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资料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物理科学方法(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练习题一、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可以先将电阻人为的控制(即不变),改变其两端电压的大小,再测出各个电压值所对应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可以得出:电阻一定时(同一导体),通过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2、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等效替代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有两处用了等效替代法。
第一处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
为什么这样替代呢?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我们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获得视觉上的等效。
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都能成像,不同之处是玻璃板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规律。
第二处用一根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点,来替代所成的像。
3、建立物理模型法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实际物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往往可抽象为理想的研究对象,即物理对象模型。
物理中常见物理对象的理想模型有:质点、单摆、光线、磁感线、薄透镜、点光源、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等。
4、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最古老的认知思维与推测的方法,是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
对电流的形成过程,人们通常用水流的形成过程来类比。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中的应用
Page 7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
Page 8
教材回顾: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 探究
物质燃烧条件的 探究
影响物质溶解性因 素的探究
Page 9
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改
进
实
验
沸水
沸水
Page 10
二、教材回顾: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 探究
物质燃烧条件的 探究
影响物质溶解性因 素的探究
Page 1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Page 12
教材回顾: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 探究
物质燃烧条件的 探究
影响物质溶解性因 素的探究
Page 13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探究:
溶质 溶剂 温度 现象
结论
面粉不
探究一 不同 相同 相同 溶,蔗 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糖溶解
探究二 相同 不同 相同
C 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的速率比铁丝
中
快
Al﹥Mg Zn﹥Fe
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 铁丝表面产生
D 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气泡,铜丝无
中
现象
Fe﹥Cu
Page 18
三、能力测试:
Page 19
成功闯关:
实验室经常用过氧化氢 溶液来制取氧气,请你自己 设计探究实验,验证过氧化 氢溶液的分解速率与何种因 素有关?
黄瓜汁原汁
130、ml滴10%管高锰中酸每钾溶滴液滴出10m等l10体%高积锰酸的钾果溶汁液
410、ml果10%汁高锰是酸原钾汁溶液 10ml10%高锰酸钾Pa溶ge液3
可行方案
黄瓜汁原汁 菠菜汁原汁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文档资料
2018“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鉴于大家对中考物理名师指点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9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9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最常见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解决实验探究题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解决。
一、在实验设计题中的应用
例1. 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的实验。
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评析:当探究的问题为一个因素与几个因素的关系时,同时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必须利用控制变量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设计题中经常用到。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要探究是否与速度有关,需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观察滑动摩擦力变化的情况,从而探究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
物体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拉物体的快慢解决,物体选用木块,滑动摩擦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
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1)将木板水平放置,木块置于其上,通过细线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以再大、更大的速度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3;(3)分析实验数据F1、F2、F3,得出结论。
巧用控制变量法有效突破化学实验探究题
巧用控制变量法有效突破化学实验探究题作者:周海欧邓丹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2年第01期在《普通高中化學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明确提出: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并确定合适的反应条件,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
近几年,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成为广东化学高考实验题的热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程度。
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影响事物的变化规律有多个因素时,往往先人为控制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按照特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解决问题。
学生存在主要问题:不懂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找不到变量、思路不清晰、不会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方案不完善等。
【解题模型】明确探究对象—寻找影响因素(自变量)—控制单一变量—观测因变量—得出实验结论。
【例1】(2012·广东高考节选)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 KI、0.2% 淀粉溶液、0.20mol·L-1 K2S2O8、0.10mol·L-1 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S2+2I-=2S+I2(慢)I2+2S2=2I-+S4(快)(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Vx=________ 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照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须保证其他条件完全一致,故应加水2.0mL以保证溶液总体积完全相同,而此时其它物质的浓度不变,只改变了反应物K2S2O8溶液的浓度。
答案:(2)2.0 保持溶液总体积相同,仅改变S2的浓度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例2】(2014·广东高考节选)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总结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之一。
这一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方法在九年级化学中将会逐渐渗透,成为一种主要的探究方法例1:(门)33.(5分)维生素C(简称V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 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新买的饮料中Vc 的含量。
【查阅资料】Vc 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 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新买的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新配制的0.04%的Vc 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新买的饮料中Vc 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 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 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在做探究二时,下列情况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 .量取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不同B .新鲜黄瓜汁是其他班级用剩下的,而放置一周的黄瓜汁是当时榨的C .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练习:(昌平)33.(7分)维生素C (简称V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 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探究一:检验三种饮品中V c 含量的顺序。
【查阅资料】Vc 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中学的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
