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当前主要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风险管理措施与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风险管理措施与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风险管理措施与对策1.市场风险。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不稳定,市场营销策略不当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市场风险。

2.技术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如果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就会面临技术风险。

3.合同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可能存在风险,如合同条款不清晰、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等。

4.财务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弱,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管理不当等因素都会导致财务风险。

5.管理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管理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四、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措施与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计划,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提高全员、全方位参与的意识。

2.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明确风险管理职能,建立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和协调。

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问责制、考核制和奖惩制度,加强对内部人员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4.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

5.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降低技术风险。

6.加强合同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制定明确的合同条款,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管和控制,降低合同风险。

7.加强财务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制定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8.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风险控制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详解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详解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详解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

这些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1、合同风险合同是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业务的重要依据,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

例如,合同条款不清晰、不完备,可能导致双方对权利义务的理解产生分歧;合同主体资格不合法,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违约或变更合同,可能给另一方带来损失。

2、工程质量风险建筑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施工企业不仅要承担返修的责任,还可能面临巨额的赔偿和行政处罚。

此外,工程质量问题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3、安全生产风险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施工企业不仅要承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4、劳动用工风险建筑施工企业通常用工量大,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容易引发风险。

例如,未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等,可能导致劳动纠纷,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5、工程款拖欠风险工程款拖欠是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业主拖欠工程款,可能导致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影响工程进度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6、知识产权风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

如果施工企业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可能会引发侵权纠纷。

7、环境保护风险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噪音、粉尘、污水等环境污染,如果施工企业未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可能会受到环保部门的处罚。

二、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1、法律法规不完善建筑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在某些情况下法律适用不明确,给施工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1建筑企业风险按照风险涉及的当事人划分发包人风险、承包人风险以及第三人风险等。

这三种风险既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共同构成,即混合风险。

例如,因发包人支付原因和承包人管理水平因素而导致工期延误等即属混合风险。

风险因素有很多,按风险因素的主要方面,又可将风险分为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与经济方面的风险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等三种。

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

1.1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地质地基条件。

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水文气象条件。

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施工准备。

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一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XXX,工程管理问题。

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

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放置,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形成承包野生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技术规范。

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1.2经济方面的风险招标文件。

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请求、合同条款和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必须细致分析研究。

要素市场价格。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金融市场因素。

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资金、材料、设备供应。

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建筑工程领域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心得体会

建筑工程领域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心得体会

建筑工程领域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心得体会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法律风险是一个普遍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往往涉及到多个参与方、庞杂的合同关系以及复杂的工作流程。

因此,建筑项目中合理应对法律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法律风险,以及个人的一些应对心得体会。

一、法律风险的来源建筑工程领域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问题: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合同一般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工程设计合同、材料供应合同等。

如果合同条款不够明确或者在履行过程中存在纠纷,就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和风险。

2. 质量问题: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如果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瑕疵,可能涉及到违约责任、索赔等法律问题。

3. 安全问题: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将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刑事责任。

4. 预算问题:建筑工程的预算问题往往十分复杂,涉及到的费用很大。

如果在预算过程中存在问题,或者在工程过程中出现费用超支等情况,将面临法律纠纷与风险。

二、应对法律风险的措施针对建筑工程领域中的法律风险,以下是个人的一些应对措施及心得体会:1. 明确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应充分沟通,确保各项条款明确无歧义。

特别是在难以控制的因素上,比如天灾等,应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2.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潜在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合理的保险制度、及时的检查机制以及设立风险评估小组等方式来减少潜在法律风险。

3. 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加强对各参与方的监督,确保其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减少法律风险。

4.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建筑工程中难免会出现纠纷,及时解决纠纷是降低法律风险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纠纷解决机构、明确纠纷解决程序等方式,为纠纷解决提供便利。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摘要: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供一些建议来降低这些风险的影响。

引言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技术、管理、法律以及环境等方面。

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团队中,理解并应对这些风险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财务状况。

本文将着重讨论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供一些建议来降低这些风险的影响。

一、技术风险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技术风险可能包括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问题、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等。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项目延期、超出预算或者质量问题,进而对企业形象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降低技术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的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合理的设计选择:与设计师密切合作,进行设计前的充分交流和沟通,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施工需求。

3. 严格选择供应商和材料: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严格选择供应商和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二、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

