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审美基础
视觉艺术基本要素与审美原则上
![视觉艺术基本要素与审美原则上](https://img.taocdn.com/s3/m/288a03d727d3240c8547efb7.png)
毕加索《梦》
圆形的隆起的曲线, 象征着优雅、色情、 成长和丰产
毕加索在画一幅牛的时候,
十一次易稿,待到第十一 稿时,原先比较写实的牛, 只剩下寥寥几根线,《牛 的变形过程》。但这几根 线不仅表现了牛的形态, 而且更富有情趣。
中国国际小提琴 比赛徽标
• 激琴飞扬 • 该徽标以高音符号幻化为
• 观察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和莱歇的《三个女子》它们的主题不同, 表现方式上也隔着古代艺术和现代艺术巨 大鸿沟。米开朗琪罗笔下人物巨大的感情 力量,与莱歇笔下漠无表情“机器般”的 人适成对比。有趣的是,他们在追求体积 感这一细节上,却不谋而合。
此款企业LOGO设计在创意设计方面 一目瞭然,直接采用了管道的截面造 型,来表现市政管道制品方面的科技 与环保。这款企业标志设计简洁,构 思巧妙,和行业贴切
墨西哥水上运动中心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阿根廷航空
挂 毯 图 案
伊夫圣洛朗与蒙德里安
体
• 体是三维形象。与点、线、面相比,体更具有冲实感、量感。 艺术家在体的处理中,反映了不同的追求。古代宫殿庙宇为 了表现神或君主的威慑力,常将体量感强化。古埃及金字塔、 太阳神庙中柱林,便是典型例子。现代,也不乏用体量感表 示雄伟、庄严、稳重的例子。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体量的 表现并不始终有利。现代建筑中,常用削弱体量感,追求轻 松、亲切、和谐。体不仅是建筑、雕塑等三维艺术中重要语 言,在绘画中,也要考虑视觉形象的体量感。
• 情绪。红、黄、橙等鲜明的暖色,使人兴奋。青绿、青蓝、青紫等冷色,使 人安静。
• 错觉。同样大的色块,暖色、亮色给人感觉比实际的要大,有向前感;冷色、 暗色感觉比实际的小,有后退感。
• 软硬。纯度低、较浅淡的颜色给人以柔软温和的感觉;纯度高、较深暗的颜 色给人以坚硬刚强的感觉。
造型设计的基础
![造型设计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cc68e4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4.png)
造型设计的基础造型设计是一项涵盖艺术、工程、人文及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设计领域,它是指基于人类认知和审美需求,通过视觉和形态的表达、创意的融合和技术的创新,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的设计。
造型设计近年来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造型设计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学基础美学是造型设计的基础之一,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形式美、色彩美和构成美等美学概念,从而创造出更具有审美价值的设计作品。
在进行造型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根据主题、性质和需求,运用美学理论提升设计品质,增加感知美和价值美,做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2.人体工学基础人体工学是人类学、力学和生理学的交叉学科,目的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为设计提供人类操作的标准,以增强人体与产品的协调性和互动性。
在造型设计中,人体工学可以引导设计师关注人的身体结构、行动和习惯,从而创造出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人性化设计。
3.材料基础材料是造型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材料会影响设计的表现形式、色彩和质感。
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美学效果和工艺特点,才能在设计中运用得当。
比如,木材可以赋予设计作品自然、温暖和浑厚的形体感,金属则能够彰显坚固、高贵和典雅的质感。
4.设计流程基础设计流程包括设计策略、概念发掘和研究、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和设计评估等环节,是造型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础。
设计师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流程进行创作,提高设计效率和品质。
设计流程还可以帮助设计师把握时间、成本和效果等关键因素,降低设计风险,提高设计的稳定性。
5.技术基础技术基础是造型设计实现的关键环节,设计师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软件、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以满足性能、制造、成本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数字建模技术、3D打印技术和复合材料技术等最新技术将成为未来造型设计和制造的主要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造型设计的基础是多样化和复杂的,设计师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人体工学、材料、设计流程和技术水平,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满足市场和用户对于产品外观、舒适度和实用性的需求,促进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审美的基础研究
![审美的基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d22e0e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6.png)
随着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多样性,未来的审美趋势将更加注重多元性和包容性,尊重各种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表达方式。
多元化和包容性
科技的发展将进一步影响艺术和审美领域,数字化艺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更加紧密地结合。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增加,未来的审美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和低环境影响材料,以及表达对自然和生态的尊重。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
艺术流派与审美
不同艺术流派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风格,例如,古典主义的审美注重对称、和谐和比例,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则强调个性、创新和反传统。
艺术家与审美
艺术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作品,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标准往往影响着整个艺术界的审美方向。
建筑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01
建筑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建筑设计中的审美
建筑美学的特点
02
建筑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例如,注重建筑的对称性、比例和节奏等,这些特点能够让建筑看起来更加美观、舒适和实用。
建筑风格与时代背景
可持续性和环保
未来审美的发展趋势
培养审美素养
促进创新思维
面临的挑战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
跨文化审美交流的挑战与机遇
人工智能与审美的未来关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人文美
社会现象的美,如道德、伦理等。
社会美
美的感受
艺术创作是美的创造的重要途径之一,包括绘画、音乐、文学等。
艺术创作
工艺制作
社会实践
工艺制作也是美的创造的途径之一,如陶瓷、木雕等。
时尚设计的概念
![时尚设计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2d974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2.png)
时尚设计的概念时尚设计是指基于时尚潮流和审美标准,以创意和艺术为基础,运用设计技巧和材料,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时尚感的产品或服装的过程。
它不仅关注外观美感,还关注与时尚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时尚设计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创意与创新、审美与个性、文化与社会。
