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炼字PPT课件
守道。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颈联中的“空”和“坐见”在这方面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 (6
分)
2020/4/2
13
“空”在此为“徒然,白白地”之意;“坐见”,即坐 视,无可奈何之意。(1分)
诗人虽然想乘舟渡河,无奈门前流水,水势有增无减, 渡水的打算便成了泡影。(2分)
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 振兴国家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 面前诗人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空”和“坐见”,传 神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悲愤和无可奈何。(3分)
3、“背”是背对、背离的意思,诗中指诗人背向雁群、 背离故乡远行,和“独”结合在一起,更突显出诗人 形单影只、背井离乡的辛酸苦楚。
4、“背”有背离、背对的意思。点明诗人独自一人背对 着大雁飞去的方向前行,大雁的成群结队与诗人独自 一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举目无亲的孤独落寞。
2020/4/2
17
早发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长沙》毛泽东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苏轼)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5、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长沙》毛泽东
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柳永
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2020/4/2
11
炼字——炼哪些字?
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 修饰语(形容词 副词) 特殊词(叠词、 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 )
“炼字”即“炼意”
“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2020/4/2
——炼字原则
12
悟规律
阅读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 梁栋
分)
2020/4/2
13
“空”在此为“徒然,白白地”之意;“坐见”,即坐 视,无可奈何之意。(1分)
诗人虽然想乘舟渡河,无奈门前流水,水势有增无减, 渡水的打算便成了泡影。(2分)
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 振兴国家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 面前诗人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空”和“坐见”,传 神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悲愤和无可奈何。(3分)
3、“背”是背对、背离的意思,诗中指诗人背向雁群、 背离故乡远行,和“独”结合在一起,更突显出诗人 形单影只、背井离乡的辛酸苦楚。
4、“背”有背离、背对的意思。点明诗人独自一人背对 着大雁飞去的方向前行,大雁的成群结队与诗人独自 一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举目无亲的孤独落寞。
2020/4/2
17
早发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长沙》毛泽东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苏轼)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5、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长沙》毛泽东
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柳永
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2020/4/2
11
炼字——炼哪些字?
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 修饰语(形容词 副词) 特殊词(叠词、 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 )
“炼字”即“炼意”
“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2020/4/2
——炼字原则
12
悟规律
阅读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 梁栋
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完整版共19页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完整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完整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优秀课件
【二】答题思路
①释含义。解释该字在诗歌中的含义; ②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如拟人 、夸张、比喻、比照、衬托;或者点明该字是从 哪个角度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远近、视觉、 触觉等; ③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 人所描绘的情景; ④点作用。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对诗歌结构有什么作用等。
提示:先指出所用修辞,接着分析其表层 和深层的含义,再指出其表现效果。
牛刀小试 杂诗 王维 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问:有人说,王维的这首诗最妙 的是第四句,请你来鉴赏第四句
解析
“寒梅著花未?〞通过特殊来表达 一般化的技巧,化抽象为形象,将思之 情集中在梅上,外表上是问自家窗前的 梅,实际是寄托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 梅,就是故土的象征,这实际是以小见 大的写法。正是这样一问,整首诗显得 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问: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解析 ①网,有网子,网罗之意; 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 ③诗人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 动、新奇地表达了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炼 字 型 答 题 技 巧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 么?〔比较鉴赏〕
吟
诗安
歌一
鉴 赏
个
之字
炼
字
【趣味思考】
轻风 扶 细柳,淡月 失 梅花
上句,“扶〞字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 且把风人格化,形象的描绘出清风徐来,柳枝拂动的柔 美。 下句,恬静的月亮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的显眼。 在月光的照耀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 字,勾画出了月色与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加了这首 诗的感染力。
诗歌鉴赏之炼字完整版(课堂PPT)
学习目标
• 了解炼字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 掌握炼字题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题型分析
常见的设题形式: 1、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 达效果。 2、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 4、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5.某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 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 全出”。
二、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 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触其物,如历其境。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 词》王之涣)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 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 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这样写答案
• 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采 用……修辞手法,化…… 为……{释含义、明手法}, 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或烘托了……的意境{ 说效 果 }。
分)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把改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1分)表现了诗人遇赦后的高兴心情。(点出 改字的作用1分)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 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 述景象(描景象)
3.表颜色的词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感,渲染气氛。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课件(共25张PPT)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增强诗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 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 织女星。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
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三)、炼数词
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 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郑板桥《咏竹》)
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 写尽了竹子萧疏、瘦劲的风姿神韵。
试卷采样
我来阅卷 采样得分________ 扣分依据 _________________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分析】 采样得分 2分 扣分依据 该答案很规范:先解释其义,再说写出了事物的 什么状态,后写表达了什么感情。但缺少了对诗歌主 旨的精准把握,只是表面化地理解,没有联系尾联来 理解作者写景的目的。另外,欣赏是一种想象性活动 ,需要有画面感。可惜该答案只是“想”到了“莺” ,没有把“莺”“落花”联系起来,想象出一个立体 的画面,从而进一步看出“过”字在整个画面中的作 用。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 ]皱波纹迎客棹 [zhà 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 ]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的理解。
确定字
解释字义
描绘景象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 点明作用(意 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 境、情感) 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 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
增强诗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 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 织女星。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
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三)、炼数词
