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PUCCH中地码分复用

合集下载

lte中的pucch 信道数 -回复

lte中的pucch 信道数 -回复

lte中的pucch 信道数-回复LTE中的PUCCH信道数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灵活的系统架构。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是LTE中用于上行控制信号传输的一个重要信道。

PUCCH信道数是指在一个LTE系统中可用于传输PUCCH的物理资源数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PUCCH信道的基本概念、用途以及LTE系统中的PUCCH信道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UCCH的基本概念。

PUCCH是用于上行控制信号传输的物理信道,它主要用于传输重要的控制信息,例如上行调度请求、回复ACK/NACK以及上行功率控制等。

PUCCH采用多址接入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传输上行控制信号,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PUCCH 的调制方式可以是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或QP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具体的调制方式取决于系统的配置。

PUCCH信道在LTE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PUCCH信道用于传输上行调度请求。

当用户终端需要发送数据时,它可以通过PUCCH信道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请求分配上行资源。

基站接收到调度请求后,会为用户分配上行资源,以便用户发送数据。

其次,PUCCH信道用于传输ACK/NACK信息。

当用户终端接收到下行数据时,它需要向基站发送ACK(正向确认)或NACK(否定确认)信息。

基站通过解码ACK/NACK信息,可以判断下行数据的传输质量,并进行相应的调度和重传控制。

最后,PUCCH信道还用于上行功率控制。

基站通过接收PUCCH信号的信号质量,来调节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LTE系统中,PUCCH信道数是由系统配置和技术参数决定的。

系统配置包括带宽、子载波间隔等,而技术参数包括PUCCH格式和传输模式等。

LTE中的PUSCH

LTE中的PUSCH

LTE中的PUSCH(2010-09-05 17:55:48)转载▼标签:分类:LTE物理层杂谈UE如果正在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那么L1,L2层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与PUSCH 的数据复合在一起,通过PUSCH进行传输。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UE而言,PUCCH和PUSCH不能同时进行传输,因为这样会破坏上行的单载波特性。

PUSCH的存在,表明已经分配了上行的资源,因而SR不需要在PUSCH中传输。

需要通过PUSCH进行传输的信令包括HARQ和CQI(包括RI,PMI等)。

PUSCH中控制信令与数据的复用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PUSCH中的复用,控制部分(ACK/NACK,RI等)在每个子帧的前后两个时系内都存在,这样的配置使得当Slot之间存在跳频的时候,控制信令能够获得频率增益。

ACK,NACK围绕在DMRS的两侧,最高频率端的位置,最多占据4个SC-FDMA 符号。

DMRS的两侧可以使得ACK,NACK获得最精确的信道估计。

RI的位置在ACK,NACK的两侧,无论在相应的子帧内,对应位置上的ACK,NACK是否真正传输了数据。

也就是说,即使ACK,NACK没有传输数据,RI也不能占据相应的位置(此时ACK,NACK 位置发送的将是未被打孔的数据,如下所述)。

CQI,PMI放置在PUSCH频率开始的位置,分布在PUSCH子帧内除去DMRS外的所有符号上。

一般来说,eNodeB知道UE会在特定的子帧内发送ACK(或NACK),因而可以将相应PUSCH内的数据和ACK(或NACK)进行解复用。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UE未能正确地解调出下行的PDCCH,就可能出现eNodeB等待UE的ACK(或NACK)而UE并不发送的情况。

这样,如果UE的速率匹配依赖于ACK(或NACK)的发送,就可能导致PUSCH 解码的失败。

为此,LTE中PUSCH中HARQ的反馈采用了在UL-SCH的数据流中打孔的机制。

LTE信道详解

LTE信道详解

LTE信道详解LTE信道详解信道及信号逻辑、传输、物理信道逻辑、传输、物理信道映射逻辑信道定义传送信息的类型,这些数据流是包括所有用户的数据。

传输信道是在对逻辑信道信息进行特定处理后再加上传输格式等指示信息后的数据流。

物理信道是将属于不同用户、不同功用的传输信道数据流分别按照相应的规则确定其载频、扰码、扩频码、开始结束时间等进行相关的操作,并在最终调制为模拟射频信号发射出去;不同物理信道上的数据流分别属于不同的用户或者是不同的功用。

下行信道映射关系上行信道映射关系对于上行来说,逻辑信道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以及专用业务信道DTCH都映射到上行共享信道UL-SCH,对应的物理信道为PUSCH。

上行传输信道RACH 对应的物理信道为PRACH。

对于下行来说,逻辑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对应的传输信道为PCH,对应物理信道为PDSCH承载;逻辑信道BCCH映射到传输信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映射到BCH,对应物理信道PBCH,主要是承载MIB(MasterInformationBlock)信息,另一部分映射到DL-SCH,对应物理信道PDSCH,承载其它系统消息。

CCCH、DCCH、DTCH、MCCH (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都映射到DL-SCH,对应物理信道PDSCH。

MTCH (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承载单小区数据时映射到DL-SCH,对应物理信道PDSCH。

承载多小区数据时映射到MCH,对应物理信道PMCH。

物理信道简介物理信道:对应于一系列RE的集合,需要承载来自高层的信息称为物理信道;如PDCCH、PDSCH等。

物理信号:对应于物理层使用的一系列RE,但这些RE不传递任何来自高层的信息,如参考信号(RS),同步信号。

下行物理信道:PDSCH: PhysicalDown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

LTE整理知识点

LTE整理知识点

1、频率复用频率复用也称频率再用,就是重复使用 (reuse) 频率,在GSM网络中频率复用就是使同一频率复盖不同的区域(一个基站或该基站的一部分(扇形天线)所复盖的区域),这些使用同一频率的区域彼此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称为同频复用距离),以满足将同频干扰抑制到允许的指标以内。

为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卫星通信采用极化复用和地区隔离相结合的方式重复使用频率,来扩展通信容量的技术。

