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法律的历史发展PPT学习教案

法律的历史发展PPT学习教案
历史上的法律制度、法律观念等往往对当今的法律现象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分析历史背景 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的法律现象。
用历史眼光看待当今法律问题
很多当今的法律问题在历史上都有类似的情况,通过历史比较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 思路和方法。
历史上的法治经验与教训
历史上各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今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 避免走弯路,更好地推进法治进步。
判例法
以法官的判决为依据而形 成的法律,具有灵活性和 适应性。
法律与社会关系
法律与社会经济基础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受社会经 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法律与社会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决定法律的性质和内 容,法律巩固政治制度的统治 地位。
法律与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法律观念、法律制 度等产生深远影响,法律也反 映和传承社会文化。
法律的历史发展PPT学习教案
目 录
• 法律起源与早期发展 • 古代法律制度及演变 • 中世纪法律变革与教会法影响 • 近现代法律体系建立与完善 • 当代法律发展趋势与挑战 • 法律历史发展意义与启示
01 法律起源与早期发展
法律概念及起源
法律的定义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关系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用于 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
法律渊源的差异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制定法,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渊 源则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
法律适用原则的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法定主义原则,即法律规定必须严格遵守;而 英美法系国家则更注重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国际法发展及影响
国际法的起源与发展
国际法起源于古代国际交往中的惯例和规则,随着国际关系的不 断发展而逐渐完善。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实际上是关于法律产生、发展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观念的总和。

首先,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和这个价值基础被社会化的运行状态。

……其次,法律文化作为客观存在物,表现为法律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它标志着人类实现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特殊社会秩序的能力和对社会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控制、引导的水平。

……第三,法律文化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形态,是与宏观、综合、系统的研究方法紧密联系的。

其主要特点是,把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立法、司法、思维视为统一的整体或过程来把握和分析的,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性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有治人无治法: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

他虽然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

但在“人治”与“法治”的论争中,他仍然认为关键是“人”而不是“法”。

理由是: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很重要,但法毕竟是人制订的,仍然取决于“人”,即所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即使有了“良法”,也得靠“人”来掌握和贯彻,因此他强调说:“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把“人治”、“法治”之争提到了法理学的高度。

克己复礼为仁: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为西周之礼。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

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

所谓“亲亲”,即亲其所亲,要按照血缘宗法关系来区别贵贱,使亲者贵,疏者贱;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尊亲属,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中国法律文化

中国法律文化

一、儒家法律思想的形成与演变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思想体系和生活方式,它对中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儒家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法律思想宝库,几千年来与中华民族相濡以沫,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它经历了三种形态,三种演变。

即从“礼治”到“法治”再到“礼法合治”,儒家法律文化以“礼治”形态为发端,以“法治”形态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形态构成完备的体系。

“礼治”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法律文化思想。

“礼治”法律文化的基础是建立在土地“王有”的基础上,其实质是“王权天授”的神权政治和“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的习惯,起源于原始人的祭祀。

但一经儒家渲染之后,“礼”已不是最初始祭神、拜祖意义上的礼了。

而成为“治天下”的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这样的礼,实质上是法。

以礼为根据,衍生出各种行为规范,老百姓必须严格遵守。

子产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西周的“礼治”要求以“亲亲”、“尊尊”原则来立法,严格维护“礼”所规定的井田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以及贵族的各种世袭特权,同时主张“明德慎罚”,“罪疑惟轻”等等。

到了春秋时期,儒家坚持和发展了“礼治”思想,他们视“礼”为根本的国家制度和主要统治方法,作为制定法令的指导原则与基本纲领,从而使“礼治”具有了法律的性质和内容,这时的“礼”多以不成文的诰、令、训、习惯等形式表现。

“法治”观念的提出是与儒家的“礼治”针锋相对的。

“法治”自形成之日便与君主专制联系在一起,以刑罚的运用作为主要内容。

在法家看来,法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法具有“定分止争”和“兴功禁暴”的作用,在于法能约束人民,维护和巩固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家关于法的作用的论述,以管子概括得最好,所谓“夫法者,所以兴功禁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中华法系的起源

