晶;多效蒸发;传质;傅立叶定律;二、简答题请总结所有所学过的单元操作,其定义、推动力及阻力。
表压力、真空度、绝对压力的含义。
简述液体沸腾的4个阶段及其特点。
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提高过滤效率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
简述食品工业中蒸发操作的目的。
请说明边界层的分离现象及其影响。
简述气溶胶分离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简述干基含水量及湿基含水量的计算方法。
简述干燥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相应的特点。
简述水蒸气蒸馏的原理。
简述实际沉降过程中,除了理论因素以外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简要说明生产中如何选择泵。
简述传热过程的推动力及强化传热的方法。
为什么多效蒸发并不是效数越多越好?为什么离心泵启动前应关闭出口阀,而往复泵启动前应打开出口阀?请说明边界层的分离现象及其影响。
为什么说沉降器的生产能力与其高度无关?简述水蒸气蒸馏的原理。
三、判断正误1.滴状冷凝的传热系数小于膜状冷凝。
2.边界层分离是生产中需要避免的现象。
3.可将助滤剂混入待滤的悬浮液中一起过滤。
4.皮托管的工作原理是将静压能转变为动能。
5.单元操作是指生产中具有共性的化学操作过程。
6.雷诺数中含有待定的表面传热系数。
7.在食品工程原理中,流体包括的范围是液体、气体和固体。
8.多效蒸发的效数越多越好。
9.液体沸腾的4个阶段中,泡核沸腾阶段在工业中占主要地位。
10.精馏过程中回流液的作用是为了增大塔底产品的产量。
11.间歇式沉降器的生产能力与沉降器的高度无关。
12.过滤速度反映了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13.结晶的必要条件是晶核的自由能低于溶解状态溶质的自由能。
14.离心泵启动时应当关闭出口阀门。
15.冷冻浓缩是利用溶质在低温下容易结晶析出的原理。
16.生产设备上,压力表的读数等于设备中的绝对压力。
17.增加沉降设备的高度可以提高其生产能力。
18.传质的推动力是质量差。
食品工程原理总复习
![食品工程原理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f376f5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1.png)
食品工程原理总复习食品工程原理总复习第0章引论1.什么是单元操作?2.食品工程原理是以哪三大传递为理论基础的?简述三大传递基本原理。
3.物料衡算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是什么?解质量衡算问题采取的方法步骤。
4.能量衡算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是什么?要会进行物料、能量衡算。
第一章流体流动1.流体的密度和压力定义。
气体密度的标准状态表示方法?2.气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的平均密度如何确定?3.绝对压力Pab、表压Pg和真空度Pvm的定义。
4.液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其适用条件是什么?5.什么是静压能,静压头?位压能和位压头?6.压力测量过程中使用的U型管压差计和微差压差计的原理。
7.食品工厂中如何利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检测贮罐中液体存量和确定液封高度?8.流体的流量和流速的定义。
如何估算管道内径?9.什么是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及其含义。
10.柏努利方程及其含义。
位能、静压能和动能的表示方式。
11.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以及有效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
12.计算管道中流体的流量以及输送设备的功率。
13.什么是牛顿粘性定律?动力黏度和运动黏度的定义。
14.什么是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举例说明在食品工业中的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15.雷诺实验和雷诺数是表示流体的何种现象?16.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及平均速度表述,泊稷叶方程。
17.湍流的速度分布的近似表达式。
18.计算直管阻力的公式—范宁公式。
19.层流和湍流时的摩擦因数如何确定?20.管路系统中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哪两种?具体如何计算?21.管路计算问题(重点是简单管路,复杂管路)22.流体的流量测定的流量计有哪些?简述其原理。
第二章流体输送1.简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气缚”现象?2.离心泵主要部件有哪些?有何特点?3.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4.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指那三条关系曲线?5.影响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因素有哪些?6.离心泵在安装时应考虑那些因素?什么是“气蚀”现象?7.如何确定离心泵的工作点?结合工作点试述流量调节方法。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5ac1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7.png)
单元操作:包含在不同食品加工工艺中的同一类基本工序称为单元操作。
静压强:单位流体面积上所受的垂直压力,称为流体的静压强。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量。
过滤:过滤是使流体通过过滤介质分离固体颗粒的一种单元操作。
沉降分离:在外力场作用下,利用非均相物系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密度差,使两相发生相对运动而实现混合物分离的操作称为沉降分离。
传热: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两个不同部位之间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热量移动。
蒸馏:蒸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将液体混合物分离成较纯组分的单元操作。
理论板:理论板是指离开塔板的蒸气和液体呈平衡的塔板。
恒摩尔:是指易挥发组分与难挥发组分的摩尔气化潜热相等,其他热效应则可忽略不计或相互抵消,这样液体汽化和气体冷凝所需的热量刚好相互补偿,使得流经每一块塔板的气液两相摩尔流率保持不变。
吸收:用适当的液体和混合气体接触,使混合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溶解于液体,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组分的分离,这种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分子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分离操作的非平衡蒸馏过程。
