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童年的发现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能力目标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 情感目标5.培养学生对童年回忆的情感表达能力。

6.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关注和发现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课文《童年的发现》2.相关词汇和句型练习三、教学准备1.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材2.复印好的课文和练习题3.黑板、粉笔、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与回忆。

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情节。

3.词汇练习:带领学生学习本课所涉及的生词和短语,进行互动练习。

4.句型练习: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并进行仿写练习。

第二课时1.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2.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对童年的感悟和发现。

3.情感表达: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促进情感交流和共鸣。

4.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以《童年的发现》为题,写一篇题为“我的童年”,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培养写作和表达能力,激发对童年的回忆和发现,达到了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互动活动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童年的独特魅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奥秘、恍然大悟、神气活现”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只有不断观察、思考、想象,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2.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个发现?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c.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学习课文中的细节描写:a.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对人物心情和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c. 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4. 情感教育:a.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c.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只有不断观察、思考、想象,才能有所发现。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科学,积极探索。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发现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推荐与科学探索相关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奥秘》等。

23《童年的发现》(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23《童年的发现》(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童年的发现》活动设计一、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

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风趣,把“我”的“童年的发现”写得意趣盎然。

比如,课文开头就很有意思,特别强调了“我”九岁时独立思考后有所发现的不同凡响,表现出“我”抑制不住的骄傲。

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就能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在常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即使人们哈哈大笑,“我”也不以为意,仿佛在俏皮地跟读者打趣。

又如,“我”的梦是如此奇妙,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孩子的天真跃然纸上。

而在求教老师的部分,孩子的语言充满童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想要把问题探究清楚的心情。

老师也很幽默,既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又巧妙地对孩子进行了教育。

再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庆幸老师没容“我”解释的背后,是难以掩藏的强烈的自豪感。

“还不笑塌房顶”等夸张的表述、强烈的语气,表现出儿童独有的天真可爱。

课文结尾以自嘲的方式调侃“我”被老师误会轰出教室的事实,“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既暗指了历史上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也表达了“我”对被轰出教室一事的看法。

言下之意,“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并列,作为自我安慰的理由,再次体现了儿童独有的可爱与幽默。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第3自然段描写的“我”的梦境:一个可爱的孩子在空中轻盈地飞翔,下面有街道、白桦树、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等。

插图表现了孩子童年爱做梦、好想象的特点,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二、教学目标1.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童年的发现教案范文

童年的发现教案范文

教案: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体验童年的发现并表达出来。

2.通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回忆童年的发现并加以表达。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

2.班级留言簿。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利用PPT播放童年的照片,帮助学生回忆童年的时光。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分享自己的童年发现,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出来。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发现。

三、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童年发现的话题,例如:发现自己喜欢画画、喜欢收集漫画书等。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同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察事物。

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发现,并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童年发现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写在班级留言簿上,与全班分享。

五、拓展(15分钟)1.提问:你们觉得发现新事物对你们的成长有何影响?请大家讨论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2.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班级留言簿上,并与全班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童年的发现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意识到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所选取的文本为《童年的发现》,着眼于展现童年时光中的趣事和感动情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感受成长的快乐和深刻。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童年回忆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童年的感悟;•探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感情表达。

2. 难点•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表达能力;•学生对于生活经历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本《童年的发现》;•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环境•教室准备良好,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四、教学过程安排1. 热身启动(5分钟)•播放童年回忆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情绪,回忆自己的童年。

2. 导入主题(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对童年的印象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能力。

3. 课文学习(30分钟)•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段解析课文,分析作者的叙述技巧和感情表达。

4. 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童年回忆,分享心情;•小组交流,学生相互分享童年趣事和感悟。

5. 思考启发(1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中的发现和感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更加深入,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__,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23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主要围绕着童年的回忆展开,通过一系列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感受成长的乐趣。