首先,时尚设计强调创意与创新。
时尚设计师通过不断发掘和挖掘新的创意,以打破传统的限制和框架。
他们寻找灵感的来源可以来自大自然、艺术、历史、社会等各个方面,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创新的设计理念。
创新是时尚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能够带来新颖独特的设计和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
其次,时尚设计关注审美与个性。
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而个性则是个体独特的属性和特点。
时尚设计师通过运用色彩、形状、纹理等元素来创造出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他们通过了解和研究受众的审美需求,将其融入到设计中,使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时尚设计不仅关注外在的美感,还注重与受众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契合,让人们在使用时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时尚设计具有文化与社会的关联。
时尚设计是一个文化和社会现象,它受到历史、地域、民族、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影响。
时尚设计师通过对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研究,将这些元素转化为设计的创意和表达形式,传达出产品或服装的独特故事和象征意义。
时尚设计不仅是外观的呈现,更是一个表达文化、触发思考和引发共鸣的媒介。
时尚设计还承载着社会责任,如环保材料的使用、社会公平与正义等方面的关注。
时尚设计的发展受到经济、科技、伦理等多方面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时尚设计不再受限于地域和国界,设计师可以跨越文化和国家的限制,融合不同文化和元素,创造出具有国际化的时尚作品。
科技对于时尚设计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3D打印技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的应用,使得时尚设计更加前卫和多样化。
伦理方面的关注也促使设计师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提倡环保和人性化的设计。
艺术设计的功能与审美性-
![艺术设计的功能与审美性-](https://img.taocdn.com/s3/m/450daa8ed0d233d4b14e699a.png)
艺术设计的功能与审美性顾名思义,艺术设计,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为人类造物的活动,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造物行为。
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最后将艺术的形式和美感通过我们的生活展现出来,从而使之有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艺术设计源于生活,且反作用于生活,两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
功能1.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功能,是指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应发挥的作用,是物品作为有用之物存在的根本属性。
慰藉一词,带有安慰之意,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则是体现社会价值的一种载体,肩负起就设计领域来说应该具有的抚慰、安慰作用。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慢慢演变成一种产业,进而有了功利性,大概不会有人否认其真正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是具有双重性的,不仅是有了功利性,同时也是社会的。
它所具有的社会目的性通过作为“人类与世界调解的工具”这一面貌展现VI设计的,它具有多种的复合价值。
所谓VI设计,一般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大内容。
其中,基础部分一般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印刷字体、禁用规则等等;而应用部分则一般包括:标牌旗帜、办公用品、公关用品、环境设计、办公服装、专用车辆等等。
慰藉功能的体现实际上是为了形式和内容达到统一,一方面,人们在享受着艺术设计的成果之后而身心放松,减缓压力,抚慰了焦躁的情绪以及舒缓了疲惫和不安;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为达到这一目的从而采用了适应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外在手段。
然而,艺术设计是要通过物质手段来体现的,慰藉功能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且具有多重性,其目的旨在人,此人并非个体,而是整个人类群体,从而进一步体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正如李泽厚先生认为的那样:“真理是一个由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
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此外,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种: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艺术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艺术设计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2cb6adcad51f01dc281f1b6.png)
艺术设计基础复习资料1.形式包括外形式与内形式2.世界上第一部随身听产生于1956年3.表象是人在头脑中形成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的感性映象4.艺术设计审美直觉有两个明显的特征是直接性和随意性5.思维联动可以分为纵向联动、横向联动和逆向思维6.横向思维的不同层次表现在流畅性、变通性和超常性7.纵向思维主要表现形式分为纵向聚焦和纵向推理8.产品设计必须有意识地符合“三化”,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9.艺术设计的技术,可以分为手工艺、大工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10.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总和是财富11.装潢设计的设计定位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和消费者定位12.装潢设计的视觉元素三要素有图形、色彩和文字13.装潢设计的色彩运用手法有追求对比、追求协调和追求单色14.21世纪被称为“设计的世纪”,又被称为审美的世纪15.最初的设计审美风格诞生于原始社会的工艺美16.“风格”一词在欧洲源于希腊文17.新艺术运动是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中生长出来的18.体现人的本质的高层次的需要审美需要19.西方古代奠基期主要是指古希腊罗马时期20.西方前工业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可以分古代奠基时期、中世纪过渡时期和近代发展时期21.实用性产品成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形态和使用价值22.艺术设计的空间特征有感觉性、多样性、表情性和有限性和无限性23.材质美主要是物质材料的色彩、结构、肌理、纹样和质地24.艺术设计民族风格的形成包括的要素是民族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形式25.理解按过程分可分为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26.艺术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是内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27.艺术设计的审美思维可分为形象思维、特殊思维和联动思维28.展示策划的智慧美体现在计划性、技艺性和媒介与传达手段的丰富性29.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审美特征强调采用装饰.折中混杂.具有象征性.具有隐喻性.兼容并蓄30.艺术设计的功能美主要包括产品功能的.适用性.人文性.经济性.愉悦性31 .要使设计合理必须做到.结构合理.合理选材.因材施技32. 产品中有两种美可以给人以精神愉悦,分别是.物质自然属性的美.人类所创造的美33. 型是设计的基本语言,它可以分为.自然形态.人类创造的型34. 影响艺术设计的心理图式要素有.情感.认知经验.意志.心理定势35.现代艺术的开端.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36.前工业社会西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古代奠基期.中世纪过度期.近代发展期37.艺术设计的审美思维可分为:.特殊思维.联动思维.形象思维38.体现壮美与优美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的审美风格类型有.新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39. 体现了华丽与朴素美学范畴的形态美的风格有.洛可可风格.现代主义风格40.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成分包括:.几何形式.无装饰的表面.暴露的结构41.人的美感是()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
