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
地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教学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沟通三大洋的水系”,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忧患、根治黄河等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沟通三大洋的水系》一节,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节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学生对于本节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的知识,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2)合作交流。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导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和歌曲“黄河大合唱”,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
请同学们说些有关黄河的诗或话。
《黄河,母亲河》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姓名:柒翠宽学校:广西桂平市白沙镇厚禄乡厚禄二中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学生课前准备:提前预习上课内容,并联系《黄河颂》进行材料收集。
二、教学课题1.知识目标:了解黄河,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么样淀积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2.技能目标:①培养学生根据主题多渠道收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③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黄河文明,关注母亲河,培养学生爱国情操,自觉关注身边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材分析(一)《黄河,母亲河》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活动课,本单元提示语中写到:“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
她意味着大地、江词、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
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在这一单元的语文教学里,学生首先应该被唤起的是对于祖国山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的热爱。
其次,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
所以在本课题中我将通过三个环节,分别从认识黄河的地理自然特点、文化特点入手,然后过渡到保护黄河的重要性以及上升到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保意识。
本节课是在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黄河颂》的基础上去认识和升华对黄河的理解,本教案设计是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握黄河作为文化摇篮这一特点,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探讨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使用图书馆资料,我还通过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词典、百度文库大量收集整理资料,完善自我,提高上课的主导能力。
在充分的理解单元提示和分析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收集到的资料,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文化,感受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文化积淀。
教学难点:通过对黄河历史文化的了解,知道黄河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意识到保卫黄河保护祖国山河的重要性。
《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
《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1第一、“黄河”这个话题很宽泛,涉及内容也很多,但宗旨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学生明确:黄河不仅仅是一条奔泻东去的自然河流,它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其深刻的含义。
整个活动就是从这一角度来构思,做到了化大为小。
第二、本次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表现出了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分工协作很协调,课代表邹振聪的组织能力“功不可没”。
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第三、加强了各学科的渗透是本次活动的显著特征。
这是一次大胆尝试,活动结果也说明了这种尝试是成功的,这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有助于推进学科课程改革的进程。
不过,这就更需要语文教师在体现活动的语文特点上多下功夫。
当然,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具体要求中的“擂台赛”、“知识竞赛”、“故事会”其实在一次活动中,不要希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学生只要有一丝“亮点”就应予以肯定。
再如设计公益广告语,由于条件有限显得寥寥无几,教师如能灵活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河流或当地河流情况,不求一律,那活动效果肯定有所不同。
总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综合性活动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火热”的!《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2【主题的确定】本课题的选择是从学习《黄河颂》一文后的教学反思中引发的,当时虽然在课前布置了让学生课余时间自行收集有关黄河资料的任务,但在课堂上问及黄河的军事、政治、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时,很少有学生对祖国的母亲河──黄河有深入了解的,同学们在交流中都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反思,同学们也认识到了解黄河、关注黄河的现实意义,最后经过班级讨论,确定了“走近黄河,关注黄河”这一主题。
【活动目标的确定】1、活动总目标:⑴ 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⑵ 了解黄河的地理环境。
《黄河,母亲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概况,包括全长、流域面积、支流等。
讲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如农业灌溉、发电、防洪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与雄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黄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地形、流速、泥沙等。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平原、峡谷等。
介绍黄河的流速和泥沙情况,以及其对河道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及其影响。
2.4 作业布置第三章:黄河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讲解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3.3 教学活动观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建议。
3.4 作业布置第四章:黄河的历史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文明、历史人物等。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朝、商朝等。
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4.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
4.4 作业布置第五章:黄河的利用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利用。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参赛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类别:初中学科: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教案背景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2、学科: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人一考察小组。
自选组长,各小组通过确立研究主题、分工合作,查询、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汇总,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
二、教学课题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黄河,母亲河”。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过去及现状,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变化原因及其治理方案,从而激起学生保护母亲河,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人沟通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了解、欣赏、感受黄河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资料的能力。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参与研讨:激起兴趣,讨论、确立主题,2、任务驱动:边学边做,合作探究,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3、综合运用:组员合作,交流感受,交换资源,展示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文明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等方式,把实践活动与课堂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等方式,把实践活动与课堂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加强环保意识。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活动教案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黄河,了解母亲河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让学生认识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包括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1. 图片素材:黄河沿途风景、黄河流域地图等。