中华法系的起源

中华法系的起源中华法系,是指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成长的,以礼法结合为根本特征,以成文刑法典为核心内容,以《唐律疏议》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封建时期的法律制度以及仿效其法而制定的东亚诸国法律制度的统称。

中华法系空间范围主要是以中国法为母法为核心,还包括东亚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和中南半岛部分地区。

最初的法产生于夏朝,以后经商朝到西周时期逐渐完备。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大变革,成文法在各国颁布,到秦朝时中华法系有了雏形。

此后,经过西汉和东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八百多年的发展,到隋唐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很成熟,自成体系了。

代表性的法典就是保存至今的《唐律疏议》,这是中华法系完备的标志。

唐朝以后,宋元明清各朝都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朝代的法律制度。

一.中华法系的起源中华法系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

中华法系与中国法同时出现、同步发展。

中国法律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时代。

中国最早的法律诞生于夏。

禹建立了夏,夏是中华史上第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国家的奴隶制王朝。

既然诞生了国家,那么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来维持整个国家的秩序。

夏朝第一部“法律” 叫《禹刑》,也是中华史上的第一部“法律” ,这部“法律” 的内容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据《周礼》等古籍的记载,夏朝有墨、劓、膑、宫、大辟等刑罚。

因此可知,夏朝已经有了五刑。

夏朝的“法律” 代表了统治阶级意志,以刑律为主,基本不涉及民法。

夏法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但是夏朝的“法律” 已经具备了法律的雏形,从夏朝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

中华法系起源的一特点是法起源于礼。

礼源于战争和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常常伴以歌舞和誓师、献俘仪式,还有颁布军令、行赏施罚之类。

于是礼就逐渐演化成一种神圣威严的仪式和行为规范,在古代礼成为一种内容丰富的行为规范。

古老的夷礼、夏礼在西周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其成果就是周礼。

夏、商、西周是国家产生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私有制发展不充分,氏族内部的贫富差别还没有完全冲破氏族血缘纽带。

第一讲: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第一讲: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西方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文化——重视人与人的关系;
伊斯兰文化——重视人与神的关系;
所以可以说,不同的文明文化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法律制度。
发展性:“情伪万变”,“与Fra bibliotek俱进”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那么,法律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发展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两种选择: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制的成熟、定型时期。唐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顶峰。在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成熟的背景下,唐律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也达到了颠峰状态。
首先,唐朝的立法水平获高度评价。《唐律疏议》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代表了中国古代最高的立法成就。
其次,唐代法律体系完备。除基本律典外,格、式、典、敕、令等法律形式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对社会的调节作用;
精神文明的创造
每一代人对这两方面问题的思考、回答,就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称之“人类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政治文化、建筑文化、法律文化等等。
2、法律文化的内涵
所谓法律文化,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与法律制度紧密相关(或者说以法律制度为中心)的种种创造与积累。
第一讲: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递嬗过程中,中华文化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与西方文明并存于当世。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习法、尚法、重法的精神也占有重要位置。自古以来,“刑德”就被当作经国治民的“二柄”,以刑法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传统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无论在精神旨趣还是在制度、技术层面,都是环环相扣,具有明显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 代表著作《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明万历年间刻本)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三、韩非的法律思想 (一)“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 (二)“以法为本”、“法”、“势”、
“术”相结合的体系 1、实行“法治”必须“以法为本” 2、“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3、“法”与“术”,皆不可一无之具
而是经过改造以后的新“礼”。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二、孟子的法律思想 生平: 孟子(约公元前390—前
305年),名轲,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县 东南)人。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二、孟子的法律思想 (一)“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从孔子“仁” 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土壤
▪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宗法社会组织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 一、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产生原因 (一)原始氏族成员对神的膜拜 (二)原始氏族父系家长制血缘联系的传统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二、神权法思想 神权观念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三、夏商的 “天命”、“天罚”思想 神权法思想早在夏代即已产生 神权法律思想发展到商代进入高峰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商 代 刻 在 牛 骨 上 的 文 字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二、《唐律疏议》中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二)儒家“三纲”思想的法律化 (三)《唐律疏议》的等级特权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04
当代法律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0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
导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
0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0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大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 体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点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的 重要保障,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的客观需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对世界法律思想的影响
丰富了世界法律思想的多样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为世界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和多 样性做出了贡献。
提供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新思路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思想和理论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对于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强调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启示我们,法治建设必须以法治精神为核心,注重培养人们的法 治观念和意识。
指出了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法律思想史表明,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现代法治建设应当注重法律与道德的 协调发展。
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理论和思想可以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帮助我们更好 地应对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和社会挑战。

