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张齐华-课堂-实录
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dc9c9a131126edb6e1a1051.png)
告诉,亦可创造有价值的课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张齐华教学时间:2011年11月教学场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规则的合理性,会根据相应规则,用数对确定平面内物体或点的位置。
2.感受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严谨与美。
【教学过程】一、激疑,引发思维碰撞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问题——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既陌生,又熟悉?生:要说熟悉,是因为我们二年级的时候好像学过确定位置的。
但那时候好像不是数对,而是第几排、第几个之类的。
所以,数对对我们来说又很陌生。
师:为了让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嘉宾。
(出示下图)猜猜看,会是谁呢?生:我猜是你孩子?师: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么多孩子,哪一个才是张老师家的呢?是我来揭示谜底,还是大家先考验一下自己的眼力,大胆地猜一猜?生:猜一猜!生:我觉得应该是第2组第2个,因为他的皮肤也有点黑。
(生笑)师:你很善于观察,而且对遗传学还有一定的研究。
(生大笑)生:我觉得可能是第4组第1个,因为我觉得张老师的爱人一定很漂亮,所有孩子也应该很漂亮。
(生大笑)师:谢谢你的祝福!哈哈,既有大胆猜测,也有合情推理,了不起!生:我觉得有可能是第3排第5个。
生:不可能!张老师那么瘦,儿子怎么可能那么胖?!(生笑)生:老师,你能告诉我你家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啊?师:这个问题暂时保密。
生:那你能告诉我,他(她)穿什么衣服啊?师:嘿,那你还不如直接问我,他(她)在第几排,第几个得了。
(生笑)怎么啦,遇到什么困难了?生:光这样猜,很难猜中。
你总得给我们提供点线索吧。
师:要线索是吧?没问题!张老师历来都是个慷慨的人。
要么不给,要给就绝对给到位。
要说张老师孩子在哪儿?很简单。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数学家就在我们课堂上,他除了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告诉大家以外,还会选择这样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确定张老师孩子的位置。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e27851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d.png)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张齐华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一呈现问题,引导探索师:我们知道,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数对来确定同学们各自的位置。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确定位置。
师:瞧,茫茫的大海上有一艘船,因为机器故障没法继续航行了,需要紧急救援。
如果你是救援人员,现在,你最需要了解什么?生:我想了解这艘船究竟在哪儿。
生:我想确定这艘船的位置,这样才好去营救。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张齐华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2.问题链驱动:知识从"解构"走向"重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磨课实践与反思
3.嵌入电影的数学课更"好看" ——以"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任务驱动学习为例
4.舍近求远: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路径初探
——以"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为例5.舍近求远: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路径初探——以“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确定位置》(张齐华)课例研讨活动记录
![《确定位置》(张齐华)课例研讨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0096c03faaea998fcc220e62.png)
2014.4.15赏析张齐华老师的《确定位置》课例研讨活动记录【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19:51:57今晚我们播放的是张齐华老师的课例,确定位置【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19:52:26在本周五的时候还会播放周伟卫老师的同样的一节课【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19:52:33周卫东【吐槽】临汾数学秦艳(836840679) 19:52:47好的【吐槽】临汾数学秦艳(836840679) 19:54:27期待【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19:56:39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在数学知识自身结构上,有用序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点的坐标的雏形,而坐标的概念则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解析几何不仅是创立微积分的基础,又与微分几何、高维空间几何等有着密切联系,它们共同构成坐标几何体系。
【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19:59:43在教材编配结构上,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等相关知识,这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而将来到了初中则要学习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来研究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19:59:57那么,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经验来看,学生不仅具有上述一、二年级学习的相关书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具有用数对确定物体的经验,如确定教室里、电影院里的座位等。
【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04:27好像所有的老师都比较讨厌学生回答问题拖长音【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04:27课前互动自然随意,更为拉近师生距离,消除陌生感。
