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学中案例的运用(共2篇)
经济法实训案例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次经济法实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实训案例1. 案例一:某公司违反反垄断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对手(1)案情简介:某公司作为国内某行业的龙头企业,凭借其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迫使下游企业接受不公平的交易条件,损害了下游企业的利益。
(2)案例分析: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属于垄断行为,应当予以禁止。
本案中,某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损害了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利益。
2. 案例二:某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被诉至法院(1)案情简介:某企业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专利技术生产产品,被专利权人诉至法院。
(2)案例分析: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专利技术属于侵权行为。
本案中,某企业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案例三:某公司违反合同法,未履行合同义务(1)案情简介:某公司与其他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交付货物。
然而,某公司未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对方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2)案例分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义务,不得违反合同约定。
本案中,某公司违反了合同法的规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三、实训总结1. 提高学生对经济法基本原理的理解:通过实训案例,学生对经济法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实训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训案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经济法合同法案例分析通用2篇
经济法合同法案例分析通用2篇经济法合同法案例分析篇一一、A公司为大型棉毛制品公司,下属有两个公司,一个为B制衣公司(独立法人),为A公司的子公司;另一个为C制衣公司,为A公司的分公司,已由王某承包。
在承包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在承包期间债权债务由王某负责。
2001年6月,在某市经贸洽谈会上,A公司董事长李某遇到了某棉纺厂厂长孙某。
孙某说:本厂有一批质地良好的棉布待销。
A公司董事长李某想到下属两个公司正需要棉布,就给孙某牵线介绍。
2001年7月份棉纺厂与B、C两个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
棉纺厂供应各种棉布240包,价值120万元。
B公司和C公司为共同需方,各提货120包,价款各为60万元。
合同规定货到一个月后付款。
但是棉纺厂发货后三个月,两个公司以各种借口拒不付款。
棉纺厂就以A、B、C三个公司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货款。
问:1、该合同是否有效?2、B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与A公司有何关系?3、C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与A公司有何关系?4、法院应如何判决?答:1、本合同完全有效。
从法律角度上讲,两个公司可以为共同需方,签订一份合同。
2、B公司为独立法人,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所以其60万元的货款与利息应由B公司独立承担,与A公司无关系。
3、C公司是A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
虽然已经承包给王某,王某所签的承包协议规定了债权债务由王某承担,但是承包协议为企业内部承包性质,对外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
因此,C公司所欠棉纺厂的60万元货款及利息由A公司承担。
4、法院应判:B公司给付原告货款及利息,A公司给付原告货款及利息。
二、甲、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将一批木板卖给乙,乙于收到货物后一定期限内付款。
为了保证合同履行,经乙与甲、丙协商同意,甲又与丙签订了一份质押合同。
质押合同约定,丙以其可转让商标专用权出质为乙担保,(已向有关部门办理了出质登记)当乙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由丙承担质押担保责任。
借款经济法律关系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因业务发展需要,于2019年6月向乙银行(以下简称“乙方”)申请贷款10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乙方经审查,同意向甲方提供贷款,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
合同约定,甲方应于2019年7月1日向乙方支付首期借款500万元,剩余500万元于2019年10月1日支付。
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4.5%。
合同还约定,如甲方未按时偿还借款,乙方有权提前收回全部借款,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二、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1. 借款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
2. 借款期限:一年。
3. 借款利率:年利率4.5%。
4. 还款方式:分期偿还,首期借款500万元于2019年7月1日支付,剩余500万元于2019年10月1日支付。
5. 违约责任:如甲方未按时偿还借款,乙方有权提前收回全部借款,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三、案例分析1. 借款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本案中,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了《借款合同》,合同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成立。
同时,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借款合同的履行(1)甲方按照合同约定,于2019年7月1日向乙方支付了首期借款500万元。
(2)甲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于2019年10月1日支付剩余的500万元借款。
3. 违约责任(1)甲方违约行为:甲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于2019年10月1日支付剩余的500万元借款。
(2)乙方权利: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乙方有权提前收回全部借款,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四、处理结果1. 乙方要求甲方支付剩余的500万元借款。
2. 甲方同意支付剩余的500万元借款,并支付违约金。
3. 双方签订《还款协议》,明确还款时间、还款金额及违约责任。
五、启示1. 借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合同内容,确保自身权益。
2. 借款人应按时偿还借款,避免违约,以免承担违约责任。
3. 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应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确保贷款安全。
经济法教学案例精选
经济法教学案例精选
案例一:企业合同纠纷的处理
案例描述: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
司提供一批货物,并约定交付日期和交付地点。
然而,甲公司在约定
的交付日期和交付地点无法履行合同,并未向乙公司交付货物。
乙公
司认为甲公司违反了合同约定,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甲公司赔偿相应
的损失。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是
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下双方达成的约定,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义务。
如果一方未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对方有权要求对方
继续履行义务,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如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本案情况,甲公司未按照约定的交付日期和交付地点履行合
同义务,属于未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
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继续履
行义务,即要求甲公司按照约定交付货物。
如果甲公司无法履行义务,乙公司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甲公司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如乙公司
因甲公司未交货而无法按时完成客户订单,导致损失。
在解除合同后,乙公司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乙