中国法制史(第五版).ppt

中国法制史(第五版).ppt
28
五、商代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与审判活动 说起司法审判,中国古代传说中影响最大 的就是所谓“神兽断狱”说。 据考,商代甲骨文中有“御廌”一词,即 为一职官名,是司法官吏。此外,商王掌握最 高审判权,主持占卜的卜者也参加审判。 (二)监狱 《史记· 殷本纪》记载:“纣囚西伯(即周文 王)羑里。”“羑里”即“牖里”,本指监狱的 小天窗,后来成为监狱的名称。
26
(图二)商纣王炮格害政
27
四、商代的民事、婚姻、继承制度
(一)民事法律制度 关于商代的土地所有权,一般认为,从法律上讲是 为王所有,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关于商代的土地所有 权,一般认为,从法律上讲是为王所有,不存在土地 私有制。 (二)婚姻制度 商代的贵族实际上实行一夫多妻制度。 (三)继承制度 在古代,政治身份的继承意义远远超过了财产的继 承。一般认为,商代初期,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 死子继并行,但以前者为主要原则。商代末期,父死 子继基本上代替了兄死弟及,但也出现了嫡长子继承 的现象。这一制度影响到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成。
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
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 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 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 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 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治国 方略运用于法制方面就是要求“明德慎 罚”。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刑法制度
一、西周时期刑罚制度的发展
西周的刑罚体系即《吕刑》的“五 刑”、“五罚”、“五过”。 “五刑”即墨、劓、刖、宫、大辟。 “五罚”,即赎刑。如以“五刑”定 罪量刑有疑问时,就罚罪犯出铜赎罪。 分为五等 。 “五过”,即赦免。以“五罚”惩处 仍有疑问者,又是过失犯罪,因此可以 赦免。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中国法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法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为世界法律文化增添了璀璨的色彩。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法文化的起源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

在这一时期,法家学派应运而生,强调以法治国、尊重法律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家思想逐渐融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基础。

汉唐时期,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法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习惯法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成文法逐渐成为主流。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

中国法文化强调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律制度的走向。

在司法实践中,尊重家庭、注重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在处理涉及家庭关系的案件时,法律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在中国法文化中,行政权力在法律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权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例如,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裁决往往具有最终效力,这反映了行政权力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法文化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在立法过程中,这一价值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法律规定了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既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法文化将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

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主张以法治国、依法办事。

未来,中国法文化将更加注重保障人权、促进公正司法,推动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法文化将逐渐适应国际法律体系的要求。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法律制度将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世界各国法律体系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全球法律文化的发展。

