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经济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区位的研究综述
湖北 师范学院学报 ( 学社 会科学版 ) 哲
J unl f u e N r l nvr t P i sp yadSca S i c ) o ra o b i oma U i sy( h oo h n oil c ne H ei l e
V0 . 1 31
产。
伴随着各 国贸易壁垒 的下降 、 F I 制的放 松 以 对 D 管
及 交 通 通 讯 条 件 的改 善 , 际 贸 易 和 外 商 投 资 的 流 动 规 国 模 开 始 加 剧 , 而 增 进 了 世 界 经 济 的 一 体 化 。 目前 来 从
李 嘉 图 认 为 , 产 技 术 水 平 是 造 成 各 国 相 对 成 本 差 生
把创 新 和 技 术 转 移 看 成 是 外 生 的 , 他 们 的 基 础 上 , 在
Gos a rsm n和 H l n 19 ) 建 了具 有 内生 创 新 、 生 e ma (9 1 构 p 内
() 1 要素流动与产业集聚 K uma (9 1 提 出的劳 动 力迁 移模 型 ( L 是 最 rg n 19 ) F)
No. 2 2. 011
经 济 一 体 化 、 区 专 业 化 与 产 业 区 位 的 研 究 综 述 地
魏博 通
( 北 师范 学 院 经济 与管理 学院 , 北 黄石 湖 湖 45 0 ) 3 02
[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 和 区域一体化进 程的加快 , 越来越 多的研 究开始 关 注各 国产业 结构和 产业分
环 中所 处 的 不 同 阶 段 决 定 的 。 V ro ( 9 6 的 产 品 循 enn 16 )
主 要 是 通 过 要 素 察 赋 和 生 产 技 术 等 基 本 特 征 的 差
城市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综述
家 内, 由若 干地 理 上 毗 邻 的城 市及 其 腹 地 形 成 的城 市 区域 。
在弄清楚了城市区域 的概念后 , 下面我 们来看看城市 区域经济组 织的 含义 。笔者认为经 济组织是城 市区域发挥其作用 时 的具体 执行者和协 调 者, 因为城市 区域 的范围 已经超越 了行政 区划 的范围 , 各行 政区 的官 员会 因为追求政 绩而设下各种壁垒 , 让土地 、 资本 、 劳动 力等资源无法在城市 区 域 内部 自由 流 动 , 限制 城 市 区域 的发 展 。 此 , 要一 个 跨 行 政 区划 的 经 会 因 需 济组织来协调, 以便更 好的促进城市 区域一体化 的发展 , 我国经济 的发 为 展 做 出 有 力 的 贡献 。 由此可 以看 出城市区域经济组织在城市区域 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 , 而要 建立 一个好 的城市区域经济组织, 必须 了解其组建 的思想 、 模式及原则 , 在 阅读 了一些文献 以后 , 对这些方面也有 了了解, 下面对 其进行简单的综述。 三、 城市区域经济 组织研 究综述 ( 关于城市区域经济组织组建思想的研 究 一) 城 市 区 域 作 为 一 种 经 济 发展 的 空 间 载 体 ,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是 离 不 开 市 他 场经济机制 的, 它的发展实 际上是一个资源 配置 的过程 , 也就是各 种经济 主体追求各 自经济利益和福利 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先知先觉者 能“ 理 安 排 ” 合 各个 经 济 主 体 的利 益 和 福 利 , 一 合 理 、 平 的 机 制 只 能 是 惟 公 市场机制。城市区域 发展应该坚持市场机制 的原则, 要打破一切行政 限制 和制度约束。 因此, 了不扰 乱城市区域 的 自然发展机制 , 为 其经济组 织组建 的思 想 必须是市场经济的思 想, 在合理 引导资源配置 、 促进 城市 区域发展 的基 础 上, 根据 市场 原 则 来 组 建 城 市 区 域 经 济 组 织 。 目前, 对城市 区域经 济组织组建 的最 大 困扰是行 政区划 的存在 , 导致 竞争过度 , 合作不足的局面, 人们的思想 中更多 的是竞 争, 这对城市 区域经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区域经济学是以区域为着眼点,运用以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主要手段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区域经济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摆脱了过去前苏联以生产力布局为基础的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束缚,国内出现了大批的对西方区域经济学进行引进与介绍的论文与专著,本文就是力图对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与介绍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综述。
标签: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一、主要的区域发展理论简介与评述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刺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
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2.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论: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
不发达经济的痼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仅够糊口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受到极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又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走出陷阱,就必须使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
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
此论在发展中国家较有市场,原因在于它的三个“不可分性”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分摊资本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以及外部经济效果具有更能说服人的证据。
4.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但贫困恶性循环并非一成不变,平衡增长可以摆脱恶性循环,是扩大市场容量和造成投资诱力的一种必须的方法。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2 国 内 区域 经 济 一体 化 的 研 究 概 况 之问的谈判把愿意参加一体化 结盟的国 .
