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法大纲》word版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有关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第一章:资产【基本要求】(一)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二)掌握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三)掌握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时的经济补偿(四)熟悉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五)熟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六)熟悉集体合同和劳务派遣(七)熟悉劳动争议的解决(八)熟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主要内容(九)了解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十)了解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十一)了解社会保险的种类与基本原则(十二)了解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营和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一、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1.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资格要求。
(1)劳动者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用人单位有用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义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三)劳动关系建立的时间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四)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1.书面形式。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023年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2023年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述一、掌握的内容二、熟悉的内容三、了解的内容第二章会计法律制度一、掌握的内容二、熟悉的内容三、了解的内容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一、掌握的内容二、熟悉的内容三、了解的内容第四章税法概述及货物和劳务税法律制度一、掌握的内容二、熟悉的内容三、了解的内容第五章所得税法律制度一、掌握的内容二、熟悉的内容三、了解的内容第六章财产和行为税法律制度一、掌握的内容二、熟悉的内容三、了解的内容第七章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一、掌握的内容二、熟悉的内容三、了解的内容第八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一、掌握的内容二、熟悉的内容三、了解的内容6.网上银行。
5.银行卡的概念和分类。
4.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
3.支付结算的工具。
2.支付结算服务组织。
1.支付结算的概念。
8.违反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7.支付结算纪律。
6.支付服务的种类。
5.支付机构的概念。
4.条码支付和网络支付的规定。
3.银行卡收单的规定。
2.票据的概念和种类。
1.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
8.预付卡的规定。
7.银行卡账户和交易、计息与收费的规定6.汇兑和委托收款的规定。
5.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的规定。
4.票据当事人、票据行为、票据权利与责任和票据追索的规定。
3.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的规定。
2.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的规定1.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
3.会计机构的规定。
2.《会计法》的适用范围。
1.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9.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职务违法的法律责任。
8.单位负责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7.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及人员从事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6.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5.伪造、变造会计资料以及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4.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法律责任。
3.会计工作交接的规定。
2.代理记账的规定。
1.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5.会计人员的规定。
2024初级会计经济法大纲

选择题下列关于经济合同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 经济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B. 经济合同的订立必须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C. 经济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
D. 经济合同可以不受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
下列哪项不属于经济法律责任的种类?A. 民事责任B. 刑事责任C. 行政责任D. 社会责任在经济合同履行过程中,若一方当事人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行使哪种权利?A. 抗辩权B. 优先权C. 担保权D. 追索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多选)A. 安全权B. 知情权C. 自主选择权D. 公平交易权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市场经济原则B. 公平原则C. 自愿原则D. 计划经济原则简答题简述经济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及主要内容。
阐述经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其种类。
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论述经济法中的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经济仲裁的基本程序及其特点。
填空题经济法是国家为了调整______在参与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合同的履行原则主要包括全面履行原则和______原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______倍。
经济仲裁是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裁决具有______的效力。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______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一)2024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一)引言概述: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一)是为了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提供基础。
本大纲的目的是帮助考生了解会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掌握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
下面将按照大纲内容的结构依次介绍。
正文:1. 会计原理与概念1.1 会计的定义和目的1.2 会计原理的基本假设1.3 会计的核算对象1.4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5 会计分录和账户的概念2. 会计凭证与账簿2.1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作用2.2 会计凭证的格式和要素2.3 会计凭证的录入和审核2.4 主要账簿的介绍和用途2.5 账簿的建账和清账3. 会计核算3.1 会计的核算方法3.2 会计的期间概念和计算3.3 主要会计账户的调整和冲销3.4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3.5 会计核算的原则和限制4. 会计报表分析4.1 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要素4.2 主要财务报表的解读和分析4.3 财务比率的计算和解释4.4 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应用4.5 财务风险评估和控制5. 会计制度和税法法规5.1 会计制度的分类和演变5.2 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的规定5.3 税法基本原则和税务规定5.4 税务申报和税务检查的程序5.5 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关系和应用总结: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一)涵盖了会计原理与概念、会计凭证与账簿、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分析以及会计制度和税法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考生将能够全面理解会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工作中。
这将有助于考生在将来的学习和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如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等。
2 .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其中,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定具有的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负担或约束。
3 .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如物、精神产品、行为、人身等。
(二)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通常划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是指人们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的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3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指国家从长远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因素,实行全局性的管理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具有隶属性或指导性的社会经济关系。
4 .社会保障关系。是指国家在对作为劳动力资源的劳动者实行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
1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规定和调整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根据不同标准,可对法律行为作多种分类,如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等。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一、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包括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所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
包括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内和境外的各项所得,以及非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内的应税所得。
三、税率居民企业以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且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即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不征税收入一免税收入一各项扣除一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一)收入总额企业收入总额是指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二)不征税收入1.财政拨款。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三)税前扣除项目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扣除标准1.工资、薪金支出。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标准扣除。
未超过标准的按实际发生数额扣除,超过扣除标准的只能按标准扣除。
3.社会保险费。
4.借款费用。
初级经济法考试大纲定稿版

