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腹部肌肉之解剖学PPT
合集下载
腹部解剖--精美PPTPPT课件

腹膜形成鞘突,随睾丸下降, 最后形成睾丸鞘膜与鞘膜腔。
穿过腹股沟管的一段鞘突闭 锁,形成鞘韧带。
睾丸下降不到位,为隐睾。 单侧隐睾,难以生育;双侧 隐睾,不能生育。
鞘突未闭锁,可致先天性腹
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
完整编辑ppt
46
第三节 腹腔
•腹膜腔及其分区
•结肠上区的脏器
•结肠下区的脏器
•腹膜后隙的脏器
21
腹前外侧壁深层的神经
•第7→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腹 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腹前外侧壁 肌和皮肤。 •髂腹下神经:髂前上棘内侧2~ 3cm处→腹内斜肌→腹股沟管浅环 上方3 ~4 cm处穿出→耻骨联合上 方皮肤和腹壁下部的肌肉 •髂腹股沟神经:在髂腹下神经的 下方→腹股沟管→精索上方→出浅 环→阴囊(男)和大阴唇(女)肌 支→腹壁下部的肌肉。
组成:两口四壁
两口:①外口(皮下环)(浅环):耻骨结节外上方,三角形, 腹外斜肌腱膜构成。②内口(深环)(腹环):腹股沟韧带中点 上方约一横指处,圆形,腹横筋膜构成。
四壁:
①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②后壁:腹横筋膜、腹股沟 镰。③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④下壁:腹股沟韧 带。
临床意义:是腹壁薄弱区之一,是疝的好发部位。
3. 胆囊底:位于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胆囊炎时触摸 此点有压痛,
4. 阑尾根部: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称麦氏点。阑尾炎时麦氏点常有压痛。
完整编辑ppt
6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完整编辑ppt
7
一、腹前外侧壁的结构层次
层次 腹前壁
腹外侧壁
1 皮肤
皮肤
2 皮下组织(浅筋膜)
皮下组织
腹部解剖PPT参考课件

2018 12
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 处有联合腱。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肌
腹股沟管 腹环
精索内筋膜 腹壁下动脉 联合腱 腹横筋膜 精索
2018 联合腱
腹壁下 动脉
腹环
腹股沟 韧带 腔隙韧带
13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形下缘(腹股沟镰)。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肌
腹股沟管 腹环
精索内筋膜 腹壁下动脉 联合腱
2. 腹外斜肌 纤维从外上斜向内 下, 在髂前上棘与脐连 线附近移行为腱膜. 腱膜在耻骨结节的 外上方形成三角形裂 隙, 为腹股沟管浅环。
腹外斜肌 腹股沟 韧带 髂腹下 神经 腹股沟管 浅环
2018
5
3. 腹内斜肌 4. 腹横肌 两肌下缘均呈弓 状, 跨过精索的上内 缘,后成腱性结合, 形成联合腱,然后 绕至精索的后方,止 于耻骨梳韧带。
腹壁下 动脉
腹环
腹股沟 韧带
2018 联合腱
精索 腹横筋膜
腔隙韧带
14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肌
腹股沟管 腹环
精索内筋膜 腹壁下动脉 联合腱
腹壁下 动脉
腹环
腹股沟 韧带
精索 腹横筋膜
腔隙韧带 2018 联合腱
15
腹股沟管的内容:
有精索(男性)或子宫圆韧带(女性)、髂腹股 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睾丸鞘膜
21
肉膜 2018 皮肤
II. 腹腔
一、腹膜和腹膜腔
小网膜 十二 指肠 肝
胰 肾 脾 网膜孔
胰 十二 指肠 小肠 系膜
(一) 腹膜腔的分区 网膜囊 以横结肠及其系膜为 横结肠 系膜 界, 可分为: 横结肠 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小肠
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 处有联合腱。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肌
腹股沟管 腹环
精索内筋膜 腹壁下动脉 联合腱 腹横筋膜 精索
2018 联合腱
腹壁下 动脉
腹环
腹股沟 韧带 腔隙韧带
13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形下缘(腹股沟镰)。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肌
腹股沟管 腹环
精索内筋膜 腹壁下动脉 联合腱
2. 腹外斜肌 纤维从外上斜向内 下, 在髂前上棘与脐连 线附近移行为腱膜. 腱膜在耻骨结节的 外上方形成三角形裂 隙, 为腹股沟管浅环。
腹外斜肌 腹股沟 韧带 髂腹下 神经 腹股沟管 浅环
2018
5
3. 腹内斜肌 4. 腹横肌 两肌下缘均呈弓 状, 跨过精索的上内 缘,后成腱性结合, 形成联合腱,然后 绕至精索的后方,止 于耻骨梳韧带。
腹壁下 动脉
腹环
腹股沟 韧带
2018 联合腱
精索 腹横筋膜
腔隙韧带
14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肌
腹股沟管 腹环
精索内筋膜 腹壁下动脉 联合腱
腹壁下 动脉
腹环
腹股沟 韧带
精索 腹横筋膜
腔隙韧带 2018 联合腱
15
腹股沟管的内容:
有精索(男性)或子宫圆韧带(女性)、髂腹股 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睾丸鞘膜
21
肉膜 2018 皮肤
II. 腹腔
一、腹膜和腹膜腔
小网膜 十二 指肠 肝
胰 肾 脾 网膜孔
胰 十二 指肠 小肠 系膜