公司所受到的实际损失。
综上所述,本案中乙公司可以选择要求甲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或解除合同,并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
经济法律课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A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决定与某市B公司签订一份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A公司负责向B公司提供一批电子产品,而B公司则负责在约定区域内销售这些产品。
双方约定,若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则应向A公司支付违约金。
然而,在合作过程中,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导致A公司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A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支付违约金。
二、案例分析(一)合同效力问题1. 合同签订主体是否合法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在本案中,A公司和B公司均为合法注册的企业,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因此,合同签订主体合法。
2. 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在本案中,合作协议的内容未违反法律法规,且符合公序良俗,因此合同内容合法。
(二)违约责任问题1. 违约行为是否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已构成违约行为。
2. 违约责任承担方式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在本案中,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违约金,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三)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在本案中,A公司于合同到期后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三、案例分析结论1. A公司和B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合法有效。
2. 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已构成违约行为。
3. 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违约金,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4. A公司提起诉讼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四、启示1.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对方企业的信誉、实力和履行能力,以降低合同风险。
经济法律教学案例精选(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法律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经济法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下精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法律教学案例,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
二、案例一:合同纠纷(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一批货物,总价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如约供货,但乙公司未按时支付货款。
甲公司多次催收无果,遂将乙公司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合同是否有效?2. 乙公司是否应当支付货款?3. 甲公司能否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三)案例分析1. 合同是否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有效。
2. 乙公司是否应当支付货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案中,乙公司未按时支付货款,构成违约。
因此,乙公司应当支付货款。
3. 甲公司能否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违约,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四)教学启示1.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2. 培养学生分析合同纠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一)案情简介某科技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软件,并申请了著作权。
然而,另一家公司未经许可,在其产品中使用了该软件。
某科技公司发现后,将侵权公司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侵权公司是否侵犯了某科技公司的著作权?2. 侵权公司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三)案例分析1. 侵权公司是否侵犯了某科技公司的著作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
案例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经济法”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视角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以及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经济关系、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在将来工作中用处很大。
可见,学生对这门课程是普遍重视的,对课程的重要性也没有疑问,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由于没有接受过法学的系统教育,对于高度概括、原则和抽象的法律规范不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是比较好的。
其目的是通过将现实情景引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案例在具体授课过程中的导入,可以有多种形式。
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三种方法:一、讲授具体知识点前插入也就是运用案例导入新课,用一个典型的案例引入新课能起到抛砖引玉,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
例如,在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以先举这样一个案例:麦当劳里有专门给小朋友游玩的滑梯,在一家麦当劳里面,几个小朋友在滑梯上张望,结果掉下来摔伤了,家长告到法院。
麦当劳对此的抗辩是:其提供的服务没有缺陷;其在滑梯那里有警示牌,敬告小朋友游戏应有家长陪同或在家长的监护之下进行,因此不承担赔偿责任。
这时,学生们就会很想知道麦当劳究竟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时可以告诉学生学完本章的内容将会知道答案,这样的方法导入新课,有吸引力和牵动力,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讲授过程中插入三、讲授后运用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系统完整地讲述教学内容之后,安排一个或几个完整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所讲的内容加以归纳。
这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分散、涉及面广,在全部有关知识学习结束后,进行案例分析归拢,把有关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讲完《公司法》后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甲、乙、丙、丁4人设立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拟发行公司股本总额1亿元,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4人共认购3000万元。
其中,甲认购2000万元,投资最多,4人一致同意公司每年按股派息时,多给付甲每股10%的利息。
经济法律法规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开始采取一系列违规操作。
这些违规操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偷税漏税、虚开发票、拖欠员工工资等。
本文将以该公司偷税漏税为例,分析其违规操作的原因、后果及法律依据。
二、案例经过1. 偷税漏税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税收负担,采取了一系列偷税漏税手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开发票: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内容,开具大量虚开发票,以此减少实际销售收入的申报。
(2)隐瞒收入:该公司将部分销售收入转入关联公司,以此减少实际纳税所得。
(3)违规抵扣:该公司利用虚假凭证,违规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2. 后果由于该公司长期偷税漏税,导致其面临以下后果:(1)税务部门查处:当地税务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该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对其进行了查处。
