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民用航空器维修 职业安全健康
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中国民航维修网
ICS 49.100V 55备案号:MH民用航空器维修 地面维修设施第XX 部分:航空器维修机坞Maintenance for civil aircraft -Ground maintenance facilities -Part XX: Aircraft Maintenance Dock(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09.7)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发布前言MH/T 3012《民用航空器维修地面维修设施》分为以下XX个部分:——第1部分:维修机库;——第2部分:喷漆机库;——第3部分:发动机修理作业场所;——第4部分:机械附件修理作业场所;——第5部分:电子附件修理作业场所;——第6部分:电器附件修理作业场所;——第7部分:电瓶充电修理作业场所;——第8部分:高压气瓶修理作业场所;——第9部分:氧气附件修理作业场所;——第10部分:紧急救生设备修理作业场所;——第11部分:机械加工作业场所;——第12部分:电镀作业场所;——第13部分:热处理作业场所;——第14部分:喷砂、喷丸作业场所;——第15部分:计量检测实验室;——第16部分:灭火瓶维修作业场所;本部分为MH/T 3012的第xx部分。
MH/T 3012是民用航空器维修的系列标准之一。
下面列出这些系列标准的名称:——M H/T 3010《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M H/T 3011《民用航空器维修地面安全》;——M H/T 3012《民用航空器维修地面维修设施》;——M H/T 3013《民用航空器维修职业安全健康》;——M H/T 3014《民用航空器维修航空器材》。
本部分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民用航空器维修地面维修设施第XX部分:航空器维修机坞1.范围MH/T 3012的本部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以下简称航空器)维修机坞及相关附属装置的安全技术要求。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越发受到重视。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维修安全管理的不善会导致飞行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给航空公司及乘客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人员管理、技术标准、设备设施、安全培训等方面探讨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人员管理人员是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核心。
在维修过程中,需要不同岗位的维修人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航空公司需要建立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维修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符合要求。
1. 选拔标准:航空公司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明确的维修人员选拔标准,明确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行为规范等。
选拔标准应包括学历、工作经验、技术资质等要求,确保维修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岗前培训:航空公司应对新招聘的维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岗位职责、安全规定、工作流程等内容,使其了解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范要求,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 资格验收:航空公司应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技术资格验收,包括技能考核、专业知识测试等内容,确保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达到要求,并及时进行补充培训和提升。
4. 专业认证:航空公司应鼓励维修人员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认证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信誉度。
二、技术标准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技术标准是保证维修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航空公司应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确保维修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1. 维修手册:航空公司应编制完善的民用航空器维修手册,其中包括维修工作程序、维修程序、检测标准、验收标准等内容,确保维修作业按照标准进行。
2. 技术文件管理:航空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确保技术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更新性,及时发布最新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意见,指导维修人员开展维修工作。
3. 资源配置:航空公司应合理配置维修设备和工具,确保维修工作所需的设备设施齐全,并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维护和使用。
检修设备点检、维护人员职业健康安全职责范本
检修设备点检、维护人员职业健康安全职责范本一、背景介绍为了保障检修设备点检、维护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制定职责范本是非常必要的。
本职责范本旨在明确检修设备点检、维护人员在工作中应承担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以确保他们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标准,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二、职业健康安全职责范本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方法。
2. 确保熟悉和了解自己所负责设备的操作规程、安全须知和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要求执行。
3. 确保使用工作装备符合标准,必要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护目镜等。
4. 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演习,提高工作中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 维护和保养检修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工作状态,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损坏情况。
6. 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报警器等,确保其正常可用。
7. 定期检查工作区域的工作环境,如通风、照明、噪音等因素,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8. 在工作过程中检查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电器漏电、管道泄漏等。
9. 熟知事故应急预案和逃生路线,并能熟练操作灭火器材和急救设备。
10. 严禁擅自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和操作方式,确保设备始终在安全工作范围内。
11. 定期参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估和现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12. 遵守作业现场管理规定,如禁止吸烟、饮食及携带易燃物品等,确保现场安全无事故。
13. 积极参与公司安全生产活动,如安全周、安全月,宣传安全理念和方法。
14. 紧急情况下,能够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总结检修设备点检、维护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范本覆盖了他们在工作中应当具备的职责。
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参加培训和演习等都是保障他们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此外,定期检查设备和工作场所、检查和排除危险源、熟知应急预案和逃生路线等措施也能够做到事前预防和事故应对两方面的保障。