【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04:54上次吴正宪老师也说过这个问题【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05:53在我们的课堂上其实也应该强调一下【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06:32因为不了解学生借班上课特别需要这样沟通【吐槽】大同数学吴世霞(346654246) 20:08:59课前的交流,用幽默语言缓解同学们的紧张情绪【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09:51激将法【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1:01从学生回答进入,简洁明了--五(6)班【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1:52只说一个行吗【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2:43复杂的问题想简洁【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2:56第一个情境出来了【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3:01数对的作用【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3:16 找找“我”儿子的位置他在哪儿?【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3:33 先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3:42 学生描述位置的前见经验【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3:50 情境创设的很好【活跃】阳泉张秀梅(476802192) 20:13:54 怎么导课的没有看到【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4:07 刚刚开始【吐槽】大同数学吴世霞(346654246) 20:14:18 让学生“找儿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4:19从左数【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4:23的作用【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5:37大家注意到了吗,这张PPT学生是面对孩子们的,有目的的【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6:13没有目的的猜不容易猜【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6:35更想知道第几排【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7:27大家注意张老师的“对话”艺术【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7:44还可以提什么问题【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18:21复习旧知识【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8:49还可以怎样确定?设计过的问题【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19:44第几排第几个,学习的目的,引发思考----简洁【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20:57又一个情境具体到一个问题,还能更简洁吗?组内活动【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21:18学生创造方法【活跃】大同数学卫小霞(776396311) 20:21:49敢于让学生尝试【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21:50有的时候大胆地去尝试,真理就在你的笔头下【吐槽】吕梁数学刘海霞(948491089) 20:22:06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吐槽】大同数学吴世霞(346654246) 20:22:47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23:05任务明确,要求明确在活动前教师适度“煽情”【吐槽】吕梁数学刘海霞(948491089) 20:23:43告诉学生要探索得到一个新的知识并不容易需要反复的试验【话唠】太原数学温海燕(353007739) 20:25:14这个环节很多老师也希望在自己课堂中出现,但往往活动前的热身不够或者任务布置不明确或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往往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张齐华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张齐华](https://img.taocdn.com/s3/m/2987f6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b.png)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张齐华引言在数学教学中,数对在确定位置上具有重要作用。
数对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有序对,可以用来描述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通过教学实录,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并给出具体案例。
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数对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有序对,通常表示为 (x, y)。
其中,x 表示点在 x 轴上的位置,y 表示点在 y 轴上的位置。
可以将数对类比为地图上的坐标,其中 x 轴表示横向位置,y 轴表示纵向位置。
介绍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要介绍平面上的点的位置,可以通过数对的形式来表示。
通过给定的 x 和 y 值,可以确定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例如,数对 (2, 3) 表示点在 x 轴上的位置为 2,点在y 轴上的位置为 3,将这个点标记在坐标系上,就可以准确定位到该点。
应用实例:寻找宝藏让我们来看一个寻找宝藏的实例,通过数对确定位置。
步骤一:绘制坐标系首先,我们需要给学生绘制一个坐标系图。
坐标系图由 x 轴和 y 轴组成,可以用来表示平面上的各个点的位置。
步骤二:给出宝藏的位置假设宝藏的位置是在数对 (6, 8) 所表示的点上。
首先,在坐标系上找到 x 值为6 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向上找到 y 值为 8 的位置,标记出这个点。
步骤三:引导学生寻找宝藏现在,我们给学生一个出发点的数对 (2, 5),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数对找到出发点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向正确的方向移动到达宝藏的位置。
步骤四:让学生描述路径当学生找到宝藏的位置时,让他们用数对描述路径,例如,从出发点 (2, 5) 到达宝藏的位置 (6, 8) 可以描述为(2, 5) → (3, 6) → (4, 7) → (5, 8) → (6, 8)。
通过这个实例,学生可以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上的作用,并能够应用数对来寻找特定位置。
结论通过本文的教学实录,我们介绍了数对的概念,并通过寻找宝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并能够应用数对来解决问题。
张齐华《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
![张齐华《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8f56c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b.png)
