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广州大学城中心区人口分析预测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
大学城中心区(小谷围综合发展机会展文化共享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1 项目背景广州大学城的发展为提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建设广州大学城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广州中心城市的“南拓”。
为了保护现有的城市结构并作为分散大都市区政策的一部分,城市未来将向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东面和南面发展。
广州的南面现状主要为农田、村庄和丘陵,将发展为新的会展区、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城和一定数量的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工业区。
其中广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将是广州大都市区南拓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广州大学城坐落在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总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
大学城的发展应作为珠江三角洲整体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和现有自然风景。
广州大学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通过主要的区域高速公路和新建的交通系统,加强中心区和南岸发展区的可达性。
在这些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城必将强有力的促进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是基于各种组织原则和规划概念,包括:“TOD(交通引导发展)”的概念,“组团生长”的结构概念,“网络组织”的功能概念,“生态优先”的设计概念和“数字化”虚拟城市的概念。
这些概念把广州大学城的空间结构组织成等级清晰的系统,形成了大学城发展的框架。
1交通引导发展规划中有重要意义的是发展一个综合的交通系统,这个系统联系了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了城市交通向外延伸的网络。
地铁线从广州中央商务区向南延伸,从小谷围岛中心通过,是联系大学城和广州城市南拓轴的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主要的区域公路位于岛的东部和西部,服务于往返城市的车流,联系着通往各个大学校区的一系列环路。
沿着内环路,是一条轻轨铁路系统,在几个换乘的节点与地下公共交通连接。
放射性的道路和支路则进一步完整了交通的网络,构成一个有着清晰的层次结构的交通系统。
2 组团生长作为“特殊功能的城”,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布局围绕7个大学组团组织,其中的5个在小谷围岛。
广州大学城绿地规划说明书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区位与概况一、概况本次规划设计的地块位于小谷围岛,为整个大学城校区,面积大约15平方公里。
规划地块四面环水,岛上人口密度低,主要为耕地与林地。
二、地理区位及用地规模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区最北部,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约15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1、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3、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三、自然条件3.1、地形地貌广州小谷围岛四周环水,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基地内有众多山丘,最高处40~45M,一般20~25M,较低15~20M。
另有水塘、河涌多条,许多已连成带片。
3.2、地震区划根据最新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小谷围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地震的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65s。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第三部分练溪展览中心及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设计研究1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1. 项目背景2001年3月2日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
2001年12月24日省政府9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进大学城建设工作。
2003年1月15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发布会在广州市规划局举行。
应邀参加的咨询单位包括英国罗杰斯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SBA公司+ASG公司。
2003年4月29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述三家公司的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决定由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中心区综合发展区及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2. 人口分析预测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2.1 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2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2.2 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广州及各区人口发展现状及城镇化率分析(附人口数量、出生人口及出生率、死亡人口及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及
广州及各区人口发展现状及城镇化率分析(附人口数量、出生人口及出生率、死亡人口及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及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及迁出人数)一、广州及各区人口发展现状广州(Guangzhou),广东省辖地级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142]、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较2019年增长337.07万人。