艺术设计基础试卷及答案(1章-2章)
![艺术设计基础试卷及答案(1章-2章)](https://img.taocdn.com/s3/m/94406992524de518974b7d0f.png)
《艺术设计基础》单元测试(第1~2单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设计艺术的作品功能需求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享受功能-使用功能-鉴赏功能 B.使用功能-享受功能-鉴赏功能C. 鉴赏功能-使用功能-享受功能2.使“设计科学”得以成为一门有独立体系的新兴学科有着重大贡献的是()A.西蒙教授 B.马克·第亚尼 C.普列汉洛夫 D.奇尼·波埃利3.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完整的系统研究,可以看作是艺术的“消费阶段”的是()A.艺术创作 B.艺术作品 C.艺术鉴赏 D.三者均可4. 将()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A.形式与功能B.形式与内容C.实用与美观D.技术与美学5.20世纪30年代后期,世界现代设计中心从欧洲转到美国,于1937年在芝加哥创立“新包豪斯”学校的是()A.伊顿 B.克利 C.法宁格 D.莫霍伊·纳吉6.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组织者莫里斯与()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领先成立了“艺术与手工艺协会”A.费尔德B.拉斯金C.本森D.克兰7.设计艺术的审美性质所遵循的美的规律是()A.艺术与技术相统一 B.功能与形式相统一C.真和美相统一 D.真和善相统一8.引导设计的决定性因素是()A.时尚 B.功能 C.消费 D.经济9.构成艺术设计审美接受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A.选择倾向 B.心理定势 C.审美知觉 D.认知经验10.下列不属于中国艺术风格的是()A.写意 B.传神 C.写实 D.意境11.在设计艺术中,和谐美表现为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宜人原则,二是()A.功能原则B.生态原则C.真、善、美原则D.形式美原则12.下列不属于设计艺术的物质材料分类的是()A.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材料 D.金属材料13.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属于()A.物质文化B.智能文化C.制度文化D.观念文化14.下列不属于二维设计的是()A.字体 B.标识 C.书籍 D.包装15.下列不属于格罗佩斯的设计思想的是()A.艺术与技术新统一 B.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C.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规律进行 D.形式服从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建筑艺术的四个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的四个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991da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6.png)
建筑艺术的四个审美特征建筑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建筑艺术中,审美特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代表了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认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建筑艺术的四个审美特征入手,探讨建筑艺术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一、形式美形式美是建筑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它是建筑艺术中最直观、最基础的审美要素。
形式美是指建筑的外观、形态、线条、比例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美感。
建筑的形式美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建筑所处的环境、功能、文化背景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实用性和结构性。
形式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设计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二、空间美空间美是建筑艺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它是建筑艺术中最具有艺术性的一个方面。
空间美是指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大小、高低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美感。
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需要考虑到功能性和美学性的平衡,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空间的舒适性和人性化。
空间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具备深厚的美学素养和设计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三、材料美材料美是建筑艺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它是建筑艺术中最具有质感和触感的一个方面。
材料美是指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所体现出的美感,包括材料的质地、颜色、纹理等方面。
建筑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材料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具备深厚的材料知识和审美素养,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四、文化美文化美是建筑艺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它是建筑艺术中最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一个方面。
文化美是指建筑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包括建筑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
建筑的文化美需要考虑到建筑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和结构性。
文化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艺术设计学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
![艺术设计学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639d49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1.png)
一、艺术设计学专业背景艺术设计学专业是一门融合了艺术、设计和技术的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和艺术审美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在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设计表现能力以及制图技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既注重培养学生对广泛的艺术设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培养学生对设计实践和技术操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向1. 创意设计方向本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表现能力,使学生具备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艺术创作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广泛的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掌握多种艺术设计手段和表现形式,为将来从事创意设计、艺术创作等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数字媒体设计方向本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数字媒体设计和制作的专业技能。
