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项目大气污染讲义控制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的基础知识

大气污染控制的基础知识

§3.4.3颗粒的荷电性与导电性
1、颗粒的荷电性 ——粉尘颗粒获得电荷的能力 运动颗粒的破碎、碰撞、摩擦等;进入气体电离化 电场中;均可获得电子。其性能取决于内部化学组成 及结构、及外部荷电条件。
2.粉尘的导电性 ——粉尘颗粒传输电荷的能力 通常用比电阻表示:
V i
§3.4.5休止角(堆积角、滑动角)
——粉尘自然堆积后,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表示粉尘的流动性,休止角越小,流动性越好。
§3.4.6颗粒的黏附性
——颗粒之间及与其他物体的团聚和附着性能。 黏附性好,收尘效率高,但又一黏附在器(管)壁 上形成堵塞。
§3.5气体中的颗粒动力学
§3.5.1球形颗粒的阻力
颗粒在流体中匀速运动时,受力主要有重力、流体 浮力及运动阻力
U v2 gz P Q W
2
因:
1
P v2
故:
gz (U Q) W
2
则:上式可写为:
v 2 H gz Q W
2
或:
H Ek EP Q W
2.热量恒算
对于没有功的传递,且动能和位能差可以忽略的设备和过程 ,总能量恒算式可简化为:
Q H H 2 H1
若进出设备的物料不止一种,则该式为:
运动流体阻力可表示为
FD
CD
d
2 p
4
v 2
2
CD—阻力系数,为颗粒雷诺数Rep的函数,图3-11为球 形颗粒CD—Rep关系曲线
可分三个区域
1) 斯托克斯区:Rep<1,颗粒处于层流状态
24 24 CD Rep d pvs
2) 过渡区:1<Re≤500,流体运动向湍流过渡
FD 3d pvs
• §3.4.2比表面积

大气污染专题知识讲座

大气污染专题知识讲座

滤纸烟度法
23. GB3847-83
汽油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法
24. GB/T5466-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旳测量 怠速法
25. GB/T14622-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旳测量 工况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 环境空气质量原则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GB3095-1996
月平均植物生 长季平均
一级原 则 0.02 0.05 0.15
0.08 0.12
0.04 0.05
0.04 0.08 0.12
4.00 10.00
浓度限值
二级原 则 0.06 0.15 0.50
0.20 0.30
0.10 0.15
0.08 0.12 0.24
4.00 10.00
三级原 则 0.10 0.25 0.70
8. 酸沉降:
❖ 酸沉降是指某一平面上具有致酸潜势旳物质旳积累。 ❖ 致酸物质是自然和人为活动旳过程中产生旳。 ❖ 致酸物质按存在形态分为干和湿两种。
酸雨旳危害
水旳低pH值使得鱼旳骨骼畸形生长,最 终造成死亡
引起树木旳大量不正常死亡
严重腐蚀建筑物
9.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Major Greenhouse Gases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5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修订
2023年对该法再次修订
1995年8月29日修改后旳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控制大气污染,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起到了主动旳作用: ❖ 强化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 ❖ 推动了煤炭旳清洁利用 ❖ 加紧了淘汰严重污染大气旳落后工艺和设备旳步伐 ❖ 开始生产和使用无铅汽油 ❖ 法规实施后,某些地域依法强化环境管理,大气环境质量确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第01周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知识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第01周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知识

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
Integrated emission standards for atmospheric pollutants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指标分别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 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
气排放的SOx和 NOx,于大气中形成 硫酸和硝酸,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 回地面,形成“酸沉降”。
大气中的主要 污染物
Major pollutants in the atmosphere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1)粉尘 (2)烟 (3)飞灰 (4)黑烟 (5)雾
04 有机物: CH4、TVOC
06 硫酸烟雾:
(挥发性有机物) 硫 酸 雾 和 硫 酸
盐气溶胶
01 硫氧化物 SO2
03 碳氧化物: CO、CO2
05 光化学烟雾: 臭氧、过氧乙酰硝 酸酯、酮类、醛类
污染物的来源 与防治
The source and prevention of pollutants
03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从而导 致全球气温升高。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知识
臭氧主要集中于 平流层,可以吸收太 阳紫外线的辐射。
Y O3 YO O2 YO O Y O2
氟氯碳、NOx等物质向大 气排放逐渐增多,导致臭 氧层破坏。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知识
酸雨
pH小于5.6雨、雪或其 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 酸雨。
任何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 排放速率,超过任何一项即超标。