民航维修人员规章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民航维修人员管理,确保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安全、高效、优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民航维修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的维修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飞机维修工程师、航线维修工程师、定检维修工程师、部附件维修工程师等。
第三条民航维修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民航规章和本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二章职责与权利第四条民航维修人员职责:(一)负责民用航空器的维修、检查、调试、试验等工作,确保航空器安全运行;(二)严格执行维修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维修质量;(三)发现航空器故障,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四)参加民航维修培训和技能考核,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五)遵守职业道德,维护民航维修人员形象。
第五条民航维修人员权利:(一)享有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休假等;(二)参与维修工作计划、技术研讨和业务培训;(三)对违反民航规章、制度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建议;(四)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章考核与奖惩第六条民航维修人员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
(一)年度考核:对维修人员年度工作表现、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二)专项考核:对维修人员在特定项目、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考核。
第七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第八条对考核优秀的维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维修人员,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证书与执照管理第九条民航维修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
第十条民航维修人员执照分为基础执照和机型执照。
(一)基础执照:证明维修人员具备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二)机型执照:证明维修人员具备特定型号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能力。
第十一条民航维修人员执照的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前应进行复训和考核。
第五章保密与纪律第十二条民航维修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保守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秘密。
维修电工安全、职业健康职责模版
维修电工安全、职业健康职责模版电工安全和职业健康是维修电工工作时非常重要的职责。
维修电工在进行电器设备维修和保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要求,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维修电工安全、职业健康职责的模版。
1. 遵守安全规程维修电工在工作前,应熟悉并遵守所有的安全规程和操作程序,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并且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改变电器设备的设计和结构。
2. 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维修电工必须确保电气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火灾、触电等危险。
维修电工需定期检查和测试电气设备,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设备和部件。
3. 安全处理电气事故在处理电气事故时,维修电工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断开电源、使用绝缘手套和工具等,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维修电工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并配合进行后续调查和处理。
4. 健康保护措施维修电工在工作中会接触到一些有害物质和辐射,如化学品、噪音和振动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健康保护措施。
维修电工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同时,维修电工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
5. 安全培训和教育维修电工需要定期接受有关电工安全和职业健康的培训和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事故处理技巧等,以提高维修电工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6. 合作与沟通维修电工应与其他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和沟通,共同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维修电工在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时,需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并及时向主管或相关负责人报告工作进展和风险情况。
7. 持续改进维修电工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了解最新的电工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中的安全措施和职业健康管理。
维修电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
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指民航行业在执行飞机维修工作中,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保障飞机维修工作的安全可靠,提高民航维修质量,从而保证航空器在正常运行期间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安全飞行。
需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民航业应制定独立的规章制度和维修标准,确保飞机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这些规章制度和标准应当包括维修工作的各个细节和流程,并对不同的维修项目和材料的使用做出规定。
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认证。
维修工作涉及到众多的技术细节和操作流程,要求维修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首先要求维修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培训。
维修人员应参加定期的技术培训和认证考试,以确保其技术水平和维修能力符合要求。
需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
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检验和检查制度、质量保证和控制机制等,以确保维修工作始终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是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安全培训、事故调查和安全监控等,以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民航行业的运营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认证、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以及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从而确保航空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飞行。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是航空业发展的基石,而飞机维修是航空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飞机维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为了保障飞机维修的安全性,不仅需要依靠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流程要求,更需要有专门的维修安全管理措施。