2. 视频素材:关于黄河的纪录片、黄河治理的宣传片等。
3. 资料素材: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资料。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黄河沿途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与独特。
2. 黄河概况: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3. 黄河的重要性:分析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包括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
4. 黄河的历史与文化:讲解黄河的历史沿革,介绍黄河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5. 黄河的生态现状: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探讨生态治理的重要性。
6. 保护黄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五、活动延伸:1. 开展黄河主题的绘画、写作、摄影比赛,展示学生对黄河的理解与感悟。
2.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治理工程,亲身感受黄河治理的成果。
3. 开展黄河流域生态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黄河生态保护。
六、活动实施步骤:1. 第一步: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黄河流域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流经省份和流域面积。
提问学生对黄河的已知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第二步:黄河概况学习(10分钟)教师分发资料素材,让学生阅读黄河的基本情况。
教师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础知识。
3. 第三步:黄河的重要性探讨(15分钟)教师播放关于黄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了解黄河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黄河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4. 第四步:黄河历史与文化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黄河的历史沿革,介绍黄河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如黄河鲤鱼、黄河大合唱等。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和祖国的壮美。
1.2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黄河的伟大和祖国的壮美。
1.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黄河简介2.1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地图,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第三章:黄河的地理特征3.1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河岸、河谷等。
3.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
3.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河岸、河谷等。
第四章:黄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4.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4.2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黄河生态环境的问题和对策。
4.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黄河文化5.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如壶口瀑布、三门峡等。
5.2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图片,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5.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六章:黄河的历史变迁6.1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历史变迁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
6.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数据,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
6.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变迁,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第七章: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7.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经济发展情况。
7.2 学生活动: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7.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教七下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
《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安达市第六中学徐凤重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节课的内容是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是跨语文、地理、历史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课。
这堂课旨在通过学习充分体现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黄河,进而产生保护、治理黄河的强烈的责任感。
重自主学习,深挖学生的创新潜能。
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融入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
学生自主搜索材料,根据主题整理、筛选资料,他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历史的每一个瞬间都是语文。
然后,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想深邃了,创造的灵感也就被激活了。
重合作探究,开发学生的群体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当“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编排表演小品节目,使彼此的智慧和思想相碰撞,智慧就更高了,思想就更深了,创造力就更强了,成功的喜悦就更浓了。
通过知识竞赛、汇报、交流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探索过程的回忆,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分析,学会了评价。
而且分析得准确、评价得中肯,不得不令人佩服。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兴趣,坚定了他们继续研究、探索的信心。
当然,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具体要求中的“擂台赛”、“知识竞赛”、“故事会”……其实在一次活动中,不要希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学生只要有一丝“亮点”就应予以肯定。
再如设计公益广告语,由于条件有限显得寥寥无几,教师如能灵活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河流或当地河流情况,不求一律,那活动效果肯定有所不同。
总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综合性活动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火热”的。
教学设计《黄河,母亲河》
教学设计《黄河,母亲河》一、活动背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是在学习了课文《黄河颂》(光未然)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美好的爱国情操与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重点全面深刻地了解黄河,理解黄河文化;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重点突破方法学生自主搜集最有价值的素材,通过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等环节,通过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的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性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
四、课前准备学习了课文《黄河颂》(光未然)之后,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然后分类整理,在班级展示交流。
课前将全班54人分3组,分别以“黄河知识”、“黄河文化”、“黄河现状”为课题,将各自搜集整理和交流的资料再次整合,以“爱我黄河”为总目标探究,形成自己观点,准备在班上交流。
对本次综合性教学,我通过学生讨论,确定活动方案,设计了四个板块:认识黄河(黄河的地理概貌及历史)、感受黄河(黄河文化)、关注黄河(黄河的现状)、拯救黄河(黄河的展望)。
制作本次综合性学习幻灯片。