中华法制文明史

中华法制文明史

内容摘要
秦汉时期是中国法制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如《秦 律》、《焚书令》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朝则在继承秦制的基 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体系,形成了《汉律》和《唐律》等具有代表性的法典。 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法制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阶段。各个朝代的法律制度既有创新也有传承,形 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唐律作为中国法律的代表,具有“一准乎礼”的特点,强调礼与法的结合, 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趋势。宋、元、明、清各朝在继承唐宋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 朝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创新。 在近代以前,中华法制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也从国际视 野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法制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法律制度上对中 国文化的吸收和借鉴。
内容摘要
总体来说,《中华法制文明史》这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法制文明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演进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更 好地认识中国法制文明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对于法律史学者、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以 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阅读感受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华法制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它不 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法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研究 中华法制文明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为现代法律的 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华法制文明的发展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最近我阅读了《中华法制文明史》这本书,它详细介绍了中国法制文明的演 进历程,让我对中华法制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
22
四.关于“礼”。
1.“礼”字的词源 “礼”从字面上讲,指的是一种器具。后引
申为一种礼节仪式; 来源于求神祈福的祭祀活动;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
” ———《说文解字》
23
在祭礼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礼节仪式。 这些礼节仪式不断积累,并扩大到人们社 会生活中,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始习俗 。起初,人们完全是凭借着发自内心的虔 诚自觉遵守的。但后来国家产生以后,统 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统治,将这些原始 习俗加以改造,并赋予其神秘性与强制力 ,“礼”便成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等级统治的 习惯法。
“刑”的引申义:残害肢体的肉刑,泛指刑
罚。
15
3.“刑始于兵”的原因
最早的法兼有军法与刑罚双重涵义,最 初的法官、狱官也兼掌军事和司法两种职 能。当时之所之如此,首先是由于军事活 动是一种需要高度组织纪律,严格行为规 范和统一行动规则的集体行为;当战争规 模日益扩大时,就需要制定军法协调兵员 行动。此即“师出以律”,此类军法亦即最 早的法律。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ppt
本章知识点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二.法律的内容来自于哪里?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起源的特点 四.关于“刑”。 五.关于“礼”。
2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1、法律起源和发展的共同规律 人类法律的形成都经由“习惯”到“习惯法
18
劓刑
19
“宫”,即“丈夫割其势 ,女子闭于宫”,就是 阉割男子生殖器、破 坏女子生殖机能的一 种肉刑。宫刑又称腐 刑、阴刑和椓刑。
20
墨刑(黥刑)
21
九侯被醢、比干被剖案
纣王无道,民怨沸腾,诸侯反叛。商纣因 此发明了一种炮烙酷刑。西伯姬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将其女献给纣王,但此女 不喜欢商纣淫乱,纣王杀了九侯的女儿,并 对九侯施以醢刑。西伯姬昌叹息这件事被人 告发,纣王把他囚禁在羑里,后来被解救。 西伯势力渐大,纣王大臣劝谏,纣王说“我 生不有命在天乎!”,完全听不进去。后来 比干强劝,却被施以剖心之刑。

中国法制史课件

中国法制史课件

一、立法制度
(一)立法思想 确立了以“天命观”为核心的“天讨 有罚”、“恭行天之罚”等奉天罚罪的立 法思想 (二)法律形式 1、习惯法 2、王命(誓、命) 3、制定法
(三)主要法令
1、《甘誓》 最早的军令 2、《禹刑》 《左传 · 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 作禹刑。” 《尚书大传》:“夏刑三千条。” 《周礼 · 秋官 · 司法》:“大辟二百,膑 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
(2) 尧舜时代说。
《尚书· 吕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竹书纪年》:帝舜三年,命咎陶造律。
(3)黄帝时代说。
《商召书· 画策》:神农既没,以疆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召臣上 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2、法起源于商代(二三十年代)
程树德著《中国法制史》说:“殷时有法律,已无可疑。” 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发达史》说:“中国法律起源于殷代。”
2、刑罚制度
(1)五刑 墨、劓、剕、宫、大辟 (2)五罚 墨,百锾;劓,二百锾;刖,五 百锾;宫,六百锾;大辟,千锾。 (3)鞭、扑、流、赎 (4)圜土之制 (5)嘉石之制
3、主要罪名
(1)不孝不友 《尚书 · 康 诰》 : “元 恶 大憝 , 鈏惟 不 孝不 友。” (2)寇攘奸宄 《尚书 · 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 (3)杀越人于货 《尚书 · 康诰》:“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 (4)群饮 《尚书 · 康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 归周,予其杀。”
二、法律内容
(一)行政法律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行政体制 九州设“牧”、军队设“六卿”
(二)刑事法律制度
1、刑法原则 《尚书· 大禹漠》:“与其杀不辜, 宁失不经。”
2、刑罚制度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二)继承制度
• 1、实行 宗祧继承 • 2、确定嫡长子的准确身份
第五节司法制度
• 一、司法机构 •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一、司法机构
• (一)夏 : • 夏王之下的中央司法长官称“大理”,地方
司法官员称作“理”或“士”。 • 夏的监狱称“圜土”,又有“夏台”之称 • (二)商: • 中央司法长官称“司寇”,地方称作“正”
(一)婚姻制度
• 2、缔结婚姻的条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3、婚姻关系的解除:
• 丈夫可以有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即 “七去”(又称七出)
•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 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一)婚姻制度
• 3、婚姻关系的解除 • 有下列三种情况,丈夫则不得休弃
妻子: • 有所娶无所归,不去; • 更三年丧,不去; •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 男女二十岁都视为成年人,也就具有 了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上页
二、关于所有权的法律制度
• (一)所有权的内容
• 夏商周时期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和奴
隶,国王享有最高的土地所有权,而奴隶则 是所有权的客体,是“物”而不是人。
• (二 )对于拾得遗失物的处理
• 1、先占取得原则
• 2、报告官府,公告十日后无人认领,大财归 公,小财归拾得者。
西周及春秋时期的法制。 • (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 • (三)近现代法制 •
(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
• 又称为封建法制时代,一般指从战国以 后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法制
• 1、战国时期 • 2、秦汉时期 •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4、隋、唐时期 • 5、宋、元、明、清时期
(三)近现代法制