2 1 区域 起着 主 导 性作 研 究 。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与 经 济 全 球 化 是 用 。如果 把 科 斯 的 市 场 内部 化 理 论 从 微 观 向宏观 扩展 , 国 家或 者 国 家 间 的经 济 把 联 盟 看作 全 球化 市场 中 的企 业 , 加 入 随 并 机和 动态 因 素 , 可 以得 出, 体 化 的 区 则 一 域经 济 除 了对 参 与 国有 福 利 上 的 增 进 之
【 图 分 类 号1 0 中 F2 7
1前 言 .
【 献 标 识 码】 文 A
【 章 编 号 ] 0 9 6 6 2 0 ) 2 0 4 —0 文 1 0 ~9 4 ( 0 9 0 — 1 4 4
化冲 击下 做 出有 效 结 构 调 整 带来 的 非 系
了研究 。 本 文 对 国 内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的 系统性 风 险 和 来 自于 一 国 不 能 在 全 球
lton o e i a c o i ntgr to n c n ai fr gon le on m c i e a in a d e o omi l b lz to p te n o e o le on m i n e r ton,n e r to e e fo c g o aia in, a t r fr gina c o ci t g ai it g a i n l v lo ur
国 际经 济之 中 , 整体 经济 实 力和 国 力得 到 的观 点 , 有强 调 二 者 相 互 替 代 的 “ 消 彼 此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文献综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文献综述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正带来数据的飞速增长。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推进势在必行,且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京津冀地区正在逐步朝着区域一体化的方向迈进,目前的发展水平依然较低,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低层次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问题。
京津冀区域的空间结构演化可能逐步朝着从“双核”发展到“三核”、由单中心向多中心以及“三轴、四区、多中心、网络化”等方向发展。
京津冀地区应加紧构建合作机制,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加速推进。
关键词:大数据;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一、引言进入21 世纪以来,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正带来数据的飞速增长.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及了“大数据”。
2008 年9 月,《自然》杂志发表“Big data”专题文章,首次提出大数据名词2009 年,联合国提出“数据脉动”,并发布《联合国“全球脉动”计划—-大数据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报告。
2011 年,《科学》杂志推出大数据专刊,IBM 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分别发布大数据调研报告,指出了大数据研究的地位以及将给社会带来的价值。
2012 年3 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 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发计划。
大数据的定义,目前国内引用最多的是来自维基百科的描述:“大数据是由于规模、复杂性、实时而导致的使之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进行获取、存储、搜索、分享、分析、可视化的数据集合.”近年来, 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 整个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地区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2015年,北京市GDP总量为23014。
5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6.9%;天津市GDP总量为16538.1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3亿元;河北省GDP总量为29806.1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6。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国际经济贸易论文-经济学论文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国际经济贸易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传统的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视角集中于对区域内生产系统、企业集群和工业区进行分析。
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拓展和深入,区域经济中企业的投资、研发、生产和贸易等经济活动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
因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需要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而全球价值链( GVC) 、全球生产网络( GPN) 和全球创新网络( GIN) 是研究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间联系的三个重要的分析视角和框架。
本文对Par-rilli( 2013) 等人的研究做简要介绍,对这三个框架下区域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评述,分析和比较这三个框架各自的研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借鉴意义。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研究回顾早期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研究始于对市场国际化,国家间的贸易不平衡的研究。
国家与国家间工业发展的不平等以及国家间的贸易将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中心国、半边缘国和边缘国家的产生,这种不平衡的经济关系将会随着新的经济支配权的出现而发生变化。
Held ( 2002 ) ,Henderson( 2002 ) ,Schmitz ( 2004 ) 研究了区域间基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下的治理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间的联系。
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前身是全球贸易链( GCC) 。
在20 世纪90 年代,Gereffi 和Korze-niewicz( 1994) 首次使用全球商品链GCC 的视角来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关注区域间经济联系的治理结构,通过生产者驱动和买方驱动的价值链体系模式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升级。
进入2000 年后,对于GCC 分析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发展成为GVC 的框架。
全球价值链的框架不仅将GCC 的价值创造链条扩展到了制造领域和服务领域,同时也揭示了跨国公司生产体系的脑体纵向分离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本质。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综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综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中国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之后。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进行了梳理,以期能够带来借鉴意义。