张齐华《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张齐华《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张齐华《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张齐华)一:认识单位“1”师:(往学生面前一站)认识吗?张老师能用自然数来表示吗?生:用“1”表示。
板书“1”师:除了人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来表示呢?生:1块黑板……师:还能说吗?生:我们的一个班级也能用“1”来表示。
生:一个世界也能用“1”来表示。
…师:这时候的“1”和我们一年级的“1”一样吗?生:一年级的“1”表示的是一个物体,这时候的“1”是一个整体。
师:3个苹果能用“1”吗?生:能。
师:怎么看起来3个苹果就是“1”?生:放在一盘里。
生:看成1行。
师:把3个苹果看做一个整体,就能看成“1”。
(并把3个苹果框起来)师:那6个、9个、18个苹果……也能看成“1”吗?生:能。
师:一旦把3个苹果看作“1”,那6个苹果应该看作几?生:2 师:为什么?生:3个苹果是“1”,6是2个“1”,就是“2”。
师:(出示12个苹果)有4个这样的“1”,就是几?生:4。
师:有5个这样的“1”,一共是几个苹果?生:15个。
师:3个苹果看成的“1”就成了一个计量单位。
在数学上,可以称作:单位“1”。
二、认识“3/4”师:(出示练习题)把一个月饼看作单位“1”,5个月饼就是?3个呢?1个呢?生答略。
师:(出示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3份的图)这个数是几?生:四分之三。
师:为什么上面几个的用整数表,而最后一个用分数表示?生:上面是整个整个,最后一个不是整个月饼。
生:上面满单位“1”,最后一个不满单位“1”。
师:满单位“1”,有几个单位“1”就用整数几表示,没有满单位“1”就用分数表示。
师:为什么用3/4,而不是3/5呢?生:因为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而不是分成5份?师课件一起出示:图1:把一个月饼看作单位“1”。
5个月饼、1个月饼、3/4个月饼分别用什么来表示?图2: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
让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让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18e73e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0.png)
让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张齐华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教学时间:2007年10月教学地点:东南大学礼堂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在二年级"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它的准确性、简洁性。
2.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体验数学创造的价值。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张齐华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再创造:让知识建构生动且深刻——“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的新探索 [J], 顾志能
2.转换图表语言构建数对模型*r——以苏教版四下《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J], 蔡文平
3.告诉,亦可创造有价值的课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
学实录 [J], 张齐华
4.让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J], 斯航峰
5.猜测、画图、想象:为发展儿童创造力添砖加瓦——以周璟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为例 [J], 沈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实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fff4892bceb19e8b8f6ba3b.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信息窗1的内容。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如:课间操站队、教室的座位、放学路队等。
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点的对应。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2.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和“坐标”思想,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与位置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数对知识解决问题,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对卡片、作业卡纸、彩笔。
评价目标:1.用活动(一)(二),达成教学目标一、二。
2.通过第二部分,达成教学目标三。
3.通过第三部分,巩固所学知识,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课前谈话师:为了让同学们“亲近阳光,亲历风雨,做更勇敢的自己!”我们省中小学生都参加了“山青综合实践活动营”的训练,前一段时间咱们同学也去了,瞧!(课件出示山青活动图片)生:看到图片中训练、劳作的自己很高兴。
师:(图片停在学生训练的队列图上)大家训练的多整齐呀!找到你自己了吗?能介绍一下你站的位置在哪儿吗?生:我站在从前往后数第一排,从左往右数第三个。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实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4819fc5b9f3f90f76c61b94.png)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实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
3.让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准确地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确定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玩个小游戏。
在答题纸上先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你用最简单的语言、最快的速度描述出你的位置。
写好后放到这个盒子里。
看谁的描述能让教师很容易找到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游戏。
)师:谁能帮教师抽几张?老师读,仔细听。
(寻找学生)老师第一个认识了你,真高兴……好了,同学们,我们就猜到这里。
师:刚才这些同学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
有的同学描述得很准确,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找到了他,有的同学描述得不够清楚。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用文字描述自己的位置。
一长串的文字写起来既麻烦又不容易描述清楚。
数学上有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评析: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友好、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这样充满“人情味“的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明确了什么是位置,初步感受到准确表达一个人所在的位置要用到几排几坐。
