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4、《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两汉时期〔实际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神农作〔实际非一人之手笔〕 内 容: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础理 论,如四气五味、药物毒性、配伍方法、服药 方法、功能和作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药学专著.
五、金元四大家简介
1、刘完素:发展了《内经》病机和 运气学说,提出"火热论",治疗主张 以寒凉为主,被后世称为"寒凉派".
4、阴阳的相互转化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
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1、望痰、涎、涕、唾 2、呕吐物 3、望大便 4、望小便
〔二〕局部望诊
1、望头面: 2、望五官: 1〕望眼〔眼神、色泽、眼态〕 2〕望耳 3〕望鼻 4〕望口唇 5〕望齿龈
〔三〕望颈项躯体
瘿瘤 瘰疬 项强 鸡胸 腹部深陷、 腹部青筋暴露
〔四〕望皮肤
1、望外形 2、望斑疹 3、望痈毒疔疖
〔五〕望毛发
色泽、分布、有无脱落等.
三、望排出物
一、何谓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 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简介
1、《黄帝内经》
成书年代:春秋战国时代〔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黄帝作〔实际上非一人之手 笔〕

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
《黄帝内经·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
其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的一部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

03
中药材与方剂
中药材分类与特点
中药材的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材的特点:天然、安全、有效 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与保管方法
中药方剂组成与功效
中药方剂的组成:介绍中药方剂的基本组成,包括主药、辅药、佐药 等,以及各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
中药方剂的功效:详细阐述中药方剂的功效,包括治疗作用、调理 作用、预防作用等,以及不同方剂之间的功效差异。
中医药的 适应症和 禁忌症
中医药的 常用药物 和治疗方 法
中医药的 养生保健 作用
中医药误区澄清与辨析
误区一:中医药只适用于慢性病 误区二:中医药治疗副作用小,可以随意使用 误区三:中医药治疗见效慢,不如西医效果好 误区四:中医药治疗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中医药健康生活指导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常识答疑解惑 中医药在健康生活中的作的应用与价 值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与展 望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化发展:结 合现代科技手段, 推动中医药的现 代化研究与应用
国际化发展: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推动中医药 的国际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培 育中医药产业集 群,推动中医药 的产业化发展
标准化发展:制 定和完善中医药 标准体系,推动 中医药的标准化 发展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达 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 的
推拿治疗:通过手法作用于 人体特定部位,达到舒筋活 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拔罐治疗:通过拔罐器具 吸附在皮肤表面,产生负 压刺激,达到舒筋活血、 祛风散寒的目的
艾灸治疗:通过燃烧艾条产 生热量刺激穴位,达到温经 通络、散寒止痛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桂枝汤:用于 治疗感冒、发 热、头痛等病 症,主要成分 有桂枝、芍药、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江南: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人
人体差异
们腠理疏松,体偏瘦.
北方完整版ppt课件
17
恒动观念
指生命具有永恒的无休止的运动思想 生理上,运动不息是脏腑的生理特点
脏腑
运 动
功能正常
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肺:进行气体交换,维持呼吸正常 脾:将饮食物变化、转输,为全身提供营养物质。 肝:贮藏、调节血液,供给脏腑活动的需要。 肾:贮藏精气,促进生长发育,决定人的生、长、
完整版ppt课件
29
㈢、阴阳的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又称阴阳相错或相感(《内 经》)。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 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 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完整版ppt课件
30
(四)、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 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 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 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 衡。
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恒动不休 例: 五脏六腑各有功能特点,但皆建立在脏腑之 气的运动变化上。
心气不停地搏动——血液输送全身 肺气有节律的呼吸运动——气体交 五脏 换、吐故纳新 脾气健运不息,运化水谷——消 化吸收、水液代谢
完整版ppt课件
20
辩证论治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 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完整版ppt课件
21
证:表现为一组症状、体征(证候)的一种个体对致病
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简称个体反应状态。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返回知识点
26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
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精选朱pp震t课件亨最新(丹溪)—养阴派
4
概述 一、发展简史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3.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 “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 “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 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概述 一、发展简史
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 《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三因学说”
2. 《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脏腑证治”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金元四大家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阴 相内下寒晦有 抑 对收降凉暗形 制 静的的的的的 的 止 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1.阴阳的普遍性 2.阴阳的相关性
3.阴阳的相对性
4.阴阳的可分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阴 阳阳 的的 对互 立根 制互 约用
阴阴 阴 阳阳 阳 的的 的 消相 交 长互 感 平转 互 衡化 藏
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PPT课件