2、双工技术双工技术对于移动通信而言,双向通信可以以频率分开(FDD 分频双工),也可以以时间分开(TDD 分时双工)。

CDMA双工技术分频双工的优势:1.网络不需要严格同步,不依赖GPS;2.系统运行时没有上下行干扰;3.网络维护、优化相对简单。

分时双工的优势:1.无需成对频率资源;2.适合非对称业务;3.上下行特性相同;4.无需射频双工器。

3、调制编码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编码用模拟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调制信源编码将信源中的冗余信息进行压缩,较少传递信息所需的带宽资源,这对于频谱有限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调制就是对信息源信息进行编码过程,其目的就是使携带信息的信号与信道特性相匹配以及有效的利用信道。

4、多址接入蜂窝系统中是以信道来区分通信对象的,一个信道只容纳一个用户进行通信,许多同时进行通信的用户,互相以信道来区分,这就是多址。

因为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多信道同时工作的系统,具有广播和大面积无线电波覆盖的特点,网内一个用户发射的信号其他用户均可以收到,所以网内用户如何能从播发的信号中识别出发送给本用户地址的信号就成为了建立连接的首要问题。

在无线通信环境的电波覆盖范围内,建立用户之间的无线信道的连接,是多址接入方式的问题。

解决多址接入问题的方法叫多址接入技术。

多址接入技术将信号维划分为不同的信道后分配给用户,一般是按照时间轴、频率轴或码字轴将信号空间的维分割为正交或者非正交的用户信道。

当以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的不同划分来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频分多址方式(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FDMA);当以传输信号存在时间的不同划分来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时分多址方式(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TDMA);当以传输信号码型的不同划分来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码分多址方式(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CDMA)。

LTE信道PUCCH仿真说明

LTE信道PUCCH仿真说明

接收端解码过程
• •
提取出DMRS信号后,将合并后的接收信号根据发送端的调制过程进行反方向 解调得到最终结果 相关程序:de_InDFT,receive,de_map,de_modulate,de_z1a,de_z2as, de_z2a,de_ofdm,de_scramble2,代码量约470行
仿真结果
相关程序 PUCCH
实现功能
代码量
主程序,完成仿真并绘图 70
代码量 60
控制信号的生成——1/1a/1b格式 • 1/1a/1b经过调制、与参考信号复用及正交序列扩展,最终映 射到可用RB上 • 上行传输请求,ACK/NACK
相关程序 ca n_cell_csa cre1 实现功能 比特级加扰函数 循环移位序列参数生成 生成1/1a/1b格式信号并 进行调制 对加扰后的信息比特进 行调制,得到调制的复 值符号 将1/1a/1b信号加循环移 位,与参考信号共同发 送 代码量 70 20 15
LTE上行控制信道的仿真
——PUCCH信道的功能基本实现
PUCCH信道仿真的主要内容
主要部分 • LTE/LTE-A上行链路的多址接入技术 • PUCCH链路级仿真平台的搭建
• 参考信号与控制信息信号的生成 • 信号的循环移位以及与参考信号的复用 • 信号的映射与发送
• 接收端解码过程
LTE/LTE-A上行链路的多址接入技术
map InDFT
实现功能
映射模块
代码量
80
相当于发送端,实现产生 信号、调制、加循环移位、40 映射等功能
LTE/LTE-A上行链路的发送
信道加扰
接收端
2^m点 相关程序 ofdm gen_channel channel 实现功能 对映射后数据补0,进行 ifft变换,加CP,并行变串 行 信道相应生成函数 发端数据经过信道,到达 接收端,并添加噪声 代码量 30 80 50

5G的PUCCH介绍

5G的PUCCH介绍

5G 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一、PUCCH概述PUCCH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相比LTE,NR PUCCH支持5种不同的格式,按照时域上所占用的符号数量可以分为短格式和长格式两种,如下表所示,短格式占用1-2个符号,可以承载1-2bit信息,长格式占用4-14个符号,可承载大于2bit的信息。

NR引入短格式PUCCH 的目的是可以缩短HARQ-ACK反馈的时延,长格式仍然是考虑到持续时间长可以保证覆盖。

NR中,考虑到系统配置的灵活性,所有大于等于2个符号的PUCCH都是可以配置跳频,包括时隙内和时隙间跳频。

跳频时第一hop内的符号数量是,剩下的符号在第二hop内。

PUCCH格式0 1 3 4使用的都是low-PAPR序列,可降低上行传输的峰均比。

low-PAPR序列在一个基本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循环移位产生(个人理解与ZC序列类似吧,没仔细研究序列的生成公式),基本序列根据序列长度的不同分为了两种情况(具体可参考协议38211中的5.2.2)。

二、PUCCH格式PUCCH format 0格式0序列生成公式如下,长为12的CGS序列,PARP较低、具有单载波特性。

式中阿拉法即为循环移位,其大小由初始的循环移位和HARQ-ACK特定的循环移位共同确定。

通过序列的选择承载UCI信息,即通过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表示不同的信息。

不同循环移位的序列之间是正交的,所以多个UE可以选择各自的循环移位,且复用同一个RB。

移位步长太长会影响多用户复用的数量,太短会影响序列检测性能,所以就存在多用户复用和性能之间的trade-off。

PUCCH格式0在时域上占用1或2个符号,是短格式的PUCCH(相比LTE为一种新的格式),目的是为了降低HARQ-ACK反馈时延。

在频域上占1个RB的全部12个子载波,没有DMRS。

PUCCH format 1与PUCCH格式0不同的地方在于,PUCCH格式1不需要通过序列的循环移位来承载信息,序列的循环移位仅用于多用户的码分复用。

LTE中的PUCCH

LTE中的PUCCH

LTE 中的PUCCH在UE 未分配PUSCH 的情况下,L1/L2层的控制信令(比如说CQI ,ACK ,SR 等)是通过PUCCH 上传给eNodeB 的。

PUCCH 的格式有如下几种:PUCCH format Modulation scheme No. of Bits/Per SubframeInformation format 1 N/A N/A Scheduling Requestformat 1a BPSK 1bit ACK/NACK with/without SR format 1b QPSK 2bits ACK/NACK with/without SR format 2 QPSK 20bits CQIformat 2a QPSK+BPSK 21bits CQI+ACK/NACK format 2b QPSK+QPSK 21bits CQI+ACK/NACK其中, format 2a ,format 2b 只支持正常的CP 。