学生将学习包括数字艺术设计、动画制作、多媒体设计、虚拟现实等在内的数字媒体制作技术,并能通过行业实训和实践活动,为将来从事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核心课程情况1. 艺术设计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进行实践操作。
2. 艺术设计史本课程介绍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流派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设计风格和特点,拓展学生的艺术设计视野。
3. 设计造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形象构成、色彩搭配、平面设计等方面的造型能力,让学生掌握设计表现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数字媒体技术本课程讲授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的相关技术知识,包括数字艺术设计、动画制作、游戏设计、虚拟现实等方面的技术操作和实践应用。
5. 产品设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的理念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了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学专业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设计能力和艺术审美的专业人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艺术设计能力,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式样主义的概念
![式样主义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711e4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4.png)
式样主义的概念式样主义是一种对艺术和设计的审美取向,旨在通过对样式和装饰的运用来达到美学上的效果。
该概念源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特别是法国,成为了现代设计和艺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式样主义不仅限于视觉艺术领域,也涉及到建筑、室内设计、时装等多个领域。
式样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化时代的巨大变革。
随着工业生产和大规模制造的兴起,传统工艺和手工艺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被取代。
同时,大规模生产也使得商品变得更加可负担,普及化的消费模式开始形成。
人们开始向往新颖的样式和装饰,以寻求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提升。
从艺术角度来看,式样主义注重对视觉效果的追求。
通过运用不同的样式和装饰元素来营造出各种以美为目标的表达效果。
式样主义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不再追求真实性和自然的再现,而是更加注重形式的重构和装饰的运用。
在绘画领域,式样主义追求对色彩、线条、图案等元素的运用。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性艺术运动之一就是印象主义。
印象派艺术家们通过对颜色和光影的捕捉,创造出了大胆、生动的画面,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
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式样主义则强调对建筑造型和室内布局的处理。
传统的装饰元素,如雕刻、石膏线、花纹等,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内部空间中,以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同时,式样主义对色彩和材质的运用也非常重视,使得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富有创意和个性。
此外,式样主义在时装设计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设计师们运用不同的图案、装饰和面料,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审美理念和个性特点。
很多时装设计师选择以特定的主题或风格作为创作基础,从而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服装系列。
式样主义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在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时代背景下,式样主义为人们提供了能够以经济实惠的方式达到艺术美感的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让艺术和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成为现代艺术和设计的重要潮流之一。
然而,式样主义也有其限制和批评。
一些批评者认为,式样主义过于强调表面和装饰,忽视了实质和内涵。
美术设计知识点
![美术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5d60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5.png)
美术设计知识点美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技巧。
对于美术设计的学习者来说,了解基本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美术设计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进行论述。
色彩搭配在美术设计中,色彩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色彩的明度、饱和度、色相等因素。
例如,冷色调的搭配可以营造出平静、冷静的氛围,而暖色调的搭配则会给人一种热情、活力的感觉。
此外,色彩还可以通过对比和协调来表达出不同的效果,例如对比色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而类似颜色的搭配则会给人一种和谐、平和的感觉。
构图构图是美术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引导人的视线,突出主题,产生视觉冲击,营造出良好的平衡感。
常用的构图方法包括:对称构图、主体构图、斜线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
通过运用这些构图方法,可以使作品更加丰满和生动。
此外,还需要注意空间的处理和比例的关系,以确保整个画面的和谐和统一。
线条运用线条在美术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线条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直线可以表达出稳定和坚定的感觉,而曲线则会给人一种柔和和流动的感觉。
线条还可以通过粗细、长短来表达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在美术设计中,掌握线条的运用技巧可以有效地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光影处理光影处理是指在美术设计中对光线和阴影进行处理的技巧。
光影是一个作品中的重要要素,可以产生立体感和真实感。
通过对光影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层次和立体感。
掌握好光影的处理技巧,可以突出主体,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材料运用材料运用是指在美术设计中对不同材料的运用和处理。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效果,合理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创意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颜料、纸张、布料等。
通过对材料的运用,可以在作品中创造出丰富的质感和纹理,增加观赏性和艺术性。
总结美术设计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和技巧,上述仅是其中的几个关键要素。
艺术设计概论必考知识点