本文将就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监管管理体系监管管理体系是维修安全管理的基础,它依托于国家相关部门,通过监管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查等手段,对维修单位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飞机维修活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保证飞机维修的安全和质量。
在中国,民航总局作为行业的监管部门,负责对民用航空器的维修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要求维修单位制定并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配备合格的维修人员和设施设备,并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评估。
二、合格的维修人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确保飞机维修安全的前提条件。
合格的维修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为了确保维修人员的素质,维修单位需要对维修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和培训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资质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并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使其始终保持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三、科学的维修流程和技术标准科学的维修流程和技术标准是保证飞机维修安全的关键,维修单位需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完善的维修流程和作业指南,确保飞机维修活动按照合理、科学的程序进行,并且要求维修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因错误操作造成飞机维修安全隐患。
维修单位还需要进行技术数据的管理,确保使用的维修材料和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避免因材料和设备问题导致的飞机维修安全事故。
四、设施设备和环境管理设施设备和环境管理是飞机维修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可以有效地保障飞机维修的安全进行。
维修单位需要配置完备的维修设施和工具,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和要求,保证飞机维修活动的安全性。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分析与改进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分析与改进措施摘要: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和安全管理与民用航空服务的正常运作和航空器的安全驾驶有关。
近年来,民用航空器相继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原因是民用航空器故障。
因此,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和管理对于减少航空器故障造成的航空器事故至关重要,本文讨论了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分析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影响原因;改进措施1影响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的原因1.1维修人员技能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各航空公司、维修单位以及各航空运行保障单位都紧缺成熟的维修人才,尤其是在生产一线的维修/放行人员和技术工程师。
一名成熟的维修人员至少要有2~3年的维修经历;一名成熟的飞机整机放行人员至少要有5年维修经历和2年以上整机放行经历;一名成熟的技术工程师至少要有8年的维修及放行经历和2年的技术工程师经历,而技术人员的成长周期又跟不上飞机引进数量的增长。
飞机维修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种,维修技能不足直接表现为未按工作单完成维修工作、飞机某一系统、区域、结构与零部件之间存在故障缺陷或安全隐患而未被及时发现和纠正,甚至可能导致错误安装部件造成严重安全事件,但如果有丰富经验的维修人员,就会有效地避免很多人为的维修安全事件发生。
这里所说的“经验”是经过多年的维修经历而沉淀得来的技术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风险识别能力,而非业内所说的凭经验维修。
1.2航空器结构腐蚀问题民用航空器在日常所有交通运输工具中,它的科技含量比较高,因此航空器的结构组成也比较冗杂。
飞机所应用的各类材料设计和架构组成都是科研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研发而成的,所以一旦出现问题,维修起来也比较麻烦。
航空器的架构组成材料都为上等材料,架构也比较稳定坚固。
然而,即使材料和架构再好,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各种复杂环境的航行,航空器结构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腐蚀和损害。
航空器航行路径不同,所承受的腐蚀程度也会有较大差异。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是指对民用航空器进行维修和保养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飞行安全和航空器性能的有效维护的管理工作。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航空器的无故事故不仅会对航空器本身造成严重损坏,更会对乘客及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对于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安全管理,必须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维修安全管理体系,并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来保证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
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这包括建立维修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明确各类维修工作的标准流程和流程,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安全高效。
2. 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维修人员是直接参与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企业必须对维修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应急处理等各方面的培训,确保维修人员具备良好的维修技能和安全意识,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各项维修工作。
3. 严格执行维修工作程序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维修人员必须严格依照程序操作,任何违章操作都是不允许的。
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操作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确认,确保工具、设备的齐全和完好,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做好维修现场的安全管理维修现场是维修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风险最高的环节,因此必须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包括现场安全巡查、警示标识设置、安全注意事项的宣传等,确保维修现场的安全。
5. 强化维修质量管理维修质量是维修工作的核心,也是保障航空器飞行安全的重要方面。
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与维修质量控制
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与维修质量控制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是指维修工程师根据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规范要求,对飞机飞行安全相关部件的维修保养、更换和检测等工作。