从广州各区常住人口情况来看,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其中:荔湾区123.83万人、越秀区103.87万人、海珠区181.9万人、天河区224.18万人、自云区374.3万人、黄埔区126.44万人、番禺区265.84万人、花都区164.24万人、南沙区84.66万人、从化区71.77万人、增城区146.63万人。
2016-2020年广州市年末户籍人口呈直线增长趋势,截止2020年底,广州市年末户籍人口985.11万人,较2016年的870.49万人增长114.62万人。
2020年广州荔湾区有户籍人口76.9万人,较2019年增长1.31万人;越秀区有户籍人口117.33万人,较2019年增长0.04万人;海珠区有户籍人口108.34万人,较2019年增长1.61万人;天河区有户籍人口101.05万人,较2019年增长4.48万人;白云区有户籍人口112.72万人,较2019年增长4.7万人;黄埔区有户籍人口60.03万人,较2019年增长3.81万人;番禺区有户籍人口108.69万人,较2019年增长5.34万人;花都区有户籍人口83.94万人,较2019年增长2.81万人;南沙区有户籍人口49.18万人,较2019年增长2.85万人;从化区有户籍人口64.98万人,较2019年增长0.81万人;增城区有户籍人口101.95万人,较2019年增长3.63万人。
广州大学城调研报告
广州大学城调研报告广州大学城是广州市番禺区的一处大型高等教育聚集区,自部分学院于2004年开始迁入以来,目前已集中了大约20所高等学府。
随着南方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大批年轻人的涌入,广州大学城越来越成为了一个人才聚集和培养的重要地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聚集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我们进行了一次广州大学城的实地调研。
一、广州大学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广州大学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为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大学城内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店、娱乐设施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条件。
同时,大学城内还配备了健身房、游泳馆、体育馆等,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锻炼空间和健康生活的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大学城内还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学生和教职工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学生们可以通过地铁、公交、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前往学校和周边商圈,以及广州市内其他任何地方。
二、广州大学城的学术氛围广州大学城内有众多高校,这些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的学术氛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该区域带来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大学城内,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学术氛围。
学生们总会在学校里、公共图书馆里、咖啡店里、甚至公园里专注地阅读书籍或谈论学术话题。
广州大学城的学术氛围激励着学生们遵循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在学术方面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深受广大学生和教职工的追捧。
三、广州大学城的发展前景尽管广州大学城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高等教育聚集区,但它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几年,广州市政府将在广州大学城内引进更多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加大了扶持高等教育的力度,向大学城内的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
这些举措令广大学生和教职工对广州大学城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广州大学城将会继续成为一个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地区。
四、结语总之,广州大学城是一个高等教育的重要聚集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相信,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未来几年广州大学城将会更加繁荣发展,并为广大学生和教职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介绍
第一商店 及医务所 第二商店
1784 1404
0 0
3 3
43497
930
9
二、我校大学城校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 (m2)
架空层 面积(m2)
层 数
医科楼 医科楼
36822
2510
6
二、我校大学城校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m2) 架空层面积(m2) 层数
针灸楼
14932
0
5
二、我校大学城校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 (m2)
架空层 面积(m2)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一、广州大学城
位于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
及其南岸地区,规划范围约 43.3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 35 万~ 40 万人,其中学生人数约 18 万~ 20 万人,教师及员工 1.5 万~ 5 万人。 首期建设小谷围岛。该岛毗邻生物岛,东与长洲岛相连, 西面为洛溪岛,面积约18平方公里。 小谷围岛最西面一小部分为广东科学城用地,其余全部
二、我校大学城校区
我校大学城校区分教学区和生活区。
总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1050亩)
建筑单体数:40个 总建筑面积:499072平方米
其中:地上面积471508平方米
其中:首层架空面积29578平方米 其中:教学区架空面积13979平方米
生活区架空面积15599平方米
除架空外面积441930平方米 地下室面积27564平方米(均在教学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m2) 架空层面积(m2) 层数
图学城校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 (m2)