(一)法的形式
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的法、行政规章等。
(二)法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如可以划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本法和普通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等。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1)劳动争议的仲裁;
(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3.独立仲裁原则;
4.一裁终局原则。
(四)仲裁机构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五)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仲裁协议的内容包括: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3.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又称部门法。
初级《经济法基础》的的考试大纲纲要纲要.doc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第一章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二)掌握法律关系的要素(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七)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考试内容 ]第一节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而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二、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三、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
通常划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
法律行为是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第六章)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第六章)第六章其他税收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本章相关税种的纳税人(二)掌握本章相关税种的征税对象(征收范围)和税率(税目)(三)掌握本章相关税种的计税依据(四)掌握本章相关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五)熟悉本章相关税种的税收优惠(六)了解本章相关税种的征收管理第一节关税法律制度一、纳税人贸易性商品的纳税人是经营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
物品的纳税人包括:(1)入境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的持有人;(2)各种运输工具上服务人员入境时携带自用物品的持有人;(3)馈赠物品以及其他方式入境个人物品的所有人;(4)进口个人邮件的收件人。
二、课税对象和税目关税的课税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物品。
关税的税目由《海关进出口税则》规定。
三、税率关税的税率分为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两种。
其中进口税率又分为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关税配额税率和暂定税率。
四、计税依据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关税,主要采取从价计征的办法,以商品价格为标准征收关税。
关税主要以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为计税依据。
五、应纳税额的1.从价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2.从量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4.滑准税计算方法。
六、税收优惠下列情况的货物,经海关审查后可以免税:1.一票货物关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以下的;2.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及货样;3.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无偿赠送的物资;4.进出境运输工具装载的途中必需的燃料、物料和饮食用品;5.因故退还的中国出口货物,可以免征进口关税,但已征收的出口关税不予退还;6.因故退还的境外进口货物,可以免征出口关税,但已征收的进口关税不予退还。
七、征收管理关税是在货物实际进出境时,即在纳税人按进出口货物通关规定向海关申报后、海关放行前一次性缴纳。
初级会计经济法考试大纲

初级会计经济法考试大纲介绍如下: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务管理、税法以及经济法等科目。
以下是初级会计经济法考试大纲:
一、基本法律制度
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
2.宪法和法律的层级关系
3.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的区别和适用
4.法律责任的形式和基本要素
5.法律的适用和解释
二、合同法
1.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合同的分类
2.合同的成立和效力
3.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4.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5.合同的违约和赔偿
三、劳动法
1.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
2.劳动报酬的支付
3.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
4.劳动争议的处理
四、经济法制
1.公司法和企业法律制度
2.商标法和专利法
3.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
4.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法
5.证券法和金融监管
以上就是初级会计经济法考试的大纲,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才能通过考试。
2024初级经济法考试大纲

2024年初级经济法考试大纲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 经济学基本概念
2.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二、国民经济管理
1. 国民经济计划
2. 国有资产管理
3. 财政税收管理
4. 金融监管
5.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
6.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
三、企业经济活动
1. 企业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
2. 企业经营决策与风险管理
3. 企业财务管理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5. 企业市场营销
6.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四、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1. 价格形成机制
2. 市场竞争与反垄断法
3. 供求关系与市场调节
4. 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5. 劳动力市场与劳动法规
6. 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法规
五、经济纠纷处理与法律救济
1. 合同法与合同纠纷处理
2. 侵权责任法与侵权纠纷处理
3. 公司法与企业纠纷处理
4. 劳动法与劳动纠纷处理
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消费者纠纷处理
6.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
六、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 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
2. 经济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3. 经济法律法规的解释与适用
4. 经济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
5. 经济法律法规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大纲(前四章)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大纲(前四章)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是根据初级会计考试大纲所编写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规定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的框架结构和整体方向,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以下内容是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论 [基本要求](一) 掌握法和法律、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的形式和分类(二) 掌握仲裁、民事诉讼(三) 掌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四) 熟悉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五) 熟悉法律责任(六) 了解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第二章会计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一) 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监督(二) 掌握会计机构、会计岗位的设置(三) 熟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四) 熟悉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五) 了解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六) 了解代理记账
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一) 掌握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二) 掌握票据的概念与特征、票据权利与责任、票据行为、票据追索(三) 掌握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四) 掌握银行卡账户和交易、银行卡计息与收费(五) 掌握汇兑、委托收款(六) 熟悉支付结算的原则、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七) 熟悉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八) 熟悉各类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九) 熟悉托收承付、预付卡(十) 熟悉结算纪律、违反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十一) 了解支付结算的概念和支付结算的工具(十二) 了解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十三) 了解银行卡的概念和分类、银行卡清算市场、银行卡收单(十四) 了解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十五) 了解国内。
初级经济法考试大纲