反应型催化精馏:是以反应为主、精馏为辅的过程。
冷冻浓缩:是利用冰与水溶液之间的固液相平衡原理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电渗析:电渗析是指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荷电离子选择性的定向迁移,透过离子交换膜并得以去除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课程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经验法)、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法)。
离心泵的优点: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便于调节和自控;流量均匀,效率较高;流量和压头的实用范围较广;适用于输送腐蚀性或含有悬浮物的液体。
基本部件:旋转的叶轮和固定的泵壳。
过滤的程序:过滤阶段,采用恒速、恒压或先恒速后恒压方式;滤饼洗涤,除去或回收滤液;滤饼干燥,去除颗粒中的液体;卸除滤饼,可以间歇操作,也可连续操作。
提高流化质量的措施:分布板应有足够阻力;在流化床的不同高度上设置若干层水平挡板、挡钢或垂直管束等内部构件;采用小粒径、宽度分布的颗粒。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3866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7.png)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是一门涉及食品加工、保存和营养学的学科,它综合了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学和化学工程学的知识,关注如何将原材料加工成安全、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食品。
在食品工程中,有许多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热处理原理热处理是食品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包括加热、制冷、干燥等过程,目的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热处理可以分为热处理、灭菌和杀菌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的食品和操作条件。
真空包装技术真空包装技术是一种常用于食品保存的方法。
通过将食品放入真空袋中,抽出袋内空气并密封,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真空包装技术的原理是减少氧气含量,降低微生物活性,避免氧化反应,从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酶促反应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在食品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
酶促反应是指在适当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能够促使食品分子之间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改变食品的性质。
通过控制酶促反应的条件和酶的种类,可以实现食品的改良和加工。
水活性水活性是指食品中水分子活跃性的程度,它对食品的微生物生长、口感和保存有着重要影响。
水活性越高,微生物生长速度越快,食品越容易变质;水活性越低,食品越容易保存。
在食品工程中,控制食品的水活性是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营养学原理食品工程的最终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丰富的食品。
了解食品中不同营养成分的特点,掌握食品加工过程对营养成分的影响,是食品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通过合理设计食品原料和加工工艺,使食品既美味可口又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需求。
总的来说,食品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食品工程原理总结
![食品工程原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7ae46358fafab069dc0274.png)
食品工程原理第4章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球形颗粒的表示方法:用直径d全面表示。
非球形颗粒的表示方法:1)体积等效直径2)表面积等效直径3)比表面积等效直径颗粒群的特性:任何颗粒群都具有某种粒度分布。
颗粒粒度的测量方法: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电阻变化法、光散射与衍射法、比表面积法。
固体流态化的概念和状态:概念:流体通过固定床层向上流动时的流速增加而且超过某一限度时,床层浮起的现象称为固体流态化。
状态:流体经过固体颗粒床层的三种状态:当流体自下而上通过固体颗粒床层时,根据颗粒特性和流体速度的不同,存在三种状态: 固定床阶段、流化床阶段、气力输送阶段过滤常数包括:1)滤饼常数2)过滤常数:与滤浆物性和过滤操作压差有关。
只有在恒压过滤是才能成为常数。
第5章液体搅拌调匀度:指一种或几种组分的浓度或其他物理量和温度等在搅拌体系内的均匀性。
混合的均匀度的表示:分隔尺度:混合物各个局部小区域体积的平均值。
可以反映混合物的混合程度。
分隔尺度愈大,表示物料分散情况愈差。
分隔强度:混合物各个局部小区域的浓度与整个混合物的平均浓度的偏差的平均值。
可以反映混合物的混合程度。
分隔强度愈大,表示物料混合愈不充分。
混合的原理:1)对流混合;2)扩散混合;3)剪力混合混合速率:指混合过程中物料的实际状态与其中组分达到完全随机分配状态之间差异消失的速率。
乳化:将两种通常不互溶的液体进行密切混合的一种特殊的液体混合操作,包含混合和均质化。
它是一种液体以微小球滴或固型微粒子(称分散相)均匀分散在另一种液体(称连续相)之中的现象。
乳化机理:由于乳化剂具有表面活性,它向分散相-连续相的界面吸附,使界面能降低,防止两相恢复原状。
此外,因乳化剂分子膜将液滴包住,可防止碰撞的液滴彼此又合并。
同时由于形成表面双电层,使液滴在相互接近时,因电的相斥作用防止凝聚。
乳化剂的这种作用使原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的乳液可以保持为稳定体系。
第6章粉碎和筛分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总结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6c22e5ee06eff9aff80779.png)
—S 传质概述>什么是传质(质*传递〉?单相中某组分在空间位置上存在浓度差,引起其由高浓度区 向低浓度区的物质迁移。
组成不同的两相相接触时,可能有某一组分从一相向另一相 的物质妊移。
> 传质的推动力:本质上是化学势,包抵浓度建. 温度差和压 力差。