建筑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和规模使得管理风险尤为突出。

若管理不善,会导致项目延期、成本超支等问题。

为了降低管理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管理团队:精选管理人才,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在项目启动阶段详细规划项目里程碑和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3. 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保持各方面的协作和合作,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和问题的及时解决。

三、法律风险建筑施工企业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包括劳动合同、施工合同、环保法规等。

法律风险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为了降低法律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与律师保持紧密联系:建立与律师的合作关系,及时咨询和处理法律问题,确保企业合法合规。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全文)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全文)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全文)范本一: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一、施工安全风险1.1 高处坠落风险建筑施工中,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存在坠落风险。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 提供合适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带、安全网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 安装围护栏杆或安全网,限制人员进入高风险区域。

- 严格控制人员上下高处的通道,确保通道平稳、安全。

- 提供岗位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1.2 建筑物倒塌风险建筑物倒塌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 严格执行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可靠。

- 定期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确保质量控制。

- 建筑物施工中,提供稳定的支撑设备,防止倒塌事故的发生。

- 加强施工团队的协作和沟通,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1.3 施工机械操作风险施工机械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伤害和设备损坏。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防止误操作。

-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 配备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的操作人员,确保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 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机械设备操作区域。

二、合规风险2.1 违反法律法规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 建立健全的内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 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学习,确保对重要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

- 定期开展内部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

- 建立内部合规监督制度,加强对合规风险的监控和管理。

2.2 质量管理不合格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可能导致项目质量不合格,增加项目风险。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 确认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节点,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 检查和验收材料,确保材料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定。

- 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 加强施工团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培养。

2.3 违约风险建筑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存在违约风险,可能导致项目进展受阻。

建筑工程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建筑工程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建筑工程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法律风险逐渐显露出来。

各类法律纠纷频繁发生,给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和相关参与方的权益保护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建筑工程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一、建筑工程常见法律风险1.合同纠纷:建筑工程合同是参与方之间约定权利和义务的书面文件,常发生合同履行不到位、违约和合同解除等问题。

2.施工质量纠纷: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建筑工程无法按时竣工、缺陷频发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引发纠纷。

3.施工安全纠纷:建筑工程存在高空作业、机械操作、人员伤亡等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相关责任和赔偿问题将成为争议的焦点。

4.环境保护纠纷:建筑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噪音、扬尘污染等,因此环境保护合规性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风险。

5.知识产权纠纷: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问题,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较为复杂。

二、建筑工程法律风险防范措施1.合同管理:建筑企业应加强合同的管理,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并对各类条款进行仔细审查,避免模糊、不完整或不合理的条款。

2.施工管理:建筑企业应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减少质量纠纷的发生。

同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推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3.法律咨询:建筑企业应积极寻求法律咨询服务,及时了解建筑工程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前预防法律风险的发生,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

4.合规运营:建筑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合规进行施工活动,确保建筑工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5.风险分担:建筑企业和参与方应在合同中明确风险的分担责任,合理划分风险责任,从而有效地减弱法律风险的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需要时刻考虑法律风险问题,以避免因法律问题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本文将从建筑施工企业日常操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出发,提出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更好地规避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可能会涉及到以下法律风险:1. 安全生产问题建筑施工企业涉及到的施工过程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如高处作业、钢筋加工等环节的安全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若安全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2. 合同纠纷建筑施工企业在与开发商或供应商签订合同时,若合同的条款不严谨,或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妥善规避各类风险,便容易引发合同纠纷。

3. 知识产权侵权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设计、施工工作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各种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若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诉讼风险。

4. 雇佣纠纷建筑施工企业常常需要聘请大量工人和技术人员参与施工工作,但是如果在聘用、招聘、人事管理等方面处理不当,容易引发雇佣纠纷。

二、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为规避建筑施工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建筑施工企业需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1. 安全管理要到位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2. 合同管理要专业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该严格审查各项条款,特别是对于各项责任和义务的约定,要达到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标准。

合同生效后,在执行过程中也要保证严格执行,避免出现违约等问题。

3. 知识产权保护要严格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设计、施工、配套装修工作时,要注意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加强对公司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4. 雇佣管理要规范在雇佣管理上,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宜居环境的不断追求,建筑施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为了保障企业的利益,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全面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

一、合规经营与风险评估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规运营。

首先,企业应积极了解和熟悉行业相关的法规政策,包括建筑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

并且,建立健全内部的监察和合规管理机制,建立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严格执行并定期更新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进行法律风险评估。