(2)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税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罚款,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3)声誉受损:该公司的违规操作被曝光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操作原因(1)公司管理层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该公司管理层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在经营过程中,忽视了税收风险。
(2)市场竞争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惜采取违规操作。
(3)内部监管不力:该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违规操作得以滋生。
2. 后果分析(1)经济损失:该公司因偷税漏税被罚款,导致公司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2)声誉受损:该公司违规操作被曝光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3)法律风险:该公司违规操作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法律风险。
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教学案例所具备的条件,展望了案例教学的生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经济法应用在经济法的教学中发现,许多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都十分抽象,加上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历和实践,教师在讲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普遍觉得经济法这门课枯燥、空洞、乏味,要教得透,学得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如何将抽象的经济法律知识讲授的生动、具体、透彻,使学生学得好、学得活、学得有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经济法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作用所谓案例教学法,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一)经济法的课程特点要求应用案例教学法。
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它对教学要求比较严格,离开具体实践,理论会显得抽象、空洞、枯燥,无法将理论阐述的透彻、准确到位。
但是,经常性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作为一所普通的学历学校,要进行这种经常性的相关实践活动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引用案例正好可以弥补实践活动的缺乏而引起的教学上的不足。
(二)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用案例教学法。
中专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让他们学习单纯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法律条文有相当大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深入浅出,将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案例来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
不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案例教学法就难以开展,难以发挥作用。
一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要具体分析案例,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
法律讲堂经济法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法律关系日益复杂,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
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普及经济法律知识,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经济法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法律借鉴。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合同纠纷案情简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在收到货款后10日内将货物发至甲公司指定地点。
然而,乙公司在收到货款后并未按约定发货,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法院认为,乙公司违反了合同约定,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合同纠纷,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双方应明确约定合同条款,避免因条款模糊而引发纠纷。
同时,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严格按照约定执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案例二:不正当竞争案情简介:丙公司发现丁公司在其销售的某品牌产品上使用了与其公司注册商标相同的标识,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丁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法院判决:法院认为,丁公司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7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因此,法院判决丁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丙公司经济损失。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不正当竞争,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3. 案例三:劳动争议案情简介:戊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裁员。
在裁员过程中,部分员工对公司的裁员决定提出异议,认为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裁员。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式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和启发式。
案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包含着本质或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
一、教师分工协作,精选典型案例二、学生熟悉案情,拟写发言提纲这是案例讨论的分析准备阶段,每个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课前预习,熟悉案例,解答思考题。
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前预习。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再花时间看案例,这一过程应在课前完成。
并明确提出预习的要求,使学生熟悉案情,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
二是注意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的范围。
案例教学目的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案例本身可能并无绝对正确的答案。
因此,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分组进行讨论,推荐小组代表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们分工协作,互相启发,相互补充,逐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把复杂案例简单化。
这一阶段工作主要是由班委布置、各小组长负责召集,学生自主完成的,一般在自习课或者课余时间进行。
小组讨论后,各组推选优秀学生作为本小组的代表,在综合各人的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讲话稿,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经济法律教学案例精选(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法律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经济法律教学质量,本文精选了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法律教学案例,供教学参考。
二、案例一:公司合同纠纷案(一)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采购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一批设备,总价款为1000万元。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按照约定交付了设备,但甲公司未按期支付货款。