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之一,关系到飞机的可靠性、寿命和经济性。
一般而言,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航空领域的基础技术,包括机械、电子、化学等基础知识;二是飞机结构、航空电子、动力等航空专业知识;三是特殊设备维修、人因工程等专业知识。
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控制是指按照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规范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选材、检验、检测、纠偏等手段对维修过程中进行的物料、工艺、环境等进行管理、监控、控制,以确保维修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维修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维修工程师密切关注维修过程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不合格品,确保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遵循航空法规和技术规范维修技术和维修质量控制要遵循国家《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器维修规范》等相关法规和规范。
同时,还需要遵循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等国际标准。
这些法规和标准规定了维修期间的保障措施、维修文件要求、维修人员及维修设备要求等。
二、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维修人员要求技术要娴熟,在经过培训和考核后,才能参与航空器的维修工作。
应由国家专业委员会或其他专业组织认证的航空机械师才能参与航空器维修。
维修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维修素质、一定的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
三、维修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维修设备对维修质量的影响很大,需要保证维修设备的完好和使用寿命。
维修设备应符合全球统一的国际标准,且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
维修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四、维修质量控制的完善维修质量控制需要衔接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或其他质量管理体系。
维修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维修作业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合法性,并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维修结果和有效的维修记录。
飞机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飞机维修工作的安全、高效和可靠性,确保飞行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飞机维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飞机定期检查、维修、改装、大修、拆装、试验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熟悉飞机维修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
(2)维修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维修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
2. 设备管理(1)维修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维修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维修设备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
3. 工作流程管理(1)维修工作应按照维修手册、维修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2)维修工作前,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维修程序。
4. 安全防护措施(1)维修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维修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安全信息。
(2)维修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维修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造成危害。
5. 应急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维修工作,及时上报并采取应急措施。
(2)对受伤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3)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事故扩大。
四、监督检查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飞机维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 定期对维修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 定期对维修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五、奖惩1. 对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意识强、技能水平高的维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第3部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第3部分篇一: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ics49.100V55备案号:mh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第17部分:民用航空器防静电维护maintenanceforcivilaircraft-managementspecification-part2:preventelectrostaticdamageformaintenanceofciv ilaircraft(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xx.7)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布前言mh/t3010《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分为以下17个部分:——第1部分:民用航空器试飞;——第2部分:民用航空器在经停站发生故障的处理;——第3部分:民用航空器维修事故与差错;——第4部分: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单(卡)的编制;——第5部分:民用航空器冬季的维修;——第6部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技术档案;——第7部分:民用航空器维修记录的填写;——第8部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行为规范;——第9部分:地面指挥民用航空器的信号;——第10部分:维修人员与机组联络的语言;——第11部分:民用航空器地面维修设备和工具;——第12部分:民用航空器的清洁;——第13部分:民用航空器发动机的清洗;——第14部分:民用航空器航线维修规则;——第15部分:民用航空器一般勤务规则;——第16部分:民用航空器线路维护;——第17部分:民用航空器防静电维护。
本部分为mh/t3010的第17部分。
mh/t3010是民用航空器维修的系列标准之一。
下面列出这些系列标准的名称:——mh/t3010《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mh/t3011《民用航空器维修地面安全》;——mh/t3012《民用航空器维修地面维修设施》;——mh/t3013《民用航空器维修职业安全健康》;——mh/t3014《民用航空器维修航空器材》。
本部分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提出。
航空器维修工作安全规程
航空器维修工作安全规程一、前言航空器维修工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关乎航空业的发展与运行。
为了确保航空器维修工作的安全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将详细介绍航空器维修工作的安全规程。