初级经济法考试大纲2012年初级会计师考试免费资料下载汇总第一章总论【基本要求】(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二)掌握法律关系的要素(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七)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考试内容】第一节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而广义的法律则是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二、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三、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
通常划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
法律行为是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初级《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
(四)审理和判决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一裁终局原则。
(四)仲裁机构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五)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也称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规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诉讼时效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
(2)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也称特殊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或特别法规定的,仅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下列事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二、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考试大纲一、测试目标本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下列能力:1.熟悉法律的一般理论;掌握与注册会计师执业相关的基本民事制度,以及民事诉讼和仲裁的基本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2.掌握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商事主体法律制度;理解我国企业法律制度的体系;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3.掌握证券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以及它们与商事主体法律制度之间的关联;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4.掌握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5.掌握物权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具体制度间的联系与区别;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6.掌握票据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7.掌握外汇管理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8.掌握工业产权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9.掌握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10.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有效避免执业中的法律风险。
二、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三、参考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法(办)发(1988)6号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法释(2008)11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4次会议通过法释(2009)7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法释(1999)19号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法释(2009)5号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法释(2003)7号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9次会议通过法释(2009)11号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4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通过法释(2004)14号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法释(2004)20号1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4)44号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选)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2007年修订16.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6月24日国务院令第156号发布根据2005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2006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82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3号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2008年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7次会议通过法释(2008)6号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2010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4次会议通过法释(2011)3号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12月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59次会议通过法释(2003)1号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2007年6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8次会议通过法释(2007)12号24.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2006年3月16日证监公司字(2006)38号25.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08年3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24次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根据2011年8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修订)26.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8年8月2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2012年2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及第六十三条的决定》修订)27.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2001年8月16日证监发(2001)102号发布28.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2006年3月16日证监发(2006)21号发布29.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2007年4月5日证监公司字(2007)56号发布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1997年2月2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3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1997年11月19日国务院令第236号发布根据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3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3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3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决定》修正3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1990年10月28日国务院令第301号发布根据 2001年4月1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的决定》修订3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3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1983年9月20日国发(1983)148号发布根据 2001年7月2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修订38.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1987年3月1日工商企字〔1987〕第38号发布39.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1987年12月30日国函(1987)215号发布40.《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1997年9月2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号发布4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4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1995年8月7日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1995)第6号发布43.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2002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346号发布44.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年8月8日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令2006年第10号发布。
20096年68月228日商务部令2009年第6号修订45.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1997年5月28日(1997)外经贸法发第267号发布46.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1999年9月23日(1999)外经贸法发第395号发布根据2001年11月22日《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的决定》修订47.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2001年10月8日外经贸资发(2001)538号发布48.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11月1日证监发(2002)83号发布4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决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5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2002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1次会议通过法释(2003)2号5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52.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1994年8月4日国务院令第160号发布53.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2007年5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9号发布5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6年12月1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0号发布55.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2006年5月6日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0号发布56.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2号发布57.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2006年9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7号发布根据2010年10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58.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若干规定的决定2008年10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7号59.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2008年10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8号,2009年5月13日修订60.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1号61.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6号6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6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2007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通过法释〔2007〕8号6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2007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通过法释(2007)9号65.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1996年1月25日国务院令第192号发布66.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1991年11月16日国务院令第91号发布67.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1992年7月18日国资办发(1992)36号发布6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2008年8月1日国务院第2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国务院令第532号69.个人外汇管理办法2006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3号发布70.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1996年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1号发布7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修正7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02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32号7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 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7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6号公布根据2002年12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0年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二次修订7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0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21号7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7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2002年8月3日国务院令第358号发布7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法释〔2002〕32号7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8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2次会议通过法释〔2007〕2号8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82.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2008年8月3日国务院令第529号发布83.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2009年5月24日发布8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1号发布8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2号发布86.金融业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2009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10号发布87.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2009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1号发布88.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2009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2号发布89. 关于实施经营者集中资产或业务剥离的暂行规定2010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10年第41号发布90.反价格垄断规定2010年12月29日发展改革委令2010年第7号发布91.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2010年12月29日发展改革委令2010年第8号发布9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3号公布9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4号公布9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5号公布95.关于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的暂行规定2011年8月29日商务部公告2011年第55号公布96.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2011年12月30日商务部令2011年第6号公布(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