五、活动过程第一板块:认识黄河1.导入(投影气势宏伟的黄河挂图,同时播放《黄河船夫曲》)(导入语)黄河,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黄河知识”小组将收集的资料展示汇报(在学生展示汇报的同时播放相关的幻灯片)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在中国属于第二大河,流经九省区。
“黄”河的的盛名由来:黄河穿过世界上著名的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送巨量的泥沙。
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
黄河沿岸有数不清迷人的风光:阿尼玛卿峰、鄂陵湖、古宗列盆地、孟达天池、仙女湖、鸟梁素海、滩地牧场、日月山、黄河晚照。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黄河,母亲河》(谢连山)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课题: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单位:XX省XX市XX区伦教周君令中学XX:谢连山2012.3.10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image.baidu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B%C6%BA%D 3%C1%F7%D3%F2%CD%BC&in=24410&cl=2&lm=-1&st=-1&pn=9&rn=1&di=60210149988 &ln=1965&fr=&fm=result&fmq=1331371794609_R&ic=0&s=0&se=1&sme=0&tab=&width=& height=&face=0&is=&istype=2#pn9&-1&di60210149988&objURL %3A%2F%2Fhiphotos.b aidu %2F137441876%2Fpic%2Fitem%2F3c75a70bc71587922eddd49a.jpg&fromURL%3A%2F%2Fhi.baidu %2F137441876%2Falbum%2Fitem%2F3c75a70bc71587922eddd4 9a.html&W1200&H656&T9751&S122&TPjpg(黄河流域图):// baidu /s?bs=%BB%C6%BA%D3%C1%F7%D3%F2%CD%BC&f=3&rsv_bp= 1&wd=%BB%C6%BA%D3%C1%F7%D3%F2%B5%C4%B9%C5%B6%BC&oq=%BB%C 6%BA%D3%C1%F7&rsp=4&rsv_sug2=1&inputT=5438(黄河流域的古都)第二组同学通过【百度搜索】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等。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3篇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内容: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设计:一、音乐激情,设场引读《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
二、黄河巡礼,合作交流第一站:“知黄河、颂黄河”1、黄河知识知多少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搜索成果,下面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组织竞赛: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轮流回答。
2、诗文欣赏: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成语、文章、图片、音像)等资料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教师可引用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导入。
各小组可用合作制作的课件展示。
3、诗歌诵读: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学生朗诵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自写或小组合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
教育部参赛_黄河,母亲河_张雯
黄河,母亲河——网络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多姿多彩一、案例背景信息面向学生:中学教学活动标题:《黄河,母亲河》学科/领域:语文综合性学习年级:初中七年级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时数:一课时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借助网络信息资源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过程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主题充分、合理利用互联网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并借助互联网发布活动成果。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借助互联网开拓思路,展示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热情。
利用互联网发出号召倡议,唤起社会对黄河等自然资源的重视与保护。
通过本活动,将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如下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活动重点通过互联网搜集关于黄河的发源、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小组合作与全班研讨相结合,形成富有创新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网络展示创新成果。
(三)活动准备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黄河溯源——知黄河”、“黄河文明——颂黄河”、“黄河现状——忧黄河”、“黄河行动——救黄河”,分别上网或以其他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请学生注明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是从教材中获取的,还是从教材外获取的,如查了什么网,翻阅了什么书刊、什么词典,或是从什么人讲的什么故事中了解到的)。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引言《黄河,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被人们所歌颂和依赖,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可估量的。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文化和黄河文明,丰富他们的国家地理知识和文化素养,学校决定开展语文活动课《黄河,母亲河》教学。
下面是本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黄河流域的民族人文特点,掌握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2.了解黄河水灾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从历史角度认识国家的治水措施。
3.知道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掌握黄河文化的发展过程。
4.感受到黄河文化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黄河流域的民族人文特点和地理特征1.引导学生通过PPT和图片等介绍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民族人文特点;2.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谈谈他们确定的重点问题,总结黄河流域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特征;3.引导学生探究黄河文化发展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文明的作用。
第二节掌握黄河水灾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了解国家治水措施1.通过讲述历史上黄河的洪水灾害及其影响的PPT,让学生了解黄河水灾的成因并掌握目前防治黄河水灾的措施;2.以黄河治理的历程和成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治水措施的实施和成效;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仔细思考如何更好地防止灾难的再次发生,并提出治理黄河的合理方案。
第三节掌握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1.通过历史方面的讲述,介绍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2.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两岸的人文景观,体验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3.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探究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文化的辉煌历史。
第四节感受黄河文化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爱国意识1.通过学习中国21世纪减灾和救灾行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对黄河治理的努力和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措施等;2.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明白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3.总结黄河文化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励学生爱国爱民、勇担重任,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1、感受黄河文明,关注母亲河环保;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课时。
一、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母亲河。
你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你沉重的步伐推动了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你有力的臂膀铸成了我们民族不屈的灵魂。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曾经深情地说过: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播放黄河的视频片断。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请听诗朗诵:《黄河颂》。