架空层 面积(m2)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广州大学城承北启南的地理区位黄埔军校是邻近大学城的重要文化资源第五章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一、区位与现状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分析广州大学城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43.3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1.在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在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3.在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在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二)现状条件分析1.土地利用现状广州大学城南岸包含了新造、南村两镇的大部分镇区,东南部用地为生态农业保护区,西南侧为南村工业园用地(调整为研发生产基地)。
小谷围岛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现状多为农业用地和林地,包含穗石、练溪等6条行政村。
岛上还包括了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如占地500亩的艺术村,华南碧桂园等。
用地情况详见表5-1,表5-2。
2.人口现状根据南村镇和新造镇镇政府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在大学城的研究用地范围(以下简称“大学城用地”)内,南村镇建成区人口为16169人,新造镇镇域内的小谷围岛上人口13658人,大谷围地区(南岸地区)建成区人口13534人,总人口43361人。
治理孤岛——广州大学城“城中村”改造调查
对农村 、农民 问题 的和谐观 、 可持续发展观与人性化的管
理 决策使然 ,也是政府与村 民博奔 的结 果。不 少人认 为 , 建设 广_1 的高起点 的大学城 , 』惟一 、 } 为何不让村民全部迁出 ,
结果还保 留 4 “ 中村 ”的尾 巴呢?我们通过调查研究 个 城 分析认 为 ,南亭 、北亭 、穗 石 、贝岗 4 个保 留区得 以在大 学城 一期建设 中成 为保 留村 ,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 一 ,番
的形成 、生命周期及其管理模式 。
形成
广州 大学 城 ( 区 )行 属番 禺 区新 造镇 小 谷 围岛 , 北 总面积 2 .5 01 平方公里 ,分布有 南亭村 、北亭村 、穗石村 、 贝岗村 、郭 朗村 、练溪村 6个行政村 ,总人 口 1,9 , 289人
禺区是广 州 城市发展 战略 中 “ 优” 南拓 ”的中心区 , 1 北 、“ 早在上世纪末 ,小谷围岛所在的番禺新造镇已被规 划为未
阶段地进行 ,不能奢望在短期内完成 ,因此 4个保留区保
总规划 范 围约 4.平方 公里 ,其 中可建设 用地面积 约 3 3 3 5
平方公 里 ,分为小谷 围岛 ( 北区 )和 南区。2 0 年 1 01 2月
2 4日九届四十 八次省长 办公会 议审议 通过 《 州大学城 广 发 展规 划 》 03年 1月广 州大 学城 建 设 正 式启 动 。从 ,2 0 20 0 4年开始 1 所 高校陆续进驻 小谷 围 , 0 现有大学城医院 、 岭南印象园 、广东科 学中心 、广州大学城体 育中心 、四大
商业中心等 配套设施 。
留为大学城二期建设内容 ;第二 ,大学城这 4个保 留村文 物最为集中 ,因此改造方案需要慎重规划 ;第三 ,虽然大 学城初期建设 完成 ,但 大学城作为一个孤 岛 ,初 期需要 4
广州市2030年人口预测
广州市2030年人口预测作者:陈森刘夏鸿李娜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1期人口的变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四十年来,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田,中国经济增长热点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增长极,人口问题愈来愈成为广州市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
本文采用马尔萨斯模型预测法对广州市2030年的户籍人口进行了初步预测,得出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其次,在前者基础上对广州市近十年来可能对人口增长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文化背景、政策支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人口的增长态势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对广州市2030年的人口进行合理预测。
一、定量分析馬尔萨斯模型预测法:1798年,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基于百余年的人口统计资料,提出了马尔萨斯模型。
他假设人口增长率为一定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增加,人口按指数规律无限增长。
Y=X0(1+r)^k,其中,X0为初始年人口数;r为增长率;k为规划年限。
据“六普”资料统计,广州市2010年户籍人口为806.14万人,广州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700.69万人,10年间共增加105.4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41%。
我们取1994年—2018年的户籍人口数据作为预测,用2016年—2018年的户籍人口数据作为校准。
我们将 2019年—2030年广州市户籍人口年增长率作3个预测方案。
方案1取1994年—2018年广州市户籍人口年增长率的平均值1.58%作为r的值; 方案2的r值为2002年—2018年年平均增长率1.59%;方案3的r值是2010年—2018年年平均增长率1.69 %。
采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通过MATLAB求解,将得出的拟合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1所示。
将这三种预测方案进行比较,发现方案1和2最大误差为3.32%和3.24%,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方案3最大误差为2.40%,,是三种方案中最小的,并且2016年—2018年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较为接近。
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简称HEMC)位于中国广州市番禺区的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计划入驻20万大学生,规划城市人口约35万人。
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
2004年9月1日,第一批进驻大学城的10所广东高校新生陆续进驻大学城,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
广州大学城(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广州大学城定位为中国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地理位置广州大学城位于东经113度40分,北纬23度06分,地址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自然气候广州地处北温带与热带过渡区,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