最常见的传质过程是由浓«差而引起的-传质传质传质A 扩散通量:d 丹混合物中某组分在单位时m 内 通过单位面积的量() 相对于静止坐标,扩散通量以"来表示单位:mol/(m2.s)2 _ mol ni _ mol m _ molNI —卑 位 * —-—-——=—5" -— = ——L S m Snr 』相对于平均速度,扩散通量以无来表示J t =q(“f -v)对于二元混合物=丿鼻=&八1 =一 V)=- = N A -C等摩尔对向扩散与单向扩散的比较对向扩散单向扩散液体 M=^=d (s —%) M=学子(S —J ) Z 厶 ^Bm气体 N = j = D AB/ RTzA Eick 扩散定理(分子扩散定律)社二元混合物中,组分的分子扩散通量与其浓度梯度成正比。
相对于混合物平均速度运动坐标:de A dx^J" = ~D 肋苍 =~G D AS 盂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为浓度减小的方向, D --组分,4在£中的扩散系数,m*/s.相对于静止坐标:N A =UN A +M)+乙=迈冈><^% 叱、组分随混合物整体运 动被携带的对流通*N A +N B / CN A =J A因浓度梯度引起的分 子扩散例有一装有He 和&混合气体的管子,各处温度皆为2亍C,总压力皆为 latme 管子一端He 的分压为0. 60atm,另一端为0. 20atin,两端距离为 20cmo 若He-N2混合物的弘=6 87X10Ttf/s,计算稳态时He 的扩散通 量。
解:属于等摩尔对向扩散,记He 为Auy-p )= _&87X10 -------- X (0.60-0.20)X 1.10325X 105'RTz 如 Q 8.314x298x0.20=5.63xl0-'mol/(ni\s)稳态时He 的扩散通量心为5.63X10-3mol/(m2 s).三、对流传质在运动的流体混合物中,除分子扩散以外,还存在因流体 质点和微团的宏观运动而产生的组分的质量传递, 称为对流传质。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81bc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7.png)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食品工程原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食品的原料、加工、制造、包装、储存和运输等过程进行研究和控制,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
下面是食品工程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食品成分分析:食品的成分是指食品所含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通过成分分析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特性,为食品加工和控制提供依据。
2. 食品物理性质:食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质地、口感、溶解性等。
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以及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3.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
了解食品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控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和变质,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4. 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加工工艺是指将原料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的过程转化为具有一定质量和特性的食品产品的过程。
了解不同食品的加工工艺,可以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食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5. 食品包装技术:食品包装是保护食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和货架期限,同时提供方便的使用和销售。
了解食品包装技术可以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法,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6. 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原料、加工过程和成品进行监测和检验,确保食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了解食品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提高食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质量问题和风险。
7. 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是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规范和措施,确保食品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了解食品安全管理的原理和要求,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8. 食品营养学: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作用的科学。
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原理和知识,可以为制定合理的膳食指导和食品配方提供依据,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
食品工程原理 重点
![食品工程原理 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1d53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a.png)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
食品工程原理是指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
它涉及食品的加工、保存、包装、质量控制等方面,旨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稳定性、营养性和口感。
食品工程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加工原理:食品加工是将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转化为成品食品的过程。
食品加工原理涉及食品成分的改变、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的控制等。
其中,物理原理包括热传导、传质和传热等;化学原理包括酶促反应、酸碱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生物原理则涉及微生物的作用和发酵等。
2. 食品保存原理:食品保存是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避免食品的变质。