今天,我们将通过知识篇、生活篇和忧患篇三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更进一步地走近黄河,了解黄河;同时,也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活动采用竞赛的形式,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一题10分,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取得佳绩。
二、知识篇1、地理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知识篇。
第一局部的内容是有关黄河的地理知识。
请各小组为相应的题目做好准备,然后一位同学答复下列问题。
⑴ 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⑵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⑶ 流入地渤海。
⑷ 我国第几大河第二大河。
⑸ 全长5464公里。
⑹ 附近最著名的瀑布是壶口瀑布。
请一位同学把屏幕上的六个题目,组织成一段话。
(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型,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流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
黄河附近最著名的瀑布是壶口瀑布 )2、黄河诗词:这条5464公里的黄河之水,从天而降,给诗人带来了灵感,写下了不少关于黄河的不朽诗作。
请各组为相应的题目做好准备。
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唐)李白《将进酒》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⑶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李白《赠裴十四》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⑸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母亲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流经的省份、流域面积等。
(2)让学生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2)利用互联网、书籍等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这条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我国的重要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黄河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流经的省份、流域面积等,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让学生认识到黄河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黄河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2. 调查家庭成员对黄河的了解程度,分享调查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观察周围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黄河基本情况及其重要性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习了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之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旨在加深对诗作的理解认识,用更多的知识填补诗歌语言的空白。
为了上好这节综合性学习课,我自己也花了一周时间在网上搜集资料(其中有黄河图片、黄河断流、水土流失、黄河泥沙、黄河水情、黄河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教学过程。
我将整个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第一篇章:溯源—感恩母亲河,主要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第二篇章:忧患—拯救母亲河。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通过一组图片和几则文字材料,了解黄河的忧患,唤起关注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引申开来也是培养一种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篇章:祈福—展望母亲河,旨在通过黄河治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感情。
二、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感受黄河文化,深入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
2.了解、关注母亲河的现状,反思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锻炼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4.激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之情。
三、活动重点了解黄河知识,增强忧患意识。
四、活动过程1.上课前,先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幻灯片展示的是有关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从感官上、心理上走进黄河。
2. 出示课题后,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第一环节,黄河知识擂台赛。
我让第二小组的同学分别充当考官,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别从黄河知识、黄河故事、谚语俗语、成语、诗词五方面进行检查。
出题类型有必答、抢答、书写三类。
一人专门负责计分。
老师提问黄河流域的著名石窟和历史上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朝代。
结束后,老师公布成绩,表扬优胜小组。
4.第二环节,出示题目后,我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了解黄河被污染的现状,然后展示以下几则材料: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
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年排放量已达到近2亿立方米,湟水河的水质污染急剧恶化。
综合性学习课黄河母亲河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汇报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黄文静从新初一年级开始,新课改在我市中学全面推行。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并成为了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编入了七年级的教材,这一设置,对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
这个新的教学内容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
一、回顾与比较:在以前的教学环节中我们有过一本名为《语文实践》的辅助教材,其中很多内容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我曾经借助它进行过语文活动课。
我开始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对《语文实践》的地位的提升——从辅助教材提升到课本之中;但是仔细阅读和研究之后我发现二者的联系并不局限于此:语文实践只是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实践能力只是综合性学习所要培养和提高的众多能力中的其中一个。
二、认识与探究:为了进一步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我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归纳起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点如下:●何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1自主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2整合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3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中运用了大量行为性很强的词,如观察、搜集、参加、查找、策划、运用、演出、调查、组织、展示等。
可见,以实践为主应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
4合作性:《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强调“共同讨论”,强调“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在评价建议中,“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与参与程度”被放在评价的着眼点的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使用
――《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
新课标语文课本除了传统的课文之外,每一单元将写作与口语交际融合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这使得新课标下语文学习如同一次精神的旅行,不但能让你心情享受芳香美味的精神食粮,还能够实行精神的探险,让你漫游广阔的语文世界,走进神奇的天地,留连忘返。
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边缘学科,语文不应该是孤立学习的,它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非常紧密。
这里,语文的含义更丰富,其外延等同于生活。
语文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文,而把视角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投向了生活。
这个点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尤为明显。
综合性学习使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提醒我们借助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学会与人分享。
这种活动打破了语文的局限性,让学生视界更开阔,积累更丰富。