3、地域性: 与居住地区和环境有关
西北高原——寒邪致病
东南沿海——湿热邪气致

久居潮湿——湿邪致病
4、相兼性:常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
(四)病因病机
•内生五邪: 是六淫中除暑邪以外五种
病邪,均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四)病因病机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 ②风邪善行数变
• (2)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 a.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b.人体物质的整体性
• c.人体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d.人体功能的整体性

(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 2)人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 • a.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b.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 2、辨证论治 • (1)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方面,是中医察识和
• 2)归纳药性
• 四气:温热——阳,寒凉——阴
不同性质、作用、形态,分别归 属五行之中。借以说明人体的脏 腑组织、生理、病理以及与外界 环境的相互关系。
• 五味:辛甘——阳,酸苦咸——

• 特性:升浮——阳,沉降——阴
(二) 阴阳五行学说
• 1、 五行的属性归类
•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2、 五行的相生相克 ①相生: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 促进关系。 木→火→土→金→水→木 ②相克: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 关系。 木→土→水→火→金→木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 1、整体观念
• (1)定义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 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 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 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4、肺的颜面望诊
(1)肺区出现暗红色,表示肺功能弱;有亮点,考虑是否有结核。 (2)肺区出现红痘痘或红色,说明呼吸系统有炎症。 (3)有明显的红血丝或暗红色、黑疙瘩、斑痣、脓包,怀疑有病 变(肿瘤)。 (4)大肠区发暗红、不平整,考虑结肠炎。 (5)大肠区有痦子、痘痘、斑考虑有便秘,大便不成型。
5、发病原因
总之,心脏病是当前世界上称之的威胁人 类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在全球人口中, 每年死于心脏病的人数可达1200万人。所以, 对心脏病,不能有一点点忽视。

中医生命模式—五行(肺)(大肠)金
1、肺的主要功能: (1)主呼吸:呼出废气,吸进氧气,将氧通过血液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
(2)通水道:饮水入胃经过脾化为津液输给肺,肺推动津液在全身流动,为 人体各组织补充水份;使水液最后顺利到达膀胱,变尿排出体外;还可 以使水液到达皮肤,出汗散热,这样,进的是清水,排的是废水,净化 身体。如果水道不通,会出现浮肿。 中医认为,肺、脾、肾是组成人体水道的三个主要脏器。肺—中水之上源, 其不通时,会出现上半身水肿,如面、头、上肢浮肿;脾—中水道,堵 塞时,会出现全身浮肿;肾—为之下水道,不通时下肢浮肿。

1、心的主要功能:
(3)心主汗:汗为。
1、心的主要功能:

(4)络小肠:食物中的营养、水分,经小肠吸 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腑脏。由 于心与小肠有经络关系,心有火时,会使小肠 受热,受热的水份进入膀胱,出现尿热、尿涩, 甚至尿血,在治疗中出现以上现象而久治不愈 时,应考虑调正心功能,以拍尿热尿痛为标, 治心脏为本。
中医生命模式—五行(肝)(胆)木
1、肝的主要功能:
(1)主免疫:肝有解毒的功能,它可将酒精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将有毒物质分解为无毒物质和便排 除体外。人的免疫力低下,特别易患病;人体无疫力时,生命将会终止。如喝酒,长期对肝的损 害,造成功能减退,最后变成酒精肝、肝硬化腹水、肝癌,后果不堪设想。 (2)肝藏血:心脏在工作时是将血液推向全身。肝是血液的储存器,它向心脏供血,当人休息时,血 液从全身流回心脏,心脏又将血液从一根静脉流回肝脏。肝功能正常时,可迅速、大量的向心脏 供血,使大脑、四肢、五脏、皮肤及时得到血液的营养,这样才能反应灵敏、有力;肝功能不正 常时,则感到乏力,思维迟钝,所以说,肝是调整血量的。 (3)主谋虑:人是有头脑、有思维的,一个人的判断、思考、处理、决断事情都与肝胆的健康状况有 关系。如果一个人一改过去状况,易怒、多疑、胆怯都应考虑是否肝功能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4)主筋:古语说,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柔软,肝不好的人,腿抽筋。 (5)主目:肝胆经络走目,故肝、胆功能差的人眼干涩,小儿近视,糖尿病的人合并肝病时,会失明。 (6)主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二指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食物,如肝、胆有病,会 出现胆汁上逆、口苦、消化不良、胃胀、腹胀等。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ppt课件
15
• (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各自的生理功能 胆:主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主受盛化物,分清别浊。 大肠:主变化传导。 膀胱:贮尿,排尿。 三焦:主持诸气,为水液运行道路。
ppt课件
16
(四)奇恆之府各自的生理功能
脑: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
ppt课件
22
• 7.肾与肺: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 呼吸运动方面,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的精气充盛,才 能使肺所为吸入之气下纳于肾。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 在病理上,若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或肺气久虚,仿及肾气, 均可出现气嘴,动则尤甚的“肾不纳气”病症。
ppt课件
10