通过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例如,在工程合同的订立过程中,要严格审查合同条款,明确责任与权益,减少合同风险。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合规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合规是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招聘流程,并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招聘时需要遵守法律规定,不歧视求职者的性别、年龄、民族等,并且自查项目是否存在聘用未满法定工作年龄的未成年人,以免触犯大陆劳动法规定。

其次,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确保与员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避免纠纷的发生。

同时,企业要关注并及时履行法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确保员工享受合法权益。

三、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事关企业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企业应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充分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并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法律风险防范也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确保财务操作的合法合规。

包括规范资金流动、防范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等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最常见的十大风险及应对

建筑施工企业最常见的十大风险及应对

建筑施工企业最常见的十大风险及应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着多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企业的运营、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建筑施工企业最常见的十大风险及应对方法:1. 安全风险:建筑施工现场常常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高处坠落、垮塌、火灾等。

企业可以通过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2. 技术风险:建筑施工涉及到各种技术要求,如果技术不过关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企业应该确保拥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施工质量。

3. 环境风险:建筑施工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如噪音、灰尘、废水等。

企业应该遵守环保法规,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 供应链风险: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设备供应,供应链的延迟或中断可能会导致项目延期或成本增加。

企业应该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做好供应链管理,确保材料和设备的及时供应。

5. 成本控制风险:建筑施工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成本,避免浪费和超支。

6. 法律风险: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法律纠纷和合规风险,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

企业应该建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各类法律问题。

7. 延期风险: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和变数,导致工程延期。

企业应该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建立变更管理机制,及时应对和解决延期问题。

8. 市场风险: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较大,企业需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业务多元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降低市场风险。

9. 债务风险:建筑施工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债务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债务管理制度,合理规划资金运作,防范债务风险。

10. 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政府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摘要:合同管理不善带来的法律风险是现代建筑公司在建设项目中提起诉讼或者是被诉讼的主要来源。

因此,系统分析施工企业施工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采取一些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对施工企业施工合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阐明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引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加快,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促使建筑行业的法律制度得到有效优化。

施工企业建设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的法律保障.在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双方签订了条约和协议,对其行为进行法律限制和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法律风险的可能相对来说较高.因此,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合同的法律风险。

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的内涵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包括企业建设合同签订、履行和变更以及履行过程中违反合同的责任分担和相应的监督管理。

建筑相关法律问题在无论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是建筑工程的合同当中都较为常见。

因此,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建立坚固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保障,从而促使建筑项目的顺利完成。

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建设,切实发现合同管理当中存在的各种隐形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法律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

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促使企业提高行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并有效的避免各类合同纠纷的发生。

二、施工合同管理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分析1、合同签订阶段检查准备不足是组装合同签订中的常见问题。

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承包商没有对合作伙伴进行充分审查和准备,这导致了签订合同的法律风险的不断递增。

另一方面,建筑公司在签订合同之前很容易忽视施工项目本身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因此,承包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签订的施工合同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款结算八大法律风险与防范【最新版】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款结算八大法律风险与防范【最新版】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款结算八大法律风险与防范一、不及时提交竣工结算报告【风险点】施工企业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导致竣工结算被拖延,工程结算款被延期支付,施工企业无法主张逾期提交竣工结算报告期间的工程款利息及逾期付款违约金。

【防范措施】1、施工企业内部可按基础、结构、装修三个阶段做好分阶段结算工作,以便及时做好总决算;2、施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通过直接送达、快递送达、挂号信送达等方式向建设单位及时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并做好签收记录,保存好签收记录和快递、挂号信凭证等资料。

二、竣工结算资料不完整及存在瑕疵【风险点】施工企业提交的竣工结算资料不完整或存在瑕疵,造成工程竣工结算不能正常进行或建设单位以此为借口故意拖延结算。

【防范措施】施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编制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并在内部建立对结算资料的检验制度。

结算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招投标文件、图纸会审纪要、开、竣工报告及工期延期联系单、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单、技术核定单;现场签证单、索赔、与工程结算有关的通知、指令、会议纪要、往来函件、工程洽商记录等、甲供材料明细、竣工验收记录、竣工图纸、结算书。

以上资料应准确、详实、全面,能完整记录、反映、证明整个工程造价发生内容,并编制相应目录、装订成册,并让建设单位做好签收记录,签收记录需要能证明竣工结算资料的内容,施工企业保存好签收记录。