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
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旅游景区[1]建设广州大学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一、总体规划目标:1、面向未来,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造崭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2、面向世界,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与岭南本土文化,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的高教环境。
3、面向现代化,完善城市中央智力区的高教、科研、科技生产、孵化(大学城小谷围岛中心区地块拟提高建设开发强度,按照规划,该地块将用于建设大学城数字家庭孵化基地,从事新一代电视产品的研发。
上述调整将在本周五接受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文化、商务、居住、服务、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综合整体环境。
4、塑造高品位的艺术景观环境,营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高等教育场所和优异的成长空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二、总体规划原则1、空间开放化妥善处理各品牌大学的相对独立性与空间开放性的关系,以开放型的校园环境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大学城与城市的交流、大学城与与市民的的交流,从而带动地区文化和经济跃升,提高竞争力。
2、资源共享化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设置不同共享程度的共享体系,本着“互利、自愿、利于学科交流”的原则,提高教学、咨询、居住、绿化等各类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优势互补,极大地减少重复建设。
3、建设弹性化充分考虑引入大学自身特点和自主性,运用“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的概念,在保证总体规划骨架的前提下,提供多种弹性发展空间和用地组织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引入大学对用地和空间的要求。
4、服务社会化净化传统高校的功能组织,突出高校的教育、科研、研发等功能,强调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社会化。
5、环境生态化尊重基地自然生态和景观特色,运用复合生态学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区域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6、结构秩序化以规整有序的空间网络确定道路结构及绿色走廊,建立大学城结构的整体空间格局。
7、管理整体化设立广州大学城“高教特区”,实行整体统一的管理,确保大学城的高效运行。
8、设施智能化迎接E时代的挑战,以国际化标准的电子信息和网络系统满足大学城内部活动和远程服务的各项要求。
探寻大学城城中村的发展之路——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现状分析及改造策略
广州 大 学城 处 于 番 禺小 谷 围 岛 , 该 岛 在 未 开 发 大学 城 之前 是一 个较 为落 后 、 闭塞 的村 落 , 大 部 分 村 民以种植 果树 为生 。兴建 大学 城 之 后 , 这 里 的 一 切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 建 成 之 后 的 广 州 大 学 城 中 保 留 了 4个 原 始 村 落 分 别 是 : 北亭村 、 南亭村 、 贝 冈 村 和 穗 石 村 。原 来 的 果 园 和 农 田 , 变 成 了 现 在 我 们 看 到 的教 学 楼 、 公路等。 2 广 州大 W - - - - 城 城 中 村 的 特 点
说“ 城 中村 ” 从 总体上看 , 呈 现 出 一 种 农 村 向城 市 过 渡 的 特 征 。而 广 州 大 学 城 城 中 村 又 有 其 特 点 。 2 .1 人 口 构 成 相 对 简 单
表 1
样本村基本情况 ( )
0
卯 孤 O
广州 大学 城是 1 0所 高 校 的 聚 集 地 , 人 员 主 要 由 在 校 大学 生 、 教 职 工等 构成 , 这 部 分 群 体 呈 现 出 高 学 历 、 年 轻化 趋势 ; 同时 , 也 有 大 部 分 城 中村 居 民 , 包 括 原 住 民 以 及 随 大 学 城 的 建 设 而 涌 人 的 外 来 人 员 。 总
既 狭窄 又杂 乱无 章 , 欠 缺 消防设施 , 存 在 严 重 的 质 量 隐 患 和 消 防安 全 隐 患 ; 其次 , 由 于 村 内 的 垃 圾 处 理 设
施 匮乏 , 环境 卫 生管 理 不 善 , 致 使 村 中污 水 遍 地 , 垃 圾 乱倒 的现 象 比较 普 遍 。另 外 , 沿 狭 窄 的 街 道 两 侧 摆摊 设 点 , 也 严 重 影 响 了 居 民 的 工 作 和 生 活 。 在 高
我国大学城概况
5.开始建设时间 2003 年。
十五、上海松江大学城 1.规划设计单位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华建建筑设
15
计院、上海雅道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 学院。
2.用地和人口规模 占地约 8000 亩。 3.入驻院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 院、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 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七所学校。 4.建设和管理模式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不详。
6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不详。
7
七、广东深圳大学城 1.规划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 计院。 2.用地和人口规模 深圳大学城坐落在深圳南山西丽湖畔,目前占地约 2 平方 公里。到 2005 年,在校生规模达到 1 万人,研究生比例达 到 70%。
深圳大学城北大校区
3.入驻院校 引进的名校主要是从国内进入“211 工程”的大学,特别 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面向世界一流的 9 所重点大学;和国外世 界排名前 100 名的大学中选择。目前,已经引进的学校包括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所著名高校。2003 年 9 月,以深圳市政府投入为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
4.建设和管理模式
19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2000 年 12 月。 十九、浙江宁波高教园区 1. 规 划 设计单位 浙江省 城乡规划设 计研究院。 2. 用 地 和人口规模 规划范 围总用地 405.5h ㎡ 。园区总人口规模合计约 5.5 万人-5.9 万人。 3.入驻院校 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工学院、宁波华茂学院、宁波市服 装学校、宁波市卫生学校,另加一所重点高中。 4.建设和管理模式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2001 年。