1.主血 脉,2.主
神 称之为 “君主之 官”

1.主运化 2.主统血 3.主升清 4.主肌肉、
四肢 5.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1.主疏泄 2.主藏血 3.主筋 4.开窍于



1.藏精 2.主水、司开

3.主纳气
4.主骨、生髓, 其华在发
5.开窍于耳及 二阴
1、主气司 呼吸
2、主行水 3、朝百脉,
ppt课件
27
气的生理功能: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推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 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ppt课件
28
固摄作用
1.含义:控制,统摄,约束之意。气对体内液态物质具有统摄和控制, 不使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2.作用表现: (1)固摄血液,防止溢出于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使其有节制的排出,防止其异常流失。 (3)控制唾液、胃肠液的分泌。 (4)固摄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损。 (5)摄纳肾气,以维持呼吸运动正常进行。

《中医基础》ppt课件

《中医基础》ppt课件

(2)次序
木 乘 土 乘 水 乘火 乘 金 乘 木
(3)原因 ①太过:对“所胜”克制太过
②不及:难以抵御其“所不胜”
木 土


正乘 常
过 弱
过 亢

正 常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相侮
(1)含义: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 克制
即“反克”、“反侮”。
(2)次序
木 侮 金 侮火 侮 水 侮 土 侮 木
水气不足
水气有余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乘侮规律
“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 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素问·五运大论》)
侮所不胜(木旺侮金)
制其所胜(木旺乘土)

克我 所不胜
木(有余)
我克 所胜

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己所胜轻而侮之

克我
木(不及)
我克

所不胜
所胜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相生
(1)含义:相互资生、助长、促进
(2)次序
木 生 火 生土 生 金 生 水 生 木
(3)关系:“母子关系”
木 生我
木为火之母

我生 土为火之子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相克
(1)含义:相互克制、制约、抑制
(2)次序
木 克 土 克水 克 火 克 金 克 木
(3)关系:“所胜”、“所不胜”关系
( 3 )阴阳即是对立又是统一的:阴平阳秘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互根互用
(1)互根——相互依存 互为根本 互用——相互资生 相互助长 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均以对方存在
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中医学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学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中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通过该课程,您将了解中医学的 概论、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知识、针灸学基础知识以及中医学的临床应用 等方面的知识。
中医学概论
定义和发展史
探索中医学定义和发展历史,理解其独特的视角和传承。
基本理论
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学说和气血运行理论。
3
治疗原则
4
了解针灸学的治疗原则,探索针灸在 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历史和发展
了解针灸学的历史和发展,探索其在 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操作技巧
学习针灸学的操作技巧,掌握正确的 针灸手法和操作方法。
中医学的临床应用
常见病的中医诊疗
探索中医学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如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等。
诊疗方法
探索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望闻问切和中药疗法。
中医学基础理论
1
整体观念
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
2
五行学说
深入学习中医学的五行学说,解析其在健康与疾病中的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脏腑学说
探索中医学的脏腑学说,了解脏腑在人体中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4
经络学说
探索中医学的经络学说,了解经络在调节人体功能中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美容养生
研究中医药在美容养生中的应用,了解中医 美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辅助治疗癌症
探索中医辅助治疗癌症的疗效和机制,了解 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心理疾病
研究中医药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心身健康的平衡与调整。
结束语
本课程介绍了《中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旨在分享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以及中医学在现代 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
然的和谐统一。
形神兼养
注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 调养,保持身体健康与
心理平衡。
综合调理
根据个体差异,采用多 种方法进行调理,全面
改善体质。
中医保健的方法与技巧
饮食调理
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合理搭配 食物,达到营养均衡。
运动养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 极、八段锦等,增强体质。
情志调摄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采用放松、冥想等方法调节情绪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总结词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是中药应用中的重要原则,对于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具 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中药的配伍是根据中医理论,将不同功效的中药进行组合,以达到协同作用和治疗目的 。同时,也需要注意中药配伍的禁忌,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治疗效 果。了解中药的配伍与禁忌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医理论知识,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应用
中药。
04 针灸疗法
针灸的起源与发展
针灸的起源
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当时人们通过砭石刺激身体的 某些部位来缓解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医学技 术。
针灸的发展
针灸在古代中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逐渐传播至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现 代针灸在继承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传统医学传承
中医通过师承制和经典著作传承至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 一。
中医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辨证施治 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倡“治未病”。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01
02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45页)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45页)
中医学基础知识
岐山县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有成
1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 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 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 验总结。
22
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
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一般起病急,病程短。 里证
里证是疾病深在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 候。 它与表征相对而言。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 伤疾病。
23
半表半里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
尚未至于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称为半表半 里证。其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这 种关于半表半里的认识,基本上类同六经辨证的 少阳病证。
29
气血津液辩证 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气血
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所反映的 各科病证的一种辨证诊病方法。
30
气病辩证 (一)气虚证 (二)气陷证 (三)气滞证 (四)气逆证
31
血病辨证 (-)血虚证 (二)血瘀证 (三)血热证 (四)血寒证
32
气血同病辩证 (-)气滞血瘀证 (二)气虚血瘀证 (三)气血两虚证 (四)气不摄血证 (五)气随血脱证
12
四、望小儿指纹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近 掌部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 三关测轻重 红紫辨寒热 浮沉分表里 淡滞定虚实
13
闻诊
一、听声音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整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理论基于观察和记录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观察病人外貌、听诊气味、询问症状、 以及脉诊。
中药
中药是中医药疗法的核心,它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来治疗疾病。
针灸
针灸是中医药的一种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 衡。
《中医药基础知识》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药基础知识》PPT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医药的世界。 探索其理论基础、中药疗法、针灸技术和现代应用。
课程介绍
通过这门课程,您将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来维护健 康。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以平衡和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为核心理念。