三、发包人拖延审价或审核【风险点】发包人未在约定的工程结算期间内及时审核或委托审价,导致工程结算被延误,进而延误收取工程款,甚至导致工程款难以收回。

【防范措施】1、落实专门人员,主动与发包人和审价单位进行沟通、核对;2、适时发出加快结算的催告函;3、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做好相关法律分析,必要时启动仲裁或诉讼程序。

四、发包人主张以行政审计结果确定工程价款【风险点】发包人常常将审价与行政审计相混淆,并主张按行政审计结果确定工程价款,影响施工企业主张合法工程价款的权利。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十大法律风险及规避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十大法律风险及规避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十大法律风险及规避措施90年代以来,由于房地产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各地基础建筑投资的加大,施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但同时也面临风险与挑战。

从理论上讲,发包人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同属市场经济下的平等法律主体, 面临相同或相似的风险,但是,由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建筑工程市场是卖方市场,即发包人可以选择施工企业,而施工企业却很难选择发包方,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相对艰难的市场地位,业主往往利用有利的主动地位,给建筑工程企业设定苛刻的条件,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从建筑工程施工本身讲,工程施工通常周期长,执行合同期长,工程庞大复杂,其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风险较大。

另外,由于建筑行业的真正发展也就是20年的时间,其本身亦有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也未形成约定俗成的解决方式、方法,也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较大风险.最后,从立法角度讲,国家及地方立法,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总是在更新变化,执法环境又不尽相同,也使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较大风险。

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在执业实践中处理的一些建筑工程纠纷的诉讼及非诉经验,列举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常常会遇到的十大风险并对其进行剖析,以期与各位读者探讨。

一、环境技术风险环境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各工程项目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所带来的风险,这种差异在自然条件方面主要表现在:地区水准点和绝对标高等情况;地质构造、地基性质和类别、地基上的承载力、地震级别和烈度等;河流流量和水质、最高洪水和枯水期的水位等情况;地下水位的高低变更等,含水层的厚度、流向、流量、水质等情况;气温、雨、风、雷电等情况;土的冻结深度和冬期、雨期的期限等等。

这种差异在技术经济条件上主要表现在:地方建筑施工企业的状况、当地可利用的地方材料状况;地方能源与交通运输状况;地方劳动力和技术水平情况;当地生活供应、教育和医疗卫生状况;当地消防、治安状况和参加施工单位的力量状况等。

建设工程施工的主要法律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的主要法律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的主要法律风险建设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活动,涉及到众多法律法规和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如果不加重视和管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法律后果。

本文将探讨建设工程施工的主要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合同纠纷风险建设工程施工涉及的各类合同包括施工总承包合同、分包合同、物资采购合同等。

合同纠纷是一个常见但严重的法律风险。

可能出现的合同纠纷包括合同未履行、履行不符合要求、违约行为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期延误、工程质量问题以及经济损失。

为了降低合同纠纷风险,建议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合同条款、双方权责和补偿事宜,并选择合适的仲裁机构进行争议解决。

二、安全生产责任风险建设工程施工中,存在着众多的人员和设备,并涉及到各种危险作业。

因此,安全生产责任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风险。

如果在施工现场发生意外事故,施工方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行政和经济责任。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规要求,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程进展和人身安全。

三、环境污染风险建设工程施工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

如果不合规操作,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引发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

例如,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粉尘和废水可能对周围的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为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和准则,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落实环境监测和修复责任。

此外,及时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沟通,有效解决潜在的环境纠纷。

四、知识产权风险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可能涉及到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

如果施工方未经授权就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可能会面临侵权诉讼和经济赔偿责任。

为降低知识产权风险,施工单位应在设计和采购过程中确保遵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并获得必要的授权。

如果有需要,可以委托专业律师进行知识产权的风险评估和保护。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建筑企业面临的常见风险主要包括项目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建筑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首先,项目风险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这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风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工期延误风险等。

建筑企业应通过成熟的设计流程和标准化的施工管理,尽量减少设计和施工阶段的风险。

同时,建筑企业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事故和工期延误的可能性。

其次,市场风险是建筑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很容易出现市场需求不足、项目缺口过大等问题。

为减少市场风险,建筑企业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确保项目的市场前景。

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与政府、地产商等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得稳定的项目资源。

财务风险也是建筑企业需要重视的风险之一、建筑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项目收益的回报往往要等到项目完工后才能实现。