)2.探究方法。
师:刚才有的同学是从左往右数的,有的同学是从右往左数的,你们觉得怎么样?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可能会答出规定一下从哪儿开始数)哎,这是个好主意!生活中我们习惯从左往右数,这竖行同学起立,你们为第一列,你们是第二列,第四列起立挥挥手,第六列起立跟大家微笑一下。
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起立做个胜利的动作。
(课堂气氛会异常地活跃。
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听课记录
![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听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fffff3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7.png)
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听课记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
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
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
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
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
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平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习阶段又采用了平板的
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73ba2662b160b4e767fcf8a.png)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景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列、行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堵白色的墙壁.墙壁上爬来了一只蜘蛛。
它现在的位置,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生:右下角。
师:很好!如果爬到这个地方,它的位置该怎么说?生:底边的中间。
师:真好!没难倒你!蜘蛛又换位置了!现在位置呢?生:左下角?师:看来,这时我们讲不清楚它的具体位置。
如果,我们把底边量一下,现在你能说清楚它的具体位置吗?在哪里?生:1厘米处。
师:我们不妨用“1”来表示。
(板书:1)现在简单多了,请问它的位置在哪里?生:5,3,2.5,2。
师:同学们,只要它在这条线段上移动,我们就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它的位置。
简单吧?师:下面有一个挑战性的任务,谁来帮助老师完成一下?请你来!面朝同学们,不许看屏幕,用心听。
现在它又换位置,谁来说,在哪里?生: 2的正上方,离2不是很远。
师:非常棒!同学们,刚刚有同学说它的位置在2的正上方。
现在它又藏起来了,请这位同学把它的位置点出来。
师:你确定在这里,点得对不对? 如果要讲清楚它现在的位置,一个数够吗?生:不够。
师:因为只讲2的正上方,你能确定的是一条线。
如果讲2的正上方1厘米,你能确定的是一个点。
师:现在它又动了,你能讲清楚它的位置吗?生: 5的正上方2厘米。
师:眼力真好!如果它他到了1的正上方3厘处,谁能点出它的位置?学生上前师:现在又来了两只蜘蛛,它们也要爬到这堵墙上,不过,现在墙壁上没有尺了,你能在这堵墙上做些什么使备工作,使我们一爬过去,你就能快速地说出我们的位置呢7生尝试,汇报.师巡视,投影展示。
张齐华《交换律》课堂实录与评析(范文)
![张齐华《交换律》课堂实录与评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f0aa5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f.png)
张齐华《交换律》课堂实录与评析(范文)第一篇:张齐华《交换律》课堂实录与评析(范文)张齐华《加法交换律》课堂实录师: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
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结合生发言板书:3+4=4+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板书这句话)师:其他同学呢?(见没有补充)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似,但略有不同。
(教师出示: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比较我们俩给出的结论,你想说些什么?生2:我觉得您(老师)给出的结论只代表了一个特例,但他(生1)给出的结论能代表许多情况。
生3:我也同意他(生2)的观点,但我觉得单就黑板上的这一个式子,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好像不太好。
万一其它两个数相加的时候,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等呢!我还是觉得您的观点更准确、更科学一些。
师:的确,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
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将生1结论中的“。
”改为“?”)。
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生:验证。
师:怎么验证呢?生1:我觉得可以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师:怎样的例子,能否具体说说?生1:比如再列一些加法算式,然后交换加数的位置,看看和是不是跟原来一样。
(学生普遍认可)师:那你们觉得需要举多少个这样的例子呢?生2:五、六个吧。
生3:至少要十个以上。
生4:我觉得应该举无数个例子才行。
不然,永远没有说服力。
万一你没有举到的例子中,正好有一个加法算式,交换他们的位置和变了呢?(有人点头赞同)生5:我反对!举无数个例子,那得举到什么时候才好?如果每次验证都需要这样的话,那我们永远都别想得到结论!师:我个人赞同你(生5)的观点,但觉得他(生4)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
综合两人的观点,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我们每人都来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合起来那就多了。
同时大家也留心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加数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有及时告诉大家行吗?(学生赞同,随后在作业纸上尝试举例。
张齐华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
![张齐华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b407f3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b.png)
张齐华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张齐华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序言:张齐华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以它的发明者张齐华命名。