中医基础知识ppt

中医基础知识ppt

食物寒热温凉
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 温、凉四种性质,应根据 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用 适宜的食物。
饮食五味
中医认为饮食五味包括酸 、苦、甘、辛、咸,五味 调和可以增进健康。
中医四季养生
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应适当增加运动量 、调整饮食结构,以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
夏季是阳气最旺的季节,应避免过度贪凉、 注意饮食卫生、适当运动以适应高温环境。
06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协调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由阴阳两部分组成,养生必须调和阴阳平衡,避免 阴阳失衡引发疾病。
适应自然规律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季节、 气候和昼夜变化调整作息和饮食。
未病先防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预防疾病,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等方法预防疾病。
中药方剂的组成原则
治病求本
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针对病因、病 机进行中药和方剂的选用。
顾护正气
在治病的同时顾护患者的正气,避免过度 使用攻伐之品或过于寒凉的药物。
标本兼治
根据疾病的标本关系进行治疗,针对症状 和病因同时进行中药和方剂的选用。
用药适量
中药和方剂的使用剂量需适量,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体质情况合理使用药物。
国际化
中医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了世界医 学界的重要力量,为世界人民的健 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基本理论体系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强调人体内部各器官、各组 织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强调人 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
互关系。
辨证论治
中医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观 察和综合分析,将患者病情分 为不同的证候类型,针对不同 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食 品 药 品 安 • 全 知 识
• 五脏——肝、心、脾、肺、肾 肝主疏泄、主藏血;促进人体气血的正常 运行,保持心情舒畅。 • 心主行血(血液循环系统):运行血液 • 脾主运化(消化功能的集团单位):将食 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和津液并吸收。气血生 化之源。脾还具有防止出血的功能。 • 肺主气、司呼吸(呼吸系统);肺主行水 • 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生殖系统、
肺虚火
食 品 药 品 安 • 全 知 识 •
• 干咳、皮肤干裂、易发愁 肺虚火的人的情绪状态是愁 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对治方法:滋补 • 1、食疗:炖梨、蒸梨、煲老鸭汤 • 2、中药:沙参、麦冬
肾为先天之本
食 品 药 品 安 全 知 识
• 肾、膀胱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水,对应的颜 色是黑色,肾为先天之本,它藏的是精
(二)如何保护我们的心
食 品 药 品 安 • 全 知 识 •
• 1、不轻易动感情 2、要控制好情绪 3、佩玉:古人常说“以玉通神”
心包是心的保护膜
食 品 药 品 安 1、心包功能好的人情绪平稳 全 知 识 2、心包的穴位:膻中、天池、曲泽、内关
心包是在心脏外面而保护心的膜(油脂)
食 品 药 品 安 全 知 识
对治
食 品 药 品 安 全 知 • 识
• 在烹调肉食中加辛香的香料,如花椒、八 角、孜然、桂皮 把淤积的东西通过消化道或其他渠道排泄 • 忌 • 1、喝碳酸饮料 • 2、吃饭说话
(三)脾胃虚寒
食 品 药 品 安 全 知 识
• 面黄肌瘦、气力不足、易担忧
脾胃虚寒的人三大特点
食 品 药 品 安 • 全 知 识
食 品 药 品 安 火曰炎上。与火对应的有两个系统,一个是 全 知 新包,一个是心。 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焦辨证”治温病
a
12
三、中药学
南北朝:陶弘景著《神农本草经集注》 唐代:李绩等编纂《新修本草》 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
a
13
四、方剂学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 方书之祖 晋代:葛洪《肘后方》 唐代:孙思邈《千金备急要方》、《千金翼方》 宋代:官方修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 、
a
4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 墨