2. 知识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认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分析短文中的主题与情节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把握情感表达•理解故事情节,总结主题•能够独立品味文学作品,体会情感共鸣2.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内在感触•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故事情节,总结主题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作品,提炼主题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话题,引出童年回忆。

2.学生朗读诗歌《小时候》,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总结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入故事《23号小巷》,学生听故事后自由讨论情节,归纳主题。

3.小组展示,分享对故事的感悟。

第三课时1.整体复习,加深学生对诗歌和故事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故事,体会文学作品中情感的传递。

3.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童年经历。

五、课堂作业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撰写读后感。

2.写一篇关于童年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回忆。

六、教学心得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炼主题,同时也增强了对童年回忆的认识和感悟。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教案的完整内容。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字,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流畅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童年回忆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通过课文理解和朗读提升语文能力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朗读。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表达童年回忆并能够流畅朗读。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
老师可以用一些童年回忆的图片或者听觉资料来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忆,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学习课文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重点关注生字识读和生词解释。

2.赏析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3.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和情节。

3. 学习任务
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教师纠正发音或演读不流畅的部分。

2.布置阅读任务或课外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课文表达自己的童年回忆或
感受。

4. 情感体会
1.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展示。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对童年的珍惜和感恩。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文朗读练习。

2.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回忆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本节课以《童年的发现》为主题,通过文学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童年回忆的温馨和美好。

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激发对童年回忆的情感和感恩之心,同时提升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
(定稿)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的内容,把握主题。

2.能熟练朗读课文,流畅地表达课文内容。

3.能够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意思并能正确使用。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

2.熟练朗读,流畅表达。

3.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细节内容。

三、教学难点
1.细节理解与表达。

2.启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四、教学准备
1.课文《童年的发现》。

2.课文相关图片或实物。

3.教学反思表格。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的一次有趣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教师指导并梳理思路。

3. 理解
•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总结课文内容和主旨。

•学生个人撰写感想或对课文的理解。

4. 拓展
•分组分享写作成果,学生间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新的问题探讨。

六、课堂作业
完成对课文的感想写作,并准备下节课的跟读。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和表达方面的局限,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理解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反馈做出调整和改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1. 课程背景《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散文课文。

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探险活动的描写,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以下是12篇优秀教案供参考。

2. 教案1课程目标•理解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学会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

2.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让学生跟读、默读、理解课文。

3.课文分析:将课文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分别进行描写分析。

4.合作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

5.听写和背诵:学生听写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用手绘作品或照片,展示他们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的探险活动。

3. 教案2课程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童年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出主题。

2.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和指导学生的朗读。

3.分段理解课文:让学生分段阅读、理解课文,提取关键词。

4.扩展话题: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探险活动,展开自由讨论。

5.情感导入: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的探险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发现》中蕴含的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场所进行实地探险,然后写一篇有关探险的心情日记。

…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12篇教案。

13. 总结通过精心准备这12篇优秀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并有机会运用描写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他们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会在愉快中成长,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注意:为了便于阅读和打印,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网址和图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23 童年的发现一、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

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关注作者: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苏联天文学家。

1827年毕业于杰尔普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

1837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1843-1847年任校长。

曾创建该校天文台并任第一任台长。

1832-1837年测定了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理坐标。

曾参加1842年和1851年日全食的观测。

关注主要人物: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1.认识“胚、祸”等10个会认字,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富于想象的精神。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天真可爱的我们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

今天我们跟随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探索他童年的奥秘。

(板书课题:童年的发现)2.教师引导: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作者在童年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呢?预设2:作者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预设3:作者的发现是怎么得到证实的?……3.认识作者:教师引导: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是苏联天文学家,也是生物学家,他一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我们的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读题质疑,激发兴趣篇一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课时篇二一。