中国法制史资料-PPT课件 共132页

中国法制史资料-PPT课件 共132页

3、爱国必先具备国史知识
人类常情,必先认识乃生情感。凡其所爱,必其所知,人惟其所 爱而奋斗牺牲。与敬爱上帝基于信仰不同,爱国家民族则由乎知 识。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二)《中国法制史》意义:1、奠定学习各部门法的基础

2、提高对现行法制的理解力
15.07.2019
中国法制史
第五节 如何学习《中国法制史》(怎么办)
中国法制史
二、婚姻
(一)婚姻原则
1、一夫一妻制;2、同姓不通婚;3、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
(二)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三)七出三不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
者去、多言去、盗窃去”
“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男女有别、三从四德《周礼 天官 内宰》,
中国法制史
(二)契约 西周时期出现契约制度。专职官管理契约制度称司约, 市场管理人员称质人。有两种契约:
1、质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买卖奴隶、牛马用质, 较长的契券;买卖小物品用剂,是较短的契券。质剂由 官方制作。
2、傅别。债券叫傅,从中撕开叫别。债务人执左券, 债权人执右券。
15.07.2019
个。中国法制不同类型一脉相承,不应割断。新中国成立时,将国民党
之《六法全书》全盘否定等行动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当时的法学研
究成果或研究方法(如习惯调查)至今仍值得学习。
15.07.2019
中国法制史
上古三代即夏商周和春秋时期---中国法制 开始形成时期——奴隶社会
战国与中古即自秦至清的封建社会---中 国
15.07.2019
中国法制史
主讲人:王新举 法政学院

中国法制史(全)

中国法制史(全)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前11世纪)学习要求:1、掌握中国法的起源。

2、了解夏、商两朝法制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法的起源二、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三、夏商的立法概况四、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五、夏商的司法制度一、中国法的起源夏朝有了地域上的划分和居民,如将国家划分为九州等。

夏朝有公共权力机关设立,如作为行政机关的六卿、九牧,作为司法机关的士等。

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成法。

刑起于兵。

中国法的起源的特色:法的起源与战争的关系特别密切:《汉书·刑法志》记载:“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

”二、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奉天罚罪的法制观。

《甘誓》中有两段话:启宣布有扈氏的罪状有两条:首先就是“威侮五行”,所以“天用剿绝其命”。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尚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改天立罚。

”三、夏商的立法概况1、《禹刑》夏朝法律的总称。

《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以禹为名表示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崇敬,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2、《汤刑》商朝法律的总称。

《左传·昭公六年》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以汤为名也是表示对开国之君汤的崇敬。

四、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一)刑事法制1、定罪量刑的原则(1)罪及本人,刑不株连的原则(2)疑罪从轻的原则(3)不杀无辜的恤刑原则(4)过失从轻的原则2、刑罚(1)奴隶制五刑:墨、劓、髌、宫、大辟(2)法外酷刑:炮烙、醢、脯、剖心、劓殄、孥戮等。