韩 非 子 ( 法 家 )




老子(道家) 孔子(a 儒家)
5
家 )
医学知识,整理升华
临 床 医 疗
a
6
专业医生 医疗用具
a
砭石 金银针具7
中华 医学
四大
经典
a
8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形成标志:先秦两汉时期医学典籍的产生
1、《黄帝内经》 (分《素问》、《灵枢》两 部) :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 诊断、治疗、预防等中医基础理论内容。 2、《难经》:解释《内经》的疑难问题,并 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如诊脉可“独取寸口”。
a
17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宇 宙的唯一本原或本体,万物皆由元气化生。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积阳 为天,积阴为地”。
a
18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1、此长彼消 ---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2、此消彼长 ---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例:四季气候之变化;
• 人体生理中兴奋与抑制的转变。
a
25
(四)阴阳转化
说明事物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 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
消长 ---“量变” 转化 ---“质变”
•《内经》:“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二)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 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都 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 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在其形 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 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 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 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a
19
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化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先天之精: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 后天之精: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
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 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 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 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
包括病因、发病、病机和防治原则四部分。
a
15
精 气 学 说
a
16
精----又称精气,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形 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 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 的极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明清时期:吴昆 《医方考》 、汪昂《医方集解》和
《汤头歌诀》
a
1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中医学
思维方法的特点。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学说等 四部分。 (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中医学
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 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有着丰富 的养生方法和诊疗手段的传统 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a
1
(一) 中医药的起源
中医药起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考古发现: 砭石、骨针、竹针、艾条等。
神话传说: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a
2
先民实践,积累经验
伏羲氏画卦 神农a氏尝百草 黄帝制九针3
刘完素 --- “寒凉派” 张从正 --- “攻下派” 李 杲 --- “补土派 ” 朱震亨 --- “养阴派 ”
明代:赵献可、张介宾等倡“命门学说”
清代:王清任著 《医林改错》
a
11
二、临床医学
晋代: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 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 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 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
a
9
3、《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晋·王叔和整 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创立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以六经辩证治伤 寒,以脏腑辩证治杂病。
4、《神农本草经》
奠定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如中药的四气五味、 君臣佐使等。
a
10
一、基础医学
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 晋代:王叔和著《脉经》 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
《内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a
23
(二)阴阳依存(阴阳互根) 说明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1、阴阳依存是确定事物阴阳属性的相互依据; 2、阴阳依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3、阴阳依存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a
24
(三)阴阳消长 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形式。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a
26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组织结构 阳:上部、体表、背部、外侧、腑、气 阴:下部、体内、腹部、内侧、脏、血
(二)说明生理活动 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是阴阳之间既对立又依存,
而且不断消长、转化的体现。
《素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a
27
(三)说明病理变化
致病因素(邪)→人体(正)→邪正相争,阴阳失调→疾病
阴阳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阴阳互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素问》:“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a
28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色泽 声息 症状
a
20
阴阳五行
a
21
阴阳的最初涵义: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的一方属阳,背日 的一方属阴。 阴阳的哲学涵义:
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的概括。
a
22
(一)阴阳对立
概括和说明同一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 两个方面的属性。
阳 --- 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 温热的、明亮的;
阴 --- 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 寒冷的、晦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