标签:自由贸易区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是由于竞争的加强、经济的规模化、投资的增大以及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产生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主要是指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等形式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成立对生产发展和福利水平提高带来的进一步的影响。
引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经济效应在经济整合初期是看不出的,随着时间推移,动态效应将逐渐表现出来,这主要体现在市场扩大效应和竞争促进效应上。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并不总是正面的,成员国的经济整体会有所得,但具体到产业层面,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会受到直接的打击,具有负面影响。
巴拉萨(Balassa)、威廉姆森、科登(Corden)、西托夫斯基(T.Scitovsky)、德纽(J.Denim)、小岛清(Kiyoshi Kojima)、克鲁斯(B.Krauss)、克鲁格曼(Krugman)、赫尔普曼(E.Helpman)等对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所揭示的动态经济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资本聚集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等方面。
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还包括“交易成本”效应、比较优势效应、多边谈判效应、市场化改革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技术扩散效应、改善贸易条件、促进技术进步,等等。
其中主要的是规模经济效应与竞争效应。
1961年巴拉萨率先对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进行研究,指出其动态效应主要包括实现规模经济、刺激实际投资数量和强化竞争三个方面。
而在动态效应中,除了规模经济,其他均具有长期性质。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理论(一)规模经济效应在封闭状态下,如果市场划分过细且缺乏弹性,那么各国只能提供狭窄的市场,无法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综述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及我国区域经济演变综述[内容提要]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在一定空间的投影。
区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研究价值。
本论文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演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XX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
[关键词]区域经济理论中国区域演变XX区域格局一、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区域经济的涵义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X围,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同质性的地域单位。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无限分割和发挥特定作用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经济比较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1、区域经济比较理论区域经济比较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区域要素禀赋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论。
他将不同国家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某种产品生产成本绝对值低,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
一个国家或地区主要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于出口换回自身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
主要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一个国家或地区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比较劣势”的产品。
(3)要素禀赋论。
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地区应专门生产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而较少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以换回其要素比例正好相反的商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2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2文献综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吸引了广泛的学术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引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经济内部实现各要素、产业、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优化的目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义与内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义与内涵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者们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追求社会公平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具体来说,它包括要素配置的协调、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地区发展的协调。
2.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常常与区域发展阶段理论联系在一起。
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经历着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理解这些发展阶段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1. 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实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区域政府角色区域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区域政府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区域间的协调与平衡。