食品保存原理主要包括抑菌、杀菌、防腐、降解成分等方法。
这些原理可以通过高温处理、低温储存、添加防腐剂等手段来实现。
3. 食品包装原理:食品包装是保护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食品包装原理涉及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以及食品与包装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装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食品性质、保存期限和防止污染等因素。
4. 食品质量控制原理:食品质量控制是确保食品满足食品安全标准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环节。
食品质量控制原理包括原料选择、加工工艺控制、卫生管理和检测方法等。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防止食品的感官品质下降和营养成分丢失,确保食
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的总称。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f72ac4700abb68a882fb2b.png)
第八章液体吸附与离子交换液体吸附与离子交换的应用1、吸附主要用在脱臭、脱色、沉淀、澄清和除杂等工艺操作中。
2、离子交换常用于水的软化、纯化、产品提纯精制,制品的浓缩分离等。
液体吸附吸附操作是指流体与某种固体相接触时,固体能够有选择地将流体中的某些组分凝聚在其表面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些有吸附作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在固体表面上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或吸附物。
在吸附过程,气体或液体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传递到吸附剂固体的内外表面,依靠键或微弱的分流动相(气体和液体)与多孔固体颗粒相接触,流动子间力吸着于固体上。
解吸是吸附的逆过程。
☆吸附单元操作相中一种或多种组份被吸附于固体颗粒上,这种利用各组分吸附力不同,从而使流动相中组份得以分离或纯化的单元操作。
多孔固体颗粒——吸附剂被吸附组份——吸附质吸附原理吸附剂固体之所以能够吸附流体分子,是因为固体表面上的质点处于力场不平衡状态, 固体表面具有过剩的能即表面能,当固体与流体分子接触时,被吸附物质与固体之间由于某种吸附力的作用使固体与流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产生吸附,从而降低了表面能。
吸附过程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热。
按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作用力的不同,可将吸附过程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类。
常见的吸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作用力分子间引力化学键合力选择性较差较高所需活化能低高吸附层单层或多层单层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快慢食品工业常用吸附剂活性炭、活性白土、膨润土(天然)分子筛、硅胶、吸附树脂活性炭活性炭具有非极性表面,为疏水和亲有机物的吸附剂。
它具有性能稳定、抗腐蚀、吸附容量大和解吸容易等优点。
经过多次循环操作,仍可保持原有的吸附性能。
活性炭用于于溶剂回收、烃类气体的分馏、各种油品和糖液的脱色、水的净化等各个方面,也常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活性炭是一种由含炭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70750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70750](https://img.taocdn.com/s3/m/e15a91cea300a6c30d229f00.png)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等。
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单元操作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
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
凡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
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
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值愈大。
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
理想流体的假设,为工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
边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为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强)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利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其总机械能守恒,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8. 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具有黏性,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与理想流体柏努利方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中有阻力损失项。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b4232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f.png)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采用工程学原理提取食品中有用成分,以改变食品性质并达到特定的目的。
它主要涉及到分析化学、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应用。
它的职责是提高食品可控性,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新鲜度。
食品工程原理的宗旨是使食品的质量达到用户的要求,生产出健康、高质量、安全的食品供消费者食用。