中学的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物理实验是中学最容易拿分同时也是分数很多的饿一部分内容,所以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才能拿到高高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学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一、观察法 (此法只是作为实验探究学习,不作为考试作答)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为科学观察。
二、比较法(对比法) (此法只是作为实验探究学习,不作为考试作答)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如: 1、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 2、质量与重力 3、压力与重力等等三、图像法 (此法只是作为实验探究学习,不作为考试作答)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
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
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
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毛甸子学校姜丽一、研究背景控制变量法,指的是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要控制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而在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研究领域中,会经常运用控制变量法。
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时候,教科书就开始介绍这种方法的使用了。
学生刚刚迈入速度的学习,就要求掌握控制时间相同,比较路程;或者控制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以及后来学习声音的特性,研究响度,音调的因素;影响蒸发的因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都要运用到控制变量法。
它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探究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技能。
二、研究目标进行“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课题研究,有助于达到以下几点目标:1、依据现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念、新课程理念,控制变量法,它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够抓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可以不断学习,善于总结。
2、而教师则可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夯实学校的教育科研基础,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教师能力提升的过程。
研究控制变量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又一次的提高。
3、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充满乐趣,更热爱学习物理。
4、重视德育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重要的是适应新时代的生存环境。
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掌握更多的方法,让学生对生活更加热爱,掌握生活的技巧。
体现出教育的社会化。
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好的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科学理论的探究能力,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浙江科学探究题答题技巧窍门专项练习进步(七八年级用)
探究题答题技巧专项练习(七八年级)1 控制变量法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变量一般有水分,光照,温度,长度,粗细,材料等等2 对照不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对照作用的标准答案:①对照②与……(一般指实验组)作对比,得出……③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试验中都用到了这种方法,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可以通过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来显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等。
4 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1)种子:颗粒饱满植物:生长良好,大小高度差不多动物:健康,大小,年龄差不多(2)数量相同且一般为多个5 探究环节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只是句式不同。
例如探究“蜗牛是否有听觉”探究的问题是:蜗牛是否有听觉。
提出的问题是:蜗牛有听觉吗?提出的假设是:蜗牛可能没有听觉。
(或者蜗牛可能有听觉)得出的结论是:蜗牛没有听觉。
但是,在探究一种因素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影响时,我们可能还需要回答具有怎样的影响(一般是有利或者是有害)例如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提出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有怎样的影响?提出的假设是:废电池浸出液可能对植株生长有不利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有不利的影响。
(可能还需要加一句:且废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对植株生长影响越大)6 不足之处(1)缺少对照,答案:缺少对照(2)实验材料选择不满足多量原则,答案:……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3)缺乏普遍性原因:①实验材料种类少②实验材料数目少(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讲过)③试验次数少答案:……,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或者不能得出普遍规律探究环节题(杭州)32.(10分)波尔多液是由胆矾(CuSO 4·5H 2O )、生成灰(CaO )分别与水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杀毒剂。
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
向试管中加入步骤Ⅲ所得黑色固体,再加入足量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
Ⅳ
稀硫酸
变为蓝色
(3)步骤Ⅱ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 (4)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5)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结合实验1、2的结论,对于“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小组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假设: _________。
【查阅资料】H2O2 常温下分解很慢。 NaCl 溶于水解离出 Na+和 Cl-。 Na2CO3 溶于水解离出 Na+和 CO32-,CO32-与水作用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与假设】1.Na+促进 H2O2 分解。 2.溶液的碱性促进 H2O2 分解。
【进行实验】
探究一:分别进行下列 3 个实验(80mL 蒸馏水中加入 6.7g“鱼浮灵”,所得溶液中 H2O2 的浓度约为 4%)。
定各次收集到 500mL 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MnO2 粉末用量(克) 所用时间(秒)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7 8 6 3 2 2 2 2 2 2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MnO2 粉末的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1)探究一中,利用过氧化氢溶液作为火箭动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一中,分析实验组 1 和实验组 2 的实验数据可知,火箭发射的化学动力与_______________因 素有关。
(3)探究二中,步骤Ⅲ的实验目的是
。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具体介绍如下:1.控制变量法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2.模型法是利用有形的宏观模型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3.比较法是将两个相似或者不相似的事物做一比较,然后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常用探究方法.4.类比法是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一对比,从已知或者已学的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物质具有相应性质的一种探究方法.5.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而又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或者探究某些可以用它来描述的化学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6.逻辑推理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将已有的理论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的活动为新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并且,将在探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实现对物质本质的认识,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探究方法.7.归纳和演绎是人们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中的两种逻辑推理形式,也就是两种基本的探究思维方法.它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尤其是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与解释结论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实验法是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制取和变化规律的最常用的一种探究方法.9.对照实验法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命题方向】化学学科的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其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种是将科学探究方法以隐形的、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归纳概括后填写其名称等等.