(一) 腹膜腔的分区 网膜囊 以横结肠及其系膜为 横结肠 系膜 界, 可分为: 横结肠 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小肠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解剖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 • 左肝上前间隙 •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结肠下间隙
右结肠旁沟
结肠旁沟
左结肠旁沟
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左肠系膜窦
右沟上下流通,左沟不畅, 右窦封闭,左窦入盆。
膈结肠韧带
胆囊静脉cystic vein
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属支
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
胃右静脉right gastric vein
脾静脉 splenic vein 肠系膜下静脉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交通(门脉高压)
(二)血管与淋巴
1. 胃的动脉 (1)胃左动脉 (2)胃右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 (4)胃网膜左动脉 (5)胃短动脉 (6)胃后动脉
2. 胃的静脉: 幽门前静脉
3.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幽门上、下淋巴结 (4)脾淋巴结 (5)贲门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外口---腹股沟管皮下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斜疝
2.海氏三角
Hesselbach triangle
胃的位置与毗邻、胃周围的韧带及胃的动脉供 应
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肝蒂 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
腹部肌肉系统解剖

几乎垂直向上止于下3位肋骨下缘及肋软骨; • 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移行为腱膜,腱膜上2/3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
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及后层; • 腱膜下1/3全部行于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腱膜至腹正
中线止于白线。
2.腹内斜肌
• 下部起自腹股沟韧带的肌束呈弓形行向前下,越过男性精索或女性 子宫圆韧带后移行为腱膜,与腹横肌腱膜相应部结合,形成腹股沟 镰inguinal falx,又称联合腱conjoined tendon,止于耻骨梳内侧端及 耻骨结节附近。
• 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和腱膜下缘的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构成提睾肌 和腹股沟镰。
4.腹直肌
• 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上 宽下窄。
• 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峰,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 前面。
• 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健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tendinous intersection为肌节愈合的痕迹,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 紧密结合,在腹直肌的后面,腱划不明显,不与腹直肌鞘的后层愈合, 因而腹直肌的后面是游离的。
(三)腹直肌鞘
• 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位于腹前壁,由腹外侧壁三块 扁肌的腱膜构成,包绕腹直肌,分前、后两层。
• 鞘的上2/3,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 • 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
(三)腹直肌鞘
• 鞘的下1/3,约在脐平面以下4~5cm处的下方,三块扁肌的腱膜全部 行于腹直肌前面,构成鞘的前层,而鞘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层 的下端游离,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下缘,称弓状线arcuate line,此 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
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及后层; • 腱膜下1/3全部行于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腱膜至腹正
中线止于白线。
2.腹内斜肌
• 下部起自腹股沟韧带的肌束呈弓形行向前下,越过男性精索或女性 子宫圆韧带后移行为腱膜,与腹横肌腱膜相应部结合,形成腹股沟 镰inguinal falx,又称联合腱conjoined tendon,止于耻骨梳内侧端及 耻骨结节附近。
• 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和腱膜下缘的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构成提睾肌 和腹股沟镰。
4.腹直肌