食品工程原理涉及到一系列严格按照一定规则处理过程,如辅助分离技术、流变性调控技术、加工动力学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气膜处理技术、冷冻热处理技术等等,它们影响食品的口感、质地和新鲜度处理的方式,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借助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可以实现完美加工并保持新鲜,快速可靠地送达消费者手中,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将持续进步,食品工程原理除了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需求以外,还将起到关键作用,改善食品加工行业的生产技术,将营养成分更好地体现在产品中,可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改进的进程。
食品科学概论 第四章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科学概论 第四章 食品工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abe25b87c24028915fc38a.png)
➢ 食品色泽的改变: 由于高温作用,在物料干燥过程中, 食品原有的色泽发生变化。碳水化合物参与的酶促褐变与 非酶促褐变反应是干制食品变成黄色、褐色或黑色的主要 原因。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色素变化量越多。
精
品
三、食品干燥方法
课
程 •对流干燥:又称热风干燥,热量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给湿
物料,使食品材料中的水分汽化,达到干燥的目的。
食
品
工
第四章 食品工程原理
程
与 营
第一节 食品的热加工原理
养 科
第二节 食品的干燥原理
学 学
第三节 食品的浓缩原理
院
第四节 食品的分离原理
<<
第五节 食品的粉碎与筛分原理
食
品
第六节 食品的搅拌混合、均质和乳化原理
科
学
第七节 食品的冷冻原理
概
论
第八节 食品的膜分离原理
>>
精
品
第一节 食品的热加工原理
食
品 •接触干燥:被干燥物料与加热面处于密切接触状态,蒸 科 发水分的能量来自传导方式进行的干燥
学
概 •冷冻干燥: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真空干燥方法。物料水分 论 则是在固态下即从冰晶体直接升华成水蒸气,因此冷冻干
燥又称为升华干燥。
•辐射干燥: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加热器传递给 食品材料表面,再通过材料自身的热量传递,使内部的水 分汽化,达到干燥的目的。
穴,干制品组织内部就形成一定的孔隙而具有多孔性。
精
品
化学性质的变化
课
程 ➢ 蛋白质的变化: 通常食品物料较长时间暴露在71℃以
上的热空气中,对蛋白质有一定破坏作用。
食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冯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d9f96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0.png)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冯知识点总结
单元操作: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使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物理加工过程的各种操纵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广泛的基本过程,这些基本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特点:若干个单元操作串联起来组成的一个工艺过程称为物理性操作.同一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包含多个相同的单元操作。
单元操作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其基本原理相同,进行该操作的设备也可通用.三传理论:单元操作按其理论基础可分为三类: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以上三个过程包含三个理论,称为三传理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
物料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生产过程中或生产单元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出口处进行定量计算,称为物料衡算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流体:具有流动性的物体.如气体,液体。
特征:具有流动性;抗剪和抗张能力很小;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化;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发生相对运动。
密度: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压力: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静压强,又称为压力.在静止流体中,作用于任意点不同方向上的压力在数值上均相同。
压力的单位:(1)按压力的定义,其单位为N/m²,或Pa;(2)以流体柱高度表示,如用米水柱或毫米汞柱等标准大气压的换算关系:1 atm=1.013×10'Pa=760 mmHa=107 mHo。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总结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6196a04693daef5ff73d1b.png)
1、传热的基本方式热传导: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自然对流:流体各处的温度不同而引起强制对流:外力所导致的对流,在同一流体中有可能同时发生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辐射: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称为热辐射。
不需要任何介质。
绝对零度以上都能发射辐射能2、稳态传热:传热系统中,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改变。
3、热流量(热流率):传过一个传热面的热量Q与传热时间之比。
定义式:热流密度(热通量):热流量与传热面积A之比。
4、热交换: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由于传热,进行热量的交换,称为热交换,简称换热a.无相变,b.相变,5、温度场:某一瞬间空间中各点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6、一维温度场:若温度场中温度只沿着一个坐标方向变化。
7、稳定温度场:若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8、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相同温度各点组成的面。
等温面的特点:(1)等温面不能相交;(2)沿等温面无热量传递。
沿等温面将无热量传递,而沿和等温面相交的任何方向,因温度发生变化则有热量的传递。
温度梯度是向量,其方向垂直于等温面,并以温度增加的方向为正。