乙公司多次催要无果,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甲公司是否应向乙公司支付货款?2. 如果甲公司应支付货款,乙公司能否要求赔偿损失?(三)案例分析1. 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支付货款。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甲公司未按期支付货款,已构成违约。
2. 乙公司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乙公司可以要求甲公司支付逾期付款的利息和相应的违约金。
(四)教学启示本案例涉及合同履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了解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关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学生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三、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案(一)案情简介原告丙公司发现被告丁公司在其生产的同类产品上使用了与丙公司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遂将丁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丁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争议焦点1. 丁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2. 如果丁公司构成侵权,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三)案例分析1. 丁公司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根据《商标法》第57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构成侵权。
2. 丁公司应承担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根据《商标法》第63条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四)教学启示本案例涉及知识产权侵权、商标法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知识。
《经济法》总论实践教学案例剖析
《经济法》总论实践教学案例剖析《经济法》是经济学类、法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是研究和规范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包括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法的适用、经济犯罪的规制等内容。
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好《经济法》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实践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经济法》总论实践教学进行剖析,以期对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
案例一:小明在网上购买商品时遇到了问题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收到货后发现质量有问题。
他向卖家要求退换货,但卖家拒绝给予帮助。
小明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针对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法律条款,分析小明的权利和义务,并给予建议。
学生可以学习到关于合同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内容,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实际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某公司因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被罚款某公司在市场上进行了不正当竞争行为,被行政部门处以了罚款。
该公司负责人不清楚对于这样的处罚是否合法,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和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相关法律条款的具体适用情况,以及企业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避免不当行为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学生还可以就该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探讨公司在遇到不正当竞争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以及如何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
案例三:某员工因为经济犯罪行为被起诉某公司的员工因为涉嫌经济犯罪行为而被起诉,公司领导不清楚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
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刑法》中关于经济犯罪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在面对员工犯罪行为时的应对措施。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对于经济犯罪行为的定性和处罚,并且能够学习到企业在防范员工经济犯罪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制度。
法律讲堂经济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纠纷日益增多。
法律讲堂通过经济案例分析,帮助大家了解经济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预防和化解经济纠纷。
本文将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经济法律问题,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一:股权转让纠纷案情简介:甲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有限公司,乙、丙、丁为甲公司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40%、30%、30%。
2018年,甲公司拟对外转让部分股权,乙、丙、丁同意转让。
乙、丙、丁约定,由乙公司受让甲公司30%的股权,转让价格为1000万元。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支付了转让款。
但此后,乙公司以甲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为由,拒绝履行股权转让合同。
甲公司遂将乙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乙、丙、丁之间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合法有效,乙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转让款。
乙公司以甲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为由拒绝履行合同,没有法律依据。
故判决乙公司支付甲公司股权转让款1000万元。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股权转让合同纠纷。
股权转让合同是股东将其所持股权转让给他人的合同。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法律问题:1. 股权转让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包括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形式等。
2. 股权转让合同签订后,受让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转让款。
3. 股权转让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二:合同违约纠纷案情简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钢材,总价款为10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约支付了部分货款。
但乙公司未能按时交付钢材。
甲公司多次催促乙公司履行合同,乙公司仍未履行。
甲公司遂将乙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公司之间签订的购销合同合法有效,乙公司未能按时交付钢材,构成违约。
故判决乙公司支付甲公司违约金100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合同违约纠纷。
合同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经济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学类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经济秩序和活动的法律规范,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管理必不可少的专业性范畴。
在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引导学生研究具体实际案例,建立法律素养。
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和理解。
本文旨在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运用经济法原理解决实际案例,加深对经济法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法思维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经济法的理解。