二、航空器维修工作环境安全规程1. 安全培训:所有从事航空器维修工作的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工作环境的特点和潜在风险,以及如何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2. 工作区域管理:为了减少工作区域内的事故和伤害风险,应划定航空器维修工作区域,并确保通道畅通,设立安全标识,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3. 个人防护装备:从事航空器维修工作的员工,必须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耐酸碱手套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环境。
4. 检查工具和设备:在使用各类工具和设备之前,必须进行正常使用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并经过合格的维修工程师检验和认可。
三、航空器维修工作程序安全规程1. 安全审查:在进行任何维修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安全审查,了解当前维修工作的特点、风险、操作要求等。
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性。
2. 遵循操作规程:所有维修工作必须遵循制定的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任何非正常操作都必须得到相关人员的指导和批准。
3. 安全通报和记录:对于所有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事故隐患,必须及时进行通报,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记录和整改,以保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航空器维修工作材料安全规程1. 物料采购:在采购维修材料时,必须选择正规渠道,并查看其合格证明。
擅自使用未经验证的材料是被禁止的。
2. 物料保管:所有维修材料必须按照规定的环境和方法进行妥善保管,防止遭受污染和损坏。
特殊的材料需要特殊的保存方法。
3. 物料使用:使用维修材料时,必须仔细阅读其使用说明,确保正确使用。
任何用途不明确或正规渠道购买的材料都不能使用。
五、航空器维修工作设备和机械安全规程1. 设备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维修设备和机械,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是航空运输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安全,相关部门和航空公司在维修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飞机在维修后能够安全运营。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之一是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航空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维修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确保维修工作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保障维修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还包括严格的人员管理。
对于从事飞机维修工作的员工,航空公司需要严格审核其资质和技术水平,确保他们具备进行相应维修工作的资质和能力。
航空公司还需要对维修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包括飞机维修的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规范地进行维修作业。
这样既可以保证飞机维修的质量和安全,也可以保护维修人员自身的安全。
设备和工具的管理也是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航空公司需要确保维修设备和工具的完好和可靠性,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以保证其在维修作业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还需要规范对维修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符合相关的要求,杜绝因设备和工具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航空公司还要加强对维修材料和零部件的管理。
维修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飞机的维修质量和安全性,因此需对采购渠道和质量进行严格管控。
航空公司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供应商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所采购的维修材料和零部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入库和使用管理,以免因维修材料和零部件问题导致的飞行事故。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航空公司还需要加强维修过程中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在飞机维修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维修手册和维修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要求。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民用航空器维修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飞机维修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航空公司和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了保障维修工作的安全进行,航空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了飞机维修的流程和标准,包括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范和操作要求。
在飞机维修的过程中,工程师们要严格按照这些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不会出现任何操作失误或疏忽。
二、严格的人员培训在飞机维修领域,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
航空公司会对飞机维修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包括维修技术的培训、安全操作规范的培训、紧急情况处理的培训等等。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培训考核,工程师们才能够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才能够胜任飞机维修工作。
三、严格的设备管理在飞机维修过程中,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维修工作的安全进行。
航空公司会对维修设备和工具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航空公司也会制定相应的设备使用标准和操作规范,要求工程师们在使用设备和工具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严格的审核检查飞机维修工作的安全进行离不开各种审核和检查。
航空公司会安排专门的机务管理人员对飞机维修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都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
航空公司也会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维修工作进行审核检查,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五、严格的排故程序在飞机维修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或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排故处理。
航空公司会制定严格的排故程序,确保工程师们在进行排故工作时能够按照程序规范进行操作,准确地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排故程序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保障飞机在维修后的飞行安全。
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
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1. 引言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航空运输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航空器的维修活动,包括维护、检修、修理和改装等方面。