![艺术设计概论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1fbf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a.png)
艺术设计概论必考知识点艺术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艺术设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以下是艺术设计概论中必考的知识点。
一、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艺术设计是一门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观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
它的特点包括:主观性、客观性、创造性、具象性、抽象性、形式美、功能性等。
二、艺术设计的分类和门类艺术设计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时空设计;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媒设计等。
三、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设计元素是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包括:点、线、面、色彩、质感、形状、空间等。
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如:对比、重复、平衡、对称、层次等。
四、艺术设计史艺术设计史研究从古至今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设计风格和特点,有助于提高设计师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人体比例与构造人体是艺术设计的重要题材之一,艺术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体的比例关系和结构构造,以便能够准确表达人体形态和形象。
六、色彩学色彩学是研究色彩的科学,对艺术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构成、色彩的表现力和色彩的搭配原则,有助于艺术设计的创作和表达。
七、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一种视觉表达形式,视觉传达是艺术设计师必备的能力。
通过色彩、形状、构图、排版等手段,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意图。
八、设计工具和软件应用艺术设计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设计工具和软件应用技巧,例如:手绘工具、平面设计软件、建模软件、渲染软件等。
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和软件,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九、艺术设计与社会艺术设计与社会密切相关,艺术设计师需要关注社会变化、文化潮流和市场需求,将艺术设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
总结:艺术设计概论必考知识点包括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艺术设计的分类和门类、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艺术设计史、人体比例与构造、色彩学、视觉传达、设计工具和软件应用以及艺术设计与社会等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36232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5.png)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目标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旨在培养具备综合艺术素养和创意能力,能够适应不同领域的艺术设计工作的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艺术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创意思维和艺术批判能力;2)熟悉艺术设计的相关领域和行业,并能够理解和适应各种设计需求;3)具备独立进行设计项目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设计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并实现共同目标。
二、课程设置1)艺术基础课程:包括色彩学、造型学、美学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2)设计基础课程: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案例分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3)行业专业课程: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课程,帮助学生熟悉不同领域的设计需求和解决方法。
4)技术应用课程:包括设计软件操作、数字媒体技术和原型制作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设计工具应用能力。
5)实践项目课程:包括设计实习、设计竞赛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在课程中将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实践项目的经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跨学科合作:鼓励学生与其他专业合作,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习:学生将有机会参加设计公司或艺术机构的实习,通过实践锻炼,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流程。
2)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3)毕业设计:学生需完成一个综合设计项目,并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通过毕业设计展示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评估与考核1)课程考核:通过课堂作业、实践项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艺术设计的职业素质
![艺术设计的职业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5907c2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9.png)
专业知识更新
参加培训课程
参加线上或线下的培训课程,系统地提升自 己的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习新技能
不断学习新的设计软件和技术,提高自己的 设计技能。
参与设计项目
通过实际的设计项目,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 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个人品牌建设
建立个人作品集
整理自己的设计作品,形成个人作品集,展示自己的设计风格和实 力。
04
创新实践
跨界合作
能够与其他领域的设计师、艺 术家、工程师等合作,共同实
现创意。
实验性设计
勇于尝试新的材料、工艺和技 术,探索艺术设计的无限可能 。
用户参与
关注用户需求,将用户参与融 入设计中,提升用户体验。
社会责任感
将社会责任融入设计中,通过 艺术作品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
。
03
技术掌握与运用
设计软件操作
分工与协作
02
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
成任务。
及时沟通
03
保持团队内部及时有效的沟通,共同解决问题,避免信息不畅
造成的障碍。
客户服务意识
客户需求理解
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确保设计作品符合 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及时响应
对客户的反馈和问题能够及时响应和解决,提供 优质的服务体验。
设计的创新。
设计表现技巧
01
绘画技巧
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能够通过手 绘或数字绘画表达创意。
排版设计
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排版设计, 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
03
02
软件技能
熟练掌握各种艺术设计软件,如 Photoshop、Illustrator等。
现代艺术设计的美学理念-现代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现代艺术设计的美学理念-现代艺术论文-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669eecc281e53a5902ff2c.png)