它能够减少学习者在面对实际案例时仅停留在语言表述上,使学习者在理解经济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实践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在经济法教学中,应尽量多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充分了解各种实际案例,形成较为完整的经济法观念。
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秉持“教师为服务”的理念,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理论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避免仅仅停留于理论知识。
为了更好地诠释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第一,讲授经济法基本原理。
在学习案例之前,教师应讲授经济法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案例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提出一些经济法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的经济法原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三,分组讨论。
学生可以分组,就某一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经济法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法律素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育中的应用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市场对《经济法》相关人才的需求就逐渐加大。
世界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对《经济法》相关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多样化。
本文则是通过分析《经济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案例教学在其中的有效应用,以此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一、引言案例教学法主旨是以学生未来的实际需求为中心,老师以实际性能较强的案例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和有效的学习,结合教材上的专业理论,让学生自己以探究性的思维去学习和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降低甚至是消除未来工作中学生只懂想和说,却不懂做或实际效果低下的现象。
所以针对这方面各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案例上就要更加的全面和科学,不能单一的复制相关案例应用于教学中。
二、《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很多院校的《经济法》教学方式和内容,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并没有把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进行系统学的整合,很多案例都是以理论为基础所设计和选取,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过于倾向以理论为主的传输性教学,就是把过多的精力应用于学生《经济法》的实际操作中,最后导致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没有专业知识支持,而导致解决方法单一、低效,并且突发状况较多,解决方式不够全面,很难真正做到令双方真正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可以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去推动实践行动,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又可以靠亲身实践去灵活化理论知识,这方面的《经济法》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特别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那么学生在拥有了专业的《经济法》知识,还要拥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公司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学生未来投入到工作中后,自然会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问题,而当问题出现时,学生首先做出的应对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活用《经济法》相关知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做到临危不乱。
经济法教学中案例的运用(共2篇)
经济法教学中案例的运用(共2篇)第一篇一、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老师和学生普遍欢迎,老师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并长期记忆,学生也喜欢通过一个小案例来掌握复杂的知识点,使教与学在娱乐寓教的过程中进行。
因而使繁琐无味的经济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更加易懂、易理解。
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差些,通过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情境,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会用大部分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较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运用案例分析法,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到激烈的讨论,就会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还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分析推理、语言表达、活动社交等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重点掌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去解决,从而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学生。
二、经济法教学中如何使用好案例分析(一)选择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针对性要强案例是经济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引用案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去理解这个知识点,所以,案例的选择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二者不能存在牵强附会、若引若离的情况,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需要引入案例时,必须选择和教学内容关联性强,针对性强的案例。
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岗位较多,接触票据机会非常多。
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和现实生活为例,如你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不慎丢失票据后应该怎么办?可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通过一个案例把以上问题都包含在内。
这些内容和经济法中的《票据法》一章就有直接关系,就可以引用票据相关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清晰懂得票据的种类、签发程序、补救措施等。
经济法的案例分析
经济法的案例分析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其目的是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利益。
在实际生活中,经济法的案例分析对于理解和应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进行经济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侵犯商标权案。
某公司生产的产品与另一家公司的注册商标高度相似,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侵犯了另一家公司的商标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对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受害公司有权要求侵权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同时,侵权公司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经济活动中,商标法的保护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至关重要。
案例二,某企业涉嫌垄断行为案。
某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通过不正当手段排斥竞争对手,涉嫌垄断行为。
根据《反垄断法》,对于存在垄断行为的企业,监管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等。
垄断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也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反垄断法的实施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三,某公司因违法环保行为被处罚案。