2. 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符合规定标准,维修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认证和监督。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2.1 人员管理维修单位应制定人员管理的制度,明确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培训、考核和持续教育。
人员的资质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经过认证。
维修单位应保证维修工作所需的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包括工具、测量仪器和测试设备等。
设备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文件控制维修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文件控制制度,包括维修手册、工作指导书和维修记录等。
文件应及时更新,并妥善保管,方便查阅和溯源。
2.4 过程控制维修单位应确保维修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维修计划的制定、维修任务的分配和维修过程的监控等。
工作流程应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应清晰明确。
维修单位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和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改进。
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避免影响其他正常工作的进行。
3. 维修任务管理维修单位应按照民用航空器维修规范的要求,制定维修任务计划,并将其分配给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人员。
维修任务管理包括以下方面:3.1 维修任务计划维修单位应根据航空器的维护需求和航线限制,制定维修任务计划。
计划应包括维修项目、工作量和工期等,确保合理分配资源和保障运行的连续性。
3.2 维修任务分配维修任务应根据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培训记录进行分配,确保任务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任务分配应明确工作内容、工作量和任务期限等要求。
3.3 维修任务执行维修人员应按照维修任务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
在执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相关的维修手册和工作指导书,确保维修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4. 维修记录管理为了监督和评估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维修单位应建立维修记录管理制度,并记录维修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信息。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航空器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对维修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航空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如果不及时维修处理,将影响飞行的安全性。
建立健全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维修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定期进行安全审核和评估,是确保飞行安全的关键举措。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维修管理,才能保证航空器的安全运行,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飞行安全水平,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研究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对于提升航空器运行安全、保障民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旨在为确保飞行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在航空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探讨其对飞行安全的影响;2. 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维修安全管理制度,提出建立规范维修流程和操作规范的具体措施;3. 研究如何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4. 探讨建立健全的维修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5. 研究定期进行安全审核和评估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
2. 正文2.1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无法被忽视。
在民航业务中,飞机是乘客和货物的重要运输工具,飞行安全牵涉到每一个乘客的生命安全,更是航空公司的生命线。
保证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是第一位的责任。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维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气候、使用频率等,因此飞机的每一部分都需要定期维修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飞机维修一般安全规定
飞机维修一般安全规定1. 引言为了保障飞机维修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提高维修工作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管理要求,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飞机维修部门及从事飞机维修工作的人员。
3. 管理标准3.1 资格要求3.1.1 飞机维修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飞机维修技术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3.1.2 飞机维修工作必须在符合国家及相关行业标准的维修设备和工具下进行。
3.1.3 飞机维修人员必须熟悉所维修机型的相关技术文件和维修手册,并进行及时更新。
3.2 安全操作3.2.1 飞机维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戴好相关防护用具,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手套等。
3.2.2 飞机维修人员在工作前,必须对所使用的维修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并更换。
3.2.3 在进行飞机维修工作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操作规范,如需调整操作程序,必须经过合理审批。
3.2.4 飞机维修人员在工作现场必须保持清洁、整齐,禁止乱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3.3 检查和记录3.3.1 飞机维修人员在维修前必须进行仔细检查和记录,以确保所有维修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3.3.2 维修人员必须填写飞机维修记录簿,记录维修过程、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维修时间等相关信息。
3.3.3 飞机维修记录簿必须及时归档,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3.4 安全风险控制3.4.1 飞机维修人员必须关注飞机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及时发现和报告潜在的安全隐患。
3.4.2 飞机维修部门应建立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制度,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培训。
3.4.3 飞机维修部门应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当发生安全事件时,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考核标准4.1 绩效考核4.1.1 飞机维修人员的工作绩效将根据维修质量、工作量、工作效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4.1.2 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奖励和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飞机维修一般安全规定(3篇)
飞机维修一般安全规定1、所有维修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必须佩带工作证件,无关人员不得在工作现场逗留。