现代艺术设计的美学理念-现代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设计作品;美学1设计的功能美学功能性是艺术设计的最基本属性。
设计最基本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实用需求,改变和规划人类的物质生活。
每一件物品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也就是其自身的功能。
设计的功能性本质就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
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满足功能需要是设计的根本。
设计过程中的功能性始终是首要的,这是由于设计是围绕某一目的而展开的,假如设计的结果远离了这个目的,那么这种设计就是去了意义。
设计因人而存在,以满足人的需求而发展。
“物以致用”是艺术设计的创作原则,是艺术设计发展的思想沉积。
设计作品是思想观念的物化形态,设计发展史也可以视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人类在改造客观事物的活动中,通过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得出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和造物观念,体现了人类的进步。
在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磨制各种石器,当时的工具制作已经逐渐出现了多样的形式变化,并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随后产生了陶器,7000多年前出现一种陶器,称为“尖底瓶”,是针对打水制作的。
“尖底瓶”瓶身较粗,呈锥形。
在瓶身偏下的位置系绳子,把瓶子放在水而会自动下沉,灌满水后又会自动歪倒,水不致溢出,打水非常方便。
尖瓶底由喇叭形的器座相托,在土地上挖洞,能够平稳放置。
当时的人们设计器皿时,十分注重实用性,高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造物思想。
人类认为“美”的事物,首先对自身是有用的。
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客观事物的功能美。
设计的功能美是人类审美的基本原则,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设计审美观点。
实用性和宜人性是艺术设计的最基本理念,是设计的审美源泉。
从古至今,设计充分发挥实用功能,不断与人类日常生活相融合,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产品设计的兴起,新式功能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设计的功能性与人类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功能的完善是设计不断追求的目标。
艺术设计类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类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f5357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9.png)
艺术设计类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艺术设计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设计素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提高其综合创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设计的基本认知和理解;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3.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4.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艺术设计基础知识- 艺术设计概论- 设计原理与基本概念- 色彩理论与运用- 材料与工艺技术2. 平面设计- 布局与构图- 标志与VI设计- 印刷品设计- 海报和广告设计3. 产品设计- 产品造型与结构- 产品材料与工艺- 产品包装设计- 产品创新与设计4. 环境设计- 室内设计- 空间构成- 环境艺术装饰- 文化创意设计5. 数字媒体设计- 视频与动画设计- 网页与移动端设计- 多媒体设计- 交互设计6. 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 设计实践课程- 作品展示与评析- 名家作品解析- 设计潮流与趋势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提倡实践操作,注重案例分析和实际项目演练。
2. 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践行设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3.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
包括学生课堂参与、讨论表现等。
2. 作品评价。
针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创意性、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
3. 期末考核。
综合考核学生对于艺术设计课程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材主要教材:1. 《艺术设计导论》2. 《设计基础》3. 《平面设计基础》4. 《产品设计原理》5. 《数字媒体设计手册》辅助教材:1. 《艺术设计案例分析》2. 《现代设计理论》3. 《设计史》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和设备:提供合适的实验室和相关硬件设备,支持学生实践操作与实验研究。
2. 名师资源:邀请业内知名设计师进行讲座或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分析和指导。
论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论点
![论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论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ff3b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a.png)
论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论点
艺术和设计是紧密相关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艺术与设计关系的一些论点:
1. 艺术是设计的基础:艺术为设计提供了创意和想象的源泉。
设计师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灵感,借鉴艺术的表现形式、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等。
艺术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对于设计的创新和个性化发展至关重要。
2. 设计是艺术的应用:设计将艺术的概念和想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服务或体验。
设计师通过对艺术元素的选择、组合和排列,创造出具有功能性和美感的设计作品。
设计是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延伸。
3. 艺术与设计相互影响:艺术和设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交流的关系。
设计师可以从艺术中获取灵感和创新的思路,同时艺术家也可以从设计中获得创作的启发。
两者相互借鉴和融合,推动了彼此的发展。
4. 目标和受众的差异:艺术更注重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思想和观点,追求艺术的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而设计则更侧重于解决问题、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特定的目标。
设计需要考虑到功能性、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等因素。
5. 边界的模糊: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和设计之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
许多作品融合了艺术和设计的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设计作品。
这种跨领域的合作和融合为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艺术和设计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艺术为设计提供灵感和创造力,设计将艺术的观念转化为实际应用。
两者的结合能够创造出独特而有意义的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和功能性需求。