3、罪名(1)不孝罪(2)不从王命罪(3)不事农业罪(4)弃灰于公道罪四、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二)(二)行政法制1、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商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

(三)经济法制1、土地管理:有内服外服之分其余为自己阅读材料五、夏商的司法制度(一)司法官1、夏商埋藏的司法官为“司寇”、“大理”、“士”或“理”等。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中国法律的起源
特点与影响
制定法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对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约束力。制定法的实施 需要相应的法律机构和人员来保障。
与习惯法和神判法的关系
在早期社会中,习惯法和神判法是主要的法律形式,制定法则相对较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 加强,制定法逐渐取代习惯法和神判法成为主导的法律形式。
03
与制定法的关系
在早期,习惯法与制定法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随着国家的发
展,制定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习惯法的地位逐渐降低。
神判法
起源与演变
神判法是一种通过神灵裁判来解决纠纷的法律形式。在中国,神判法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 期,当时人们相信神灵具有裁决纠纷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神判法逐渐衰落,但在某 些特定时期和地区仍有所保留。
动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
05
中国法律的未来展望
中国法律的全球化趋势
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法律文化将与世界各国法律文 化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融合,借鉴和 吸收国际先进法律理念和制度。
参与国际法律事务
中国将更积极地参与国际法律事务, 推动国际法的制定和完善,维护国家 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法律的起源
目录
• 中国法律的起源概述 • 中国法律的早期形式 • 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 中国法律的现代转型 • 中国法律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法律的起源概述
法律起源的定义
法律起源是指法律制度的起始和形成过程,包括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组织和 法律设施等方面的萌芽和初创阶段。
法律起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没有法律到有法律的演变过程。
03
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中国法制史》课件

《中国法制史》课件

02
中国古代法制
夏商周时期的法制
司法制度
立法概况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初 创期,这一时期的法制以习惯法 为主,统治者通过制定礼和刑来 规范社会关系。
夏商周时期的神权色彩浓厚,行 政与司法合一,统治者通过祭祀 和卜辞等方式来决断案件。
总结词
初创期,以习惯法为主,神权色 彩浓厚,行政与司法合一。
引进西方法律制 度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严重 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法制改革成为重要的救亡 图存手段。
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列强 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朝政府开始进行法制 改革,以图挽救统治危机 。其中,比较重要的改革 包括
修订《大清律例》,使其 更加符合近现代法律原则 和司法制度。
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试 图改变传统行政与司法合 一的体制。
刑罚制度
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仍然较为严酷,但已 经逐渐向轻缓方向发展。
立法概况
秦汉时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统一与发展期 ,这一时期制定了《秦律》和《汉律》, 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初步形成。
罪名体系
这一时期的罪名体系更加丰富,涉及范围 更广,包括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 等罪名。
司法制度
秦汉时期重视儒家思想,强调礼刑并重, 行政与司法分离,司法机构逐渐完善。
这一时期的罪名体系更 加丰富多样,涉及范围 更广,包括危害国家安 全、危害社会稳定、侵 犯个人权利等罪名。
唐宋明清时期的刑罚制 度逐渐轻缓化,废除了 许多残酷的刑罚,如车 裂、腰斩等。同时加强 了对民间纠纷的调解和 仲裁。
03
中国近代法制
清朝末期的法制改革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修律