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了环境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监管部门有权采取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
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保责任,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环境的有力法律工具。
因此,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经济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法律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docx
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经济法在法学学科门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法律专业本科生在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
而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可以更好地分析及处理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作者将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经济法教学更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简述最初提出“案例教学法”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在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把案例教学法付诸实际教学,具体过程是:以再现或仿真的途径将实际生活中的某些情景带人课堂,随后由学生对此展开探究与讨论,由此达到学习的目的。
当前的案例教学法已发展得较为完备,被大众称为代表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法。
二、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中的优势 1.达到强化学生运用法律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经济法当中的诸多法律与实际经济具有密切联系,通常会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及调整而引起经济法及有关法律的相应变动,由此也导致经济法教学存在较大的变动性,必须将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首要目标,而并非是使学生过度钻研书本理论。
而案例教学法恰好是以互动模式为基本途径,使教师与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探究讨论,学生与教师可以很好地融人,学生就实际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对法律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认知与理解,提高运用和分析法律知识的能力。
就这一点而言,案例教学法具备其他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
2.经济法教学的内容比较烦琐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案件教学提供了丰厚的教学材料经济法相比于其他的法学学科,富含大量繁杂的内容,比如:经济法的总章部分包括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其中有经济法的特性、定义、实质调节对象、经济法律关联等,对于这一部分,专家们各持一言,尚无统一的结论,如果统一向学生展开函授则较为贸然而有失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教学中案例的运用(共2篇)第一篇一、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老师和学生普遍欢迎,老师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并长期记忆,学生也喜欢通过一个小案例来掌握复杂的知识点,使教与学在娱乐寓教的过程中进行。
因而使繁琐无味的经济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更加易懂、易理解。
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差些,通过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情境,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会用大部分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较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运用案例分析法,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到激烈的讨论,就会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还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分析推理、语言表达、活动社交等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重点掌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去解决,从而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学生。
二、经济法教学中如何使用好案例分析(一)选择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针对性要强案例是经济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引用案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去理解这个知识点,所以,案例的选择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二者不能存在牵强附会、若引若离的情况,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需要引入案例时,必须选择和教学内容关联性强,针对性强的案例。
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岗位较多,接触票据机会非常多。
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和现实生活为例,如你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不慎丢失票据后应该怎么办?可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通过一个案例把以上问题都包含在内。
这些内容和经济法中的《票据法》一章就有直接关系,就可以引用票据相关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清晰懂得票据的种类、签发程序、补救措施等。
其次,我们也可以选择播放和教材内容相关视频,通过节目里的案例能让学生更加形象的去思考问题,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积极的调动起来,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选择案例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习经济法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在实践中得到尝试、锻炼。
如经济法中某章节内容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我们可以引用一些经典案例和身边消费者如何维权等小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提高学生维权的意识,掌握维权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引导学生在课下观看《消费主张》一节目,节目将以数据调查、深度分析解读市场动向为核心,讲述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消费问题,包括消费内幕、误区、陷阱、新型消费模式等。
通过节目中当事人的维权行为,不断巩固所学的各种知识点。
再如章节内容《公司法》、《企业法》,教学需要插入案例时,可以以学生自身为例,如大学毕业后创业的话,你会选择创立什么形式的公司,各种形式的公司企业有哪些利与弊,结合自身条件如何正确选择等。
再如《合同法》一章,选取和大学生自身相关案例,如毕业后如何公司签订合同,解除合同,以及发生纠纷如何维权,如何解决等案例。
因此,选取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能使学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风险了解并容易使他们运用已学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维权和解决,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案例分析时间案例分析法是经济法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何分配它占用教学时间,这个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果过度使用案例,而课堂时间有限,势必会缩减理论教学时间,不利于学生掌握经济法各章的理论基础知识,而经济法一门课是需要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去运用它,学生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在讲解案例时,也很难对案例消化、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使用这一方法,合理分配使用时间。
我们以两个学时为例,从引入案例,再到分析案例,和学生互动,最后到解决案例,所用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学时。