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2589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b.png)
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一、前言艺术设计是一门立足于美学和审美的学科,其核心是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而造型基础则是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的研究对于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的研究,探讨其内容、教学方法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
二、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的内容1. 艺术基础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艺术基础,包括素描、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的基本功。
造型基础课程体系中需要包含相关的艺术基础课程,通过对人物、静物、风景等不同对象的素描学习,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通过色彩构成与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通过构图和造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美术造型基础。
2. 设计理论艺术设计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需要有深厚的设计理论功底。
在造型基础课程体系中,应当包含相关的设计理论课程,如设计原理、设计史、设计心理学等,帮助学生建立设计观念,培养设计思维,提升整体设计水平。
3. 数字化造型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造型已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造型基础课程体系中,需要加入相关的数字化造型课程,如Photoshop、3D Max等软件的基础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设计和创作。
4. 实践与创新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造型基础课程体系还应该注重实践和创新。
通过实际的创作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三、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1. 综合性教学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应当是综合性的,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技术或理论的教学,而是要将艺术基础、设计理论、数字化造型、实践与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内容。
3. 多样化教学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应当是多样化的,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讲授与指导,还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设计软件、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丰富和拓展教学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1.艺术设计的含义和分类(一)艺术设计师具有艺术创造性的制作物品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种人类行动:只要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这种行动就是设计性的。
)(广义的设计)艺术设计的三个阶段1形成制作某种物品的设想,构思,规划的艺术创意阶段。
2.以视觉传达方式为主的表现设想,构思。
规划的艺术表达阶段3.艺术创意经过艺术传达后具体运用使之物化的阶段。
(二)艺术设计的主要类别以设计方式分类:产品设计(人与自然的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人与社会的媒介)空间或环境设计(自然与社会的媒介)以设计的空间状态分类: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空间设计以审美特征,审美创造,审美鉴赏分类: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2.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一)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源于遵循真和善相统一的美的规律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美的规律:生产劳动与美的创造之间的关系(二)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首先体现在完善的满足人的功能需要上(三)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还体现在功能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上3.艺术设计的各类形态美(一)艺术设计和社会美(二)艺术设计和自然美(三)艺术设计和艺术美艺术设计的审美意义1.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意义(一)审美意义是艺术设计最显要的意义(二)艺术设计创造着精美绝伦的人工制品和环境(三)艺术设计推动着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和思维观念的更新2.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一)艺术设计使人们在观赏中获得审美愉快(二)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可以和艺术品媲美(三)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来自于形式的合理,悦目(四)艺术设计以它的审美观赏意义来美化生活和环境3.艺术设计的审美教育意义(一)艺术设计具有比纯艺术更普遍,更持久的审美教育意义(二)艺术设计引领审美时尚和潮流,美化人的身心(三)艺术设计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设计的世纪,审美的世纪1.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新世纪的到来(一)审美需要是体现人的本质的高层次的需要(二)经济的繁荣促使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新世纪的到来(三)艺术设计是21世纪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2.增强人的艺术世纪审美修养。
使人成为“审美的人”(一)艺术设计审美修养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审美素质(二)自觉培养对艺术设计的审美态度(三)努力提高艺术设计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第二章:审美观念的流变和艺术设计的发展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一)初始期(远古至战国)(二)成熟期(自秦汉至隋唐)(三)终结期(自五代至明清)2.前工业社会西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一)古代奠基期(二)中世纪过渡期(三)近代发展期.现代艺术设计的产生和现代主义设计1.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工艺美工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一)手工生产转向机器生产时审美和设计的迷茫与混乱(二)“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美学思想和他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三)工艺美工运动的延续和发展-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2.包豪斯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德国设计艺术的发展和包豪斯的诞生(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和方针(三)以建筑设计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美学主张和特征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林林总总的后现代设计1.