对于同一个UE ,在一个子帧内不能同时传输PUCCH 和PUSCH ,在一个子帧中预留给PUCCH 的资源块是半静态配置的。

在同一子帧内,PUCCH 前后两个时系的PRB 资源分别位于可用的频谱资源的两端。

如下图所示。

将PUCCH 放在可用资源的两端,将中间的整块频谱资源用来传送PUSCH ,有利于既能有效的利用频谱资源又能保持上行传输的单载波特性。

同时,可以较好地获得PUCCH 不同时系之间的频率分集增益。

从上图可以看出,Format2/2a/2b 的PUCCH 映射到频谱资源的最边缘两侧,在一个时系内,其所占用的资源块数,在SIB2中广播,为参数nRB-CQI。

接着是Format1/1a/1b, Format2/2a/2b混合的PUCCH,混合格式的PUCCH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在一个时系内,最多可以占用一个RB。

参数由SIB2中的参数nCS-AN决定,表示在混合PUCCH中Format1/1a/1b格式可用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PUCCH

PUCCH

NRB = 99 NRB = 98
PUCCH(0) PUCCH(3)
PUCCH(1) PUCCH(2)
1a
1b 2 2a 2b
ACK/NACK
ACK/NACK CQI CQI+ACK/NACK CQI+ACK/NACK
BPSK
QPSK QPSK QPSK+BPSK QPSK+QPSK
1
PUSCH
PUSCH
LOGO
Page 15
无线帧结构及信道详解
PUCCH-上行物理控制信道
调制后的HARQ信号,在每个数据Symbol上,与经过循环移位的长度为12的Zadoof-Chu 序列进行调制。PUCCH中每个Symbol上的基本序列支持的循环移位的数目deltaPUCCHShift,是由上层信令配置的,在SIB2中进行广播。deltaPUCCH-Shift取值范围为(1 ,2,3),对应循环移位的数目为12, 6和4,经过循环移位的序列之间相互正交。 在时域上,PUCCH采用正交扩频码(Walsh-Hadamard 或DFT)对不同的用户进行码分 。 这样,多个不同的UE用户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使用同样循环移位的Z-C序列进 行传输,它们之间通过正交码进行区分。 同样的,为了能够对PUCCH中的每个UE进行信道估计,DMRS信号也需要进行正交码扩频 ,由于在PUCCH的一个RB中,DMRS符号的数目(3,对应正常CP的情况)小于数据符号 的数目,因此DRS扩频码的长度为3 (正常CP,以下未特别指明,都是针对正常CP而言 ),这也决定了PUCCH的一个RB中能够同时支持的Format1/1a/1b用户的数目为3 X 6 = 18(假定deltaPUCCH-Shift= 2,也就是说,循环移位的间隔为2)。此时HARQ信 号采用的是长度为4的正交码序列,但是只使用其中序号为0,1和2的三个序列。在某 些情况下,SRS可能占用PUCCH子帧的最后一位符号,这样,在PUCCH子帧的后一个时系 ,HARQ符号也采用长度为3的正交码序列。

LTE-PUCCH

LTE-PUCCH

伪随机序列的生成定义在TS136.211 section 7.2 在这里不再赘述。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乘以正交序列。 (5)、加扰。 注意:由协议 TS136.211 section 5.5.2.2.2表格,DMRS 的映射,我们反推出 PUCCH三个格式在一 个时隙中的资源映射。 总结:以上内容对应PUCCH1encode 我们可以看出格式1使用了cyclic shift 和orthogonal sequence两种CDM方式
本函数在进行信道估计的同时做了噪 声功率的估计。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3、信道估计 插值算法①: 在估计完导频符号处的信道传输函数后,数据符号处的信道响应可以通过在相邻的 导频子载波间插值得到。 matlab源代码为cubic插值,属于二阶插值法,这种方法利用了前后相邻3个导频 子载波的信息进行二阶插值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3、PUCCH的多用户码分复用(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在LTE中,不同的PUCCH format,可能使用不同的CDM技术 : 见右图①: 因为一个RB有12个子载波,所以PUCCH在一个RB内至多支持12个 cyclic shift(对应cyclic shift索引0 ~ 11)。然而对PUCCH format 1/ 1a/1b而言,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下,为了保持正交,并不是所有 的12种cyclic shift都能够使用。典型情况下,可认为小区至多有6个可用的cyclic shift。而小区 间干扰可能导致这个数目变得更小。该数目是通过deltaPUCCH-Shift来配置,见下图②: 其实对于不同的PUCCH 格式,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长度也 不一样,见左图③: 这些表格到底是怎样 得来的,将在后面 进一步介绍。

LTE学习笔记-上下行参考信号研究、系统信息、下上行链路自适应、PUCCH周期非周期反馈

LTE学习笔记-上下行参考信号研究、系统信息、下上行链路自适应、PUCCH周期非周期反馈

2-14-03-06 (上下行参考信号研究、系统信息、下/上行链路自适应、CQI/PMI/RI 反馈(PUCCH周期/非周期反馈))一、参考信号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就是常说的“导频”信号,是由发射端提供给接收端用于信道估计或信道探测的一种已知信号。

1、下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有以下目的。

(1)下行信道质量测量。

(2)下行信道估计,用于UE端的相干检测和解调。

下行参考信号由已知的参考信号构成,下行参考信号是以RE为单位的,即一个参考信号占用一个RE。

这些参考信号可分为两列:第1参考信号和第2参考信号。

第1参考信号位于每个0.5ms时隙的第1个OFDM符号,第2参考信号位于每个时隙的倒数第3个OFDM符号。

第1参考信号位于第1个OFDM符号有助于下行控制信号被尽早解调。

在频域上,每6个子载波插入一个参考信号,这个数值是在信道估计性能和RS开销之间求取平衡的结果,RS过疏则信道估计性能无法接受;RS过密则会造成RS开销过大。

另外,第0参考信号和第1参考信号在频域上是交错放置的。

而且,下行参考信号的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正交性,以有效地支持多天线并行传输(最多需支持4个并行流),实际上通过在时域上错开放置第2与第3参考信号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图2.3.1-1 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总结:参考信号是由发射端提供给接收端用于信道估计或信道探测的一种已知信号。