否则就可能造成教学时间紧张,影响教学计划完成和教学效果。
也容易让学生偏离本应掌握的知识,课后只沉浸在一个个故事中,反而起不到案例配合教材的作用,有喧宾夺主的意味。
(四)合理使用案例分析法选择合适、准确的案例是前提,合理运用案例分析法才是教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好如何运用该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是适用型、实践性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老师应把课堂所讲的知识点进行诠释和讲解,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和理解。
其次,导入课前选择好的案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让同学们主动回答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着重提醒学生回答时要结合实际生活。
如在学到《公司法》章节时,为了区别公司类型和合伙企业一知识点,可以假设学生大学毕业后如果要进行创业,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如资金多少,行业的风险等方面如何正确选择公司类型。
学生在解决这类案例时,就会把自己将来创业的情境融入到案例中,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老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回答,重新把案例和教材中知识点结合,通过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两方面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合理的课堂案例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理解教学知识点,另一方面着重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学生。
(五)选择案例到实践案例从案例走向实践,这是我们所学经济法教学的必然结果。
因此,我们要把案例呈现到我们现实实践中来。
第一,选择当地基层法院作为校外实践基地。
例如在学习经济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章节时,可以联系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去当地法院旁听庭审,使学生从抽象的教材走向现实的案件,了解法官如何分析案件和判决案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分析能力。
第二,情景模拟,建立模拟法庭,根据经济法不同的章节内容,组织学生以不同身份的当事人模拟案件,从中真实的体验案件如何分析及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建立法律社团组织。
经济法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成立该组织后,定期向同学们宣传法律小常识和我国最新经济法动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班级学习氛围。
总之,案例分析法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法的教学效果,不仅通过案例的探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中掌握经济法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了解如何防范风险的发生和解决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法很多条文也有相应的变化,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使用较新的、贴近时代和生活的案例。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搜集编写案例,也可以结合经济法某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相关案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渠道获得各种信息和素材,让他们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
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反而能取得意外的惊喜和结果。
因此,我们要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优化经济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的课堂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造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和便于参与的有利条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良性互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法教学的水平。
作者:王志涛第二篇一、案例实训教学法的内涵(一)案例实训教学法的内涵案例实训教学法指以实际案例的方式,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营造出类似于未来工作实际状况的环境,并围绕未来的工作实务开展教学的方法。
案例实训教学法可以令学生在学校就获得未来的实际工作经验,积累未来工作技能、技巧。
案例实训教学法以学生未来工作需求为视角进行考量,全面关注学生的实训、实操、实务等动手能力。
(二)案例实训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案例实训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即以三实为原则,即实训、实操、实务。
以切合实际为宗旨,在既切合实际又有适度超前的案例模型的驱动下,使得学生可以在接触这些案例的过程中触碰到未来工作的脉搏,进而深入了解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并能对工作的内涵加深认识,最终形成每一位学生个人风格的职业素养。
案例实训教学法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纸上得来”的理论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将得到对未来工作进行全方位超视角的遍历机会,这样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超前获得职业生涯的各种体验,学生在案例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分别体验未来法律工作岗位中由低到高的种种角色。
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角色视角下的工作技能要求、角色管理要求等极有益处,并且还对学生的未来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性价值。
学生在“尚未毕业,提前工作”的案例实训教学当中,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所无法给予他们的失败的辛酸的泪水、成功的喜悦的欢笑以及走向成功的自豪[1]。
二、案例实训教学法中的教学模式新突破(一)案例实训教学法具有实训性、实用性、实务性、实践性的优势实训性、实用性、实务性、实践性这四大优势是案例实训教学法的无与伦比的优势。
案例实训教学法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实训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实训性的新突破在于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机械的教学,实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经济法的概念,而且还囊括了工作体验、实习经验、司法素养等方方面面的实际训练。
通常,这些体验必须要等到学生进入司法机构之后才能获得。
未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将实行这种十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方法,我国越来越多的学子们也将在实训过程中获得临场经验。
案例实训教学法在实用性上的新突破在于以实用性为教学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做出立足于实际、应用于实际,学以致用地将所学应用到所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会体会到学习在实际工作当中的重要价值与重要意义。
案例实训教学法在实务性方面的新突破就在于以实务为出发点,将工作领域中的全部事务性工作全面引入到案例实训教学法当中来,学生在案例实训教学法中学到的是由学生自主探索案例中的蛛丝马迹与可疑线索。
案例实训教学法教授给学生的是工作中的具体工作方法以及处理具体事务的具体的工作流程。
因此,案例实训教学法在教学领域中的新突破在于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指导意义,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在培养知识与智慧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能够让学生在案例实训教学法学习过程当中业务能力也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案例实训教学法在满足未来社会需求方面的新突破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的是,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法学从业者,因此,必须以满足未来社会需求作为教学与培养的重点。
案例实训教学法的实践性以及实操性无不体现着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巨大的优势。
案例实训教学法重在以科学思想为学生建立科学思维,以实训任务为学生创立未来工作中的务实的工作作风与自主学习、奋发向上终其一生的治学精神,这对于满足未来的知识型社会与创新型社会具有突破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