第三章——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知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第三章——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知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二、热量平衡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 连续稳定过程中:
Q 1 Q 2Q L
热量衡算和物料衡算一样,要规定出衡 算基准和范围。
二、热量平衡
[例3-2]甲烷气与20%过量空气混合,在25℃、0.1MPa下进 入燃烧炉中燃烧,若燃烧完全,其产物所能达到的最高温 度为多少?
解:燃烧炉示意图如下,反应方程式为:
9.0c3p, N2)T ( 29)8
由手册查出CO2,H2O(g),O2,N2的热容,代入上式:
Q 2 ( 3.0 4 0 4 .3 1 T 3 2 .1 7 1 7 6 T 0 4 2 )T ( 2)98
由热量衡算基本关系式可得: Q1Q20
( 3.0 4 0 4 .1 3 T 3 2 .1 7 1 7 6 T 0 4 2 )T ( 2) k 9J 8 8 /m .3 0 k 2 2 o J0 / lm
三、气体的密度
污染物和空气混合物的密度
n
aa ii (kg/3)m i1
四、气体的比热容
空气、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混合物的平均比热 容是混合物各组分比热容的加权平均值,加权函 数是组分的质量分数。
n
cp wacpa wi cpi i1
n
cVwacVa wi cVi i1
五、气体的黏度
Δ H r [ (3.9 5) 3 1 2 ( 2.4 8)1 3 ( 7.8 4)5 k ] J/ m -8o 0l2 m.3 o Q 1( Δ H r)n8.0 3k 2 2J/mol
二、热量平衡
带出热量: 4 Q2 (njcp)jΔT j1
(cp,
C
2c O 2
p,
H2O0.4cp,
O2
有已知和未知变量; ✓ 确定衡算体系; ✓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选择合适的计算标准,对于连续流体系,通常

大气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

大气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

⼤⽓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第⼀章概论⑴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分类答:环境:指⼈类的环境,即以⼈或⼈类作为中⼼事物,其他⽣物和⾮⽣命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构成⼈类的⽣存环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①第⼀类环境问题:由⾃然⼒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旱和滑坡等。

②第⼆类环境问题:由⼈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态破坏等。

⑵⽬前最突出的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答:①⽓候变化:全球变暖;②臭氧层耗竭:③酸⾬;④淡⽔资源短缺及⽔污染;⑤海洋污染;⑥⼟地退化与沙漠化;⑦⽣物多样性减少;⑧危险废物与有害化学品扩散。

⑶试简述⼈与环境的关系。

答:⼀⽅⾯是因为⼈是环境的产物:从⼈的⾎液矿化度等于30亿年前海⽔的矿化度可以看出⼀切⽣命来源于海洋;⼈类的⽣存物质(⾐⾷住⾏)来源于环境,环境是⼈类的⽣存载体。

另⼀⽅⾯是因为⼈是环境的创造者:⼈类为使环境更适合⼈类⽣存⽽使⽤⼯具来改造环境,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破坏⽣态、破坏环境。

⑷试阐述⽓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成因:⼤⽓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温度增⾼,在近地层:⼤⽓温度随地表温度的升⾼⽽增⾼(⾃下⽽上地被加热);随地表温度的降低⽽降低(⾃下⽽上地被冷却)。

⼆氧化碳等温室⽓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们在⼤⽓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种⽆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变热起来。

⼤⽓中能产⽣温室效应的⽓体主要有⼆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氧化氮和⽔汽等。

其中对增温影响最⼤的是⼆氧化碳,占55%。

危害:海平⾯上升问题、⽔资源问题(导致地球⽔资源重新分布)、⽓候变暖措施:全⾯禁⽤氟氯碳化物、保护森林、改善汽车燃料、提⾼能源利⽤效率、限制化⽯燃料的使⽤、开发绿⾊新能源、⿎励使⽤天然⽓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

大气污染控制篇-基础知识(工程师培训PPt).