广州2040年人口估算
09土资3班陈志辉3109005459综合增长率法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
4.1.2 指数增长模型运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份)。
e ——自然对数的底,大约等于2.71828根据2010年广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人口总量为12700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43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00人,增长27.74 %。
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那么根据第一条公式计算:P2040=12700800(1+2.48%)30计算结果为26485280根据第二条公式计算:P2040=12700800*e2.48%*30计算结果为26726738举例论述某个忽略历史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大体包括:古街巷、老商号、名人胜迹、历史遗迹、革命胜地以及地下的墓葬等等,从文化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城市历史特征的形象化体现;从经济的角度看,处在地上的文化遗产多是城市经济的旅游资源。
武汉市地上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基本处在武汉三镇老城区的范围以内,对它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在关注城市文化氛围与人文状况的问题上成为一对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一要摆正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树立人文保护的意识;二要清理文化遗产,制定得当的措施,保护武汉良好的历史形象;三要强调科学决策,在保护、开发等一系列环节上,摒弃长官意志,消除“滥竽”或“李鬼”现象。
一、摆正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2002年,“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在罗马召开的第22届大会上,中国代表用艺术的形式分析了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各类因素。
它包括:1,骤然的损毁;2,日积月累的损毁。
广州各区人口
广州各区人口
根据2021年广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881.06万人。
广州各区人口排名和数量如下:
广州市人口数排名第一的白云区常住总人口为3742991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20.04%。
广州市人口最多的区是白云区。
人口数排名第二的番禺区常住总人口为2658397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14.24%。
人口数排名第三的天河区常住总人口为2241826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12%。
人口数排名第四的海珠区常住总人口为1819037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9.74%。
人口数排名第五的花都区常住总人口为1642360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8.79%。
人口数排名第六的增城区常住总人口为1466331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7.86%。
人口数排名第七的黄埔区常住总人口为1264447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6.77%。
人口数排名第八的荔湾区常住总人口为1238305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6.63%。
人口数排名第九的越秀区常住总人口为1038643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5.56%。
人口数排名第十的南沙区常住总人口为846584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4.53%。
广州市人口数排名第十一的从化区常住总人口为717684人,占广州市人口比重为3.84%。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doc 18页)(正式版)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询设计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所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一、有利于广州科教体系的完善广州大学城项目的提出,最直观的依据是源于现实的挑战:高校扩招——用地不足——外迁的可能与现实趋向。
广州大学城项目的建设,更是主动、积极地因应发展的需求:从趋势与规划看,广州的高教科研事业应有也必将有大的发展,需要先行考虑发展的需求。
通过广州大学城的建设,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在城市中的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知识化进程和城市的知识密集区域(知识产业区域)的成立,提升和强化广州作为华南教育与研究中心、华南知识产业中心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有利于新型办学和教育模式的探索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不仅为大学发展提供空间、用地与设施的支持,而且力图通过营造利于创新的校际网络,创造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大学发展新模式,并在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税收、人口管理等各方面探索建立特殊体制、实施特殊政策、建设特殊区域,为全国高教改革寻求新的模式。
总体鸟瞰图三、有利于促进学、研、产结合,推动大学成果产业化广州大学城顺应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当代大学基本发展趋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能够进一步发挥大学作为高技术产业摇篮的作用,促进高教对经济、技术发展的积极意义,为学、研、产的结合特别是大学成果的产业化创造空间环境。
四、有利于拉动城市向南部发展,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广州大学城的建设顺应广州城市“南拓”的趋势,成为城市空间南拓的一个增长点,通过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升城市空间档次,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推进大广州城市新格局的形成。