民法总论 PPT课件

民法总论 PPT课件

• 司法解释
–1955年《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议》授权最高 法院解释“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 令的问题”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 定》:解释、规定、批复、决定
–司法解释的新形式:指导性案例——2010《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
三、习惯法
• 习惯法的两个要素:普遍奉行;法的确信。 • 习惯法的变迁
– 法官的“说理”义务(法学理论在法律实践中的直接运用) – 法律规范的“意义”如何?——法律解释的问题 – 所谓“应然”与“实然”——透过(运用合理的法学理论)解释
规范,使其获得最合理的“意义”,并予以适用。法律的进步与 合理化并不总是需要修改立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认知
一、“民法”的语源 • 非中国本土自产(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产生“民法”的社会基础),系
• 价值判断是法律生命之所在。只讲逻辑,不讲价值判断, 行不通。二者缺一不可。
– 法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法律并非“科学”) – 价值法学对概念法学的超越 – 仅有价值判断(公平衡量)也不行:法律确定性(安定)的价值
• 价值判断(尤其是上述第2个层面)并非什么高深的东西,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要诉诸我们的直觉(对公正的认知) 基本可以得出合理结论。
二、制定法
《立法法》、《裁判规范规定》 (一)宪法 • 宪法中的权利保护条款
– 第13条第1款: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
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 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 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 第46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章中华民族文化ppt课件