因而在多年教学中,我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课题实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力图寻找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
我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整合,制作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平台”,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模式:“查(查资料,做课件)――讲(展示成果)――写(作文)”。
三个阶段将听说读写有机融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语文水平。
2005年4月12日,我利用这个教学平台在福田区为“整体推动课题”上了一堂网络视频课,并有幸得到了上海教科院蒋鸣和教授、华东师大史成明博士及区局领导和各校同行的亲临指导。
这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黄河,母亲河》。
这个单元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活动核心,以学习课文《黄河颂》为活动契机,自然导入整个活动。
根据新课标要求,我给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制定了几大目标:知识目标是体会黄河文明。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注重母亲河,增强环保意识。
水平目标是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信息的水平,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使用所获信息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水平。
确定了目标后,我分三课时来完成活动。
第一课时为发动准备阶段。
全班按志愿分四个组。
在分组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专题、老师提供一些筛选过的参考网址及实行学法指导后,学生在网络教室分组展开活动,主要是有目的地对本学习专题实行资料收集,并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资料汇总整理,制作本组专题报告课件。
网络视频课是第二课时,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
这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各组按专题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学生展示分为
四大板块:
(一)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概貌;
(二)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故事;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诗文;
(四)不废江河万古流――黄河之忧。
二、为了突出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在各组展示成果之间穿插了两个语文活动。
(一)是在黄河故事讲述之后,实行了相关黄河的词语接龙活动,要求学生找出相关黄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解释其意义并造句。
学生可直接口头发言,也能够通过留言版发表。
(二)是广告词的创作。
在“黄河之忧”后,借小组专题报告的东风,趁势提出要求:请针对黄河的忧患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并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网络作文
请根据活动中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角度,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祝愿。
写完后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交到学习网页上。
反思: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这个平台及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在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动者、组织者、参与者,着重指导学生对专题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如何收集信息、制作课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满堂灌”。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
同时网络技术的介入,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尽收眼底。
在利用计算机实行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能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些方面的优点都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肯定。
但课堂中也暴露了很多不足,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恰当、合适,不能贪多求全。
一堂课要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烙印,要看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有多少,学生真正能掌握多少,而这就要求教师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而我这堂课在目标制定上,按新课标三维体系要求设定了知识目标、水平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
事实上,越想面面俱到就越难以在一堂课中真正落实。
虽说这堂课基本达成了目标,但因为知识容量过大,学生的思考进度跟不上,在一些活动中学生的反应就不够热烈。
如“词语接龙”这个活动就不能按预期目标完成,一是接不下去,二是造句基本没完成。
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也流于浅层面,不够深入。
今后如果还要上这样的课,目标设定应更单一些,更明确可行些,应少而精,宁缺勿滥。
2、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是课堂的亮点,好的评价应是充满肯定与鼓励,同时又带有引导作用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带有一定暗示性,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能把活动深入充分地展开。
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应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有所收获。
这堂课我注意了从语文的角度来实行评价,如对学生广告词的评价,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但因为时间的把握不够,评价显得粗糙。
今后的课上师生、生生评价应充分深入地展开,适当增加评价时间,一件事充分评价后再做后一件。
3、增强课前的指导和调控,注重学法指导。
学生很喜欢上综合性学习课,因为这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
一般情况下,我会让学生尽情的表演,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但这样一来,
课堂的节奏就打乱了,有时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导致一些环节不能充分展开。
比如本课中,学生在第四板块编了一个小品,课前我虽然要求学生删去它,可学生准备了的就想表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学生还是没按我的要求做。
这导致了广告词创作的这个环节时间不够。
如果教师在课前加以指导调控,那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会更充裕,广告词的创作会更精彩。
因而教师对课堂流程应多加引导,每一步的具体做法和评价要求都要指导学生。
再如这堂课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作后上传到网页。
我原本的设计是从学生写作的语言角度实行评讲,以“怎样使作文语言更明白准确和使语言更美”为评讲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分两步:先是由教师选择学生作文的一个段落,对其存有的问题实行评讲,并与学生一起共同修改。
再比较修改前后的文字语言后,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语言表述更准确、更优美。
第二步是让学生浏览网上作文,选择其中一个段落实行修改,用留言版发表,师生共同评价。
不过作文传上来以后,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大多不是自己写的,而是在网上下载一篇文章或利用资料剪接文章,没有自己的思想。
因而我的第三堂课只好改为对学生审题、立意的指导,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重作此文。
课前的指导和调控不是做假,而是一种教学策略,将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展示去掉,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更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4、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和回答
问题时,学生在创作广告词时,教师都应提示学生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养成应用优美规范语言的习惯。
在诗文诵读时尝试配乐朗诵,使课堂充满美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熏陶。
5、有效控制留言版。
本课采用留言版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特别照顾到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不爱发言的同学,给他们提供的一个舞台。
但是教师对留言版就加以控制,不能让留言版成为课堂的累赘。
一是在其他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或实行评价时,留言版应关闭,不要让个别同学只顾打字而不听课。
二是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留言版是学生参与学习、发表见解的阵地,而不是聊天的QQ,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内容不应出现在留言版上,更不能出现一些恶意的语言。
要严肃对待留言版。
当然一堂上下来,总是有优点有不足,我希望通过反思,能让自己的课更成熟,让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总结中持续提升。
也希望我的这个教学实践能给其他同仁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