这类试题在中考中频繁出现于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试的重点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以将这些的科学探究方法与平时学到一些化学学习方法--比较、归纳、概括、猜想、论证、类比、迁移、实验、观察等联系起来,并进行灵活地整合运用,不要孤立地只想或者只用一种方法来分析探究.对于其中的控制变量法、实验法和对照实验法等,可以联系物理中所学的技巧来灵活运用;而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等,可以联系数学中所学的来整合使用.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12.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实验B.调查C.上网查询D.讨论13.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14.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A.比较B.归纳C.理性思维分析D.实验分析15.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B.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16.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D.反思评价17.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下列装置能达到对比实验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研究C.燃烧条件的研究D.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做过许多实验,例如:A组B组C组水和空气压缩的实验比较酒精灯内焰和外焰的温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原子大小示意图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C归为(选填“A”或“B”)组,理由是.20.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1),,(3),(4).2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取等规律的科学.下图是研究常见物质组成的两个化学实验,即A实验和B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小来达到目的,此处选用的可燃物通常为(填名称).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了来推断甲烷的元素组成的.22.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1)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结论1.向试管1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复燃几乎无氧气放出2.给试管1稍微加热①②3.向试管2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③④4.待试管2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⑤⑥5.再向试管2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⑦⑧实验分析①比较步骤1和步骤2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几乎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②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③比较步骤4和步骤5可得出结论:(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23.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渐渐由色变为色,试管口有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证明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得出的性质是;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实验的原理是,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试管外大气压强;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2003年6月,西安北郊古墓中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如果让你对出土的“西汉美酒”进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26.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右图)实验现象:.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 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2 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然后.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分析:本题是对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的考查.解答: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点评: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实验后反思可从反思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程序、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后反思,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实验法”等方法.解答:解: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的是实验法;③探究燃烧的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解答:解: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故不符合题意;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故不符合题意;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故不符合题意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没有用到,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方法,根据题目中描述来分析,题目比较简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有一无色气体到底是空气,还是氧气,讨论、上网、调查都弄不清楚,那怎么办?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解答:解:有一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到底是什么呢?A、讨论不出来,故A错误;B、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如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故B正确;C、上网也查不出来是什么气体,故C错误;D、只是一种未知的气体,也调查不出来,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验证方法,一试便知,实验非常重要.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面积不同,属于控制变量法;B.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要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压力相同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属于控制变量法;C.探究铁锈蚀需要设计有氧气无水、有水无氧气,既有氧气又有水的环境对比试验进行验证;D.确定甲烷燃烧产物只需要点燃后观察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即可,既不属于“对比实验”,又不属于“控制变量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常见的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实验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答:解: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设计铁钉只和氧气接触,铁钉只和水接触,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通过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对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发布实验中,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铁屑取代小磁针,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得到磁场的情况;故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D、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需要保持两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另一个物理量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识别和正确应用.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讨论、调查、上网查询、实验,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交流讨论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B、调查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调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C、上网查询可以为查阅资料、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上网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D、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题中的探究活动是通过实验法确定衣服的面料解答.解答:解:从(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这三方面可知小李采用的是实验法,故答案:D.点评:探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等.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合理.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资料
张家口市第五中学 吴秀宏
铜 雕 像 上 的 锈 迹
活动一: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经查找资料发现铜和铁一样能够在一定条 件下生锈,变成绿色的铜锈,化学式为 Cu2(OH)2CO3 ,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 作用,铜生锈可能是铜与哪些物质发生反 应呢?