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资金筹措方式,如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得贷款,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等。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严格控制项目成本,确保项目的盈利能力。

最后,法律风险是建筑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风险。

建筑行业存在很多法律法规和标准,如建筑法、施工安全规范等,企业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为降低法律风险,建筑企业应确保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购买相应的保险,如工程一切险、施工意外险等,以覆盖各类潜在的法律纠纷和损失。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面临的常见风险包括项目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建筑企业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项目管理、调研市场需求、控制成本、遵守法律法规和购买相应保险等。

只有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建筑企业才能够稳健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建造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第一部份建造施工企业应注意的法律风险一、当前形势对施工企业影响1 、施工企业面临艰难: (1)一路攀升的建材价格对饱受工程款拖欠、垫资施工、招投标压价之苦的施工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建造企业资金紧张,拖欠材料款及农民工工资现象可能加剧; (3) 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情况往往延误工期,影响质量; (4) 结算艰难,与业主矛盾突出; 2 、房价下跌、市场疲软、银根紧缩,房地产企业面临艰难: (1)开辟贷款和按揭贷款艰难; (2)房价持续下跌、房地产市场疲软,导致开辟商资金回笼滞缓,开辟商的财务风险加剧,开辟商可能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

3 、《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规定的全面实施将加大施工单位的用工成本和法律风险,而民工荒现象更加剧施工单位的用人压力第一部份建造施工企业应注意的法律风险二、当前形势下,建造施工企业应特殊注意的法律风险1、垫资的法律风险; 2、拖欠工程进度款的法律风险; 3、竣工结算的法律风险;4、工期延误的法律风险; 5、材料商解除合同的法律风险;6、分包商解除合同的法律风险;7、挂靠单位带来的法律风险;8、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面临的用工法律风险。

第二部份施工企业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法律风险一、重视合同条款审查、加强过程控制,防范垫资风险1、[案例] 某建造公司承接了某业主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合同约定暂定为2000 万元。

(备注:合同签订时承包方并没有子细看施工图,为了少交保证金,合同约定的暂定价远远少于实际造价)。

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为垫资至主体结构封顶,主体结构封顶后三个月内付垫资款的85%,在竣工验收且完成竣工结算后付至95%,合同约定工期为2004 年4 月30 日开工,2005 年12 月31 日竣工.合同约定每延期竣工一天,则承包商需向业主支付3 万元的违约金,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的时间2022 年11 月10 日,但涉案工程于2022 年4 月购房小业主已陆续入住,房产已基本销售完毕。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十大法律风险及规避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十大法律风险及规避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十大法律风险及规避措施一、合同风险:建筑工程合同是施工企业与业主之间约定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要防范合同纠纷,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应充分了解并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并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合同履约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合同管理和变更控制。

二、劳动法风险:劳动法是保护雇员权益的法律,施工企业应遵守相关劳动法规,合理合法地管理员工,确保员工的劳动权益,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

三、安全生产风险:建筑工程施工是危险性较高的行业,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四、环境保护风险: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施工企业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施工现场进行污染防治和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避免环境违法问题。

五、知识产权风险: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方案等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施工企业要遵守知识产权法律,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复制、传播、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六、质量问题风险:建筑工程质量对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施工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避免质量问题引发纠纷。

七、拖欠款项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款项的拖欠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施工企业要合理预估资金需求和回收周期,合理安排资金运作,避免资金风险。

八、违法经营风险:施工企业要积极、合法地经营,遵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和经营许可要求,避免违反经营法律法规,导致违法经营风险。

九、税收合规风险:施工企业应加强税收管理,做好纳税申报和缴纳工作,遵守税收相关法律法规,避免税收风险和税务争议。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积极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不能忽视法律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合理安排人员和资金运作,与业主、员工、供应商等各方签订明确的合同并严格履行,合规运营,加强风险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法律和经营风险防控能力。

如何规避施工中的法律风险

如何规避施工中的法律风险

如何规避施工中的法律风险在建筑施工领域,法律风险如影随形。

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规避,不仅会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还可能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那么,如何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成功地规避法律风险呢?首先,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类型。

合同风险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

施工合同往往涉及大量的条款和复杂的约定,如果在签订合同时没有仔细审查,可能会出现条款模糊、责任不明确、计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比如,合同中对于工程变更的处理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就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引发争议和纠纷。