大气污染控制篇-基础知识(工程师培训PPt).
浓度在0.5ng/m3以上,对人体健康已有潜在影响,1~3ng/m3时多 数人开始受到刺激,10ng/m3时刺激加剧,个别人还会出现严重的 支气管痉挛。与颗粒物和水分结合的硫氧化物是对人类健康影响 非常严重的公害(如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当大气中的SO2氧化 形成硫酸和硫酸烟雾时,其毒性是SO2的4~20倍。
培训资源
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③碳氧化物:CO和CO2是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发生量最大的一类污染物,主要来 自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气。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在城市冬季采暖季节或在交 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当气象条件不利于排气扩散稀释时,CO的浓度有可能达到 危害人体健康的水平。 CO2是无毒气体,但当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过高时,使氧气 含量相对减小,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地球上CO2浓度的增加,能产生“温室效应 ”,迫使各国政府开始实施控制。 ④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其中包括碳氢化合物(烃类、芳香烃等)、含氧有机 物(醇、醛、酮、酸、醚)以及含有卤素的有机物(例如氯仿、三氯乙烯等)。
1.3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①硫氧化物:主要是SO2,是目前大气污染物中数量较大、影响范围广的一种 气态污染物,几乎所有工业企业都可能产生。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 程 ,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等热过程。火力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硫 酸厂、炼油厂以及所有烧煤或油的工业炉窑等都排放SO2烟气。
培训资源
培训资源
10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2)对植物的伤害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通常发生在叶子结构中。最常遇到的毒害植物的 气 体是:二氧化硫、臭氧、PAN、氟化氢、乙烯、氯化氢、氯、硫化氢和氨。 (3)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金属制品、油漆涂料、皮革制品、纸制品、纺织品、橡胶制品和建 筑物的损害也是很严重的。这种损害 包括玷污性损害和化学性损害两个方面。 (4)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最常见的效应是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污染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越来越

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来源:⑴ 生产农药和化工产品的杂质和副产品, 尤其是氯系化学物质,如杀虫剂、除草剂、木材防 腐剂、落叶剂(美军用于越战)、多氯联苯等产品 的生产;⑵ 塑料有机物在低于800℃的不完全燃烧。
危害:致癌性、免疫抑制作用和致畸性。国际组 织已把二恶英从二级致癌物晋升到一级。
排放方式:⑴ 有组织排放 有烟囱或者排放口 ⑵ 无组织排放 没有排放口(恶臭气体、物料露天堆存 产生的颗粒物(粉尘).
一、大气污染物基本知识
二氧化硫(SO2)性质:SO2是具有窒息性臭味的气体,在 大气中主要是氧化成SO3 ,氧化过程有催化氧化和光化学氧 化两种途径,其最后归宿是与空气中的氨或其它盐反应生成 硫酸盐。
人为来源:化石燃料燃烧、硫酸厂、冶金工业等的烟气。
危害: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很大的影响,进入血液,损害人的 肝脏,伤害呼吸道、产生炎症或产生支气管收缩痉挛,引起 和加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疾病。对植物造成严重的影响 (损害植物的叶子,抑制作物生长,造成减产),
最重要的是:形成酸雨或硫酸烟雾
一、大气污染物基本知识
氮氧化物(NOx) 种类:NO、NO2、N2O、N2O3、N2O4、N2O5等多种型式
的化合物。其中N2O无毒,是大气的基本成分之一,构成大 气污染的NOx主要是NO、NO2。
人为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硝酸厂、氮肥厂等。
危害:NO是无色、无臭味的气体,NO2是有刺激性的棕 红色气体,都是毒性很大的物质。
(2)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或 者未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的。
二、大气污染法律法规
6、第一百一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 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或者停业整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基础知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基础知识