Antenna 为天线,而且在单天线的情况下,它必须假设同时存在天线端口0,1,对应到天线端口1的资源粒子是空着的,不能使用,这有个好处就是不会对其它系统配置。

观察图可知,时域上距离为6个RE,频域为5个RE.上行参考信号:LTE上行采用单载波FDMA技术,参考信号和数据是采用TDM方式复用在一起的。

上行参考信号用于如下两个目的。

(1)上行信道估计,用于eNode B端的相干检测和解调,称为DRS。

(2)上行信道质量测量,称为SRS。

LTE PUSCH Turbo编码的速率匹配以及RV参数

LTE PUSCH Turbo编码的速率匹配以及RV参数

LTE PUSCH Turbo编码的速率匹配以及RV参数LTE PUSCH经过Turbo编码后,有三路输出,第一路为系统bit,其他两路为冗余校验bit。

三路分别进行交织,第一路和第二路的交织处理一样,都是按行写入矩阵然后再按列读出,第三路有点不同,不过还是从矩阵中读出按照某种方式读出的。

把三路交织输出合并为一路,W k,k=3×Kπ,其中Kπ为交织后每路输出的bit数,即矩阵的元素个数。

再将WK序列放入一个循环buffer中,对于PUSCH该buffer 的大小等于k,也就是说Wk中的所有bit都可以放进该buffer中,关键是要计算输出的bit数,以及从Buffer的哪里开始输出。

速率匹配输出的bit序列为ek,记bit标号k从0~E-1,即输出E个bit,与E计算有关的参数如下:G‘ = G/(NL*Qm)其中NL为该TB流的层数目,分集时为2,单天线和复用时为1,Qm代表每个调制符号所承载的信息bit数,64QAM、16QAM、QPSK分别对应6,4,2,而G为该码块的bit数,那么G’的物理意义就是在一个天线端口上TB占用的RE个数。

所以G‘/C就代表每个码块(CB)所占用的RE个数。

令E=NL*Qm[G'/C], 对于G'/C,按照212中的计算前面的CB块向下取整,后面的CB块向下取整,这样做的目的我认为是,前面的都是小码块而且还有填充bit和矩阵中的填充bit这些都是无效的,所以给他分小一些,后面的大码块中都是实际信息所以放大一些,乘以NL我想是为了多放置信息位,如果调度两层来传输该TB,可能说明信道质量较差,这里多输出冗余bit,结合2层跟进一步保证了传输质量。

理解下图对于E、Ncb和RV很有意义其中Ncb上上面循环buffer的大小,该循环buffer中放置了三路交织的输出,E代表要从该循环buffer中读出的bit数RV值会影响读取的起始位置,图中绿色代表信息bit,蓝色代表冗余bit,当RV为0时(对应于第一次传输)他会传输较多的系统bit,当本次传输失败后,第二次重传时,会取RV为1这样会传输更多的冗余bit,上次失败的数据收端并没有丢弃,而是结合重传来的更多冗余bit来进一步解码,如果还出错,则取RV为2,传更过的冗余bit。

LTE学习笔记-上下行参考信号研究、系统信息、下上行链路自适应、PUCCH周期非周期反馈

LTE学习笔记-上下行参考信号研究、系统信息、下上行链路自适应、PUCCH周期非周期反馈

2-14-03-06 (上下行参考信号研究、系统信息、下/上行链路自适应、CQI/PMI/RI 反馈(PUCCH周期/非周期反馈))一、参考信号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就是常说的“导频”信号,是由发射端提供给接收端用于信道估计或信道探测的一种已知信号。

1、下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有以下目的。

(1)下行信道质量测量。

(2)下行信道估计,用于UE端的相干检测和解调。

下行参考信号由已知的参考信号构成,下行参考信号是以RE为单位的,即一个参考信号占用一个RE。

这些参考信号可分为两列:第1参考信号和第2参考信号。

第1参考信号位于每个0.5ms时隙的第1个OFDM符号,第2参考信号位于每个时隙的倒数第3个OFDM符号。

第1参考信号位于第1个OFDM符号有助于下行控制信号被尽早解调。

在频域上,每6个子载波插入一个参考信号,这个数值是在信道估计性能和RS开销之间求取平衡的结果,RS过疏则信道估计性能无法接受;RS过密则会造成RS开销过大。

另外,第0参考信号和第1参考信号在频域上是交错放置的。

而且,下行参考信号的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正交性,以有效地支持多天线并行传输(最多需支持4个并行流),实际上通过在时域上错开放置第2与第3参考信号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图2.3.1-1 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总结:参考信号是由发射端提供给接收端用于信道估计或信道探测的一种已知信号。

Antenna 为天线,而且在单天线的情况下,它必须假设同时存在天线端口0,1,对应到天线端口1的资源粒子是空着的,不能使用,这有个好处就是不会对其它系统配置。

观察图可知,时域上距离为6个RE,频域为5个RE.上行参考信号:LTE上行采用单载波FDMA技术,参考信号和数据是采用TDM方式复用在一起的。

上行参考信号用于如下两个目的。

(1)上行信道估计,用于eNode B端的相干检测和解调,称为DRS。

(2)上行信道质量测量,称为SRS。

LTE功率控制的基本思路

LTE功率控制的基本思路

LTE功率控制的基本思路1概述根据上行和下行信号的发送特点,LTE物理层定义了相应的功率控制机制。

对于上行信号,终端的功率控制在节电和抑制小区间干扰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上行功率控制是LTE重点关注的部分。

小区内的上行功率控制,分别控制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行控制信道PUCCH、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上行参考信号SRS。