再者,质量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施工企业未能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不仅要承担返工的费用,还可能面临业主的索赔以及法律的惩处。

此外,安全生产风险也是施工中的重大法律隐患。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企业不仅要承担人员伤亡的赔偿责任,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为了规避这些法律风险,施工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合同签订阶段,务必谨慎对待。

要组建专业的合同审查团队,包括法律专家、造价工程师等,对合同的每一个条款进行仔细推敲。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工程价款、支付方式、工期、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

同时,要注意合同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条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关键。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标准,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对于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要做好记录和验收工作。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安全生产方面,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设备,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符合标准。

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施工企业还应当注重证据的收集和保存。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各种文件、记录的整理和归档,如施工日志、变更通知、验收报告等。

这些证据在发生纠纷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企业当前主要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一、建材价格波动(上涨)带来的风险及法律防范。

案例:2001年6月16日,温州甲公司将其办公楼的建设工程发包给了乙公司,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本工程为固定价格合同,总价500万元,施工期为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

合同签定当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工程预付款50万元。

合同签定后,由于甲公司原因导致开工延误,最终导致工程于2003年年底才完工。

由于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底建筑材料价格大幅度涨价,造成乙公司成本大幅增加,2002年11月1日,乙公司曾书面向甲公司提出要求,要求甲公司补偿工程开工延期所造成的材料价差损失。

合同完工之后,甲公司与乙公司就工程款结算之事发生纠纷,乙公司于2005年1月起诉到温州某区法院,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即材料差价80万元。

问题一、固定价格合同是否可以调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当事人约定按照固定价结算工程价款,一方当事人请求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不予支持。

故一般情况下,固定价格合同很难再调整价格。

问题二、本案的材料差价损失到底算风险损失还是违约造成的损失?如果算风险损失,则如果合同中关于“固定价格合同”、“材料价格风险包干”的约定,可能使该损失不能得到赔偿。

如果算违约损失,则甲公司违约与该损失是否有因果关系值得商榷,如果没有因果关系,就不用赔偿。

因为而材料价格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随时都可能变化,既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并不会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上涨。

问题三、起诉时间是否存在问题。

《合同法》本身没有关于情势变更的明确规定,仅仅在《合同法》54条中规定,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但是,合同法55条同时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而本案并非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而是在履行合同中出现了材料涨价格,本身不适用54条规定,即使适用的话,乙公司也必须及时即一年内向法院提出撤销或变更固定价格条款的诉讼请求,否则其请求请求可能很难得到法院支持。

因此,本案的起诉是否已经超过的法律规定的期限。

法院判决:该案经一审、二审,最终法院以甲公司违约造成乙公司损失为理由,支持了乙公司的部分诉讼请求。

法院判决对错不去评判。

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法院并没有以情势变更为理由,支持乙方诉讼请求。

即在固定价格合同中,材料涨价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损失,不一定能通过情势变更原则得到支持。

2009年5月13日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关于情势变更的法律规定。

第26条: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1、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条件。

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使合同目的落空;情势变更不同与一般的商业风险;情势变更的调整幅度,公平原则(比较抽象)。

2、分析材料大幅涨价以及人工大幅涨价是否可以成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一种情势变更。

股票、期货、外汇、黄金、房屋买卖(例子)等价格大幅变化,一般来说,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但是,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作为一个加工承揽合同,其主要是以提供劳务为主要手段的合同,是一个微利行业,不同于其他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

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钢材价格、混凝土价格或人工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很容易使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目的落空,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实现微利甚至亏损。

因此,材料大幅涨价以及人工大幅涨价应该可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当然,如果价格下跌,一般来说,发包人是不可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因为合同目的并没有落空,双方都有利。

因此,可以看出,合同法解释二规定的情势变更原则是对建筑企业非常有利的。

3、如何运用情势变更原则,法律后果如何。

依照法律规定,运用情势变更的法律后果为“变更或解除合同”,但是,当事人一方无权自行决定变更或解除合同,必须请求人民法院变更和解除。

当然,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均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

4、有预付款的条件下能够调整合同价格?本案就有这个情况,已经预付了50万元的预付款。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调整合同价格,主要看建设单位支付的预付款能够满足提前备料、化解价格大幅涨价带来的风险。

一般来说,如果预付的价款比较多,如达到工程总价的25%甚至更多,则应该认定价格变动的风险由承包商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主张价格再调整的主张一般不被认可。