研究区域政府的角色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1.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协调与转变,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研究有效的产业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可以促进区域的协调与平衡。
全球框架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_20国集团研讨会综述
全球框架中的区域经济⼀体化_20国集团研讨会综述04年9⽉22~23⽇,中国⼈民银⾏与欧洲中央银⾏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题为“全球框架中的区域经济合作”20国集团研讨会。
该研讨会是20国集团2004年⼯作计划的⼀部分并经过了轮值主席国德国的批准。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代表包括来⾃20国集团的央⾏和财政官员以及资深经济学家共60余⼈,中国⼈民银⾏⾏长周⼩川出席欢迎晚宴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中国⼈民银⾏⾏长助理易纲与欧洲中央银⾏执⾏董事托马索?帕多阿-斯乔帕(Tommaso Padoa-Schioppa)共同主持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通过对区域经济⼀体化最新发展趋势的评论,旨在为20国集团⼀再关注的全球化问题提供⼀个相关视⾓。
会议围绕区域⼀体化协定的前提条件、区域⼀体化的进程、区域范围实体经济⼀体化与制度⼀体化的相互作⽤、区域货币和⾦融⼀体化、区域⼀体化与全球化的协调等议题展开讨论。
来⾃不同地区与国家的代表介绍了近期本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情况,并就本地区区域经济⼀体化的进程、经验和教训等问题交流了意见。
区域⼀体化协定的前提条件⽇本前⼤藏省国际事务次官、素有“⽇元先⽣”之称的⽇本庆应义塾⼤学全球安全研究中⼼教授神原英资就“区域⼀体化协定的前提条件”作了主题发⾔。
他对东亚地区⼀体化的现状和发展⽅向作了详尽评述,并据此分析了区域⼀体化的驱动⼒、得失和伙伴选择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亚地区以贸易和⾦融(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为主要内容的区域⼀体化显著加深,其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指标已同欧洲不相上下。
不过东亚区域经济⼀体化并⾮由某个统⼀机制有条不紊地予以推动,它基本上是⼀个市场引导性的⼀体化过程。
东亚经济⼀体化的另⼀个特征在于它体现为同⾏业之间⽽不是跨⾏业的跨境贸易流动。
这反映出该地区垂直性⽣产共享⽹络发展较快,⼤型企业在东亚各国经济发展和⽐较优势中获得了巨⼤的利益。
虽然东亚与欧洲在区域性机制⽀持经济⼀体化所发挥的作⽤⽅⾯存在差异,但在经历了1997~1998年亚洲⾦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对加强区域合作的政治意识明显增强。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边界效应研究综述
国外 诸 多 关 于 一 体 化 进 程 中边 界 效 应 的 实 证 研 究 主 要 采 用 重 力 模 型 的分 析 框 架 , 分 析 欧 盟 国
家 之 间 的 边 界 效 应 和 北 美 自 由 贸 易 区 内 国家 之 间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 国际区域 经济一体化 背景 下我 国边疆经济发展研 究” ( 5 J0 4) 0C12 . 作者简介:梁双 陆,云南大学发展研 究院博士研究生 、副研 究员 ( 南 昆明 ,60 9 ) 云 50 1 。
架 。
重 力 模 型 的 简单 形 式 是 两 个 贸 易 国 i 和 J 的 GDP ( ) 相 乘 , 除 以两 国 的 距 离 ,如 : y
ta ) : rd (
口 V
视 。 可 以 看 出 ,一 体 化 的 制 度 安 排 , 是 为 了 消 ②
除 国家 边 界 对 货 物 和 生 产 要 素 流 动 的 阻 碍 。 因 此 ,国外 一 些 学 者 就 一 体 化 进 程 中 国 家 边 界 对 自 由 贸 易 阻 碍 效 应 的 测 算 方 法 和 测 算 结 果 的 差 异 展
维普资讯
年第 2 期 第 3 卷 № 2 20 o 3 4 。0 8 V 1 4 .
国际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进程 中 的边 界效 应 研 究 综 述
粱 双 陆
摘 要 :一 体 化 进 程 中 的 边 界 效 应 问题 , 国 外 文 献 主 要 从 经 济 学 角度 研 究 国 家 边 界 对 自由 贸 易 的 阻 碍 和 边 界 地 区 的 一 体 化 效 应 , 国 内学 者 则 从 经 济 学 和 地 理 学 角度 , 既研 究 国 家 边 界 的 屏 蔽 效 应 ,也 强 调 边 界 在 双 边 经 济 合 作 中 的 中介 效 应 , 以及 屏 蔽 效 应 向 中介 效 应 转 化 的机 制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2(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经济学的视角一、关于区域间发展关系研究(一)均衡发展理论均衡发展理论主张各地区、各产业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通过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其代表人物有赖宾斯坦、纳克斯和罗森斯坦一罗丹。
赖宾斯坦(Leibenstein H,1957)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保罗·罗森斯坦一罗丹(P.N.Rosenstein 一Rodan,1943)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
该模型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
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思(North,1955)提出,后经蒂博特(Tiebout)、罗曼斯(Romans)以及博尔顿(Bolton)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其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
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纳克斯(R.Nurkse,1953)认为,在不发达国家中,贫穷既是其资本形成率低下的原因,也是其结果。
资本缺乏是产生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
均衡发展理论注重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地区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
(二)非均衡发展理论针对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等人提出的部门、区域的均衡增长理论,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从相反方向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竞争与合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性手段进行地 区封锁和市场保 护 , 阻碍全 国统一 市场体 系 的形 成 ; 利用 各 种手 段 调动 地 区资 源成 为项 目投资 的 主
体, 表现 出旺盛 的投 资与 扩 张冲 动 , 造成 地 区产业 结 构 并 雷同 和重 复建 设 ; 方 政府 与 中央 政府 之 间 围绕制 度 创 地 新、 经济增长速 度 、 财税 资 源分 割 以及 地 区优 惠政 策等 方
能够实现 区际经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均衡 发展 , 以新古 典 主流 经济学 派萨
缪 尔森 ( 99 等人为代表 , 19 ) 认为 区域之 间经 济发展 的非均 衡状态 的发 生只会 是暂 时 的 , 如果 长期存 在 , 一定 是 完全 竞争 的条件未得 到充 分满足 , 妨碍 了生产要 素的跨 区域流 动, 只要畅通要 素 的区 际流动 , 种非 均衡程 度 就会 趋 向 这 均衡 ; 另一种则持相反 的看 法 , 为市场 机制 的作用 , 认 与其 说能够缩小 区际经济 发展 的非 均衡程度 , 如说将加 剧 区 不 际经济发展的非 均衡 程度 , 以政 府必 须适 时 干预协 调。 所 由于这种观点反映了各国 区际经济发 展的现 实 , 因而逐渐