PRACH信道总是采用开环功率控制的方式。

其它信道/信号的功率控制,是通过下行PDCCH信道的TPC信令进行闭环功率控制。

对于下行信号,基站合理的功率分配和相互间的协调能够抑制小区间的干扰,提高同频组网的系统性能。

严格来说,LTE的下行方向是一种功率分配机制,而不是功率控制。

不同的物理信道和参考信号之间有不同的功率配比。

下行功率分配以开环的方式完成,以控制基站在下行各个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

下行RS 一般以恒定功率发射。

下行共享控制信道PDSCH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补偿路损和慢衰落,保证下行数据链路的传输质量。

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发射功率是与RS发射功率成一定比例的。

它的功率是根据UE反馈的CQI与目标CQI的对比来调整的,是一个闭环功率控制过程。

在基站侧,保存着UE反馈的上行CQI值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表。

这样,基站收到什么样的CQI,就知道用多大的发射功率,可达到一定的信噪比(SINR)目标。

2上行功率控制上行功率控制可以兼顾两方面的需求,即UE的发射功率既足够大以满足QoS的要求,又足够小以节约终端电池并减少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必须使自己适应于无线传播信道的特征(包括路径损耗特征、阴影特征和快速衰落特征),并克服来自其他用户的干扰(包括小区内用户的干扰和相邻小区内用户的干扰)。

LTE功率控制室开环功控和闭环功控的组合,这样与纯粹的闭环功控相比,理论上需要的反馈信息量比较少,即只有当LTE UE不能准确估算功率设置时才需要闭环功控。

pucch的格式

pucch的格式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是LTE(Long-Term Evolution)和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主要用于在上行链路上传输控制信息,例如ACK (Acknowledgment)和NACK(Negative Acknowledgment)等。

PUCCH的格式在LTE 和5G中略有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两者的格式:### 1. LTE PUCCH 格式:在LTE系统中,PUCCH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例如用于确认或否认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

其格式如下:- **PUCCH格式1:**- 用于ACK/NACK传输。

- PUCCH支持格式1a、1b、1半载波等不同配置。

- **PUCCH格式1a:**- 主要用于频分复用(FDD)LTE系统。

- 用于传输1比特的ACK/NACK信息。

- **PUCCH格式1b:**- 主要用于时分复用(TDD)LTE系统。

- 用于传输2比特的ACK/NACK信息。

### 2. 5G PUCCH 格式:在5G系统中,PUCCH同样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但由于5G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波形和调制方式,PUCCH的格式有所变化。

- **PUCCH格式0:**- 用于ACK/NACK传输。

- 适用于低数据传输速率的情况。

- **PUCCH格式1:**- 用于传输短的控制信息。

- 适用于低数据传输速率的情况。

- **PUCCH格式2:**- 用于传输长的控制信息。

- 适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情况。

- **PUCCH格式3:**- 用于传输周期性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 主要用于信道估计。

每个PUCCH格式都有其特定的资源配置、调制方式和传输规则,这些规则是由通信系统标准所定义的。

根据具体的通信网络配置和要求,选择适当的PUCCH格式以满足通信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5G PUCCH相对于LTE PUCCH在灵活性和性能方面有一些提升。

LTE:PUCCH中的码分复用

LTE:PUCCH中的码分复用

(转载)LTE:PUCCH中的码分复用PUCCH中的码分复用PUCCH在频域上通常被配置成位于系统带宽的边缘。

一个PUCCH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占2个slot,每个slot在频域上占12个subcarrier,即1个RB。

为了提供频域分集,PUCCH在slot的边界“跳频”:即在同一子帧内,PUCCH前后两个slot的PRB资源分别位于可用的频谱资源的两端,而中间的整块频谱资源用于传输PUSCH(如图1所示)。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PUCCH的频率分集增益,还不会打散上行频谱,保证了上行传输的单载波特性。

(更多的优点可以参见[2]的16.3.1节)图1:PUCCH资源的RB分布一个UE在一个子帧中独占一个RB来发送PUCCH太过奢侈了,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同一小区的多个UE可以共享同一个RB来发送各自的PUCCH。

这是通过正交码分复用(orthogon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来实现的:在频域上使用循环移位(cyclic shift,也称作相位旋转phase rotation,这是同一种技术的2种不同说法);在时域上使用正交序列(orthogonal sequence)。

不同的PUCCH format,可能使用不同的CDM技术(如图2所示)。

inter-cell干扰,序列的cyclic shift会根据一个衍生于该小区PCI的跳变模式,随着每个slot的每个symbol进行变化。

每个Cell使用的长为12的小区特定的频域序列与该Cell的PCI有关,在每个symbol上使用的序列都是对基本序列进行cyclic shift生成的。

cyclic shift的偏移值与slot number(:取值范围0~19)以及symbol number(:Normal CP下取值范围为0~6;Extended CP下取值范围为0~5)都有关系。

cyclic shift受下面这个公式的影响(见36.211的5.4节):其中是一个伪随机数序列(在36.211的7.2节中定义),且(即PCI)。

LTE中的PUSCH

LTE中的PUSCH

LTE中的PUSCH(2010-09-05 17:55:48)转载▼标签:分类:LTE物理层杂谈UE如果正在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那么L1,L2层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与PUSCH 的数据复合在一起,通过PUSCH进行传输。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UE而言,PUCCH和PUSCH不能同时进行传输,因为这样会破坏上行的单载波特性。

PUSCH的存在,表明已经分配了上行的资源,因而SR不需要在PUSCH中传输。

需要通过PUSCH进行传输的信令包括HARQ和CQI(包括RI,PMI等)。

PUSCH中控制信令与数据的复用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PUSCH中的复用,控制部分(ACK/NACK,RI等)在每个子帧的前后两个时系内都存在,这样的配置使得当Slot之间存在跳频的时候,控制信令能够获得频率增益。

ACK,NACK围绕在DMRS的两侧,最高频率端的位置,最多占据4个SC-FDMA 符号。

DMRS的两侧可以使得ACK,NACK获得最精确的信道估计。

RI的位置在ACK,NACK的两侧,无论在相应的子帧内,对应位置上的ACK,NACK是否真正传输了数据。

也就是说,即使ACK,NACK没有传输数据,RI也不能占据相应的位置(此时ACK,NACK 位置发送的将是未被打孔的数据,如下所述)。

CQI,PMI放置在PUSCH频率开始的位置,分布在PUSCH子帧内除去DMRS外的所有符号上。

一般来说,eNodeB知道UE会在特定的子帧内发送ACK(或NACK),因而可以将相应PUSCH内的数据和ACK(或NACK)进行解复用。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UE未能正确地解调出下行的PDCCH,就可能出现eNodeB等待UE的ACK(或NACK)而UE并不发送的情况。