2.大气的组成恒定组分:氮N2(78.09%)、氧O2(20.95%)、氩Ar、氖Ne、氦He、氪Kr、氙Xe等组成比例90km以下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空气的垂真运动、水平运动以及分子扩散)可变组分:CO2、O3、H2O(0.02~6%)随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变化(例如,CO2来源于燃料的燃烧、有机体的腐解以及动植物的呼吸等,从总量上来讲,夏天>冬天,陆地>海洋,城市>乡村,在大工业城市CO2含量高达0.05~0.07%)不定组分: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形成的气态物质和悬浮颗粒例如,NO2自然因素:雷雨时产生;人为因素:燃料的燃烧SO2自然因素:火山和温泉的排出物;人为因素:燃料的燃烧关系:恒定组分+ 可变组分= 纯净大气纯净大气-H2O = 干洁大气3.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1)大气污染源(1)燃料的燃烧:冬季取暖—煤烟型污染(2)工业生产过程:如冶金过程形成的烟(3)交通运输:汽车废气、扬起的尘土(4)自然灾害:火山喷发、流星燃烧产生宇宙灰尘。

2)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二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①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

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种:a粉尘(dust):粉尘系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粒子,能因重力作用发生沉降,但在某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它通常是由于固体物质的破碎、研磨、分缎、输送等机械过程,或土壤,岩石的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的。

粒子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

粒子的尺寸范围,在气体除尘技术中,一般为1—200μm左右.属于粉尘类的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如粘土粉小,石英粉尘、煤粉、水泥粉尘、各种金属粉尘等.在大气污染控制中,还根据大气中的粉尘(或烟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飘尘、降尘和总悬浮微粒.①飘尘:飘尘指大气中粒径小于lOµm的固体颗粒.它能较长期地在大气中飘浮,有时也称浮游粉尘.②降尘:降尘指大气中粒径大于lOµm的固体颗粒。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一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持续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自然过程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岩石和土壤风化、动植物尸体的腐烂等,自然过程的污染往往不会超过自然的承受容量。

目前,我们所关注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

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全部的生活,它来自生产、运输过程以及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等提供能量和能源的使用过程。

其中各类燃烧产能过程是造成大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2.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自然过程所直接排入大气或在大气中新转化生成的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影响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烟雾、灰尘、PM10、PM2.5、PM0.1)、二氧化硫(进一步氧化产物三氧化硫、硫酸盐)、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物)、臭氧、铅和其他有毒金属。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频发的雾霾现象就是由于区域大气中积聚或二次生成的细微颗粒物所造成的。

3.颗粒态污染物颗粒态污染物指分散在气体相中的固态或液态微粒,其与载气构成非均相体系。

按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粉尘(dust)固体颗粒,能重力沉降,但可以在某段时间内保持悬浮,由物理破碎、风化等形成。

粒子范围在1~200um。

2.烟(fume)指冶金过程中形成的固体离子气溶胶,为熔融物质挥发后的冷凝物,往往为氧化产物。

烟的粒子尺寸很小,一般为0.01~lum。

3.飞灰(flyash)系指随燃烧过程产生的烟气飞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分。

4.黑烟(smoke)一般是指由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可见气溶胶,我国将冶金和化学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气溶胶称为烟尘,燃烧过程的飞灰和黑烟也称为烟尘,而其他情况或泛指小固体粒子时则统称粉尘。