第一章中华民族文化ppt课件
ppt课件20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下的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第一章 中华民族文化
第一节 文 化 第二节 民族文化 第三节 中华民族文化
第一节 文 化
一、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溯源
1、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文化”是“文”和“化” 这两个字的复合。
“文”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像身有花纹袒胸而立之人。后引申 为各色交错的纹理,进而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 等。由纹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 “实”相对。 “化”字本义为改易、生成、变幻,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引申为道德伦理的化成,用于教行、迁善等社会意义。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是战国以后的事。《易·贲卦·象 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西 汉后,“文化”一词就经常出现在典籍中了。 “以文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本义,与“武功”相对。
符号体系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人类交往中,无论 是表情、姿势、声音还是文字、图形乃至于计算机 程序语言,符号系统起着交流信息的作用,人们只 有借助于符号,才能沟通,只有沟通和相互活动才 能创造文化,而且,上述由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要 素,只有借助于符号,才能记录下来、反映出来, 传播开来和延续下去。特别是语言符号是社会群体 文化积淀和储存的根本手段。在数字化、多媒体技 术时代,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可以用数字形式记 录存放在储存介质中,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再现这些 成果。
不为社会成员共同理 解和接受,纯属某个 社会角色私有的事物 (如怪癖),不称为文 化现象,文化是人类 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 物,它必须为一个社 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 共同接受和遵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 4.中国古代早期刑罚极其残酷
▪ 中国古代的早期刑罚是极其残酷的,它以 摧残人的肢体或功能为主要内容。据《国 语·鲁语》所载,自黄帝时代以来,即开 始形成了“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 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的 五刑制度。《尚书·吕刑》也叙述了蚩尤 时代苗民创制五刑的过程:“苗民弗用灵, 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 爰始淫为劓、刵、椓、黥”。
▪ 公元前21世纪左右,夏禹将王位传给其子 夏启,标志着中华民族最初的国家形态— —夏朝的建立,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 家。
▪ 学界通说认为,中国最早的法律伴随着国 家的产生而产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确立 始于夏朝。中华法制文明也随之以较为确 定的形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5
二.法律的内容来自于哪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 具体而言,一是古代部落的祭祀;二是战
争,即所谓的“刑起于兵”。 ▪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于两条途径,即“祀”
与“戎”,也就是祭祀的规则“礼”和战 争中的军法“刑”。
6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起源的特点
1.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主要通过刑 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 始终贯穿着礼刑并用原则。
2. 家国一体,法律具有家族主义特色。 3. 刑事法律发达,民事法律相对滞后。 4. 部落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日
11
西周:毛公鼎
12
西周:散氏盘
13
三.关于“刑”。
1. “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 在刑的起源上,长期流传着刑“始于 兵”、“师出以律”、“兵狱同制”等说 法。它表明中国古代法律最初起源于战争 中的某些需要,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活动 中产生的军法。
14
2.“刑”的含义及其演变
▪ “刑”的本义:征伐、杀戮;
第一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 起源
1
本章知识点
▪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 二.法律的内容来自于哪里? ▪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起源的特点 ▪ 四.关于“刑”。 ▪ 五.关于“礼”。
2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 1、法律起源和发展的共同规律 ▪ 人类法律的形成都经由“习惯”到“习
惯法”再到“法律”的“三步曲”。 ▪ 法律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也大抵经历这一
16
▪ 另一方面,无论战时或战后,都需要对敌 人、俘虏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理; 故军事首长便成为最初的法官或狱官,某 些军法也就是成为惩治违法行为的刑罚与 刑法。此即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当然,战争与刑罚的产生,归根结底渊源 于社会经济因素。所谓刑“始于兵”,不 过是说明军事活动是刑与法起源的一种直 接途径。
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古代的中国 人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农业,实行“以农为 本”,“重农抑商”的政策,从而造成以 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稳步 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落后。
10
4.部落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 日益加强,法律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中国的早期诸部族是在不断大规模战争 后才逐步走向融合的,在这种大规模战争 中,由于军事行动的特殊需要,权力得以 集中在部落首领之手。国家权力由于军事 征伐而得以巩固。这种经过军事途径而形 成的国家权力,必然是一种君主专制的权 力,在这种君权专制的权力中,法律只能 是维护专制权力的工具。
益加强,法律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7
1.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主要通过 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 始终贯穿着礼刑并用原则。
以各级宗主及大小贵族所代表的上层统治者, 一方面制定大量系统详备的宗法礼仪制度,运 用德礼教化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礼法”职 能;另一方面,又以对法律进行专擅垄断的秘 密操作手段,通过施用严刑峻法行使其镇压职 能,辅助“礼法”顺利贯彻实施。这就影响了 法律制度所应具备的客观公正性质与价值公平 原则,使中国古代法制文明具有“礼治”、 “德治”、“人治”特色。
▪ “刑”的引申义:残害肢体的肉刑,泛指
刑罚。
15
3.“刑始于兵”的原因
▪ 最早的法兼有军法与刑罚双重涵义,最 初的法官、狱官也兼掌军事和司法两种职 能。当时之所之如此,首先是由于军事活 动是一种需要高度组织纪律,严格行为规 范和统一行动规则的集体行为;当战争规 模日益扩大时,就需要制定军法协调兵员 行动。此即“师出以律”,此类军法亦即 最早的法律。
8
2.家国一体,法律具有家族主义特色。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安土重迁 的客观需要使宗族成为政治结构的主要单 位。夏朝是在原有的部落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但是,由于刚刚跨入奴隶社会,以血 缘为纽带的氏族没有完全解体,在国家形 成之后,进一步加强这种血缘纽带。
9
3.刑事法律发达,民事法律相对滞后。
规律。 ▪ 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3
▪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 ▪ 中国法律的起源,具有与其他国家共同
的特征,但由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具体环境有其特点,历史传统和生活方 式也与其他民族不尽相同,因而其法律形 成的途径也有自身的特点。
4
▪ 夏商周是中华民族由原始野蛮社会进入文 明以后所经历的著名的“三代”。
22
四.关于“礼”。
▪ 1.“礼”字的词源 ▪ “礼”从字面上讲,指的是一种器具。后
引申为一种礼节仪式; ▪ 来源于求神祈福的祭祀活动;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
豐。” ———《说文解字》
23
▪ 在祭礼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礼节仪式。 这些礼节仪式不断积累,并扩大到人们社 会生活中,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始习俗。 起初,人们完全是凭借着发自内心的虔诚 自觉遵守的。但后来国家产生以后,统治 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统治,将这些原始习 俗加以改造,并赋予其神秘性与强制力, “礼”便成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等级统治的 习惯法。
18
劓刑
19
▪ “宫”,即“丈夫割其 势,女子闭于宫”, 就是阉割男子生殖器、 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 一种肉刑。宫刑又称 腐刑、阴刑和椓刑。
20
墨刑(黥刑)
21
九侯被醢、比干被剖案
▪ 纣王无道,民怨沸腾,诸侯反叛。商纣因 此发明了一种炮烙酷刑。西伯姬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将其女献给纣王,但此女 不喜欢商纣淫乱,纣王杀了九侯的女儿,并 对九侯施以醢刑。西伯姬昌叹息这件事被人 告发,纣王把他囚禁在羑里,后来被解救。 西伯势力渐大,纣王大臣劝谏,纣王说“我 生不有命在天乎!”,完全听不进去。后来 比干强劝,却被施以剖心之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