• 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上 宽下窄。
• 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峰,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 前面。
• 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健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tendinous intersection为肌节愈合的痕迹,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 紧密结合,在腹直肌的后面,腱划不明显,不与腹直肌鞘的后层愈合, 因而腹直肌的后面是游离的。
(三)腹直肌鞘
• 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位于腹前壁,由腹外侧壁三块 扁肌的腱膜构成,包绕腹直肌,分前、后两层。
• 鞘的上2/3,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 • 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
(三)腹直肌鞘
• 鞘的下1/3,约在脐平面以下4~5cm处的下方,三块扁肌的腱膜全部 行于腹直肌前面,构成鞘的前层,而鞘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层 的下端游离,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下缘,称弓状线arcuate line,此 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
腹部解剖 ppt课件

腹股沟管 腹环 弓状线
腹直肌 精索内筋膜 腹壁下动脉 联合腱
腹壁下 动脉
腹股沟 韧带
腹环 联合腱 陷窝韧带
精索 腹横筋膜
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外1/3 处有腹内斜肌起
始部加强。 腹内斜肌起于腹股沟韧带的外侧 2/3 ,下缘游 离,弓形跨过精索,后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梳韧带。 其下缘的部分纤维,沿精索形成提睾肌及其筋膜。
femoral ring Femoral canal Saphenous opening Thigh
Passes through inguinal yes canal Exits the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 Enters scrotum yes yes
hernia sac
processus vaginalis
Transversalis fascia
Femoral canal
Formation of the inguinal canal in males
Formation of the inguinal canal in femalesLeabharlann (四)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
(五)疝的修补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direct inguinal hernia
Femoral hernia
The fascial coverings of the spermatic cord
六、睾丸和精索被膜的层次与腹壁层次的关系
腹膜 腹横筋膜 腹前外侧壁 腹横肌 精索外筋膜 腹内斜肌 皮肤 腹外斜肌 浅筋膜 提睾肌筋膜 Scarpa筋膜 腹外斜肌腱膜 Camper筋膜 精索内筋膜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皮肤 腹横筋膜 精索内筋膜 睾丸鞘膜 腹膜外脂肪 提睾肌筋膜 壁腹膜 鞘韧带 睾丸和精索 皮肤 浅筋膜 阴囊
腹部解剖课件PPT

腹壁的肌肉
四、腹壁的神经支配
1.肋间神经 2、肋下神经 3、髂腹下神经 4、髂腹股沟神
经 5、生殖股神经
腹壁的神经支配
腹壁的神经支配
1、肋间后动脉 2、肋下动脉 3、腰动脉 4、腹壁上、下动
脉 5、旋髂深动脉
腹壁的血管
Hale Waihona Puke 五、腹壁的血管腹股沟区的解剖
1、腹股沟管 2、腹股沟疝 3、睾丸下降与
腹部解剖
1、境界 2、分区 3、表面解剖
腹部概述
腹前外侧壁
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 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两层 camper筋膜 和scarpa筋膜 (与 会阴浅筋膜colles相延续) 3、皮神经和浅血管
浅筋膜中的结构
1、皮神经 2、浅血管
浅筋膜中的结构
1、肌层
深层结构
腹直肌鞘
腹壁的肌肉
疝的关系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腹膜
请同学们注意
下课后请大 家到实验室 去继续解剖
腹部解剖ppt课件

(一)皮肤:
薄而柔软、富有弹性及伸展性,除脐部及正中线与深 部组织结合紧密外、余下与浅筋膜连结疏松,易于分 离且移动性大,为理想的供皮区。
(二)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富含脂肪、厚薄不一,脐以下 分浅、深两层。
浅层——又称脂肪层(Camper筋膜——康伯筋膜), 向下与股部的浅筋膜相续。
下页
.
8
体表投影
层次结构
血管神经
手术切口
总目录
末页
.
6
局部解剖:腹部
体表投影
境 界 成人腹腔脏器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九分法)
分区
体表标志
体表投影
层次结构
血管神经
手术切口
总目录
末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7
局部解剖:腹部
层次结构
境界 分区 体表标志 体表投影 层次结构 血管神经 手术切口 总目录 末页
由浅入深,依次为:(6层)
第10肋间神经——脐
第1腰神经——腹股沟上方
下页
.