9、傅立叶定律: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及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成正比,即导热系数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10、金属的导热率最大,固体非金属次之,液体较小,气体最小。
物质的热导率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11、圆筒壁与平壁不同点是其等温面随半径而变化。
圆筒的长度为L,则半径为r处的传热面积为A=2πrL。
12、对于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通过各层的热传导的热流量都是相同的,但是热通量(热流密度)却不相等。
13、热量的传递主要研究冷热流体通过管路器壁传递的过程。
14、不同区域的传热特性:1. 湍流主体对流传热温度分布均匀2. 层流底层热传导温度梯度大3. 壁面热传导有温度梯度传热的热阻即主要集中在层流层中。
15、α代替λ/δtα反映对流传热的快慢,其越大,表示对流传热速率越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等。
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单元操作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
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
凡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
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12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
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值愈大。
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
理想流体的假设,为工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
边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为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强)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 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利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其总机械能守恒,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8. 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具有黏性,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与理想流体柏努利方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中有阻力损失项。
柏努利方程的三种表达式p1/ρ+gz1+u12/2 = p2/ρp1/ρg+z1+u12/2g = p2/ρgp1+ρgz1+ρu12/2 = p2 +ρgz2+ρu22/29.管中稳定流动连续性方程:在连续稳定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中,流体流速与管道的截面积成反比。
截面积愈大之处流速愈小,反之亦然。
对于圆形管道,不可压缩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与管道内径的平方成反比。
10.雷诺准数和影响流体流动类型的因素:u、d、ρ越大,μ越小,就越容易从层流转变为湍流。
上述中四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数群duρ/34μ,是判断流体流动类型的准则。
Re < 2000 稳定的层流区2000 < Re < 4000 由层流向湍流过渡区Re > 4000 湍流区11.差。
12.布拉修斯公式(Re 大于4000):12.流体湍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是由三层构成,它们分别是层流内层、缓冲层和湍流中心。
10.流体在光滑管内作湍流流动时,摩擦系数λ与Re和Δ/d /d 有关。
13.13.管路计算的目的是确定流量、管径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管路计算包括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两种类型。
管路计算是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摩擦阻力计算式三式的具体应用。
14.流体流经并联管路系统时,遵循的原则是各并联管段的压强降相等、主管总流量等于各并联管段之和。
15.离心泵叶轮按有无挡板可分为闭式 ,半闭式 ,开式 。
离心泵按叶轮串联的多少可分为单级泵 ,多级泵 。
16.离心泵多采用后弯叶片是因为输送液体希望获得的是静压头。
17.离心泵在启动前应灌泵,否则会发生气缚现象;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应小于允许安装高度,否则会发生汽蚀现象。
18.离心泵容易产生气蚀的的原因有液体温度过高;管道阻力过大;流体沸点低等。
19.离心泵的工作点是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
20.离心泵的流量调节,通常在排出管线上装适当的调节阀改变离心泵的转速或改变叶轮外径。
21.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减小,则其抗气蚀能力增大。
22.造成离心泵的有效功率小于轴功率的原因。
轴功率指泵轴所获得的功率。
由于有容积损失、水力损失与机械损失,故泵的轴功率要大于液体实际得到的有效功率容积损失是由于泵的泄漏造成的。
离心泵在运转过程中,有一部分获得能量的高压液体,通过叶轮与泵壳之间的间隙流回吸入口水力损失是由于流体流过叶轮、泵壳时,由于流速大小和方向要改变,且发生冲击,而产生的能量损失。
机械损失是泵在运转时,在轴承、轴封装置等机械部件接触处由于机械磨擦而消耗部分能量。
泵的转速是指离心泵、旋转泵的泵轴的转速或往复泵曲轴的转速,单位:r/min56 23.正位移泵的流量与泵的压头及管路情况无关,因此不能简单的用调节排出管路的阀门 来调节。
正位移泵的流量调节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回路调节 ; 一种是改变曲轴的冲程大小。
24.泵的特性曲线:H —Q 曲线代表的是在一定转速下流体流经离心泵所获得的能量与流量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一条特性曲线。
P -Q 曲线表示泵的流量Q 和轴功率P 的关系,P 随Q 的增大而增大。
显然,当Q=0时,泵轴消耗的功率最小。
启动离心泵时,为了减小启动功率,应将出口阀关闭特性曲线 :在固定的转速下,离心泵的基本性能参数(流量、压头、功率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强调:特性曲线是在固定转速下测出的,只适用于该转速,故特性曲线图上都注明转速n 的数值。
图上绘有三种曲线 H-Q 曲N-Q 曲η-Q 曲线7η—Q 曲线最大值相当于效率最高点。