中图 分 类 号 :2 7 F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11 2 1 ) 1— 0 8— 5 10 7 1 ( 0 1 0 04 0
域经济发展 的逻辑起点来重新 审视 这个复杂 的 问题 , 通过
一
、
区域经济发展 过程 中体 现 出的矛盾
梳理 以往研究 的成果来确立 区域经济发展 的逻辑本质 。
摘要 : 围绕当前区域经济发展 中呈现 出的无序竞争 问题 , 分析 了区域 经济发展 的路 径 , 出现有 的区域 经济发展 指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理论综述4000字》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理论综述目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理论 (1)1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 (1)1.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1)1.2关税同盟理论 (3)1.3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3)2 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5)1 绝对优势理论 (5)2 比较优势理论 (5)3 简要评述 (6)区域一体化研究的相当一部分是基于1961年贝拉巴拉萨(Béla Balassa)提出的经济一体化理论。
本文也遵循文献的规范案例,同时涉及关税同盟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本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经济一体化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关税同盟理论,第三部分介绍比较优势理论,这三个理论是区域经济整一体化研究中较常见的基础理论。
巴拉萨说经济一体化是一个过程,同时是个状态,换句话说,静态和动态的结合概念。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一般基于关税同盟理论,动态效应一般基于共同市场理论。
另外,由于经济一体化同时具有积极的效果和负面效果,既成为维护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又成为反对的理论基础。
1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1.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描述不同区域或国家间的经济开放水平之间差异的专业术语。
该理论的基础是1960年代由匈牙利经济学家巴拉萨撰写的,巴拉萨说,经济一体化是指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签订的两国或多国间的协议,成员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地区贸易协定根据协定当事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和交易自由化意志,合作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单纯地取消协定国之间的关税,贸易限制措施之外,还有共同对外关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等,根据协定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决定。
根据巴拉萨提出的五个分类,再加上一个,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表1 经济学角度区域贸易协定的类型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供资料自己整理(1) 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PTA)特惠贸易协定是最低水平的经济一体化形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比非会员国的贸易壁垒更低。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提出了推进河北省环京津地 区与京津联合
的有效 途径 和对策 。 河 北省正 式提 出 “ 两
展 的一般规律与发达 国家的经 验 ,提 出完 善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机制 ,关键在于 完善 区域管理制度基础 ;京津冀都市 圈企 业主 导 型合作 ,应该 注意克 服地 方利益 矛盾 , 并且 用 合理 的政 策 促进 地 区 间的企 业 合
题, 进 行 了深入 的调查 和研究 ,针对性 的
他 建议通过 建立 京津冀 大行政 区的设 想 ,
来解决 上述问题。 王爱春 ( 1 9 9 5) 认为, 地 处渤海湾 中枢地 带的京津冀有许多其他经 济 区域 无法比拟 的发展条件 和优 势 ,可 以 以港 口为对外开放的 窗口 ,逐步 向内地 扩 展 。张可云 ( 2 0 0 4) 依 据区域经济合作 发
0 6 6 0 0 4 )
基金 项 目:2 0 1 2 年 度 国 家社科 基金 项 目 《 京 津冀 区域 经 济一体 化战
刘纯斌 ( 1 9 9 2) 从历史 的角度说 明京
略 与推进 河北沿海地 区发展 对策研 究 》( 编号 :1 2 B 7 Y0 0 5) ,2 0 1 1 年
大城市群之一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R前 已 经进入到全面推进的阶段。各个阶段示意
表如表 1 所示。
第 一 阶 段 ( 1 9 7 8 — 1 9 9 1 )
的发展 ,打 破 行政 区划 分割 ,推 进 区域合 作 成为 区域 发展 的 内在 务 虚阶 段 要 求 。这一 时期 ,学 者 对京 津冀 区域 经济 的讨 论 多是 理论 上 的探
作 。崔和瑞 ( 2 0 0 6) 从全 球范 围来分析 了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财经研究9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献综述翟仁祥 黎 伟摘 要:在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历史和现状基础上,辨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对区域经济协调的影响因素、机制、政策措施进行文献比较研究并简要评述。
研究发现要素流动自由有序流动促进产业转移,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 要素流动前言 根据“先富后富、共同富裕”论,在经济增长“效率优先”、增长极理论和梯度推移理论指导下,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0年,我国在事实上实行了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不平衡发展战略,根据“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划分原则,国家重大基础投资、产业布局的重心向东部沿海地带倾斜,重点在中部地带布局能源、原材料工业。
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很显著,从南到北沿海岸线设立的沿海开放地带,经济特区、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特殊经济区成为重要的增长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心地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但是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1991年以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强调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强调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从学科发展进程而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是我国经济学者从我国建国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所赋予其科学内涵的一个概念(覃成林,1998)[1],所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覃成林,2013)[2]。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国家宏观层面而言,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从省级行政区域或若干个省际行政区交接区域层面而言,就是省级区域经济差距逐步缩小,比如长三角区域内部、江苏苏南苏北区域之间、安徽皖南皖北区域之间、山东鲁西南鲁东北之间,等等。