9
局部解剖:腹部
层次结构
境界 分区 体表标志 体表投影 层次结构 血管神经 手术切口 总目录 末页
(三)肌层:图片
1.腹直肌:
半月线——肌的外侧缘向外突出形成。
弓状线——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以下4~5cm处缺如,
而形成一凸向上的弧形游离缘。其下的腹直肌后面
紧贴腹横筋膜。
注:腹直肌的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结合紧密,手
境 界 为了描述腹腔脏器的位置关系,将腹部划分为若干个区。
分区
四分法
九分法
体表标志
体表投影
层次结构
血管神经
手术切口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

向上延伸至膈。
2402.1/脾7/1 结肠韧带:脾前端 a
36
八、肝门静脉
1.的组成:通常由肠系膜上静脉 与脾静脉汇合而成,......。 2.位置与毗邻:胰颈后方→十二 指肠上部的深面→肝十二指肠韧 带→ 肝门→ 左、右支→ 肝。 3.属支与收集范围 4.特点:始、末端均为毛细血
管,缺乏静脉瓣。 5.与腔静脉间的吻合 :主要是三 处……。
2021/7/1
腹股沟镰
a
11
一、层次结构
(四)腹横筋膜 贴于腹横肌、腹直肌鞘后层和弓状线以下腹直肌的深 面。上部较弱,近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外侧缘处较致 密。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呈漏斗状向 外突出—腹股沟管深环。
4
2021/7/1
a
12
一、层次结构
(五)腹膜外组织 向后和向下分别与腹膜后隙、盆部的腹膜外隙相续。
2021/7/1
a
37
结肠下区
2021/7/1
a
38
一、空 肠 和 回 肠
位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将大网膜翻 向上,鉴别大肠与小肠。 1.位置形态 2.肠系膜:双层腹膜组成, 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 将空、回肠固定于腹后壁, 其着处为系膜根。 系膜根从第L2→右骶髂关 节前方。
横结肠系膜
沟平面。
2021/7/1
L1
a
9
(三)肌层 1.腹直肌:前中线两侧的腹 直肌鞘内。腱划。 2.腹外斜肌:腹股沟韧、腔 隙韧带、耻骨梳韧带、腹 股沟管浅环。
一、层次结构
腹 外 斜 肌
腹 直 肌
腱划
2021/7/1
浅环
a
10
一、层次结构
3.腹内斜肌:起自腹股沟韧 带外侧1/2或2/3、髂嵴及胸腰筋 膜……。 4.腹横肌:起自7~12肋软骨 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及腹 股沟韧带外侧1/3。……。 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的下缘呈弓状,跨过精索的上 内侧,在腹直肌外侧缘二者呈 腱性融合称~。
(医学课件)腹部局部解剖PPT幻灯片

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十二指肠壁段
43
六、胰
位置、分部及毗邻 胰管与副胰管 血管及淋巴
44
位置与毗邻 韧带 血管 副脾
七、脾
45
八、肝门静脉
组成和类型 位置 属支与收集范围
46
第四节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介于横结肠及 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
腹部
1
第一节 概 述
境界
上界:剑突,两侧肋弓下缘,11、12肋游离缘至第12胸椎棘突
下界:耻骨联合上缘,两侧的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襞、 髂前上棘,循髂嵴至第5腰椎棘突
2
第一节 概 述
九分法
分区
右季肋区 右腹外侧(腰)区 右腹股沟(髂)区
腹上区
脐区 耻区
(腹下区)
左季肋区 左腹外侧(腰)区 左腹股沟(髂)区
层次(由浅入深):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 腱膜及腹股沟管浅环→ 联合腱→腹横筋膜→ 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腹股沟三角内面观
20
腹前外侧壁不同手术切口层次
1.上腹部正中切口: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2.经腹直肌耻骨上切口:皮肤、皮下组织脂层、膜层、 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12 5
4
1
2 3
4
5
37
肝门与肝蒂
第一肝门(肝门)和肝蒂 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
38
分叶与分段
肝内有4套管道,形成两个系统: 肝静脉系统:肝静脉及其各级属支 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 有动脉和肝管及其各级分支