这样,如果UE的速率匹配依赖于ACK(或NACK)的发送,就可能导致PUSCH 解码的失败。

为此,LTE中PUSCH中HARQ的反馈采用了在UL-SCH的数据流中打孔的机制。

LTE:PUCCH中地码分复用

LTE:PUCCH中地码分复用

LTE:PUCCH中地码分复用()LTE:PUCCH中的码分复用PUCCH中的码分复用PUCCH在频域上通常被配置成位于系统带宽的边缘。

一个PUCCH在一个上行子帧占2个slot,每个slot在频域上占12个subcarrier,即1个RB。

为了提供频域分集,PUCCH在slot的边界“跳频”:即在同一子帧,PUCCH前后两个slot的PRB资源分别位于可用的频谱资源的两端,而中间的整块频谱资源用于传输PUSCH (如图1所示)。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PUCCH的频率分集增益,还不会打散上行频谱,保证了上行传输的单载波特性。

(更多的优点可以参见[2]的16.3.1节)图1:PUCCH资源的RB分布一个UE在一个子帧中独占一个RB来发送PUCCH太过奢侈了,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同一小区的多个UE可以共享同一个RB来发送各自的PUCCH。

这是通过正交码分复用(orthogon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来实现的:在频域上使用循环移位(cyclic shift,每个Cell使用的长为12的小区特定的频域序列与该Cell的PCI 有关,在每个symbol上使用的序列都是对基本序列进行cyclic shift生成的。

cyclic shift的偏移值与slot number(:取值围0~19)以及symbol number(:Normal CP下取值围为0~6;Extended CP下取值围为0~5)都有关系。

cyclic shift受下面这个公式的影响(见36.211的5.4节):其中是一个伪随机数序列(在36.211的7.2节中定义),且(即PCI)。

后面介绍PUCCH 1、PUCCH 2资源时,会看到上面的公式是如何影响cyclic shift的取值的。

为了进一步随机化inter-cell干扰,orthogonal sequence和cyclic shift还会在slot间跳变(见[1]的11.4.1.1节)。

LTE复用和信道编码

LTE复用和信道编码

LTE 复用和信道编码目录1.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1 范围 (3)3 2 参考文献 (3)4 3 定义, 符号和缩写 (3)4.1 3.1定义 (3)4.2 3.2符号 (3)4.3 3.3缩写 (4)5 4 信道映射 (5)5.1 4.1上行链路 (5)5.2 4.2下行链路 (5)6 5 信道编码, 复用和交织 (5)6.1 5.1常用程序 (5)6.1.1 5.1.1 CRC 算法 (6)6.1.2 5.1.2 码块分割和码块CRC校验 (6)6.1.3 5.1.3 信道编码 (8)6.1.3.1 5.1.3.1 咬尾卷及编码 (9)6.1.3.2 5.1.3.2 Turbo 码 (10)6.1.3.2.1 5.1.3.2.1 Turbo 编码 (10)6.1.3.2.2 5.1.3.2.2 Turbo码编码器的网格终止 (11)6.1.3.2.3 5.1.3.2.3 Turbo 码内交织器 (11)6.1.4 5.1.4 速率匹配 (13)6.1.4.1 5.1.4.1 Turbo码传输信道的码率匹配 (13)6.1.4.1.1 5.1.4.1.1 子块交织器 (13)6.1.4.1.2 5.1.4.1.2 比特收集、选择和传输(复用) (15)6.1.4.2 5.1.4.2 卷积编码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的速率匹配 (16)6.1.4.2.1 5.1.4.2.1 子块交织器 (17)6.1.4.2.2 5.1.4.2.2 比特收集、选择和传输 (18)6.1.5 5.1.5 码块的串行级联 (18)6.2 5.2上行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 (19)6.2.1 5.2.1 随机接入信道 (19)6.2.2 5.2.2 上行共享信道 (19)6.2.2.1 5.2.2.1 传输块CRC编码 (20)6.2.2.2 5.2.2.2 码块分段和码块的CRC校验 (21)6.2.2.3 5.2.2.3 上行共享信道信道编码 (21)6.2.2.4 5.2.2.4 码率匹配 (21)6.2.2.5 5.2.2.5 码块级联 (21)6.2.2.6 5.2.2.6 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 (21)6.2.2.6.1 5.2.2.6.1 宽带CQI 报告中信道质量信息格式化 (27)6.2.2.6.2 5.2.2.6.2 高层配置子带CQI报告的信道质量信息格式 (28)6.2.2.6.3 5.2.2.6.3 UE 选择子带CQI报告的信道质量信息格式 (28)6.2.2.6.4 5.2.2.6.4 PUSCH 中CQI/PMI 信息的信道编码 (29)6.2.2.7 5.2.2.7 数据和控制复用 (31)6.2.2.8 5.2.2.8 信道交织器 (31)6.2.3 5.2.3 PUCCH中上行控制信息 (33)6.2.3.1 5.2.3.1 UCI HARQ-ACK 的信道编码 (33)6.2.3.2 5.2.3.2 UCI 时序安排响应的信道编码 (34)6.2.3.3 5.2.3.3 UCI 信道质量信息的信道编码 (34)6.2.3.3.1 5.2.3.3.1 宽带报告中信道质量信息格式 (34)6.2.3.3.2 5.2.3.3.2 UE-selected 子带报告中信道质量信息格式 (35)6.2.3.4 5.2.3.4 UCI 信道质量信息和HARQ-ACK的信道编码 (37)6.2.4 5.2.4 PUSCH中不含UL-SCH 数据的上行控制信息 (37)6.2.4.1 5.2.4.1 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 (37)6.2.4.2 5.2.4.2 控制信息的映射 (38)6.2.4.3 5.2.4.3 信道交织器 (38)6.3 5.3下行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 (39)6.3.1 5.3.1 广播信道 (39)6.3.1.1 5.3.1.1 传输信息CRC校验 (39)6.3.1.2 5.3.1.2 信道编码 (40)6.3.1.3 5.3.1.3 码率匹配 (40)6.3.2 5.3.2 下行共享信道, 调度信道和多播信道 (40)6.3.2.1 5.3.2.1 传输块CRC 校验编码 (41)6.3.2.2 5.3.2.2 码块分段和码块的CRC 校验编码 (41)6.3.2.3 5.3.2.3 信道编码 (41)6.3.2.4 5.3.2.4 码率匹配 (42)6.3.2.5 5.3.2.5 码块串联 (42)6.3.3 5.3.3 下行控制信息 (42)6.3.3.1 5.3.3.1 DCI 格式 (43)6.3.3.1.1 5.3.3.1.1 格式0 (43)6.3.3.1.2 5.3.3.1.2 格式1 (44)6.3.3.1.3 5.3.3.1.3 格式1A (45)6.3.3.1.4 5.3.3.1.3A 格式1B (47)6.3.3.1.5 5.3.3.1.4 格式1C (48)6.3.3.1.6 5.3.3.1.4A 格式1D (49)6.3.3.1.7 5.3.3.1.5 格式2 (50)6.3.3.1.8 5.3.3.1.5A 格式2A (55)6.3.3.1.9 5.3.3.1.6 格式3 (56)6.3.3.1.10 5.3.3.1.7 格式3A (57)6.3.3.2 5.3.3.2 CRC 校验编码 (57)6.3.3.3 5.3.3.3 信道编码 (58)6.3.3.4 5.3.3.4 码率匹配 (58)6.3.4 5.3.4 控制格式标识 (58)6.3.4.1 5.3.4.1 信道编码 (59)6.3.5 5.3.5 HARQ 标识 (59)6.3.5.1 5.3.5.1 信道编码 (59)1范围本文档介绍了E-UTRA中物理层的信道编码、复用和调制2参考文献[1] 3GPP TR 21.905: "V ocabulary for 3GPP Specifications".[2] 3GPP TS 36.21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3] 3GPP TS 36.213: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4] 3GPP TS 36.306: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access capabilities".[5] 3GPP TS36.32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3定义, 符号和缩写3.1定义本文档使用的条款和定义在文献[1]中给出,本文档中条款的定义优先于文献[1]中相关条款3.2符号本文档定义了下列符号:DLN下行带宽配置, 表示信源组的数量[2]RBULN上行带宽配置, 表示信源信息组的数量[2]RBPUSCHN一个子帧中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中SC-FDMA符号的数量symbULN一个上行slot中包含的SC-FDMA符号数symbN一个子帧中用于SRS 传输的SC-FDMA 符号数(0 or 1).SRS3.3缩写BCH Broadcast channelCFI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P Cyclic PrefixDCI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L-SCH Downlink Shared channel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HI HARQ indicatorMCH Multicast channelPBCH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CFICH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H Paging channel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HICH 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MCH 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I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RA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RACH Random Access channelRI Rank IndicationSRS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TD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TPMI 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RI Transmitted Rank IndicationUCI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L-SCH Uplink Shared channel4信道映射4.1上行链路表4.1-1 表示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和物理通信信道的映射关系。