区域一体化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学原理课程作业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人文地理学学号: 14070502006 姓名:杨俊杰任课老师:李君副教授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研究综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者对该选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相应研究较为活跃,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一、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化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效应和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综观众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争论较多,并且概念上运用不一致,诸如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空间一体化、经济集团化、区域集团化、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马骥(2004)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面临如联盟松散、国家主权面临挑战、造成世界经济发展新的不平衡等许多难题,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
李瑞林,骆华松(2007)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途径应该以市场化为基础,降低交易成本为核心,有效的主体组织和适当的补偿机制为保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关系的研究。
大部分学者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就全局看,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从长远看,前者是通向后者的阶梯或发展阶段。
华民等学者(2002)从国际比较优势的转移、部门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分析中得出了建立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的内在原因及其相对于经济全球化风险规避的优势。
赵丽敏、潘明策(2002)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对立与互补两种关系相辅相成,构成矛盾的统一体,随着两者的不断深入发展,两者最终将趋于汇合。
王亚飞(2004)认为虽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观冲突,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思路和途径,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 内外 研 究 综 述
魏 红 立 陕 西 国 际 商 贸 学 院 陕西 咸 阳 7 0 0 2 0 1
【 文章摘要】
区 域 经 济 协 调 发展 一 直 备 受 瞩 目,
国内外很 多专家和 学者也 对 区域经 济协
调 发展 做 了比较 深入 和 广 泛 的 研 究 ,本
理 论 都 是 从 弗 农 的工 业 产 品 生 命周 期 理 论 出 发 ,通过 产 业 的转 移 实 现 区 域 发展 的协 调 ,只 是 在 产 业转 移 的顺 序 上 相 反 。梯 度 以及反梯度理论的产业转移容易导致以重 复 引进 与 生 产 能 力过 剩 为 特 征 的地 区经 济 结构 趋 同 ,而且 这 两 种 理 论 都 只 限 于宏 观 层 面 缺 乏 区域 内部之 间 的关 联 与相 互作 用 的 分析 。增 长极 发展 理 论 和 点 轴理 论虽 然 深入 到产业层面 ,但片面强调 增长极的作 用 ,缺 乏对 于其 他 地 区协 调 配 套 发展 的分 析 。并 且对 于 准 确 把 握 增 长极 的 内涵 和 运 用 条 件 ,缺 乏 足够 认 识 , 因此 很难 在 实 际 中实 行 。而 网络 开 发 理论 虽 然 更 加 强调 地 区之 间形 成 网 络 化 结 构 的 重要 性 ,但对 于 网络 化 效 应 的 分 析 过 于 简 单 ,对 于 其 形 成 机 理 更缺 乏 足 够 的解 释 。
4 颜鹏 飞。经济增 长极理论的新进展 、 [】 J.福建论坛,2 0 ,1 0 3() ; 【 作者 简介】 。
魏 红立 ( g3 , , 北荆 州人 , 18 一) 女 湖 经 济学硕 士。研 究方向:宏观经济 与物
舌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研究综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因其重要性与必然性,已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所以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也对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入且透彻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原因及现实意义、对各国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如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将要在此浪潮中的决策与发展战略选择的研究等。
1.3.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况的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极重要的命题,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这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况的分析上,陈开胜(2012)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发展经济规模的需要,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等等,他还指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发挥区域综合优势,促进均衡协调发展;有效利用各类资源,消除地区恶性竞争;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促进产业空间转移;扩大对内经济开放,完善合作体制机制。
1.3.2 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各国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学者有着不同的探究角度,概括而言,可归纳如以下。
陈开胜(2012)从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两个角度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地区内各国之间壁垒的消除,简化贸易层次程序,加速货物自由流通,并有利于资源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在地区内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