39
3个叶间裂:右叶间裂、正中裂、左叶间裂
2个段间裂:右后叶段间裂、左外叶段间裂
43
六、胰
位置、分部及毗邻 胰管与副胰管 血管及淋巴
44
位置与毗邻 韧带 血管 副脾
七、脾
45
八、肝门静脉
组成和类型 位置 属支与收集范围
46
第四节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介于横结肠及 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
腹部
1
第一节 概 述
境界
上界:剑突,两侧肋弓下缘,11、12肋游离缘至第12胸椎棘突
下界:耻骨联合上缘,两侧的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襞、 髂前上棘,循髂嵴至第5腰椎棘突
2
第一节 概 述
九分法
分区
右季肋区 右腹外侧(腰)区 右腹股沟(髂)区
腹上区
脐区 耻区
(腹下区)
左季肋区 左腹外侧(腰)区 左腹股沟(髂)区
层次(由浅入深):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 腱膜及腹股沟管浅环→ 联合腱→腹横筋膜→ 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腹股沟三角内面观
20
腹前外侧壁不同手术切口层次
1.上腹部正中切口: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2.经腹直肌耻骨上切口:皮肤、皮下组织脂层、膜层、 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12 5
4
1
2 3
4
5
37
肝门与肝蒂
第一肝门(肝门)和肝蒂 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
38
分叶与分段
肝内有4套管道,形成两个系统: 肝静脉系统:肝静脉及其各级属支 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 有动脉和肝管及其各级分支
39
3个叶间裂:右叶间裂、正中裂、左叶间裂
2个段间裂:右后叶段间裂、左外叶段间裂
腹部肌肉人体解剖学

腹部肌肉
外侧群
腹直肌
后群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提睾肌
腹横肌
腹横肌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三块扁肌肌纤维互相交错,结构如三合板,薄而坚韧,与腹直肌共同形成牢固而有弹性的腹壁,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
腹直肌
腹直肌
腱划
腹直肌鞘与白线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直肌鞘 (后层) 腹横肌
弓状线
B. 弓状线以下
A. 弓状线以上 白线
腰方肌与腰大肌腰大肌腰方肌
本节重点
★腹直肌鞘的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腹外斜肌
• 腹外斜肌 : 是三块扁平腹部肌
肉中最大及最外层的一块 • 附着:附着于从肋骨到骨盆 • 肌纤维方向: 向中下斜方向, 就好象是沿两手插同侧裤袋的 方向。 • 收缩动作 : 两边同时收缩使躯 干屈曲。单边腹外斜肌与对侧 腹内斜肌同时收缩,使胸部旋 转。例如,当我们同时收缩右 侧腹外斜肌和左侧腹内斜肌, 将使我们的躯干向左侧旋转 (逆时针方向)。
腹部肌肉之解剖学
介绍:
• 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相当重要
的角色,同样对于改善体形也很重要。基于这些 原因,许多治疗师提倡通过锻炼腹肌防止腰背痛。 此外,运动员亦会训练腹肌提高运动表现。同样 人们在健身房通过锻炼腹肌使他们的体形更完美。 那我們如何進行最有效的鍛煉以強壯腹肌呢? 我们应如何开始训练?
• 平躺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身躯两侧。在
踝部交叉双脚,屈曲髋部和膝关节成 90 度角。在这个姿 势时,收紧腹部肌肉,下背压于地上,骨盆后旋 (2 秒以 上 ) 并呼气,保持这个新的姿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 始姿势( 2 秒以上)并吸气。
传统卷腹:
• 平躺在地板上,下背部紧
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并 支持头部,肘部打开。髋 部屈曲约 45 度角,膝关 节屈曲约 90 度角。下颚 向前胸微收,收缩腹肌抬 起躯干不超过 45 度( 2 秒以上)并呼气,保持这 个新姿势 2 秒钟,然后慢 慢回到起始姿势( 2 秒以 上)并吸气。保证在每次 收缩时腰部不要活动。
•
腹部肌肉之解剖学
• 在腹前壁有四块重要的肌肉:三块