LTE:PUCCH简介

LTE:PUCCH简介

LTE:PUCCH简介这个专题系列将介绍PUCCH。

主要内容包括PUCCH简介,各种PUCCH format介绍,PUCCH资源计算,以及如何使用PUCCH来发送HARQ ACK/NACK等(暂时打算写这么多,如果有更多的内容,后面会更新)。

PUCCH简介UE需要发送必要的上行L1/L2控制信息以支持上下行数据传输。

上行L1/L2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包括· SR:Scheduling Request。

用于向eNodeB请求上行UL-SCH资源。

·HARQ ACK/NACK:对在PDSCH上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

· 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包括CQI、PMI、RI等信息。

用于告诉eNodeB下行信道质量等,以帮助eNodeB进行下行调度。

与下行控制信息(DCI)相比,为什么上行控制信息(UCI)只需要携带这么少的信息呢?这里秉承了一个原则:UE只需要告诉eNodeB不知道的信息。

由于上行调度是在eNodeB侧实现的,与上行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MCS等)是由eNodeB通过UL grant告诉UE的,且对应该UL grant,UE在哪个上行子帧发送数据是固定的(对应关系见36.213的Table 8-2),所以eNodeB知道UE 会在哪个上行子帧的哪些RB上使用哪种MCS发送数据,而不需要UE 通知它。

而与HARQ相关的信息:·由于上行调度是在eNodeB实现的,NDI和TB size也是由eNodeB通过UL grant发送给UE的,所以eNodeB知道这些信息;·由于UL HARQ是synchronous(同步)的,eNodeB和UE都可以根据初传/重传/ACK/NACK的timing关系推导出UL HARQ process ID;· UL HARQ中使用的RV(Redundancy version)遵循一个预先定义好的模式,eNodeB事先也是知道的:Initial transmission的RV值为0;如果retransmission是由PHICH触发而不是由PDCCH触发(上行非自适应重传),则RV值为序列的下一个RV值(顺序为0, 2, 3,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PUCCH中的码分复用
PUCCH中的码分复用
PUCCH在频域上通常被配置成位于系统带宽的边缘。

一个PUCCH在一个上行子帧占2个slot,每个slot在频域上占12个subcarrier,即1个RB。

为了提供频域分集,PUCCH在slot的边界“跳频”:即在同一子帧,PUCCH前后两个slot的PRB资源分别位于可用的频谱资源的两端,而中间的整块频谱资源用于传输PUSCH(如图1所示)。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PUCCH的频率分集增益,还不会打散上行频谱,保证了上行传输的单载波特性。

(更多的优点可以参见[2]的16.3.1节)
图1:PUCCH资源的RB分布
一个UE在一个子帧中独占一个RB来发送PUCCH太过奢侈了,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同一小区的多个UE可以共享同一个RB来发送各自的PUCCH。