实验 序号
实验方法
①
铜片只与氧气、二氧 化碳接触
白磷不
燃烧
热水 白磷
白磷不
燃烧
氧气
氧气
冷水 白磷白磷不ຫໍສະໝຸດ 燃烧热水 白磷白磷燃
烧
(1)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2)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 温度。
活动三:探究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 烈程度
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 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 烧得更充分。由此她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 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是引发了思考: 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她做 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回答有关问 题:
(1)提出猜想:
实验 实验 实验结 操作 现象 论
活动四: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因素
实验 反应条件 \浓度 序号
30%H2O2 15% H2O2
第一组 无催化剂、20℃时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第二组 无催化剂、40℃时 360
480
第三组 MnO2催化剂、40℃ 10
25
时
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用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 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 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 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实验06 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原卷版)
实验06 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探究课题: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实验装置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探究过程1.安装实验装置顺序:自下而上安装好实验装置;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2.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
3.分别给两液体加热,加热时上下反复缓慢地提拉搅拌器,记下不同时刻的温度。
4.记录数据, 绘制T -t 图像。
实验图像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较大满分归纳——考点方向器材作用①实验测量仪器:②搅拌器的作用:③石棉网: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组装顺序:2.温度计放置位置:3.选择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目的是:4.通过,来体现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此方法为。
5.实验中各数据可能有较大差异,原因:6.使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1.(2019•兰州)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
物质质量/g 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水60 20 45 6煤油60 20 70 6(1)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初温与(选填“质量”或“体积”)都相同。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水升高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煤油升高的温度。
(4)实验表明,(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
【答案】(1)质量;(2)等于;(3)低于;(4)水;比热容【解析】(1)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升高的温度的不同;也可以让它们其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它们吸热本领的大小。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前提条件是: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2)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则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水的温度更低;(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水升高的温度小于煤油升高的温度,因此水吸热的能力更强;物理学中就把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用比热容表示。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实验原理]1、控制变量法: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F关系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m关系2、物理量的测量:(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
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
为使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①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
做实验时肯定无法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板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判断),这就说明此时物体合外力为0,摩擦力被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下滑力)给抵消了。
由于小车的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相互抵消,那小车实验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绳子的拉力了。
点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②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时,可近似认为........推导:实际上m/g=(m+.......沙和小桶的重力。
..绳子的拉力等于m/)a,F=ma,得F=m m/g/(m+ m/);理论上F= m/g,只有当m/<<m时,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
点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在画图像时,随着勾码重量的增加或者小车质量的倒数增加时,实际描绘的图线与理论图线不重合,会向下弯折。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物理科学方法(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练习题一、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可以先将电阻人为的控制(即不变),改变其两端电压的大小,再测出各个电压值所对应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可以得出:电阻一定时(同一导体),通过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2、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等效替代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有两处用了等效替代法。
第一处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
为什么这样替代呢?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我们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获得视觉上的等效。
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都能成像,不同之处是玻璃板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规律。
第二处用一根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点,来替代所成的像。
3、建立物理模型法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实际物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往往可抽象为理想的研究对象,即物理对象模型。
物理中常见物理对象的理想模型有:质点、单摆、光线、磁感线、薄透镜、点光源、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等。
4、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最古老的认知思维与推测的方法,是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
对电流的形成过程,人们通常用水流的形成过程来类比。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当事物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的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在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实验研究之中。
比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比较金属活动性、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等等。
1、设计实验方案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将两块大小相同的锌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中,看产生气泡的快慢2、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任选其一进行探究药品:镁带、镁粉、铁粉、5%的盐酸、10%的盐酸结论猜想操作现象3、(11年河北中考)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
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③还可能是【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
4、(11年陕西)同学们在课本中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了铁生锈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小刚同学经过观察发现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铜表面也会被锈蚀。
经查阅资料知道,锈蚀物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了可能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生成铜锈的物质。
推测I:锈蚀物中的H来自空气中的(填化学式,下同),而C来自空气中的,因此这两种物质肯定参加了反应。
推测II:锈蚀物中的O有多种来源,因此不能确定空气中的O2是否参加了反应。
集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方法
集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方法一、集体实验1.定义:集体实验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目的:通过集体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合作性: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2)实践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探究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4)创新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独特的实验方案。
二、科学探究方法1.定义:科学探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运用科学原理和逻辑思维,系统地制定并实施计划的过程。
2.目的:通过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3.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根据生活实际或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2)猜想与假设: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现象;(5)分析与论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猜想与假设的正确性;(6)评估: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实验结果;(7)交流与合作: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享,与他人交流,共同提高。
4.常用探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现象,发现规律,提出问题;(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3)调查法: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问题背景,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三、集体实验与科学探究方法的关系1.集体实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一种实践方式,通过集体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科学探究方法是集体实验的指导思想,学生在进行集体实验时,应遵循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环节;3.集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方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8.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命题点:①实验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推理法;②小车如何释放;③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④接触面绝对光滑时,小车的运动情况;⑤小车的受力情况分析;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⑦物体在不受力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推理法。
2.实验设计和步骤:①在该实验中,我们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思维来考虑,即为了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采用了让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的方法;②由于不同的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即不同表面对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不同而导致其滑行的距离不同,故我们根据小车滑行距离的远近或小车速度减慢的快慢来比较“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③根据实验可知,表面越粗糙,滑行距离越近;表面越光滑,滑行距离越远,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可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不受摩擦力,即将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目的需要通过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知速度的变化;通过比较不同的表面来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知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的变化;实验数据表格设计为:表面状况阻力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毛巾棉布木板4.问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要明白:(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为什么最终会在水平面上停下?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力的影响,导致小车最终停下来。
(2)如果水平面铺的材料不同,小车在平面上减小的速度一样吗?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也会不同,所以速度改变也不相同。
(3)用所给器材,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同2实验步骤)(4)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使用同一辆小车,并且要在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命题方向】本实验探究的问题,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等是命题方向.【解题方法点拨】要注意科学探究的要素,始终注意物理学方法.【例题】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控制变量法来表述结论时常用表达方式是: 当控制变量一定时,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的关系 注意:(能具体则具体,描述时因果不要倒置)
例7.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表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莴苣种子萌 发的影响”设计的实验。请你分析一下,他的 实验存在什么不科学之处呢?