2、维修现场应保持整齐、清洁,特别是飞机、发动机附近的碎石,杂物应及时予以清除,以防止吸入发动机。
3、维修设备,如工作梯、千斤顶、拖杆及各类特种车辆必须保持完好和清洁,工作结束后应按规定放回到规定的区域内,机动设备应将动力源关断,备有刹车和稳定装置的设备应将其放在规定的状态。
4、执行维修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劳动用鞋、工作服、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女职工的发辫不得露出工作帽外,不准穿高跟鞋,工作服口袋内不装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5、在客舱内部工作时,穿着的工作服、手套应整洁,鞋底无油污、脏物,座椅应套上防护罩,过道地毯上应有垫布或穿上鞋套,穿着油污的工作服不得随意坐在椅子上。
6、在机翼、机身上工作时,要穿软底鞋或者垫上踏布。
在机翼上只能在规定部位行走,在发动机、起落架舱、设备舱等部位工作时只能站在允许踩踏的部位,在任何情况下不能穿带钉子的鞋在飞机上工作。
7、禁止使工作梯、特种车辆直接接触飞机(一般应保持1-3英寸距离),在进行人工加油时要避免加油管直接与机翼蒙皮相摩擦。
8、清洁客舱、驾驶舱玻璃,应使用绒布或麂皮,沾中性肥皂水或专用清洁剂,禁止使用丙酮、汽油等溶剂。
蒙皮(布)表面有油垢时应用中性肥皂水或规定的清洁剂清洗后,再用清水洗净;有冰雪、霜时应用规定除冰设备和除冰剂清除,禁止用刮削、敲击的方法除冰或硬扯冻结在蒙皮上的布罩。
9、在飞机外部高处工作和在有冰、雪、霜的飞机表面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系上安全带,无安全带时,应通过其他手段加以保险,避免跌落受伤。
10、维修人员执行各种专业作业时,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如专用工作服、头盔、耳塞、护耳、防体、护目、手套、安全带、防毒面具等。
在工作前必须熟知有关专业操作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严格按有关手册规定进行操作。
11、设备不可用或正在进行维修工作应使用红色警告牌。
7、民用航空器维修 职业安全健康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职业安全健康2010年8-9月第1部分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本部分与MH 3145.92-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12265-3 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更新了GB/T 8196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7 防护屏安全要求两个标准号及名称;2)术语和定义中根据职业安全卫生术语修改了3.7“安全装置”的定义;3)新增“地面设备”的术语及范围;4)在4.1.5中增加了“以及相应”4字;第1部分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规则5)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将4.2.2中“国家或所在地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认可”修改为“得到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6)将原“劳动安全卫生”修改为“职业安全卫生”;7)将原“劳动安全主管部门”修改为“职业安全健康主管部门”;8)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统一改为“国家民航局”;9)删除了原附录A,保留附录B为附录。
第2部分用电安全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1)调整了引用的名称和标准号;本法规的编写与修改参考了以下几部标准:GB50254-5025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4776《电气安全名词术语》;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DL/T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 40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第2部分用电安全管理规则2)调整了本规定中所涉及的部分定义的解释;由于删除了旧版中的部分内容,所以所涉及的定义也一并删除。
3)增加了“带电设备设置安全距离与安全标志”的内容;详见3.2.13-3.2.144)增加了“特殊场所的电气作业”中关于“易燃易爆场所”的内容;详见3.3.4.4的内容;5)增加了“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及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等内容;详见3.6内容3.6.3.3 电阻值的单位统一为Ω第2部分用电安全管理规则6)删除了“电气系统”理论性过强的内容;由于本规则面向的是广大民航系统的员工,并不是只针对电工等电气专业人员,所以此部分理论性过强的内容被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职业安全健康2010年8-9月第1部分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本部分与MH 3145.92-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12265-3 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更新了GB/T 8196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7 防护屏安全要求两个标准号及名称;2)术语和定义中根据职业安全卫生术语修改了3.7“安全装置”的定义;3)新增“地面设备”的术语及范围;4)在4.1.5中增加了“以及相应”4字;第1部分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规则5)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将4.2.2中“国家或所在地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认可”修改为“得到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6)将原“劳动安全卫生”修改为“职业安全卫生”;7)将原“劳动安全主管部门”修改为“职业安全健康主管部门”;8)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统一改为“国家民航局”;9)删除了原附录A,保留附录B为附录。
第2部分用电安全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1)调整了引用的名称和标准号;本法规的编写与修改参考了以下几部标准:GB50254-5025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4776《电气安全名词术语》;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DL/T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 40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第2部分用电安全管理规则2)调整了本规定中所涉及的部分定义的解释;由于删除了旧版中的部分内容,所以所涉及的定义也一并删除。
3)增加了“带电设备设置安全距离与安全标志”的内容;详见3.2.13-3.2.144)增加了“特殊场所的电气作业”中关于“易燃易爆场所”的内容;详见3.3.4.4的内容;5)增加了“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及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等内容;详见3.6内容3.6.3.3 电阻值的单位统一为Ω第2部分用电安全管理规则6)删除了“电气系统”理论性过强的内容;由于本规则面向的是广大民航系统的员工,并不是只针对电工等电气专业人员,所以此部分理论性过强的内容被删除。
7)删除了“工具检验、工作票”等专业性的附件。
删除原因同上。
第3部分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本部分与MH 3145.95-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压力容器的定义;2)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调整、修改,并增加了部分条款内容;3)增加了对压力表停用更换的要求;4)为了保证报废压力容器不再投入使用,增加了对报废压力容器应及时到监察部门办理注销使用证,并对其进行破坏性处理的要求。
第4部分地面气瓶安全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本部分与MH 3145.96-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用GB 50016替代、更新了原3145.96-2001中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增加了GB16804、GB17264;3)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气瓶的定义;4)增加了新气瓶产权的归属和在用气瓶产权宜转为气瓶充装单位或办理托管的规定;第4部分地面气瓶安全管理规则5)考虑到用户很少有长途运输问题,故修改了MH3145.96中4.5“运输和装卸”为“运输和短途搬运”,只在第4.6.1条要求充气气瓶的运输单位须遵守国家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6)明确了在使用氧气、乙炔气瓶使用时的安全距离;7) 明确了不得改装气瓶或将报废气瓶翻新后使用;8) 明确了钢质无缝气瓶的报废年限;9)强调了对报废气瓶由检验单位做破坏性处理的要求。