回忆导入,激趣朗读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3、检查自学情况。

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认识探索自然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认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二、教具准备1.课文《童年的发现》2.多媒体设备3.图画、小道具等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记忆的回忆,引出童年的探索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谈论对童年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步:情境体验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童年时期的探索场景,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四步: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段、感悟,引导学生对文中情感进行理解和品味。

第五步: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拓展对童年探索话题的认知。

第六步:课堂讨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探索的看法和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第七步: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反思童年的意义和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领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体验和课文赏析,成功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心,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记录一段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深入了解童年探索的主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

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

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

读后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

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

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

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

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

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学会了,还学会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案和教学反思《童年的发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案和教学反思《童年的发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童年的发现》本教案是为五年级学生设计的一节语文课,内容涉及到一篇古诗《童年的发现》,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提高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课前预习在本节课之前,老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一下本文的课文背景,告诉学生这篇古诗的作者是谁,以及作者写这首古诗的出发点是什么。

接下来,老师应当给学生分发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然后完成以下预习任务:1.读完课文后,理解诗中的每一个字,包括生僻字的意义,并为每个字注上拼音。

2.针对本文中描述的童年生活和童年时期的感悟,自己进行思考并写下3-5句话进行思考。

二、课堂讲解1.导入(10分钟)在开始讲解之前,老师应该先问一下学生对于本文的认知和看法,以此进入课堂讲解的主题。

然后,由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本文的主旨,帮助学生了解本文的来龙去脉。

2.诗歌鉴赏(30分钟)首先,老师给学生讲解古诗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征。

并注重与学生达成共识,对于每个术语和概念做到具体解释并实用课堂例子让学生理解。

接着,老师逐个讲解本诗中的每个字句,让学生理解它们在整篇古诗中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切勿遗漏语境中的一些小细节。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诗的主旨,让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

3.语言运用(20分钟)针对本文中的语言运用,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诸如雕虫小技、画蛇添足、生僻用字等问题。

并且还可以导入到学生关于本句话的感受,利用这些生僻字改造一下这句话,看看改变生僻字会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等等问题。

4.学习方法(20分钟)在本节课的较后面,老师可以讲解一些语文学习中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说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如何分析一篇经文的结构,如何区分一个生僻字和一个古词等等问题。

三、课后练习为了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老师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力和语文的阅读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情境体验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童年时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不断发现和进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对于作者成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发现,引入课文主题。

(1) 提问:你们在童年时期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2)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童年的发现》,就是一篇关于作者童年时期的发现的故事。

那么,作者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 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接着,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 自由阅读课文,圈画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 逐段阅读,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

(3) 整体阅读,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对于作者成长的意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作者和其他人物,进行对话练习,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推选出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作者和其他人物,进行对话练习。

(2)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使角色扮演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对原文的尊重和准确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语言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掌握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能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涉及的一些难点词汇的意思及用法。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判断,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童年的发现》(1)课文内容梗概《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家里发现各种不同物品时的有趣经历。

通过对每个物品的发现和玩耍,表达了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和好奇心。

(2)课文重点内容整理•小男孩在家里的发现•物品的种类和用途•童年时的喜悦和好奇心2. 课文理解与解析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热身朗读,感受语言节奏•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和记忆•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分析文章中细节内容,掌握重点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导入课堂:通过图片、引言等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读领读: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读,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风格。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梳理重点。

4.师生互动: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5.课文分析: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逐段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6.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简短故事引入课文主题《童年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听读领读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读跟读,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梳理思路,并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生猜测师:“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

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

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__——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

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齐读第一自然段)三、品读体验“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

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理解“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胚、祸”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我”发现的过程。

3.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谈感受,并体会作者童年时善于提问、乐于探索的精神。

4.说说自己有过的“发明与发现”,和同学交流。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现吧!(板书: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

(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

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

(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原因。

(板书:请教原因)
三组,痴迷研究。

(板书:痴迷研究)
四组,发现原理。

(板书:发现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行得非常棒!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板书回答: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

童年的发现
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原理
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童年的发现》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