扁平的肌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和腹横肌)和一块像“皮带”一样 的肌肉(腹直肌)。每一块肌肉的 肌纤维方向都不同。因此,当它们 收缩时,可以产生不同的运动并在 不同的方向上使腹前壁变平。 腹直肌 : 是位于腹前壁最表面的肌 肉 附着 : 附着在肋骨和胸骨到耻骨联 合上 肌纤维方向 : 垂直 收缩动作 : 当骨盆固定时,胸部向 骨盆运动;当胸部固定时,骨盆向 胸部运动。 同时,协助其它腹部肌 肉压缩腹部的内脏器官,并防止骨 盆前倾。
图 7 垂直提腿起始姿势 垂直提腿 :
• 抓住把手稳定你的上肢,轻轻的压下腰背部靠向后垫。起
始姿势首先保持身体正直,然后保持骨盆后倾,髋部屈曲 90 度角。然后慢慢抬起双腿靠向胸部( 2 秒以上)并呼 气,保持这个新姿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姿势( 2 秒以上)并吸气
健身球上卷腹:
• 平躺在充气健身球上,双脚着
议尝试有规律的进行多种训练
•
•
因为这可以帮助训练不同的肌肉并且不容 易产生厌倦。 在刚开始进行腹肌训练的时候,我们应该 谨慎的选择开始的训练。例如传统卷腹, 这个训练同样可以产生很强的刺激,同时 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这很适合于在进 行一些较高难度和强度的训练如空中单车 或垂直提腿之前进行。 不论选择何种训练方式,训练和强健腹肌 都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还请记住腹部肌肉的训练目标是肌耐力, 而非增大肌肉和力量。 在进行完空中单车和垂直提腿训练后不要 忘记伸展髋屈肌如髂腰肌和股直肌。 最后,强健的腹肌对于增加运动表现和减 少腰背受伤机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强健的腹肌对于增加运动表现和减 少腰背受伤机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肌电图学
• 是一种通过肌电图仪( EMG )记录并测定参与运动的肌
肉的生物电活动的普遍技术。将电极放在腹直肌上并与肌 纤维方向平行。当肌肉活动增加, EMG 数值相应也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将得出的数据与传统卷腹相比,并在五种 训练方法中,比较那一种能够更有效的强健腹直肌。为了 更好的进行传统卷腹与其它训练方法的对比,研究者将 5 种训练方法和传统卷腹的 EMG 资料规格化-对比基线。
地,大腿和躯干平行地面。双 手放在头侧并支持头部,肘部 打开。下颚向前胸微收,收缩 腹肌起躯干不超过 45 度( 2 秒以上)并呼气,保持新的姿 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 姿势( 2 秒以上)并吸气。为 了更好的平衡性,两脚可以分 开站的宽一些。如果增加难度, 可以将双脚合拢以减少支撑面。
直腿卷腹 :
腹横肌 :
• 腹横肌 : 是三块扁平 •
• •
腹部肌肉中最深层的 一块 附着 : 从 胸腰筋膜到 腹白线 肌纤维方向 : 水平 运动 : 使腹前壁扁平, 压缩腹部内脏器官
强健腹部肌肉的益处
• 腹部肌肉是我们身体中很重要的肌肉,在脊柱的
活动和稳定性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它可以 产生和控制脊柱到骨盆 / 骨盆到脊柱的运动。无 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前曲增加,从 而最终增加腰背痛的机会。强健的腹肌可以在上 肢和下肢活动时,力量有效传送到躯干并保持不 动,提高运动表现。例如,自由泳运动员需要保 持脊椎在正常的生理弯曲,这样可以使肌肉维持 在最佳长度,并提高肌肉收缩能力和减少水的阻 力。
• 请记住,下面的这些训练不能够代替医学治疗。在训练过
程中,如果感到有任何的不适,应该立即停止训练,并咨 询医生及物理治疗师之意见 。
正确的腹部肌肉训练
• 空中单车: • 平躺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并支持头部,肘部打
开。将髋关节曲约 45 度角,慢慢做登脚踏车的动作。用右肘触碰左 膝,然后用你的左肘触碰右膝。举起肘向对侧膝盖( 2 秒以上)并呼 气,保持新姿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姿势( 2 秒以上)并吸 气。
腹内斜肌 :
• 腹内斜肌 : 是三块扁平腹部肌
肉的中间的一块 • 附着 : 从骨盆到肋骨 • 肌纤维方向 : 向中上斜方向, 与腹外斜肌方向成直角 • 收缩动作 : 两边同时收缩使躯 干屈曲。单边腹内斜肌与对边 腹外斜肌同时收缩,使胸部旋 转。例如,当我们同时收缩右 侧腹内斜肌和左侧腹外斜肌, 将使我们的躯干向右侧旋转 (顺时针方向)
• 平躺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并支持头部,肘部打
开。髋部屈曲 90 度角,脚踝部交叉,膝关节微屈。高躯干向你的 腿部方向,收缩腹部肌肉( 2 秒以上)并呼气,保持这个新的姿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姿势( 2 秒以上)并吸气。要注意保持下颚 向前胸微收及腰部不要活动。
反向卷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