这是通过正交码分复用(orthogon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来实现的:在频域上使用循环移位(cyclic shift,
每个Cell使用的长为12的小区特定的频域序列与该Cell的PCI有关,在每个symbol上使用的序列都是对基本序列进行cyclic shift生成的。

cyclic shift的偏移值与slot number(:取值围0~19)以及symbol number(:Normal CP下取值围为0~6;Extended CP下取值围为0~5)都有关系。

cyclic shift受下面这个公式的影响(见36.211的5.4节):
其中是一个伪随机数序列(在36.211的7.2节中定义),且
(即PCI)。

后面介绍PUCCH 1、PUCCH 2资源时,会看到上面的公式是如何影响cyclic shift的取值的。

为了进一步随机化inter-cell干扰,orthogonal sequence和cyclic shift还会在slot间跳变(见[1]的11.4.1.1节)。

这也会在以后介绍。

图5举了一个例子,假定共2个小区,在正常CP下,每个小区只能使用6个cyclic shift,即一个RB总共有3 * 6 = 18个PUCCH 1资源。

在cell A中,一个UE使用了资源3(对应橙色线圈起来的),对应(cyclic shift,orthogonal sequence)组合:在第一个slot使用(6, 0),在第二个slot使用(11, 1)。

若UE使用了资源11(对应绿色线圈起来的),则对应(cyclic shift,orthogonal sequence)组合:在第一个slot使用(11, 1),在第二个slot使用(8, 2)。

在cell B中,虽然同样是使用资源3和11,但资源对应的的cyclic shift和orthogonal sequence与cell A 是不同的,从而随机化了inter-cell干扰。

图5:两个不同的小区,2个PUCCH资源的cyclic shift和orthogonal sequence跳
变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PUCCH format 1/1a/1b和PUCCH format
2/2a/2b可以混合在同一个RB中传输外,其它任何情况下,1个RB只能用于传输一种格式的PUCCH,即1个RB或只能用于传输PUCCH 1/1a/1b,或只能用于传输PUCCH format 2/2a/2b,或只能用于传输PUCCH format 3。

但多个UE可以在同一TTI使用同一RB来发送相同格式的PUCCH,并使用上面介绍的CDM技术予以区分。

不同的PUCCH format如何使用这些CDM技术,会在后续具体介绍每种PUCCH format时予以说明。

【参考资料】
分享:
2
喜欢
阅读(2072)┊评论(19)┊收藏(0)┊(12)┊喜欢┊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排行榜圈子
前一篇:LTE:PUCCH简介
后一篇:LTE:PUCCH format 1/1a/1b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发评论]
•凸凸凸熊
看完您的bolg,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2013-1-16 17:08回复(1)
•arenns
既然CDM可以使多个用户复用同一时频资源,那PDSCH为啥不使用CDM呢?
2013-3-24 06:12回复(1)
•红皮野猪
一个PUCCH资源是一个RB-pair,不是一个RB吧。

既然用户不能同时占用PUCCH资源,那何来复用之说?可能理解比较浅,希望楼主给解答下,谢谢啦!
2013-5-14 21:08回复(1)
•红皮野猪
也就是说在一个TTI,可以有多个用户同时占有PUCCH资源?
另外,给用户分配的RB,不是指RB-pair的概念吧,分布式资源分配就不对应pair的概念。

2013-5-15 09:10回复(1)
•红皮野猪
问下,RB-pair是不是指两个时隙的RB,发送相同的信息实现频率分集?所以才分配RB-pa ir
2013-5-15 16:25回复(1)
•新浪网友
如果不一样,那么其实给用户分配的RB,最小是2个?假设一个RB可以发送40byte的数据量,那么一个用户最小的数据量得为80Bytes?
2013-5-16 08:48回复(0)
•红皮野猪
如果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实际传输的数据量是不是大于一个RB所能传输的,本来有些业务对于一个RB就够传输了,2个RB是不是更浪费,LTE为什么会这么设计?
2013-5-16 09:29回复(1)
•新浪网友
图五中显示的是6个resource elemet,是指entended cyclic情形吗?那么该情形中还是对应6个cyclic shift?
2013-7-9 15:30回复(0)
•fanhaichao00
请问,跳频增加了频率分集增益可以理解,但是说不打散上行频谱,保证了上行传输的单载波特性。

这又怎么理解呢,望指点!我一直没搞明白上行单载波的特殊性!辛苦博主了!
2013-8-3 10:51回复(1)
•fanhaichao00
恩,楼主可否再具体解释下单载波特性呢,谢谢啊!
2013-8-4 22:13回复(1)
•fanhaichao00
嗯,还是要谢谢博主啊!!!
2013-8-6 17:47回复(0)
•用户2926694651
关于不同用户的PUCCH的PUCCH资源复用到一个RB,采用正交码和循环位移,原因是为了消除不同小区间用户的干扰对吧?因为一个小区不同的载波间是相互正交的,不存在干扰。

2013-8-9 16:24回复(1)
•仲_木马
请问博主有PUCCH接收方面,关于如何利用正交码将多用户分离开的资料么?
2013-8-20 21:54回复(1)
•阳阳师妹
喵!要不要帮你啊!
2013-8-20 21:57来自阳阳师妹的评论回复(1)
•小仲师弟
回复阳阳师妹:不用啦,傻瓜你很难分辨我要啥的呀。

2013-8-21 01:00来自小仲师弟的评论回复(0)
•阳阳师妹
回复小仲师弟:嗯嗯~就像之前我做OA那些那样
2013-8-21 08:27来自阳阳师妹的评论回复(0)
•仲_木马
嗯,谢谢博主,因为第一次接触正交编码,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果断跟一般的码分一个道理啊~~~
2013-8-23 21:33回复(1)
•新浪网友
ue使用的PUCCH资源是怎么确定的啊就,在SR发送的周期上,SR特定的PUCCH资源是不是跟这个是一样的
2013-10-25 17:38回复(0)
•新浪网友
同时,每个用户一个SR周期性特定资源,没有SR资源的时候放着不发不也挺浪费么
2013-10-25 17: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