这种分数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能促使学生在分数的运算中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记录一节班级集体探讨张齐华分数意义的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张齐华分数的意义。
首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张齐华分数呢?学生A:老师,我听说张齐华分数是用两个自然数表示的一种分数形式。
教师:对,你说得很对。
它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自然数构成的分数。
请你们每个人都写出几个张齐华分数。
学生B:老师,我写了1/2、2/3、3/4这几个。
学生C:我写了2/2、3/3、4/4这几个。
教师:很好,你们已经写出了几个张齐华分数。
现在我要问一下,你们觉得这些分数有什么意义呢?学生D:老师,我觉得1/2的意义是一个物体被等分成两半,我知道它代表了一半的意义。
学生E:我同意D的观点,2/2的意义是一个物体被等分成两半,每一半都是一样的。
教师:非常好,你们的理解已经接近了张齐华分数的意义。
那么对于其他的张齐华分数,比如3/4、4/5,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学生F:我觉得3/4表示的是一个物体被分成4份,我取了其中的3份。
学生G:4/5意味着一个物体被分成5份,我拿了其中的4份。
教师:非常好,你们的理解很深刻。
张齐华分数的意义就是基于这样的思维模式——一个整体被等分成若干份,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
学生H:老师,张齐华分数有什么应用呢?教师:很好的问题。
张齐华分数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比如在商业中的折扣、优惠券等。
当我们看到商家打出8折、7折的广告时,就是用张齐华分数来表示折扣的意义。
你们有什么例子可以举吗?学生I:比如一件原价100元的衣服打8折,那么我就只需要付80元。
学生J:对,又比如一张优惠券面值是50元,但你只花了40元购买它,那么你就相当于拿到了张齐华分数40/50的折扣。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f3b30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c.png)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数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确定一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篇文档将记录一节关于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实录,旨在提供一个模板和参考指南,供教师们进行类似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数对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学会使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3.掌握通过数对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4.能够解决通过数对确定位置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在进行教学前,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讲义:包含数对的定义、示例和练习题;–答案解析:用于检查学生的练习题答案。
2.学生准备:–笔和纸。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大家曾经去过迪士尼乐园吗?那你们是怎么找到我们迪士尼乐园的位置的呢?•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啊!•教师:没错!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位置被标记为一个点的形式。
那我们知道地图上的点是如何确定位置的吗?2. 讲解数对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示意图和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讲解数对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例如:•教师:在平面上,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序对(x,y)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其中,x代表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y代表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我们把这个有序对叫做数对。
•学生:老师,我可以理解为x就是横坐标,y就是纵坐标吗?•教师:很好,就可以这样理解。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说明。
3. 示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给出几个点的数对,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对的变化来判断点的位置。
例如:•教师:现在我们给出两个点的数对,分别是A(2, 3)和B(-1, 4),我们来比较一下A和B的位置。
请问谁在左边,谁在右边?•学生:A在左边,B在右边。
•教师:很好!那么请问A和B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呢?•学生:A在下面,B在上面。
通过几个类似的示例,让学生熟悉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a3b3f09f18583d049645920.png)
一,介绍对话老师:先见面,可以告诉我你是哪个班级?健康:五(2)类。
老师:哦,是二年级的二年级吧?为什么不老实地告诉我,是五年级两年级,而不是说五(2)班?健康:这更简洁。
健康:说五(2)班,其他人会知道五年级两班。
老师: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认为可以更简洁。
其他人想问我,哪个班 - 两个班!健康:不!老师:什么事?不是更简洁?健康:光那两个班,别人怎么知道哪两个班呢?这不准确。
老师:那条线,别人问我,哪个班 - 五点!这个时候它的总线健康:不或不。
也就是说,虽然别人知道你是五年级,到底是五年级的那个班,其他人还不清楚。
健康:你轻说五,其他人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五年级,或五个类,所以还是不!老师:看来生活,我们不能为简单,简洁,同时,要注意什么?健康:准确!(教师板:简单,准确)欣赏:直接点精华:对的数量确定的位置的优点是准确和简洁。
至二,尝试探索老师:事实上,数学是一样的。
例如,在二年级我们研究了前几行,前几个和其他方式来确定人或对象的位置,记得吗?健康:记住!老师:那条线。
以下哪张照片是张老师的儿子?你能猜到二年级的路吗?欣赏: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感情。
至(猜为第一组前三组,前五组,前三行,第四组前五)老师:这似乎,只是想,突然确定张的儿子的位置,你感觉怎么样?健康:有点困难。
老师:然后给它一个提示,看是否会更好。
他在第4组 -(部门董事会:第4组)健康:我知道,是第三组的第四组。
健康:不一定,它可以是第4组第五。
健康:组4有两个男孩,说第四组或不能确定,必须看看前几个。
(补充黑板:前三)健康:发现是他!老师:似乎二年级硕士的方法,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确定了一个人的位置。
但是,另一个角度来看,除了第一组的第四组,还要如何确定他的位置?健康:前四的第三行。
老师:由于这种方式已经能够确定位置,那么我们要学什么?健康:我认为它比第三排第四,第四组更简洁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欣赏: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不能低估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e8c09cef8c75fbfc77db2b4.png)