第5部分起重设备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1)调整了引用的名称和标准号;本法规的编写与修改参考了以下几部标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0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GB 15052《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5027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5部分起重设备管理规则2)调整了本规定中所涉及的部分定义的解释;由于删除了旧版中的部分内容,所以所涉及的定义也一并删除。
3)根据特种设备目录的划分,细化了起重设备与电梯的安全要求;在“4 要求”这一章节中对起重设备和电梯进行了非别描述。
4)增加了设备“选型与安装、建档、检测”等内容;详见4.1、4.2、4.3 的内容。
5)增加了“作业人员资格”等内容;详见4.4.3、4.4.4的内容。
6)增加了“维修保养、大修改造、报废”等内容;详见4.5、4.6、4.7的内容。
7)删除了“吊钩、吊具、钢丝绳的技术要求”等专业性过强,日常使用无法检测的内容;由于本规则面向的是广大民航系统的员工,并不是只针对起重机械、电梯等特种设备专业维修、检测人员,所以此部分理论性过强的内容被删除。
第6部分:焊接与切割安全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1)在第三款“定义”中添加3.2 钎焊的定义;2)取消原“3.3.1 手工电弧焊”的定义,更改为“3.4.1 焊条电弧焊”;3)增加了“3.5 封闭空间”的定义;4)在条款“7.1 防火职责”中添加“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5)在条款“7.2 指定的操作区域”中添加“在指定区域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的消防安全监护由所属部门领导、主管工程师、义务消防员负责;在非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焊接或切割操作时的消防安全监护由工作部门领导、主管工程师、义务消防员和专职消防员负责”;6)在原7.2和7.3条款中间添加条款“7.3 飞机用火许可证”;7)在原7.3.3款“工件及可燃物无法转移”的条款(现7.4.3)中取消了a)和b),添加了“必要时在焊接场所,应以不可燃材料加以保护”;第6部分:焊接与切割安全管理规则8)将原7.4.1款“灭火器及喷水器”更改为“7.5.1 灭火器及雨淋喷头”;9)在7.5.3款“火灾警戒职责”中添加“人员”,并在其描述中将“消防训练”更改为“消防培训”,添加“在焊接或切割工作前,应对工作现场进行检查,杜绝焊接或切割与其他工作交叉作业”;10)将10.5.2条款中的5m更改为10m;11)在10.5.3条款中加入注:乙炔气瓶严禁平放使用!平放后,须立起静置20分钟以上方可使用;12)添加附录C “飞机用火许可证”。
第7部分:职业卫生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本部分与MH 3145.99-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危险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单、职业禁忌症的定义。
2)由于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颁布,本标准大部分内容做了改动,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凡所涉及内容均在正文中体现.第7部分:职业卫生管理规则3)着重阐述了具有民航维修工作特点的进入油箱作业的条件及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
进入油箱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知识培训,按照飞机生产厂家维修手册相关内容及工作程序执行,并遵守下列规定:a) 进入油箱前,应进行氧气及油气浓度的测试,并记录检测数据;b) 当油箱内的油气浓度高于防火安全条件时,不应进入油箱作业;c) 当油箱内的油气浓度低于防火安全条件、高于健康安全条件时,进入油箱人员应佩戴合格的供气式防护面具;d) 当油箱内的油气浓度低于健康安全条件时,进入油箱人员应佩戴合格的带有机蒸气过滤盒的呼吸保护装置。
第7部分:职业卫生管理规则4)增加了防毒面具所用滤毒盒的几种限制条件下列几种情况不应使用滤毒盒,以免对生命造成伤害:a) 当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b) 当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0.1%时;c) 当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性质不明确时;d) 当滤毒盒已穿透时;e) 当滤毒盒超过有效期时。
第7部分:职业卫生管理规则5)增加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辅助用室的要求:a) 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
当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应符合GB 50016的规定。
b) 甲、乙类仓库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并不应贴邻建造。
c) 在丙、丁类仓库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符合GB 50016的规定。
6)根据GBZ117标准,修订了现场探伤作业中工作区域的划分;增加了固定探伤室外的剂量约束值。
第8部分: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本部分与MH 3145.100-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内容。
MH/T 3013.8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MH/T 3013的本部分。
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等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第8部分: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管理规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管理办法的颁布,本标准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周期做了相应修改;对患有职业病病人的保障作出了相应规定。
3)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按GBZ188执行。
每年应对进入油箱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参照GBZ188。
[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07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第9部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则修改要点说明本部分与MH 3145.101-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增加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标准、特种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内容及选购进口劳动防护用品有关内容。
2)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制定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从2006年4月1日起,生产经营单位采购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是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
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是确认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准许生产经营单位配发和使用该劳动防护用品的凭证;它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的有效期为4年。
(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应在产品的明显位置加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标识加施应牢固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