但是如象在本案,预付款只达到工程总价的10%,应该说,这种预付款显然不能解决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因此,在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应当允许对固定价格进行调整。

5、合同法是任意性规范,通过合同约定是否可以规避该法律规定,即合同明确约定材料价格上涨不得调整其效力如何?房地产开发商可能在合同中通过约定的方式,排除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的规定,这种另行规定是否有效。

两种不同的观点:个人认为应该认定有效,因为合同法以及合同法解释均属于任意性的法律规定,合同当事人通过特别约定,可以规避合同法以及合同法解释的法律规定。

也有观点认为这种约定不影响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如北京大学教授刘凯湘。

最高人民法院冯小光法官,这种约定属于可撤销的内容,一年内可以行使撤销权,如一年内没有形势撤销权,则价格上涨不得调整固定价格。

因此,签订合同时候,必须要注意以下2点:A、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减少风险,是不是在合同中故意作了特别的约定,规避《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的规定。

B、如果发生因为材料大幅涨价以及人工大幅涨价等情势变更,应该及时提出,因为,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的规定,还是受合同法55条规定,即一年内提出变更或撤销的时间限制。

二、垫资及工期延误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案例:某建筑公司承接了某业主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合同签定时,承包方并没有仔细审阅相关施工图,为了少交保证金,合同约定暂定为2000万元,该合同约定的暂定价实际上远远少与实际造价。

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为垫资至主体结构封顶,主体结构封顶后三个月内付垫资款的85%,在竣工验收且完成竣工结算后付至95%,合同约定的工期为2004年4月30日开工,2005年12月31日竣工。

合同约定每延期竣工一天,建筑公司需向业主支付5万元违约金,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的时间为2006年11月10日,但涉案工程于2006年4月时,购房小业主已陆续入住,房产已基本销售完毕。

双方与2007年1月完成竣工结算,结算的工程总造价是人民币3600万元。

结算完成时业主尚欠建筑公司500万元工程款,业主随即向法院起诉,要求建筑公司承担逾期竣工的违约金1550万元。

建筑公司提出反诉,要求业主支付工程款本金及利息约700万元,支付停工窝工损失约600万元,本诉和反诉加起来的争议金额超过了合同约定价款。

问题一、本案的工程竣工日期以何为准。

一般而言,竣工验收合格的日期为工程竣工,但是,本案开发商业主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前,已经叫房屋交付购房小业主使用,这种行为应该视为发包人擅自使用。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转移占有建设工程之日为竣工日期。

本案的竣工日期应以开发商业主擅自使用建设工程的日期。

因此,建筑公司逾期竣工的逾期时间应该计算至该日期为止,而不是实际竣工验收合格的日期。

问题二、合同约定的每日5万元违约金是否过高,可否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但是,该规定对于具体如何认定违约金是否高于实际损失,以及到底减少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实际操作困难。

)《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因此,在本案中,建筑公司可以向法院提出要求适当减少每日5万元违约金的请求。

调整到什么程度,即实际损失的标准如何确定?这实际上是一个举证的问题,如开发商逾期交付房屋的违约金已经结算完毕,则该违约金则可以作为实际损失一个参照标准。

问题三、开发商业主可否对本案的建设工程提出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权利主张?本案开发商业主在建设工程验收合格之前就擅自交付房产供购房户小业主使用。

按照《建筑法》第六十一条:建筑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等法律也有相应的规定。

如果擅自使用,除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外,对于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应该由开发商自行承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后,又以使用部分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主张权利的,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应当在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对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本案开发商业主如果对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之外的工程质量问题提出权利主张,其主张不一定能得到法院支持。

问题四、欠付(笔误)工程款的利息有无依据问题。

这里主要要分析两个部分的内容,即垫资部分、拖欠工程款部分。

对于垫资部分:我国对垫资问题认识现在已经比较明确,只要没有故意规避法律,如果以垫资的名义进行企业借贷,通常认定建筑行业中的垫资行为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利息是否应该得到支付。

应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的,应予支持,但是约定的利息计算标准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部分除外。

当事人对垫资没有约定的,按照工程欠款处理。

当事人对垫资利息没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

因此,本案法院是否支持垫付工程款的利息,主要是依据合同对利息本身有无明确规定,如果没有规定,则不会得到支持。

对于拖欠工程款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当事人对欠付工程价款利息计付标准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第十八条利息从应付工程价款之日计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