青田二中 郑炯华
到现在为止,以下科学课本上出现过的科学 探究活动有那些共性?主要体现了什么科学方 法?
•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八上P25)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七上P148) •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七下P118) •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七下P100) •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七下P120) •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七下P114) • …….
设计实验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必须要表 达清楚以下3个要点:
1、如何改变实验变量? 2、如何保持控制变量不变?
3、如何观察或测量研究对象,并比较 (如果研究对象不容易观察或不能直接测量
如何转换为容易观察或能测量的科学量)?
例题6.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
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1、 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普通饲料、 常温( 25℃)下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 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
(4)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记录并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某研究对象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控制 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 到研究对象与 这一因素的关系。
实验目的
研究滑动摩擦 力大小与压力 大小的关系 研究压力效果 与受力面积大 小的关系
研究对象 实验变量
(P)
(改变的量)
控制变量
(控制不变的量)
滑动摩擦力 大小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
在实验步骤(1)、(2)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
改正:(1)蒸馏水、河水、自来水改为河水, (2)“发育状况不同”改为“发育状况相
同”,
例9、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
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1)在一个花盆里播1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2)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3)向花盆 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1、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 2、没有设置对照组
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做为其对照组( A )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等量清水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
研究对象: 液体蒸发快慢
实验变量 :
(改变的量)
温度
上图探究的问题
是: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
液体的温度对液体的蒸发快慢是否有影响?
提出问题的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是否有关?
一般模式: 实验变量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影响?
2----学会猜想与假设
例2:右图表示了一种怀孕 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 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根据图示信息,请你提出 一种猜想 ▲ 。
研究对象(结果)
温度跟所产幼仔的性别
建立假设百一分般比模有式关:
实验变量(原因)
【研典蜥解究答蜴型对】所象:错产与误幼实验仔—变的—量性有因别关百果(分或倒比无置跟关)温度有关
温实验度变对量蜥对蜴研所究产对幼象仔有影的响性(别或百无分影比响有)影响
例3: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 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 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 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 行探究。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 ,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 摩擦力,记录数据如表:
压力效果 受力面积大小 压力大小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控 制 应用 变 量 法
应用于提出问题之中 应用于建立假设之中 应用于实验设计之中 应用于实验结论之中 应用于实验评价之中
精髓 控 对 制比
1---学会在探究实验中正确提出问题
例题1、下图是某校自然兴趣小组为探究自然科学问题 所做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意图提出他们想要探究的问 题。
1
3
朝上
2水
6
朝上
3
9
朝上
4
3
朝上
5 盐水 6
朝上
6
9
朝上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2.8 5.8 8.8 3.2 6.2 9.2
据表中信息,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1.当__液__体__深_度__和__橡_皮__膜__方__向_的__相__同_时__,__
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2._当__液_体__密__度_和__橡__皮__膜_的__相__同_时__,_____
相同 花盆 1号
2号
大小形状相似的 莴苣种子 100粒
100粒
放置 环境 光照
暗室
温度
10℃ 20℃
水
适量 适量
不科学之处是:没有把 “放置环境”控制成一样
例8: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 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 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1)某同学为了探究霉菌生长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把A、B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对照,通过实验可得出霉菌的生长
与繁殖跟 空气 有关 。
(2)为了进一步探究水分对茶叶上的霉菌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你的实验设计是:
将相同的干燥茶叶两等分, 并将其中一份用水湿润,另一份不作处理 将两份茶叶置于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 观察比较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
实验变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
摩擦力/牛 1.3 1.5 1.8 1.4 1 .2
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数多少有关。
3----学会设计实验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喝剩的茶水中茶叶发霉的现象,这是因为
霉菌能从茶叶中获取自身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生长与 繁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