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 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郑板桥《咏竹》)
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 写尽了竹子萧疏、瘦劲的风姿神韵。
试卷采样
我来阅卷 采样得分________ 扣分依据 _________________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分析】 采样得分 2分 扣分依据 该答案很规范:先解释其义,再说写出了事物的 什么状态,后写表达了什么感情。但缺少了对诗歌主 旨的精准把握,只是表面化地理解,没有联系尾联来 理解作者写景的目的。另外,欣赏是一种想象性活动 ,需要有画面感。可惜该答案只是“想”到了“莺” ,没有把“莺”“落花”联系起来,想象出一个立体 的画面,从而进一步看出“过”字在整个画面中的作 用。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 ]皱波纹迎客棹 [zhà 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 ]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的理解。
确定字
解释字义
描绘景象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 点明作用(意 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 境、情感) 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 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件 (20张PPT)
答:这里的“纷纷”为叠词,多而杂乱之意。 (步骤一) 生 动形象的描述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 (步骤二) 只 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的表现出这雨过天 晴后的美景。 (步骤三)
课堂演练2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字意
“空”在文中说“徒劳”的意思。 (1分) 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1分)
第三步:从情感上分析字词
“空”字借景抒情,表达了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 怅之情,(1分)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 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 什么?
• 译文:
•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
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
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
课后练习
• 结合所讲内容,试着赏析下面这首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 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 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
课堂演练2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字意
“空”在文中说“徒劳”的意思。 (1分) 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1分)
第三步:从情感上分析字词
“空”字借景抒情,表达了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 怅之情,(1分)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 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 什么?
• 译文:
•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
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
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
课后练习
• 结合所讲内容,试着赏析下面这首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 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 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 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 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 锤炼哪一类的词语?
分析归纳: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 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 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 州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里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 笛人之心。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 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 全出”。
学习目标
• 了解炼字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 掌握炼字题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题型分析
常见的设题形式: 1、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 达效果。 2、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 4、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5.某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 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 述景象(描景象) •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 境/表感情/谈效果)
巩固练习
南浦别(其一)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 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 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 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四、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声词、表颜 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增强韵律感、节 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
1.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者起 强调作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真题示例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 (1)“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数”即“数 数”。(2)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又坐 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3)“穿”字形象的 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 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二、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 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触其物,如历其境。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 词》王之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 甫)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特征 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2.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 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3.表颜色的词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感,渲染气氛。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 舟过吴 江》 蒋 捷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杜甫)
这样写答案
• 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采 用……修辞手法,化…… 为……{释含义、明手法}, 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或烘托了……的意境{ 说效 果 }。
课堂小结
一、炼字类型:
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 颜色的词、活用词
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释含义、明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摹情态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 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 ——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注:这首诗是李白流放遇赦后途经岳阳所做。 •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中哪个字用得生动精妙,请 进行赏析。(5分) • 答: “引”(1分)“引”是带走的意思。(解释改字 在句中的含义1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点明手法1 分)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把改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1分)表现了诗人遇赦后的高兴心情。(点出 改字的作用1分)
五、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
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 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 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 键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吹绿”,既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 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其高度的概 括性,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难怪王安石不厌其烦, 易“十许字,始定为绿”。
三、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 城西楼晚眺》许诨) 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 中有夸张,增添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 染力。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 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诗歌鉴赏
之炼字
关于炼字
•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 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 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杜甫说 “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说“吟安一 个字,捻断数根须”;“推敲”的贾岛说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