5.雾(fog)是气体中液体悬浮物的总称。

6.烟雾(smog)是固液混合态气溶胶。

大气污染控制考试知识点

大气污染控制考试知识点
大气污染控制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
1、根据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与散逸层五层。 (1、 )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升高 100m 下降 0、65℃、 (2、) 平流层:同温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而变化;臭氧层在同温层上部,气温则随高度的增加而 迅速增高。 (3、)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层顶温度可降至-83℃ ~ -113℃。 (4、) 暖层: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5、)散逸层:空气更加稀薄,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高,气体电离度越大。
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与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
质量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即: 一类区—— 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与其她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 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与农
村地区。 三类区 ——为特定工业区。 7、空气污染指数 API: Air pollution index 设 I 为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 为该污染物的浓度。则
Wy )
烟气实际体积的计算 5、燃烧过程中减排 SO2
的主V要0y.途69V径9yoS:燃y 1料.00脱.176硫9(Va(a燃0烧1)0V前.7ko9)、9 N燃y烧中固硫、煤炭转化。
6、汽油机的四冲程:进气、压缩、燃烧、排气。
第三章 大气的基础知识
1、物料恒算:输入的物料量±反应生成或消耗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积累的物料量
放); • 按源排放时间分:连续源(连续排放)与间断源) (间断排放)等。 5、 总悬浮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d ≤100um 的颗粒物。 颗粒物粒径大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粒径越小,越不易在大气中沉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吸入人体内;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基础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基础
空燃比(AF)定义为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它由燃烧方程式直接 求得。 例如,甲烷在理想空气量下的完全燃烧: CH4+2O2+7.56N2→CO2+7.56N2 空燃比: AF=2×32+7.56×28/1×16=17.2
2. 4 烟气量的计算
1. 理论烟气体积
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 积。以Vfg0表示,烟气成分主要是CO2、SO2、N2和水蒸气。 干烟气:除水蒸气以外的成分称为干烟气; 湿烟气:包括水蒸气在内的烟气。
高位发热量(QH)指的是燃料完全燃烧,并当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包括燃料中所含 水分生成的水蒸气和燃料中氢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凝结为水时的反应热。 低位发热量(QL)是指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存在时完全燃烧过程所释放的热 量。
2. 4 烟气量的计算
燃料的燃烧过程伴随分解和其他的氧化、聚合等过程。燃烧烟气主要由悬浮的 少量颗粒物、燃烧产物、未燃烧和部分燃烧的燃料、氧化剂以及惰性气体(主 要是N2)等组成。 燃烧可能释放出的污染物有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金属及其重金属盐类、酮、醛和稠环碳氢化合物等。
用奥氏烟气分析仪测定烟气中的CO2、O2和CO 的含量,可以确定燃烧设备在运行中烟气成
分和空气过剩系数。 实际空气量 空气过剩系数为 α= 理论空气量 1 a
a-----过剩空气中O2的过剩数
设燃烧是完全燃烧,过剩空气中的氧只以O2 形式存在,燃烧产物用下标P表示,
若燃烧是完全的,过剩空气中的O仅能够以的o2形式存在,假定
解:由例2-3可知,理论空气量条件下烟气组成(mol)为:
CO2:73.58 SOX:0.5
H2O:47.5+0.278
NX:

第四章 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础知识

第四章  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础知识

(2)平均恒容比热
n
C Cma Ca Cmi Ci i1
式中:
ˉ
Cp, Cυ——混合气体恒压比热和恒容比热,J/(kg.K) Cpi, Cυi——某气体污染物的恒压和恒容比热, J/(kg.K) ; Cma, Cmi——空气和气体污染物的质量分数。
• 3、粘度
定义式: μ=( F/A )/(dυ/dy) 式中: F——内摩擦力,N A——层间的接触面积, m2 dυ——层间的相对速度, m/s
(1)进入填料塔的物料量为G×PAG2/P ( mol/(m2.h) ) (2)流出填料塔的物料量为G×PAG1/P ( mol/(m2.h) ) (3)填料塔内无A 物质生成(即A积累量为0) (4)在填料塔内消耗的A物质量等于A与B的反应 量,为
L(CBL1-CBL2)/bCT ( mol/(m2.h) ) (5)列物料衡算式
m3/kg
注:U+ Pν=H(焓)
• 2、热量衡算
Σ Q= ΣH2- ΣH1 应用条件:W=0,动能( υ2/2 )和位能差(gz) 等于0。
式中:H1、H2——分别是断面1、2处的焓。
教材例题3-2: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 在例题中 Q2=Σ( njCpj)ΔT =……

Q2=(343.04+0.13T-27.174×10-6 T2)(T-298) 转化过程:Cp与温度间存在如下关系: Cp=a+bT+cT2+dT3 上述四种气体的有关参数如下:
d d32
' 50
ex
p(2.5
ln
2
g
)
体面积平均粒 径
以个数表示时 的中位径
例题(见教材P45,例3-4):粉煤燃烧 产生的飞灰的粒径分布遵从对数正态分布, 当以质量表示其粒径分布时,中位径为 21.5μm,dp[D(dp)=15.87%]=9.8 μm ,试确 定以个数表示时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特征数 和算术平均粒径. 解: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特征数是中位径和 几何标准差。由于以个数和和质量表示时的 几何标准差相等,所以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讲义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气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讲义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气体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一节气体吸收一概述1.定义:吸收净化法是利用废气中各混合组分在选定的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者其中某一种或多种组分与吸收剂中活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将有害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净化废气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吸收2.分类:( 1)物理吸收:可看成是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