“数对确定位置”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体验确定物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方格纸、写有数对的纸条。
教学过程:一、利用实物图,认识数对:1、师:去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其中少年军校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
瞧,他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呢!(课件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小强的位置吗?(课件演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怎么说?站在同学们的角度观察,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你是怎样确定的?生:从左数第一竖排是第一列,从前数第一横排是第一行。
(学生上台边指边介绍)师:谁能说出小强的位置?小亮的呢?生1:小强站在第3列第2行。
(师板书)生2:小刚站在第2列第4行。
(师板书)(评析:利用军校夏令营队列训练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为学习的载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2、把实物点子图,认识数对:1、师:如果用一个圆点代表一个小战士,刚才的队列图就可以用这样的点子图来表示。
你认为这样的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生1:这样表示更简单了。
生2:这样比刚才更清楚了,很容易的数出了几行几列。
生3:……师: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小亮在第4列第3行,你能找到他吗?(生上台按要求分别指出各自的位置)同学们能说出其它几位同学的位置吗?谁愿意上台帮老师做一下记录?(学生说出其它几个同学的位置,一同学在黑板上做记录,很明显同学们说得快,他记录得慢,表现出着急无措的样子。
张齐华课堂实录
![张齐华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9e6e0c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e.png)
张齐华课堂实录师:我来测测大家的反应怎么样?上课!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师:生活当中常常遇到各式各样的数,对吗?比如说,谁情愿告知我你今年多大了?生1:我今年12岁。
师:真不错,长这么小个儿已经12岁了。
你!生2:我今年11岁。
师:瞧,人家长的高,11岁。
你!生3:我今年也是12岁。
师:也是12岁。
行!其实光知道自己的年龄并不稀奇,有谁知道自己爸爸多大了?生1:我爸爸37岁。
师:37岁,挺年轻的。
生2:我爸爸42岁。
师:好,再来一个。
你!生3:我爸爸39岁。
师:真好!同学们看,自己的年龄知道吗?生:知道。
师:爸爸的年龄知不知道?生:知道。
师:像这些都知道的数,数学上给他这个名称。
板书:已知数师:叫已知数,咱们都知道了是不是?那既然有已知数,就肯定有〔〕。
生:未知数。
师:好感觉,还有未知数。
板书:未知数师:那么自己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对大伙来说这些都是已知数。
那生活当中对你们来说是未知数呢?举个例来说一说,你来。
生1:大海有多深?师:大海有多深?对他来说是个未知数。
真好,你呢?生2:全世界有多少人?师:全世界有多少人口?你!生: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师:真好!看来生活中已知数有许多,未知数〔〕。
生:也许多。
真好,再举个例子。
刚才是谁说爸爸的年龄是已知数的?举手告知我,你爸爸的年龄多大了?生:37岁。
师:你知道你爸爸银行卡里有多少钱吗?生:他说临死前会告知我。
师:用一种很聪慧的方式告知了我,这会你还不知道,多聪慧的一个女孩。
她既要说明现在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早晚会成为一个〔〕。
生:已知数。
师:看来,现在对她来说临时是一个未知数。
师:看,今日来了许多听课老师,目前来了一共多少位老师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什么数?生:未知数。
师:这样的未知数多不多?生:多。
师:那么张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实话实说。
是喜爱已知数还是喜爱未知数?你来!生1:我喜爱未知数。
师:为什么?生1:由于未知数有探究性。
《用数对确定位置》第一课时文字实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第一课时文字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1f625164a7302768e993919.png)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实录【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师:同学们都不认识我吧,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吧,我出示一个数字,大家告诉我你见到它后第一个感觉觉得它是什么:607[出示第二个数:12.18]师:看到这个图,你想到什么?师:要想学习好,想象力很重要。
【上课】一、教学例1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我让同学们去了解下我们班同学,数学王子就坐这里,仔细观察,他坐在哪个位置?生1:三行正数第二列生2:三行正数第四列生3:三行二列生4:右数第二列第三行生5:左数第三行第三列生6:后面数第四列师:为何同一个同学位置却有这么多表示方法?生1:师:观察的角度、方向不一样,就得出不一样的位置表示方法。
师:有没有办法一下子知道你说的就是数学王子。
2.认识列、行,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师:刚才有同学用了一个词:列和行,什么叫列和行?生1:一竖叫列,一横排叫行。
师:一般情况下,以观察者为准,从左往右的一竖行叫第一列,从前往后的第一横排叫第一行。
师生:这是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师:数学王子的位置用列和行来表示是什么呢?生1:第四列第三行。
师:先可以表示为第三行第四列。
一般用列行表示位置时,先说列后说行。
所以数学王子的位置是第四列第三行。
师:用列行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生1:第二列第五行生2:第四列第四行生3:第五列第二行生4:第二列第二行师:用列和行很快确定了一个同学的位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师板书:确定位置)师:现在我们的位置也用列和行来表示,请第一行的同学点点,第三行的同学微笑,第三列的同学掌握鼓励一下。
[学生们犹豫着,师巡视,把话筒递给学生]师:是你吗?[生迟疑]师问第二个学生:第三列是你吗?[生还是犹豫]生:我不知道是从哪一边开始。
师:噢。
原来这样,刚才我们介绍过,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数起,分别是第一列、第二列……现在老师是观察者的位置,左起第一列便是第二列的同学站起来,第五列的同学挥挥手。
第六列的同学露出六颗牙齿的微笑师生:说行的时候,从观察者的从前往后数。
张齐华平均数课堂实录
![张齐华平均数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a60ea1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c.png)
张齐华平均数课堂实录一、建立意义师:你们喜爱体育运动吗?生:(齐)喜爱!师:假如张老师告知大家,我最喜爱并且最拿手的体育运动是篮球,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
篮球运动员通常都很强壮,就像姚明和乔丹那样。