同时,市场规模扩大,使各成员国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发挥规模经济的效果,因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意味着地区内部竞争的激化。
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将会加强经营管理,利用新的手段和科技成果,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国际竞争力。
”而对于非成员国来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毋多庸叙。
蒋娟(2013)是从发展中国家角度来考量的,从组织内与组织外探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近加大了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增加了
组织内部贸易竞争与矛盾,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消极一面任何国家不能忽视与回避,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对我国而言,谢军有着具体细致的解说,从正负两面进行了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发展,确实加强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对于构建一个积极稳定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师存香(2015)指出,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取得极大的进展与成功,然而也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逐步实现此进程的推动中,市场、地方经济、政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有一下诸多方面:基础建设不同步,缺乏一体化标准;地方政府不主动,缺乏一体化保障;经济发展不均衡,缺乏一体化目标;同时,它还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应把握以下原则:统筹协调、公平发展、逐步发展。
张可云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该怎么看有详细说明,从国内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在推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国内的区域经济冲突不断,重复建设、原料大战、市场封锁等形式的区域经济冲突严重影响了国家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兄弟阋于墙则不能外御其侮,也就是说,国内各地方若不能携手合作,则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实力将大打折扣。
从国际上看,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与话语权不断提升,保持并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
在经过相当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告别高增长时代的新常态。
要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并保证经济质量提升,除要充分挖掘国内潜力外,还必须通过合作在国外拓展发展空间。
上文中也有提及,蒋娟(2013)从发展中国家角度来考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负面影响问题,这无疑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止是贫富差距的存在,更加重要的是组织内部贸易竞争与矛盾的增加。
虽之于区域内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然而其消极一面仍旧是不能忽视和回避的,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以上问题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陈涛(2013)对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系统性的描述,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首先,事
政治体制的不同,我国属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则是总统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多样性带来决策不同与摩擦冲突;其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国均存在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再次,就是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群体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的方式存在着差异;最后,各国在经济上存在一定竞争性,而且区域合作带有盲目性“因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阶层及总体发展水平类似,产品存在同构性,基本处于相同的国际分工阶梯之中,使得双方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宋振平(2013)系统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会带来的经济效应。
它不止会带来贸易创造与转移这样的效应,还会造成生产转移,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打破了原先市场孤立的局面,使得分散的各个小市场融合成为一个大市场。
当然,关于应当有的对策研究,也是很必要的。
首先,是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以利益为核心,建立利益共同协调机制,再然后就是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为区域经济体系提供法律保障,推动区域规划的统一性,;其次,领导协商的促进,产业延伸与组合也是极为必要的。
1.3.3 一体化应当坚持的方向与战略的研究
孙久文(2015)针对当前的现实,认为区域经济合作要坚持三个发展方向: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朝着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从组织形式上固定下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建立起长期的、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体化的指导、协调和执行机构。
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向全方位、多形式方向发展。
全方位、多形式的一体化,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趋势,我们在管理上必须制定正确的原则,加强引导。
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要从目前大多数地区热衷的贸易合作向生产要素一体化方向转化。
要从劳动、资金、资源、技术、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途径,处理好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地区间利益的关系,重点要研究利益分割和利益补偿的具体方法。
特别是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利益协调十分重要,影响到产业转移是否能够在区域间顺利进行。
同时,他还指出,“对于如何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笔者提出的思路如下”,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建立充分自由的生产要素流动机制,提升一体化区域的居民福利水平,同时也要建立统筹区域空间均衡协调的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