总体鸟瞰图五、有利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跃升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功能,通过促进大学产业集群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广州的高技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均进入全国的前列,从而促进广州城市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选址基地建设条件分析评价一、地理区位纵观全国已建或将建大学城的城市,它们多为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尤其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且具有好的文化教育基础,由此可大略看出大学城这种具有新的组织模式的高教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指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2:广州大学城中心区人口分析预测
16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人口分析预测
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
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1.1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
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1.2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
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人口构成上相对简单,人口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高素质人才汇聚,流动人口比例较大。
1.3年龄构成
由于学生占人口较大比例,各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以中青年居多,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数值,估计大学城人口的年龄构成如下表
1.4性别构成
由于高校的类型多样,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性别无特殊要求,因此性别比例趋于平衡。
1.5劳动构成
根据有关资料,城市中劳动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60%,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的60%~80%。
由于大学城的定位和功能配置,大量人口是学生和科研人员,因此,劳动人口和非生产性劳动人口比例将大幅提高。
预测如下表:
1.6流动人口
大学城另一个特点是流动人口比普通城区要高。
包括社会各行业的季节工、临时工,短期进修学生和借调职工及走读学生和巡回授课的教工、参加会议旅游等人员。
预计将占总人口的25%
1.7人口增长
17
自然增长率
低于其他城区,预计0.5%
机械增长率
在建设初期很高,以后逐年降低,在招生人数饱和后应加以控制。
1.8人口分类及发展预测
1)学生
在保证建设用地承受范围内,学生发展规模将控制在2006年20万人。
常住学生占80%,即14万人。
相关实例数据分析
大学城名称校园用地(ha) 生活用地(ha) 比例
福州大学城386.7 180.7 2.14
上海松江大学城211.3 100 2.11
宁波镇海高教园区601.46 523.07 1.15
下沙高教园区(西区)150.3 67.1 2.24
下沙高教园区(东区)270.13 125.86 2.15
广州大学城594.7 208.4 2.85
小谷围各组团学生人数及校园规模
组团
编号
学生
规模
(万人)
校园区生活区
建筑面
积(m2)
用地面
积(ha)
容积率
建筑面
积(m2)
用地面
积(ha)
容积率组团一 3.2 384040 140.4 0.27 456660 39.9 1.14
组团二 4 594600 165.5 0.36 567980 58.3 0.97
组团三 3.2 520280 127.6 0.41 450960 59.8 0.75
组团四 1.7 223720 80.1 0.28 236555 23.3 1.02
组团五 1.9 259350 81.1 0.32 269925 27.1 1.00
2)教工及其家属
按照“十五”计划,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科研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教职工总编制80%以上,师生比范围在10:1(著名高校水平)到15:1(一般高校)之间。
大学城教师发展规模1.3万人,教职工总数1.625万人,按60%带眷率,带眷系数2.4计算,教职工家属2.34万。
3)各行业从业人数估算
本地区主要发展产业为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参照其他大城市的经验设定
香港数码城26公顷,从业人员460-770人/公顷
中关村科技从业人员12万,占常住人口12%
大学城科研产业机构用地25公顷,参考香港和中关村暂定从业人员2万人。
按带眷法计算(60%带眷率、带眷系数2.4人),共计家属2.88万人。
另外,参照广州市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情况和传统大学的人员配置,按大学城的产业结构特色,可大致估算:
18
上表表明,大学城可提供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可采用就地消化(农转非居民、勤工俭学学生等)。
1.9可研报告对人口的预测
根据《广州大学城综合发展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综合《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城市规划设计项目竞赛技术文件》和终审专家组的意见,对于大学城人口得出以下预测:
1)广州大学城未来人口极大增长(相对于该地区原有人口数量而言),新增人口主要为学生、教师、职
工和产业人员。
2)整个大学城规划总人口35-40万人。
人口构成:学生18-20万人,教师员工1.5-2万人,职工5万人,
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2-3万人,其他不可预测人口3-5万人,村镇人口约5万人。
3)小谷围岛有十所大学进入,规划总人口为25万人。
人口结构:学生14万人,教职工2万人,村民1
万人(小谷围岛现有村镇人口13658人)。
4)中心区规划8万人,其中居住人口3万人,流动人口5万人。
1.10规划人口与用地核算
大学城中心区总住宅用地为33.41公顷,其中北区(研究园区)为17.78公顷,南区(中心区)为15.63公顷,总计规划提供住宅建筑面积为140.9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约32200人,符合可研报告提供的规划居住人口预测数目。
项目(单位)数值
总用地面积(平方米)2,052,893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801,633 其
中
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1,408,732
公建建筑面积(平方米)1,037,334
其他建筑面积(平方米)790,367
总基底面积(平方米)656,832
建筑密度(%)24.5
容积率0.88
绿地率(%)41
居住人口(人)3219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