张老师,您也太瘦了点。
师: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不过还别说,和你们一样,我们班上的小强、小林、小刚对我的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
就在上星期,他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
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竞赛状况?生:(齐)想!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强,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
可是,小强对这一成果好像不太满足,觉得似乎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
假如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生:我不同意。
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的多了,那我不就危急啦!生:我会同意的。
做老师的应当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不过,小强后两次的投篮成果很有趣。
(师出示小强的后两次投篮成果:5个,5个。
生会心地笑了)师:还真巧,小强三次都投中了5个。
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强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生:5。
师:为什么?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师:说得有理!接着该小林出场了。
小林1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师:假如你是小林,会就这样结束吗?生:不会!我也会要求再投两次的。
师:为什么?生:这也太少了,确定是发挥失常。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小林果真也要求再投两次。
不过,麻烦来了。
(出示小林的后两次成果:5个,4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生:(齐)不同。
师:是呀,三次成果各不相同。
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生: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由于他最多,二次投中了5个。
生:我不同意川、强每次都投中5个,所以用5来表示他的成果。
但小林另外两次分别投中4个和3个,怎么能用5来表示呢?师:也就是说,假如也用5来表示,对小强来说——生:(齐)不公正!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生:可以用4来表示,由于3、4、5三个数,4正好在中间,最能代表他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一、谈话引入师:初次见面,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吗?生:五(2)班。
师:噢,是五年级的二班,对吗?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是五年级二班,而非要说“五(2)”班?生:这样比较简洁。
生:说五(2)班,别人一听就知道是五年级二班了。
师:既然这样,那我觉得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呢。
别人要问我,哪班的——二班!生:不行!不行!师:怎么啦?不是更简洁了吗?生:光说二班,别人怎么知道是哪个年级的二班呢?这样不准确。
师:那行,要别人问我,哪班的——五!这回总算行了吧。
生:还是不行。
这样说,虽然别人知道你是五年级,可到底是五年级哪个班,别人还是不清楚。
生:而且,你光说五,别人还不知道究竟是五年级呢,还是五班呢。
所以还是不行!师:看来,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简洁而简洁,简洁的同时,还得注意什么?生:准确!(师板书:简洁、准确)二、尝试探索师:其实,数学也是这样。
比如,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研究过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来确定人或物体的位置,还记得吗?生:记得!师:那行。
下面的照片中,哪一个是张老师的儿子?能用二年级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大胆猜猜看吗?(生猜第3组第2个、第5组第1个、第3行第2个、第4组第5个)师:这样看来,光靠猜,要一下子确定张老师儿子的位置,感觉怎么样?生:有点困难。
师:那就给点提示吧,看看会不会好一些。
他呀,在第4组——(师板书:第4组)生:我知道了,是第4组第3个。
生:不一定,还可以是第4组第5个。
生:第4组有两个男生,光说第4组还是没法确定,还得看看在第几个。
(师补充板书:第3个)生:找到了,是他!师:看来,二年级掌握的方法,还真能帮助我们很快确定一个人的位置。
不过,换个角度看看,除了第4组第3个以外,还可以怎么确定他的位置?生:第3排第4个。
师:既然这样的方式已经能够确定位置了,那我们今天还来研究什么呢?生:我觉得是不是有比像“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更简洁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师:是呀,真和数学们想一块儿去了!那你们觉得,会不会有比它更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如果有,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的时间,我把这一任务留给四人小组,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方法。
别忘了,把研究出的方法,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如能找到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记录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时间是5分钟。
教师巡视,并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记录下来,然后板书如下:①4排3个②43③4.3④竖4横3⑤↑4→3⑥4-3⑦4,3)三、交流建构师:这些方法似乎都挺简洁,到底该选哪一种呢?还是请大家来作评判吧。
(生觉得前三种方法都不好。
听了半天,老师听到的似乎都是批评的声音)师:难道,刚才被批评的方法,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没有吗?生:不对,它们好歹都比原来要简洁一些。
师:这就是一种进步!不过,除了简洁,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共同的地方?生:哦,它们都有4和3这两个数。
师:多善于观察!那剩下的几种方法呢?生:也都有这两个数。
师:既然每一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生:这两个数一定很重要。
生:缺一不可!师:说得好!那这里的4和3究竟各表示什么意思呢?为了便于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每个人都看做一个小圆圈。
(出示下图)生:就里的4应该表示第4竖排。
师:数学上,我们把竖着的排叫做列。
从左往右起,这里第1列,这是——(生答略)师:原来,4表示张老师的儿子在第4列。
那3呢?生:3表示第3横排。
生:3表示第3行。
师:是的,数学上,横着的排就叫行。
确定行,通常都是从前往后,从下往上。
这是第1行,这是—— (生答略)师:现在,确定了第4列,又确定了第3行,能最终确定他的位置吗?(师利用课件,用两条直线表示相应的行和列,并相交于一眯,以确定相应的位置。
如下图)师:试想,如果只给你第4列,行吗?只给第3行呢?(生答略)师:看来,行数和列数还真的缺一不可,少了谁,都无法确定他的位置。
