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使用
――《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
新课标语文课本除了传统的课文之外,每一单元将写作与口语交际融合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使得新课标下语文学习如同一次精神的旅行,不但能让你心情享受芳香美味的精神食粮,还能够实行精神的探险,让你漫游广阔的语文世界,走进神奇的天地,留连忘返。
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边缘学科,语文不应该是孤立学习的,它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非常紧密。这里,语文的含义更丰富,其外延等同于生活。语文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文,而把视角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投向了生活。这个点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尤为明显。综合性学习使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提醒我们借助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活动打破了语文的局限性,让学生视界更开阔,积累更丰富。因而在多年教学中,我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课题实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力图寻找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我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整合,制作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平台”,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模式:“查(查资料,做课件)――讲(展示成果)――写(作文)”。三个阶段将听说读写有机融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语文水平。
2005年4月12日,我利用这个教学平台在福田区为“整体推动课题”上了一堂网络视频课,并有幸得到了上海教科院蒋鸣和教授、华东师大史成明博士及区局领导和各校同行的亲临指导。
这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黄河,母亲河》。这个单元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活动核心,以学习课文《黄河颂》为活动契机,自然导入整个活动。根据新课标要求,我给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制定了几大目标:知识目标是体会黄河文明。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注重母亲河,增强环保意识。水平目标是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信息的水平,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使用所获信息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水平。
确定了目标后,我分三课时来完成活动。第一课时为发动准备阶段。全班按志愿分四个组。在分组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专题、老师提供一些筛选过的参考网址及实行学法指导后,学生在网络教室分组展开活动,主要是有目的地对本学习专题实行资料收集,并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资料汇总整理,制作本组专题报告课件。
网络视频课是第二课时,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这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各组按专题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学生展示分为
四大板块:
(一)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概貌;
(二)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故事;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诗文;
(四)不废江河万古流――黄河之忧。
二、为了突出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在各组展示成果之间穿插了两个语文活动。
(一)是在黄河故事讲述之后,实行了相关黄河的词语接龙活动,要求学生找出相关黄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解释其意义并造句。学生可直接口头发言,也能够通过留言版发表。
(二)是广告词的创作。在“黄河之忧”后,借小组专题报告的东风,趁势提出要求:请针对黄河的忧患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并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网络作文
请根据活动中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角度,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祝愿。写完后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交到学习网页上。
反思: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这个平台及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在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动者、组织者、参与者,着重指导学生对专题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如何收集信息、制作课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满堂灌”。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同时网络技术的介入,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尽收眼底。在利用计算机实行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能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些方面的优点都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肯定。但课堂中也暴露了很多不足,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恰当、合适,不能贪多求全。一堂课要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烙印,要看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有多少,学生真正能掌握多少,而这就要求教师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而我这堂课在目标制定上,按新课标三维体系要求设定了知识目标、水平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事实上,越想面面俱到就越难以在一堂课中真正落实。虽说这堂课基本达成了目标,但因为知识容量过大,学生的思考进度跟不上,在一些活动中学生的反应就不够热烈。如“词语接龙”这个活动就不能按预期目标完成,一是接不下去,二是造句基本没完成。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也流于浅层面,不够深入。今后如果还要上这样的课,目标设定应更单一些,更明确可行些,应少而精,宁缺勿滥。
2、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是课堂的亮点,好的评价应是充满肯定与鼓励,同时又带有引导作用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带有一定暗示性,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能把活动深入充分地展开。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应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有所收获。这堂课我注意了从语文的角度来实行评价,如对学生广告词的评价,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但因为时间的把握不够,评价显得粗糙。今后的课上师生、生生评价应充分深入地展开,适当增加评价时间,一件事充分评价后再做后一件。
3、增强课前的指导和调控,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很喜欢上综合性学习课,因为这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一般情况下,我会让学生尽情的表演,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但这样一来,
课堂的节奏就打乱了,有时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导致一些环节不能充分展开。比如本课中,学生在第四板块编了一个小品,课前我虽然要求学生删去它,可学生准备了的就想表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学生还是没按我的要求做。这导致了广告词创作的这个环节时间不够。如果教师在课前加以指导调控,那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会更充裕,广告词的创作会更精彩。因而教师对课堂流程应多加引导,每一步的具体做法和评价要求都要指导学生。
再如这堂课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作后上传到网页。我原本的设计是从学生写作的语言角度实行评讲,以“怎样使作文语言更明白准确和使语言更美”为评讲的主要内容。教学步骤分两步:先是由教师选择学生作文的一个段落,对其存有的问题实行评讲,并与学生一起共同修改。再比较修改前后的文字语言后,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语言表述更准确、更优美。第二步是让学生浏览网上作文,选择其中一个段落实行修改,用留言版发表,师生共同评价。不过作文传上来以后,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大多不是自己写的,而是在网上下载一篇文章或利用资料剪接文章,没有自己的思想。因而我的第三堂课只好改为对学生审题、立意的指导,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重作此文。
课前的指导和调控不是做假,而是一种教学策略,将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展示去掉,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更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4、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