如:水吸收HCL 、 CO2等。

吸收限度取决于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浓度;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污染物从气相转入液相的扩散速度。

( 2)化学吸收:吸收过程中组分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如:碱液吸收CO2、 SO2等;酸液吸收NH 3等。

吸收限度同时取决于气液平衡和液相反应的平衡条件;吸收速率同时取决于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

(3)异同点:同:两类吸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吸收设备大致相同。

异: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存在能提高反应速度,并是吸收的程度更趋于完全。

结合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中所需净化治理的废气,具有气量大,污染物浓度低等特点,实际中多采用化学吸收法。

二吸收净化的基本原理1.气液相平衡(1)定义: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发生接触后,吸收质便由气象向液相移动,随着液体中吸收质浓度的逐渐增加,吸收速率逐渐渐少,解析速率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吸收速率和解析速率相等,即吸收质在气象中的分压和在液相中的浓度不再变化,此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简称相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被吸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可溶气体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平衡溶解度,溶解度。

( 2)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在100kg 水中溶解气体的千克数。

参见 P241 图 7-4,常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知:①不同性质的气体在同一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不同;②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多数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③温度一定时,溶解度随溶质分压升高而增大。

在吸收系统中,增加气相总压,组分的分压会增加,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2.亨利定律( 1)定义:对于稀溶液,在较低压力下,x— p 是通过原点的直线,但在压力偏高时与直线偏差很大,这样在较低压力下,我们就可用“亨利定律”来表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按照大气污染旳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四类:(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旳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旳那些物质。

可以分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旳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送污染源。

)5、中国旳大气环境污染重要以煤烟型为主,重要污染物为TSP和SO,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与汽车尾气并重类2型。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旳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旳空气。

7、颗粒物旳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重要表目前两方面:粒径越小,越不轻易沉淀,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粉尘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生理效应加剧。

8、硫酸烟雾引起旳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识别旳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妆置。

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旳基本点是:防与治旳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旳两种范围:狭义: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旳管理;广义: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旳平衡管理,通过经济发展旳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旳合理运用,到达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旳目旳。

13、清洁生产包括:清洁旳生产过程和清洁旳产品。

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2)提高能源运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旳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运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原则旳目旳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可以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获得效益旳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 可以分为四类: (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可以分为两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 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 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5、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 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 , 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与汽车尾气并重类型。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 (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7、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粒径越小, 越不容易沉淀, 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 粉尘比表面积越大, 物理化学活性越高, 生理效应加剧。

8、硫酸烟雾引起的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 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 防与治的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的两种范畴: 狭义: 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的管理;广义: 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管理, 通过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13.清洁生产包括: 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 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知识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知识

36
10.7
14.5
85.5
3.7
96.3
9 38~42
40
3.8
3.8
96.2
0.0
100
10
>42
0.0
0.0
100.0
0.0
100
若已知分布曲线函数,可计算特定粒径 1)加权平均径——指f(dP)曲线下形心位置的的直径, 为常用平均粒径。
1 dmax
d 40
100
f
dmin
(d p ) d p
(二)粒子群的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
算术平均径(d10) 中位径(d50)(重点) 众径(dd) 几何平均径(dg) 加权平均径(d40)
质量中位径(d50):粒子群中把颗粒质量平分一 半时的颗粒的直径。
表3-2 颗粒群平均粒径的表示方法
名称 算术平均径 中位径
符号
定义
备注
d10 粒子群中颗粒直径算术平均值
筛上分布为减函数; 筛下分布为增函数。
表3-3 粒径分布测定和计算结果
序号 1
粒径范围 dP (µm) 6~10
平均粒径 (µm) 8
频率分布 筛上累计
ΔD(%) 分布R(%)
0.3
100
筛下累计 筛上累计
分布D(%) 分布R(%)
0
99.7
筛下累计 分布D(%)
0.3
2 10~14
12
2.3
99.8
d10

1 N
d i ni
d50 粒子群中颗粒总质量为二分之一
时的颗粒直径
众径
dd 粒径分布中频度最高的粒径
几何平均径 dg 颗粒粒径的几何平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