二战后技术美学的兴起和艺术设计的发展(一)技术美学学科的建立(二)二战后各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三)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盛行2.审美取向的多元化,后现代设计的个性化和当代中国设计(一)突破传统审美取向的波普设计运动(二)林林总总的,富有个性的后现代设计(三)探索中的异彩纷呈的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第三章:艺术设计的审美要素艺术设计最本质的审美要素:功能美1.功能美的适用性2.功能美的人文性3.功能美的经济性4.功能美的精神愉悦性艺术设计最直观的审美要素:形态美1.点线面与艺术设计(一)点(二)线(三)面2.色彩与艺术设计(一)艺术设计色彩的表情性(二)色彩效果的审美设计3.造型与艺术设计4.空间与艺术设计(一)感觉性(二)多样性(三)有限性与无限性(四)表情性艺术设计最基础的审美要素:材质美1.质地与艺术设计2.肌理与艺术设计3.材质的美感4.艺术设计的材质美举榆(一)塑料(二)砖(三)木材(四)玻璃(五)大理石(六)布(七)地毯(八)金属第四章:艺术设计的审美表现艺术设计对秩序感的追求1.秩序美的探索与应用(一)秩序美的探索(二)秩序是开启美的钥匙2.节奏与韵律在秩序化的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一)秩序中的节奏元素(二)韵律与节奏在秩序中的统一3.对称与均衡在秩序化的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一)秩序中的对称美(二)平衡关系中的不对称形式-均衡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法则的体现1.美学法则的继承与革新(一)美学法则的生成(二)美学法则与时代结合2.艺术设计的加减乘除-配置美(一)配置美的应用(二)配置美的表现3.艺术设计审美表现的基础力-张力(一)力和量的综合(二)张力在设计中的应用艺术设计中变化和统一的主导性关系1.艺术设计整体性关系-多样与统一(一)整体的兼顾(二)多样与统一的相互关系2.比例与分割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一)无所不在的比例(二)黄金分割与模数尺的应用(三)比例关系中的尺度与分割3.对比是变化的手段,调和是统一的前提(一)对比的审美表现特征(二)调和的决定性作用艺术设计中形式个性的体现1.形式法则的独特运用(一)个性化设计理念的构筑(二)个性的张扬2.自然形态与抽象形态(一)自然形态的仿生与模拟(二)人工与表现的抽象形态第五章:艺术设计的审美风格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及其审美类型1.风格、艺术风格和艺术设计风格(1)艺术史上的风格(2)艺术设计风格与艺术风格的异同2.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形成(1)社会背景(2)文化艺术背景(3)经济发展与消费者需求(4)科学技术的进步3.艺术设计风格的审美类型(1)壮美与优美(2)华丽与素朴(3)幽默与浪漫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时代性、民话性和地域性1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时代性(1)时代风格听统一(2)时代风格的差异性2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民族性(1)艺术设计民族风格的独特与稳定性(2)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性与世界性3.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地域性艺术设计的个人风格1.设计师个人风格的形成(1)设计师的精神世界和创造才能是形成个人风格的决定因素(2)艺术家个人风格与设计师个人风格的异同2.当代设计个人风格举隅(1)菲得普。
斯达克:另类的设计-法国人的浪漫与幽默(2)冈特。
兰堡:土豆情结-“德国视觉诗人”(3)妹岛和世:轻盈飘逸-女性的与东方的(4)埃特里-索特萨斯:极端设计-个人的探索与群体的探索第六章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一艺术设计的审美心理要素1.审美感知与设计2.审美想象与设计3.审美情感与设计4.审美理解与设计5.审美需要与设计6.审美个性与设计二艺术设计的审美思维形式1.形象思维与设计2.特殊思维与设计(1)直觉思维(2)灵感思维3.联动思维与设计(1)纵向联动思维(2)横向联动思维(3)逆向联动思维三艺术设计的审美接受心理1.审美接受心理特征(1)自主性(2)期待性(3)自律性2审美接受的心理图式(1)心理图式要素之一情感(2)心理图式要素之二:认知经验(3)心理图式要素之三:意志(4)心理图式要素之四:心理定势2.审美接受的心理倾向(1)审美接受的选择倾向(2)审美接受的角色倾向(3)审美接受的惯例倾向(4)审美接受的发展倾向第七章艺术设计与审美文化一艺术设计的审美文化内涵1.艺术与技术:艺术设计的文化定位(1)设计与艺术(2)设计与艺术2.权贵与大众:艺术设计的人性内涵(1)为权贵的设计(2)为大众的设计(3)为权贵与大众之争二艺术设计与文化思潮1.文化天空下的艺术设计2.理性主义思潮与现代主义设计3.后现代思潮与多元化设计4.走向世界与保护传统:艺术设计的文化选择三艺术设计与审美消费文化1经济原则与多重需求(1)设计对经济的重要作用(2)经济对设计的多重需求2消费社会与设计时尚(1) 设计与消费 (2) 设计与时尚流线型有计划废止制度时尚机制新旧轮回产品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功能的主导性 1:产品形象的整体性造型设计 1:产品的多重功能美2:以人为本的宜人性 2:系统观念下的现代产品设计 2:产吕的内在质量美3:结构与造型的统一性 3: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产品的外在形式美4:材料的审美属性 4:产品使用的合适美5: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性 5:产品的整体形象美装潢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诉诸于人的视觉的造型艺术 1:构思、创新在装潢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1:装潢的寓意美2:现代科技与艺术的有机融合 2:题材、主题与表现技巧 2:装潢的材质美3:文化内涵深蕴其中 3:图形、色彩和文字设计 3:装潢的纹饰美4: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 4:装潢的肌理美5:从属性、时尚性与综合性广告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广告诉求的简洁性 1:广告图形的设计语境 1:传承文明的人文美2:广告创意的独特性 2:广告创作的审美法则 2:传达流行的时尚美3:广告表现的情趣性 3:广告创意的表现技巧 3:传递关爱的情感美4:广告媒介的符号性 4:传播思想的哲理美5:广告效果的综合性展示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1:作用于人的“视”、“觉”、“传”“达”性 1:作为资讯展示传播方式的设计实验2:通过形、光、色、质、意和空间组合达到最佳审美效果 2:对企业或品牌形象的展示运作和推广3:功能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有机结合 3:展示设计的文化创造4:风格与流派的多样性 4:展示设计与现货艺术的融合出新(审美鉴赏)1:展示空间的灵动美2:展示平面的情趣美3:展示多媒体的灵动美4:展示策划的智慧美5:展示意境的抽象美服饰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对人体的依附性 1:服饰设计是一种艺术设计 1:服饰的款式(造型)美2: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 2:人体是服饰设计的基础 2:服饰的色彩美3:民话性、时代和普遍性 3:服饰材质的合理选用 3:服饰的做工美4:主体心理差异性 4: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处理 4:服饰的规整美5:服饰之美与穿着场合的相适应性 5:服饰的流行美建筑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实用与审美的有机融合 1: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 1:建筑的意蕴美2:空间与褓的对立统一 2: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 2:建筑的结构美3:主题表达上的重大性的正面性 3:建筑设计的生态环境优化 3:建筑的质料美4:内容表现上的抽象性与象征性 4:建筑的韵律美5: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5:建筑的综合美环境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1:以人的生存、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1: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和时代的新要求2:生存、生活质量和精神愉悦的一致性 2:环境设计的要素、表现形态和设计原则3:人与其他生物的共生共荣 3:环境设计的手法运用4:“小环境”和“大环境”的协调一致5: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具有联觉的审美效应(审美鉴赏)1:材料的质感与肌理美2:光色的构成与情致美3:陈设的形式与意蕴美4:空间的韵律与整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