既然如此,我觉得剩下的几种方法第5第4第3第2第11列2列3列4列5列似乎都不错呀。
哪种更好呢?生:我觉得第4种肯定不行,既有数字又有汉字,看起来就不简洁。
师:不过,老师很好奇:他们小组明知加上汉字不够简洁,为什么还非得要添上这两个字呢?生:我知道!不添上这两个字,那就不知道这里的4和3哪个是行,哪个是列了。
生:如果这样,那我觉得第6和第7种也都不行。
虽然它们都保留了4和3,并且也很简洁,但是,由于它没有说清楚哪个是行,哪个是列,所以很容易混淆。
(该生的观点得到了全班多数同学的支持)所以,我觉得还是第5种方法比较好。
竖着的箭头表示列,横着的箭头表示行。
连在一起就是第4列第3行,而且也很简洁。
师: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请举手。
(绝大多数举手表示同意)这么多同学都同意啊?那你们不是成心要为难老师嘛!生:为什么?师:因为数学家们最终的方法,已经被你们给否定掉了!生:啊?师:猜猜看,他们最终采纳的可能是其中的哪种方法?生:不会是最后一种吧?师:真被你给猜中了。
那现在,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生:我还是觉得不行,你不说清楚哪个表示列,哪个表示行,别人还是要混淆的。
师:这么说,连数学家们的观点你们也反驳?生:当然了,因为他们的观点是错的!师:那你们说该怎么办?数学家就这么定的,你们又不同意。
别的方法,你们又觉得不行。
生:我觉得就可以用第5种,既简洁又准确。
生:用第7种也行,但必须得加个规定。
师:什么规定?生:得规定哪个数是行数,哪个数是列数,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按照这样的规定。
师:真是太棒了。
你绝对和数学家们心有灵犀!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家们选择第7种方法时,也发现了它的漏洞。
怎么办呢?后来一讨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它来个规定:以后凡是像这样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我们通常都将列数写前面,行数写后面。
现在,还会引起误会吗?生:不会了。
师:按照这样的规定,哪个数写前面?生:4。
师:后面呢?生:可以写上3。
师:中间还得加上个逗号。
后来,为了进一步作出区分,他们干脆又在列数和行数外面加上了一个小括号。
(边介绍边板书)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所组成的一个数对来确定位置,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练习巩固(师出示图片)师:小邓和小白是张老师儿子最好的朋友,你能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吗?(生答略)师:真不错。
儿子还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小中,他的位置如果也用数对表示的话,应该是(5,3)。
你知道他在哪儿吗?生:他在第5列第3行。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生:因为数对前一个数表示列数,后一个数表示行数。
师:掌握得确实不错。
瞧,今天,咱们的座位也排得整整齐齐的,如果让你用数对来表示你自己的位置,行吗?……师:看来,自我介绍并不难。
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吗?生:我最好的朋友,她的数对是(4,2)。
师:让我也来认识一下你的朋友,第2列,第4个。
认识你很高兴。
生:不对,弄错了,我说的是(4,2),不是(2,4)。
师:(4,2),(2,4),不都是这两个数吗?怎么就不对了呢?生:前面的表示列数,后面的表示行数,所以谁在前谁在后很重要。
交换位置后,相应的点就不同了。
师:看来,以后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
[师重新找到(4,2)处]真正的朋友原来是你啊!下面,我想再提高要求,我直接报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迅速起立。
看谁的反应最快。
(3,1)(3,2)(3,3)(3,4)(3,5)。
(相应的五名学生一一起立)师:奇怪,怎么就齐刷刷地站起来一队?生:因为你报的数对有规律。
师:是吗,说来听听。
生:这五个数对列数都是3,说明他们都在第3列,当然就站起来一队了。
师:说起来挺容易,如果也让你来出几个数队,你有本事也让一队同学站起来吗?谁来试试?生:(5,1)(5,2)(5,3)(5,4)(5,5)。
师:发现了什么?生:这次站起来的是一行。
师:有变化了。
能说说为什么吗?生:这次的五个数对虽然列数变了,但行数没变,所以站起来的自然就在同一行了。
师:真不错!不对,张老师觉得这还不算什么。
说五个数对,站起来一排。
要是我说,我只给一个数对,就可以请一队同学站起来,你们信吗?生:不信!师:口说无凭,要不试试?【屏幕显示数对:(4,x)】符合要求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4列同学陆陆续续站起来。
教师面对第一名学生)师:奇怪,我上面写(4,1)了没?生:没有。
师:那你站起来干吗?还不坐下去。
生:不对,(4,x)中的x是一个未知数,既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等,所以我们都站起来了。
师:瞧老师厉害吧,一个数对,就让一排同学站起来。
生:不厉害。
我也会!师:是吗?谁来试试。
生:(x,4)。
……生:老师,我还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
师:是吗?越来越厉害了。
试试!生:(x,x)。
师:来,符合要求的请起立(全班学生都站了起来)。
嗯,让我来看看,当x等于1时,谁谁站起来?【数对为(1,1)的同学举手示意了一下】不错!当x等于2呢?【数对为(2,2)的学生也示意了一下,此时,有部分学生开始犹豫,也有学生重新坐了下来】师:奇怪,有人开始坐下去了。
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又不站了?生:一开始我觉得(x,x)应该包含所有人,但现在看来,我不算。
师:不是说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吗?你怎么就不算了呢?生:字母是可以表示任何数,但我发现,当x 等于1时,只有(1,1)可以站,同样,当x 等于2、3、4……时,只有(2,2)(3,3)(4,4)……可以站,所以其他人都不能站。
师:说得有没有道理啊?生:有!生:我还有补充。
虽然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两个相同的字母只能表示两个相同的数,这样的话,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站起来了。
(此时,剩下的同学陆陆续续都坐了下去,只有符合要求的六名学生站着)生:我知道了,可以用(x,y )。
师:这一次,符合要求的请站起来。
(所有学生都站了起来)其实,有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对问题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师:其实,除了教室里同学们的座位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平面图上的点有时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师出示下图)公园平面图师:瞧,把公园里的各个景点画在方格图上,也可以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了。
想不想试试?……师:看来,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哪个数在前、哪个数在后还真的很重要。
这儿还有一个超市,它用数对表示是(3,1)。
你能在平面图形中找到它的位置吗?生:在第3列第1行。
师:真好!不过,下面的问题恐怕就不容易解决了。
(课件出示下图)观察一下平面图,怎么啦?1 2 3 4 5 60 12345-生:都出格了。
师:说得好!已经出格了,还能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生:我是估计的。
我发现古塔大约在第7列第2行,所以古塔的数对应该是(7,2),报亭大约在第8列第4行,所以报亭的数对应该是(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