泵在该点所对应的压头和流量下操作,其效率最高,故该点为离心泵的设计点。
第二章 传 热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其表达式为q —热流密度,简称传热速率,w/m2—导热面积,即垂直于热流方向的表面积,k/mλ—比例系数,热导率,w/m.k 。
q --热流密度,w/m 2λ--导热系数(或热导率),式中的负号指热流方向和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它指出: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
1.传热的概念:传热是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
热量总是自动地由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热量传递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在工程技术、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传热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灭菌过程以及各种单元操作(如蒸馏、蒸发、干燥、结晶等)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3.传热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热传导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8热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对流。
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热对流的两种方式:强制对流:因泵、风机或搅拌等外力所导致的对流称为强制对流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各处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致使流体产生相对位移,这种对流称为自然对流热辐射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称为热辐射。
所有物体都能将热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而不需要任何介质。
任何物体只要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发射辐射能,但是只有在物体温度较高的时候,热辐射才能成为主要的传热形式。
4.在食品生产中,物料在换热器内被加热或冷却时通常需要用另一种流体供给或取走热量,此种流体称为载热体。
5. 热传导: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
6.傅立叶定律中的负号是指热流方向和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7.对流传热:是在流体流动进程中发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它是依靠流体质点的移动进行热量传递的,与流体的流动情况密切相关。
8.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流体的状态、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运动状况、流体对流的状况、传热表面的形状、位置及大小等。
9.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中准数的符号及意义。
9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差下、单位传热面积的对流传热速率,其单位为W/(m2·℃),它反映了对流传热的快慢,α愈大表示对流传热愈快。
10. 蒸汽冷凝有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两种方式。
膜状冷凝:由于冷凝液能润湿壁面,因而能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
在整个冷凝过程中,冷凝液膜是其主要热阻滴状冷凝:若冷凝液不能润湿冷壁面,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冷凝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并沿壁面落下,该种冷凝称为滴状冷凝。
11.冷、热流体通过间壁两侧的传热过程包括热流体以对流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管壁、热量以热传导方式由管壁的一侧传递至另一侧、传递至另一侧的热量又以对流方式传递给冷流体三个步骤。
101112.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传热过程的操作条件及换热器的类型。
K ——换热器的平均总传热系数, w/(m2·k )S ——换热器的总传热面积, m2ΔT-- 换热器间壁两侧流体的平均温差逆流和并流时的平均温度差ΔTm 称为对数平均半径。
当ΔT2/ ΔT1≤ 2时,可用(ΔT2+ ΔT1)/2代替对数平均温度差。
不凝性气体的影响: 在蒸汽冷凝时不凝性气体在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膜,使传热阻力加大,冷凝对流传热系数降低。
蒸汽流速和流向的影响:冷却壁面的高度及布置方式:流体物性:冷凝液的密度越大,粘度越小,则液膜厚度越小,a 越大。
Q KS T=∆13.间壁式换热器换热操作中,壁温总是接近对流传热系数较大一侧流体的温度。
14.强化传热的途径有增大传热面积、降低加热介质温度、增加平均温度差、减少传热阻力等。
15.在空气-蒸汽间壁换热过程中可采用提高空气流速方法来提高传热速率最合理。
16.蒸汽冷凝时的热阻决定于液膜厚度。
第四章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1.单颗粒的特性主要是颗粒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积。
2. 颗粒的当量直径的三种表示方法。
等体积当量直径:颗粒的等体积当量直径为与该颗粒体积相等的直径。
Dev―颗粒等体积当量直径,m;V―颗粒的体积,m3。
等比表面积当量直径: 与非球形颗粒比表面积相等的直径为该颗粒的等比表面积当量直径。
颗粒的等比表面积当量直径,m;等表面积当量直径: 与非球形颗粒表面积相等的直径为该颗粒的等表面积当量直径。
3. 床层的空隙率ε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空隙率的大小与颗粒形状、1213粒度分布、颗粒直径与床层直径的比值、床层的填充方式等因素有关。
4. 影响床层压降的因素有三个 ,即操作因素u ,流体物性ρ和μ,床层特性ε和a 。
所有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床层空隙率ε 。
流体通过一组平行细管流动的压降为Pa; m ;de -床层流道的当量直径,m;u1-流体在床层内的实际流速,m/s欧根方程,14Rep =0.17~420当(Re)p ﹤20时,等式右边第二项可忽略。
当(Re)p ﹥1000时,等式右边第一项可略去。
5.在重力沉降操作中,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主要有颗粒体积分数、 器壁效应和颗粒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